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KS5U201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6讲中国的农业)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6讲中国的农业)
中国地理概况
第6讲 中国的农业
我国农业格局: “东耕西牧,南稻北麦”
为何“东耕西牧”、 “南稻北麦”?
中国地形
中国气候

一、中国种植业
1、自然条件要求: 地形: 地形平坦 土壤:深厚肥沃 气候: 适宜的光照、热量、水分
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2、分布: 湿润、半湿润的平原、丘陵、盆地地区
种植业南北差异的原因?
A.内外流域分界线
C.400mm等降水量线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D.200mm等降水量线
• 读图,分析回答。
3.下列农业在ab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 C )
A.高原农牧业
B.绿洲农业
C.桑基农业
D.灌溉农业
五、农业区位分析
气候(热量、 水分、光照)
地形
土壤 水源
市场 交通运输
农产品消费状况 政策
(1)人口密集 (2)水资源紧缺 (3)三大自然灾害:旱涝、沙尘暴和土壤盐碱化
棉花
光照充足、土质疏松、水源充足
黄河、长江中下 游地区和南疆
五大商品棉基地
冀中南、鲁西北、 豫北平原
南疆
江汉平原
黄淮平原
商品棉基地
糖料作物:
甜菜:喜温凉,耐盐碱、 干旱,生长期较短
甘蔗:喜高温,需水量 大,生长期长
中国糖料生产分布图
水分 气候差异
热量
耕地类型差异 耕作制度差异
耕作方式
北方:旱地
秦岭—淮河: 南北方分界线
南方:水田
耕作制度: 指一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或 两年三熟
一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3.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高考第一轮复习地理:3.5.2中国的农业和工业(附答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地理:3.5.2中国的农业和工业(附答案)

第二讲中国的农业和工业●闯关训练一、选择题1.下面分别是我国棉花、油菜、甜菜、甘蔗四种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分布图,试判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①棉花②甜菜③油菜④甘蔗B.①油菜②甜菜③棉花④甘蔗C.①棉花②甘蔗③甜菜④油菜D.①棉花②甜菜③甘蔗④油菜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四种经济作物分布状况图的识记。

答案:D2.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①耕地人均占有量逐年下降②东部众多荒地未经开垦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④农业部门结构中,种植业比重逐年下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我国东部地区除黑龙江外,可垦荒地资源很少;目前,我国种植业比重仍然过大,种植业比重下降,反映了我国正在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而不是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答案:B3.(2004年黄冈模拟题)既是我国大型钢铁基地,又是我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的是A.北京、鞍山、太原、成都B.北京、上海、武汉、天津C.重庆、包头、郑州、西安D.上海、唐山、石家庄、攀枝花解析:我国钢铁工业基地主要有鞍(山)本(溪)、京津唐、上海、包头、太原、武汉、重庆、攀枝花等。

纺织工业基地主要有上海、天津、青岛、无锡、北京、石家庄、邯郸、郑州、西安、武汉、成都、乌鲁木齐等。

选项A中的成都,选项C中的郑州、西安,选项D 中的石家庄均为纺织工业基地,但不是大型钢铁工业基地。

答案:B4.下列我国重点开发区中,经济结构逐步从以农业为主转为以工贸为主的是A.沪宁杭B.京津唐C.海南岛D.辽中南解析: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的经济结构在重点继续发展工贸的基础上,逐步向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和高科技产业中心发展;海南岛的经济结构逐步从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对外贸易为主。

答案:C5.以下农业区:①东北三省,②长江中下游区,③南部沿海区,④黄河中下游区与图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一)①,(二)②,(三)③,(四)④B.(一)②,(二)④,(三)③,(四)①C.(一)③,(二)④,(三)①,(四)②D.(一)②,(二)④,(三)①,(四)③解析:解题时抓住本题四个农业区和四幅图,从图入手,选择有关农业区。

201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七)——农业与工业

2010年高三地理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七)——农业与工业

试卷七 农业与工业第Ⅰ卷 选择题国际粮价自2002年开始上涨,但近年来涨势明显加快。

据联合国相关机构统计,仅2007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

世界银行9日发表报告说,截至今年2月底,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 .化肥能源价高 粮食生产成本上升B .生物燃料消耗大量粮食C .自然灾害频繁,减少产量影响供应D .全球气温升高,造成大面积作物枯死 2.与国际粮食价格相比,我国粮食价格相对比较稳定,其影响因素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政策 D .市场1. 答案:D 解析:作物大面积死亡并是都是由高温导致的。

2. 答案:C 解析:我国粮食价格相对较低,是由国家调控的结果。

读右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布局图,回答3—4题3.图中两种农产品最有可能的是①玉米 ②小麦 ③甜菜 ④油菜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B 区域与A 区域相比①土壤肥沃 ②水源充足 ③机械化程度低 ④作物熟制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答案:A4. 答案:D 解析:华北平原地区因人口密集,机械化程度低;热量比东北地区丰富,熟制高。

中卫市位于宁夏中部的干旱地带,老百姓在地势比较平坦在地里铺上沙砾石,种植糖分大、品质好的“压砂西瓜”,其市场价格明显高于其它西瓜。

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老百姓在地里铺上沙砾石种植西瓜,沙砾石最主要的作用是A .减少了沙尘暴的发生频率B .防止了水分的过度蒸发C .加大了瓜地的昼夜温差D .增加了该地区的降水量6.本地区要更好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最适合发展图中的A .甲类企业B .乙类企业C .丙类企业D .丁类企业5.答案:C 解析:沙砾石地表使得昼夜温差增大,易于糖分积累。

6.答案:B 解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就应该发展需要劳动力较多的工业,也就是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人文地理 第3节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笔记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人文地理 第3节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笔记归纳总结

第三节中国的农业和工业1、中国的农业主要内容见已发的农业相关内容补充⑴种植业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

我国的种植业区也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显的粮食生产是我国种植业的主体,在整个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粮食是我国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我国有近13亿人口,粮食需求量大。

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粮食产量还只有400千克,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同时,我国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灾害频繁。

因此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也是实现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关键。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是: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②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③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面向市场,调整农作物品种和农业结构,一方面满足人民生活的丰富多样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广大农民的收入真正得以提高。

④要用科学方法种田,提高单产量。

例如:使用优良种子,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等。

⑵林业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多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

历史上,我国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由于长期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战争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少林国家。

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和保护天然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实行“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的政策、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政策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农业共4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的农业共4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中国的农业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篇 人文地理 第十章 产业区位选择 微专题(十一)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篇 人文地理 第十章 产业区位选择 微专题(十一)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代农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
体制机制,是地理界限明确、建设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据此回答4~5题。
4.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投入减少较明显的是( D )
A.耕地
B.资金
C.技术
D.劳动力
[解析] 据材料可知,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所以
技能提升
1.种植业的区域差异
农业类型 分布地区
主要农作物
春小麦、玉米、大 东北地区
豆、高粱、甜菜等 旱地农业
自然条件 优势条件
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大, 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制约因素 低温 (热量条件 差)
华北地区 冬小麦、棉花、花生 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夏 旱涝灾害频

季高温多雨

续表
农业类型 水田农业
时段(年)
长江流域贡献率
(%)
面积
单产
黄河流域贡献率
(%)
面积
单产
西北内陆贡献率
(%)
面积
单产
1950—1965
22.61
30.27
26.85
48.61
52.38
9.52
1965—1980
18.77
46.74
20.37
52.78
34.92
26.98
1980—1995
30.65
37.55
50.93
30.56
(3) 推测未来上海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方向。 _培__育__核__心__零__部__件__产__业__,__提__高__附__加__值__;__加__大__科__技__投__入__,__促__进__产__品__的__研__发__与__创__新__;__打__造__以__ _本__地__公__司__为__主__体__的__全__球__生__产__网__络__。___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和旅游业》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和旅游业》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和旅游业一、重要知识点梳理(一)中国的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仅提供生活资料,而且提供大量原材料和消费市场1、种植业(1)种植业与自然条件影响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条件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半湿润和湿润的地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种植业差异(2)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我国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人口增长过快、耕地不断减少,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因此稳定粮食生产非常重要。

提高粮食产量途径:一是;二是。

建立条件: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水平较高、便于统筹管理的地区商品粮基地好处:粮食生产专业化,可以大规模使用优良种子、先进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九大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积极开展多种经营: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多方面农业发展方针:“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2、林业、牧业和渔业(1)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作用: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既提供木材,又提供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

东北的和山地,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森林资源的分布西南的山区,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东南的台湾、、等省的山区,我国主要的人工林区(2)畜牧业分布: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地区牧区畜牧业牧区(三河马、三河牛)四大牧区牧区(细毛羊)和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农耕区畜牧业:饲养牲畜和家禽,是城乡人民食用,肉奶禽蛋的主要来源(3)水产业我国发展水产业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大陆边缘有广阔的海域(大陆架宽广、寒暖流交汇)、河湖水域面积广影响水产业分布的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3、农业的发展发展成就:多种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农业生产条件、装备、机械化水平提高存在问题:农业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种植业比重大,畜牧业比重小,林业和渔业比重很小。

(整理)KS5U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整理)KS5U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精品: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1、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三大自然区发展农业条件分析,东部季风区发展农业的条件比较,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内陆干旱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区有很大的区别2、.基础工业的分布位置、发展条件和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及特点。

掌握我国的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位置和条件2.掌握我国的四大工业区的位置及其特点1、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地区?2、读图4熟悉我国的油料作物的种类和分布地区3、读图4熟悉我国的糖料作物的种类和分布地区4、读图2 熟悉我国的粮食作物的种类和分布地区中国三大自然区发展农业条件分析 东部季风区发展农业的条件比较在图中用阴影区标注出我国的四大工业区、图中标注出我国著名的钢铁、煤炭、石油等工业中心。

著名的钢铁企业有那些?他们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各个工业区最主要的特点?一、区域工业发展的条件位置、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政策、等二、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的比较长江沿岸工业发展的的条件位置交通科技劳动力攀枝花钢铁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资源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1.我国以擅长种水稻著称的少数民族是()A.赫哲族B.哈萨克族C.朝鲜族D.达翰尔族2.下列地区中,农作物为一年一熟的是()A.松嫩平原B.台湾西部平原C.成都平原D.江汉平原3.我国北方地区出产的水果主要有()A.苹果、梨B.柑桔、桃C.哈蜜瓜、荔枝D.菠萝、葡萄4.关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树种丰富B .覆盖率高,木材蓄积量多C .分布不均D .东北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林区5.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B .土地资源不可再生C .土地资源多种多样D .人口多,耕地少 6.台湾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A .天然橡胶B .椰子C .柚木D .樟脑7.我国最大的油菜籽产区是 ( )A .长江流域B .珠江三角洲C .淮河流域D .东北平原8.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 )A .宁夏、新疆、青海、四川B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C .陕西、西藏、甘肃、宁夏D .山西、西藏、甘肃、 9.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 )A .冬小麦B .甜菜C .棉花D .甘蔗读图,分析回答10~12题:10.图中ab 为( )A .内外流域分界线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C .400mm 等降水量线D .200mm 等降水量线11.下列农业在ab 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 )A .高原农牧业B .绿洲农业C .桑基农业D .灌溉农业12.甲图中字母Q 分布区表示的最主要经济作物(非纺织原料)以及该区域和乙图中C 区域相同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甲乙A.甜菜和春小麦B.甜菜和冬小麦Array C.甘蔗和水稻D.棉花和春小麦读下图,回答13—16题13.有关河流R的说法,正确的是()A.春汛满足春播需要B.含沙量大C.无结冰期D.只有夏汛14.有关该地区森林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采伐以合理砍伐为主B.全国最大的次生林区C.珍贵树种有红松、落叶松D.增加产品附加值是本区林业发展重点15.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C.地势平坦,雨热充足D.交通发达16.导致山脉A东西两侧农业地域类型不同的区位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地形D.交通17.该地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理由是()①地广人稀②平原地形③科技水平高④投入资金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8.下面分别是我国棉花、油菜、甜菜、甘蔗四种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分布图,试判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①棉花②甜菜③油菜④甘蔗B.①油菜②甜菜③棉花④甘蔗C.①棉花②甘蔗③甜菜④油菜D.①棉花②甜菜③甘蔗④油菜19.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①耕地人均占有量逐年下降②东部众多荒地未经开垦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④农业部门结构中,种植业比重逐年下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20~22题20.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21.城市P是在新的原料基地出现的新工业中心,该原料是A.非金属B.有色金属C.棉花D.石油22.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A.小麦B.水稻C.棉花D.青稞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1、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中国三大自然区发展农业条件分析,东部季风区发展农业的条件比较,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内陆干旱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区有很大的区别2、.基础工业的分布位置、发展条件和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及特点。

掌握我国的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位置和条件2.掌握我国的四大工业区的位置及其特点1、我国种植业的分布地区?2、读图4熟悉我国的油料作物的种类和分布地区3、读图4熟悉我国的糖料作物的种类和分布地区4、读图2 熟悉我国的粮食作物的种类和分布地区中国三大自然区发展农业条件分析东部季风区发展农业的条件比较在图中用阴影区标注出我国的四大工业区、图中标注出我国著名的钢铁、煤炭、石油等工业中心。

发展农业的条件分析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东部季风区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受夏季风影响大多气候灾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夏季光热充足,温差大;太阳能资源丰富降水不足青藏高寒区光照充足热量不足降水不足著名的钢铁企业有那些?他们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各个工业区最主要的特点?一、区域工业发展的条件位置、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政策、等二、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的比较工业基地位置发展条件主要工业门类地位辽中南工业基地东北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钢铁化学重工业为主京津唐工业基地华北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化学纺织综合性沪宁杭工业基地长江科技发达水陆空交通纺织高科技综合性珠江工业基地珠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纺织电子电器轻工业为主长江沿岸工业发展的的条件位置交通科技劳动力攀枝花钢铁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资源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1.我国以擅长种水稻著称的少数民族是()A.赫哲族B.哈萨克族C.朝鲜族D.达翰尔族2.下列地区中,农作物为一年一熟的是()A.松嫩平原B.台湾西部平原C.成都平原D.江汉平原3.我国北方地区出产的水果主要有()A.苹果、梨B.柑桔、桃C.哈蜜瓜、荔枝D.菠萝、葡萄4.关于我国森林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树种丰富B .覆盖率高,木材蓄积量多C .分布不均D .东北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林区5.我国把“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基本国策,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资源分布不均B .土地资源不可再生C .土地资源多种多样D .人口多,耕地少 6.台湾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 )A .天然橡胶B .椰子C .柚木D .樟脑7.我国最大的油菜籽产区是 ( )A .长江流域B .珠江三角洲C .淮河流域D .东北平原8.我国的四大牧区是 ( )A .宁夏、新疆、青海、四川B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C .陕西、西藏、甘肃、宁夏D .山西、西藏、甘肃、 9.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 )A .冬小麦B .甜菜C .棉花D .甘蔗读图,分析回答10~12题: 10.图中ab 为( )A .内外流域分界线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C .400mm 等降水量线D .200mm 等降水量线11.下列农业在ab 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 )A .高原农牧业B .绿洲农业C .桑基农业D .灌溉农业12.甲图中字母Q 分布区表示的最主要经济作物(非纺织原料)以及该区域和乙图中C 区域相同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A .甜菜和春小麦B .甜菜和冬小麦甲乙C.甘蔗和水稻D.棉花和春小麦读下图,回答13—16题13.有关河流R的说法,正确的是()A.春汛满足春播需要B.含沙量大C.无结冰期D.只有夏汛14.有关该地区森林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采伐以合理砍伐为主B.全国最大的次生林区C.珍贵树种有红松、落叶松D.增加产品附加值是本区林业发展重点15.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商品粮基地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B.人均耕地面积大C.地势平坦,雨热充足D.交通发达16.导致山脉A东西两侧农业地域类型不同的区位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地形D.交通17.该地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理由是()①地广人稀②平原地形③科技水平高④投入资金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8.下面分别是我国棉花、油菜、甜菜、甘蔗四种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分布图,试判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①棉花②甜菜③油菜④甘蔗B.①油菜②甜菜③棉花④甘蔗C.①棉花②甘蔗③甜菜④油菜D.①棉花②甜菜③甘蔗④油菜19.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①耕地人均占有量逐年下降②东部众多荒地未经开垦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④农业部门结构中,种植业比重逐年下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读某区域图,图中甲、乙、丙是重要的农业区,完成20~22题20.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D.光照虽弱但日照时间长21.城市P是在新的原料基地出现的新工业中心,该原料是A.非金属B.有色金属C.棉花D.石油22.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A.小麦B.水稻C.棉花D.青稞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起飞。

回答23~2623.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A 气候温和湿润B 河网密集C 矿产资源丰富D 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24.该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A 市场机制比较成熟B 特色经济形成规模C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D 第一产业发展迅速25.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家倡导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支援西部地区,从全局上看主要是为了A 利用西部的大量富余劳动力B 提供西部所需的大量建设资金C 向西部提供人才、技术支持D 保持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26.某外商欲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①临近原料地②靠近市场③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④临近机场和高速公路A ①②③B ②④C ③④D ①③④读图4,回答27~28题27.合理的棉纺工业布局应位于图中A.① B.② C.③ D.④28.下列几组省区(市)按①—②—③—④排列的是A.山东—四川—西藏—江苏B.河北—新疆—青海—广东C.浙江—辽宁—湖北—北京D.安徽—重庆—湖南—河南29.( 15分)目前,我国铜矿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云南省,读图回答:图5 图6(1)、图中A、B、C三个铜矿产地的名称分别是、、。

(2)、铜矿的品位一般在1%左右,故粗铜冶炼在布局上必须近年充分利用省内的资源,在省会兴建了精炼(电解)铜的大型企业。

(3)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6分)(4)读图回答:影响攀枝花工业区位的有利自然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铁路的修建,促进了该基地的进一步发展。

水电站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0.(4分)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甲、乙两阴影区均是著名工业区。

乙工业区与甲工业区相比,工业发展的条件有何差异?(4分)31.环渤海地区被规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4分(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请再列举两方面(2分)(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2分)32 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19分)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发展成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又一次抓住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机遇,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工业部门结构,成为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和外贸出口基地.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步入新世纪,珠三角的经济继续高速发展,2000年珠三角创造的生产总值(GDP)7361亿元,2004年为13394亿元。

为了谋求经济的更快发展,进一步实现珠三角与内地和港澳地区在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等方面的互补,有些专家认为珠三角可以构建联合周边地区的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泛珠三角)新格局。

1.珠三角历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根据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类,珠三角的农业属于农业。

这里多数地区农业虽然机械化程度较低,但程度高,单位面积产量高2.基塘农业是珠三角的农业特色,其形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当地 (单项选择) A.肥沃的土壤 B.低洼的地势 C.发达的科技 D.便捷的交通3.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为密集型产业主导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工业4.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多项选择)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丰富的矿产资源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5.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三角工业发展呈现了以密集型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业部门最为突出。

6.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三角GDP迅速增长,2004年GDP约是2000年的倍。

同时,珠三角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7.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 (多项选择)A.能源供应相对紧张 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C .劳动力素质较低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8.近年来有些专家主张构建的泛珠三角,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海南、广西、贵州、四川、和等9省区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泛珠三角的构建对珠三角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至少答两点);对新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是 (至少答两点)32、读我国三个地区钢铁产量和区位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A.B两个地区钢铁产量差异的原因,以及对工业结构的影响。

(2)C地区面积虽小,但产量与A地区差不多,试分析C地区钢铁工业区位的优势。

33、图11是我国一大地形图范围图,图12是部分国土整治工程图。

分析回答(1)判断该地形区的名称,并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自然条件(7分)盐碱地治理区防风固沙林北京省界地形区界图11 图12(2)简答该地区发展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4分) 34.读下图,回答问题(1)分析④地降水量多于⑤地的原因(2)分析⑥、⑦两地年纬度接近 ,但气温有明显差异的原因 (3)分析②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 (4)①、③两地都发展了纺织工业,①发展 工业,③发展 工业。

35.读下图,回答问题⑴图示地区四个城市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①② ③⑦⑥ ⑤⑵试分析图中城市②工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参考答案1、C2、A3、A4、B5、D6、D7、A8、B9、B 10、B 11、C12、A 13、A 14、B 15、B 16、A 17、A 18、D 19、B20、C 21、B22、A 23、 C 24、A 25、A 26、C 27、 B 28、 B29.(1)德兴大冶东川(2)靠近铜矿(原料)产地水能(电力)(3)丰富的铁矿资源;(处于金沙江、雅砻江相汇处,)有充足的水源条件和水运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