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63486

合集下载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持续性(超过24h)、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

【护理常规】1.休息与运动尽早进行床上活动,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病学症状不再发展后 48h可开始,患者卧床时给予肢体良肢位的摆放,给予被动运动。

2.饮食护理戒烟、戒酒,指定个性化的饮食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当饮食,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适当控制热能、脂肪,限制钠量,糖尿病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饮食清淡易消化,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流食,吞咽困难者以流食或糊状为宜,可协助患者坐起并适当放慢进食速度。

3.用药护理遵医嘱正确用药,服用降血压及降血糖药物,定时复测血压及血糖,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按时检查凝血时间,服用降脂类药物及时观察不良反应,按时检查肝、肾功能等。

4.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动态,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与康复,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病情观察与护理及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血压、脉搏、瞳孔及肢体活动情况,如有变化,及时报告医师,有精神症状者留陪伴人员,有抽搐、昏迷、躁动者,加床档或约束带,防止坠床。

6.基础护理按时协助患者翻身,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做好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保证"六洁四无"。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早期康复干预及良肢位的摆放,可预防压疮、肌肉挛缩、骨骼畸形及异常肌力的产生,在转移、步行及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时避免牵拉患侧上肢,防止上肢长时间下垂可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使用矫形器具者注意观察周围皮肤情况。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软瘫期良肢位的摆放可预防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

(1)仰卧位:患侧肩关节抬高向前,肩下垫一软枕,上肢放于枕上,肘伸直并旋后,腕伸直拇指外展,患侧髋关节外侧垫一软枕,防止髋关节外旋,膝关节略屈曲,膝下垫小毛巾。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如需搬动应在固定头部情况下出血情况已控制时。

取仰卧位患侧肩部下垫以小枕髋部亦用枕垫起健侧取舒适位上肢伸展前臂外旋患肩拉向前方患肢伸展放于枕上手指张开患膝屈曲垫枕患侧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但早期应进行肢体的被动训练:(1)局部按摩和上下伸展活动;(2)患侧卧位时患肩向前垫软枕肘伸直。

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侧下肢在前患肢在后屈膝。

小腿及脚掌成垂直垫以软枕指间填以布卷或垫软垫;(3)健侧卧位时患肩向前肘伸直手腕部垫一小枕患侧髋前伸屈膝下肢不外旋脚掌与小腿尽力保持垂直防止关节脱位、挛缩。

3、恢复期待出血控制梗死、血栓溶栓后血压、颅内压稳定后应做主动训练先在他人帮助下然后循序渐进地自我进行护士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指导上下肢活动、翻身、逐步过渡到健侧肢体的主动翻身。

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及时评估训练效果;
4、后遗症期的康复护理。

继续做好心理护理教会患者使用各种辅助训练用具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指导患者以健侧带动患侧做好上下肢、站立、行走及轮椅训练循序渐进指导患者全身运动;
5、语言训练。

从发音→单字咬字→语言纠正→读字反复进行;
6、ADL训练训练患者生活自理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有计划地进行肌力训练恢复相应功能尤其是注重手部活动避免手部肌肉萎缩。

脑卒中后护理常规

脑卒中后护理常规

脑卒中后护理常规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脑卒中后的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档旨在介绍脑卒中后的护理常规措施,并帮助护理人员和患者了解正确的护理流程。

护理常规以下是脑卒中后的护理常规措施:1. 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2. 体位调整:对于卧床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体位调整,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

通过改变体位,可以减少床垫压力,并预防压疮的发生。

3. 定期翻身:卧床患者需要定期翻身,以保持血液循环良好,预防血栓的形成。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翻身计划,并按时执行。

4. 饮食管理:合理的饮食管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营养需要,提供均衡的饮食,并避免高盐、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5. 药物管理:护理人员应按照医生的嘱咐,合理给患者服用药物。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时间,并及时记录患者的反应和不良反应。

6. 密切监测:脑卒中后的患者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感染和吞咽困难。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处理任何问题。

结论脑卒中后的康复护理常规措施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了解和掌握正确的护理流程,并密切配合医护团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以上是关于脑卒中后护理常规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一、概念脑卒中(stroke)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按其病理机制和过程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临床特点突然发病,疾病与障碍并存,常见功能障碍为:偏身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偏盲,可合并有吞咽功能障碍、交流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以及肩部问题和二便问题等,严重的可以出现四肢瘫、昏迷、甚至死亡。

三、医疗目标治疗原发病,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改善受损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回归社会。

四、护理目标预防残疾和并发症,最大限度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五、护理问题/关键点(一)压疮(二)躯体移动障碍(三)感觉功能障碍(四)语言沟通障碍(五)认知障碍(六)肩关节半脱位(七)肩痛和肩手综合征(八)吸入性肺炎(九)泌尿性感染(十)跌倒的风险(十一)深静脉血栓形成六、评估(一)入院评估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4.神志和精神状况。

5.运动功能评估。

6.感觉功能评估。

7.认知功能评估。

8.言语,吞咽功能评估。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10.病因和诱发因素, 家族史。

11.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等。

12.影像学检查:CT,MRI等。

13.家庭用药情况。

(二)持续评估1.生命体征、进食和睡眠、大小便状况。

2.心理状况:有无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

3.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4.自我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5.不同时期的运动功能,平衡、协调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语言功能评估。

6.是否有其它疾病,是否能正常训练,康复的效果。

七、干预措施(一)体位和活动1.急性期(软瘫期):发病且病情稳定后1-2周内,BrunnstromⅠ-Ⅱ期。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一、评估与观察要点1.评估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2.评估运动、平衡、言语、语言、摄食和吞咽、感觉、认知、心理、ADL社会活动参与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3.特殊用药的观察;抗凝、溶栓药等。

4.饮食及大小便情况。

二、护理措施1.按康复医学科一般护理常规。

2.根据患者病情予低盐、低脂饮食,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3.吞咽功能障碍:不能进食时给予营养支持,遵医嘱胃管鼻饲,并做好导管护理。

吞咽困难者进行吞咽训练,预防因吞咽障碍导致的误吸、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4.不同时期予以相应的良肢位和功能锻炼。

软瘫期(发病1~3局内):(1)注意良肢位摆放。

(2)生命体征平稳后协助患者进行主被动运动(局部按摩、Bobath 握手、床上运动翻身训练、桥式运动等)。

痉挛期(软瘫期2~3 周后):(1)协助患者做抗痉挛训练。

(2)协助患者进行站起和坐位及站位训练、步行上下楼训练。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1)协助患者做上下肢功能训练。

(2)进行言语、认知、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5.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观察有无脑卒中复发前兆症状,预防各种并发症发生。

6.多与患者进行语言或非语言交流,给予患者安慰、激励暗示。

7.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降压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告知患者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三、健康教育1.指导患者体位转移、注意事项、安全防护措施,避免跌倒、坠床、烫伤等意外伤害。

2.动态了解血压,当患者出现头晕、头痛、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吐词不清、呛咳、外伤时,家属应及时协助就诊。

3.耐心解释各类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四、出院回访1.了解患者饮食的种类、数量,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饮食。

2.了解患者目前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锻炼情况,鼓励患者继续坚持康复锻炼。

3.出院后合理用药,定期复查。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第一节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

一、主要护理问题(一)、自理能力下降:与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有关。

(二)、舒适的改变:与肩手综合征等引起的疼痛有关。

(三)、排便模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有关。

(四)、吞咽障碍:与球麻痹有关。

(五)、沟通交流障碍:与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有关。

(六)、不良情绪反应:焦虑、抑郁、恐惧等。

(七)、潜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再次出血或梗死、癫痫。

二、护理措施(一)、急性期的护理:脑卒中急性期通常是指发病后的1~3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1~2期。

此期患者从偏瘫肢体无主动活动到肌肉张力开始恢复,并有弱的屈肌与伸肌共同运动。

康复治疗是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治疗,合并症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治疗)的基础上,患者病情稳定48小时后开始进行。

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脑出血患者一般在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如需搬动应在固定头部情况下,出血情况已控制时。

2、良肢位的摆放:①主张偏瘫侧卧,以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此时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前曲90°、伸肘、伸指、掌心向上;偏瘫侧下肢呈伸髋、膝稍屈、踝背屈90°,而健侧肢体放在舒适的位置。

②仰卧位时偏瘫侧肩胛骨和骨盆下垫薄枕,偏瘫侧上肢呈肩关节稍外展、伸肘、伸腕、伸指。

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呈屈髋、屈膝,足踩在床面上(必要时给予一定支持)或伸髋、伸膝、踝背屈90°(足底可放支持物或置丁字鞋,痉挛期除外),健侧肢体置于舒适位置。

③健侧卧时,偏瘫侧上肢垫软枕,肩关节前曲90°,伸肘、伸腕、伸指、掌心向下;偏瘫侧下肢垫软枕,呈迈步状(屈髋、屈膝、踝背屈90°,患足不可悬空)。

脑卒中后患者的日常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患者的日常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患者的日常康复护理脑卒中后患者的日常康复护理对于恢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至关重要。

康复护理旨在帮助患者尽快重新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并减少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

本文将分析脑卒中后患者的日常康复护理,并给出一些有效的护理建议。

一、认识脑卒中后患者的康复需求脑卒中后患者常常面临许多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挑战。

他们可能遇到肢体活动受限、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问题。

因此,在日常康复护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肢体康复:鉴于患者常常在脑卒中后出现肌肉无力和运动功能受限的情况,提供有效的肢体康复训练十分重要。

康复师应制定相应的肢体运动方案,包括主动和被动运动,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和恢复正常的运动能力。

2. 语言康复:很多脑卒中后患者都会遇到语言障碍,包括失语或言语含糊等问题。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语言沟通能力,护理人员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语言疗法方法,如言语训练、发音练习等。

此外,与患者进行日常交流也是促进语言康复的重要方式。

3. 认知康复:脑卒中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等。

通过认知康复训练,如智力游戏、记忆训练和问题解决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或改善这些功能。

4. 心理支持:除了生理上的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重视。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和进步。

同时,家庭成员的陪伴和理解也是重要的心理支持来源。

二、脑卒中后患者的日常康复护理建议1.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每个脑卒中后患者都有各自的康复需求和情况。

康复护理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这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2. 提供安全的环境:脑卒中后患者常常因肢体活动不便而容易发生意外摔倒等事故。

在日常康复护理中,提供安全的环境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确保家庭和病房的设施安全,如安装扶手、避免滑倒的地面等,以减少患者的意外伤害风险。

3. 协助日常生活活动: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是康复护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医院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医院2019年专科护理常规)

医院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医院2019年专科护理常规)

医院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且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

其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但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无症状性脑梗死,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护理诊断1.自理能力下降:与运动功能障碍、共济失调有关。

2.舒适的改变:与肩手综合征引起的疼痛有关。

3.排尿、排便模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膀胱、直肠有关。

4.吞咽障碍:与球神经麻痹有关。

5.沟通交流障碍:与言语功能障碍、认知障碍有关。

6.不良情绪反应:焦虑、抑郁、恐惧等。

7.潜在并发症:肩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皮肤完整性受损、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痉挛、癫痫、在出血。

8.潜在护理不良事件:跌倒、走失。

二、护理评估1.运动功能:偏瘫患者上下肢的痉挛模式、运动功能分级评定、平衡协调功能评定。

2.独立生活能力3.社会参与能力:生存质量、职业情况等。

4其他功能障碍:感觉、认知、言语、吞咽功能障碍。

三、护理措施1.运动功能障碍护理:保持床上正确的体位,对昏迷或不能做自主运动的患者做患肢的被动活动,60—120分钟转换体位一次,做上下肢功能训练及坐位、站位、步行训练。

2.言语功能障碍护理:加强护患沟通激发患者主动交流积极性,通过发音练习、命名训练、读字、会话、阅读、听力、书写等方式进行训练。

3.吞咽功能障碍护理:行间接吞咽训练,当患者神志清楚、病情稳定、有咽反射并可随意充分咳嗽后就可做进食训练。

4.认知障碍护理。

5.肠道护理和膀胱护理。

四、健康宣教1.正确认知各种危险因素,积极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2.控制体重,均衡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酒。

3.合理安排生活、学习、工作,适当运动,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4.定期体检,对已患病者,要严密监测病情的发展,积极进行康复治疗。

五、康复治疗1.偏瘫肢体综合训练2.平衡功能训练3.手功能训练4.言语功能训练5.吞咽功能训练6.作业治疗7.理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一、概念
脑卒中(stroke)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按其病理机制和过程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临床特点
突然发病,疾病与障碍并存,常见功能障碍为:偏身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偏盲,可合并有吞咽功能障碍、交流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三、医疗目标
治疗原发病,
者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回归社会。

四、护理目标
五、护理问题/关键点
(一)压疮
(二)躯体移动障碍
(三)感觉功能障碍
(四)
(五)
(六)
(七)
(八)吸入性肺炎
(九)泌尿性感染
(十)跌倒的风险
(十一)深静脉血栓形成
六、评估
(一)入院评估
1.入院方式(步行、轮椅或平车)。

2.体重和营养状况。

3.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心理。

4.神志和精神状况。

5.运动功能评估。

6.感觉功能评估。

7.认知功能评估。

8.言语,吞咽功能评估。

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10.病因和诱发因素,家族史。

11.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等。

12.影像学检查:CT,MRI等。

13.家庭用药情况。

(二)持续评估
1
2
3.家庭支持和经济情况。

4
5
6,康复的效果。

(一)体位和活动
1.急性期(软瘫期):发病且病情稳定后1-2周内,BrunnstromⅠ-Ⅱ期。

早期康复介入以预防废用;从床上的被动性活动尽快过渡到主动性活动;预防合并症和并发症。

(1)肢体摆放和体位转换每2小时翻身一次,患者掌握翻身要领后,由其主动完成。

为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多主张偏瘫侧卧。

患肩向前,垫软枕,肘伸直。

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侧下肢在前,患肢在后,屈膝。

小腿及脚掌呈垂直,垫一软枕,指间填以布卷或垫软垫。

(2)偏瘫肢体被动活动活动顺序由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一般每日2-3次,每次5分钟以上直至偏瘫
肢体主动活动恢复。

同时,嘱患者头转向偏瘫侧,通过视觉反馈和治疗师言语刺激,有助于患者的主动参与。

在被动活动肩关节时,偏瘫侧肱骨应呈外旋位,即手掌向上(仰卧位),以防肩部软组织损伤产生肩痛。

(3)床上活动
①双手叉握上举运动即巴氏(Bobath)握手
②翻身:向偏瘫侧翻身呈偏瘫侧卧,双手叉握、伸肘、肩前屈90度,健侧下肢屈膝屈髋、足踩在床面上,头转向偏瘫侧,健侧上肢带动偏瘫侧上肢向偏瘫侧转动,并带动躯干向偏瘫侧转,同时健侧足踏在床面,用力使得骨盆和下肢转向偏瘫侧;向健侧翻身动作要领同前,只是偏瘫侧下肢的起始位需他人帮助。

③桥式运动(仰卧位屈髋、屈膝、挺腹运动):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双下肢屈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伸髋使臀部抬离床面,维持以姿势并酌情持续5-10秒。

④早期坐位训练、坐位耐力训练、坐起训练及健侧肌力增强训练。

2.恢复早期(痉挛期):一般为病后2周至2-3
调整康复计划,及时评估训练效果。

3.恢复中、后期:在痉挛基本控制以后,
4.,特别对于上肢的康复有70%恢复不
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选择软饭、半流或糊状、餐时间,进食后保持坐立位30~60分钟,
脑血栓患者常联合应用溶栓、抗凝、血管扩张药、脑代谢活化剂等治疗,护士应耐心解释各类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服药。

(四)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由于大脑左前半球受损可导致抑郁,加之沟通障碍,以及肢体功能恢复的过程很长,患者发生抑郁、焦虑的可能性会加大,因此应重视对精神情绪变化的监控,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治疗。

(五)语言训练
从发音-单字咬字-语言纠正-读字,反复进行。

(六)ADL训练
训练患者生活自理,参加适当的家务劳动,有计划地进行肌力训练,恢复相应功能,尤其是注重手部活动,避免手部肌肉萎缩。

(七)并发症的护理
1.肩关节半脱位:卒中后早期就应预防患肢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在卧坐站等体位中均应注意保持肩胛骨的正确位置,如患侧卧位、仰卧位时,垫软枕于肩背部,使肩前屈,坐位时,将患肢放于前方桌面上,立位时使用肩吊带或三角巾等,治疗中不要牵拉患肩,同时加强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促进其功能的恢复。

2.肩痛和肩手综合症:尽量避免可引起浮肿的活动,如保持良肢位抬高患肢,注意训练强度,尽可能不用
动等。

3患者进行
体位改变,正确的摆放肢体及关节活动的护理与训练。

牵张训练。

4
疏松发生可采用负重站立训练。

倾斜角度,每次站立30分钟以上。

八、健康教育
(一)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和复发。

其常用措施为
1
2、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注意精神卫生等。

3
防止跌倒等。

上处于正确的卧位,保持关节良好的功能位置,避免半卧位,禁止拖拉患侧肢体。

(三)用肩托托起患侧肢体保证患者的手不要受压和悬垂,预防肩痛和肩手综合征。

(四)督促指导患者完成各项功能训练,训练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尽量恢复患侧的功能,保存非患侧的功能。

(五)教育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及其残疾,积极治疗,对功能障碍要尽早进行康复治疗,防止误用综合征,还要认识到后遗症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进行维持性训练以防功能退步。

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教会家属正确的护理方法,以防褥疮、感染等合并症以及废用综合症。

(六)按时服药,坚持训练,定期到医院检查,以获得治疗和训练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