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配合数字OT评估与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
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ADL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

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ADL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ADL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探讨康复延伸护理的理论基础和内容方法,并设计相应的研究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和康复训练,以评价其康复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ADL及运动功能均有显著影响,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
本研究为临床康复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相关的启示和展望。
结论指出,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病房康复、延伸护理、ADL、运动功能、研究、效果评价、理论基础、内容和方法、研究方法、实施过程、研究结果分析、启示和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病房康复延伸护理是基于患者康复需求和特点的个性化康复服务,在传统病房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应用现代康复理论和技术,延伸到患者出院后的康复阶段,为患者提供全程的康复服务和指导。
如何通过病房康复延伸护理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ADL和运动功能恢复,是当前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通过深入研究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可以为进一步完善康复服务体系、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将从脑卒中患者康复需求和现有康复服务模式的不足等方面进行探讨,引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及运动功能的影响,通过观察和评估患者在接受康复延伸护理后的康复情况,探讨其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具体目的包括:1. 评估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ADL的改善程度,探讨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效果。
2. 探讨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估其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
3. 分析病房康复延伸护理在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在康复治疗中的优势和价值。
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对脑卒中患者ADL能力的影响

每 日生活 中 , 了照 料 自己的衣 、 、 、 , 持个 人 卫 生 整 为 食 住 行 保 洁和 独立 地在 社 区 中生活 所 必须 进行 的一系 列基 本 活动 。 康 复护 士运 用 所 学 的康 复知 识 按 照 C P标 准 化 程序 对 患 者 进 N 行 护理 评 估 、 断 、 划 、 诊 计 实施 、 价 , 供 帮助 脑卒 中患 者 康 评 提 复 的有效 护理 服务 , 而提 高脑 卒 中患 者生 活 质量 。 从
路 径表 护 理 。 月后 对 患者 随访 , 次进 行 B r e 指 数 评定 。 察康 复 护理 临床 路径 对 脑卒 中患 者 AD 3个 再 at l h 观 L能 力 的影
响 。结果 : 实验 组患 者 3个 月后 B r e 指数 评 分显 著 高于 对 照组 。结论 : 脑 卒 中患者 实 施康 复护 理 临床 路径 的护 at l h 对 理模 式 , 可显 著提 高脑 卒 中患者 A L能 力 。 D
20 0 9年 1 1 ~ 0月 ,我 院神 经 内科住 院 ,并 经 C T或 MR I
确 诊 为 脑 梗 死 的 患 者 1 1例 ,随 机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实 验 组 。 0 其 中, 验组 : 3 实 男 4例 , 1 女 9例 , 均 年 龄 6 . ; 照 组 : 平 82岁 对 男 2 8例 , 2 女 0例 , 均 年 龄 5 . 。 两 组 患 者 在 年 龄 、 别 、 平 71岁 性 病 情 、 化 程 度 等 方 面 比 较 ,> .5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有 可 比性 。 文 P O0 , 具
TOT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平衡及ADL功能的影响

TOT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平衡及 ADL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 oriented training,TOT)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平衡及ADL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3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
两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TOT,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每周5天,持续3周。
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功能评价。
结果治疗前两组间BBS及MB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BBS及MBI均有显著提高(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BBS和MB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OT技术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平衡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关键词】脑卒中;任务导向性训练;平衡能力;ADL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我国的城乡发病率为19%~20%,25~74岁年龄组中男女发病率分别为270/10万和161/10万[1],且逐年升高。
有研究显示,83%的患者存在平衡功能障碍,其中27%不能站立、25%不能迈步,33%可以行走但是存在平衡方面的限制[2],而平衡功能又与日常生活能力有高度相关性[3]。
任务导向性训练(TOT)技术,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研究。
本文拟观察TOT技术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平衡及ADL的影响。
1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1)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4],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的初次发病者,生命体征稳定48h,年龄在18-80岁;②认知功能基本正常;③单侧偏瘫;④病程少于4周;⑤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脑卒中认知康复的训练效果及对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

脑卒中认知康复的训练效果及对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欧海宁;杨海芳;李盈盈;詹乐昌;陈红霞【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07(028)008【摘要】目的评价认知康复训练对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及其作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认知训练,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推理能力等训练.在训练前后用画钟试验(CDT)、神经行为认知功能检查表(NCSE),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Barthel指数进行相应的评价.对照组不采用针对性的认知训练,两组均采用神经发育疗法进行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训练.结果观察组在训练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ADL能力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训练后比较,画钟、语言理解、记忆力、推理判断力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认知康复训练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综合认知能力.结论脑卒中患者认知康复训练能改善认知功能,认知功能的改善对运动功能和ADL的能力提高有一定影响.【总页数】3页(P1245-1247)【作者】欧海宁;杨海芳;李盈盈;詹乐昌;陈红霞【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广州,510120;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广州,510120;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广州,510120;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广州,510120;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广州,51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J], 梁淑云;许雪华;王飞红2.STS强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ADL的影响 [J], 卞荣;万里;王翔;王彤3.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林强;李雪萍;程凯;陈安亮;俞长君;周奕戈4.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效果及对患者ADL评分的影响 [J], 李素丹;何韵婷5.早期认知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姜禄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康复训练联结合中医治疗对脑卒中患者 ADL 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康复训练联结合中医治疗对脑卒中患者 ADL 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发表时间:2013-08-21T16:54:20.640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杨恂杨明霞[导读] 蝰蛇咬伤是一种严重的毒蛇咬伤,容易发生多脏器损害,因而死亡率较高[1]。
杨恂杨明霞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治疗对脑卒中患者ADL 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97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观察组50 例和对照组47 例。
2 组均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外给予中医治疗。
2 组均于治疗前、治疗3 个月后进行Barthel指数(BI)评分、简明SF-36 生活质量量表评定。
结果:治疗后3 个月时,2 组的BI 评分及SF-36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BI 评分及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ADL 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训练中医疗效脑卒中是导致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
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状况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如何尽可能改善和提高患者的ADL 和生活质量成为康复治疗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笔者运用康复训练结合中医治疗的方法,获得了较好康复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 年6 月到2012 年6 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 97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 例,其中男29 例,女 21例;年龄37-75 岁,平均年龄58.1±10.5 岁;脑出血 31 例,脑梗塞19 例。
对照组47 例,其中男27 例,女20 例;年龄35-75 岁,平均年龄59.3±10.4 岁;脑出血 29 例,脑梗塞18 例。
2 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肖春云【期刊名称】《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06(5)8【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6~8周进行ADL的测评.结果经6~8周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组ADL的基本自理恢复率为64%,对照组为23.53%,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残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Barthel评定在25分以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治疗有可能达到ADL 的基本自理或自理.【总页数】2页(P1179-1180)【作者】肖春云【作者单位】惠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惠州,516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相关文献】1.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J], 李晓荣2.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J], 韩瑞;倪朝民;李厥宝;孟兆祥3.早期运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J], 黄兴;吴昊4.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凌韶勤5.早期介入运动想象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J], 张有超;李斌;范录平;陈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其ADL评分影响评价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其ADL评分影响评价摘要: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其ADL评分的影响。
方法以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ADL评分。
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分、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脑卒中即脑中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目前的医疗水平虽然可采取一定措施对患者病情给予控制,但仍存在一定比例患者出现偏瘫[1]。
脑卒中偏瘫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需给予相应的护理,本文旨在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其ADL评分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患者临床资料以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实验组男患11例,女患9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年龄(56.8±2.3)岁,对照组男患10例,女患10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43岁,平均年龄(56.9±2.4)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康复护理,①早期心理康复护理,由于脑卒中偏瘫发病突然,患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瘫痪,一时间难以接受,容易出现绝望、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倾向,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听患者主诉,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可举例说明其他康复病例,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康复的希望[2];②早期语言康复护理,如患者无法讲话,可通过手势、肢体动作等弥补,与患者沟通过程避免使用复杂的长句,每次训练应耐心反复示范,并不断给予患者鼓励,以增强其信心;③早期肢体活动康复训练,每日为患者进行按摩,从患肢近端至远端,再从远端至近端,每日进行2-3次,帮助患者被动进行各个关节功能活动,活动幅度大小适宜,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并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如翻身、坐起等,患者可以翻身后,可将康复训练体位由卧位改为坐位,患者动态坐位平衡后开始进行站立训练,注意运动适量,不可过量;④指导患者进行日常训练,如穿衣服、刷牙、洗脸、使用餐具等,除此之外,还可进行拨算珠、搭积木等日常活动训练,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3];⑤实施针灸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曲池、外关、合谷、昆仑、太冲等穴位进行针灸,每日1次[]。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效果,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恢复。
方法制定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早期地应用于康复组30例病人中。
结果对康复组和对照组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通过Barthel指数计分法进行评价,康复组比对照组ADL能力明显提高,两组相比(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早期康复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DL功能恢复,对脑卒中患者预后有良好的影响。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护理日常生活活动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我国脑卒中发生率为219/10万,脑卒中后患者功能障碍达86.5%[1]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ADL)导致自理能力下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使患者产生无用感、内疚等情绪,缺乏生活热情,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早期康复可使病人最大限度地从身心残障中恢复,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通过为患者制定早期康复护理计划、并帮助其实施,来观察ADL能力的恢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康复科于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年龄39-81岁,无精神障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其中康复护理组30人,男17人,女13人,对照组30人,男18人,女12人,两组在性别、年龄、瘫痪程度、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内科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康复组进行早期系统的康复护理。
与患者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
并督促其实施,以提高患者参与早期锻炼的的积极性,并根据患者康复进度及时修改计划,以保证计划的落实。
1.2.1 急性期的护理脑卒中发生后,一旦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在不影响临床抢救、不造成病情恶化的前提下,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首先做好肢体的正确摆放及被动活动,肢体的正确摆放是早期抗痉挛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应尽早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的肢体处于正确的姿势和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99
230投稿邮箱:sjzxyx22@
0 引言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
大疾病之一,其致残率高达70%以上[1]。
因此,
我院康复医学科对脑卒中患者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配合数字OT 评估与训练系统在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病例来源于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住院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
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共40例,根据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康复护理治疗组和对照组。
入选标准:①脑卒中患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②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
过的诊断标准[2];
③全部病例诊断明确,患侧上下肢均有功能障碍。
采用康复护理配合数字OT 评估与训练系统在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1.2 治疗方法
1.2.1 康复护理与康复训练
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康复训练。
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6h 就开始康复锻炼,主要以被动运动训练为主。
指导家属或病人早期建立康复意识。
康复护理和康复治疗介入治疗方法:
良肢位摆放:健侧卧位时,患侧在上,患侧上肢自然伸展,患侧下肢屈曲;患侧卧位时,患侧在下,患侧上肢伸展,下肢微屈,健侧上肢自然位,下肢呈迈步状。
一般2h 左右翻身1次。
翻身训练:向患侧翻身训练,利用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借助摆动惯性,带动身体翻向患侧;向健侧翻身训练,利用
健侧伸腿的力量带动患侧身体翻向健侧[3]。
坐位平衡训练。
1.2.2 日常训练康复护理
康复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护士可指导患者进行手的技巧性、灵活性及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反复训练投球、套圈、抓木钉、沙扳磨等。
辅助患者走出室外,逐步过渡到缓慢步行、上下楼梯,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提高患者各种自理能力。
让病人逐渐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需要。
1.2.3 心理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较大,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患者情绪变化及心理状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法,帮助病人舒缓心情;告知患者所有症状,通过顽强锻炼,身体
状况能在1-3年内,逐步改善[4]。
1.2.4 Flextable 数字OT 评估与训练
智能认知康复训练平台在病人完成运动控制训练、认知训练、ADL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各项训练内容的同时,更加注重本体感觉的训练和参与度,让病人更直观地感受空
间位置的变化。
作为一个专业化康复设备,使用了最新的虚拟现实和人机情景互动技术,以增加训练趣味性、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康复训练的作用。
1.3 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在康复护理配合数字OT 评估与训练系统训练前及康复护理配合数字OT 评估与训练系训练3个月后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应用BrunnstromI-Ⅵ阶段、上田敏0-12级,评价越高,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简式Fugl-Meyer 评定上肢功能,严重运动障碍:运动积分<50分;显著运动障碍:积分在50-84之间;中度:85-95;轻度:96-99;正常:100分。
应用VAS(目测类比评分法)评定患者疼痛程度、皮肤颜色、掌指关节活动度、肩部、水肿等症状;
应用Barthel 指数(BMA)评定ADL 能力,满分100分。
完全依赖:积分0-20;严重依赖:21-61分;中度:62-92;轻度:91-99;独立:100分。
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后得出的相关数据整理至SPSS13.0软件内进
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来表示,应用(±s )来表示组间数据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偏瘫肢体运动功能、VAS 评分、ADL 评
分等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经护理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VAS 评分、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ADL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满意度95%优于对照组75%,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患者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致残率高达7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存质量,给患者心理及生理带来极大的影响,康复护理和康复训练,刺激病变皮质可增加皮质可塑性,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ADL。
FlexTable 提供丰富的认知训练、运动控制训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让病人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最接近于真实情况下的训练,增加病人的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让病人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训练中,真正有利于患者实现回归家庭和社会。
康复护理配合数字OT 评估与训练系统提高脑卒中患者ADL,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倪朝民.脑卒中的康复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0(1):3.[2] 黄如训,梁秀龄.临床神经病学[M].2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259-261.[3] 于兑生.偏瘫康复治疗技术图解[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4] 王东升,梅蕊,朱红华.康复训练结合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
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4):365-367.
康复护理配合数字OT 评估与训练系统
对脑卒中患者ADL 的影响
吕杰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配合数字OT 评估与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ADL 的影响。
方法 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住院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康复护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共40例。
结果 康复护理治疗组ADL 评分的应用临床效果良好。
结论 康复护理配合数字OT 评估与训练系统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ADL ,提高其生活
质量。
关键词:康复护理;数字OT 评估与训练系统;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6.99.183
·临床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