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科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科导论》教学大纲三、学时分配及教学内容本讲教学要求:了解各种信息技术的特点与作用,了解遥感图像处理技术与解译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与专业应用模型。
第三讲新型有机(类)肥料习题要点:新型有机(类)肥料的范畴,农业废弃物利用与新型有机(类)肥料制造;微生物有机肥料与土传病害防控;生物有机液体肥料。
本章重点、难点:功能菌的筛选、鉴定与深层发酵,特征性碳氮源有机营养载体的筛选,固体二次发酵。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拮抗病原菌微生物有机肥料、促生微生物有机肥料、溶磷菌微生物有机肥料、硅酸盐细菌微生物有机肥料及其使用效果,掌握有机营养载体的筛选与生物有机肥料的生产流程。
第四讲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进展习题要点:水资源的自然属性有哪些? 水资源的主要用途及如何协调? 水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目前我国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如何? 怎样控制流域水环境污染? 目前水资源与环境研究有哪些研究进展?本章重点、难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研究进展和采取何种方式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基本概念;明确目前水资源和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手段。
第五讲养分高效管理习题要点:着重介绍养分资源管理的内容、高效利用的原理、实践与示范。
本章重点、难点:养分管理过程中的土壤养分释放机制与植物对养分的生物学潜力。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及世界范围农业养分资源管理的现状、限制因素等第六讲习题要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的国际前沿与研究热点;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方法学。
本讲重点、难点:全球变化的热点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本讲教学要求: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基本过程、与温室气体等全球变化的关联性,国际研究前沿及我国学者在此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
第七讲因为与冉伟老师的重合,我的导论课改为:土壤及其可持续管理本章重点:讨论对土壤资源价值、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利用的最新进展,阐述土壤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展望21世纪全球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挑战。
山东省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复习资料农业生态与农田环境保护概述

山东省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复习资料农业生态与农田环境保护概述1. 绪论农业资源与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生态与农田环境保护是保障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山东省考研农业资源与环境复习资料中的农业生态与农田环境保护进行概述,为考生提供复习参考。
2. 农业生态学基础概念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产系统中各种生态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农田生物、农田环境和人类社会三个方面。
农业生态学的核心是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3. 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3.1 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农业措施,如轮作制度、绿肥覆盖和生物防治等,可以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水平,促进生态平衡的形成和维持。
3.2 农田水资源管理农田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改良灌溉方式、提高节水措施和建设水利设施等手段,可以实现农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科学管理。
3.3 农田土壤保护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农田土壤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采取合理的耕作制度、农作物轮作和有机肥料应用等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保护农田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4. 农田环境保护技术措施4.1 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技术农业生产中的非点源污染是农田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
采用耕地复种、喷洒农药和农田土壤修复等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产生和扩散,保护农田环境的质量。
4.2 农田生物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农田生物有害生物对农作物的破坏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威胁。
采取生物防治技术,如引入天敌、利用微生物制剂和推广有益昆虫等,可以减少农田生物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程度。
4.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就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农业与资源环境》课件

资源环境对农业的制约与支持
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
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对农业生产造成不 利影响。
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农业发展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 质量造成危害,如病虫害、杂草
等。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 产方式,通过合理利用农业生物 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
的可持续发展。
04
农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重要性
总结词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重要性及意义
详细描述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它强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要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 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物资源是指可用于农业生产或与其相关的 生物种类和种质资源。
农业生物资源的分类
根据生物的种类和用途,农业生物资源可分为农 作物品种、家畜家禽品种、微生物资源等类型。
3
农业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和利用农业生物资源,需要采取遗传资源保 护、品种改良、生物技术应用等措施,以提高生 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农业的分类与特点
农业分类
农业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根据生产对象不同而 划分。
农业特点
农业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受自然条件影响 较大。
农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

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保护摘要:资源和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中国农业与农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农业自然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是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
本文通过农业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农业生产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等问题的阐述,论述了合理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发展生态农业。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我国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农业资源生态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正文:农业是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影响和依赖最大的经济部门,《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和根本保障。
”1 农业资源的分类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
1.1农业自然资源农业自然资源指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不包括用以制造农业生产工具或用作动力能源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和风力、水力等资源。
查明不同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特点和开发潜力,加以合理利用,不但对发展农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且有利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国民经济。
1.1.1气候资源气候资源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等气候因子的数量及其特定组合。
气候资源是地球上生命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太阳辐射是农业自然再生产的能源,植物体的干物质有90~95%系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
农业气候资源通常是采用具有一定农业意义的气象(气候)要素值来表示。
气候资源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农业生产的布局、结构以及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
1.1.2水资源即可供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开发利用的含较低可溶性盐类而不含有毒物质的水分来源。
通常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这是一种动态资源,包括地浅层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水,而以大气降水为基本补给来源。
地表水指河川、湖泊、塘库、沟渠中积聚或流动的水;土壤水指耕层土壤土粒的吸湿水和土壤毛管水;地下水指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地壳岩石或土壤空隙(孔隙、裂隙、溶洞)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水。
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生态学复习重要概念解析

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生态学复习重要概念解析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之一,而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生态学则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学科。
在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生态学的学习中,有一些核心概念被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将对其中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解析和分析。
一、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自然、人力和社会资源。
其中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与气象、植物与动物等,人力资源主要指人们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和人才,社会资源则包括政策支持、科研支持和市场支持等。
1.1 土地资源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农业资源的核心。
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不可再生性和有限性。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能够提高农业产量,同时也需要重视土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1.2 水资源水资源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之一。
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全球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农业节水措施和合理的灌溉制度变得尤为重要。
1.3 气候与气象气候与气象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气候变化和不稳定的气象条件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灾害,如洪涝、干旱等。
因此,对气候与气象的研究和预测,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适应性和抗灾能力。
1.4 植物与动物植物与动物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生物要素。
植物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农业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
动物在农业生产中则起着调控和助长作用,如蜜蜂传粉和畜禽粪便的利用等。
二、环境农业生态学环境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保护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效应。
2.1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业经营活动和其所处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调节和利用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概述

农业资源的科学利用
应根据资源的变化规律,科学开发利用资源,注 重保护资源。
河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 2018年12月28日
(六)农业资源的区域性及其因地制宜的利用
农业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各地区的纬度、经度不同,造成资源的地带性特点,主要 反映水分、热量条件组合的差异。 同一地带范围,又因地势、地形、海拔高度等造成资源的 重新分配组合。
农业资源(agriculture
resource):
是一种特质的资源,是被人类利用,直接参与或影响
农业生产的各种物质、能量、资金和信息。
河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 2018年12月28日
第一节 农业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二、农业资源的分类 农业资源按其来源分类
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 社会资源(social resources)
农业资源要因地制宜的利用
应根据各地区各种资源的性质、数量、质量和组合特点的 不同,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贯彻宜 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的原则,才能更 好的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使农业生产不断发展
河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
2018年12月28日
第二节 我国农业资源状况与合理利用
河南农业大学· 农学院 2018年12月28日
第一节 农业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可更新资源(renewable resources): 是自我更新周期短,可年复一年,循环 利用的一类资源。 主要针对自然资源。 包括:太阳辐射、水力、热量及各种生物 资源等。 资源的可更新性不是必然的。 不可更新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 ) 指不能连续不断或周期性的产生、补充和更新或 者其更新周期对人类经济活动来说太长的一类资 源。 如:煤、石油、矿石,深层地下水等。 农业资源分类如图示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探讨

1 7 7 …Leabharlann II0 1
Ch i n a Ed uc at i on I n n ov at I o n Her al d
跨专 业 考 研 打 基 础 。 本 系选 用 的 教 材 是环 的 学 生 一 方 面 会 认 为 与本 专 业 联 系 不 大 ; 境 科 学 出 版 社 出 版 的 环 境 学 》 ( 陈英 旭 主
编, 2 0 0 1 年3 月第 一版 ) , 该 教 材 的优 点 是 所 普 化 , 不重视该课程 的学习 。 因此 , 教 师 应 学 环 境 , 在 教 学 双 方 平 等 交 流 探 讨 的 过 程 达 到 不 同 观 点碰 撞 交 融 , 进而 激 发教 学 涵盖 的 内 容 非 常 广 泛 , 共分为 1 7 章, 包 括 绪 采 用 灵 活 的 教 学 方 法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中 , 论, 大 气污 染 , 水污染 , 土壤污染 , 固体 废物 趣 , 深 入 浅 出 的 引导 学 生 , 使 他 们 意 识 到
课 本 中 的理 论 知 识 与 其 实 际应 用 结 合起 来
的理解, 提 高学 生 的 环 境 保护 意 识 和 素 养 。
1 . 2补 充新 内容
由 于 所 选 用 教 材 的 出版 时 间 距今 已 有
并 将 相 关 知 识 点 的 最 新 研 究 成 此, Ⅸ 环境科学概 论》 是 南 京 信 息 工 程 大 学 十 几 年 , 书 中 一 些 内容 难 免 跟 不 上 当 今 环 进 行 讲 解 ,
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

5 资源系统的特征
构成的复杂性 内涵的动态性 结构的层次性:属性(自然资源和社会 资源);资源的利用限度(可再生和不 可再生资源);资源的性质和作用(软 资源和硬资源) 功能的多样性
目的:一是将效用性与稀缺性结合起来;
二是建立统一的资源开发模型。 硬资源表现为量上
的稀缺性的资源 。 如石油、矿产、生物 等。
国土资源评价:对特定的国土区域,根据 资源类别、属性、形成原因和形成条件以 及时空分布规律,从科学角度对其存在、 数量和可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述和估价。 评价的内容:如表 评价对象是一个国家或内部某一地区的自 然、经济、社会三大组成的物质系统。 评价的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可持续利用原则。
矿产资源 (1) 形成规律:具有时空分布规律,形 成后受许多地质作用的影响而变化。成 矿规律:外生矿、内生矿、变质矿 (2 )分布规律:时间分布规律、空间分 布规律 (3 )变化规律:时间规律(重复叠加和 相互更替的周期性),空间规律
外生矿:通过外生作用形成的资源,即由岩石圈、水 圈、大气圈、生物圈及太阳能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矿 物资源。主要矿物元素有钾、钠、钙、镁、硅等和铁、 锰、铝等的氧化物或含氧盐类。规律:陆相沉积中, 干旱气候形成盐湖类和含铜砂岩型矿产;潮湿气候形 成风化壳型矿;海相沉积和海陆交互相沉积中,干旱半干旱气候形成砂岩、盐类和碳酸盐类矿产;潮湿气 候形成煤、铝土矿、赤铁矿和磷块状矿。 内生矿:通过内生作用形成的资源,主要是地球内部 深处的岩浆融体及其派生物-气水溶液,随着地壳运动 和造山作用而发生的岩浆活动所富集成的。 变质矿:由岩浆侵入岩石后引起的接触热变质作用、 气相-热液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宜农荒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价项目的评价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资源:指人们可用于创造财富的各种现实技术和 潜在技术。
管理资源:指管理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 作用的比喻。
8
5 资源系统的特征
构成的复杂性 内涵的动态性 结构的层次性:属性(自然资源和社会
资源在地理空间上分布是不均匀的,而某种在 一定地区的分布是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的。 Zipf规则 不同等级资源的资源量之间服从下 列关系:Prq=Pn/r或lnPn-lnr = qlnPr
其中Pr 为第r等级资源的资源量 ;q为某一常数
其它分布:指数分布、对数分布、正态分布
17
什么是转基因产品?你对它了解多少?
南岭
北纬23 。 30 , -25 。 30 ,
矿产 铁、烙、镍矿 钼、铁、烙、镍、铜、 钨、铅锌、金等矿 铜、钨、锡等矿
纵隆1 向起
带2
3
成1 降 带2
3
台湾省、日本群岛、菲律宾等 铜、金、铅锌、硫等
张广才岭、老爷岭、长白山、辽 矿产丰富 东半岛、胶东半岛、武夷山脉
大兴安岭、太行山、
丰富
黄海、东海、南海
石油
松辽、华北、江汗三大平原和渤 油气、盐类 海、北部湾
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
石油、天然气、盐类
15
生物圈资源分布规律
生物圈资源:生物圈中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的
自然资源。
组成:土地、水、气候、生物资源等 特点:整体性、地带性、区域性、不平衡性;
可更新性、循环性、不可逆性、可培育性
16
资源分布的统计规律
转基因生物是在生物自身基因组织中带有用转基因技术插入的外源基因, 生物个体能将它传给后代,并表现出该基因的生物活性。
目前全球转基因作物达120多种,仅在美国,转基因食品达4000多种。 我国转基因农作物和林木有22种,且我国进口的转基因作物和初级加工品 数量正成倍增长,所以,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按全管理办公室公布了第 一批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 油;玉米(种子、粉、油);油菜(籽、籽油);棉花种子;番茄种子、 鲜番茄、番茄酱等。
内生矿:通过内生作用形成的资源,主要是地球内部 深处的岩浆融体及其派生物-气水溶液,随着地壳运动 和造山作用而发生的岩浆活动所富集成的。
变质矿:由岩浆侵入岩石后引起的接触热变质作用、 气相-热液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13
七个主要成矿区
编 成矿期 号
1 太古代南罗德西亚期35亿25亿年
2 早元古代白海期(25亿18择 五 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 识
5
3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问题1 什么是资源的共生性?
2 整体性在资源评价中的作用。 3 如何理解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和绝 对无限性? 4 怎样理解资源利用的层次性?
6
共生性:构成各种农业资源的子 资源组分在空间分布上是共同存 在的。
的现代可持续发展时期
2
二 我国资源的特征与利用现状
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但相对量少 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资源分布与生产
力布局不匹配 资源开发强度大,浪费严重,后备资源
不足 粗放经营,生产率底,退化严重 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质量降低
3
三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 温室气体的增加和温室效应 土地利用问题 水资源问题
什么叫生物安全?
指生物技术研究、应用以及生物技 术产品研究、开发、商品化生产过程中 发生的可能会危及生物多样性、环境和 人类健康的安全性问题。 如:基因工程技术 生物技术
1
绪论
一 资源开发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
以土地为核心资源的自然崇拜时期 以开发地下矿产资源为核心的人本位与
技术革命时期 以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有效配置为核心
特点:不可量化
10
王铮的〈理论地理学纲要〉资源的新分类系统
第一类硬资源
可更新资源
硬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
资源
第二类硬资源
软资源
信息技术类 文化类
承载性资源 条件性资源
区位市场类
11
第二节 资源的分布、评价及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 (1) 形成规律:具有时空分布规律,形
成后受许多地质作用的影响而变化。成 矿规律:外生矿、内生矿、变质矿 (2 )分布规律:时间分布规律、空间分 布规律 (3 )变化规律:时间规律(重复叠加和 相互更替的周期性),空间规律
铁、烙、金、铅锌、钨、锡 矿等
6 古生代海西期(5亿-1.5亿) 强烈
7 中-新生代阿尔卑斯期 (〈1.5亿年)
中等
铁-多金属矿、烙铁矿、钛、 铂族、锡、钨、铅锌等矿
铜、铁-金属矿、烙铁矿、 铜钼矿、金银矿等
14
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成矿带
横 阴山-天山 向 秦岭-昆仑
纬度或位置 北纬40。-43 。 北纬32 。 31,-34 。 30 ,
整体性:农业资源的各组分有机 地组合在一起,彼此间不断的进 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7
4 社会资源:是指除其他所有资源的总和。其特
。 点是易变性、不平衡性、社会性、继承性
人力资源:以人口为自然资源,指人口中那些已经成 年并且具有和保持着正常劳动力的人,由一定数量具 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构成。
智力资源:指开发创造知识资源、开发利用物质资源 的科技队伍和管理队伍。
资源);资源的利用限度(可再生和不 可再生资源);资源的性质和作用(软 资源和硬资源) 功能的多样性
9
目的:一是将效用性与稀缺性结合起来;
二是建立统一的资源开发模型。
硬资源表现为量上
的稀缺性的资源 。 如石油、矿产、生物 等。
软资源是指主要在
质上表现岀稀缺性, 而量不可度的软件型 资源。 如信息、技 术、文化等。
矿化作 用 弱
强
3 中元古代赫德森期(18亿- 中等 16.5亿)
4 早里菲的哥达期)(9亿-5 弱 亿)
主要矿产
磁铁矿、铌钽矿、金矿等
烙铁矿、铁锰、金、铜矿、 伴生铂族、钒、铀矿 黄铁矿-多金属矿、烙铁矿、 金、铀矿 有伴生铀的铁、稀有金属、 铜、音、钴等
5 晚里菲的贝加尔期(9亿-5 强烈 亿)
12
外生矿:通过外生作用形成的资源,即由岩石圈、水 圈、大气圈、生物圈及太阳能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矿 物资源。主要矿物元素有钾、钠、钙、镁、硅等和铁、 锰、铝等的氧化物或含氧盐类。规律:陆相沉积中, 干旱气候形成盐湖类和含铜砂岩型矿产;潮湿气候形 成风化壳型矿;海相沉积和海陆交互相沉积中,干旱半干旱气候形成砂岩、盐类和碳酸盐类矿产;潮湿气 候形成煤、铝土矿、赤铁矿和磷块状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