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放样计算
GPS简易操作求坐标测量及坐标放样

GPS简易操作求坐标测量及坐标放样,值得收藏测绘联盟2017-11-21 08:55:14本文将分三种情况介绍野外实际操作过程一用户有已知坐标,基站架未知点1.第一次开始作业2. 关基站或收测后第二次作业二用户有已知坐标,基站架已知点1.第一次开始作业2. 关基站或收测后第二次作业三用户没有已知点,测自定义坐标1.第一次开始作业2. 关基站或收测后第二次作业四坐标文件的转换输出一用户有已知坐标,基站架未知点1.第一次开始作业1.1 基准站在测区中央选择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位置架好基站不用对中整平、不用量取仪器高,只用架稳就行了,连接好基站、电台、电瓶连线,开机;Ok开机时主机STA 和PWR指示灯常亮,达到条件会自动发射,发射时,STA灯1秒闪一次,DL灯5秒快闪2次,电台的TX灯1秒闪一次主机和电台都由电瓶供电1.2 移动站1.2.1进入工程之星软件,新建工程比如nanning开主机,主机和手簿正常连接后,新建工程,选择北京54椭球,输入当地中央子午线;中央子午线的算法:假如测量的经度是110度23分30秒, 则用110.2330除以3四舍五入取整得到36.7 ->37,再用所得的整数乘以373,就得到常用的中央子午线了111;改移动站天线高点击“设置-其他设置-移动站天线高”进入输入2米,选择杆高,选中直接显示实际高程,点击ok;注意:每次新建工程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改天线高1.2.2在没有任何转换参数的情况下测出两个已知点的RTK固定解坐标,并保存;在固定解状态下,测出已知点A的坐标对中后,按手簿上的字母A或者向左的方向键,弹出储存的界面,点名输入A,杆高是固定的2米,回车或者确定;同样,到B点扶平对中杆,测量并保存B点坐标;1.2.3 计算转换参数至少两个已知点,一个已知点只能求出平移Δx、Δy、Δz点击设置-> 控制点坐标库, 点击增加,把用于求转换参数的点增加到库里面计算参数;输入刚才所测的已知点A的已知坐标,输入后点击OK进入原始坐标的输入界面:点击“从坐标管理库选点”, 如果坐标管理库里面没有坐标,点击“导入”,把刚才所测的原始值导入到临时库里以供选择;默认打开的是当前工程所在原始文件.RTK,选中并打开该文件就可以了;导入原始文件后,选中A点所对应的原始坐标注意,前面有脚架符号代表原始坐标,点击确定,就调出刚才所测的没有任何参数的原始坐标,再点击确定,可以看见我们所增加的点对A就增加到控制点坐标库里了;同样的操作,点击增加,把B点增加到控制点坐标库;完成上面的操作后,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A、B都添加到库里面了;1.2.4保存文件,计算出转换参数此时点击保存,文件名任意取比如nanning,那么程序就会在nanning文件夹内保存一个名为nanning.cot的转换文件,存完后点击应用,程序会自动计算转换参数,并把转换开关打开;1.2.5 检查到第三个已知点,在固定解状态下,测出其坐标或者利用点放样的功能,看所测量的值和已知值的差值是否在误差许可的范围内,若符合,测量并存储该点坐标,就可以开始其他点的测量了;若不符,需要查看我们求参数时所输入的已知坐标是否正确,操作是否有误;根据实际操作经验,只要操作正确,输入无误,用户的坐标系没有粗差,检查已知点的结果都会符合得相当好;1.2.6 测量检查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我们的测量工作了;到需要采集坐标的地形或地物点上放杆,待气泡居中后按手簿上的“A” 或者按向左的方向键,就弹出存储界面,回车或者确定,就保存了;注意:快速两次按“B”键可以浏览所测的坐标;上面是我们第一次到一个测区有已知点时,基站架未知点,开始用RTK作业的开始;在作业过程中,基站不能移动,不能关机;要是做工过程中基站意外关机或者收工了,第二次来测,就是属于下面这个过程了;2. 关基站或收测后第二次作业当基站关机或收工后,再次测量,2.1 基站架未知点,正确连接仪器,开机;2.2 移动站2.2.1在手簿中调出上次所求的转换参数一般情况下,小的测区可以利用一个转换参数文件,若是新建了工程要正确输入椭球和中央子午线做法如下:点击“设置”->“控制点坐标库”上次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点对就在列表中显示出来了,点击“应用”,程序就自动计算转换参数,并把转换开关打开2.2.3求校正参数移动站在固定解状态下,到一个已知点,点击“工具”à“校正向导”输入当前点的已知坐标,天线高输入2米,选择杆高;对中整平后,点击“校正”,,ok后,就计算出了校正参数;为了严密起见,移动站需要到另外的已知点检查,当误差允许,测量并存储该点坐标,就可以开始测量了;这里用于检查的已知点,可以是用户已知的已知点,也可以是我们上次用RTK所测出来的有明显标志的地面点;为了方便起见,在第一次收工之前,我们最好能在测区做两个点,做好标志,记下坐标,以便下次测量的时候,校正和检查不用跑太多的路去已知点;2.2.4 开始测量二用户有已知坐标,基站架已知点1.第一次开始作业1.1 基准站在一个已知点上架好基站严格对中整平、准确量取仪器高,连接好基站、电台、电瓶连线,开机;Ok开机时主机STA和PWR指示灯常亮,达到条件会自动发射,发射时,STA灯1秒闪一次,DL灯5秒快闪2次,电台的TX灯1秒闪一次主机和电台都由电瓶供电1.2 移动站1.2.1进入工程之星软件,新建工程比如nanning开主机,主机和手簿正常连接后,新建工程,选择北京54椭球,输入当地中央子午线;中央子午线的算法:假如测量的经度是110度23分30秒, 则用110.2330除以3四舍五入取整得到36.7 ->37,再用所得的整数乘以373,就得到常用的中央子午线了111;改移动站天线高点击“设置-其他设置-移动站天线高”进入输入2米,选择杆高,选中直接显示实际高程,点击ok;注意:每次新建工程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改天线高1.2.2在没有任何转换参数的情况下测出一个已知点A的固定解坐标,并保存;在固定解状态下,到已知点A,对中后,按手簿上的字母A或者向左的方向键,弹出储存的界面,点名输入A,杆高是固定的2米,回车或者确定,存盘;由于基站架在已知点,移动站可以直接读取基站的原始坐标,所以这种情况下,移动站只用测一个已知点A就可以了;1.2.3 计算转换参数至少两个已知点,一个已知点只能求出平移Δx、Δy、Δz点击设置控制点坐标库, 点击增加,把用于求转换参数的点增加到库里面计算参数;输入刚才所测的已知点A的已知坐标,输入后点击OK进入原始坐标的输入界面:点击“从坐标管理库选点”, 如果坐标管理库里面没有坐标,点击“导入”,把刚才所测的原始值导入到临时库里以供选择;默认的是对应当前工程的原始文件.RTK,选中并打开该文件就可以了;导入原始文件后,选中A所对应的原始坐标注意,前面有脚架符号代表原始坐标,点击确定,就调出刚才所测的没有任何参数的原始坐标,再点击确定,可以看见我们所增加的点对A就增加到控制点坐标库里了;输入基站所在点的已知坐标,比如B,输入后点击OK进入界面点击“读取基站坐标”,软件就会把基站的原始坐标提取出来;此时需要注意,基站的天线高,一定要正确量取;再点击ok,可以看见我们所增加的点对B也增加到控制点坐标库里了;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A、B都添加到了库里面了;1.2.4保存文件,计算出转换参数此时需要保存该文件,文件名任意取,比如nanning,那么程序就会在nanning文件夹内保存一个名为nanning.cot的转换参数文件,存完后点击OK,程序会自动计算转换参数,并把转换开关打开;一般情况下,用户坐标系若是标准国家坐标系,计算所得的旋转参数应该在秒以内,缩放参数应该在1±0.00009的范围;1.2.5 检查到第三个已知点,在固定解状态下,测出其坐标或者利用点放样的功能,看所测量的值和已知值的差值是否在误差许可的范围内,若符合,测量并存储该点坐标,就可以开始其他点的测量了;若不符,需要查看我们求参数时所输入的已知坐标是否正确,操作是否有误;根据我们的实际操作经验,只要操作正确,输入无误,用户的坐标系没有粗差,检查已知点的结果都会符合得相当好;1.2.6 测量检查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我们的测量工作了;到需要采集坐标的地形或地物点上放杆,待气泡居中后按手簿上的“A”, 或者按向左的方向键,就弹出存储界面,回车或者确定,就保存了;注意:快速按两次“B”键可以浏览所测的坐标;上面是我们第一次到一个测区有已知点时,基站架未知点,开始用RTK作业的开始;在作业过程中,基站不能移动,不能关机;要是做工过程中基站关机或者收工了,再次测量就必须按照下面这个过程了;2. 关基站或收测后第二次作业当基站关机或收工后,再次测量,2.1 基站架已知知点,量取仪器高,正确连接仪器,开机;2.2 移动站2.2.1在手簿中调出上次所求的转换参数一般情况下,小的测区可以利用一个转换参数文件,若是新建了工程就要正确输入椭球和投影中央子午线做法如下:点击“设置”->“控制点坐标库”2.2.3求校正参数移动站在收到电台信号情况下,点击“工具”à“校正向导”输入基站点的已知坐标,和基站的仪器高,点击“校正”,,ok后,就计算出了校正参数;为了严密起见,移动站需要到另外的已知点检查,当误差允许,测量并存储该点坐标,就可以开始测量了;这里用于检查的已知点,可以是用户已知的已知点,也可以是我们上次用RTK所测出来的有明显标志的地面点;为了方便起见,在第一次收工之前,我们最好能在测区做两个点,做好标志,记下坐标,以便下次测量的时候,校正和检查不用跑太多的路去已知点;2.2.4 开始测量三用户没有已知点,测自由坐标1.第一次开始作业1.1 基准站在测区中央选择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位置架好基站不用对中整平、不用量取仪器高,只用架稳就行了,连接好基站、电台、电瓶连线,开机;Ok开机时主机STA 和PWR指示灯常亮,达到条件会自动发射,发射时,STA灯1秒闪一次,DL灯5秒快闪2次,电台的TX灯1秒闪一次主机和电台都由电瓶供电1.2 移动站1.2.1进入工程之星软件,新建工程比如nanning开主机,主机和手簿正常连接后,新建工程,选择北京54椭球,输入当地中央子午线;中央子午线的算法:假如测量的经度是110度23分30秒, 则用110.2330除以3四舍五入取整得到36.7 ->37,再用所得的整数乘以373,就得到常用的中央子午线了111;改移动站天线高点击“设置-其他设置-移动站天线高”进入输入2米,选择杆高,选中直接显示实际高程,点击ok;注意:每次新建工程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改天线高1.2.2测量到需要采集坐标的地形或地物点上放杆,待气泡居中后按手簿上的“A” 或者按向左的方向键,就弹出存储界面,回车或者确定,就保存;注意:快速两次按“B”键可以浏览所测的坐标;基站关机前,一定要在所测地方,做好两个标志点,并测出该点的坐标,以便下次测量的时候可以校正;上面是我们第一次到一个测区时,基站架未知点,开始用RTK作业的开始;在作业过程中,基站不能移动,不能关机;要是做工过程中意外关机或者收工了,再来测,就是得按照下面这个过程了;结束测量工作时,一定要在测区附近,做两个标志点测出其坐标并记录,一边第二天做已知点使用;2. 关基站或收测后第二次作业当基站关机或收工后,再次测量,2.1 基站架未知点,正确连接仪器,开机;2.2 移动站2.2.1求校正参数移动站在固定解状态下,到一个标志点,点击“工具”à“校正向导”选择“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模式,点击下一步进入:四坐标文件的转换输出用RTK测量,所有的文件都保存在以工程文件名命名的文件夹中,比如新建工程时,建了一个20050928的工程,那么在Flashdisk中,就创建了一个20050928的文件夹;在该文件夹中,20050928.ini是工程文件;当进入工程之星时,会默认打开上次打开过的工程,若是要打开其它工程,就找到要打开的工程的文件夹中的.ini文件就可以了;20050928.rtk是数据的原始观测值文件,做rtk时,没有任何转换参数的rtk值都保存在该文件中;它记录的是原始经纬度值;20050928.dat是坐标文件;它记录的是经过转换的平面坐标值;除了平面坐标外,还有记录该点时的精度因子以及其它信息;如下:2,990.9388,981.8199,99.976,00000000,10,0.009,0.011,8,2.10,11:41:28.00我们在使用坐标值时,所需要的坐标格式并不是像20050928.dat文件中那样的格式,往往是需要如下的格式:2, 00000000,990.9388,981.8199,99.976 即:点号,编码,Y,X,Z这就需要在工程之星软件中进行转换,点击工程--à文件输出, 在弹出的界面在数据格式中,选择你所需要的数据格式;Pn点号,Pc编码, y ,x ,h是三维坐标源文件:点击它就可以选择坐标源文件,如20050928.dat文件;目标文件:点击它就可以输入转换后的文件的名字;最后点击转换,ok;计算机传入手簿坐标格式要是放样,用户可以把大批量的放样坐标点从计算机输入手簿,这样在放样的时候就不需要现场输入坐标,只要选择点就可以了;我们在计算机编辑放样点,数据输入格式是:点号,X坐标,Y坐标,Z坐标,编码,即使没有值,也要留出位置,用英文状态的逗号隔开最后文件存盘为 .dat 样式;把所存的数据文件复制到手簿的FLASHDIAK中,放样的时候直接打开文件就可以选择放样点了;•GPS技术•软件•斯蒂芬·库里收藏举报19 条评论测量的黑小伙儿17小时前很详细,测量老油条给你点个赞赞大笑大笑回复0学什么不好学抽烟16小时前爽,关注了回复⋅ 1条回复0Jenny4862989118小时前把全站仪坐标放样的详细视频分享出来、期待...回复⋅ 2条回复0星瑞1719小时前再讲讲走走停停模式回复⋅ 1条回复0剿喷子总司令18小时前我用的都是安卓系统的RTK基本上一样的。
全站仪在路桥施工放样中的坐标计算与使用

Y= Y + 0D
式中 ,I 为桩点 至圆曲线起点 ( 切点 )的弧长 ;R为圆曲线半径 。则 圆曲线中桩坐标X ,Y计算公式如下 : i i X= 0dcs( + )  ̄X+ #o A H Y= odsn( + )  ̄Y+# i A H ( 6) 式 中 ,x ,Y 圆曲线起点 的坐标 ;A为圆 曲线 起点 的切线方位 为 角。在运用式 ( ) 6 计算时 ,当曲线为左转角时 , 以H H 应 — 代入计算 。 24 道 路立交匝道中线桩的计算 . 立交是高等级公路和交通 繁重 的城市道路不可缺少 的组成部分。立 交的设置 ,可以提高道路 的通行能力 ,减缓或消除交 通拥挤和阻塞 , 改善交叉 口的交通 安全。组成立交 的基本单元 是匝道 。交叉 口所谓, 匝 道0 ,是指在立交处连接立交上 、下道 而设置 的单车道单方 向的转 弯道 路。 匝道 的曲线元也是由直线段 、圆曲线段和缓和曲线段组成的。所不 同的是 匝道 因具有连接立交上 、下道路的功能 ,因此设计上可能具有连 接两圆曲线的缓和曲线 ,如图2 中的C 段 即为连接 圆曲线B 和 圆曲线D D C E 的缓 曲线 。 于其它曲线元 中桩坐标计算方法与2 和2 中相 同,不再赘 对 . . 2 3 述。这里单独论述两圆曲线间缓和曲线 中桩坐标 汁算方法。
2 道路 中线 桩 坐标 计算
如图1 所示 ,一条路线 由直线段 、圆曲线段 以及缓和 曲线路段组合 而成 ,我们把每一个路段称为曲线元。曲线元与 曲线元 的连接点即为曲 线元的端点。如果一个 曲线元的长度及两端点 的曲率半径已经确定 , 则 这个 曲线 元 的形状 和尺寸也就确定 了 。当给 出曲线元起 点的直角坐标
关键 词 全站仪 ;中线放样 ;坐标计 算 中 图分 类号 u 文献 标 识码 A 4 文 章编 号 17— 6 1( 1)2—05 0 6 397 一 001 106— 2 2
复合曲线上点的坐标计算与放样

文章编号:1007-967X (2005)03-0005-02复合曲线上点的坐标计算与放样Ξ蔡连举(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辽宁丹东118002)摘 要:在道路和建筑物建设等过程中常常设计一些曲线,为了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曲线的形式也不相同,在一个工程项目中有的曲线是由几条不同半径或曲率的线段组成,这样给曲线上点的坐标计算和放样带来不便,特别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施工场地的限制。
本文根据工程实例介绍了某个体育场施工中复合曲线上钻孔坐标的计算及测设方法。
该方法适合于场地狭小,使用全站仪或测距仪配合计算器进行放样的工程。
关键词:复合曲线坐标计算;极坐标法放样中图分类号:TU198.6 文献标识码:B 由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应运而生,建筑结构的不断变化,各种曲线的设计除道路以外在其他方面被广泛采用。
曲线一般可分为平曲线和竖曲线两种,其中平曲线又分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这两种曲线在道路施工中比较常见,所以它的测设方法有很多种,如偏角法、切线支距法等。
随着测距仪的普及和带有曲线的建筑物日益增多,曲线测设逐步向极坐标方向发展,因为这种方法受场地的限制比较小,任意选控制点,方便施工,于是对曲线点的坐标计算显尤为重要。
下面是我们在1996年末,对某体育馆基础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解决复曲线放样中的问题,介绍给大家,供各位参考。
(本文中数据是模拟数据)1 概 述总平面图见图1。
图1 施工总平面图计算值:XP 1=1000mYP 1=1000m XP 2=900m YP 2=1000m设计值:R 1=R 2=30mR 3=117.172mSp 1-p 2=100m从图1中可以看出,P 1、P 2、P 3是三个圆心点,R 1、R 2、R 3是三个圆的半径,C 点、E 点是连接点,属于圆曲线中的复曲线。
350多个基础灌注桩设计在曲线周围,见附图2。
由于灌注桩的测量施工比较繁琐,从初测、定测、验护筒、检验钻机转盘中心、验钢筋笼到桩位验收,需反复测量几次,并且场地障碍物比较多,只利用一点或两点控制点放样不通视的情况常常发生。
全站仪坐标放样及计算方法

全站仪坐标放样的有关计算摘要:目前,公路工程施工放样广泛采用全站仪进行,利用全站仪进行放样的关键在于放样点的坐标计算. 本文就公路中桩及中线以外各点的坐标计算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施工放样 全站仪 坐标计算随着全站仪的日益普及,坐标放样的方法因其准确、迅速的优点而在施工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
而利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放样,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计算出需放样点的坐标。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放样的点位,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该点位于公路中线上,即公路中桩;另一类则是点位在中线以外,位于某个中桩的横断方向上。
这样无论哪种情况,需要放样的点的桩号首先是已知的。
以下就这两种情况,分别讨论一下其坐标的计算方法。
1. 公路中线上点的坐标计算当需放样的点位于公路中线上时,如图1,各JDi 的坐标(Xi ,Yi)在控制测量阶段就已经测定(或由施工图文件中《直线、曲线及转角表》中查出),相邻JD 连线的坐标方位角Ai-1,i 可由同样方法查出,或利用JD 坐标反算推出。
各曲线主点坐标可由《直线、曲线及转角表》查出,或由曲线要素值及i i A ,1-,1,+i i A 计算得到。
图 11.1直线上各中桩坐标计算当需要放样的P 点位于直线上时,有两种情况:位于YZ (HZ )之间和ZY (ZH )之间,或者位于公路QD 和ZH (ZY )之间,其计算方法相同,公式如下:i i p A l x x ,10cos -+=ii p A l yy ,10sin -+=式中 )(0,0y x 为该段直线的起点(可以是YZ ,HZ ,或QD )坐标l 为要求的P 点与该段直线起点的桩号差(距离)1.2 单圆曲线上各中桩坐标计算当需要放样P 点位于单圆曲线上时,其坐标计算如下:)90cos(90sin2,10R lA R l R x x i i p ππ±+=- )90sin(90sin 2,10RlA R l R y y i i p ππ±+=-式中 )(0,0y x 为ZY 点坐标,R 为圆曲线半径l 为P 点与ZY 点的桩号差(弧长) 当路线左转时,取“-”,反之取“+”1.3 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上各中桩坐标计算当P 点位于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时,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3.1 ZH 到HY 段)30cos(2,10S ii p RL l A c x x π±⨯+=- )30sin(2,10s ii p RL l A c y y π±⨯+=- 式中 22590sL R l l c -=)(0,0y x 为ZH 点坐标l 为P 点与ZH 点桩号差,s L 为缓和曲线长 当路线左转时,取“-”,反之取“+” 1.3.2 HY 到YH 段)9090cos(90sin2,10R L R l A R l R x x si i p πππ±±+=-)9090sin(90sin2,10RL R l A R l R y y si i p πππ±±+=- 式中 )(0,0y x 为HY 点坐标l 为P 点与ZH 点桩号差,s L 为缓和曲线长当路线左转时,取“-”,反之取“+” 1.3.3 YH 到HZ 段)30180cos(21,0Si i p RL l A c x x π±+⨯+=+)30180sin(21,0S i i p RL l A c y y π±+⨯+=+式中,22590sL R l l c -=)(0,0y x 为HZ 点坐标,l 为HZ 点与P 点的桩号差当路线左转时,取“+”,反之取“-”1.4 复曲线上各中桩坐标计算图2 复曲线坐标计算示意图1.4.1 当复曲线中间不设缓和曲线时,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计算:对于第一缓和曲线、第一段圆曲线以及第二缓和曲线,分别用公式(3)、公式(4)和公式(5)计算;对于第二段圆曲线,用公式(2)计算,计算时将公式(2)中的i i A ,1-换成RL R l A s i i ππ11,19090±±-,11,s l l 分别为第一圆曲线和第一缓和曲线长度,左转取“-”,右转取“+”。
角度、坐标测量计算公式细则

计算细那么1、坐标计算:X 1=X+Dcosα,Y1=Y+Dsin α。
式中Y 、 X 为坐标, D 为两点之间的距离,Α 为方位角。
2、方位角计算:1〕、方位角 =tan=两坐标增量的比值,然后用计算器按出他们的反三角函数〔±号判断象限〕。
2〕、方位角: arctan〔 y2- y1)/(x2-x 1)。
加减 180〔大于 180 就减去 180〔还大于 360 就在减去 360〕、小于 180 就加 180 如果 x 轴坐标增量为负数,那么结果加 180°。
如果为正数,那么看 y 轴的坐标增量,如果 Y 轴上的结果为正,那么算出来的结果就是两点间的方位角,如果为负值,加360°。
S=√(y2- y1)+(x2-x 1),1)、当 y2- y1>0,x2-x 1>0 时;α =arctan〔 y2- y1)/(x2-x 1)。
2)、当 y2- y1<0,x2-x 1>0 时;α =360° +arctan〔y2- y1)/(x2-x 1)。
3)、当 x2-x 1<0 时;α =180° +arctan〔y2- y1)/(x2-x 1)。
再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算距离(根号下两个坐标距离差的平方相加〕。
拨角: arctan〔y2- y1)/(x2-x 1)1、例如:两条巷道要互相平行掘进的话,求它们的拨角:方法〔前视边方位角减后视边方位〕在此后视边方位要加减 180°,假设拨角结果为负值为左偏“逆时针〞〔 +360°就可化为右偏,正值为右偏“顺时针〞。
2、在图上标识方位的方法:就是导线边与Y 轴的夹角。
3、高程计算:目标高程 =测点高程 +?h〔高差〕 +仪器高—占标高。
4、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换算:〔直角坐标用坐标增量表示;极坐标用方位角和边长表示〕1〕、坐标正算〔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一个点的坐标及该点至未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计算未知点坐标方位角,知A(Xa,Ya) 、Sab、αab,求 B(Xa,Ya)解: ?Xab=Sab×COSαab 那么有 Xb=Xa+?Xab ?Yab=Sab × SIN αab Yb=Ya+?Yab2)、坐标反算,两点的坐标,求两点的距离〔称反算边长〕和方位角(称反算方位角〕的方法A(Xa,Ya) 、 B(Xb,Yb), 求α ab、 Sab。
极坐标放样原理

极坐标放样原理一、概述极坐标放样是一种常见的工程绘图方法,它可以将平面图形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并且能够保持图形的几何形状不变。
极坐标放样主要应用于建筑设计、机械制图等领域,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
二、基本原理1. 极坐标系极坐标系是一种以原点为中心,以极径和极角作为坐标的系统。
在极坐标系中,每个点可以表示为(r,θ),其中r表示点到原点的距离,θ表示该点与极轴正方向之间的夹角。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点可以表示为(x,y),而在极坐标系中,这个点可以表示为(r,θ)。
2. 放样比例放样比例指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始图形之间的比值。
放样比例通常用k来表示,如果k>1,则新图形会比原始图形大;如果0<k<1,则新图形会比原始图形小;如果k=1,则新图形与原始图形大小相同。
3. 极径和角度计算在进行极坐标放样时,需要根据放样比例计算每个点在新图形中的位置。
具体来说,对于一个点P(x,y),可以先将其转换为极坐标系下的坐标(r,θ),然后根据放样比例k计算出新图形中的极径r’和角度θ’。
其中,极径r’=k*r,角度θ’=θ。
三、具体步骤1. 绘制原始图形首先需要绘制出原始图形,这个过程可以使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或者极坐标系进行绘制。
在绘制时需要注意保持图形的几何形状不变,并且确定好每个点的坐标。
2. 计算放样比例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放样比例k,并进行计算。
如果需要将图形放大,则k>1;如果需要将图形缩小,则0<k<1。
3. 转换为极坐标系将原始图形中的每个点转换为极坐标系下的坐标(r,θ)。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也可以通过使用软件工具进行自动转换。
4. 计算新图形中的坐标根据放样比例k和每个点在极坐标系下的坐标(r,θ),计算出新图形中每个点的极径r’和角度θ’。
具体来说,r’=k*r,θ’=θ。
5. 转换为直角坐标系将新图形中的每个点转换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x’,y’)。
全站仪的坐标放样,那个坐标怎么计算出来的啊?

坐标要已知才能放样呀,如果要计算坐标,可以用CAsio4800编程计算,只要有公式就可以自己编入计算器运用,当然你可直接上网下载如果是公路的我整理的你可以参考CASIO4800程序组1、极坐标法放样Prog:FYLb1 0:A“X0”:B“Y0”:I=0:J=0:Pol((C“XA”-A),(D“YA”-B):J<0=>G“FW- OA”=J+360▲L“L0”=I▲Goto 1:≠> G“FW O-A”=J▲L“L0”=I▲Lb1 1:{EQ}:E“Xi”:Q“Yi”:Pol((E-A),(Q-B)):J<0=>J=J+360:Goto 2:≠> Goto 2Lb1 2:F“FW-OB”=J▲L=I▲0=F-G:O<0=>O“BJ”=O+360▲Goto 3:≠> O “BJ” ▲Lb1 3:P=O-180▲Goto 1注:a、输入:(X0、Y0)、(XA、YA)——测站点坐标、后视点坐标Xi、Yi ——放样点坐标b、输出:FW-OA——测站至后视边方位角、L0——后视边长FW-OB——测站至放样点方位角、L——放样边长BJ——后视边置零,放样点顺时针拨角P——偏角(+为右偏、-为左偏){本值用于计算路线偏角}2、公路竖曲线高程计算程序Prog:SQXLbl A:A“+(-)i1”:B“+(-)i2” W=(B-A)÷100:R:T=Abs(RW)÷2:L=T*2:E=T2÷(2R):K“JD K+”:G“JD H”:C=K-T:D=K+T:Lbl 0:J“Ki+”:J<0=>Goto 1:≠> Goto 2△△Lb1 1:“Out QX1”:H=G-(K-J)A÷100▲Goto 5Lb1 2:J>D=>Goto 4 △W<0=>F=-1△W>0=>F=1△J>K=>Goto 3△H=G-(K-J)A÷100+F(J-C)2÷(2R)▲Goto 5△Lb1 3:H=G+(J-K)B÷100+F(D-J)2÷(2R)▲Goto 5△Lb1 4:“OUT QX2”:H=G+(J-K)B÷100▲Goto 5△Lb1 5:M“DHi”:H=H+M▲注:a、公式:L=|R(i2-i1)| 、T=L÷2、E=T2÷(2R)、h=l2÷(2R)b、功能:已知前后坡度%、竖曲线半径,计算各桩高程。
公路工程施工放样坐标计算

公路工程施工放样坐标计算一:前言 由于我们都是搞公路工程施工的,一般情况下都是按图纸施工,路线的各种要素和参数在设计中已经给定,在施工放样中按照设计要求从图纸中搬到工地实际而已。
但是由于公路的等级不同,设计的完善程度和路线的复杂程度也不一样。
通常情况下,公路的等级越高,路线的线形组合越简单,设计越完善,施工放样越方便,特别是高速公路,它主要满足规范要求,一般都是采用大半径,坐标的计算和放样都相对简单得多;公路的等级越低,受到经济指标的控制,选择路线时不得不利用地形优势而设置很多种线形组合,特别是贵州的山岭重丘区,曲线又受个别地形地质原因而设置一些复杂的曲线,并且设计的完善程度也相对较低,甚至有可能连逐桩坐标都不一定有,给复测中恢复中桩和施工放样带来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路线的各种放样坐标的计算和复核。
二:直线的中桩和边桩的坐标计算 图1JD1yJD2x图中所有平面交点坐标已知,JD 1坐标为x 1,y 1;JD 2坐标为X 2,Y 2;则平面逐桩坐标及切线方位角的计算过程为:1、路线方位角计算:β(1—2)=arctg 1212X X Y Y -- 式中β(1—2)方位角。
其中由该式直接求解的为JD 1到JD 2的方位角β(1—2)为0~90°之间的角值,根据(Y 2-Y 1)和(X 2-X 1)的符号把β(1—2)换算为0~360°内。
2、中桩坐标计算:X 中=X 1+com β×LY 中= Y 1+sin β×L 式中L 为所求桩号到JD1的距离。
3、边桩坐标计算:X 边=X 中+com (β+90°)×L 边Y 边= Y 中+sin (β+90°)×L 边式中L 边为所求桩号中桩到放样边桩点的距离;+90°为路线前进方向的右边桩取加号,+90°为路线前进方向的左边桩取减号。
直线段的中桩和边桩放样坐标计算是很简单的,只要注意方位角和起算点坐标就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距离 竖直度盘 实测水平距离 水平度盘
中桩坐标
实测 盘读
测点或桩号 F1K0+650 F1K0+655 F1K0+660 F1K0+665 F1K0+670 F1K0+675
F1K0+675.082
设计坐标 x 2600.998 2604.721 2608.689 2612.880 2617.269 2621.829 2621.906 2626.469 2631.109 2635.748 2640.387 2645.027 2649.666 2654.305 2658.945 2659.215 2663.566 2668.145 2672.679 2677.165 2681.603 2685.990 2686.801 2690.342 2694.692 2699.043 2703.393 2707.744 2712.095 y 30111.649 30108.313 30105.273 30102.549 30100.156 30098.109 30098.078 30096.244 30094.380 30092.515 30090.651 30088.786 30086.922 30085.057 30083.193 30083.084 30081.283 30079.274 30077.167 30074.960 30072.657 30070.258 30069.801 30067.795 30065.331 30062.867 30060.403 30057.939 30055.475
实测角度 248-15-28.3 244-52-51.9 241-47-45.2 238-58-57.3 236-25-4.8 234-4-43.9 231-56-43.4 231-28-9.5 230-10-15.6 229-8-58.5 228-51-11.1 229-11-49.2 230-4-54.3 231-24-25.5 233-4-45.4 233-28-49.3 234-54-53.7 236-39-48.8 238-19-15.9 239-53-29.5 241-22-44 242-47-20.2 244-7-32.7 245-23-33.7 246-35-40.4 247-44-7.3 248-49-6.7 249-50-50.5 250-49-33.3 251-45-24.6
实测角度 345-51-35.4 345-4-48.7 343-59-53 342-34-38.7 340-47-7.8 338-35-38.6 338-33-17.1 336-4-47.2 333-19-30.8 330-18-37.8 327-0-55.6 323-25-23.9 319-31-30.6 315-19-16.8 310-49-21.9 310-33-8.5 306-4-21.5 301-7-8.1 295-59-49.4 290-45-20.6 285-26-54.8 280-8-11.5 279-9-6.5 274-53-11.3 269-46-55.2 264-53-30 260-16-12 255-56-54.9 251-56-39.3
施工放线测量记录表
计算数据
测站点坐标 后视点坐标 距离
x 2656.521 2583.612
100.030
y 30025.003 30093.488
对点观测数 据 计算距离 66.146 69.164 72.402 75.832 79.429 83.170 87.038 87.971 91.198 95.899 100.863 105.814 110.514 114.770 118.420 119.121 121.616 124.910 128.315 131.821 135.422 139.108 142.874 146.715 150.623 154.594 158.625 162.707 166.841 171.020
实测坐标 x 2600.999 2604.720 2608.689 2612.881 2617.269 2621.830 2621.906 2626.468 2631.110 2635.747 2640.387 2645.027 2649.666 2654.305 2658.945 2659.215 2663.566 2668.145 2672.679 2677.165 2681.603 2685.990 2686.801 2690.342 2694.691 2699.042 2703.393 2707.745 2712.094 y 30111.647 30108.315 30105.274 30102.547 30100.156 30098.107 30098.076 30096.247 30094.378 30092.518 30090.650 30088.785 30086.925 30085.053 30083.191 30083.083 30081.285 30079.276 30077.165 30074.959 30072.657 30070.257 30069.800 30067.795 30065.330 30062.866 30060.403 30057.940 30055.474
计算角度 距离读数 竖盘读数 实测距离 水平 248-15-29.21 244-52-51.05 241-47-45.56 238-58-56.46 236-25-4.08 234-4-44.86 231-56-43.95 231-28-8.28 230-10-15.78 229-8-58.2 228-51-11.71 229-11-50.11 230-4-54.68 231-24-25.59 233-4-44.32 233-28-49.53 234-54-54.09 236-39-49.42 238-19-15.6 239-53-29.32 241-22-44.38 242-47-20.74 244-7-32.25 245-23-33.73 246-35-41.03 247-44-7.75 248-49-6.76 249-50-50.74 250-49-32.84 251-45-24.27 66.148 69.163 72.401 75.832 79.428 83.169 87.038 87.971 91.196 95.898 100.862 105.813 110.515 114.769 118.420 119.120 121.615 124.908 128.315 131.821 135.424 139.107 142.877 146.712 150.625 154.590 158.623 162.708 166.841 171.019
计算角度 距离读数 竖盘读数 实测距离 水平 345-51-35.1 345-4-48.6 343-59-53.27 342-34-39.49 340-47-8.54 338-35-39.39 338-33-15.84 336-4-46.71 333-19-30.33 330-18-38.43 327-0-55.96 323-25-23.6 319-31-31.18 315-19-16.14 310-49-21.06 310-33-7.96 306-4-22.25 301-7-7.25 295-59-50.35 290-45-20.67 285-26-54.44 280-8-11.94 279-9-7.99 274-53-11.48 269-46-54.72 264-53-29.64 260-16-11.11 255-56-54.95 251-56-40.06 102.907 98.103 93.442 88.981 84.786 80.918 80.857 77.323 73.883 70.639 67.601 64.809 62.300 60.091 58.238 58.142 56.721 55.504 54.607 54.053 53.852 54.003 54.071 54.544 55.526 56.936 58.738 60.899 63.379
施工放线测量记录表
计算数据
测站点坐标 后视点坐标 距离
x 2656.521 2583.612
100.030
y 30025.003 30093.488
对点观测数 据 计算距离 102.909 98.101 93.441 88.983 84.786 80.920 80.859 77.320 73.885 70.636 67.602 64.810 62.297 60.095 58.240 58.143 56.719 55.502 54.609 54.054 53.852 54.004 54.072 54.544 55.528 56.937 58.738 60.898 63.380
F1K0+680 F1K0+685 F1K0+690 F1K0+695 F1K0+700 F1K0+705 F1K0+710 F1K0+715
F1K0+715.291
F1K0+720 F1K0+725 F1K0+730 F1K0+735 F1K0+740 F1K0+745
F1K043;750 F1K0+755 F1K0+760 F1K0+765 F1K0+770 F1K0+775
实测坐标 x 2716.447 2720.795 2725.145 2729.497 2733.847 2738.197 2742.549 2743.579 2747.044 2751.904 2756.894 2761.756 2766.242 2770.117 2773.188 2773.732 2775.606 2778.000 2780.398 2782.793 2785.191 2787.583 2789.982 2792.372 2794.772 2797.161 2799.559 2801.957 2804.352 2806.746 y 30053.011 30050.546 30048.082 30045.618 30043.154 30040.688 30038.225 30037.644 30036.059 30034.930 30034.925 30036.043 30038.230 30041.371 30045.305 30046.246 30049.680 30054.068 30058.458 30062.847 30067.235 30071.623 30076.014 30080.401 30084.791 30089.178 30093.568 30097.957 30102.346 30106.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