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指导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长征教案

初中名著导读长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长征》这本书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出版社等。
2. 通过阅读选段,了解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3. 学习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了解长征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长征精神。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的意义。
2. 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长征》这本书的介绍和长征的相关背景知识。
2. 学生准备《长征》这本书的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长征》这本书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出版社等。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长征》的感悟和收获。
二、了解长征的背景和意义(10分钟)1. 教师介绍长征的背景,包括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的分裂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长征知识,如长征的路线、时间等。
3.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的意义,即长征是一次伟大的转移和战略性的撤退,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学习长征精神(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长征精神,包括坚定的信念、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学习长征精神的感悟和收获。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长征精神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征的重要性和长征精神的价值。
2. 学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长征精神的作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长征》这本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长征的背景和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长征精神也得到了学习和传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长征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名著导读《童年》教案

名著导读《童年》教案在这段时间里,主人公XXX经历了贫困、家庭暴力、失去亲人等种种苦难,但他也在自然、朋友、书籍中找到了乐趣和支持。
整部作品描写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也反映了当时俄国贫苦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实。
2、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XXX、他的父母、祖母、朋友等,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言谈举止等,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与外界的关系。
同时,也要关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如贫困、家庭暴力、人情冷暖等。
3、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阅读XXX的自传体三部曲,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文学成就,同时也可以阅读其他描写童年成长的经典作品,如XXX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三、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
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可以根据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写一篇小作文或绘制一幅画作。
XXX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XXX把他寄养在外祖父XXX,位于XXX。
然而,家业不景气导致外祖父变得专横暴躁。
XXX的舅舅们也为分家和侵吞XXX母亲的嫁妆而不断争吵斗殴。
在这种充满仇恨之雾的家庭里,XXX感到不安和难以忍受。
他的母亲最终离开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有乐观、纯朴的XXX和正直的老工人XXX。
每逢节日的晚上,XXX会弹吉他,外祖母会跳着民间舞,这些人给XXX带来欢乐和忧愁。
在这些人中,外祖母的影响最深,她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良总会战胜恶。
相反,外祖父则一个惩罚人的。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并招了两个房客。
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给XXX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XXX,他的残忍和奴隶气引起了XXX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但她的变化使XXX感到十分沉痛。
初中3年阅读名著教案

初中3年阅读名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2. 把握小说主题,提高文学素养。
3. 学会欣赏名著,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1. 了解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深入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1. 把握小说人物心理变化。
2. 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曾经读过名著,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印象?2. 教师简要介绍《骆驼祥子》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二、情节梳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小说主要情节,提炼关键事件。
2. 学生分享自己梳理的情节,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人物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主人公祥子的形象特点,如勤劳、善良、坚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人物分析,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主题探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深入挖掘作品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主题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欣赏与借鉴(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文学素养,如写作技巧、人物塑造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与借鉴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拓展活动(5分钟)1.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阅读名著的心得体会。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更好地欣赏名著。
七、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阅读名著方面的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骆驼祥子》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
3. 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深入探讨和理解。
4. 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说主题,并学会欣赏名著,提高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统编八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八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分享整本书内容,完成框架填写。
2.在了解整本书内容的基础上,围绕专题进行批注阅读,做笔记并形成心得体会。
3.从名著中汲取养分,树立伟大的革命理想,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形成钢铁般的意志,具有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围绕专题进行批注阅读,选取文本有效信息做摘抄记录。
教学难点:围绕摘抄记录进行研讨,教师技巧点拨,最终生成随笔习作。
教学方法:自读为主,讨论式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①根据阅读需要参阅附录的资料和课外及网上搜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经历、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重要思想和重点内容。
②利用课余时间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完成章节读书卡填写。
2.导入同学们,有一位作家被罗曼∙罗兰誉为“最罕见的道德、最纯洁的勇气的同义词”;有一部文学作品被视为“人生的路标和精神补品”。
这位作家就是前苏联文学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这部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通过之前的阅读,我们了解到奥斯托洛夫斯基生于工人家庭。
初级教会小学毕业后,做过杂工。
1919年进发电厂当司炉助手。
同年乌克兰椰放,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
1920年因重伤复员,进铁路工厂任助理电气技师。
1923年至1924年担任乌克兰边境地区共青团的领导工作。
1924年加入共产党。
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而全身瘫疾,双目失明。
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在病榻上创作了长篇小说《铁钢是怎样炼成的》(1932 1935)。
3.新授(1)交流互动①小说的时代背景是什么?②简单勾勒小说的情节线索。
③揭示小说标题的含义。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法指导阅读名著可以充分利用书的序言和导读,了解书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明确以下内容:①第一部主要以前苏联的国内战争为背景;第二部主要以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为背景。
②少年保尔的生活与反抗--战士保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设者保尔的忘我工作--钢铁战士保尔与疾病顽强斗争。
初中名著阅读指导课教案

初中名著阅读指导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名著的基本信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帮助学生理解名著的主题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学内容:1. 名著的基本信息介绍2. 阅读名著的方法指导3. 名著主题思想的解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名著,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二、名著基本信息介绍(10分钟)1. 教师详细介绍本节课要阅读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包括作者、背景、人物等。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三、阅读名著的方法指导(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如:快速浏览、细致阅读、做笔记等。
2. 学生跟随教师步骤,实践阅读方法。
四、名著主题思想的解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题思想,如:勇敢、坚强、信念等。
2.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分享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阅读名著的重要性。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名著。
2. 写一篇读书笔记,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名著的基本信息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情况。
3. 学生对名著主题思想的理解深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阅读名著的方法,并对下一次课程进行预设。
同时,要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初中升高中名著阅读教案

初中升高中名著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了解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其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
2.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习作品中的先进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 学习作品中的先进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2. 作品先进思想的挖掘和阐述。
教学准备:1. 教师提前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做好教学准备。
2. 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 准备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和先进思想的分析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及其作品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指导(10分钟)1. 教师提出阅读要求,指导学生如何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2. 提醒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分析人物形象(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毛泽东、周恩来等。
2. 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如英勇、智慧、坚定等,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挖掘先进思想(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挖掘作品中的先进思想,如共产主义信仰、为人民服务等。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学习作品中的先进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深入理解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总结《红星照耀中国》的作品特点、人物形象和先进思想。
2.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学习作品中的先进思想的心得体会。
初中如何读课外名著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如何读课外名著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外名著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课外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课外名著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阅读课外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3. 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名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课外名著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外名著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课外名著的阅读经历,激发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
二、阅读方法指导(10分钟)1. 教师介绍阅读课外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a.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难度适中,兴趣盎然。
b. 制定阅读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持之以恒。
c. 边读边思考,做好笔记,加深印象。
d. 积极参与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启发。
2. 学生根据教师指导,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讨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三、阅读实践(10分钟)1. 教师推荐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课外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一本名著进行阅读。
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阅读课外名著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鼓励学生坚持阅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阅读中的困难,提高阅读效果。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3篇

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3篇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1学习目的:1、理清小说结构,了解小说内容。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课前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课堂学习:第一块:导入新课1、由我国四大古曲小说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2、**学生简介作者吴承恩。
3、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及《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第二块:导读小说1、**学生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2、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它是*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篇神魔小说。
②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3、小结: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本节课只着重简介这本书的内容及情节。
对《西游记》这部名著,我们今天只不过一个初步的了解,更精彩的故事等着我们去品味。
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课后学习:1、课外重读《西游记》、熟记故事,试分析人物形象。
2、如何正确看待小说中的佛教色彩?名著《西游记》的导读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导入: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同时也会喜欢《西游记》吧?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量阅读指导》教案
辛兴初中隋泽兰
教学目标:
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享受读书乐趣;奠定自学基础。
一.导入新课
从名言导入,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从而明白书对人类的重要和阅读对人类的帮助。
二、阅读调查
哪些同学看过我们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你看过哪些书?
(农村学生的阅读量较少)
三、了解阅读的目标
小学毕业的时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
初中三年,“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
四、阅读方法指导
(一)你是如何阅读的?(了解学生的阅读方法)
(二)教师以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循序渐进的阅读方法
初级阅读读出基本的字句检视阅读略读
分析阅读精读综合阅读比较阅读
1、检视阅读(略读):
了解书的结构、作者、序、摘要、目次、版权页等项目。
略读测试卡的制作: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
例: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
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
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
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2、分析阅读(精读):
彻底完整地阅读,充分地理解和消化,要会做批注,会做摘要、笔记。
精读测试卡的制作:
我阅读的章节是: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优美句段:
我的批注是:
精读测试卡示例
阅读的章节:第十四章“海盗们”野外乐逍遥
我的摘抄:早晨,汤姆一觉醒来,迷迷糊糊不知身在何方。
他坐起来,揉揉眼,向周围看了看。
很快他想了起来。
此时正值凉爽的、灰蒙蒙的黎明时分,林子里一片静谧,给一种甜蜜的安息与和平的气氛围扰着。
树叶儿一动也不动,没有任何声音打扰大自然的酣眠。
露珠儿还逗留在树叶和草叶上。
一层白色的灰烬盖在那堆火上,一缕淡淡的烟直飘向天空。
而乔和哈克都还睡得正香。
这时,林子深处有只鸟儿叫了起来,另一只发出应和。
随后又听见一只啄木鸟啄树的声音。
清淡的晨光渐渐发白,各种声音也随之稠密起来,大地万物,一派生
机。
我的批注:表现了三个少年在享受大自然当中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酣畅心境。
景物描写静谧、温馨。
这种阅读方法要了解分类、排架,会各种查询检索,使用各种目录,会资料剪辑,会了解运用各种参考工具书,会阅读、摘要、笔记、报告。
综合阅读测试卡示例:
美国图书馆协会推荐阅读的禁书书单,这张书单上包括斯坦贝克的《人鼠之间》,还有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作品。
限制的原因多半是书的内容与暴力及含脏话等有关,常常也会和种族冒犯的字句有关。
马克·吐温对孩子真的就那么危险吗?你喜欢汤姆吗?谈谈你的看法。
搜索并阅读关于本书是否禁书的观点的文章,再阅读有关汤姆人物评论的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堂小结:
阅读不同的书、书中的不同内容,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迅速浏览了解大意用心阅读记取细节
纵览全文撷取纲领深究內容推取含意
除了掌握这些阅读方法之外,过一个阶段,我们还应制作一个自我评价表,以便进行总结反思交流。
自我评价表-
示例:学生姓名——填表日期——————我认真回顾了
从月日至月日期间阅读欣赏过的名著和读书笔记及记录卡,发现我共阅读了篇名著,合计字左右。
我的收获可真不少。
1、在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方面,我的成就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2、之所以会有上述的成就和进步,我认为是因为:
3、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有一些需要改进或克服的问题,它们是:
阅读是一种习惯,阅读贵在坚持,希望同学们每天至少花10分钟时间来进行阅读,这样的话你定会觉得书中乐趣无穷,你定会受益终生。
最后让我们一起去书的海洋中畅游,让书陪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