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浅析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浅析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浅析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摘要:土地管理的基础是地籍管理,而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地籍管理系统需要对地形、地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而以当前的测量技术中,GPS定位技术是最重要的测量方式。

而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地籍测绘工作采用了GPS技术。

它是以传统测量方式为基础,利用卫星导航,定时、定位进行测时和测距的全球定位系统。

关键词:GPS RTK 地籍控制测绘地籍碎部测绘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简称全球定位系统,是指利用卫星导航定时、定位进行测时和测距。

它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卫星导航定时、定位功能,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高速度、高精度等优点。

正是由于GPS卫星定位技术的这些优点,使得其对地藉测绘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GPS技术的定位原理GPS技术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测出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实际距离,然后根据多个已知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距离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接收机的具体位置。

目前,具有高速度、高精度、高效率的GPS定位技术包含了网络TRK技术和精密单点定位技术两种定位方法。

这两种定位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范围的扩大,大大提高了GPS地籍测量的工作效率和定位精度。

网络RTK技术也称虚拟参考站技术,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依据多个GPS参考站的观测数据,准确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

在RTK定位作业模式下,流动站通过数据链接收基准站的观测值和测站点的坐标信息,并要采集GPS的观测数据,之后将采集来的数据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快速得出流动站的位置和精度信息。

这一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展了RTK的服务范围,并已在地籍测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GPS新技术在地籍控制测绘中的应用应用GPS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时,不要求点与点之间互相通视,避免了常规地籍控制测绘中控制点位选取的不利条件,并且将其布设成GPS网状结构对GPS网精度的影响也小。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

GPS在地籍测量中的作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的定位技术,该技术可以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速度和时间。

在地籍测量中,GPS可以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测量点位GPS可以帮助测量员快速准确地测量地球上的点位。

GPS定位系统可以通过卫星信号识别出坐标位置,并将其记录下来。

这种技术可以在不同的地点进行测量,并在计算时将数据合并。

这样,就可以建立地籍系统的点阵,并确定各个地点之间的距离。

2. 精确定位GPS定位技术可以提供非常精确的定位信息,能够准确到几米甚至厘米的水平和垂直位置。

对于地籍测量来说,这样的精度可以帮助测量员快速准确地确定地物边界和测量线路。

3. 坐标转换地籍测量中,有时需要将GPS测量到的坐标转换为不同的坐标系,以便与地籍系统的坐标系相匹配。

通过使用GPS测量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坐标转换,并且容易识别出测量误差。

4. 建立高程模型在地籍测量中,需要大量的高程数据来建立地球表面的三维模型。

GPS定位技术可以为这些数据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和高空间分布的高程信息。

测量员可以通过在地面或飞机上搭载GPS设备快速收集和存储高程信息。

5. 用于测绘地球的具体形态GPS定位技术还可以帮助测量员快速准确地测量地球的具体形态。

通过测量GPS的高度、位置和其他参数,可以建立地球的三维模型,并计算出地球的地形特征和海拔高度。

这样,可以在地籍测量中提供更准确的地形地貌数据。

总之,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测量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使用GPS的高精度测量数据,可以建立准确的地籍地图和地球形态模型,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浅谈GPS技术在地籍测绘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地籍控制测量的概念、原则等相关知识,从gps 网技术设计依据、gps网测量精度标准及分级、gps测量的外业实施三方面阐述了gps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gps技术;地籍测绘;控制测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增长,土地的价值逐渐被重视,这对地籍测绘的现实性和准确性要求不断提高。

gps卫星定位技术的出现并成功应用于地籍测绘控制测量工作中,极大地提高了地籍测绘工作的效率,使测绘工作的方式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地籍控制测量地籍控制测量是指在地籍测绘前期工作中,为满足地籍基础控制和测制地籍图之需,以地籍区或地籍子区为范围,以国家等级点为基础,按规范要求而采用三角测量、导线测量、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等方法,测定基本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的过程。

地籍平面控制网包括基本控制网和地籍图根控制网。

基本控制网分为二、三、四等控制网和一、二级控制网。

根据城镇规模,各等级控制网均可作为城镇首级控制,为满足测绘地籍图需要,要在基本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布设地籍图根控制网,可根据实际需要按两级布设。

2.城镇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布网原则2.1应遵循“从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

首级网应一次全面布设,加密网可视地籍测量的次序,分期分批布设,具备条件的城镇也可布设全面网或越级布网。

2.2城镇地籍平面控制网尽量利用已有的等级控制网(国家三角网或城市平面控制网)进行加密,但对原有成果必须进行可靠地分析和检测,以符合现行规程要求。

2.3坐标系统的选择。

《规程》中规定:“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尽量采用国家统—坐标系统,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采用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

”即地籍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最好和国家统一坐标系取得一致,但为满足地籍及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应要求由地籍测量中反算的边长(如用解析法施测界址点坐标反算的界址边长)与实量的边长尽可能相符,即要求长度的相对变形限值为1/40000或2.5cm/km,当长度的相对变形值大12.5cm/km时可采用;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采用黄海平均海水面或城镇平均高程面,即所谓地方坐标系或任意坐标系。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GPS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15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测 绘 工 程随着G P S 定位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完善,使测绘定位技术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为测绘工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长期以来用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测量方法,正在被一次性确定3维坐标的、高速度的、高效率的、高精度的GP S定位仪器所代替。

进入21世纪,GPS定位技术发展较快,GPS RTK测绘仪器的出现,GPS从静态发展到动态,精度不断提高,仪器越来越小,携带较方便。

这就使测量工作从繁重的野外工作中解脱出来。

仪器精度的提高。

使得GPS定位仪器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GPS 定位仪器已广泛应用于公路工程测量、地籍测量、地质工程测量等测绘工作中。

1 GPS RTK 技术简介(1)GPS RTK(Real Time Kinematic)技术是载波相位实时动态差分GPS定位技术,GPS RTK技术是以载波相位测量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的载波相位测量为依据的时实动态差分测量技术。

(2)GPS RTK测量系统主要有GPS接收设备(分为基站和流动站设备)、无线电数据传输系统(数据链)及支持实时动态差分的软件3部分组成。

(3)具体测量过程为:在合适的参考点上设置好基准站,基准站连续接收GPS卫星信号,并将基准站坐标、观测数据通过电台实时发送到设置好的流动站用户,一台或多台流动站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接收基准站传来的数据,由软件系统根据GP S相对定位的原理进行差分及平差处理,适时解算并显示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精度。

(4)误差来源:多路径误差、信号干扰误差、天线相位中心的误差、接收机位置误差等是影响GPS RTK技术观测质量的重要因素。

注意选择地形开阔、无反射面的控制点,远离大面积的水面。

选择控制点远离无线电发射源、雷达装置、高压电线等的干扰,可以减少信号干扰误差。

减少天线相位中心的变化误差需及时进行天线检验校正。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工程中应用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工程中应用

浅谈GPS技术在地籍测绘工程中的应用摘要:gps测量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地籍测绘工作的进步,使地籍测绘的工作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本文介绍了gps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对gps在地籍测绘中的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司:gps工程测绘地籍控制数据处理1 gps定位原理及测量方法1.1 gps定位原理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定位基本原理,是空间距离交会定点原理。

假设在地面上有3个无线电信号发射台,其位置坐标已知,用(xi,yi,zi)(其中i=1,2,3)表示。

用户接收机在某一时刻采用无线电测距的原理测得接收机到3个无线电发射台的距离只ri(i=1,2,3),则只需以3个发射台为球心,以所测距离为半径,即可用距离交会原理计算出用户接收机的空间位置(xp,yp,zp,)。

其数学模型如下:ri=如果只有两个无线电发射台,则可根据用户接收机的概略位置交会出接收机的平面位置。

这种通过无线电测距交会定点的方法是目前仍在使用的飞机、轮船的导航定位方法。

现在将无线电信号发射台从地面搬到位于空间中的卫星之上,组成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无线电测距交会的原理,便可由3个以上地面已知点交会出卫星的空间位置;反之,利用3个以上卫星的已知空间位置,又可以交会出地面上未知点的空间位置。

这就是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与传统测绘相比,gps有其明显的技术优势:(1)定位精度高。

用载波相位做相对定位,观测时间少于20min,可以达到±5mm的距离精度。

若采用快速定位方法,观测时问仅需1min左右,即能达到±0.1m的距离精度。

(2)提供三维坐标。

gps测量,在精确测定观测站平面位置的同时,还可以精确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程。

(3)观测站之间无须通视。

既要保持良好的通视条件,又要保障测量控制网的良好结构,一直是常规测量在实践方面的难题之一。

gps测量可以节省常规测量所需的造标费用,减少测量时间,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关于GPS在地籍测绘中应用分析论文

关于GPS在地籍测绘中应用分析论文

关于GPS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分析摘要:地籍测绘是对地块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进行精确测定,并把地块及其附着物的位置、面积、权属关系和利用状况等要素准确地绘制在图纸上和记录在专门的表册中的测绘工作。

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趋于成熟,这项技术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测量,地籍测绘。

在地籍测绘之时,运用rtk实时动态技术和gps卫星定位技术,可以充分地展现地籍测绘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地籍;测绘;gps;rtk;应用中图分类号: p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 gps应用在地籍测绘中的优势1运行效率高一般在无复杂地形条件下,要想完成测定半径为5km的地区只需运用gps技术一次设站便可完成。

gps与传统的测绘方法相比,不仅大大地减少了不必要的劳动,如仪器搬站等,让工作速度加快,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还能够节省外业的费用。

具体还表现在:第一,gps技术具有定位精确度高的特点,所测出的数据更准确可靠,没有误差累积。

在满足相关条件的区域内,使用rtk测量,误差可以被控制在厘米内。

第二作业条件要求不高。

运行gps,只要可以进行电磁波通视即可,并且不易被外部因素干扰。

第三,自动化程度较高。

2 应用广泛gps在测量的时候,可以降低对控制点进行选取的要求,因为两点之间可以不用通视,并且pps的网状结构与gps的网精度关系不大。

因此,在地籍测绘中,gps由于布点灵活、速度快且可全天候工作被广泛应用。

3误差小地籍调查也包括地籍细部测量,这样可以减少被调查土地的数据误差。

地籍调查规程中对界址点的误差有着明确规定,而gps技术以其精度高的优势恰好能够满足规程中的要求。

二、 gps在地籍测绘中的主要应用gps技术因其越来越快的速度,越来越高的精准度及可以全天候工作的的优点,不仅在地籍测绘中被广泛地运用,也引起了巨大的变革。

下面将分析gps(rtk)在地籍测绘中的几种主要应用。

1 gps(rtk)在地籍控制测绘中的应用应用技术时因不需要两点之间通视,所以只需选取与gps点位相符的控制点,没有要求在精度估算较低时必须测量常规三角网和增设起始边。

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GPS定位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分析

5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O .21SC I ENCE &TECH NO LOG Y I NFOR M A TI O N 信息技术1G PS 定位技术概述GPS 定位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Gl obal Posi t i oni ng Syst em )。

全球定位系统(G 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1]。

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 卫星星座己布设完成。

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 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GPS 定位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点,使其在各类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加强改造和建立以及在公路工程测量和大型构造物的变形测量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GPS 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2G P S 实时动态(R TK )定位技术2.1实时动态定位(RTK)测量系统的构成RT K 是R e al -Ti m e K i ne m a t i cs 的英文缩写,是实时载波相位差分GPS 技术,它是GPS 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相结合,而构成的组合系统,是GPS 测量技术发展中一个新的突破[2]。

在RTK 测量技术出现之前,其它的精密定位技术,如经典静态、快速静态等,数据的处理采取后处理方法,这些模式无法实时给出观测站的定位结果,也无法及时检核数据质量和测量成果是否合格,如果事后发现成果不合格,需要返工重测。

为了减少返工重测的情况发生,外业时总是延长观测时间,以获取大量的多余观测量,来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机模 型 。尽 管 GP S具有 灵 活 多 变 的 布 网方 式 ,速
使 GP S技术 在 国 内各 省 市 的城 镇 地 籍 控 制 测 量 中
得 以广 泛应 用 。利 用 G S技 术 进 行 地 籍 测 量 的控 P 制 ,没 有常 规三 角 网 ( ) 布设 时要求 近似 等 边及 锁
坊 外 围界 址点 及街 坊 内明显 的界 址点 间距 允许 误差 为 1 m,城 镇街 坊 内部 隐蔽 界址 点 及村 庄 内部 界 0c 址点 间距 允许 误差 为 1 m。利用 G S R 5c P TK技 术
测绘 地籍 图件 和数 据采 集 的基础 ,而地 籍控 制 网点
的精 度 和密度 ,主要是 为满 足 测量 土地 权属 范 围 的 特 征点 ,即界 址 点 服 务 。G S地 籍 控 制 网 的 网 点 P 密 度可按 测 区范 围和 先后 次序 分为 基本 网和加 密 网 两 类 。由于城 镇地 区界址 点密 度较 大 ,故在 保证 网 点 的点 位精 度条 件下 ,控 制点 密度 力求 增 大到便 于 测 定界 址点 ,必 要 时 在 GP S网下 再 加 密 一 级 图根
件 ,并且 布设 成 GP S网状 结构 对 GP S网精
度 的 影 响 也 甚 小 。 由 于 GP S技 术 具 有 布 点
灵 活 、全 天候 观测 、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及 计 算速 度 快 、精
度 高等优 点 ,使 GP S技 术在 国 内各 省 市 的 城 镇地 籍控 制测 量 中得 以广泛 应 用 。
要求 ,只要 使用 的 GP S仪 器 精 度 与 等 级 控 制 精 度
匹 配 ,控 制 点 位 的 选 取 符 合 GP S点 位 选 取 要 求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 , 记录其所规定 的属性信息 。手持式 井
2 测 方 案 . 观
地 籍测 量 的 目的是 测定 每宗 地 的权 差 分型 G S接收机 适用 于各种 情况 的土 P
按GS P D级 网的要求 ,对整个 网进行
属、 界址 、 、 、 置 、 点 线 位 形状 、 数量 等基本 地监测 ,差分改正后定位 精度大于 05 了组织 , . m, 观测之 前做 了星历预 报 , 合实 结
勘 测界 址点 坐标 对邻 近 图根点 点位 中误 展 奠 定 坚 实 的 基 础 。使 用 最 新 的 G S P
二 、 束 语 结
差 及界 址线 与邻 近地 物或 邻 近界线 的距 Pu R和 Po R rX rX S系统 ,用户可 以在短时 率高 ,受条件 限制小 ,特别是 对铁路 、 公 及 GS应用 的强大工具。 I 路、 河流等线状用地效果更 为明显 。
1 位 布设 . 点
控制 网点由 9个点组成 , 中工作区 其
面的需求 , 目前 G S 术己广泛应用 于公 据 。传统 的野外 测量受 限于条件 、 P 技 地形等 内 7个 点全部位于视野 开阔 , 另有 2个点 路测 量 、 地质矿产测 量 、 籍测绘 、 地 城镇规 多方面 因素 的制பைடு நூலகம் , 且不能及 时反 映土 为 国家三等三角点 , 并 同时也作 为本控制 网
7 k n 划、 地球 资源调查 与管理等 多领 域井发挥 地利用 的动态变 化 。使用 手持 式差 分 型 的起算数据 , 个控 制点间最小间距 2 i,
巨大作用 。

G S接收机 , P 能快速 和方便地测量点 、 线和 最大间距 5 m。 k

G S在地籍测绘 中的应用 P
籍测绘中的作用将更为重要 , 它缩短了时间,
( 作者单位 : 黑龙江省地球物理勘察院 )
比如某工作 区全长约 1k , 6i 为进行地 提高了精度, n 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正常通 电情况下全站仪物镜里面会 出现红色 的光斑 , 可以 连接稳固 , 也 确认通电后棱镜板上 的红灯发光就 可继续测量。 强行按全 站仪面板上的黑色 电源按钮 , 此时物镜里也会 出现红 色
中控室可以控制全站仪打开电源 , 但是却不能控制仪器进行 九、 结束语
先发 出红光 , 全站仪 会 自 动搜 索到红光 测量棱镜 , 果测量 中视 其它的动作 , 如 这种情况是信号线连接不对造成 的。 线被遮挡仪器 还会 继续搜索 , 过程会持续几分钟 。不过有 的 这个
测 绘 网观测 卫 星 I4颗 、观测 时段 数 ≥ > 3观测成果及精度分析 .
地籍 信息 系统 主要包括行 政界线 、 宗 2 f 测绘 网、dp 0 QS p o  ̄1 。 GS P 基线解算和平差计算均在随机软
受 控制 网精 度 的影 响 。地 籍信 息 的时效 件 G sr y.3 puv z 5中进行 ,在基线全 部合 e
G S在 地 籍 测 绘 中 的 应 用 P
口 何 海峰
G S是 以空 中卫星为基础的无线 电导 变化状况进行及 时准确 的调查 , P 为合理利 G s控制网。 P
航 系统 ,该 系统 能为全球 提供全天候 、 连 用 土地资源 , 为政府 和各级土地 管理部 门
续 、 时、 实 高精度 的三维位 置 , 满足多方 制定各项政策 , 可 落实各 种管理措 施提供依
审批用地提供基础数据 。 利用 G S的 R K 据的采集 。记录 , P T 建立控制 网络数据库 , 将 求 ,点位 中误 差最 小 为 1 c . m,最 大 为 2 技术 进行勘测定 界 , 完全能满足 建设用地 为信息 系统 向现代 化 、 自动化 、 网络 化发 3m, c 可达到 四等网的精度要求 。
建 设用 地勘 测 定界 是确 定建 设 用地 性 , 定了地籍信息必 须具有动 态更新功 格后 , 决 分别在 WG 8 S 4和北 京 5 4坐标 系 中
的位置 、 面积 等方 面的测 绘 , 为政府 部 门 能。 利用 G S定位技术来完成信息系统数 进行平差计算 , P 计算成 果符合规 范精 度要
情况 , 它的精 度如 何 , 接影 响地籍 管理 其精度 完全 满足 土地 利用 现状 调查 及土 际情况 ,选 择合适观测 时间以保证精度 。 直
的准确性 和权威性 。依据设计要求界址点 地动态监测 的精度要求 。有传统测量方法 QS测绘 网观测主要技术要求:P f QS测绘 网 对 邻 近 图 根 点 点 位 中 误 差 为 50m ~ 是 无法 比拟 的 , . c 其特点 为速度快 、 效率 高 、 观测时间 I6ri、 > 0 n 卫星高度角 ≥1。 、 f a 5 QS 75m, . c 如此高 的几何精度 , 必须用 高精度 节 约劳动力 。 的仪器 现场施 测才 能达 到 。利用 G S的 P R K技术也 能满 足上述精度要求 。 T T R K是 地界线 和宗 地属 性及 地表 覆盖 物 的几何 载波相位实 时动 态差分定 位 , 实时处理 可 位置 、 形状及情况 。地 籍信息 系统的精度 达到厘米级精度 。
的光斑 , 中控 室远程操控全站仪就可 以正常使用。 在 2全站仪搜 索不到要测量的棱镜 .
经常检查棱镜 头及发光位 置的红灯是 否被泥浆等 异物遮挡
也是 必要 的 , 否则 造成 的后 果 和 断 电 是 一样 的 。 3中控 室 可 以控 制 全 站仪 打 开 电 源 .
全站仪 正常工作时在 中控室指令 的控制下 , 要测量 的棱镜 首
土 地利 用 动态 监测 是对 土地 利 用 的 籍 调查 , 我们经实 地踏勘 , 决定 布设 D级
随着 G S 星全球定位技术的发展应 P卫
离 中误 差不超过 1 c 的精 度要求 ,且效 间内采集到高精度 的数据 , 以构 成成 图 用 , 0m 可 特别是与 3 技术的结合 ,P s G S技术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