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进城

合集下载

三年级作文续写故事动物进城

三年级作文续写故事动物进城

三年级作文续写故事动物进城《动物进城》从前,在一个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动物。

有一天,小猴子、小兔子和小松鼠决定一起进城去看看。

它们走啊走,终于来到了城市。

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让它们惊叹不已,马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更是让它们好奇。

小猴子看到路边有个卖香蕉的小摊,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

小兔子看到商店里漂亮的花裙子,眼睛都直了。

小松鼠呢,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摩天轮,兴奋得跳了起来。

它们在城市里逛了一整天,虽然很累,但是特别开心。

它们带着满满的回忆,回到了森林。

作文二:《动物进城》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城市很有趣,于是小熊、长颈鹿和小狐狸相约一起进城。

一进城,它们就被热闹的街道吸引住了。

小熊看到一家蛋糕店,里面的蛋糕香喷喷的,它忍不住买了一个大大的蛋糕。

长颈鹿发现了一家服装店,里面有好多适合它的漂亮衣服。

小狐狸则在一家玩具店门口停住了脚步,里面的玩具让它眼花缭乱。

它们在城市里玩耍,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太阳落山的时候,它们带着美好的经历,回到了森林。

作文三:《动物进城》有一天,小猪、小羊和小狗决定到城市里去探险。

城市里的人可真多呀!小猪看到一家饭店里有好多好吃的,馋得走不动路。

小羊在公园里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开心地跑来跑去。

小狗呢,发现了一个足球场,兴奋地跑进去和小朋友们一起踢足球。

它们在城市里度过了难忘的一天,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当夜幕降临,它们就开开心心地回家啦。

作文四:《动物进城》在森林的深处,住着一群快乐的动物。

大象、小鸟和小猫决定一起进城游玩。

刚到城市,大象被高楼大厦震惊了,小鸟被明亮的灯光吸引了,小猫则被一家宠物店里可爱的小猫咪玩具迷住了。

它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还品尝了美味的冰淇淋。

傍晚,它们带着满足的笑容,回到了森林。

作文五:《动物进城》小老虎、小狮子和小斑马听说城市非常繁华,它们满怀期待地进了城。

城市里车水马龙,小老虎看到了一家游乐场,里面有刺激的过山车。

小狮子发现了一家书店,里面有好多有趣的故事书。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5篇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5篇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5篇近代历史人物事迹篇1宋庆龄(1893——1981)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

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好朋友,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年少时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

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

革命的`大潮已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理想无由施展。

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当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70年的革命生涯。

19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跟孙中山结婚,以坚决的步伐毫不迟疑地跟随了孙中山他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

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长期承担了大量的国务活动。

与此同时,她的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

之后她始终担当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职务。

1950年,她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联络委员主席。

近代历史人物事迹篇2宋庆龄小时侯的一天,全家要到伯伯家做客,走到大门时,宋庆龄突然停下脚步。

“怎么了,孩子?”爸爸希奇地问。

“我不能往了。

我已经答应过小珍,今天上午教她叠花篮。

”宋庆龄答道。

小珍是宋庆龄的同学。

“哦,是这样。

”父亲松了口气。

“以后再教她吧,今天下午,或者明天,不都可以吗?”“不行不行,我跟她约好的。

”宋庆龄忙说。

“没关系,明天再向她解释一下,要不,道个歉也可以嘛。

”爸爸连续劝说着。

“不,你说过,做人要取信用。

要是我遗忘了约会,明天向她赔礼是可以的。

可是,我并没有遗忘呀,我不能言而无信。

”宋庆龄坚决地说。

宋庆龄送家里人出门后,一个人回到房间里,急躁地等候起来。

她一会儿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又坐到琴凳上弹钢琴,平常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

乡巴佬进城搞笑的说说

乡巴佬进城搞笑的说说

乡巴佬进城搞笑的说说
1. 乡巴佬进城第一次坐电梯,眼巴巴地盯着楼层显示,激动地喊道:“快看,楼层竟然会动!原来城里的楼房也有腿!”
2. 乡巴佬去大型超市选购牛奶,看着琳琅满目的品牌和种类都傻眼了。

最后他找到了一瓶牛奶,开心地对售货员说:“我要
这个,其他的都没找到奶牛!”
3. 乡巴佬进城第一次看到自助餐厅,赞叹地对服务员说:“这
饭店真好啊!吃饭前都要洗手,洗饭后还可以再吃!”
4. 乡巴佬进城逛街,看到一个人戴着口罩,惊讶地问:“难道
这人是忍者?还是感冒了,带着个口袋?”
5. 乡巴佬在城市公园看到人们排队运动,好奇地问:“你们都
在排队跑步?是不是怕迷路了?”
6. 乡巴佬吃了一次火锅后激动地说:“这火锅太刺激了!红红
的辣椒一下子进了嘴巴,连牙齿都在跳舞!”
7. 乡巴佬在城市的环境保护宣传中心看到标语上写着“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他开心地说:“原来城里人还有时间照顾地球,我们乡下人连自家地里的土都忙不过来!”
8. 乡巴佬第一次坐地铁,吓得眼睛瞪得溜圆,对车厢里的人说:“你们是不是一起迅速长高才能躲过头顶的隧道?”
9. 乡巴佬第一次见到电视机,好奇地摸了摸屏幕,自言自语:“这电视怎么跟大米糕一样软?”
10. 乡巴佬去理发店剪头发,看着发廊里摆满各式各样的发型
样本,嘴巴张得比头发还长,直呼:“这么多样式,你们剪个
头都得换不同的脖子!”。

第一次带妈妈做动车感悟说说

第一次带妈妈做动车感悟说说

第一次带妈妈做动车感悟说说1、第一次坐动车,速度很快啊,把一切都往后抛走了,虽然飞机更快,但只能看到白云蓝天。

2、第一次坐动车是成都到重庆,这是第二次、而且还要坐那么久、纪念一下。

想想今天在车上可以做很多事情。

3、在你离开我的第五天,去福州,想到带你第一次坐动车,感谢你曾陪我的两个月。

4、第一次坐动车回外婆家,原来邻居叔叔阿姨还认得我啊,哈哈哈,开心。

5、和妈妈第一次坐动车一等座,还是挺舒适的。

6、啊!乡下人进城啦!第一次坐动车怎么才能装出经常坐的样子。

7、今天,弟弟第一次坐动车,第一次回老家哦~8、第一次坐动车,感觉挺好。

就是傻呵呵的,回来没有座位也买了票,站着回来的。

9、第一次坐动车商务座,爽歪歪,环境和一等座二等座完全不一样的感觉!10、第一次坐动车!感觉宝宝突然长大了!还有就是你长丑了!哈哈。

11、第一次坐动车没有坐感觉自己是这样的变身。

12、第一次坐动车,想想还是有点小激动呢,只是票价有点贵。

13、第一次坐动车觉得这么挤。

从家里到深圳要6小时,也略长。

以后得坐一等座,还要指望铁道部提速。

14、我16岁第二次进城威海,儿子16岁第一次坐动车飞机出国,社会在进步,一代应比一代进步,体验父辈不一样的生活。

15、这是泡泡第一次坐动车。

小家伙把铁轨形容成蓝山轨道,说自己坐在托比的车厢里,前面托马斯在开,匡呛匡呛!许是兴奋!16、第一次坐动车,好奇宝宝一上车立马开启十万个为什么模式。

17、第一次坐动车,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坐磁悬浮,还第一次坐国际大灰机~被某人笑老土。

18、人生第一次坐动车,我还买的一等座,真是太奢侈了。

但是,人生嘛,得享受一番,毕竟只有29。

5啊。

19、对于小小的她,什么都是第一次,兴奋与期待,一路上没问呢让我们抱,很棒!第一次坐动车,坐地铁,坐轻轨,坐公交车,看机器人,这也是帮她开阔视野吧。

20、第一次坐动车没有小孩哭,没有大声喧哗,没有手机外放月亮之上。

因为我坐的是一等座?花钱买清净,我认了。

小熊进城读后感

小熊进城读后感

小熊进城读后感
《小熊进城》是一部以小熊为主角的动画片,讲述了小熊离开森林,来到城市
的故事。

这部动画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城市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小熊进城的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

小熊在森林里生活了很长时间,对城
市的一切都感到新奇。

他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和事,也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来到城市的情景,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充满挑战,让我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其次,小熊在城市里的成长和变化让我深受触动。

在城市里,小熊遇到了许多
困难和挑战,但他都能够勇敢地面对并解决。

他学会了如何适应城市的生活,结交了新朋友,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这让我明白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都需要勇敢和坚强,只有这样才能够成长和进步。

最后,小熊进城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启发。

在城市里,小熊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如何珍惜友情。

这让我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这些技能和品质,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的生活,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总的来说,小熊进城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它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
也让我对城市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更加勇敢和坚强,也会更加珍惜与他人的友情。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像小熊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就是我从《小熊进城》这部动画片中所得到的启发和感悟。

进城散文——精选推荐

进城散文——精选推荐

进城散⽂
我⼩时候⽣长在农村,童年的⼤部分时光都是在农村度过的。那时,对城市很向往,充满了五颜六
⾊的各种想象。想象中,城市是有围墙围着的,东南西北各有⼀个⼤门沟通内外。不过有⼀点我百思不
得其解,铁路是怎样延伸进城市的呢?如果是从城门进去,那城门怎样开关呢?

我有个很近的亲戚住在省城。我5岁的时候,已经很记事了。⼀天,由⽗亲带着我进城拜望那家亲
戚。我⼼情很激动,满怀期待与渴望,连做的梦都是彩⾊的.。

我⼀路晕车,到省城时,已经辨不清东南西北,那时,天已经⿊了,我跟着⽗亲,迷迷糊糊中换了
⼏次车,⼜⾛了很长的路很晚才到了亲戚的家⾥。当晚⼤⼈只顾说话,并没有带我去看城市,我⼀⼼盼
望着第⼆天的到来。

第⼆天我醒来时,家⾥就剩下⽗亲和我。亲戚家的⼈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都出去了。⽗亲也
要出去办事,只好把我⼀个⼈关在家⾥。我⼀个⼈在家等着⼈回来,等呀等,眼睛都快要望穿了。

那⼀天,最终也没⼈带我出去。⽗亲要赶着回去上班,第三天⼀⼤早,我就被⽗亲带上了公交车,
迷迷糊糊中⼜离开了城市。就这样,我进了⼀趟城,但并没有看到城市。当时,我⼩⼩⼼灵⾥那份对于
城市和城⾥⼈的彻底的失望,⾄今仍记忆犹新。

我现在⽣活在⼀座⼩城市,虽然它⼩得⼏乎不能算作⼀个城市,但对于农村⼈来说,它仍散发着城
市的魅⼒。每年,都有⼀两拨农村的亲戚拖⼉带⼥的来我家做客。每当这时,⽆论多忙,多累我都会放
下⼿头的事情,陪他们逛逛街,吃点东西,看场电影,给⼩孩买件玩具什么的。他们满怀希望⽽来,不
要让他们像我当年第⼀次进城时那样失望⽽归!

进城散⽂

晋夫到底几进太原城

晋夫到底几进太原城

关于晋夫(原名吕晋是近年来的一些当事人的印,河南洛阳人,抗日战回忆文章记载得更为详争爆发后参加了共产党的细。

这些文章均从不同的抗日武装。

1947年8月1角度,对有关晋夫和黄樵日,第1兵团第8纵队成松的事迹进行了追忆。

然立,晋夫担任参谋处长)而由于年代久远,未处在和黄樵松将军谈判、酝酿亲历的核心事件(仅为亲太原起义,不幸事败英勇见或亲闻)中,加上人们就义的事迹,至今已过去有可能记忆不准,就难免料,对其中的重要情节,60余年了。

60余年来,仅对涉及两人活动的重要情如戴炳南出卖黄樵松告密笔者看到的有关刊载晋夫节,比如,这些情节发生的时间,南京审判晋夫和和黄樵松事迹的书刊,包的时间、地点等产生偏差黄樵松的审判长的名字,括有关亲历者和黄樵松亲和不一致的情况。

对此,以及晋夫被捕的地点,晋属撰写发表的回忆此历史山西省有关文史专家、学夫和黄樵松就义的地点等的文章就有十余篇,尤其者反复核对有关档案资晋夫到底几进太原城——破解太原战役中解放军烈士事迹中一个悬疑情节◇ 谷峰All Rights Reserved.史实,进行了一一订正。

泛搜集并综合各种有关历邦和黄樵松的起义》(原然而,仍有一些重要情史文献和回忆录文章,尝载于1993 年 《太原党史节,如晋夫是几次进(太试进行了综合辨析,特别通讯》)。

乔当时是八纵原)城?是否与黄樵松见是通过追踪徐向前带给黄队(后改编为60军)作战过面并谈判过等情况,我樵松将军的两封信件的流科参谋,他在文章中回忆军方与黄军方的有关见证向情况,进行了缜密的逻说:我军代表胡耀邦于人的回忆文章中,出现了辑分析,取得了一些成1948年11月2日晚间与黄较大分歧。

果,初步得出结论,晋夫樵松的联络代表进行了谈我军方的有关见证人与黄的代表王正中等是先判,同时连夜选将,当晚的文章均认为,晋夫是后两次进城,并且与黄樵午夜,选出了派往太原与1948年11月4日(或3日)松军长进行过一次谈判,黄樵松谈判的我军代表晋凌晨第一次进城即被逮他和王正中等人曾出城向夫(八纵队参谋处长),捕,根本没有与黄樵松见我军首长汇报过谈判情“11月4日黎明”,我军胡耀上面;而黄军方有关见证况,他是第二次进城时被邦等领导送走了“黄樵松的人的回忆文章则声称,早逮捕的;并搞清了晋夫、联络代表和我方赴太原城在4日前,晋夫已经进过一王正中等人进城、出城、的联络代表(晋夫)”。

跟着爷爷进城去读后感

跟着爷爷进城去读后感

跟着爷爷进城去读后感《跟着爷爷进城去》是一本非常温暖和感人的小说,作者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与爷爷一起进城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受触动。

这本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又温馨的家庭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童年中,爷爷是他最亲近的人。

然而,爷爷已经六十多岁,从未离开过农村,对城市生活一无所知。

小男孩鼓起勇气,提议带着爷爷进城去看看,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一同外出旅行。

在进城的路上,小男孩详细地给爷爷讲解了城市的一切,从高楼大厦到繁华的商业街,再到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同时,他也向爷爷展示了城市的美好和繁忙。

爷爷竟然看到了一部电影、进了一家超市,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新奇和兴奋。

他发现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他没有抱怨,反而更加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

通过这次旅行,小男孩不仅让爷爷见识到了城市的繁华,也给了他们之间更加深厚的感情。

他们一起分享欢笑和合影,在城市的街头漫步,仿佛时间静止了。

小男孩细心地照顾着爷爷,而爷爷也更加珍惜与小男孩在一起的每一刻。

这种亲情和默契让人动容。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禁思考了家庭和亲情的意义。

爷爷对小男孩来说是一位榜样和导师,他教会了小男孩很多东西,包括关爱、尊重和勇气。

而小男孩对爷爷的陪伴和照顾也让爷爷感到无比幸福。

这本书深深地告诉我们,家庭的重要性远胜于物质和金钱,在家庭中我们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

此外,这本书也传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尊重和敬意。

虽然城市生活繁忙而现代化,但乡村生活更加质朴和宁静。

爷爷对农田和自然的热爱让人感到敬佩。

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平衡和互补,提醒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和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第一次进城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很多个的第一次,大部分的第一次经历并不会记得太久,随着时间的消逝会渐渐淡忘,但有的第一次经历记忆却会非常深刻隽永,终身不能忘记。

1973年农历十一月十五日,父亲终于决定带我去县城了,这也是我自出生后第一次离开村庄最远的一次,也是我平生第一次进城,生产队的农忙基本结束,村里的农民们也就在这段时间里可以闲下来做一点自己的的事情,再过几天我最小的妹妹就满一周岁了,(我的上面有二个哥哥二个姐姐,下面有二个弟弟一个妹妹)这个妹妹也就是我父亲母亲的“关门孩子”我比妹妹大七岁。

不记得哪位伟人说过“五个孩子的母亲都是伟大的”我的母亲生下并养大我们八个兄弟姐妹,在那个年代我不知道她是怎么熬过来的!
神州大地那时候正处于疾风骤雨中,人不成人、鬼不成鬼,人人都陷入了“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怪圈里,斗人者挖空心思明着暗着在寻找一切可斗争的事和人,如“在挖社会主义墙角的人”“反革命分子”“投机倒把份子”……一旦坐实罪名,重侧判刑劳改,轻侧进学习班学个十天半月,最轻的就是在村里由大队干部组织召开批斗大会,被斗者一般都被五花大绑,戴着用报纸糊成的尖筒状高帽,参会人员多数都是村里群众,偶尔也会请一二位公社上面的干部下来主持,小时候我最怕两种声音,一个就是每到天黑后听到猫头鹰啼叫的声音,只要一听到它的鸣叫声音,我的心中就恐惧到
了极点,感到四面八方有无数狰狞的鬼影,张牙舞爪的向我扑来,吓得我全身发抖,嚎啕大哭,这时只有躲在母亲或者父亲的怀里,方能感到一丝的安全,到了七岁后才渐渐努力控制住不再哭出来了,但心中的恐惧依然还在,直至今日我对猫头鹰夜啼声还有恐惧(可能我的上辈子是一只小田鼠转世的)。

另一个我最怕听到的声音就是大队支书拿着用铁皮做成的筒状喇叭,突然站在村中央的那座小山墩上声嘶力竭的呼喊声,通知所有村民参加批斗大会,我的父亲经常都是“主角”被批斗者,批斗会一般是在夜间开,每次父亲去参加会议总是要深夜后才能回家,我们那时全家住的是农村里自己盖的二层木结构的房子,特别有人在楼上走动时,全屋都会感到晃动。

小时候对那种深夜里上下楼梯和开关门的声音特别恐怖,但是,每当父亲去参加批斗会的夜里听到这种声音时,那就恰好相反,知道一定是父亲回来了。

我们的村庄距离县城有25华里,是一条蜿蜒的石板路,沿着村边的山峦起起伏伏,像一条死透的大蟒蛇仰面躺着一动不动,那时候我们村还没有通公路,村民们若要去县城,只能步行走这一条石板路。

尽管前一天听父亲说带我一起到城里时心情激动不已,夜里还是早早的进入梦乡,凌晨3点就被父亲叫醒,起床后到厨房见母亲已经做好早饭,那个时候我们那里所有农村人家做饭时都是烧柴火来做饭的,我们家里是一个3个铁锅的灶台,灶台呈半岛形状,依墙而建,近墙的两个铁锅的直径大约是75厘米,离墙最远的那个铁锅的直径大约是50厘米,小时候我觉得最幸福的事就是蹲在灶台前看着母亲做饭煮菜,闻着锅里窜出来的香味儿,令我馋涎欲滴。

那天刚好是农历十五,我们家不知道从什么时间起父亲就定下每逢初一、十五在家里的所有成员必须吃素的规矩,每个月最少都要吃二天完全的素食,有时逢到上天的哪位知名神佛生日时也要吃素,其实吃素与不吃素的区别就是煮菜时用不用猪油,不吃素时煮菜可以放一点猪油,吃素时煮菜就只放盐了,因为我们那个时候家里可没有植物油,早饭是地瓜米和白米混合在一起的,由于今天比较重要,所以父亲与我的饭里都是白米饭多于地瓜米饭,菜是一碗清炒芥菜和一碟糟菜(芥菜腌制的),平时除过节外,我们吃的饭大部分都是地瓜米饭,现在人们吃地瓜米饭觉得很好吃,可不知道当年我们吃地瓜米饭时的感觉有多不好。

我们在点着一盏玻璃瓶制成的煤油灯的方桌上吃完早饭后,母亲还给我们准备了带去的午饭,午饭是用纯白米饭捏成的一个饭团用一个小红布袋装着。

当年农历十一月的天气可真冷,每到夜里地面上总会下一层厚厚的霜,田里的水面上多数都会结冰,背阳的地方结的冰会一直不化。

刺骨的寒风吹在脸上像皮鞭在抽打着一样,父亲扛着一根去皮的杉木,最大处直径约25厘米,长度约7米左右,我也扛着一根去皮的杉木,最大直径不足10厘米,长度约4米左右,重量可能在10公斤左右,刚开始时不觉得什么,出发上路后走不到二公里就觉得肩膀上的木头越来越沉重,我学着父亲换肩膀扛的方法,一步一趋的紧紧跟在父亲后面沿着那条石板路往县城方向前进。

那个时候几乎是什么东西都是属于公家的,土地是公家的,土地上生长的一切都是公家的,就算是你亲手种的树木,未经批准你可没
有权力自行处置,我父亲和我扛的这两根杉木,虽说是父亲早年自己亲手种在自己的自留地里慢慢长成的,可自己却不能自由砍划买卖,如果家里确实需要用到木材的,需向大队干部申请并得到批准后方可砍划使用,否则,便是“挖社会主义墙角的人”是要挨批斗的。

我猜想,父亲和我扛的这两根木头肯定是未经审批的。

满天的星星在闪烁着发出寒冷的光,十五的月儿也分外明亮,照得石板路上的每快石头的形状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前些天刚下了一场雪,山上背阳处还能看到一片一片没有融化的积雪,犹如是在一件深颜色的大褂上用白布块七零八落的补着的补丁,刚走出村庄时,身后还不时传来此起彼伏的狗叫声,那是因为我们刚才出村的走路声把它们吵醒的。

渐渐地,狗叫声越来越小,越来越远,最后什么也听不到了,没有虫声,没有蛙鸣,没有鸟叫,世界一片寂静,只有我们走在石板路上脚步声,远处的山峦依稀可见轮廓,月光把路旁的树影拉得长长的甩在路上,变幻成各种形状,让人产生各种恐怖的联想……
出村后约一公里就到了对面岭,这是一处比较陡的上坡路,是用各种不规则的石板砌成一级一级的台阶,过了对面岭翻过猪母弯头,就到了凤洋村地界了,接下来是一段略带下坡的平缓路面,走起来比刚才上坡时轻松多了,距离我们村庄约三公里处的路旁有一座亭子,这是附近村民集资筹建的是专供过往行人歇脚用的。

亭子依山而建,坐西南朝东北,亭子的三面是用石墙底座加土墙,屋顶辅着瓦片,亭子内沿着三面墙用木板做成的长凳子,亭子旁有一口泉水终年不竭,入口清冽甘甜,在此歇息的过往行人不管是口渴与否都一定会喝几口
泉水的,这座亭子的名字叫做大路亭。

我们在亭子边放下肩膀上的木头,喝了几口泉水后走进亭子里坐在长凳上休息,父亲拿出随身携带的自制旱烟斗装填着自己种植的烟叶丝,用火柴点着后大口大口地吸起来,随着他的吸气,烧着的烟叶在烟斗里忽明忽暗,像鬼火一样一闪一闪,一缕缕白色的烟雾从父亲的鼻孔、口腔里盘旋而出慢慢的消散在空中。

我坐在父亲旁边,害怕混杂着好奇四处张望着,不时用手去揉搓着疼痛的肩膀,父亲用手轻轻拍着我的肩膀说,肩膀感到疼痛了是吗?他告诉我用肩膀扛东西时,要会用不同的部位来承受重量,不能固定在一个部位,行走时要配合身体与所扛的东西上下的惯性走荡步,这样走路的速度就会快很多,并且人还不觉得累,接着他还站起来作了几个示范给我看。

我们休息了五六分钟后,接着扛起木头继续上路,从大路亭开始往前很长一段路都是平坦的石板路,路是沿着一座大山的半山腰通过去的,由于有很多山冈便形成了许多弯,所以这段路人们都把它叫做三十六(pia)(读音),之前经常听村里的大人说这个地方不干净,常有出现鬼怪作弄行人之事,比如会突然发现不知从何处有东西往行人扔砂子,还有什么竹槁鬼、车山大王之类的妖魔鬼怪、魑魅魍魉,还说从前临村有一个放牛的小孩曾经被这山里山魈带进洞里,用黄土塞住耳朵,并让他吃蚯蚓。

后来孩子的家人在山里找到这他时,就变成傻子了。

也不知是父亲的担心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从大路亭后,父亲就一直让我走在他的前面,并时不时发出咳嗽的声音来以壮胆气,从大路
亭后大约再走三公里就到了一个名叫长岭头的小村庄,大概只住着三、五户人家,再过去就是一条长岭通往际头村了,我们在岭头又休息了几分钟,这条岭的长度足有二公里,本以为下岭会比较轻松,可是发现这时自己每走一步,双腿都在发抖,肩膀的疼痛也在加剧,我拼命地咬牙坚持着,不断向父亲要求再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并不断的问父亲到柘荣城关还剩多少路程,父亲总是回答不远了,就要到了,快要到际头村时,父亲觉得我实在不能坚持了,干脆停下来把我的那根木头和他的那根木头捆到一起,由父亲自己扛着,让我空手走路,肩膀上的重量一下子没有了,瞬间感觉幸福轻松无比,如一个人从地狱一下子到了天堂一样的感觉,过了际头村不远处要过一条河,过河没有渡船也没有桥,而是在河床的平坦处用长方型的石块建成的垫步,此时正值冬季,河水很少,我小心翼翼的走在垫步上,看到脚下的哗哗水流声,我感觉到双腿发软。

天亮了,柘荣城关还是没有到,我时而走在父亲的前面,时而走在父亲的后面,觉得父亲真是厉害,扛着两根木头居然走得比我还快,我总要慢跑着,气喘吁吁的,才能跟得上。

终于到了,首先看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开阔平原,有很多很多的房子,房子连着房子(实际上柘荣是一座四面环山非常小的县城)。

我们从柘荣城关西面的一条小河坝边上的石板路朝着很多房子的方向走去,进入小巷,通过大街,最后到了一条比较宽的巷子里,只见已有许多和我们一样扛着各种木头的人汇集到这里,有的是挑着山上砍来的柴火,有的挑着用簸箕装着的各种蔬菜,大家都沿着巷子两旁
找适合的地方摆放下来,有一位先生与父亲通过讨价还价,两根木头最终以11元钱成交,接着父亲就带着我到街上用刚才卖木头的钱采购着各种生活必须品,我记得是买得最多的是食用盐,后来父亲还带我在街上的一家面店吃了一碗手擀面,父亲自己却没有吃,这碗面是我生平吃得最好吃的山珍海味,余味至今犹在。

叶康成
2019年6月9日于上海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