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学-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五
微生物实验

四、实验方法
(1)将待检菌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37℃培养16~18小时, 将待检菌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37℃培养16~18小时 小时, 然后挑取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的纯培养菌落,悬于3ml生理 然后挑取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的纯培养菌落,悬于3ml生理 盐水中,混匀后与菌液比浊管比浊。以有黑字的白纸为背景, 盐水中,混匀后与菌液比浊管比浊。以有黑字的白纸为背景, 调整浊度与比浊管(0.5麦氏单位 相同。 麦氏单位) 调整浊度与比浊管(0.5麦氏单位)相同。 (2)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管壁上挤压去掉多余菌液。 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管壁上挤压去掉多余菌液。 用棉拭子涂布整个M 培养基表面,反复几次, 用棉拭子涂布整个M-H培养基表面,反复几次,每次将平 板旋转60度 最后沿周边绕两圈,保证涂均匀。 板旋转60度,最后沿周边绕两圈,保证涂均匀。 (3)待平板上的水分被琼脂完全吸收后再贴纸片。用无菌 待平板上的水分被琼脂完全吸收后再贴纸片。 镊子取药敏纸片贴在平板表面,纸片一贴就不可再拿起。 镊子取药敏纸片贴在平板表面,纸片一贴就不可再拿起。每 个平板贴5张纸片,每张纸片间距不少于24mm, 个平板贴5张纸片,每张纸片间距不少于24mm,纸片中心距 平皿边缘不少于15mm。在菌接种后15分钟内贴完纸片 分钟内贴完纸片。 平皿边缘不少于15mm。在菌接种后15分钟内贴完纸片。
一、实验目的 通过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观 察其动力反应。 察其动力反应。 二、实验原理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有鞭毛的细菌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能够在半固体培养基中位移运动, 能够在半固体培养基中位移运动,可作为鉴 别细菌的一个指标。 别细菌的一个指标。
三、实验试剂及仪器 待测菌种 接种针 超净工作台 生化培养箱
二、试验常规抗菌药物选择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五-抗酸染色与墨汁负染实验

二、墨汁负染色法
步骤
1.滴半滴墨汁于载玻片,取菌并混匀。 2.盖盖玻片(覆盖于菌液上,注意先将盖 玻片一边接触菌液缓缓斜放下,以免产 生气泡)。 3.先以低倍镜找好视野,再换高倍镜观 察。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结果观察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临床意义
新型隐球菌可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 炎症,最易侵犯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引 起慢性脑膜炎。
集菌法涂片应按“发现细菌”或“未发现细菌”报告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目的
墨汁负染色法观察新型隐球菌的 形态。
目 录 末页二、墨汁Fra bibliotek染色法原理
新型隐球菌的荚膜较厚,一般不 易着色,同时菌体折光性较强,用墨 汁负染色法可在黑色背景下看到透亮 的菌体。
目 录 末页
二、墨汁负染色法
材料
1.菌种 新型隐球菌 2.试剂 优质墨汁 3.其他 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普通 光学显微镜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五
一、抗酸染色法 二、墨汁负染色法
目 录 末页
一、抗酸染色法 目的
抗酸染色观察结核分枝杆菌的形态。
目 录 末页
一、抗酸染色法
原理
分枝杆菌属的细菌细胞壁脂质含量 较高,特别是其中大量分枝菌酸可影响 染料穿入。一旦着色后不易被盐酸酒精 脱色。
目 录 末页
一、抗酸染色法 材料
结核病人的痰液标本、抗酸染色液 试剂盒、试管夹、玻片等。
墨汁负染色法可鉴别新型隐球菌。
目 录 末页
目 录 末页
方法
一、抗酸染色法
1.涂片制备
挑取痰液→在玻片上涂成痰膜(厚膜 片:取标本2-3次)
→干燥→固定。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

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实验一 . 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简单染色实验二 .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三 .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实验四 . 酵母菌的数量测定实验五 . 酵母菌的大小测定实验六 . 微生物菌落的观察实验实验七 . 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八 .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九 . 放线菌的形态及菌落特征的观察实验十 .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培养实验一 .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一、目的要求1. 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复习普通台式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二 .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工作原理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
它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
而在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配置的几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对微生物学研究最为重要。
与其他物镜相比,油镜的使用比较特殊,需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这主要有如下二方面的原因:1. 增加照明亮度油镜的放大倍数可达 100Χ,放大倍数这样大的镜头,焦距很短,直径很小,但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却最大。
从承载标本的玻片透过来的光线,因介质密度不同(从玻片进入空气,再进入镜头),有些光线会因折射或全反射,不能进入镜头,致使在使用油镜时会因射入的光线较少,物像显现不清。
所以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在使用油镜时须在油镜与玻片之间加入与玻璃的折射率(n=1.55)相仿的油镜(通常用香柏游,其折射率 n=1.52)。
2. 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或分辨力 (resolution or resolving power) 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
从物理学角度看,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光的干涉现象及所用物镜性能的限制,可表示为:(公式 P16 )式中λ= 光波波长;NA=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光学显微镜的光源不可能超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 0.4--0.7μm),而数值孔径值则取决于物镜的镜口角和玻片与镜头间介质的折射率,可表示为: NA=n × sin α式中α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本科)实验室:姓名:学号:班级: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编写二OO四年四月第一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1、细菌正常形态及特殊结构的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特殊结构: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芽胞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肺炎链球菌荚膜伤寒沙门菌鞭毛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2、病毒包涵体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描述:狂犬病毒包涵体(H-E染色)3、真菌的形态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白假丝酵母菌皮肤癣菌4、革兰染色法结果观察及记录: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1、空气中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2、水中细菌数检测(1)自来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2)污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3、物品和手指上的细菌检查(记录本人结果)物品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手指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结论: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三微生物的培养1、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区划线接种法),生长现象为:2、纯种细菌接种技术(1)琼脂斜面接种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3)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技术①标本名称:大肠埃希菌半固体培养基②标本名称:痢疾志贺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线:穿刺线:培养基:培养基:结论:结论:3、沙保弱琼脂平板上的真菌菌落观察及描述(示教):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一、紫外线灭菌法(示教)玻璃盖遮住平板的一半现象:现象:分析:分析:二、机械除菌法(示教):1、未经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2、经过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分析: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第三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记录及分析】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一、透明质酸酶试验(示教,实验动物:家兔)测量试验侧与对照测的黑墨水扩散范围(cm×cm):实验侧:对照侧:分析:二、破伤风外毒素的毒素作用(实验动物:小鼠)实验现象:实验侧:对照侧:分析: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一、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二、病原性球菌的鉴别:三、血清学试验抗“O”试验(乳胶凝集法)实验现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标本1:标本2:结果判定:标本1为________,标本2为_________。
《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一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步骤:(一)伊红美蓝培养基(EMB,用成品,分离大肠杆菌用)每组1瓶,250 ml三角瓶×200 ml培养基。
按成品说明称量、放入搪瓷杯,加水,加热完全溶化,倒入三角瓶,塞棉花塞,牛皮纸封口,包扎,作标记(培养基名称、批次组别、日期,下同),灭菌。
(二)营养琼脂培养基(即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用成品,分离芽孢杆菌用)每组1瓶,250 ml三角瓶×200 ml培养基,方法同上,灭菌。
(三)PDA培养基(即马铃薯蔗糖培养基,分离酵母菌、根霉用)每组1瓶,250 ml三角瓶×200 ml培养基。
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蔗糖(白砂糖)2%、琼脂 2%,加水至所需体积,pH自然。
配制方法:马铃薯去皮,称量,切成小方块,放入搪瓷杯,加水适量,煮沸20 min,取汁液,补水至所需体积,加入蔗糖(白砂糖),加热溶化,最后加入琼脂(琼脂要预先单独用水浸泡,然后挤干再加入),加热至琼脂完全溶化,分装三角瓶,塞棉花塞,牛皮纸封口,包扎,灭菌。
培养基统一高压蒸汽灭菌(121℃25 min)。
(四)无菌平皿准备(下次实验倒平板用)每组10套,报纸包扎,高压蒸汽灭菌(121℃25 min)后,置干燥箱80℃烘干1 h。
(五)枯草样预处理及预培养(下次实验分离芽孢杆菌用)枯草样预处理:每组1瓶。
100 ml三角瓶+自来水约50 ml,加5%可溶性淀粉,溶解。
枯草若干,剪短,浸入三角瓶水中,牛皮纸封口,包扎,置水浴中煮沸10 min,然后置培养箱30℃预培养3~7 d。
(六)葡萄样(或其它水果)酵母菌预培养(下次实验分离酵母菌用)每组1瓶。
葡萄(或其它水果)适量,捏碎,皮渣与汁液一起放入250 ml 三角瓶(装量1/2~2/3),封口,置培养箱25℃预培养3~7 d,观察自然发酵过程。
实验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步骤:(一)污水中大肠杆菌的分离(稀释倒平板法)1)用三角瓶取污水样适量。
微生物学实验五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五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一)目的要求了解某些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及芽孢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二)基本原理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如温度、渗透压、紫外线、pH、氧气、某些化学药品及拮抗菌等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生理生化过程产生影响。
不良的环境条件使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导致菌体的死亡。
但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芽孢,对恶劣的环境条件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使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甚至被杀死;而使有益微生物得到发展。
(三)实验材料1.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
2. 培养基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3. 其它物品培养皿、无菌圆滤纸片、镊子、无菌水、无菌滴管、水浴锅、紫外线灯、黑纸。
4. 药品青霉素、来苏儿水、新洁尔灭、甲醛、乙醇。
(四)实验步骤1.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紫外线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DNA,使同一条链DNA相邻嘧啶间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引起双链结构扭曲变形,阻碍碱基正常配对,从而抑制DNA的复制,轻则使微生物发生突变;重则造成微生物死亡。
紫外线照射的剂量与所用紫外光灯的功率(瓦数)、照射距离和照射时间有关。
当紫外光灯和照射距离固定,照射的时间越长则照射的剂量越高。
紫外线透过物质的能力弱,一层黑纸足以挡住紫外线的通过。
本实验是验证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及不同微生物对紫外线的抵抗能力。
(1) 取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3个,分别标明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等实验菌的名称。
(2) 分别用无菌移液管取培养18~20h的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0.1ml(或2滴),加在相应的平板上,再用无菌涂棒涂布均匀,然后用无菌黑纸遮盖部分平板。
(3) 紫外灯预热10~15 min后,把盖有黑纸的平板置紫外灯下,打开培养皿盖,紫外线照射20 min(照射的剂量以平板没有被黑纸遮盖的部位,有少量菌落出现为宜),取去黑纸,盖上皿盖。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生命科学专业)*****目录索引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实验二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5实验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7实验四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8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10实验六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11实验七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2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13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日期:指导教师:黎勇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1. N·A=n·sinα2. D=λ/2N.A3. 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
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看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看不清。
4. 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B.subtilis. S.arueus 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一)油镜的使用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仔细观察并绘图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三)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结果分析〕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和排列。
微生物实验5

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扩散法 将含有定量抗菌素的纸片,平贴在已经接种了试验细菌 的平板上。纸片中的抗菌素吸收培养基的水分,溶解后 不断向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敏感细菌在纸 片周围的生长受到抑制,而形成没有细菌生长的抑菌圈 依抑菌圈的有无、大小来判断敏感性。 敏感:试验细菌所引起的感染,可以用常用剂量的某 种抗菌药物治愈。 耐药:试验细菌引起的感染,不能用该种抗菌药物治 愈。 ☆试验菌用量以对照琼脂平板表面生长的菌落呈密集或半 密集为宜。
载玻片1张
兔血浆各15ul
左侧血浆与黄色菌苔混合
右侧血浆与白色菌苔混合
半固体接种法P 半固体接种法P11
具有鞭毛能够真正运动的细菌,在半固体培基中, 能冲破低浓度琼脂的阻力,自接种部位向周围移 动扩散生长,培养基呈扩散云雾状混浊状态。 无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只能沿着穿刺线生长 繁殖,穿刺线边缘清晰,周围培养基清澈透明。 方法:接种针斜面取菌,从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垂直刺 入,到达培养基底部4/5处,再循原来的路线,退出接 种针。 甲,乙→紫黑 。丙,丁→粉红。
甲→黄色菌液 黄色菌液 乙→白色菌液 白色菌液 丙→紫黑菌液 紫黑菌液 丁→粉红菌液 粉红菌液 6ul+6ul 灭菌 取样
纸片扩散法:菌液→ 密集涂布平板 → 标记:青、 链、庆 →贴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纸片→ 按压→ 倒置培养18~24小时→ 观察结果。
青
青
链
庆
链
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标记
贴抗菌素纸片
血浆凝固酶试验P17 血浆凝固酶试验
糖发酵试验
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糖分解酶,分解各种糖的代谢产物 也各不相同,有的产酸,有的产酸又产气。 糖发酵管: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和蔗糖。 指示剂:溴甲酚紫,PH≥6.8为紫色,≤5.2为黄色。 原理:多糖→单糖→丙酮酸、酸性产物(产气)→pH↓ →指示剂呈酸性变色。 结果:变色无气泡“+” 、变色有气泡“⊕”、培养 基不变色“-”。 应用:观察细菌对糖的分解情况,常用于肠道杆菌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犬病毒包涵体
狂犬病毒包涵体 犬海马回脑组织印片 H-E染色 10 ×100倍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细胞病变效应
正常Hela细胞
感染HSV的Hela细胞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细胞病变效应----融合细胞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细胞
麻疹病毒感染细胞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细胞病变效应----包涵体
狂犬病毒包涵体 (Negri body)
取材:犬海马回脑组织印片 H-E染色 10×100
医学微生物学 第5次实验
南华大学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 病原生物学实验中心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实验内容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录相) 病毒的电镜照片(示教) 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示教) 病毒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示教) 病毒的培养方法——观察解剖活鸡胚(示教)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考核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二)甲型肝炎病毒的免疫电镜照片
标本:潜伏期甲肝患者的粪便; 免疫电镜:经与甲肝病人恢复期血清
37℃30分钟后,4℃过夜,经40 000转/ 分离心,染色; 25nm左右的空心颗粒,表面附有短丝 状免疫球蛋白; 扫描电镜图300,000倍。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NS 血清
0.4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45 0.25 0.5
0.0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05 — — 弃去0.25
血清 1/10 1/20 稀释度
一、病毒的电镜照片
病毒体积很小,形态多样,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超薄切片:常用的超薄切片厚度是50-70nm。 染色方法:磷钨酸盐负染色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电镜照片
病毒在人胚肾细胞的胞浆中复制; 双排串珠样排列的病毒颗粒,胞浆
中有较多的核蛋白颗粒; 超薄切片,扫描电镜图90,000倍。
RBC悬液
摇匀,置室温60~90min
结果
抗体的效价如何判定?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血凝抑制抗体的效价: 对照管均正常的条件下,不出现血凝的最高稀 释管的稀释倍数。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四、观察解剖活鸡胚
病毒培养方法: 组织培养法 鸡胚培养法 动物接种
用鸡胚培养法培养病毒有哪些优点?
(三)腺病毒的电镜照片
用人胚肾细胞培养病毒 病毒颗粒在核内呈晶格
样排列 超薄切片,扫描电镜图
40,000倍。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二、病毒感染所致细胞病变
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 CPE): 细胞皱缩、变圆、出现空泡、死亡和脱落; 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融合细胞); 形成包涵体:某些V感染细胞后,在胞核内或 胞浆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或嗜碱性的 团块。 如:狂犬病毒包涵体(Negri Body)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三、病毒的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
(一)血凝试验(hemagglutinin test, HA)
原理
室温60~90min
V(HA)+鸡红细胞(HA受体)
鸡红细胞凝集
用途: *检测病毒的存在 *滴定病毒的血凝效价,大致估计病毒颗粒的数量 (1个 血凝单 位=106病毒颗粒)
1/40 1/8 0 1/160 1/320 1/640 1/1280 血清 病毒 血球 对照 对照 对照
4单位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0.25 — 0.25 —
病毒悬液
0.5%鸡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结果判断:
+:红细胞均匀铺于管底 -:血球于管底形成一个小
团,边缘光滑圆润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二)血凝抑制试验(HI)
原理
V(HA)+抗HA+鸡红细胞(HA受体) 室温60~90min
应用:
血凝抑制
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体及抗体的效价;
对病毒进行分型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操作方法
0.5%鸡红细胞 0.5 0.5 0.5 0.5 0.5 0.5 0.5 0.5
摇匀,室温60~90min后观察结果
9
0.5
弃去0.5
0.5
结果判断:以发生50%凝集者(++)为该病毒血凝效价, 其稀释度即为一个血凝单位。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一)血凝试验(hemagglutinin test,HA)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尿囊腔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鸡胚羊膜腔接种法
接种步骤
筛选鸡蛋
38~39℃孵育 9~11d 找出气室
接种病毒液0.1~0.2mL
孵育48~72h
4 ℃冰箱过夜
胶布封口 吸出羊水
钻孔 血凝试验
作业
第一页:实验内容
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录相) 病毒的电镜照片(示教) 病毒所致细胞病变(示教) 病毒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示教) 观察解剖活鸡胚(示教)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一)血凝试验(hemagglutinin test,HA)
操作方法
1
2
3
4
5
6
7
8
生理盐水
0.9 0.5 0.5 0.5 0.5 0.5 0.5 0.5
1:5流感病毒液 0.1 0.5 0.5 0.5 0.5 0.5 0.5 0.5
稀释倍数10 20 40 80 来自60 320 640 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