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6.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课件
青羊区一小三年级数学上册六采摘节__混合运算乘减乘加混合运算说课稿版六三制

《乘减、乘加混合运算》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三上第六单元窗1《乘减、乘加混合运算》。
下面我就从这8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首先我们看教材的知识逻辑体系: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并能进行万以内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简单的同级两步运算,以及简单的乘加乘减计算、分步解决乘加乘减应用题。
本单元教学内容为列综合算式解答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应用题及不同级两步计算混合运算顺序。
第一个信息窗是第一次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采用脱式进行计算。
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因为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发展数学思想的载体。
其次,教材的编排体系与编写意图:1、分散难点,整体推进。
本单元教学内容前有铺垫,后有延伸,乘减、乘加混合运算之前,在二上第一单元表内乘法(一)中的相关链接;二上第九单元《休闲假日-解决问题》;二下第七单元《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已有计算和应用作铺垫。
教材编写将算理的教学层层夯实,分散教学难点,螺旋上升,使乘减、乘加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呼之欲出,水到渠成。
2、选材贴近生活,新颖有趣。
课标解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所谓理解,就是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合起来也就是结合现实素材来描述运算顺序,即结合算理来理解运算顺序。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解读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目标我是这样定位的: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作。
2、正确进行简单的乘减、乘加混合运算。
三、学情分析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虽然前面对于此类知识已有接触,但是理解起来还是会有些困难,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1、对于为什么先算乘理解不是很到位。
2、计算综合算式时只写结果,没有过程;写法不规范。
青岛版六三二年级上册数学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口算 3×4= 3×2= 2×4= 2×5=
12 6 8 10
4×4= 4×3= 3×5= 4×5=
16 12 15 20
12+2= 16-2= 15+4= 20-1=
14 14 19 19
看图列式计算
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加法算式: 3+3+3+3+3=15
乘法算式: 5×3=15
看图列式计算
把第四行 也看作5个,先算 4个5是多少,再减去3个。 5×4-3=17(个)
3×5+2 =17 5×4-3 =17
既有乘法又有加 既有乘法又有减 法,我们叫它乘 法,我们叫它乘 加。 减。
3×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17(条)
15 17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4×5-3=17(条)
20
17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加法算式: 4+4+4=12 或 3+3+3+3=12
乘法算式: 3×4=12 或 4×3=12
看图列式计算
一共有多少个 菠萝?
小朋友们,拿起笔来,在你发到 的纸片上圈一圈,写一写吧!
加法算式: 5+5+5+2=17 或 3+3+3+3+3+2=17 乘法算式: 3×5+2=17 或 5×3+2=17
在乘加,乘减里应 先算乘法,再算加 法或减法。
一共有多少个
?
4×4+2=18
4×5-2=18
看谁算的快
5×5+4= 29 3×4+1= 13 3×5+2=17 4×5+3= 23 2×5-3= 7 5×2-4=6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6.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18+27×5 =18+135 =153(千克) 答:师生一共摘了 153 千克。
学以致用 5.我帮熊猫安新家。
观察情景图,读取信息。
尝试两种方法解答。
有16个山洞, 每个山洞能住 4只。
已经住进62只。
分步算式:
16×4=64(只) 64-62=2(只)
综合算式:
16×4-62 =64-62 =2(只)
我们来了18 家,每家分 3只篮子。
这辆大巴 车上共有 48人。
后面还有两辆 中巴车,每辆 车上有26人。
明明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情景导入
一共有60只篮子。 来了18家,每家 分3只篮子。
大巴车上共有48人。 有两辆中巴车,每 辆车上有26人。
还剩几只篮子? 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54÷3×8 =18×8 =144
易错辨析
3.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56+16×3
=72×3 =216 ( )
改正:
56+16×3 =56 + 48 =104
辨析:没有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提升点 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张叔叔到文具用品商店买了3支钢笔,每支钢笔19
元。他付给营业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100-19×3
=100-57 =43(元) 答:应找回 43 元钱。
5.春笋幼儿园食堂里的师傅做了86个肉包子,做菜
包子的数量是肉包子的3倍。肉包子和菜包子一共
做了多少个? 86×3+86
=258+86 =344(个) 答:肉包子和菜包子一共做了 344 个。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制《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材分析】: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
本单元的设计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价值。
2、突出了运算法则形式的层次性。
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教材在设计内容时采取了“减缓坡度、留有空间”的策略。
一方面,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概括和提炼;同时,还注重将一部分空间留给学生,在他们获得了“先乘后加减”的经验后,主动推广,概括出“先除后加减”的结论,最后形成完整地认识。
这样一安排,有利于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数学素养的提高。
【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3、正确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4、感受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算理,提出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掌握运算顺序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纸条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一道题,先来考考大家,看谁反应快!这是我们学校合唱队的信息(课件出示图片),女生有30人,男生20人,问题是一共多少人?第二个条件,问题是生列式,师板书。
师:为什么用加法?这里是将谁和谁合起来了?板书:女生+男生=总人数师:像这样含有文字的式子就是数量关系式。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不错,而且还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我把这道题改编一下,你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战吗?二、初步感知1、师:请一位同学大声读一下:(纸条贴)呈现:合唱队女生站5行,每行6人;男生有20人。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问题》精品课件

返回
乘加、乘减问题
4 4 4 4 2
列乘加算式计算 先算出前4行一共有多少个 , 再加上第5行的2个 。
4×4+2=18(个)
返回
乘加、乘减问题
4 4 4 4 2
列乘减算式计算 将这5行都看成每行有4个 , 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个 ,再减 去第5行多算是2个 。
4×5-2=18(个)
返回
5×4-3= 17
20
-
先算5×4,再用 5×4的积减3。
乘加、乘减算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返回
乘加、乘减问题
例 一共有多少个 ?
5×3+2=17(个) 5×4-3=17(个) 答:一共有17个 。
返回
乘加、乘减问题
例 一共有多少个 ?
返回
乘加、乘减问题
图中一共有5行 ,前4行每 行有4个 ,第5行有2个 , 求一共有多少个 。
青岛版(六年制)数学 二年级 上册
2 看杂技——表内乘法(一)
乘加、乘减问题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乘加、乘减问题
情境导入
填写乘法口诀。
三五(十五) 四四(十六) 二( 五 )一十
二四得( 八 ) ( 四 )五二十 三三( 得九 )
返回
乘加、乘减问题
探究新知
例 一共有多少个 ?
返回
5×3=15(个) 5×3+2=17(个)
15+2=17(个)
返回
乘加、乘减问题
5 5 5 2
列乘减算式计算
把第4行的2个 也看作5个 , 先算出4个5相加是多少,再减 去多算的3个 。
5×4=20(个) 5×4-3=17(个)
3上6-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说课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说课稿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李玥这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含有两级的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两部分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步骤是本单元的基础,也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因为这些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是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更好地使用计算工具的前提,也是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载体。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理解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在心智发展水平上表现出好奇、喜欢动手操作等特点,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迁移和合理推理的能力。
在知识储备上,已经理解和掌握了乘法、加法、减法三种计算。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要板贴的问题二、教法、学法本节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以思维活动为主旨,以动手计算为辅助。
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6.1混合运算乘加(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6.1混合运算乘加(减)(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算没有括号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悟先算乘法,再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没有括号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难点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计算下列各题。
12 275×43×7 1015-2×4提问:第三题和第四题是混合运算,谁来说一说运算顺序?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2. 学习新课(1)出示例1。
提问:谁能根据题意提出一个用加法和乘法算式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每只船可以坐多少人?一共可以坐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提问: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坐2条船可以坐多少人?) 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2提问: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3条船比2条船多坐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4-3×2提问:这个算式与前面学的乘加、乘减算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中有两个乘法算式,而且有乘法,又有减法。
提问:怎样计算这个算式呢?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教师板书:3×4-3×2=12-6=6(人)(2)出示例2。
提问:谁能根据题意提出一个用减法和乘法算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7-42提问:这个算式与前面学的乘加、乘减算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算式中有两个乘法算式,而且有乘法,又有减法。
提问:怎样计算这个算式呢?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教师板书:4×7-42=28-42=-14(元)3.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82页“做一做”的第1题。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加乘、减乘混合运算》习题课件

作业提升方向
(1)把分步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2)利用图示解决乘加、乘减问题 (3)乘减混合运算的变式练习 (4)用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提升练
1.先计算,再把下面每组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综合算
式。
(1) 23×7=161
(2) 82×4=328
161+59= 220 ___2_3_×__7_+__5_9___
①铅笔有多少支? 352×5+180=1940(支) 答:铅笔有1940支。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提出一个并解答。 352×3-92=964(支) 答:钢笔有964支。
作业拓展练
7.一列火车以每分钟989米的速度通过一条隧道, 隧道长3600米,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 共用了4分钟。这列火车_1_2_-__8_2_×__4__
2.填一填,再列出综合算式。 (1)
208
332
综合算式:_____1_2_4_+__2_6_×_8_____ (2)
240
140
综合算式:____4_8_×__5_-__1_0_0_____
3.看线段图,列综合算式解答。 (1)
120×9-360=720(瓶) 答:卖出720瓶。
解决问题。(列综合算式解答) (3)
①买3千克核桃和1千克瓜子,一共需要多少元? 23×3+8=77(元)
答:一共需要77元。 ②买6千克瓜子比买1千克开心果多用多少元?
8×6-35=13(元) 答:买6千克瓜子比买1千克开心果多用13元。
解决问题。(列综合算式解答) (4)
989×4-3600=356(米) 答:这列火车长356米。
70×4+30=310(朵)
看线段图,列综合算式解答。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844--1155××44 =84-60 =24
2266××33-4-477 =78-47 =31
学以致用
课件PPT
2.
巧克力:每千克98元 水果糖:每千克13元
买1千克巧克力比买3千克水果糖多用多少钱
98-13×3 =98-39 =59(元)
答:买1千克巧克力比买3千克水果糖多 用59元钱。
学以致用
综合算式:
48+26×2 =48+52 =100(人)
课件PPT
探索新知
想一想: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 应该先算什么?
48+26×2
8×4+14
=48+52 =100
=32+14 =46
60-18×3
=60-54 =6
8×4-14
=32-14 =18
探索新知
课件PPT
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该先 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易错提醒
计算。
56-12×3 = 44×3 =132
课件PPT
易错提醒
课件PPT
错误分析:
计算顺序错误。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 有乘法,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56-12×3 = 56-36 =20
学以致用
课件PPT
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6688-1-122××33 =68-36 =32
第六单元 混合运算
课件PPT
6.1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复习导入
计算。
16×8= 128 24×7= 168 19×9= 171
课件PPT
情景导入
课件PPT
一共有60 只篮子。
我们来了18 家,每家分 3只篮子。
这辆大巴 车上共有 48人。
后面还有两辆 中巴车,每辆 车上有26人。
明明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一共有60只篮子。 来了18家,每家分 3只篮子。
60-18×3
先求已经分了多少只篮子。
再求还剩几只篮子。
怎样计算呢?
60-18×3 = 60-54 = 6(只)
60-18×3
= 42×3
没有道理,
= 126(只) 不正确。
同一个算式,为什么出现了两种结果?
课件PPT
探索新知
对比梳理
一共有60只篮子。 来了18家,每家分 3只篮子。
一共有60只篮子。 来了18家,每家分 3只篮子。
总只数、已分的只数、剩下的只数三者的关系是:
总只数-已分的只数 = 剩下的只数
总只数知道了,要先求已分的只数。
先求已经分了多少只篮子。
18×3=54(只)
再求还剩几只篮子。
60-54=6(只)
课件PPT
探索新知
还剩几只篮子? 总只数-已分的只数=剩下的只数
课堂小结
想一想: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 法,又有乘法,应该先算什么?
课件PPT
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该先 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典题精讲
课件PPT
蔬菜公司卖出花菜32千克,卖出的白菜是花 菜的3倍。卖出白菜和花菜一共多少千克?
32 × 3+32你会计算吗?试一试。典题精讲课件PPT
蔬菜公司卖出花菜32千克,卖出的白菜是 花菜的3倍。卖出白菜和花菜一共多少千克?
32 × 3 +32 =96+32 =128(千克)
答:卖出白菜和花菜一共128千克。
课件PPT
3、学校运动会上,参加接力赛的有12组,每组4人。参加 跳绳比赛的有20人,参加接力赛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12×4+20 =48+20 =68(人)
答:参加接力赛和跳绳的一共有68人。
学以致用
4.李老师带领5个小组的同学去农场摘棉花。
课件PPT
师生一共摘了多少千克?
18+27×5 =18+135 =153(千克) 答:师生一共摘了 153 千克。
情景导入
课件PPT
一共有60只篮子。 来了18家,每家 分3只篮子。
大巴车上共有48人。 有两辆中巴车,每 辆车上有26人。
还剩几只篮子? 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探索新知
还剩几只篮子? 你会解答吗?试试看。
课件PPT
一共有60只篮子。 来了18家,每家分 3只篮子。
课件PPT
探索新知
还剩几只篮子?
解题思路相同,都是用总只数减去已分的只数。
分步算式:
18×3=54(只) 60-54=6(只)
综合算式: 60-18×3 =60-54
=6(只)
探索新知
课件PPT
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大巴车上共有48人。 有两辆中巴车, 每辆车上有26人。
大巴车的人数 + 2辆中巴车的人数 = 总人数
分步算式: 26×2=52(人) 48+52=1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