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风扇论文
风扇模拟器实验设计论文修正版

攀枝花学院综合设计(论文)风扇控制器模拟学生姓名:张伟学生学号: 200910502098 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年级专业:2009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1班指导教师:刘衍平二〇一二年五月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摘要温控风扇在现代社会中的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工业生产中大型机械散热系统中的风扇、现在笔记本电脑上的广泛应用的智能CPU 风扇等。
本文设计了基于单片机的温控风扇系统,采用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作为温度采集元件,并根据采集到的温度,通过一个达林顿反向驱动器ULN2803驱动风扇电机。
根据检测到的温度与系统设定的温度的比较实现风扇电机的自动启动和停止,并能根据温度的变化而自动改变风扇电机的转速,同时用LED八段数码管显示检测到的温度与设定的温度。
关键词单片机、DS18B20、温控、风扇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ABSTRACTABSTRACTA thermostatically controlled fan in production and people's daily life is widely used in modern society,such as the fan in the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large-scalemechanical cooling system and now it is widely used on laptop computers intelligent CPU fan and so on. Designed a microcontroller-based temperature controlled fan system, the use of SCM as the controller,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temperature acquisitioncomponents, and temperature collected by the reverse of a Darlington drive theULN2803 drive fan motor. According to the temperature detected by the temperatureand system settings to achieve the automatic start and stop of the fan motor, and roottemperature changes automatically change the fan motor speed, LED eight out digitaldisplay temperature and the set of detected the temperature。
智能红外遥控电风扇的控制界面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电子信息工程智能红外遥控电风扇的控制界面设计1前言部分(阐明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节奏也越来越快,人们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对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的热情空前高涨!而在智能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式各样的智能化家用电器如,智能化空调,智能型全自动洗衣机等等,都不断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然而这些家电也都多多少少有其自身的问题 [1]:(1)就目前阶段,智能化还未处于普及阶段,因此即使是一般的智能家电也需要上千甚至几千的花费,这笔钱对于富有群体虽然不算什么,但对于中等收入的家庭来说还是相当昂贵的,尽管智能家电让人用起来舒适、便捷,但考虑到经济因素,可能一部分家庭会选择避而远之。
如若放在一般底层收入者面前,则根本无法承担此项消费!(2)空调,电风扇以及洗衣机,电冰箱等等一直以来都是家庭必备的电器,随着智能电器的出现,而大量购置智能电器,必然导致这些传统电器被闲置,造成一些很不必要的资源浪费![2]对比目前这些智能电器,本论文研究的关于《智能红外遥控电风扇的控制界面设计》,力求设计出一款更适合于中低层消费者的由红外遥控系统控制的电扇,此产品具有如下实践价值和研究意义:[3](1)电扇的核心部分是对其单片机红外遥控系统采用模块设计,该模块体积小,价格低廉,用它来控制调节电扇,不仅简便可行,且使得整个电扇体积较小,操作灵活。
而且由于电扇体积小,携带相当方便。
而且这个模块还可拆卸下来用于其它类似系统,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它的重复利用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为其在市场上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此外,该红外遥控电风扇采用51单片机作为核心芯片,51单片机价格便宜,性能可靠,让消费者用起来更加安心。
(3)当出现问题时,该电扇的红外遥控系统在维修上也具有很强的优势,假如其中的某个模块出现问题,由于系统是分开设计的,也不会影响到其它模块的使用,同时,出现问题的模块修理起来也不是很复杂,有时甚至可以自己动手维修。
毕业设计-基于pid控制的智能风扇的设计

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基于PID控制的智能风扇的设计作者姓名指导教师提交日期原创性说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学位论文中凡是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经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除文中已经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论文指导教师签名:基于PID控制的智能风扇的设计摘要:温控风扇在现代社会生产中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特别广泛的应用,如工业生产的大中型机械散热系统中的风扇、现在笔记本电脑上的广泛应用的智能CPU风扇等。
目前,PID控制算法的实质就是根据输入值与设定的标准值自己建的偏差值按照比例、积分、微分的函数关系进行运算,其运算结果用以输出控制。
本设计以单片机作为控制器,设计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作为温度采集元件,把采集到的温度,通过一个达林顿反向驱动器ULN2003A驱动风扇电机。
通过对测到的温度与系统温度的比较实现风扇电机的自动启动和停止,采用PID算法来控制风扇的转速,并能根据温度的变化自动改变风扇的转速,同时用LCD1602显示检测到的温度与设定温度。
本次设计当中,用PID算法控制电机的转动,可以使电机直接或间接输控制一个稳定的变量,来控制电机的转动。
关键词:80C51单片机; PID参数;达林顿反向驱动器ULN2003APID control of the smart fan design is based onLiu Junxiu(Gansu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telecommunications Liu Junxiu 741,000)Summary:Temperature-controlled fan in the production of modern society and people's daily life has a special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such as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medium-sized mechanical cooling system fan, now widely used on laptops smart CPU fan. Currently, PID control algorithm is based on the substance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input value and the set was to build their own oper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proportional, integral and derivative of a functi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 to the output control. The design of single chip as a controller, designed by afan motor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as the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device, to collect the temperature, by a Darlington reverse drive ULN2003A drive. By measuring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system temperature is relatively automatic start and stop of the fan motor, the use of PID algorithm to control fan speed, and can automatically change the fan speed according to changes in temperature, while using the LCD1602 display the detected temperature set temperature. The designs, the rotation of the motor by PID control, motor control,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 stable output variable to control the rotation of the motor.Keywords: 80C51 microcontroller; PID parameters; Darlington reverse drive ULN2003A摘要 (3)1 绪论 (1)1.1课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1.2 论文研究的结构安排 (2)2 . PID控制 (3)2.1 PID控制的特点 (3)2.2 PID控制原理 (3)2.2.1 位置式PID控制算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能风扇

智能温控风扇综述报告一、研究课题的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在款式、功能等方面日益求精,并朝着健康、安全、多功能、节能等方向发展。
电风扇由于价格低廉而且相对省电,安装和使用方便,所以目前中国大部分人口的农村地区还有一些校园里的教师与宿舍仍然使用着电风扇作为防暑降温的设备。
但是目前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电风扇多半是采用全硬件电路实现,存在着电路复杂、功能单一等局限性。
并且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电风扇,大多数为手动控制机械调节来定时,存在着无人时风扇依然工作,温度低于一定温度时仍然工作。
所以,我们课题的目的在于研究,开发一个新型的具有人体红外和温度传感系统来检测室内有无人员以及室内温度。
然后通过程序,与传感器来自动控制电风扇工作与停止,以及工作时转速的大小。
从而达到我们所预期的智能控制和节能环保的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温控风扇的系统框图及硬件选择:单片机模块、键盘输入模块、人体感应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双向可控硅控制模块、报警及显示模块。
附:主要模块介绍:单片机模块:采用T89S52单片机,T89S52单片机是一个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8KB ISP(In—System Programmable)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支持在线编程。
兼容标准MCS一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芯片内集成了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ISPFLASH存储单元。
具体特点表现为:具有优异的性能价格比;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高;控制功能强;低电压、低功耗。
单片机是温控风扇中的控制核心。
当检测的温度高于一定值时,单片机引脚输出高电平,通过继电器实现弱电控制强电,打开电风扇,当温度低于一定值时,单片机引脚输出低电平,控制电风扇停止转动。
另外,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蜂鸣器发出声音。
双向可控硅控制模块:该模块采用3A、600V的双向可控硅TLC336A。
TLC336A 是一种特殊的可控硅器件,即硅五层三端器件,正、反向的导通共用一个控制极,控制极触发方式可用交流信号、直流信号及过零触发3种方式。
汽车发动机冷却风扇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 毕业论文

汽车发动机冷却风扇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摘要】在汽车电子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保证发动机能够安全、自由灵活的运行,本文设计了一个自身具有故障检测功能的新型智能冷却风扇控制系统。
本系统采用PIC16F716单片机作为微处理器芯片,在采集发动机工作环境温度的同时,采集此时发动机送来的工作状态信号,由微处理器综合运算后,送出PWM输出信号,对冷却风扇进行调速,达到及时且非常可靠的控制效果。
另外,本系统还专门设计了检测风扇自身的各种常见故障的硬件电路及其运行程序,以保证冷却风扇能够安全且无故障的运行,并最终为发动机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关键词 PIC16F716 冷却风扇故障检测 PWM引言目前,汽车电子化控制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汽车的动力传动总成、底盘、车身系统和通讯都在向着智能化、可操作化的方向发展,汽车最终将成为集信息化、电子化和智能化为一体的载体,作为汽车重要组成之一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也急需改进。
传统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不能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况自动调节。
但汽车的使用条件千变万化,那样肯定会使得发动机冷却不足或者冷却过度,对发动机造成损害。
还有,冷却风扇消耗发动机的有效功率约为10%,这其中仅有5%~10%是有意义的。
后来经电动控制改造,冷却系统在冷却方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基于这一情况,本系统采用电子控制技术,通过NTC温度传感器采集发动机工作环境的温度值,经过微处理器将温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同时,微处理器根据测量值,经过运算得出所需的风扇转速值,再通过微处理器输出的PWM信号控制直流电机的转速,从而达到调节发动机工作环境温度的目的。
另外,为了适应智能化的趋势,本系统还要设计风扇的自动故障检测以及恢复功能。
并把自身工作情况,通过数据总线传给上级模块,从而完成汽车电子所要求的智能一体化的要求。
一、系统组成和硬件设计本系统主要组成有,输入模块包括:温度信号采样电路、风扇电源电压采样电路、PWM信号采集电路、控制系统供电电源电路、时钟输入电路、两个风扇电机的负载采样电路(本系统采用两个风扇工作);输出模块包括:两个风扇电机的PWM驱动电路和声光指示电路;另外,还包括一个通信电路。
毕业设计:智能电风扇的设计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家用电器在款式、功能等方面日益求精,并朝着健康、安全、多功能、节能等方向发展。
过去的电器不断的显露出其不足之处。
电风扇作为家用电器的一种,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现在电风扇的现状:大部分只有手动调速,再加上一个定时器,功能单一。
存在的隐患或不足:比如说人们常常离开后忘记关闭电风扇,浪费电且不说还容易引发火灾,长时间工作还容易损坏电器。
再比如说前半夜温度高电风扇调的风速较高,但到了后半夜气温下降,风速不会随着气温变化,容易着凉。
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隐患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对环境的检测。
如果能使电风扇具有对环境进行检测的功能,当房间里面没有人时能自动的关闭电风扇;当温度下降时能自动的减小风速甚至关闭风扇,这样一来就避免了上述的不足。
本次设计就是围绕这两点对现有电风扇进行改进。
1.总体方案设计及功能描述本设计是以AT89C51单片机控制中心,主要通过提取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感应到的人体红外线信息和温度传感器DS18B20得到的温度以及内部定时器设定时间长短来控制电风扇的开关及转速的变化。
功能描述:电风扇工作在四种状态:手动调速状态、自动调速状态、定时状态、停止状态。
手动状态时可以手动调节速度;自动状态时通过温度高低自动调节速度,如果出现手动现象则变为手动状态;定时状态时可以调节定时时间,并设定是否启动定时,之后可以手动退出,也可以在不操作6秒后自动退出进入手动状态;停止状态时可以被唤醒并进入自动状态。
当没有检测到人体存在超过3分钟或定时完毕时进入停止状态。
在数码管显示方面,当没有定时时,只显示气温,当定时启动时气温和定时剩余时间以3秒的速度交替显示。
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主要包括:输入、控制、输出三大部分8个功能模块。
图1-1系统方框图2.功能模块硬件简介与实现2.1键盘输入电路由于设计中用到的按键数目不多,所以可以直接用AT89C51的通用IO 端口且选用AT89C51的P1口(内部有上拉电阻)作为键盘接口。
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风扇控制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基于51单片机智能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随着气温的逐渐上升,风扇的需求量也逐渐扩大。
传统风扇不能根据外界温度的变化对风扇转速快慢进行调整,也不能对风扇的开关与否进行自动控制,这将会损耗大量的电力资源。
针对这些问题,开发设计了智能风扇控制系统。
该系统以STC89C51RC单片机最小系统为核心,利用DS18B20温度采集模块,LCD 1602显示屏、L298N电机驱动模块、HC-SR501人体感应模块、舵机控制模块、ESP8266 WIFI控制模块组成智能风扇控制系统。
当有人进入室内, HC-SR501人体感应模块会监测到有人出现,同时DS18B20温度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温度与系统开始设置的阈值做比较,并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显示在LCD 16 -02显示屏上。
当室温高于所设置的温度且有人存在的情况下,风扇将会自动吹风;当温度低于所设置的温度时风扇仍保持关闭状态。
该系统采取了三种工作方式,第一种工作方式为按键控制,从左至右按键功能依次为摇摆、红外、定温、定时。
第二种工作方式为红外遥控器控制,在遥控器上按下相应的功能按键,即可控制风扇。
第三种工作方式为手机终端APP控制,通过手机客户端实现风扇的自动启动和停止,旋转方向,改变风扇的转速等。
关键词:STC89C51RC单片机;智能风扇;人体感应;keil Uvision;Intelligent Fan Control System Basedon 51 Single Chip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rise in temperature, the demand for fans has gradually expanded.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fan can not adjust the speed of the fan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he outside temperature, and can not control the fan switch automatically. In response to this problem, we will develop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of the fan.Th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minimum system of the STC89C51RC MCU.The intelligent fan control system is composed of DS18B20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module, LCD 1602 display, L298N motor drive module, HC-SR501 human body induction module, steering control module and ESP8266 WIFI control module. When the person enters the room, the human body infrared sensor module will detect people, while the DS18B20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module will collect the temperature and the system begins to set the threshold to compare, and the collected temperature data is displayed on the LCD 1602 display. When the room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the set temperature and someone exists, the fan will automatically blow;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lower than the set temperature ,the fan will still turn off . The system takes three kinds of work, the first work for the key control, from left to right button function in order of swing, infrared, fixed temperature and timing. The second mode of operation for the infrared remote control, press the corresponding function button on the remote control, you can control the fan. The third type of work for the mobile terminal APP control, through the mobile client to achieve automatic fan start and stop, rotation direction, change the fan speed and so on.Key words: STC89C51RC Single-Chip; Intelligent Fan; Human Infrared Sensor Module; Keil Uvision ;目录一、论文(设计)正文 (1)1绪论 (1)1.1系统开发的背景 (1)1.2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1)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1国内研究现状 (2)1.3.2国外研究现状 (2)1.4主要研究内容 (3)2系统分析 (4)2.1可行性分析 (4)2.2系统需求分析 (5)2.2.1功能需求分析 (5)2.2.2性能需求分析 (6)2.2.3系统实现方式 (7)3系统硬件设计 (9)3.1系统概述 (9)3.2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9)3.2.1 STC89C51RC单片机简介 (9)3.2.2 STC89C51RC单片机常用寄存器 (10)3.3 LCD 1602显示屏模块 (11)3.4 DS18B20温度传感器模块 (12)3.4.1 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特性 (12)3.4.2 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电路实现 (13)3.5红外遥控模块 (13)3.6 HC-SR501人体感应模块 (14)3.6.1 HC-SR501人体感应模块工作原理 (14)3.6.2 HC-SR501人体感应模块特性 (14)3.6.3 HC-SR501人体感应模块的电路实现 (15)3.7舵机控制模块 (16)3.7.1舵机的特性 (16)3.7.2舵机控制模块工作原理 (17)3.8 ESP8266 WIFI控制模块 (17)3.8.1 ESP8266 WIFI控制模块特性 (18)3.8.2 ESP8266 WIFI控制模块AT指令 (18)3.9系统其它电路 (21)3.9.1复位电路 (21)3.9.2晶振电路 (22)3.9.3开关电路 (22)3.9.4按键电路 (23)3.9.5 DS1302时钟芯片电路 (23)3.9.6 L298N电机驱动电路 (24)4系统软件设计 (25)4.1程序语言及开发环境 (25)4.2主程序 (25)4.3 LCD 1602显示屏控制程序 (26)4.4 DS18B20温度监测控制程序 (27)4.5红外遥控控制程序 (29)4.6 HC-SR501人体感应控制程序 (30)4.7 舵机控制程序 (31)4.8 ESP8266 WIFI控制程序 (32)5系统功能实现与测试 (34)5.1系统显示界面与实物图 (34)5.2LCD 1602显示屏的测试 (34)5.3 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测试 (35)5.4红外遥控器的测试 (35)5.5 HC-SR501人体感应的测试 (36)5.6舵机控制测试 (37)5.7 ESP8266 WIFI测试 (38)6总结 (39)参考文献 (40)谢辞 (41)二、附录 (42)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于stm32的红外遥控风扇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基于Android的红外智能风扇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STC5410AD的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摘要:本设计以STC5410AD作为智能风扇的核心,巧妙的采用单片机控制技术,无级调速技术,PWM技术,温度传感技术,把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一般风扇之中,将电风扇的电机转速作为被控制量,由单片机分析采集到的数据温度信号,再通过可控硅对风扇进行调速,从而达到无须人为控制便可以自动调整风力大小的效果,通过时钟芯片DS1302实现定时功能,通过软件编程,实现睡眠风和自然风。
关键词:STC5410AD,DS18B20,DS1302,MOC3041,开关霍尔;可控硅,电风扇,PWM技术,模糊控制,PID算法目录1.系统方案选择和论证1.1设计要求1.1.1基本要求1.1.2发挥部分1.2系统基本方案1.2.1各模块方案选择和论证1.2.2 系统各模块的最终方案2.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2.1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2.2主要单元电路的设计2.2.1检测部分电路的单元电路设计2.2.2 智能控制部分的单元电路设计3.系统软件设计3.1数字温度传感器模块子程序设计3.2定时功能子程序3.3 时钟模块子程序设计3.4按键功能子程序3.5系统主程序流程图4.系统测试4.1测试仪器4.2指标测试4.2.1 温度检测测试4.2.2风速检测精确度测试4.2.3风速响应时间测试4.2.4电源波动风速稳定测试4.3 结论5.总结参考文献1.系统方案选择和论证1.1设计要求1.1.1 基本要求1.1.2 发挥部分1.2系统基本方案根据题目要求,系统可以划分为控制部分、信号检测部分。
其中控制部分包括:主控制器模块、电机控制模块、计时模块、显示模块、模拟自然风模块。
信号检测部分:包括温度检测、风速检测模块、按键检测模块。
模块框图如图1.2.1所示。
为实现各模块功能,分别做拉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论证。
图1.2.1 智能电风扇系统框图1.2.1 各模块方案选择和论证(1)主控单元方案一:采用89C51单片机。
键盘与显示电路、A/D转换电路的接口电路比较复杂;本系统还要控制控制风速,需要PWM模块还需增加专门的模块电路,外围电路比较烦琐。
方案二:采用凌阳SPCE061A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该单片机内置A/D转换模块,在32个I/O口中,两路DAC、14个中断源等丰富的硬件资源,但本系统需要无级调速和模拟自然风,所以需要外加EEPROM、控制模块和外加控制电路,电路复杂,且价格昂贵。
方案三:采用STC5410AD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该单片机主要优点是:高速速度比普通8051快8~12倍、宽电压5.5~3.8.V、低功耗设计、12K字节片内flash程序存储器,擦写次数10万次以上512字节片内RAM 数据存储器、芯片内部EEPROM功能、10位ADC,8通道、4路PWM、2个硬件16位定时器、硬件看们狗(WDT),由于高速,所以控制精确,内部具有PWM,10位ADC,简化外部电路。
本方案设计简单可靠,调试容易,在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同时可以实现很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性价比高。
经比较以上三种方案,拟采用方案三。
(2)温度检测模块方案一:二极管温度传感器MTS102,二极管作为温度传感器常常用在温度变化范围大、精度要求适中的温度检测电路中,但是它还有激励电路,补偿电路和放大电路,电路设计很麻烦。
方案二:采用Pt100铂电阻组建电桥电路,运用仪表放大器对电桥输出的变化电压进行差动放大,由A/D采样数据,送入微处理器,完成温度测量,PT100线性度不够好,再加上输出需要差动放大,存在温漂,本题目要求控制量非常精确,采用PT100不能达到题目要求。
方案三:采用AD590温度传感器。
AD590是美国AD公司生产的二端式集成温度一电流传感器,该器件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
测温范围为-50~+150℃;线性电流输出为1μA/K;线性度好,测量精度为±0.3℃;但AD590需要外围电路复杂,且需要占用较多的I/O 口,在本题目要求测量的量比较多,所以I/O资源相对缺乏,加重了电路的复杂性。
方案四:利用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只需要一根总线接口,这样可以大大节省系统的I/O资源。
基于上述考虑,拟采用方案四(3)电机控制模块电机调速是整个控制系统中的重要方面之一,电机控制的精确性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方案一: 由单片机来的控制信号经光电耦合器MOC3041 或者(4N25)耦合后,接可控硅MAC223 的门极,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使输出端电压改变,从而是施加在电风扇的是输入电压发生变化,调节电风扇的转速,实现自然风,睡眠风等各挡无级调速。
过零双向可控硅型光耦MOC3041 ,集光电隔离、过零检测、过零触发等功能于一身,避免了输入输出通道同时控制双向可控硅触发的缺陷, 简化了电路结构。
方案二:采用固态继电器(KSD203AC3)对电机的开或者关进行控制,通过开关的切换对电机的速度进行调整。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工作非常可靠,使用继电器无需外加光耦,自身就可以实现电气隔离,但本电路要求开关频繁,继电器需要机械运动和触点,因此动作速度慢,不能频繁的动作。
基于上述考虑,拟采用方案一.(4)风速检测模块风扇的转速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间接方式来测量。
本系统的思路是:使用传感器检测每一片风扇叶的转动过程,转换成相应的脉冲信号,并用单片机检测单位时间内脉冲的个数,由此计算出风扇的转速。
此方法比较简单,检测电路简单,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方案一:采用红外对管检测,红外对管检测速度慢,不适合高速检测。
方案二:受鼠标的工作原理的启发,采用断续式光电开关。
由于该开关是沟槽结构,可以将其置于固定轴上,再在叶轮上均匀的固定多个遮光条,让其恰好通过沟槽,产生一个个脉冲。
通过脉冲计数,对风速进行测量。
方案三:采用开关霍尔传感器集成片。
该器件内部由三片霍尔金属板组成,当磁铁正对金属板时,由于霍尔效应,金属板发生横向导通,因此可以在叶轮上安装磁片,而将霍尔元集成片安装在固定轴上,通过对脉冲的计数进行风速测量。
以上三种方案都是比较可行的转速测量方案。
方案二,设计新颖,但在本题中,要求检测速度快,精度高,断续式光电开关,开关速度慢,相反霍尔元件,在工业上得到广泛采用,适用于精度较高的场合,可以在叶轮上加较多的遮光条来满足脉冲计数的精度要求,因此拟采用方案三。
(5)定时模块方案一:采用软件编程来实现实时时钟。
但是,误差较大,累计误差就更大,难于调整,且占用单片机内部资源。
方案二:采用X1226实时时钟芯片。
由于X1226为贴片封装,硬件制作不方便,且X1226掉电后不能继续走动,须外接辅助电源。
方案二:利用专用定时器芯片DS1302,DS1302内部自带备用电池,可以对其供电,在断电后时间仍正常运行。
基于上述考虑,拟采用方案三。
(6)模拟自然风模块自然风实现,通过风扇马达按预定编写的程序作不规则运行,配合风速风速按键之设定,可分为强自然风,中自然风,弱自然风。
模仿大自然之风吹效果,令风量更柔更舒适。
利用STC5410AD单片机内部的EEPROM存储要输出风的参数,当用户需要自然风时,由单片机读出EEPROM中的数据,既可实现模拟自然风(7)实现睡眠风模块睡眠风实现的原理是人的体温会在入睡后慢慢下降,风扇的风量亦会慢慢减弱,以免入睡后着凉,实现智能调节风扇风速。
其实现方案主要靠软件实现,通过软件编程,使电风扇的速度随人体睡眠曲线变化。
(8)按键检测模块方案一:采用独立式键盘。
实现一键多种功能,这样节省了大量的I/O口,有效地利用单片机资源。
此模块采用此方案。
方案二:采用先进的五线键盘,用5个I/O口既可实现16个键盘的控制,采用中断查询法,实现键盘的控制功能,大大提高了单片机的工作效率。
基于上述考虑,拟采用方案二。
(9)显示模块方案一:采用静态显示技术,通过多个七段LED,同时显示多个资料。
该电路设计简单,本题目要求同时显示设定速度,送风种类,实际速度,实时时钟,环境温度等,需使用多个LED,制作麻烦且不够经济。
方案二:采用动态显示技术,用七段LED显示,用键盘选择要显示的资料。
但是又增加了键盘电路,而且增加了程序的难度。
方案三:采用点阵型LCD显示。
点阵型LCD可显示数字,字母,文字等。
但是它比较昂贵,而且编程较麻烦。
方案四:采用汉字液晶(RT12864-M),可以显示汉字,字符,数字等,显示的信息量大,且软件编程简单,外围电路简单,刷新屏幕快。
基于上述考虑,拟采用方案四。
1.2.2 系统个模块的最终方案(1)经过仔细分析和论证,决定了系统各模块的最终方案如下:(2)主控模块:采用STC5410AD;(3)温度检测模块:采用数字芯片DS18B20;(4)电机控制模块:采用双相可控硅MAC223;(5)风速检测模块:采用霍尔传感器;(6)定时模块:采用专用时钟芯片DS1302;(7)采用五线键盘;(8)显示采用汉字液晶(RT12864-M);2.系统硬件设计与实现2.1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本题是一个综合设计,在设计中运用了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
系统可以分为传感器检测部分和智能控制部分传感器检测部分采:系统利用霍尔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一系列的外部信息转化成可被控制器件辨认的电信号。
智能控制部分:系统中的控制器件根据由传感器变换输出的电信号进行逻辑判断,控制电风扇的风速,以及由按键选择是由人为控制还是智能控制,并通过LCD及时显示风速,温度,时间,风的强弱,风型(自然风,睡眠风等)控制部分主要包括电机驱动控制,按键控制,LCD显示部分。
2.2主要单元电路的设计2.2.1检测部分电路的单元电路设计(1)风速检测模块电路的设计题目要求在风扇运行过程中,要求显示设定风速和实际风速,设定风速由单片机给定的,不需要检测,主要是是检测实际的风速,本系统采用霍尔传感器,在风扇的叶片上安装一个金属片,这个金属片还带有磁性,在风扇的外壳上安装一个霍尔传感器(RP12—4DN ),安装是要是金属片与霍尔传感器严格对准,当金属片与霍尔传感器严格相遇,输出为低电平,风扇的线速度310V Dn π=⨯ n 为电风扇的转速r/min;n 可以有单片机的计数器直接得到,因为当风扇转轮上的金属与霍尔传感器接近时,霍尔传感器回发出一个脉冲,通过电位器接到P3_3中断口,通过中断的次数就可以测量风扇的线速度,此方法高效,电路简单,霍尔传感器输出为TTL 电平。
具体电路如图2.2.1图2.2.1 风速检测电路(2)温度检测模块设计 智能风扇在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般风扇模式,主要靠人工调节其档位,改变其风速;智能风扇模式,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周围环境温度,来实现智能调节风扇风速;自然风模式;睡眠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