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云顶学校中考物理 第一讲 声音课后练习题
2020-2021深圳中考物理提高题专题复习声现象问题求解练习题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A.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B.空气中声速跟音调有关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音调低【答案】BCD【解析】【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Hz;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详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振动的物体都能发出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与声音音调高低无关,故B错误,符合题意;C.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故C错误,符合题意;D.“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响度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CD。
【点睛】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速影响因素及声音的特性,正确理解概念是解答的基础。
2.往7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_____(填“相同”或“不同”),最右边瓶发出的是_____(填“1”“2”“3”“4”“5”“6”“7”)音。
【答案】相同“1”【解析】【分析】【详解】[1]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瓶子的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2]最右边瓶子装水最多,瓶子和水的质量最大,最难振动,振动最慢,音调最低,所以最右边瓶发出的是“1”音。
3.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_____________,用同样大小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____________,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答案】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解析】【分析】【详解】探究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应在控制其它的变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只改变振动的快慢,从而研究声音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因此应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拔动尺子,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同时辨别所发出声音的高低.4.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于是他想(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___的关系.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和_____两弦线做实验.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2)请你据如图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____点,最低的是按住_____点.【答案】长度 a b A B【解析】【分析】【详解】(1)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和张力有关,在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到的实验方法为控制变量法,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两者的粗细和张力相同,所以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长度的关系.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应该控制他们的长度和张力相同,满足该条件的是a和b两弦线.(2)按住AC两点比较,按住A点时弦较短,所以发出的音调较高的是按住A,发出的音调较低的是按住C按住BC两点比较,按住B点时弦较粗,所以发出的音调较高的是按住C,发出的音调较低的是按住B,所以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A点,最低的是按住B点.5.为了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章杰同学进行了实验研究:(1)在玻璃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个小闹钟,耳朵靠近玻璃筒口正上方l0cm处,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闹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广东省深圳市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1章声现象考点知识梳理+例题+满分必练

第1章声现象考点·梳理考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考点考点阻断噪声的传播,在__传播过程__中减弱人耳接收(鼓膜振动)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__人耳__处减弱考点1.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__20__~__20__000__Hz之间的声音,低于或高于此频率范围内的声音人耳都听不到。
通常把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称为__超声波__,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称为__次声波__。
2.(1)超声波的特点:__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和“破碎”能力__。
(2)次声波的特点:__破坏性强,危害性大__。
考点5 声音的应用声与信息应用次声波利用仪器接收地震、台风、核爆炸等产生的次声波,从而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超声波声呐、倒车雷达、医学中利用“B超”来检查身体__信息____能量__应用,利用超声波清洁牙齿、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典例·解读例1、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A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 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解析】声音的产生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当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
故选A。
例2、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一现象充分表明( B ) A.声音可以从空气向水中传播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C.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D.声音在水面发生了反射【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音叉在不停地振动,将它放入水中,振动的音叉使水溅起,形成水花。
故选B。
例3、在中考期间,为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影响,某学校采取了下列措施,其中属于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B )A.将教室的窗户玻璃更换为隔音玻璃B.停止校园周边工地的施工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仪D.在校园绿化带多植树【解析】A选项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选项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C选项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D选项也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024年深圳中考物理复习课时训练:声现象

2024年深圳中考物理复习课时训练:声现象1. 为了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如图K1-1所示是学生用笛子表演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笛声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B. 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C. 笛声在真空中也能传播D. 通过按压笛身不同位置的小孔来改变笛声的响度2. 如图K1-2 所示是在繁华的闹市设立的噪声监测器,该仪器能测定声音的( )A. 响度B.音调C. 频率D.音色3.如图K1-3 所示,小红同学正在演奏古筝,听众分辨出古筝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速度4.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减弱噪声。
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A. 禁止鸣笛B.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C. 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D. 学校周围植树5.智能音箱可以模仿很多动物的声音,该音箱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_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休息时,智能音箱可以播放轻音乐舒缓身心但音量不能过大,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要适中,以免影响听力。
6.物理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狮吼功”,他竭尽全力发出的“狮吼声” 震碎了酒杯。
他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______产生的,酒杯被震碎说明声能够传递___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7. 绷紧在纸盒上的两条橡皮筋,粗细不同(如图K1-4 所示),用手拨动橡皮筋可发出声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B. 手拨动越快,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越快C. 拨动两条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D. 拨动不同橡皮筋,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8.如图K1-5 所示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如图甲所示是居民小区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55.5 dB。
如图乙所示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256 Hz、512 Hz、1024 Hz、2048 Hz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声(教材梳理,夯实基础)专题训练及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章】声(教材梳理,夯实基础)专题训练及答案第一章声知识梳理K1.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在________中不能传播。
2.声音在________体、________体、________体中都能传播,但传播快慢不同,在________中传播最快。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
3.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强弱的程度称为________;声音的高低称为________;即使高低、大小都相同的声音听起来也不完全一样,还有第三个特征,就是________,习惯上把声音的这三个特征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4.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高,音调越________;声音的响度跟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发声体________的大小,二是听者距发声体的________。
5.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拉二胡时,把弦张紧些,可以________音调(选填“提高”或“降低”)。
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7.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一是控制________;二是控制________;三是保护________。
在小区和马路边稠密地种植高低不同的树木,这是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
8.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秒以上,人耳才能区分原声和回声,因此,人要听到回声离障碍物至少________米。
基础训练K1.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事实依据是( )A.按住发声的音叉,音叉产生的声音消失B.不断抽去真空罩里的空气,罩中音乐片发出的声音变小C.增大击鼓的力度,鼓声的响度增加D.随着发声吸管长度被剪短,声音的音调、音色均有变化2.下列物质中,声音无法在其中进行传播的是 ( ) A.空气 B.真空 C.海水 D.钢铁3.听音能辨人,主要是依据不同人的讲话声具有不同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4.为了不妨碍他人,公共场所通电话时要放低声音,主要是为了降低声音的( ) A.响度 B.单调 C.音色 D.频率5.声音的三个特征中,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的是( )A.响度 B.音量 C.音色 D.音调6.福州地铁正在建设中,为解决噪声扰民的问题,地铁公司对部分设备安装了消声装置,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 )A.声源处 B.传播过程中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参考答案1.振动介质真空 2.固液气固体340米/秒 3.响度音调音色 4.频率振动频率高振幅距离 5.粗细长短松紧提高 6.发声体做无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7.噪声源噪声传播途径受噪声影响者噪声传播途径 8.0.1 17第一章声参考答案1.A 【解析】用手按住正在振动的音叉,音叉停止振动,发声也停止,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符合题意;不断抽去真空罩里的空气,罩中音乐片发出的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B不合题意;擂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即振幅越大,响度也越大,C不合题意;不断的剪短吸管,使得吸管内的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其所发出的音调会变高,由于吸管被剪短,结构发生了变化,音色也会变化,D不合题意。
初三物理第一节练习题

初三物理第一节练习题1. 小明把一块物体悬挂在弹簧秤上,测得该物体的重力为5牛。
请回答以下问题:a) 如果小明把该物体悬挂在月球上的弹簧秤上,预测该物体的重力将是多少?b) 如果小明把该物体悬挂在火星上的弹簧秤上,预测该物体的重力将是多少?2. 小明用一个长约1米的木质直尺在桌子上靠边缘平摆,并用一本书使直尺保持平衡。
过一会儿,他将书拿走,预测直尺会做何种运动?3. 磁铁有吸引和排斥效应。
请回答以下问题:a) 相同极性的磁铁会怎样相互作用?b) 不同极性的磁铁会怎样相互作用?4.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请回答以下问题:a) 声音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b) 为什么在太空或真空中听不到声音?5. 静电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请回答以下问题:a) 当你梳头后感到头发竖起来时,这是什么现象?b) 当你走在地毯上,并触摸某个金属物体时,为什么会感到一阵电击?6. 在滑雪场上,滑雪者下山时会感受到一股阻力。
请回答以下问题:a) 这种阻力是什么导致的?b) 如何减小滑雪时的阻力?7. 阻力是一种在运动中存在的力。
请回答以下问题:a) 什么是摩擦力?它是如何产生的?b) 如何减小物体在平滑表面上的摩擦力?8. 电路中的电阻对电流的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请回答以下问题:a) 电阻是什么?它对电流有何作用?b) 如何增大电路中的电阻?9. 利用简单的物理实验可以了解一些物质的特性。
请回答以下问题:a) 怎样利用水找出哪些物质能够溶解?b) 如何通过观察物体的弹性特点来判断其材质?10. 使用简单的物理知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请回答以下问题:a) 要使计算机散热更好,我们应该如何布置计算机周围的物品?b) 如何利用杠杆原理挤出果汁?提示:每个问题的回答应该使用合适的段落结构和衔接词语,确保文章的流畅性和逻辑性。
你可以运用实际例子或图示来更好地解释问题的答案。
深圳深圳中学物理声现象实验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如图所示,将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之振动,听塑料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1)实验通过改变____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响度,通过改变_______来改变声音的音调.(2)换用钢尺做此实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频率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3)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是比较法和_________法.(4)刻度尺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进耳朵,引起鼓膜______,人便听到声音.(5)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___.【答案】拨动塑料尺的力度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音色控制变量空气振动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解析】【详解】(1)响度与振幅有关,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塑料尺,塑料尺的振幅不同,发出的声音响度不同;物体振动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实验要通过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音调.(2)钢尺和塑料尺的材料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幅度和速度与塑料尺均相同时,听到声音的主要差异是音色的不同.(3)实验中研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应控制频率不变,而在研究音调与频率关系时,则要控制振幅相同,故实验设计隐含的物理方法除比较法外,还有控制变量法.(4)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声波通过空气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5) 实验中当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部分超过一定长度时,无论如何用力拨动也听不到声音,原因是刻度尺振动得太慢,产生的是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2.小明同学在学习完课本上“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回到家中想用铁脸盆和水等材料来做这个实验,请帮助她完成探究报告.(1)提出问题: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设:______________.(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A.需要实验器材:铁脸盆、水、钢勺.B.在铁脸盆中装入适量的水,用钢勺轻敲铁脸盆,会发现铁脸盆中的水在跳动.C.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________(选填“高”“低”或“不变”).(4)结论:通过分析,结合提出的问题,你能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5)评估:你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探究什么问题____________?(写出探究的问题即可)【答案】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高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或音调高低与水多少有关吗?【解析】【分析】【详解】(2)本题所研究的问题是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猜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用较大的力敲铁脸盆,发现铁脸盆中的水跳动比步骤B中的水跳动高;(4)通过实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5) 因为实验中可以看到水的跳动,故还可以用这些器材来研究:声音怎样产生;另外在水盆中将入不同深度的水时,盆的振动频率会变化,所以还可以研究:音调高低与水的多少有关吗?3.小丽同学在观察小提琴、二胡等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云顶学校中考物理 第一讲 电路 电流 电压 电阻课后练习题(无答案)

第一讲电路电流电压电阻一、选择题1.如图2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两只小灯泡能同时发光的正确电路是()2.下列各组物质中,通常情况下是导体的一组是 ( )A.人体、盐水、橡皮B.人体、大地、油C.金属、大地、陶瓷D.盐水、人体、大地3.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适当,要使电铃和电灯同时有电流通过,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A.断开S l,闭合S2、S3 B.断开S3,闭合S1、S2C.闭合S l,断开S2、S3 D.闭合S2,断开S1、S34.在图a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b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A.4.8伏,1.2伏B.6伏,1.2伏C.1.2伏,6伏D.1.2伏,4.8伏5.关于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它们没有电阻B.导体和绝缘体的电阻大小只跟材料有关C.将一根铜导线均匀拉长后,其电阻变大D.铜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铝导线的电阻小6.要改变某段导体电阻的大小,下列方法中无效的是 ( )A.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B.改变导体的材料C.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D.改变导体的长度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小灯泡L1和L2都标有"3V 0.25A"字样,电源由3节1.5V的干电池组成。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S闭合后,L1、L2并联,且都能发光B.S闭合后,电路将发生短路C.要想使L1、L2串联,可去掉导线bD.若将导线M从接线柱B改接到A上,则两灯都能正常发光8.某同学在做电学实验时,不慎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对换,如图.若开关闭合其后果是()A.两表会被烧坏B.两表不会被烧坏C.电压表不会被烧坏,但无示数D.电压表不会被烧坏,电流表可能被烧坏9.如图所示电路,两盏相同的电灯在闭合开关后都能发光.过了一会儿,两盏电灯突然同时都不亮了,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为零.如果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A .电灯L 1断路B .电灯L 2断路C .电灯L 1短路D .电灯L 2短路10.如图所示,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时,小明同学用电流表测出A 、B 、C 三处的电流分别为I A =0.5A ,I B =0.3A ,I C =0.2A ,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下一步首先应该做的是( )A.整理器材,结束实验B.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出几组电流值C.分析数据,得出结论D.换用电流表的另一量程,再测出一组电流值二、填空题11.日光灯工作电流约为0.15安,合为__________毫安。
深圳深圳市宝安中学物理声现象实验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1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
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
(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①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
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丽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后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刚同学采用: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
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操作合理?________。
理由是______。
【答案】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乒乓球被弹起跳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弹起小丽小刚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解析】【分析】【详解】(1)[1][2]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声音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逐渐通入玻璃罩,声音响度会逐渐增大。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3][4]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跳动,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5]实验中利用乒乓球把音叉不易观察的微小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明显振动;[6][7]小丽同学先敲击音叉,然后将音叉再靠近乒乓球,若乒乓球振动,则能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小刚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敲击音叉,若乒乓球振动,则分不清是因为人敲击使球振动,还是音叉引起球的振动。
所以小刚的操作不合理。
2.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 声音
一、选择题
1.(2010年潍坊 )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旗手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
B .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折射来判断的
C .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D .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耳内的
2.(2010年莱芜 )自然界中有许多奥妙的声,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
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
B .用超声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 .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
D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3.(10恩施州)恩施民歌“龙船调”享誉世界。
当歌唱家宋祖英和本土歌星杨娟在演绎这首
歌曲时,我们不用看,只需听,就可以分辨出是哪一位在演唱。
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
区分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4.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B .“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能直接对话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6.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
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
的是( ) A .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 .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 .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
D .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7. 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你认为能够完成
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
答案:B
8.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9.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是()
A.扬声器播音
B.音叉发声
C.抽出空气
D.大钟发声
泡沫粒跳动溅起水花铃声减弱球被弹起
10.根据图2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二、填空题
11.(2009年江西)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广场音乐喷泉
的优美旋律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
1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
13.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秒钟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秒钟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
已知声速为340米/秒,则两峭壁间的距离为米。
1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填“相同”或“不同”)的;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如果看到闪电3秒后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米。
15..(2010年湖州)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
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