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看儿童骨骼组织的塑型能力
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愈合矫形术21例疗效观察

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畸形愈合矫形术21例疗效观察【摘要】肱骨远端内、外骨髁上方2厘米以内的骨折我们称之为肱骨髁上骨折。
在肘部骨折中,肱骨髁上骨折占50%~60%,此类骨折如早期未得到良好复位和固定容易形成畸形愈合。
通过矫形术纠正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恢复其解剖形态,并且减少外固定时间,减少并发症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我院自1998年至2011年通过对21例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患者通过采用手术矫形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疗效满意,观察结果如下。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矫形;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72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92-02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在6~8岁儿童中高发的骨折类型,肱骨髁上骨折早期治疗不当会造成肘内翻畸形,在外形和生活上带来不良影响。
现在采用中西医药物及手术治疗相结合方法,取得明显疗效。
1.基本资料本组21例患者,男15例,女6例。
年龄6岁到15岁不等,平均年龄9.5岁。
左侧8例,右侧13例。
骨折畸形分类伸直内翻型10例,屈曲内翻型11例。
远端骨折旋前移位14例,远端骨折旋后移位7例。
术前肘关节屈伸功能良好9例,中等7例,一般3例,差2例。
平均住院治疗时间6天。
2.治疗方法2.1 手术“y”形钢板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法。
基础麻醉加臂丛麻醉,肘关节后正中切口。
倒v型切断肱三头肌腱,向前臂翻转并加以缝合固定,暴露肱骨远端及肘关节。
在肱骨髁上做横行楔形截断,根据术前测量角度进行截骨,剥离纠正截骨端,纠正旋转和内翻,对合复位,矫正尺偏和尺倾,形成肘外翻角,恢复携物角和前倾角,恢复生理轴线,于肱骨髁后侧用“y”钢板内固定。
此方法治愈病患者10例。
手术中采取前外侧入路法,从肘横纹向上沿肱二头肌外部纵向切入,暴露肱骨远端并行楔形截骨,断端复位,同上述方法纠正旋转和内翻,对合复位,矫正尺偏和尺倾,形成肘外翻角,恢复携物角和前倾角,恢复生理轴线,于肱骨外侧用重建钢板内固定。
“8”字征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中的应用评价

“8”字征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中的应用评价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远端“8”字征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中的应用。
方法:2015年至2016年对42例肱骨髁上骨折进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术中根据透视观察肱骨远端形态,“8”字征越清晰,轮廓越完整,骨折越接近解剖对位。
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6个月)。
术后3~4周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优良。
结论:观察肱骨远端“8”字征是术中判断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是否成功的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8”字征;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中图分类号】R7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061-02Application of “8” Sign in Close Reduction of Supracondylar Fracture in Children Chen Wenjian, Zhang Yapeng, Yuan Yi, Sun Jun.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AnhuiProvince,Hefei,Anhui,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pplication of“8”sign in close reduction of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in children.Methods 42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of humerus in children were treated by close reduction and fixed with Kirschner wire between 2015 and 2016.Under C arm fluoroscopy during operation,“8” sign of distal humerus was observed.The more clear and integrity contour,the more closed anatomical alignment.Results The mean follow-up duration was 3 months to 12 months(average 7.6 months)and one losted.All fractures healed 3~4 weeks after operation.The function of elbows were excellent and good.Conclusions To observe “8” sign of distal part of humerus is an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way for determining the success of close reduction durning close reduction of supracondylar fractures in children.【Key words】“8” Sign;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Close Reduction引言在儿童肘部创伤中,肱骨髁上骨折属于最常见的一种,约占儿童骨折18%[1],在所有肘关节创伤中则高达50%~70%,3~10岁是该创伤骨折的主要发生年龄,而其中又属5~7岁男孩最高发[2]。
关于骨折塑形,这篇文章讲得太全面了!

关于骨折塑形,这篇文章讲得太全面了!临床上很多四肢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后,虽然骨折对位欠佳,有些还存在成角,但最终通过骨折塑形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特别是儿童的四肢骨折塑形能力强大,甚至有些错位严重的陈旧性骨折也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利用骨折塑形最终获得满意疗效。
那么到底骨折的塑形过程是怎样的?哪些情况可以塑形?骨折究竟能塑形到什么程度?湘潭市中医医院的曹谦副主任医师对于四肢骨折的保守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今天将由他为您揭开骨折塑形的神秘面纱!杨氏骨伤科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我的老外祖父杨仪斋老人,我的外祖父杨炳南老先生创立了湘潭市中医医院骨伤科。
我尊敬的母亲杨韵琴主任医师善用正骨手法,独创了杨氏平衡调理疗法,患者遍及国内外。
骨折就是骨的完整性与连续性遭到了破坏。
骨折愈合通常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与骨痂改造期三个阶段,但三者之间又不可截然分开,是相互交织逐渐演进的过程。
而骨折塑形就发生在骨痂改造期。
很多骨折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难以解剖复位,但只要达到功能复位标准一样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这是我们所熟悉的功能复位标准,功能复位标准其实就是基于骨折的塑形能力来制定的。
但在临床上我们所看到的骨折塑形能力比我们了解的更强大。
1病例一我们来看具体的病例,这是一例7岁小女孩的锁骨骨折,可以看到断端是完全分离的。
治疗一个月可以看到明显的骨痂生长。
治疗四个半月后随访拍片见骨折完全愈合而且塑形完好。
《日本骨科新标准手术图谱小儿骨折外伤》上也有一例很典型的儿童锁骨骨折塑形过程,所以对于儿童的锁骨骨折,无论移位程度如何,在临床上单纯的悬吊固定即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无需手术治疗。
2病例二这是一例12岁女孩的肱骨干骨折,断端错位明显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后见骨折端重叠、对位欠佳,这样的对位对线情况可以接受吗?通过采用棉垫加压调整了一下力线,治疗四十余天复查见骨痂生长明显治疗五个月后随访拍片见骨折愈合良好,塑形接近正常。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的力学评价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的力学评价【摘要】目的比较三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内固定方法,为临床选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8具尸体上肢标本,制成骨折损伤模型,随机分组分别适用交叉克氏针加8字钢丝,交叉克氏针、平行克氏针等三种方法固定后,模拟肘关节伸、屈和扭转三种情况下进行加载。
结果采用交叉克氏针加8字钢丝无论在强度还是刚度方面均优于单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更比平行克氏针内固定的效果好,前者比后者强度平均高出12%和30%。
刚度平均高出15%和33%(P<0.01)。
结论交叉克氏针加钢丝固定,它操作简单、牢固、稳定性好,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防止肘内翻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力学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童骨折类型,对于严重移位的,或肿胀明显,或伴有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必要的。
目前大多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但尚存在着固定不稳、肘内翻等并发症。
为此2004年以来我们在交叉克氏针固定的基础上加桡侧8字钢丝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探索它的机制,证实它的疗效,我们通过生物力学试验对三种内固定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制备采用8具尸体上肢骨标本,保留肘关节韧带、关节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主要肌肉,制成肱骨髁上骨折模型后,标本经随机取样分组,每组2具,分别用交叉克氏针加8字形钢丝(F1 ),平行克氏针(F2 ),交叉克氏针(F3 )等三种方法固定。
其余2具进行破坏性试验。
1.2 加载方法采用液压加载,速度控制在1.5 mm/min,载荷级别250N直至破坏,扭转载荷以5°为一级。
1.3 测试过程标本安装在WD-5万能试验机中,安置组合夹具,接上传感器,测力使用数字式应变仪以及KG-101光栅数显高精度测微仪,以测定标本在不同情况下应力、应变位移及刚度。
试验分拉伸、弯曲和扭转三种情况以模拟肘关节主要生理活动状态,每步加载后30 s内采集一次数据。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正确的复位对于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复位方法、操作步骤、复位成功的评估以及注意事项。
一、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概述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主要依据骨折类型、患儿年龄和骨折部位进行判断。
复位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骨折端整齐,无明显错位,骨折线呈线性。
2.骨折部位稳定:骨折部位无明显移位,固定后不易再移位。
3.关节功能恢复:复位后关节可正常活动,无明显疼痛。
二、复位方法及操作步骤1.麻醉: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2.体位:患儿取仰卧位,患肢外展,肩部用沙袋固定。
3.手法复位:术者双手握住骨折远端和近端,轻轻牵引,沿骨折线方向缓慢用力,使骨折端逐渐对位。
4.复位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骨折端对位情况,如有困难,可适当辅助器械。
5.复位成功后,进行固定。
常用固定方法有石膏固定、小夹板固定等。
三、复位成功评估与注意事项1.复位成功评估:复位后,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疼痛。
X光片检查显示骨折线呈线性,骨折端无明显移位。
2.注意事项:(1)复位过程中应轻柔操作,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加重骨折端损伤。
(2)复位成功后,固定要牢固,确保骨折部位稳定。
(3)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疼痛加剧、肿胀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4)指导患儿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通过以上阐述,相信大家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手法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手法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病情复杂,康复周
期长。
下面介绍几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手法。
一、功能锻炼
在肱骨髁上骨折恢复期间,医师会安排逐渐增加手臂的活动范围,以
恢复手臂的灵活性。
初期锻炼以进行手指和手腕的活动为主,随着康
复情况的好转,患儿逐渐进行肘部的活动锻炼。
二、功能训练
功能训练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康复的关键步骤。
医师会根据患儿的情
况制定特定的康复计划,包括运动、体力训练、柔韧度和平衡训练等,以帮助患儿恢复肌肉和关节的功能。
三、按摩治疗
按摩治疗是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疲劳、缓解肌肉酸痛等的有效手段。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在按摩治疗过程中需要由专业的按摩师
进行治疗,按摩力度应根据患儿的情况进行调节,并要避免对患儿的
肌肉造成过度刺激。
四、电疗治疗
电疗治疗是利用电流来促进患儿的康复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电疗方法包括电刺激、声波疗法、磁场疗法等。
不同的电疗方法对于患儿的康复都有一定的效果。
经过以上几种康复手法的综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康复效果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康复期间患儿也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方能尽快恢复健康。
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看儿童骨骼组织的塑型能力

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看儿童骨骼组织的塑型能力黄静宇
【期刊名称】《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28)002
【摘要】为探讨儿童骨骼的塑型能力,对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门诊收治的9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因未及时复位或处理不当,导致骨折畸形愈合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为9例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经过6~8个月的自行塑型而达到了完全功能康复.儿童发育期间的骨组织具有很强的塑型能力.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黄静宇
【作者单位】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湖北黄石435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05
【相关文献】
1.小针刀合手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观察 [J], 林赤;周俊德;庞敏
2.儿童泌尿系统多发畸形伴骨骼畸形1例 [J], 陈进军;黄鲁刚;付光庆
3.针刀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 [J], 杨海戚
4.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旋转移位与肘内翻畸形相关性研究 [J], 彭正刚;漆伟;文化
5.三种复位方法对GartlandⅡ型和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近期疗效及肘内
翻畸形的影响 [J], 包月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刀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

针刀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摘要】目的探讨用针刀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针刀剥离截骨矫正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52例。
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骨折畸形完全矫正,骨折全部愈合,无肘内翻发生。
按照jupiter等肘关节平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22例,良20例,可10例,优良率80%。
结论针刀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创伤小,费用低,效果好,简单易行。
【关键词】针刀截骨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肘部常见的骨折,约占30%~40%。
儿童骨骼生长快,如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易造成畸形愈合,以肘内翻多见。
以往多成年以后矫形,易出现后期并发症。
我院开展针刀截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畸形愈合,效果好,恢复快,能有效避免出现后遗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人52例,男35例,女17例,年龄6~14岁,均为摔伤。
尺偏畸形愈合50例,向前成角10例。
无神经血管损伤。
就诊时间7~12周。
X 光片骨折线模糊至消失。
1.2 治疗方法采用基础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病人仰卧手术台,患肢外展45°放于手术台上,掌心向上。
常规消毒铺巾,用3号针刀,在骨折畸形愈合处外侧进刀。
刀口线和肱骨干纵轴平行,在C臂X光机透视下,针体在骨折处并与其折线在同一线上。
用四步进针法刺入,当刀锋达骨折处时,转动刀口线,使刀口线在骨折的平面,用骨锤轻轻叩击针刀颈部,刀锋达到对侧骨面时,返回刀锋至原进针点的骨面。
使针体沿断端中间的平面倾斜30°,再用骨锤击针刀颈部达对侧骨面。
退回刀锋,再向相反方向倾斜30°,再打一孔。
在内侧也同样进针,打出相互夹角各30°的三条孔洞,出针。
手法轻轻一折,如折不断时,沿骨折线再多打出几个孔洞,即可轻轻折断。
再用1号针刀紧贴骨面松解骨折处的粘连,手法复位,在C臂X光机透视下解剖复位,经皮穿针固定,石膏外固定。
2 结果本组术后全部拍摄X光片,都近解剖复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 言
肱 骨髁上 骨折是儿 童常 见 的一种 骨折 , 常 常 因 未 及 时 复 位 或 处 理 不 当 , 致 骨 折 处 畸 形 导 愈 合 。本 组 通 过 对 经 过 6~8个 月 的 自行 塑 型 而 达 到 完 全 康 复 的 9例 肱 骨 髁 上 骨 折 畸 形 愈
( 责任 编 辑 吴鸿 霞 )
( 接第4 上 5页 )
参 考 文 献
[ ] 邓宗才, 1 薛会青.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的抗 弯冲击 性能[ ] 建筑科学 与工 程学报 ,0 9 2 ( ) J. 20 ,6 1 :
8 —8 0 3
4 结 束 语
1 混 凝 土 微 裂 纹 是 降 低 混 凝 土 强 度 和 韧 )
土 微 裂 纹 的扩 展 , 而 可 以 有 效 阻 止 混 凝 土 损 从
伤 的 积 累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可 以 提 高 了混 凝 土 这
的强度和韧性 。
[ ] 余春. 3 高性能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性能研究 [ . D] 重庆 : 重庆交通大学 , 0 2 9 0 [ ] 邓燕华 . 4 纤维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 ] 洛阳理 工 J. 学院学报 ,09 1 ( )1 2 2 0 ,9 4 : 9— 2 [ ] 刘永胜. 5 纤维混凝土增强机理的界面力学分 析
部 分吸 收 , 自行 排 除 了 阻 碍 , 能 活 动 完 全 恢 功
Hale Waihona Puke 4) 骼 的 改 造 能 力 与 年 龄 有 一 定 的关 系 , 骨 年 龄 愈 小 , 骼 改 造 能 力 愈 强 , 骺 愈 接 近 闭 骨 骨
合 ; 龄 愈 大 , 造 力 愈 差 ; 折 距 骨 骺 部 位 愈 年 改 骨 近 ( 不 是 骨 骺 本 身 ), 造 能 力 愈 强 ; 远 , 但 改 愈
因未 及 时 复位 或 处 理不 当 , 导致 骨 折 畸形 愈 合 的 情 况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结 果 为 9例肱 骨 髁 上 骨 折 畸
形愈合经过 6~ 个月的 自行塑型而达到 了完全功能康复。儿童发育期 间的骨组织具有很强 的塑型 8
能力 。
关键 词 :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 骨折畸形愈合 ; 塑型能力 ; 康复
[ ] 天 津骨科 医院. 床骨科学 ( ) 伤 [ . 2 临 1创 M] 北
京 : 民 卫生 出 版社 ,9 3:7 人 17 15—17 7
[ ] 孟继懋 . 3 骨与关节损伤. 北京 : 民卫生 出版社 , 人
1 8 1 8 —1 9 9 0: 1 1
要 考 虑 对 需 要 复 位 的 骨 折 是 否 采 取 手 术 复 位 以及 复 位 所 造 成 的 创 伤 等 多 方 面 因 素 。 本 组 病 例 虽 然 闭 合 复 位 效 果 欠 佳 , 考 虑 到 上 述 因 但 素 而未 再 次 进 行 复 位 , 个 月 后 患 者 的 患 肢 功 几
这 个 问 题 , 确 看 待 那 些 非 解 剖 位 置 愈 合 的 骨 正
折 , 重 考虑再 次闭合复位 或手术 。 慎 参 考 文 献
[ ] 葛宝 丰, 1 胥少 汀 , 徐应 坎. 实用 骨科学 [ . M] 2
版 . 京 : 民军 医出 版社 ,9 9:3 北 人 19 4 1
3 将 纤 维 混 凝 土 简 化 为 二 相 复 合 材 料 模 ) 型 后 , 用 界 面 力 学 的 应 力 分 析 可 知 , 维 增 应 纤
强 混 凝 土 性 能 是 有 一 定 的力 学 依 据 的 。
[ ] 混凝土 ,08 4 : 3 J. 20 ( )3 4— 5
【 责任 编 辑 吴鸿 霞 )
上 无 畸 形 。复 位 并 非 只 有 利 而 无 弊 , 要 进 行 只
复 位 操 作 , 会 增 加 创 伤 J 临 床 上 大 多 数 复 就 。 位 是 利 多 于 弊 , 如 果 不 顾 弊 端 , 使 在 本 来 但 即 利 多 弊 少 的条 件 下 , 会 引 出 相 反 的结 果 。 因 也 此 , 须 全面权衡 , 要考 虑是 否需要 复位 , 必 既 也
中 图分类 号 : 6 5 R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2 5 2 1 )2— 0 9— 3 1 0 8 4 (0 2 0 0 4 0
Ch l r n S e e a s u ha i g Ab l y Re e t d b id e k l t lTis e S p n i t f c e y i l Hum e u so a i n He l g o u a 0 d l r Fr c u e r s Dil c to a i f S pr c n y a a t r n
wa e to s v r sr ng. y
Ke r s s p a o d lrfa t r fh meu n c i rn; l no ffa t r ; lsi a a i rc v r y wo d :u rc n ya rcu eo u r si hl e mau in o rcu e pa t c p ct e o ey d c y;
为 6~l 0岁 。致 伤原 因多为嬉 闹时跌倒 , 手掌
或 肘 部 触 地 。 x 线 片 显 示 伸 直 型 肱 骨 髁 上 骨
收 稿 1 :0 2— 1 0 3期 2 1 0 —1
作者简介 : 黄静宇( 9 7 16 一
)男 , , 湖北咸宁人 , 副主任医师 , 本科 , 研究方 向: 骨外科 。
性 的 主 要 原 因 , 此 抑 制 混 凝 土 微 裂 纹 的 扩 展 因 具 有 重 要 的研 究 意 义 。 2 在 混 凝 土 中 掺 人 纤 维 可 有 效 抑 制 混 凝 )
[ ] SmJ Pr C M o . hrc rt s f a l 2 i , a , onDY C a t ii bs t k a e sc o a
i e sasr n te igmaeilfrc n rt t - fb ra te gh nn tra o o ceesr c u
t e[ ] C m oisP r B E g er g 20 , u s J . o pse a ni e n ,0 5 r t t n i
3 5 4 —5 2 6: 0 1
HU NG Jn y A ig u
( fl t s ilH bi oy cncU i r t, u nsi u e 4 5 0 ) A i e Hopt , u e P l eh i n es y H a gh H b i 3 0 3 i ad a t v i
Ab ta tTo iv siae t e c p ct fc i rn b n e d ln sr c : n e t t h a a i o hl e o e rmo eig,r t s e t e a ay i sp rome n g y d er p ci n lsswa efr d o o v
要 自 己 正 确 理 解 骨 折 愈 合 与 骨 折 位 置 和 功 能
恢 复 的关 系 , 且 还 必 须 帮 助 患 者 弄 清 、 解 而 理
织 塑 型 能 力 以 及 手 术 操 作 所 带 来 新 的 损 伤 而
未 重 新 折 骨 或 手 术 复 位 , 过 加 强 功 能 锻 炼 而 通 得 以恢 复 。 3) 疗 骨 折 的 最 终 目 的 是 使 患 肢 功 能 得 治 到 最 大 限 度 的 恢 复 , 出 现 后 遗 症 , 在 外 观 不 并
第 2期
黄静宇 : 从儿童肱骨髁 上骨 折畸形愈合看儿童骨骼组织 的塑 型能 力
5 1
合 , 终 完 全 纠 正 ; 近 关 节 部 位 的 骨 折 畸 形 最 邻 愈 合 , 成 关 节 活 动 障 碍 , 在 若 干 月 后 , 于 造 而 由 骨 骼 的 生 长 , 折 部 远 离 关 节 , 出 的 骨 折 端 骨 突
1 临 床 资 料
1 1 一 般 资 料 .
我 院 19 0年 3月 一2 1 9 0 0年 1 0月 门 诊 收
治 儿 童 肱 骨 髁 上 骨 折 未 及 时 复 位 或 处 理 不 当 致 畸 形 愈 合 的 9例 , 中男 7例 , 2例 ; 龄 其 女 年
合情 况 的观察 , 深对儿童 时期骨组 织 改造塑 加 型 能 力 的认 识 。
fa t r s te rs l o mp o e rame to ila i i up t n e at n faf itd h s i 1 h rcu ea h eu t fi rp rte t n rdsp ss n o t ai td p rme to f lae o pt .T e9 e i a c s so ilc t n o eh me ss p a o d lrfa tr c iv d t eg aso o ltl u cin lrc v r a e fdso ai f h u r u rc n ya cu ea h e e h o l f mp eeyfn to a e o ey o t u r c b tefr mo eig i ~ 8 mo t s T e b n e d l g c p ct fc i rn d rn e eo me tp r d yisl e d ln n 6 n h . h o e rmo ei a a i o ht e u g d v lp n e o n y d i i
te ci ia aa rm ae fh meu u r c n ya rcu e i hlr n d a n s d a ilc to fte h lnc ld tsfo 9 c s so u r ss p a o d lrfa tr n c i e ig o e s dso ain o h d
第2 8卷 第 2期 21 0 2年 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