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文件物证检验技术ppt课件
第11章证据种类

汉斯· 格罗斯 《检察官手册》
常见物证---指纹(大陆资料)
9/11/2015
常见
物证
9/11/2015
枪弹
Hale Waihona Puke 9/11/2015物证的审查判断: 最高法解释第69条: 对物证、书证应当着重审查以下内 容: • (一)物证、书证是否为原物、原件,是否经过辨认、 鉴定;物证的照片、录像、复制品或者书证的副本、复 制件是否与原物、原件相符,是否由2人以上制作,有 无制作人关于制作过程以及原物、原件存放于何处的文 字说明和签名; • (二)物证、书证的收集程序、方式是否符合法律、有 关规定;经勘验、检查、搜查提取、扣押的物证、书证, 是否附有相关笔录、清单,笔录、清单是否经侦查人员、 物品持有人、见证人签名,没有物品持有人签名的,是 否注明原因;物品的名称、特征、数量、质量等是否注 明清楚;
(三)书证的分类
9/11/2015
(三)书证的分类
• 3、处分性书证与报道性书证 • 这是按照书证的内容来划分的 • 凡是制作书证的目的是基于设定、变更或消灭一定的法律关系的 书证称为处分性书证。如生效判决或裁定。那未生效判决呢? • 凡是制作者仅用于记录或报道已经发生的或认知的具有法律意义 事实的书证称为报道性书证。如会议记录、新闻报道等。同学们 生活中知道或了解的还有哪些报道性书证?请例举一二。 • 一般而言处分性书证的证明力要大于报道性书证。
9/11/2015
2005年司法考试题
• 下列哪些证据属于书证? • A:某强奸案,在犯罪嫌疑人住处收集的笔记本,其 中记载着其作案经过及对被害人的描述 • B:某贪污案,为查明账册涂改人而进行鉴定的笔迹 • C:某故意伤害案,证人书写的书面证词 • D:某走私淫秽物品案,犯罪嫌疑人非法携带的淫秽 书刊
《物证检验》PPT课件

防腐剂,贴好标签和标记,冷冻保存。 ➢ 分泌物:用拭子提取,晾干后用纸袋包装,在纸袋上注明被采人
姓名、性别及采样人姓名、采集日期。
典型案例
强奸案 (检材: 血斑、流产组织)
D3S1358 VWA FGA
2003年,中国承担了“HapMap 计划”10% 的任务。 HapMap“中国卷”的具体内容: 构建人3号、21号染色体和8号染色体短臂的HapMap; 提供一半的亚洲样品。
法医学DNA检测技术的发展
第一代: VNTR(小卫星)检测 (DNA指纹技术)
第二代: STR (微卫星)检测、线粒体DNA检测 (PCR技术)
1985年,由 Cetus公司的Mullis博士发明
Nobel Prize - 1993
Dr. Kary Mullis, was awarded a Nobel Prize for his work in 1993.
DNA检测方法比较
RFLP
信息量大
费时(1~2周) 费力 > 50 ng DNA DNA 不能降解
绒毛膜 16,16 16,17 23,24 13,14 29.2, 30 13,17 10,11 8, 9 8,12 10,12
6,9 8,9 12,13 17,21 14,14
串联重复序列的遗传多态性
串联重复序列,如小卫星DNA (VNTR) 和微卫 星(STR) DNA,多态性表现为核心单元重复次 数的不同。 (D13S317) ACGATAGATAGATAGATAGATAGATAGATAG ATAGATAGATAGATAGATAGACAGAT
《法医物证检验》PPT课件

H2O2 Po
H2O +
无色
[O]
蓝色
联苯胺
联苯胺蓝
灵敏度20~30万倍,极微量血痕即可出现阳性(+)
阴性(-)可否定血痕/血痕已被完全破坏
三、确证试验
特异性强,灵敏度不高 阴性不能否定血痕,只能说未发现血痕。
血色原结晶试验 方法: 氯化血红素结晶试验
光谱分析
四、种属检验
沉淀环试验 抗原抗体反应 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血液
纤维蛋白原
血浆
血清---水、有机物、无机盐
血型:是一种受遗传支配的、具有同种(族)属性的抗
原差异,即血液的遗传学差异。
狭义: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差异,即红细胞血型。
广义: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抗原差异。
分类:红细胞型、红细胞酶型、血清型、
白细胞型、白细胞酶型、血小板型
二、RBC血型检验
ABO 式血液型检验
免疫电渗电泳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 PAGIEF法 胶体金标记McAb-Hb试纸法
五、血痕血型测定
红细胞血型:ABO、MNSs、Rh、Kell、Kidd、Duffy等 红细胞酶型:EsD、EAP、PGM1、GLOI、ADA、GPT等 血清型:Hp、Gc、Gm、Km 白细胞型:HLA-A、B
▪ 用已知红细胞测被检血清
A侧 B侧 被检血清所含凝集素
-
+
抗B
+
-
抗A
+
+
抗A、抗B
-
-
无
被检者血型 A B O AB
三、分泌状态
ABO血型物质不仅存在于红细胞膜上,而且人 群中约3/4还可以分泌到体液中,称为分泌型 (Secretors,Se);
《法医物证检验》PPT课件

2、血型的遗传
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的一对基因或基因组合称为基因型 (又称遗传型)。血型的遗传服从于孟德尔遗传定律,在遗传方 式上有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上述MN血型的遗传是显性遗传。 显性因子无论在纯合子(等位基因的两个基因相同)或杂合子 (等位基因的两个基因不同)时均表现出它的作用,显出它的遗 传性状。隐性基因在杂合子时不能表现,只有在纯合子的情况下 才表现出它的作用。如ABO血型中,由于O基因为隐性基因,故 A型个体基因型可有AA和AO两种;而B型个性基因型则可有BB 和BO;只有在纯合子的情况下 ,基因型OO才表现出O型血。
2、 法医物证鉴定书的基本内容
二、 血痕检验
(一) 血型
1、血型的定义
血型是人类血液由遗传控制的个体特征之一。狭义的血型指 的是红细胞膜上的抗原型,即红细胞血型,如ABO、MN血型等; 广义血型则还包括白细胞抗原、血清蛋白和各种酶蛋白的类型, 即白细胞血型、血小板型、血清型和酶型等,具体来说有P血型、 Rh血型和红细胞酶型等。对血型的法医物证检验主要是为了解 决个体识别问题及根据血型的遗传规律鉴定亲子关系。
2、20世纪50年代,电泳技术用于血清蛋白和红细胞 同工酶分析,开创“血清型和酶型”时代
3、1985年,DNA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技术开创“法医DNA分析”时 代
(三) 法医物证检材的发现、提取、 包装、保存及送检
1、法医物证的发现
现场勘查 检查嫌疑人身体及衣服 搜查
2、法医物证的提取:
提取血液(痕)、精液(斑)等法医物证检材,虽然会有所 不同,但均要遵循以下规则: (1)检材均应直接提取,易携带物品整体采取;不易携带物品 提取附着检材的部位。
(1)肉眼检查
血痕的部位 血痕的颜色 血痕的形状 (见图)
物证检验法医学课件典型实例

指纹检验案例
总结词
指纹检验是物证检验中的经典手段,通过对指纹的纹路、特征点等进行比对,可 以确定指纹的主人。
详细描述
在某入室盗窃案件中,通过比对现场遗留的指纹与嫌疑人指纹,成功将嫌疑人绳 之以法。
DNA检验案例
总结词
DNA检验是物证检验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对DNA进行提取、 扩增和比对,可以确定个体的身份。
生物学检验技术
总结词:通过生物学手段对物证进行鉴定和分类,确定物证的生物属性。
详细描述:生物学检验技术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对物证进行 鉴定和分类的方法。通过DNA分析、蛋白质分析、微生物检测等技术手
段,可以确定物证的生物属性,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线索。
生物学检验技术在物证检验中的应用包括:DNA鉴定、血型检测、微生 物检测等。
物证鉴定程序与规范
确定鉴定目标和要求
01
在开始鉴定前,应明确鉴定的目标和要求,为后续的检验和鉴
定工作提供指导。
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和程序
02
根据物证的属性和鉴定目标,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和程序,确
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遵循规范操作流程
03
在鉴定过程中,应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确保鉴定工作的规范
性和科学性。
物证检验报告撰写规范
01
02
03
准确描述物证特征
在撰写检验报告时,应对 物证的特征进行准确描述, 为后续的分析和判断提供 依据。
客观分析物证
根据物证的特征,进行客 观的分析和判断,得出科 学合理的结论。
规范使用专业术语
在撰写检验报告时,应规 范使用专业术语,确保报 告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05 物证检验法医学的挑战与 展望
公安机关物证鉴定规则课件资料

公安机关物证鉴定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规范公安机关物证鉴定程序和鉴定人的工作,提高鉴定水平,确保鉴定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定义】本规则所称物证鉴定,是指公安机关物证鉴定机构的鉴定人按照技术规程,运用专业知识、仪器设备和技术方法,对受理委托鉴定的检材进行检查、验证、鉴别、判定,并出具检验鉴定结论的过程。
第三条【鉴定范围】物证鉴定机构受理鉴定的范围,应当是与查明或者证明案件、事件有关的人身、尸体、生物检材、痕迹、物品、气味,以及文件、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
第四条【鉴定原则】物证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遵循科学、客观、及时、准确、安全的原则,保证鉴定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第二章物证鉴定机构的职责第五条【上下级关系】上级公安机关物证鉴定机构对下级公安机关物证鉴定机构的业务工作负有管理、监督、考核、指导的责任。
第六条【各级鉴定机构】公安机关物证鉴定机构应当按照系统管理、属地管辖、分工负责和逐级受理的原则,在公安机关主管部门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内开展鉴定工作。
(一)公安部物证鉴定机构,主要负责受理中央、公安部交办,省级公安机关办案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委托的鉴定,以及省级公安机关物证鉴定机构请求复核的鉴定。
(二)省级公安机关物证鉴定机构,主要负责受理本辖区重大疑难案件、事件等有关的鉴定,以及地市级公安机关物证鉴定机构请求复核的鉴定。
(三)地市级公安机关物证鉴定机构,主要负责受理本辖区案件、事件等有关的鉴定,以及县级公安机关物证鉴定机构请求复核的鉴定。
(四)县级公安机关物证鉴定机构,主要负责受理本辖区案件、事件等有关的常规鉴定。
第七条【健全工作制度】机构应当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和运行鉴定质量保证体系。
实行鉴定人轮流受理鉴定、检验鉴定结论复核和人身伤情鉴定公开等工作制度。
第11章 证据的种类和分类'

【例1】秦某带着8岁的儿子买肉时,与摊 主发生争执,继而互殴。秦某被摊主用刀 背打击造成面部骨折,脑体受损。如该案 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秦某的儿子属于哪类 诉讼参与人?( ) A.被害人 B.证人 C.见证人 D.既是被害人,又是证人 【答案】B
【例2】张某、李某共同抢劫被抓获。张某 下列哪一陈述属于证人证言? A.我确实参加了抢劫银行 B.李某逼我去抢的 C.李某策划了整个抢劫,抢的钱他拿走了 一大半 D.李某在这次抢劫前还杀了赵某 【答案】D
【例2】某银行被盗,侦查机关将沈某确定为犯 罪嫌疑人。在进行警犬辨认时,一“功勋警犬” 在发案银行四处闻了闻后,猛地扑向沈某。随后, 侦查人员又对沈某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论显示, 只要犯罪嫌疑人说没偷,侧谎仪就显示其撒谎。 关于可否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下列哪一选 项是正确的?( ) A.警犬辨认和心理测试结论均可以 B.警犬辨认可以,心理测试结论不可以 C.警犬辨认不可以,心理测试结论可以 D.警犬辨认和心理测试结论均不可以 【答案】D
(二)书证
1.概念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图表等表达的 思想内容来证明有关案件事实的书面文字或者其 他物品。 2.种类 (1)反映行为人主体身份的书证。如出生证、工 作证、身份证、护照、营业执照、户口本等。 (2)反映人们各种经济关系的书证。如账册、票 据、小金库的各种白条、收据、经济合同等。 (3)产品质量的认证书、检验文书等。 (4)各种公证文书、裁判文书等。
二、证据的分类
刑事证据的分类,是指在理论上将刑事证 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别,这种 划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证据分类不同于证据种类,证据的种类是 由法律所明确规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十一讲-物证检验

精斑的血型检验
原理: 分泌型的概念——如果血液中的一种物质出 现在该个体的其他体液(汗液、唾液、精 液、组织液、乳汁、阴道液、尿液等)中, 那么可称该个体为该物质的分泌型个体。 方法同血痕的吸收、解离试验。 注意:应取唾液作为对照。
精斑的其它检验
同血痕检验,包括红细胞酶型、血清型、 白细胞血型以及遗传物质的检验。
预试验
碘化碘钾试验 酸性磷酸酶试验 锌的检出 乳酸脱氢酶试验 苦味酸结晶试验
碘化碘钾试验
又称Florence试验。 原理: 胆碱+Florence试剂 褐色针状结晶 缺点: 1、灵敏度不高,仅1:400; 2、仅在一定时间内可能出现有意义的阳性结 果; 3、假阳性率高,特异性低。
乳酸脱氢酶试验
原理: 只有人的精子才含有同工酶LDH-X。 方法: 淀粉凝焦电泳。
苦味酸结晶试验
又称巴贝里结晶试验(Barberio crystal test) 原理:精素的分解产物与苦味酸结合,形 成 精素苦味酸结晶(黄色十字形、柱状、 星形结晶)。 特点:只有人类的精液才能形成,可用于 鉴定种属。 缺点:肝、脾、胰等器官浸液也可形成同 样结晶。
原理: 血红蛋白 氯化钠+醋酸
正铁血红素 氯化血红素结晶 [Cl]+醋酸钠 (褐色菱形结晶)
显微分光镜检查
原理:有色物质能吸收一定波长的光线,在 太阳光谱上出现黑色线条,称为吸收线。 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是有色物质并且具有 很强的选择性吸收光线的性质。
种属鉴定
目的:确定血痕是否为人血。
原理:通过检测人的种属特异性指标确证 检材为人血。 方法:免疫学方法(沉淀反应、ELISA),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血红蛋白聚 丙烯凝胶电泳、人类基因组中种属特异的 DNA序列的PCR检测)。 注意:现场提取的检材中非人类的生物性 斑痕的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书写习惯具有特殊性
个人素质的差别
生理解剖特点不同 心理活动特点不同
外界影响的差别
家庭影响不同 所受教育不同
受教育的性质-文科、理科 受教育的质量-书写训练的严格程度 受教育的时间-长短与时代
第三节 笔 迹 特 征
笔迹特征是个人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表 现在笔迹中的各种征象。是个人书写技能和 书写习惯特殊性的标志,是书写技能和书写 习惯的外部表现。
笔迹是通过书写活动形成的具有个人特 点的文字符号形象系统。
笔迹是个人的书写技能和书写习惯通过 书写活动外化成的文字符号形象系统。
广义的笔迹
笔迹 文字布局 书面语言
笔迹形成示意图
书写人的生理、心理状态
书写技能、习惯
书写活动
笔迹
书写环境、条件
笔迹的现象和本质
笔迹的现象
❖笔迹的稳定现象
个人书写技能和习惯的表现。
技术之一。
❖ 认定物证笔迹的书写人; ❖ 根据笔迹鉴别文件的真伪; ❖ 利用笔迹串并案件; ❖ 根据笔迹确定参与作案的人数; ❖ 通过笔迹发现侦缉对象的行踪; ❖ 通过笔迹可分析作案人的特点。
第二节 笔迹检验原理
一、笔迹的形成 二、笔迹的反映性 三、笔迹的自身同一性 四、笔迹的总体特殊性
一、笔迹的形成
笔迹特征的组成
一、概貌特征 二、局部安排特征 三、用字写法特征 四、错别字特征 五、搭配比例特征 六、笔顺特征 七、运笔特征 八、阿拉伯数字书写特征 九、符号特征
一、概貌特征
笔迹的概貌特征是指总观一篇笔迹的全 貌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一)书写水平特征 (二)字的形体特征 (三)字的大小特征 (四)整体布局特征
❖笔迹的变化现象
书写人心态变化、机体状态变化、 书写条件变化和故意伪装笔迹的表现。
笔迹的本质
❖是个人笔迹所固有的区别于他人 笔迹的特性。
❖决定笔迹本质的是个人的书写技 能和书写习惯。
自述型笔迹和非自述型笔迹
自述型笔迹
是指书写人自已运用语言,通过书写活动表达一 定内容的笔迹。
特点:反映个人的书写技能、习惯和个人运用语 言的能力和习惯。
非自述型笔迹
是指书写人记录他人言语形成的笔迹,包括听写 笔迹、抄写笔迹等。
特点:只有笔迹特征。
正常笔迹和非正常笔迹
正常笔迹
指在通常的心理状态和书写条件下形成的笔迹。 正常笔迹能真实地反映个人的书写技能和习惯。
非正常笔迹
又称变化笔迹,指在特殊的心 理状态或不适应的书写条件下形成 的笔迹。
条件变化笔迹 伪装笔迹
少的环节。
❖书写工具与承受物体: 是形成笔迹不缺少的 物质条件。
(二)影响笔迹的因素
▪ 书写人主观方面的因素 ➢故意伪装 ➢心理状态
▪ 书写活动客观方面的因素 ➢生理状态 ➢书写工具 ➢书写环境 ➢书写条件
(三)笔迹的成份
笔迹的基本成份
❖书写习惯的表现:这是笔迹的主体和核心。 ❖书写技能的表现:
即书写习惯既具有可变性,又具有相对稳 定性。
四、笔迹的总体特殊性
笔迹的总体特殊性,是指每个人的笔迹 特征总合各不相同的属性。
(一)书写习惯具有共同性 (二)书写习惯具有特殊性
(一)书写习惯具有共同性
指不同人的书写习惯之间都有或多或少 的共同点。
❖社会规范与规则的约束 ❖共同的教育与交际环境的影响 ❖个别学仿形成的相似性
注意力的局限性 注意力有选择性和集中程度
书写人主观意识与书写自动化的矛盾
自动化书写——连续性强、反应过程很快,是一个连锁
矛盾
反应系统。
意识——反应比较慢,很难伴随伪装书写活动。
违背习惯的行为方式难以持久
整篇伪装笔迹往往变化程度不一样,正常与变化交替出现。
改变的笔迹以固有的技能、习惯为基础
❖改变笔迹是在原有习惯方式上的顺势生变; ❖改变笔迹有时是旧习惯的再现; ❖改变笔迹不能超出知识、技能的限度。
内部条件引起的变化笔迹 外部条件引起的变化笔迹
摹仿笔迹
(一)笔迹检验的概念 Hand writing examination
笔迹检验是对与案件有关的文件物证上 的笔迹进行勘验、分析、识别和鉴定等活动 的总称。
▪ 对象-作为物证的笔迹 ▪ 任务-确定笔迹是否为同一人所写 ▪ 方法-比较鉴别
(二)笔迹检验的任务
❖ 确定物证笔迹与嫌疑人笔迹是否是同一人笔迹; ❖ 确定一份文件上的几部分笔迹是否同一人的笔迹 ❖ 确定多份文件物证上的笔迹是否同一人的笔迹; ❖ 参与与物证笔迹有关的现场勘验和其他取证活动 ❖ 运用笔迹学知识分析案情、排查嫌疑; ❖ 对笔迹检验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三)笔迹检验的作用
▪笔迹检验可为侦查工作提供服务; ▪笔迹鉴定可为诉讼提供证据; ▪笔迹档案是现代侦查情报体系的组成部分; ▪笔迹可以作为未来人身识别、安全防范的
(二)书写习惯具有能动性
指书写习惯具有克服各种阻力、干扰, 顽强表现自己的特性。
❖表意的制约作用 ❖视觉及其表象的监督校正作用 ❖动觉及其表象的调节作用 ❖大脑机能的整体协同作用
三、笔迹的自身同一性
指同一个人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笔迹都保持 着基本特征,其自身存在同一关系。其为笔迹 检验提供了基本条件。
笔迹的附加成份 ❖故意伪装的表现; ❖摹仿他人笔迹的表现; ❖书写条件变化的表现; ❖书写过程偶然因素的表现。
二、笔迹的反映性
指笔迹反映书写活动、暴露书写习惯的 必然性。
(一)书写习惯具有自主性 (二)书写习惯具有能动性
(一)书写习惯具有自主性
指书写习惯相对于人的主观意识具有独 立自主的特性。
❖注意力的局限性; ❖书写人主观意识与书写自动化的矛盾; ❖违背习惯的行为方式难以持久; ❖改变的笔迹以固有的技能、习惯为基础。
第十一章 文件物证检验技术
第一节 笔迹检验概论
第二节 笔迹检验原理
第三节 笔迹特征
第四节 笔迹检验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节 笔迹检验概论
(一)笔迹的概念 一、笔迹 (二)笔迹的种类
二、笔迹检验
(一)笔迹检验的概念 (二)笔迹检验的任务 (三)笔迹检验的作用
(一)笔迹的概念(Script/Handwriting)
书写人的主观因素
书写动 机
书写 技能
书写 活响因素 (三)笔迹的成份
笔迹 (成份)
(一)笔迹的形成机制(四要素)
❖书写动机: 是启动书写活动的动因。 一般书写动机 不良书写动机
❖书写技能: 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书写运动: 是从书写技能转化为笔迹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