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体系下的玉米秸秆降解条件

合集下载

农产品废弃物中纤维素的提取方式探究

农产品废弃物中纤维素的提取方式探究

农产品废弃物中纤维素的提取方式探究摘要: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等优势。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每年可合成的纤维素有数亿万t。

其提取与利用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主要对纤维素提取方法及纤维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首先介绍了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特点、化学性质等,总结并对比分析了纤维素常用提取方法,为纤维素的提取研究提供参考。

高纤维素的综合利用水平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农产品废弃物、纤维素、提取方式引言: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为广泛、含量最为丰富的天然有机大分子聚合物,来源主要包括高等植物、细菌和藻类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可通过植物形成细胞壁而源源不断地合成,属于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资源。

纤维素由D-吡喃葡萄糖酐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分子式为(C6H10O5)n,其结构式如图1所示。

纤维素链上含有丰富的羟基基团,非末端的结构单元中含有3个羟基组,其中含有1个性质较为活泼的伯羟基(-CH2OH),这类羟基的存在赋予了纤维素特殊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发生一系列的反应,如酯化、醚化、氧化和接枝共聚等。

这使得纤维素衍生物众多,被广泛用于多种领域,如食品、能源、材料等。

1.物理法物理法是指通过高温、高压、高剪切力等物理机械作用,来改变纤维素原料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

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蒸汽爆破、机械粉碎等,多用于原料的预处理过程。

其中,超声波辅助提取是利用超声波辐射的热力学机制、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等多种作用,加速待提取或分离的化合物分子的运动,提高分子与溶剂碰撞的概率,使纤维素更容易进入溶剂中从而被分离提取出来,因此可以极大地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

NGO等利用超声辅助从越南稻草中提取纤维素,在超声波作用10~30min内,纤维素的提取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纤维素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也利用了超声辅助处理了芒草,研究表明,超声处理过程中可以选择性地去除木质素,在后续的处理中,除去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同时也不会对纤维素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CFS_预处理对不同秸秆原料酶解和理化结构的影响

CFS_预处理对不同秸秆原料酶解和理化结构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2023,51(12):1426-1434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CFS 预处理对不同秸秆原料酶解和理化结构的影响田鑫,王雨萌,徐师苗,汪强杰,胡轲,张海波,程红艳(山西农业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摘要:高铁酸钾复合液(CFS )是制备高铁酸钾的剩余滤液,其含有大量碱(OH -)和氧化剂(ClO -和Fe 6+),具有破坏木质纤维素顽固结构、提升酶解效率的潜力。

为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与高铁酸钾制备废液的再利用,以山西储量丰富的玉米秸秆(CS )、高粱秸秆(SS )和谷子秸秆(MS )为原料,采用CFS 进行预处理,对比3种秸秆的酶解糖化率,分析秸秆的理化结构变化。

结果表明,CFS 预处理中碱和氧化剂共同参与了3种秸秆的降解,促进了酶解糖化率;在最佳预处理时间24 h 下,CS 、SS 和MS 的还原糖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52.77%、236.39%、216.66%,其中CS 的酶解效率最高;组分分析表明,CFS 处理能有效去除3种秸秆中木质素成分,增加纤维素相对含量,进而有利于纤维素酶的可及性;结构分析显示,CFS 处理后,3种秸秆的理化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粗糙度增加,官能团发生断裂,纤维结晶度升高,热稳定性变差。

在3种秸秆中,CS 结构变化最明显,更有利于被生物转化。

综上,CFS 预处理可改变作物秸秆的理化结构,破坏其致密结构,促进后续酶解效率,是一种理想的预处理技术。

关键词:高铁酸钾复合液(CFS );预处理;作物秸秆;还原糖产量;理化结构中图分类号:S1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23)12‒1426‒09Effects of CFS Pretreatment on Enzymatic Hydrolysis and PhysicochemicalStructure of Different Straw MaterialsTIAN Xin ,WANG Yumeng ,XU Shimiao ,WANG Qiangjie ,HU Ke ,ZHANG Haibo ,CHENG Hongyan(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China )Abstract : Composite ferrate solution(CFS) is the residual filtrate for preparing potassium ferrate. It contains a lot of alkali (OH -) and oxidant(ClO - and Fe 6+),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destroy the recalcitrant structure of lignocellulos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utilization of straw resources and reuse of preparation waste liquid of potassium ferrate, in this paper, corn straw(CS), sorghum straw(SS), and millet straw(MS), which are abundant in Shanxi province, were pretreated with CFS, the enzymolysis and saccharification rates of the three kinds of straw were compared, and the change of physico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straw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lkali and oxidant in the pretreatment of CFS were involv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three kinds of straw, which promoted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rate and saccharification rate. Under the optimal pretreatment time of 24 h, the reducing sugar yield of CS, SS, and MS was increased by 252.77%, 236.39%, and 216.66%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respectively, and the enzymatic hydrolysis efficiency of CS was the highest.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CFS treatment could effectively remove lignin in three kinds of straw and increase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cellulose, which was beneficial to the accessibility of cellulase. Structural analysis showed that after CFS treatment, the physico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three kinds of straw changed in different degrees, roughness increased, functional group fractured, fiber crystallinity increased, and thermal stability decreased. Among the three kinds of straw, CS had the most obvious structural change and was more conducive to biotransformation. In conclusion, CFS pretreatment could change the physicochemical structure of crop straws, destroy the dense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subsequent enzymatic hydrolysis, so it was an ideal pretreatment technology.Key words :composite ferrate solution(CFS); pretreatment; crop straw; reducing sugar yield; physicochemical structuredoidoi:10.3969/j.issn.1002-2481.2023.12.11收稿日期:2023-01-04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2020L0137);山西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2018YJ39);山西省优秀博士来晋工作奖励基金(SXYBKY2018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00149);山西省水利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2022GM034)作者简介:田 鑫(1997-),女,山西汾阳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环境保护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玉米秸秆的利用

玉米秸秆的利用

1、玉米秸秆简介主要由植物细胞壁组成,基本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

木质素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层层包围。

纤维素是一种直链多糖,多个分子平行排列成丝状不溶性微小纤维;半纤维素主要由木糖、少量阿拉伯糖、半乳糖、甘露糖组成;木质素是以苯丙烷及衍生物为基本单位组成的高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其中,木质素是一种燃料,半纤维素可水解为五碳糖,而纤维素水解为六碳糖比较困难。

秸秆中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前两者可以降解为单糖用于发酵生产丁醇。

但是纤维素的降解条件较为苛刻,需要消耗的大量纤维素酶才能使其有效降解,这样从秸秆中的己糖来生产丁醇就面临高成本的压力。

而秸秆中的半纤维素较容易降解,使用稀酸处理的方法可以将半纤维素几乎全部降解为单糖纤维素生物质是由纤维素(Cellulose 30-50%),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20-40%),和木质素(Lignin 15-30%)组成的复杂材料。

纤维素分子是由n个葡萄糖苷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链状聚合体,纤维素大分子之间通过氢键聚合在一起形成纤维束。

半纤维素是一大类结构不同的多聚糖的统称,这类聚糖包括葡萄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木聚糖、阿拉伯聚糖以及果胶,而木聚糖占组分的一半以上。

木质素是由苯基丙烷结构单元通过碳~碳键连接而成的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

半纤维素位于许多纤维素之间,就像一种填充在纤维素框架中的填充料;而木质素是一种镶嵌物质,在纤维素周围形成保护层。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在不同原料中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故利用的难易程度也会有差异。

一些常见的植物纤维素各组分比例见表1.表1 常见植物纤维原料的组成木质纤维素原料纤维素Cellulose(w%)半纤维素Hemicellulo木质素LigninLignocellulose(w%)(w%)se小麦杆[2]35~45 20~30 8~15玉米杆[3]40 30 24玉米纤维[4]19 29 8稻壳[5]36 12 15甘蔗渣[6]43 31 11大豆杆[7]25 12 18树木硬木[8]40~55 24~40 18~25软木45~50 25~35 25~35新闻纸40~55 25~40 18~30废纸60~70 10~20 5~10纤维素生物质中的糖以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形式存在。

干玉米秸秆加水的作用原理

干玉米秸秆加水的作用原理

干玉米秸秆加水的作用原理
将干玉米秸秆加水的作用原理主要有:
1. 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水分作用下,可以被降解成更小的片段和糖类物质。

2. 加入水分可以使秸秆中的纤维间的氢键等相互作用力被破坏,纤维组织被打破。

3. 纤维组织的破坏,可以增加秸秆对水分的吸收性和暴露表面积。

4. 同时有助于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更好地进入并附着在纤维表面发挥作用。

5. 这些降解菌可以分泌纤维素酶等酶类,促进秸秆的生物降解。

6. 水分的加入为纤维素降解的酶促反应创造了适宜的水分环境。

7. 打破纤维组织也有利于暴露内部组分,增强秸秆的可利用性。

8. 水分的加入还可以溶解或扩散出一部分营养成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

9. 加入适量水分后进行堆积发酵,可以产生乳酸等微生物代谢产物。

10. 通过加水可促进玉米秸秆的快速生物降解,创建出适宜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11. 这种生物降解可将秸秆有效转化为高质量的有机肥料。

12. 也可以通过加水调控秸秆发酵过程,生产出可作为动物饲料的发酵粗饲料。

13. 所以加水可促进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高其在农业中的应用效益。

玉米秸秆中不同木质素脱除方法对纤维素酶吸附及酶解效果的比较

玉米秸秆中不同木质素脱除方法对纤维素酶吸附及酶解效果的比较

玉米秸秆中不同木质素脱除方法对纤维素酶吸附及酶解效果的比较田顺风;程力;顾正彪;洪雁;李兆丰;李才明【摘要】利用不同预处理方法获得的玉米秸秆底物研究木质素脱除对纤维素酶吸附量及酶解效率的影响.相比于其他处理方法,2%(质量分数)NaOH处理的底物具有最高的木质素脱除率(85%),最高的底物可及性[4.7 mg·(g葡聚糖)?1]及酶解效率(18.9%).通过对不同处理获得的底物进行Langmuir吸附等温曲线模拟,获得了最大吸附量(Wmax)与吸附平衡常数(K),且木质纤维素酶水解效率与纤维素酶吸附量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0.8),表明脱除木质素能很好地提高底物可及性与酶解效率.然而,提高NaOH浓度(3%,4%)进一步脱除木质素时,底物可及性与碳水化合物转化为单糖的效率反而明显下降.因此,适当脱除木质素而提高底物对纤维素酶的可及性将有助于获得更有效的酶水解效果.%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various pretreated substrate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lignin content on cellulase adsorption and substrate digestibility. Compared with other treatments, 2% (mass) NaOH pretreated solids with the highest level of lignin removal (85%) exhibited the highest accessibility to cellulase [4.7 mg protein·(gglucan)?1] and enzymatic digestibility (18.9%). The obtained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Wmax) and equilibrium constant (K) derived from fitting the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 for different delignified substrates indicated that the removal of lignin benefited cellulase adsorp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llulase adsorption capacities and enzymatic digestibility for raw and pretreated solids correlated well (R2>0.8), suppor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carbohydrateconversion was primarily dominated by enhancing substrate accessibility owing to lignin removal. Nevertheless, further delignification by NaOH with concentrations of 3% (mass) and 4% (mass) was unfavorable to improving substrate accessibility to cellulase and enhancing carbohydrates conversion to monosaccharide. It appeared that the appropriate delignification to some degree was a significant pretreatment factor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 achieve more effectively enzymatic digestibility.【期刊名称】《化工学报》【年(卷),期】2016(005)005【总页数】9页(P2084-2092)【关键词】玉米秸秆;生物质;生物能源;纤维素酶吸附;预处理;木质素脱除;酶水解效率【作者】田顺风;程力;顾正彪;洪雁;李兆丰;李才明【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无锡214122;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721.1DOI:10.11949/j.issn.0438-1157.20151570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生物能源[1],主要由3种聚合物组成: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玉米秸秆基质化利用技术

玉米秸秆基质化利用技术

玉米秸秆基质化利用技术基质化利用技术是一种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生物质基质以供后续利用的技术。

玉米秸秆基质化利用技术就是将玉米秸秆经过合适的处理方法,转化为可用的基质产品,用于土壤改良、植物栽培、能源生产等方面。

本文将对玉米秸秆基质化利用技术进行介绍,重点从处理方法、产品应用和技术发展方向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玉米秸秆基质化处理方法1. 碎裂处理:将玉米秸秆进行碎裂处理是基质化利用的第一步。

将秸秆经过粉碎机、切割机等设备处理,使其纤维结构破碎,增加表面积,有利于后续的化学处理和微生物降解。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将碎裂后的秸秆进行化学反应,改变其结构和性质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酸碱处理、氧化还原处理等。

这些处理可以使秸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成分发生分解或改性,提高其吸水性、透气性和养分释放速度。

3. 生物降解:利用微生物对玉米秸秆进行降解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处理方法。

通过调节降解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控制降解条件(温度、湿度、通气等),可实现对秸秆的快速有效降解,产生有机肥料或基质土壤改良剂。

1. 有机肥料:经过处理的玉米秸秆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使用。

其含有的丰富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成分,可提供土壤所需的养分和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 基质土壤改良剂:将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与其他有机物或矿物质材料混合,制成基质土壤改良剂。

该产品可应用于植物栽培、园艺、花卉栽培等领域,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和通气性,有助于植物生长。

3. 生物燃料:经过化学处理的玉米秸秆可以用作生物质燃料。

其高纤维素含量和低水分含量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生物质能源,可用于生物质燃烧发电、生物质热能供热等方面。

三、玉米秸秆基质化利用技术发展方向1. 绿色环保:未来玉米秸秆基质化利用技术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推动微生物降解技术和生物质燃料技术的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高效利用:通过进一步优化处理方法,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降低资源浪费。

《玉米秸秆细胞壁纤维素可消化性机制研究》范文

《玉米秸秆细胞壁纤维素可消化性机制研究》范文

《玉米秸秆细胞壁纤维素可消化性机制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玉米秸秆的产量逐年增加,如何有效利用这一资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玉米秸秆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组成,其中纤维素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因此,研究玉米秸秆细胞壁纤维素的消化性机制,不仅可以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还能为饲料、食品和生物能源等领域提供新的原料来源。

本文旨在探讨玉米秸秆细胞壁纤维素的消化性机制,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二、玉米秸秆细胞壁纤维素的组成与结构玉米秸秆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组成。

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具有线性的葡萄糖分子链结构;半纤维素则是由多种单糖组成的复杂高分子化合物,与纤维素相互交织;木质素则是一种复杂的芳香族聚合物,起到增强细胞壁强度的作用。

这些成分的组成与结构决定了玉米秸秆的物理化学性质,也影响了其消化性的高低。

三、玉米秸秆细胞壁纤维素的消化性机制1. 酶解作用酶解作用是玉米秸秆细胞壁纤维素消化的主要机制。

纤维素酶是一种能够降解纤维素的酶类,主要包括纤维素二糖水解酶、内切葡聚糖酶和外切葡聚糖酶等。

这些酶通过作用于纤维素的非结晶区和结晶区,将长链纤维素分子水解为低分子量的糖类,从而提高纤维素的消化性。

2. 微生物发酵作用玉米秸秆中的纤维素也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进行消化。

在厌氧环境下,微生物能够利用纤维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等物质。

这些物质不仅可以作为微生物自身的能量来源,还可以作为动物饲料的营养成分,提高饲料的消化性和营养价值。

3. 物理化学作用除了酶解和微生物发酵作用外,物理化学作用也对玉米秸秆细胞壁纤维素的消化性产生影响。

例如,通过酸碱处理、热处理等物理化学方法可以改变纤维素的结晶度和结构,从而提高其消化性。

此外,一些添加剂如离子液体、生物表面活性剂等也可以改善纤维素的消化性。

四、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1. 影响因素玉米秸秆细胞壁纤维素的消化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纤维素的结晶度、结构、表面积、孔隙度等物理性质,以及酶解条件、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等生物因素。

基于离子液体的生物质组分分离研究进展

基于离子液体的生物质组分分离研究进展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6年第35卷第10期·3022·化 工 进 展基于离子液体的生物质组分分离研究进展候其东,鞠美庭,李维尊,刘乐,杨茜,陈昱(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生物质类固废资源化技术工程中心,天津 300071)摘要: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解决资源危机和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但传统的生物质组分分离工艺效率较低且污染严重,极大地制约了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作为一类新型溶剂,离子液体可以溶解纤维素、木质素和天然生物质材料,为生物质的组分分离及加工转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本文简述了离子液体在生物质组分分离中的应用,包括离子液体作为溶剂直接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中提取分离纤维素和木质素,以及在离子液体介质中通过化学反应降解生物质来分离主要组分的方法。

从离子液体优选、反应路径设计、生物质预处理、溶解条件和再生剂等方面分析了生物质组分分离工艺。

成本高、效率低且容易引起二次污染是阻碍离子液体用于生物质组分分离的主要因素。

为了提高生物质组分分离的经济性和绿色性,今后应着力设计低成本、低黏度、热稳定性强和低毒的离子液体,研发绿色高效的生物质组分分离工艺和离子液体再生方法。

关键词:离子液体;生物质;纤维素;木质素;组分分离中图分类号:TQ 3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10–3022–10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6.10.003Research progress on biomass fractionation using ionic liquidsHOU Qidong ,JU Meiting ,LI Weizun ,LIU Le ,YANG Qian ,CHEN Yu(Tianjin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Biomass Solid Waste Resources Technology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Science & Engineering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China )Abstract :A s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renewable resources on the earth ,the utilization oflignocellulosic biomass is a promising solution to the resource and energy crisis. However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fractionating biomass have many disadvantages ,including low efficiency and high pollution ,seriously hindering the conversion of biomass into value-added products. This article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applications of ionic liquids in the fractionation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including the separation of cellulose and lignin from biomass using ionic liquids as solvents and the fractionation of biomass through chemical reaction in the media of ionic liquids. The extraction of cellulose and lignin are analyzed from the point of ionic liquid selection ,reaction route optimization ,biomass pretreatment ,dissolution conditions and anti-solvents. The commercial application of fractionation of biomass using ionic liquids is still constrained by the high cost ,low efficiency ,and secondary pollu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nomy and greenness of biomass fractionation ,it’s very important to design novel ionic liquids with low cost ,reduced viscosity ,high thermal stability ,low toxicity ,and commercially viable regeneration methods and to develop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and more efficient biomass fractionation processes.第一作者:候其东(1991—),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物质固废资源化方向研究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src : n e ncl udss m, edga a o o dt n ( aa s c n et t n rat ntm— b ta t U d r o i i i t t erdt nc n io s ctl t o cnr i , ci i q ye h i i y ao e o e
c dto s, o p r tv t d sp ro m e o e au t e e fc so o i i u d s se n q e on i n a c m a ai e su y wa e f r d t v l a e t fe t fi n c lq i y t m a d a u — i h
中图分 类 号 :0 3 66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0 1 5 5 2 1 ) 40 0 -5 1 0 —0 0 ( 0 0 0 -8 5 0
De r d to fc r s a k nd r i n c l u d s s e g a a i n o o n t l s u e o i i i y t m q
M u Li, Zh n n 。 M a Li u 。 a g Lo g ’ g o
( F cl f h m s y N r es N r l iesy C agh n 102 , hn ) aut o e it , ot at oma Unvr t, hn c u 30 8 C ia y C r h i ( co l fBoc neadT c n lg , h n cu nvri C ag h n10 2 C ia S ho isi c n eh oo y C a gh nU iesy, hn c u 30 3, hn ) o e t ( c olo hmia E gneig, h nc u iesyo eh oo y, h gh n1 0 1 C ia S h o fC e cl n ier n C a gh nUnvri f c nlg C a c u 3 02, hn ) t T n
p rtr n me eaue a d t )wee o t z d i r p i e .Th pi lc n i o saev lmefa t n7 4 ,e cintm— mi eo t ma o dt n r ou ci . % ra t i r o o e p rtr 5℃ a d ra t nt . eaue8 n e ci me2 5h.whc il e rd t n rt f 5 8 .Un e eo t l o i ih yed ad ga ai aeo . % o 6 d rt pi h ma
O S s lto y tm n d g a ai n, n er s lss o t a e r dai n r t i o i iu d s se i U ou i n s se o e r d to a d t e u t h w td g a to a e va i n c l i y t m s h h q i c e s d b 8 7 .Th r o o y o e a to r d c i o c lq i ss se a d a u o O n rae y4 . % e mo ph l g fd g dai n p o u tv ai n i u d y tm q e usS — r i n
第4 0卷 第 4期
21 0 0年 7月
东 南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 学版)
JU O RNA F S UT E T U VE ST ( aua SineE io ) L O O H AS NI R IY N trl c c dt n e i
s m eet t t E sa nn l t nm coc p )a dt sl o a i nc u o yt w r s dwi S M(cn igee r irso e n er ut s w t t ni i i e ee h co h e sh h o
利用 S M 分析最优降解 参数 下固体产 物 的结构 特征 , E 结果表 明 , 离子液 体体 系 降解 下产 物 中纤维 素 的聚合度 降低. 红外分析 结果表 明, 离子液体体系与水体 系下玉米 秸秆降解 的剩余物结构基本一致.
关键 词 :降解 ; 玉米秸 秆 ; 离子 液体 ; 化 催
摘 要 : 离子液体体 系下 , 在 采用 H 1 为催 化剂对 玉米 秸秆进 行 降解. 究 了降解 条件 ( C作 研 催化 剂体
积分数 、 应温度 、 应时 间) 玉米 秸秆 降解过 程 的 影响 , 定 适 宜 降解条 件 为催 化 剂体 积 分 数 反 反 对 确
7 4 , 应温度 8 ℃ , .% 反 5 反应 时间 25h 在 此条 件下 , 到 的玉 米秸 秆 的 降解率 为 6 . % ; . . 得 5 8 在工 艺参 数相 同的条 件下 , 离子液体 体 系下玉米秸 秆的 降解 率 比水体 系下玉米 秸秆 的降解率提高 了 4 . %. 87
J y2 0 ul 01
d i1 .9 9 j i n 10 0 0 . 0 0 0 .2 o :0 3 6 / .s . 0 1— 5 5 2 1 . 4 0 7 s
离 子 液 体 体 系 下 的 玉 米 秸 秆 降 解 条 件
牟 莉 张 龙 , 马 立 国。
( 北 师 范 大 学 化 学 学 院 , 春 10 2 ) 东 长 30 8 ( 春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 院 , 长 长春 10 2 ) 3 03 ( 长 春 工 业 大 学 化 工 学 院 , 春 10 1 ) 。 长 3 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