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题663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悲怆(chuàng)呕心沥血(lì)比翼双飞(yì)B. 振聋发聩(kuì)潜移默化(qián)赴汤蹈火(fù)C. 振臂高呼(zhèn)雕梁画栋(diāo)惊心动魄(pò)D. 潜龙勿用(qián)破釜沉舟(fǔ)翻箱倒柜(dǎo)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奋不顾身欣欣向荣碧波荡漾B. 振聋发聩潜移默化赴汤蹈火C. 雕梁画栋惊心动魄翻箱倒柜D. 振臂高呼欣欣向荣碧波荡漾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B. 这位作家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现实主义大师”。
C. 通过这次比赛,同学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艺,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D. 由于缺乏经验,他在工作中出现了很多失误,导致任务延期完成。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看书,尤其是古典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B. “这是什么意思?”老师问,“你能给我解释一下吗?”C. 我最欣赏的是他的乐观精神,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积极面对。
D. 我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意思,建议你也去看看。
5. 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像一座美丽的桥,架在天空中。
B. 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照亮了我们的心房。
C. 那座山犹如一条巨龙,蜿蜒起伏,壮观无比。
D. 这本书的内容枯燥乏味,读起来让人昏昏欲睡。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我曾问过自己,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我会做什么?我会去哪里?我会怎样度过这宝贵的时光?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让我陷入沉思。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自由和平等作为西方的重要价值观而在我国广为流行。
也有学者认定中国古代哲学中早已具备自由平等思想。
这种比附最早出现在章太炎的著作中。
章太炎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
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撰写文章,把孔子描绘成托古改制的祖师爷,试图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章太炎则选择了佛教和老庄学说,首次提出庄子思想就是自由平等的思想,有新人耳目的效果,也让国人在哲学上提高了民族自信心。
不过,我们认为现代的自由平等观与庄子精神并不契合。
罗祥相认为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家的哲学理论,在概念内涵、思想重点以及思想的时代背景乃至对世界的经验和思考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差异。
不仅“逍遥”无法对应“自由”,“齐物”也无法对应现代的“平等”。
今天我们所说的平等是一种社会价值,它认定一个社会中的全部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庄子的齐物思想与现代平等观之间的区别甚为明显。
首先,二者包含的范围不同:庄子的“齐物”就是平齐万物或者万物齐一,而现代的平等主要是指人与人的关系。
其次,二者的受众不同:庄子的“齐物”所面对的是个体,主要针对士阶层,以隐士为中心,而现代平等观面向社会上的一切公民。
再次,二者的目的不同:庄子的“逍遥”为人们描绘了一个“无待”的精神世界。
庄子的“齐物”意在指出进入“逍遥”境界的途径。
平等则是公民为之奋斗的终极的价值追求。
笔者以为类似于“道”“命”“逍遥”“齐物”这样的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无法也没有必要硬译为现代汉语。
“逍遥”“齐物”与现代社会中的自由平等或许有若干的相似之处,但它们绝对不能等同,等同起来就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
初三语文模拟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模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zì)B. 箴言(zhēn)C. 倔强(jué)D. 蹒跚(pá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深受启发。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还没有完全弄明白。
D. 同学们都积极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
B.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C.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要触摸天空。
D.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大地上。
4.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拘一格,让人难以捉摸。
B. 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老当益壮。
C. 他的文章写得天花乱坠,让人目不暇接。
D. 他的话言之凿凿,让人信服。
5. 下列句子中,表达意思最准确的是:A.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坚持不懈。
B.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锲而不舍。
C.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百折不挠。
D.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持之以恒。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6.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__。
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__》。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
9.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________》。
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文章内容省略]1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分)12. 第二段中提到的“他”指的是谁?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分)13. 第三段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列举并分析其作用。
(4分)14. 文章最后一段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请简述。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yīng)届应(yìng)该B. 强(qiáng)迫强(qiǎng)迫症C. 模(mó)式模(mú)样D. 角(jiǎo)色角(jué)斗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B. 我们不能忽视任何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C. 他总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D.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每一分每一秒。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神矍铄,真是老当益壮。
B. 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真是孤芳自赏。
C. 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真是井井有条。
D.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信心满满,真是百折不挠。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安全事故。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每一分每一秒。
D. 他虽然失败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努力。
5. 根据题目要求,下面的句子应该填入的词语是:“在这次比赛中,______ 他的表现非常出色。
”A. 尽管B. 因此C. 但是D. 然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
2. “________”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3.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作以婉约、细腻著称。
4.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
5.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短文略)1. 短文中提到的“他”是指谁?(5分)2. 短文中“他”为什么会感到困惑?(5分)3. 短文中“他”是如何克服困惑的?(10分)4. 短文的主旨是什么?(10分)四、作文(共40分)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中考语文模拟卷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yōu)潺潺流水(chán)漫步山林(màn)B. 惊愕不已(è)风驰电掣(chē)雷厉风行(xíng)C. 震耳欲聋(zhèn)琳琅满目(láng)碧波荡漾(dàng)D. 惊心动魄(pò)恍若隔世(huǎng)妙手回春(chū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认真阅读了《红楼梦》,对贾宝玉的形象印象深刻。
B. 由于天气原因,导致我们的旅行计划被迫取消。
C. 在这次比赛中,他表现出色,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D.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下列词语中,与“繁花似锦”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美不胜收B. 碧波荡漾C. 震耳欲聋D. 琳琅满目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真美,就像一个穿着彩衣的仙子。
B. 这本书很厚,厚得像一座山。
C.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D.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5. 下列词语中,属于“ABAC”式结构的一项是()A. 自由自在B. 千辛万苦C. 一心一意D. 十全十美6. 下列词语中,属于“偏正短语”的一项是()A. 轻松愉快B. 风和日丽C. 人才济济D. 风吹雨打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个穿着彩衣的仙子。
B. 这本书很厚,厚得像一座山。
C.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D.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个穿着彩衣的仙子。
B. 这本书很厚,厚得像一座山。
C.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D.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个穿着彩衣的仙子。
B. 这本书很厚,厚得像一座山。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2分)A、亵渎(xi)、刹那(sh)、强聒不舍(guō)、大动干戈(gān)B、载誉(zǎi)、繁衍(yǎn)、公正不阿 (ā )、气冲斗牛(dǒu)C、教诲(huǐ)、即使(j)、一抔黄土(pǒu)、自惭形秽(hu)D、卑劣(li)、自诩(xǔ)、心宽体胖(pn)、挑拨离间(jin)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 )(2分)A、殒落、断章取义、心无旁鹜、无与伦比B、谀辞、重蹈覆辙、面面相觑、怒不可遏C、赋与、涕泗交流、媚上欺下、正襟威坐、D、布署、恪尽职守、不二法门、略胜一筹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编导很有水平。
B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
C金碧辉煌的落日映在空中,十分好看。
D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4、下面一段文字中划线的①、②、③、④处,有两处存在语序不当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只许调整语序,不得增减字数)(2分)历史常给人以警示。
假如当初商纣王能①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②众叛亲离,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告,又何至于③一命呜呼,病入膏肓呢?反过来说,假如当初秦孝公不采纳商鞅实行变法的建议,又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假如当初唐太宗听不进魏征的逆耳忠言,又何来“贞观之治”呢?由此可见,④善纳人言者,昌;不善纳人言者,亡。
处(填序号)调整为:处(填序号)调整为:5、猜猜“我”是谁?(4分)(1)夏天的“凉”友,冬日的“火”伴。
(家用电器)( )(2)由此登堂入室,任君平步青云。
(店铺)( )(3)修筑窄轨铁路,经受了风寒、饥饿等艰苦考验,完成了不朽名著,成为坚强的化身。
( )(4)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A 卷〔共100 分〕第一卷〔选择题共18分〕一、根底学问〔9 分,每题3分〕1.下面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早春的风还很凌厉,刮在她的脸蛋〔xiá〕上生疼,她不由把围巾又往上拉了拉。
B.晶莹剔〔tì〕透的水晶挂在她的脖子上,衬得她俨然舞会上最秀丽的天鹅。
C.放牛娃第一次坐船,在船上呆呆地拿着竹篙〔gāo〕,不知道该怎么用。
D.壮汉表演的火中取栗〔sù〕,赢得了围观群众阵阵的叫好声。
2.以下语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村民们因地治宜,把往年的荒山变成了绿树成荫的果园。
B.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超群的魔法师,卓跃的雕刻家!C.嫁一个好男人是每一个女人的终生大事。
D.用笔写字与电脑输入的交锋,往深里说也算是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冲突。
3.以下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我期望他们不再像我……然而我有不情愿他们由于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
〔展转:同“辗转”,形容生活担忧定,处处奔波。
〕B.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制造一个秀丽的黄昏。
”〔云翳:指丰富多样的经受、体验。
〕C.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痴想:只不切实际、难以实现的想法。
〕D.风里带来些翻的泥土气息……都在微微潮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形容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 题〔共9 分,每题3 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臵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行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中考语文模拟考卷(附参考答案)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确凿(záo)憎恶(zēng)洗濯(zhuó)气氛(fēn)B. 拘泥(nì)感慨(kǎi)拘束(shù)酝酿(niàng)C. 沉溺(nì)挑剔(tī)摇曳(yè)涣散(hūn)D. 呕吐(ǒu)愚钝(dùn)惬意(qiè)氛围(fē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震摄陡峭狭隘气概B. 脸颊陡峭烦燥摩平C. 眷顾咄咄逼人情不自禁折服D. 蓬勃惊惶惦记踌躇不前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他酷爱围棋,一下课就拉同学们对弈,结果同学们怨声载道。
C. 春天的植物园,百花齐放,色彩斑斓,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D. 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他处变不惊,迅速指挥村民撤离,确保了大家的安全。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的认识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B.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群爱好摄影的青年,追求梦想的故事。
C. 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各级部门制定了严格的防控措施。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史记》是纪传体史书。
B. 《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C. 《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D. 《海燕》是散文诗,作者是苏联诗人普希金。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
()2. 《故乡》一文中,“我”与中年闰土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3. 《艾青诗选》中,诗人以“土地”和“太阳”为主要意象。
()4. 《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因偷了丁举人的书而被打折了腿。
()5. 《背影》一文中,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翻越了月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年级下学期综合优化训练A卷(100分钟,共100分)班级:姓名:得分:发展性评语:一、积累运用(15分)1.细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乡音是自母亲哼唱摇篮曲时就开始的记忆,是pán shān()学步时玩伴的呢喃.( )细语,是家乡田野上油菜馨.()香的流溢,是故园山川里最富诗意的篇章。
2.默写。
(4分)(1)举杯邀明月,。
(李白《月下独酌》)(2)云横秦岭家何处,。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4)毅魄归来日,。
(夏完淳《别云间》)3.下列用词造句哪一项正确?请你选出来(2分)()A.通过几次月考,小明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B.班长做事很认真,一点错误都不放过,总是斤斤计较....,一丝不苟。
C.白衣战士在“非典”面前无所畏惧....,帮助病人战胜了病魔。
D.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4.下列各项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冰心的《谈生命》、王鼎钧的《那树》、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人生》都是以“生命”为主题,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索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B.《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音乐故事片。
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匈牙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
C.《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喜剧。
剧中塑造了夏洛克这一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D.《地下森林断想》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坚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
5.仿照例句,以“友谊”或“理解”为开头写一个句子。
(3分)例句: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仿写: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
(16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该字的意思)(4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乡.为身死而不受()(4)是亦不可以已.乎()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2分)8.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4分)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材料: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9.阅读下面《不食嗟来之食》,完成文后问题。
(6分)齐.(齐国)大饥.(饥荒)。
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jù)(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mèi)辑屦..(给他们吃)。
有饿者蒙袂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
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喂)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檀弓》(1)上文与《鱼我所欲也》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
(2分)(2)“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它的意义。
(4分)【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嗟来之食】提示:答题不超出100字。
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10分)①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可以宝贵。
②为什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
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
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③为什么“今”最易丧失呢?因为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
时间这个东西,也不因为吾人贵他爱他稍稍在人间留恋。
试问吾人说“今”说“现在”,茫茫百千万劫,究竟哪一刹那是吾的“今”,是吾人的“现在”呢?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一般,已成“过去”了。
吾人若要糊糊涂涂把他丢掉,岂不可惜?10.这几段文字从“今”最可宝贵和两方面展开论述,中心论点出现在第段中。
(2分)11.第③段中“”“”“风驰电掣”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宇宙变化的特点。
(2分)12.从文中摘出与下面句子意思最相近的一句话。
(2分)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朱自清《匆匆》)13.写出一句劝人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抄录文中出现的不给分)(4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4~20题。
(19分)悲哀罗布泊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河”。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北部。
孔雀河从北面注入,面积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
由于河道改道和水量变化,湖面逐渐缩小(旧辞海3848页罗布泊词条)。
可叹,现为无人区!但是有人去。
去做啥?辞海上未说明为何当初的多水之河现为无人恐怖地带!也许编书人自己都有点汗颜,人类自己!最近新辞海出版了,我还没买,囊中拮据得很。
我想问一下,哪位仁兄知道罗布泊这个词条里是不是添上了罗布泊目前正成为人类挑战自己毅力的旅游胜地这一条!而且还很热门!余纯顺的《走出阿里》我觉得是他写得最好的一篇,其中有一句意味深长:我只想静静地走出去,走下去……余纯顺结果没能走出去,走下去,罗布泊把他吞没了。
面朝故乡上海的方向倒下了,背后对着的是一双双同胞的眼睛和一台台摄像机的机械似的最后呈词!他那件马甲后背上“徒步走中国”的字样,在罗布泊寂寞的风里显得那么悄悄又悄悄!今天又有两位上海的壮士出发了!榕树下的标语是身残志不残,挑战极限!不知道他们马甲背后写的是什么?上帝留下了一滴眼泪在罗布泊里。
眼泪叫希望!一位勇士,一位商人,一位记者恰好看到了。
科学家也流下了眼泪。
我要让你开心起来!商人拿出试管,取下了这滴眼泪,捐给了博物馆!记者看到了,毫不犹豫地按下快门!于是……勇士最后倒下了!商人却出了名,记者成了主编!罗布泊是悲哀的,我们的过去遗弃了它!罗布泊是痛苦的,我们现在又要来征服它!罗布泊是绝望的,为什么我们不来改造它?彭加木老师(地质学家,20世纪60年代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你在罗布泊的灵魂是否听到这个声音。
也许你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在罗布泊里有一棵棵大树,根深叶也茂!文章到了头,感到很累!心的疲惫!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张老照片:一个骨瘦如柴的非洲小男孩站在宽广的沙漠边的一条公路边,嘴里含着自己微咸的手指,绝望的大眼镜望着摄影机,在他身后不远处,一头凶恶的非洲秃鹰正在虎视眈眈得看着他!我只想问他一句话:孩子,你想说些什么?1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15.从文中可以看出,罗布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16.“辞海上未说明为何当初的多水之河现为无人恐怖地带!也许编书人自己都有点汗颜,人类自己!”一句中,从语境看,“汗颜”的意思是什么?“人类自己”的含义是什么?(3分)17.“上帝的眼泪”指什么?它与“科学家的眼泪”有何共同之处?(2分)18.文中“遗弃”“征服”“改造”各自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3分)19.作者最后问:“孩子,你想说些什么?”联系文段内容,发挥你的想象,写出孩子想说的话。
(3分)20.在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
(4分)(1)在你读过的文章或书籍里面,有没有像罗布泊一样足以令人警醒的内容?(2)试结合北京等地沙尘暴发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的事实,谈谈你从本文中得到的启示。
三、作文(40分)21.人在旅途中,总会有看不完的景致,走不完的坎坷,说不完的感受。
岁月如歌,人生的意义,不应该仅仅重视结果,更应该咀嚼生命的每一个过程:学习中的一次次探索,科学制作中的一次次发现,绿茵场上的一次次拼搏,与家长、老师、同学的一次次心灵碰撞……我们的知识在求索中收获,能力在创造中提升,意志在磨砺中坚强,情感在交流中融合。
我们的生活因此而丰盈,我们的青春因此而精彩。
要求:①请以“过程”为话题,写出生活中的某一个过程,并写出你真实的感悟;或写出与“过程”相关的见解。
②自拟题目,如能拟出新颖、生动的题目,可适当加分。
③文体不限,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写诗要主题鲜明,语言生动精练。
)附:参考答案一、1nánxīnɡ2.(1)对影成三人(2)雪拥蓝关马不前(3)黑云压城城欲摧(4)灵旗空际看3.C4.C5.要求每一分句要能构成排比。
二、(一)6.(1)益处(2)感激(3)同“向”,从前(4)停止7.一碗米饭,一盅肉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便饿死。
8.提示:围绕正确对待生与死、义与利来谈,符合材料或能引申都行。
9.(1)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喂)来食!”(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
(2)齐国发生了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食物,轻蔑地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听了很生气地说:“我就是不食嗟来之食才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的。
”终于不食而饿死。
今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二)10.“今”最易丧失①11.刻刻流转绝不停留12.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一般,已成“过去”了。
13.如: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时间就是生命。
(三)14.表达了作者治理沙漠,保护生态环境的愿望。
抒发了他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人们对生态恶化的熟视无睹的悲凉心情。
15.由过去的“多水之河”变为了现在的没有人烟的“恐怖地带”,由绿洲变为了沙漠。
16.“汗颜”指人类因把绿洲变为了沙漠而羞愧。
“人类自己”指正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性开发,毁灭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17.“上帝”指大自然,眼泪是“希望”。
有识之士已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