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低剂量技术在疑是胸部病变患者CT检查中的应用
低剂量CT扫描在儿童胸部检查中的应用

低剂量CT扫描在儿童胸部检查中的应用唐世龙【摘要】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CT in clinic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patients, the X-ray radiation caused by CT is concerned widely. Radiation carcinogenesis has been acknowledged, especially in children, because the organs have not well developed, which are sensitive to X-ray, the corresponding X-ray carcinogenic risk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For the lung tissue has a large amount of air and the tissue structure has excellent contrast, the chest low dose CT scan can be widely used. The thorax has differences in anatom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adults and children. We summarized the current low dose CT scanning technique an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in children's chest CT scan, and made a brief review on the effect of reducing the dose of X-ray radiation.%随着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病人检查次数的增加,CT检查所致的X线辐射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辐射致癌已得到公认,特别对于儿童,由于其器官尚未发育完善,对X 线较敏感,其相应的X线致癌风险大幅提高,因此降低儿童检查的辐射剂量非常重要.由于肺组织含气量较多,组织结构具有优良对比,使得胸部低剂量CT扫描得以广泛应用.儿童与成人的胸部解剖生理特点不同,就目前各种低剂量CT扫描技术和迭代重建技术在儿童胸部CT扫描中的应用,及其降低X线辐射剂量的效果予以综述.【期刊名称】《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7(040)003【总页数】4页(P287-290)【关键词】儿童;胸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低剂量;迭代重建【作者】唐世龙【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泸州 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6;R445.3儿童胸部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解剖生理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优化儿童胸部CT扫描参数,减少儿童胸部CT扫描接受的辐射剂量。
双能量CT扫描技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双能量CT扫描技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萌潞;梁妍;衣闯;冯艳;李雪;朱军
【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
【年(卷),期】2024(28)5
【摘要】双能计算机断层扫描(Dual-EnergyCT,DECT)是在64排CT的基础上,由两套相互垂直的X线球管及探测器系统集成来实现图像采集的,较常规CT相比具备更好的图像分辨率及更快的图像采集速度^([1])。
近年来双能CT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通过分离算法去除钙离子后能更好的显示骨髓腔体内的出血或水肿情况,是一种新兴的、便捷的检查手段,可用于识别隐匿性骨折^([2])。
【总页数】4页(P607-610)
【作者】孙萌潞;梁妍;衣闯;冯艳;李雪;朱军
【作者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双源CT双能量扫描融合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胃癌及淋巴结中应用的研究
2.第二代双源CT(DSCT)双能量虚拟平扫技术在胆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3.能谱纯化技术在成人胸部双能量CT扫描中的应用
4.能谱CT单能量联合迭代重建在胸部双低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5.GE Optima 128层CT超低剂量胸部扫描及ASIR重建技术在青少年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源CT低剂量肺动脉CTA检查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双源CT低剂量肺动脉CTA检查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摘要】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确诊需要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来指导治疗。
双源CT低剂量肺动脉CTA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已经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从技术原理、特点、实践、术前准备和诊断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
通过对相关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发现该技术具有诊断效果好、术前准备简便、操作方便、诊断快速等优势。
未来,双源CT低剂量肺动脉CTA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对提高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都具有积极影响。
该技术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深入研究。
【关键词】双源CT、低剂量、肺动脉CTA、肺动脉栓塞、诊断技术、应用价值、实践、术前准备、效果评价、前景展望、技术优势、临床应用、体会。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医学领域,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常见且危急的急性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
传统的肺动脉栓塞诊断主要依靠传统CTA技术,但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剂量较高、影像质量不佳等问题。
双源CT低剂量肺动脉CTA检查技术应运而生,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CTA技术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源CT低剂量肺动脉CTA检查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加准确、快捷、可靠的肺动脉栓塞诊断技术,从而提高患者的诊治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双源CT低剂量肺动脉CTA检查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和及时的诊断工具,提高肺动脉栓塞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研究揭示该检查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优化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更迅速的诊断手段,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为医学科研人员提供相关研究方向和思路,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双低技术CT扫描在低辐射剂量中的应用进展

双低技术CT扫描在低辐射剂量中的应用进展
杜津岳;李颖颖
【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年(卷),期】2022(6)23
【摘要】目前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因其无创性与极高的病变检出率被临床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患者全身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然而,CT 扫描辐射剂量较普通常规X线检查大,尤其对于需要多次重复检查的患者,其带来的高辐射剂量会增加诱发癌变的风险。
双低技术CT扫描技术是目前低剂量CT最主要降低辐射的方法,通过减少扫描条件,同时保证图像可诊断,控制患者所受辐射剂量,达到减少辐射的目的。
本文围绕双低剂量CT在检查(胸部、全腹部、四肢)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总页数】3页(P4-6)
【作者】杜津岳;李颖颖
【作者单位】泰安市优抚医院放射科;泰安市泰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结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3
【相关文献】
1.双源CT优化扫描参数降低辐射剂量在冠脉成像技术中的应用
2.低辐射剂量和低造影剂剂量在肝脏CT灌注中的应用进展
3.低辐射剂量结合低对比剂用量在肝脏占位CT扫描中的应用研究
4.双源光子CT大螺距、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扫描
方案在主动脉夹层病变中的应用5.低辐射剂量结合低对比剂用量在肝脏占位CT扫描中的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87是对于颌骨疾病来说,颌骨骨折往往累及多骨,或伴有牙齿损伤、异物存留,可造成严重的面部畸形或咀嚼功能丧失。
64排128层螺旋CT 口腔全景成像技术可以精确、直观地显示骨折位置、周边及骨碎片改变的方向和距离以及周围组织影响情况,尤其同时为医学诊治提供重要的影像依据,有助于术式的选择、手术入路的选择,有效地减少手术损伤,使固定更为牢固,塑形更趋完美。
此外,对于口腔疾病来说,牙齿异常也是临床较为多见的,64排128层螺旋 CT 口腔全景成像技术可观察上下牙咬合错位、牙折断、牙脱臼、牙槽骨骨折等,并可观察牙断裂深度,测量其与上颌窦底壁的距离,对牙科医生确定补牙、拔牙、牙冠修复或牙再植提供直接参考数据。
而传统CT 检测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5]。
当然,运用螺旋 CT 口腔全景成像技术检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其一,患者的体位必须张口固定,以便处理时上下牙之间无相互干扰。
在检查过程中,嘱患者不能做吞咽动作,否则会造成伪影,这就会给诊断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其二,因牙体本身较小,尽可能选取小的层厚。
如层厚较大图像容易出现阶梯状边界,影响图像的连续性及边缘的光滑度。
其三,儿童检查应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减少辐射剂量。
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CT 检测异常齿检出数量对比方面,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 口腔全景成像检测的实验组病患埋伏阻生牙检出81颗,多生牙检出22例,异常齿检出总数103颗;而采用传统CT 检测的实验组病患埋伏阻生牙检出68颗,多生牙检出15例,异常齿检出总数83颗,实验组异常齿检出总数则要显著高于参考组;在口腔并发症检出情况对比方面,实验组检出颌骨骨折79例,颌骨囊肿12例,牙龈癌3例,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检出率为85.45%;参考组检出颌骨骨折46例,颌骨囊肿6例,牙龈癌1例,口腔颌面外科疾病检出率为48.18%;实验组口腔并发症检出率则要显著高于参考组,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胸部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

㊃影像与临床㊃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胸部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冯㊀萍㊀刘㊀平㊀喻崇容DOI:10.3877/cma.j.issn.1674⁃6902.2019.05.034作者单位:400037重庆,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放射科ʌ关键词ɔ㊀螺旋CT;㊀小剂量;㊀胸部疾病;㊀健康体检;㊀临床应用中图法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㊀㊀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空气以及环境污染呈现不断加重,肺癌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肺癌也是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原因[1⁃2]㊂2015年,我国肺癌的发病数为733300例,死亡数为610200例,患病率和病死率非常接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临床诊断多为肺癌晚期,失去了手术时机㊂因此,对于肺癌的早期发现㊁早期明确诊断及早期给予治疗至关重要㊂近年来,随着低剂量螺旋CT(low⁃dos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LDCT)应用于临床,LDCT筛查肺部病变不但明显减少被检查者X线辐射量,而且显著提高了早期肺癌的检出率[3]㊂本文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行健康体检,且行LDCT检查的1217例健康体检者为分析对象,将LDCT检查发现的肺部及其他脏器病变结果报道如下㊂资料与方法一㊁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分析对象的来源,排除有认知障碍㊁精神及神经性疾病以及5年内患有恶性肿瘤病史者,最终1217例进行了LDCT胸部筛查的健康体检者纳入分析㊂所有进行LDCT胸部筛查的健康体检者均知情并自愿,愿意提供包括年龄㊁性别及吸烟史等基本信息,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㊂1217例LDCT胸部筛查中,男645例,女572,年龄22 76岁,平均年龄(57.4ʃ15.8)岁㊂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346例,大专文化程度339例,高中文化程度281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51例㊂二㊁设备与方法所有健康体检者均进行小剂量螺旋CT检查,层厚5mm,层距5mm,管电压100kV,管电流30mA㊂受检者在检查前,由医护人员向受检者详细讲解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如患者需要屏气一次完成扫描,告知受检者需要做好的有关准备工作等㊂检查时从受检者肺尖部位扫描至膈底处,在吸气屏气间完成扫描,每位受检者的扫描时间均控制在10s内㊂肺窗图像窗宽1500HU,窗位-600HU,纵隔图像窗宽400HU㊂扫描结束,收集所扫描的图像,并存储在后台工作站中待处理㊂放射科医师对获取的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各个图像特征,详细记录所获取的相关信息,并将受检者图像进行保存㊂医师对患者上腹部㊁心血管㊁肺部㊁胸壁等位置的情况进行观察,判断是否发生病变,并对病变情况进行科学分析㊂心血管病变通常有胸主动脉钙化㊁冠状动脉钙化等,胸壁病变通常有胸椎骨质增生等,肺部病变通常有慢性支气管炎㊁肺癌等,上腹部病变通常有肝囊肿㊁脂肪肝等,主要通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㊁影像学等进行疾病诊断㊂三㊁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结㊀㊀果一㊁心血管检查结果1217例LDCT胸部筛查对象中,发现冠状动脉钙化158例,阳性率为12.98%(158/1217)㊂645名男性受检者中,阳性101例,阳性率为15.66%(101/645),572名女性受检者中,阳性57例,阳性率为9.97%(57/572),男性受检者的冠状动脉钙化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受检者(χ2=8.70,P=0.0003)㊂1217例LDCT胸部筛查对象中,发现胸主动脉钙化210例,阳性率为17.26%(210/1217),其中男性和女性受检者中的胸主动脉钙化发现阳性率分别为18.60%(120/645)和15.73%(90/572),两者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意义(P>0.05)㊂二㊁胸膜㊁肺部检查结果1217例LDCT胸部筛查对象中,发现肺内非钙化结节175例,包括多发和单发非钙化结节分别为30例和145例;其中有15例单发非钙化结节患者经过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癌(6例肺泡癌,9例腺癌)㊂在1217例LDCT胸部筛查对象中,还发现13例肺癌早期患者(Ⅰ期㊁Ⅱ期),49例肺结核,21例胸膜增厚,9例肺炎,6例支气管扩张,13例肺气肿和/或慢性支气管炎;同时还发现40例胸椎骨质增生,5例矢状面㊁冠状面重建显示胸椎压缩骨折,1例乳腺肿块(手术病理诊断为乳腺癌),7例肝囊肿,14例脂肪肝㊂讨㊀㊀论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新型医疗仪器不断出现,临床诊疗水平不断提高[2]㊂CT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检查方法,且发展到当今,该技术比较成熟㊂小剂量螺旋CT能有效减少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临床上已经将该技术应用于人们健康体检中[3]㊂小剂量螺旋CT在心血管钙化疾病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结果中,冠状动脉钙化阳性率为12.98%,胸主动脉钙化阳性率为17.26%,可见,CT检查能有效检出心血管钙化疾病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特征是冠状动脉钙化,通过CT检查了解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情况,能有效对冠心病等疾病情况进行预测,为临床医师诊治该类疾病提供依据㊂对于肺部健康体检尽量采用低剂量CT扫描,因肺组织含气体较多,有利射线穿透,是应用低剂量扫描的较佳方法,而且肺部体检也是最常用的部位㊂肺部低剂量扫描[4],一般是降低毫安(从普通用250mA降至25 50mA),对发现肺部10.0mm以上病灶不会造成遗漏㊂特别是对儿童采用低剂量检查尤为重要㊂至于其他部位的低剂量扫描有待进一步研究㊂随着人们对CT辐射危害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于降低CT辐射剂量,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优势凸显,低剂量CT对GGN的早期检出,成为目前临床肺部筛查的热点,美国国家肺筛查试验随机对照试验经过数十年的随访筛查,证实了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能降低肺癌病死率20%以上㊂常用降低CT辐射剂量的方法是降低管电流和增大螺距,但增大螺距有遗漏微小病灶的危险,故降低管电流是减小辐射剂量最适宜的方法㊂在一定范围内,管电流的降低可使辐射剂量明显下降,但不会对肺部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造成明显影响㊂所获得的影像信息及图像质量在经过后处理重建后,完全可以满足诊断要求㊂肺癌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的疾病,其患病率㊁病死率均为较高的恶性肿瘤㊂肺癌是近年来世界上第一位癌症死亡原因,占所有癌症病死率的13%,每年全球死亡超过140万例[5⁃6]㊂而早期诊治对肺癌患者有着重要作用㊂传统X线检测局限性较大,肺癌检出率较差,容易发生漏诊,有学者还认为X线检查频次过高会增大肺癌病死率㊂本文结果中,首次CT检查后单发非钙化结节中,15例经过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癌,13例肺癌患者为Ⅰ期㊁Ⅱ期早期肺癌,可见,小剂量螺旋CT在肺癌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医师临床上通过CT能观察肺癌早期病变情况,能争取手术切除等诊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7]㊂肺部小结节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肺部病变,早期明确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临床上常以X线检查为代表的影像学技术是该病的诊断方法[8]㊂X线检查是基于含气肺组织与纵隔存在填入对比原理,检测过程简便快捷,检查过程的辐射量较低,对直径小于2.0cmd孤立性肺小结节诊断敏感性较低,仅在普查或患者后期随访中具有一定意义[9⁃10]㊂由于不同的检查手段,肺部病灶早年在胸部透X线对3cm以上的病灶才能被发现;胸部X平片应用后,2cm以上的实性结节即可以检出;自从CT问世以来,1cm的小结节就能显示,并可分析其密度㊁边缘形态和有否毛刺等征象,为肺部小结节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使不少早期肺癌能得到手术治疗,提高了肺癌的术后生存率[11]㊂特别是近几年来,推出了胸部低剂量螺旋CT(LDCT)扫描,检查范围和人群不断扩大,为肺早癌的普查和检出做了巨大贡献㊂在低剂量扫描辅以CT工作站对10mm层厚图像的进一步重建处理成1.0或1.25mm厚的薄层图像,使10.0mm左右的(哪怕是浅淡的)病灶和5.0mm以上的实性微小结节也不至于遗漏㊂因此,为肺部早癌明确诊断和手术又推进了一大步㊂本文结果中发现40例胸椎骨质增生,5例矢状面㊁冠状面重建显示胸椎压缩骨折,1例乳腺癌,可见,小剂量螺旋CT胸部能将受检者肋骨㊁胸椎的情况显示出来,还能显示女性乳腺情况㊂不仅如此,小剂量螺旋CT胸部能对受检者上腹部情况进行检查,了解患者肝脏等组织结构的情况,可及时发现脂肪肝等病变,有助于患者尽早进行治疗,避免脂肪肝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12]㊂总之,小剂量螺旋CT胸部在健康体检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有效检出胸壁㊁肺部㊁上腹部㊁心血管等部位的病变,值得尝识应用㊂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甘㊀慧,王㊀爽,张㊀松,等.肺结节分析技术对肺内局灶性磨玻璃结节的CT诊断价值[J/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8,11(2):159⁃163.2㊀吴业君,孙玲玲,刘家铮,等.中老年健康体检中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综合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3):693⁃694.3㊀王博成,薛㊀杨,苏㊀潇,等.256层iCT第4代混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胸部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6(5):702⁃706.4㊀杨㊀柳,龚明福,刘㊀云,等.双源CT低剂量扫描显示磨玻璃结节对早期肺癌诊断的价值[J/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6,9(5):550⁃551.5㊀FerlayJ,SoerjomataramI,DikshitR,etal.Cancerincidenceandmortalityworldwide:Sources,methodsandmajorpatternsinGLOBOCAN2012(Article)[J].InternationalJournalofCancer,2015,136(5):E359⁃E386.6㊀任成山,王关嵩,钱桂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成因及其治疗的困惑与希望[J/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12(2):127⁃141.7㊀王国伟.胸部低剂量螺旋CT在健康人群中筛查肺结节的应用价值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6):633⁃635.8㊀王晓燕,肖继伟,万钰磊,等.多层螺旋CT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分析[J/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12(2):197⁃199.9㊀郑㊀昊,樊树峰.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6,45(5):183⁃186.10㊀韩青兵.计算机断层扫描筛查肺结节和肺癌:新技术及研究进展[J/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7,10(1):90⁃92.11㊀彭㊀燕,余世勇,余㊀伟,等.肺部早癌的影像检查技术回顾和新技术探讨[J/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8,11(1):118⁃119.12㊀孙㊀博,王春涛.低剂量多层螺旋CT胸部扫描在肺结节诊断的临床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9):53⁃54.(收稿日期:2019⁃04⁃10)冯㊀萍,刘㊀平,喻崇容.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胸部病变筛查中的临床应用[J/CD].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12(5):666⁃667.。
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探索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韩永来 (山东省蒙阴县人民医院,山东临沂 276200)摘要:目的:探讨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胸部多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20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剂量的CT检查,观察组实施低剂量CT扫描技术,对两组的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图像优良率差异不大,均符合诊断要求;观察组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实施胸部CT扫描时,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差异不大,符合诊断要求,病人辐射剂量大幅降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应用效果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的不断加深,我国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不断增加,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需要尽早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对患者的诊断中应用CT扫描技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占位性疾病的检出敏感性和特异性[2]。
CT扫描技作为常见的影像学方式,具备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但针对患者开展该项方式时,其辐射剂量对患者有一定的危害,导致患者出现一定的后遗症,因此,低剂量的CT扫描技术逐渐开始应用,成为胸部CT扫描技术的新突破[3]。
对此,我院针对该项技术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纳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在观察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25~78岁,平均年龄数(56.32±3.25)岁。
在对照组中,男性为19例,女性为11例;年龄在25~77岁,平均年龄数(56.33±3.58)岁。
比对患者各项基线资料,(P>0.05)。
纳入标准:①均存在胸闷、咳嗽、咳痰等多种症状;②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探讨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

探讨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研究胸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7月120例我院收治的胸部CT检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剂量CT扫描,观察组60例采取低剂量CT 扫描,对两组CT扫描的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总管球剂量、有效管球剂量、放射容积剂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图像质量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临床上进行胸部CT扫描时,采取低剂量CT扫描技术能够使辐射剂量减少,保证图像质量。
【关键词】图像质量;临床应用;胸部;CT扫描;低剂量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吸烟、汽车尾气等影响,使胸部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患者常出现胸部疼痛、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
临床上常采取CT扫描技术对患者的胸部进行诊断和检查,使准确率得到提升,但胸部CT扫描技术也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电离辐射伤害,部分患者很难适用[2]。
因此,在保证图像质量和临床诊断需求的同时,保证图像辐射剂量的安全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3]。
本文选择2020年6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胸部CT检查患者共120例,对其中60例采取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20年6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胸部CT检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其中对照组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6.42±2.54)岁,观察组男45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83±2.10)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采用多层螺旋CT完成扫描,确定患者的病变情况后,对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同时在扫描前应指导患者进行屏气训练,扫描时需要从患者的颈下部开始到患者的肺底水平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