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16版

合集下载

2016版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2016版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所有被动免疫制剂只在首次暴露后应用,完成过暴露前或暴露 后免疫的人群均不需要使用
2020/3/9
43
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异源性

不良反应

半衰期
21天
皮试
不需要
HIV/HCV感染风 有

伦理问题
存在
供应量
小, 难以保证
价格

马源狂犬病抗血清 高 高 14天 需要 无
不存在 保证 低
2020/3/9
46
尽量将被动免疫制剂全部浸润注射到伤口周围 避免多次重复针刺进伤口 所有伤口均需覆盖
2020/3/9
47
避免直接从伤口内进针,以免将病毒带入深部组织 进针深度应超过伤口的深度 浸润注射时应避免将被动免疫制注入血管内
2020/3/9
48
手指或足趾需要浸润注射,须防止因加压浸润过量液体而使血 液循环受损,引起缺血
暴露的定义与分级 暴露后处置 再次暴露后的处置 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置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服务实施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是否患 有狂犬病的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 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狂犬病 病毒的唾液或者组织。
新版增加:罕见情况下,可以通过器官移植或吸入气溶 胶而感染狂犬病病毒。
700
600
广西
贵州
广东
湖南
四川
河南
500
400
300
200
100
0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暴露分级与处置.docx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暴露分级与处置.docx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 版)》暴露分级与处置1.暴露分级 I 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II 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首先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则表明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使用)。

III 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1)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贯穿”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或皮下组织);( 2)破损皮肤被舔舐(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 3)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如被舔舐);( 4)暴露于蝙蝠(当人与蝙蝠之间发生接触时应考虑进行暴露后预防,除非暴露者排除咬伤、抓伤或粘膜的暴露)。

注:a.暴露于啮齿类动物、家兔或野兔时通常无需接受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

b.禽类、鱼类、昆虫、蜥蛎、龟和蛇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

(美国CDC明确指出: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可患狂犬病。

禽类、鱼类、昆虫、蜥蜴、龟和蛇不属于哺乳动物,不会感染和传播狂犬病。

)c.发生在头、面、颈部、手部和外生殖器的咬伤属于 III 级暴露。

( WHO推荐:由于头、面、颈、手和外生殖器部位神经丰富,建议这些部位的暴露属于III 级暴露) d.暴露于蝙蝠属于III 级暴露。

e. 暴露后预防处置应立即开始。

如果伤人动物在10 日观察期内保持健康,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恰当诊断技术证明该动物未患狂犬病,则可以终止免疫接种。

2.暴露后处置 2.1 暴露后预防处置的内容包括:①尽早进行伤口局部处理;②尽早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③需要时,尽早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

2.2判定暴露级别后,应根据需要尽早进行伤口处理;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当采取的处置措施并获得知情同意后,采取相应处置措施(详见表3)。

2016狂犬病防控指南

2016狂犬病防控指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 2 -附件:《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 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 年1 月29 日抄送: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中心病毒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2016 年1 月29 日印发校对人: 李昱附件: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 版)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Human Rabies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1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 年1 月目录摘要 (1)Abstract (2)前言 (4)一、病原学和实验室诊断 (5)(一)病原学 (5)(二)实验室诊断 (7)二、临床学 (9)(一)发病机理 (9)(二)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11)1.狂犬病暴露者的伤口感染 (11)2.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13)3.诊断标准 (15)三、流行病学 (17)(一)疾病负担 (17)(二)感染动物来源 (18)(三)我国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 (19)四、人用狂犬病疫苗 (22)(一)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 (22)(二)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 24 (三)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的演变 (25)(四)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机制、毒株及质量标准 (27)(五)疫苗的血清学效果评价 (29)1.暴露前免疫 (30)2.暴露后程序 (30)3.特殊人群 (32)4.疫苗效力及免疫失败 (33)5. 疫苗安全性 (34)(六)暴露前及暴露后预防成本效益评价.. 36五、被动免疫制剂 (37)(一)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 (38)(二)被动免疫制剂的作用机制 (39)(三)被动免疫制剂的保护效果 (40)(四)被动免疫制剂的安全性 (42)(五)经济成本与研究进展 (43)六、人间狂犬病的预防建议 (44)(一)暴露前预防 (44)1. 基础免疫 (44)2. 加强免疫 (45)3. 使用禁忌 (45)(二)暴露后预防 (46)1. 暴露的定义与分级 (46)2.暴露后处置 (48)3.再次暴露后的处置 (55)4.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置 (56)5.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服务实施 (60)附表1 (64)附表2 (65)参考文献 (67)编写人员周航,李昱,陈瑞丰,陶晓燕,于鹏程,曹守春,李丽,陈志海,朱武洋,殷文武,李玉华,王传林,余宏杰编写人员单位10220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周航,李昱,殷文武,余宏杰)100048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陈瑞丰)10220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陶晓燕,于鹏程,朱武洋)100050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曹守春,李玉华)100021 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丽)10001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陈志海)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传林)审核专家唐青,扈荣良,董关木,严家新,俞永新审核专家单位10220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唐青)13012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扈荣良)100050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董关木,俞永新)430060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严家新)1摘要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6版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6版
于左右上臂三角肌肌内各注射1剂量,7、21天各 注射1剂量。(四针法)
•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以下婴幼儿
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
精品
11
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是否可以接种 狂犬病疫苗
• 正在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可按照正常
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狂犬病疫 苗期间也可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其他疫 苗,但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
精品
12
按时完成全程免疫
• 接种狂犬病疫苗应当按时完成全程免疫,
按照程序正确接种对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的 免疫力非常关键,当某一针次出现延迟一 天或者数天注射,其后续针次接种时间按 延迟后的原免疫程序间隔时间相应顺延。 第二次对于免疫保护非常重要,最好不要 推迟。如延迟期太长,建议重新开始一个 新的免疫程序。
• 如不能确定暴露的狂犬病宿主动物的健康
状况,对已暴露数月而一直未接种狂犬病 疫苗者也应当按照接种程序接种疫苗。
精品
10
接种程序和注射部位
• 接种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3、7、
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狂犬病疫 苗不分体重和年龄,每针次均接种1个剂量。(五 针法)
• 成大2-1-1接种程序: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
精品
16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的部位
• 注射部位如解剖学结构可行,应当按照计
算剂量将被动免疫制剂全部浸润注射到伤 口周围,所有伤口无论大小均应当进行浸 润注射。当全部伤口进行浸润注射后尚有 剩余被动免疫制剂时,应当将其注射到远 离疫苗注射部位的肌肉。
精品
17
同侧肢体可否同时注射狂苗和狂免?
• 2009年规范中规定:“不得把被动免疫制
精品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解读 (1)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解读 (1)

哺乳动物咬伤感染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物种 伤口部位 伤口类型 患者 高危 猫、人、灵长类、猪 手、膝盖以下、口部贯穿、关 节 穿刺伤、大面积挫伤、重污染 、时间长久 老年人、糖尿病、外周血管病 、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营 养不良、放化疗等 低危 狗、啮齿类 头面部、口腔粘膜 表浅、清洁、新鲜
伤口处理及抗生素应用建议
暴露前预防: 使用禁忌
• 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暴露后无任何禁忌
• 但暴露前使用需要风险评估,有一定禁忌,禁忌如下:
• 对疫苗过敏者 • 患急性发热性疾病、急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活动期 • 妊娠 • 免疫缺陷者和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完成暴露前接种后建议进行抗体检测。
• 对一种品牌疫苗过敏,可更换另一种品牌疫苗继续接种。
伤口处理具体步骤方法(处理一降病毒)
6、使用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自来水)冲伤口 7、用肥皂水或其它弱碱性清洁剂清洗伤口, 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 射器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或者扩创从而做到全面彻底
交替至少15分钟
8、用生理盐水将伤口洗净,然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 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
• 物理性:伤口冲洗——肥皂水15分钟(新版指南无浓度限制),生 理盐水冲洗 • 化学性:消毒处理——具有病毒灭活的消毒剂(稀碘伏、苯扎氯铵、 删除酒精) • 免疫性:局部被动免疫制剂
伤口处理具体步骤方法(处理一降病毒)
1、首先检查受伤情况并且记录: 特别是严重伤口必须有详细记录,主要查看神经,血管,肌腱等 受伤情况,为将来可能的纠纷提供证据 • 伤口处理具有极大意义,无论暴露者是否自行处理过伤口,均应 由医务人员按照上述步骤规范处理
物种 狗 猫 人 本人 啮齿 缝合 所有的 只有头面部 除外手咬伤 所有 预防性抗生素 存在高风险因素 所有的 手部及存在高风险因素 贯穿伤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16年版)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16年版)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1、暴露后预防处置的内容包括: ➢①尽早进行伤口局部处理; ➢②尽早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③需要时,尽早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 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
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2、判定暴露级别后,应根据需要尽早进行伤口处 理;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当采取的处置措 施并获得知情同意后,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狂犬病暴露分级
➢ 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Ⅰ级暴露:①接触或喂养动物;②完好的皮肤被舔;③ 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 排泄物。
Ⅱ级暴露:①裸露的皮肤被轻咬;②无出血的轻微抓伤 或擦伤。【首先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 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 则表明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使 用)】。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12月
概述
➢ 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以中枢神 经系统损伤为主的急性传染病。
➢ 临床特征: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 进行性瘫痪等
➢ 此病为人畜共患,是一种自疫源性疾病,人发病后病死率 几乎100%。畜狂犬病可为钝拙感染,不发病
典型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
2前驱期 3兴奋期 4麻痹期
从暴露到发病前无任何症状的时期,一般 为1-3个月,极少数短至两周以内或长至一 年以上,此时期内无任何诊断方法
5昏迷和死亡
Hale Waihona Puke 典型的临床表现:1潜伏期
2前驱期 3兴奋期 4麻痹期
5昏迷和死亡
一般为2-10天(通常2-4天)。 1)通常以不适、厌食、疲劳、头痛和发热 等不典型症状开始 2)50%-80%的患者会在原暴露部位出现 特异性神经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如痒、麻 及蚁行感等)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第一条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唾液或者组织。

第二条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为I级。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为Ⅱ级。

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被污染为Ⅲ级。

第三条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的医师在判定暴露级别后,根据需要,要立即进行伤口处理;在告知暴露者狂犬病危害及应当采取的处置措施并获得知情同意后,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第四条判定为I级暴露者,无需进行处置。

第五条判定为Ⅱ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确认为Ⅱ级暴露者且免疫功能低下的,或者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且致伤动物不能确定健康时,按照Ⅲ级暴露处置。

第六条判定为Ⅲ级暴露者,应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第七条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

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就诊时如伤口已结痂或者愈合则不主张进行伤口处理。

清洗或者消毒时如果疼痛剧烈,可给予局部麻醉。

伤口冲洗: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分钟。

然后用生理盐水(也可用清水代替)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者清洁剂。

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或者高压脉冲器械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做到全面彻底。

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碘伏)或者75%酒精涂擦伤口。

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当首先予以清除。

第八条如伤口情况允许,应当尽量避免缝合。

伤口的缝合和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应当在考虑暴露动物类型、伤口大小和位置以及暴露后时间间隔的基础上区别对待。

伤口轻微时,可不缝合,也可不包扎,可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狂⽝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近期,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办公室指定的《狂⽝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发布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官⽹,现整理如下,供⼴⼤医⽣参考学习。

摘要狂⽝病是由狂⽝病病毒感染引起的⼀种动物源性传染临床⼤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咽肌痉挛、进⾏性瘫痪等。

近年来,狂⽝病报告死亡数⼀直位居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给⼈民群众⽣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为指导基层疾控机构做好狂⽝病的预防控制⼯作,尤其是暴露后的预防处置,降低狂⽝病所致死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组织专家,参考世界卫⽣组织和美国疾控中⼼的技术指南,以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定了《狂⽝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 6 版)》。

本指南系统回顾了狂⽝病的病原学、临床学、实验室诊断、流⾏病学、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机理、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置,以及暴露预防处置⽅法等内容的科学证据,在此基础上对狂⽝病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处置的伤⼝处置、疫苗接种和被动免疫制剂使⽤等技术给出了推荐建议。

本指南适⽤于从事狂⽝病防控⼯作的各级各类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狂⽝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医疗机构感染科和急诊科等专业⼈员。

根据狂⽝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本指南今后将不断更新、完善。

病原学和实验室诊断1. 病原学狂⽝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属于单负病毒⽬(Mononegavirales)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病毒属(Lyssavirus)。

狂⽝病病毒颗粒呈⼦弹状,长 100~300nm,直径约 75nm。

病毒基因组长约 12kb,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 RNA,从 3' 到 5' 端依次编码 5种结构蛋⽩,分别为核蛋⽩(Nucleoprotein,N)、磷蛋⽩(Phosphoprotein,P)、基质蛋⽩(Matrixprotein,M)、糖蛋⽩(Glycoprotein,G)和依赖 RNA 的 RNA 多聚酶(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or Large protein,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时间
• 首次暴露后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无24小时时
间限制,原则上应当越早越好。 • 如不能确定暴露的狂犬病宿主动物的健康 状况,对已暴露数月而一直未接种狂犬病 疫苗者也应当按照接种程序接种疫苗。
接种程序和注射部位
• 接种程序:一般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3、7、
14和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狂犬病疫 苗不分体重和年龄,每针次均接种1个剂量。(五 针法) 成大2-1-1接种程序: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 于左右上臂三角肌肌内各注射1剂量,7、21天各 注射1剂量。(四针法)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2岁以下婴幼儿 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
消毒处理
• 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2-3%(碘伏)涂
擦伤口。如伤口碎烂组织较多,应当首先 予以清除。
伤口缝合
• 如伤口情况允许,应当尽量避免缝合。伤
口的缝合和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应当在考 虑暴露动物类型、伤口大小和位置以及暴 露后时间间隔的基础上区别对待。 • 伤口轻微时,可不缝合,也可不包扎,可 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
注射 尽量将被动免疫制剂全部浸润注射到伤口周围 避免直接从伤口内进针,以免将病毒带入深部组 织 进针深度应超过伤口的深度 浸润注射时应避免将被动免疫制注入血管内
再次暴露后处置
• 伤口处理:任何一次暴露后均应当首先、
及时、彻底地进行伤口处理。 •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按暴露前(后)程序 完成了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细胞培养疫 苗)者,不再需要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伤口缝合
• 伤口较大或者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时,确
需缝合的,在完成清创消毒后,应当先用抗狂犬 病血清或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作伤口周围的浸 润注射,使抗体浸润到组织中,以中和病毒。数 小时后(不少于2小时)再行缝合和包扎;伤口深 而大者应当放置引流条,以利于伤口污染物及分 泌物的排出。 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酌情进行抗破伤风处理和 使用抗生素等,以控制狂犬病病毒以外的其他感 染。
是否可以使用不同品牌的狂犬病疫 苗
• 应当尽量使用同一品牌狂犬病疫苗完成全
程接种。若无法实现,使用不同品牌的合 格狂犬病疫苗应当继续按原程序完成全程 接种,原则上就诊者不得携带狂犬病疫苗 至异地注射。
狂犬病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 狂犬病病死率达100%,暴露后狂犬病疫苗
接种无禁忌症。接种后少数人可能出现局 部红肿、硬结等,一般不需做特殊处理。 极个别人的反应可能较重,应当及时就诊。 发现接种者对正在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有严 重不良反应时,可更换另一种狂犬病疫苗 继续原有程序。
被动免疫制剂使用剂量的计算
• 被动免疫制剂严格按照体重计算使用剂量,
一次性足量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按 照每公斤体重20个国际单位(20IU/kg), 抗狂犬病血清按照每公斤体重40个国际单 位(40IU/kg)计算。如计算剂量不足以浸 润注射全部伤口,可用生理盐水将被动免 疫制剂适当稀释到足够体积再进行浸润注 射。
对免疫效果的检测
• 使用合格的、正规途径获得的疫苗全程免
疫后,一般情况下无需对免疫效果进行检 测。如需检测抗体水平,应当采取中和抗 体试验进行检测,包括快速荧光灶抑制试 验(RFFIT)、小鼠脑内中和试验2种方法。
暴露前免疫
• 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应当进行暴露前免疫,
包括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 接触狂犬病病人的人员、兽医等。 • 暴露前基础免疫程序为0、7、21(或28) 天各接种1剂量狂犬病疫苗。持续暴露于狂 犬病风险者,全程完成暴露前基础免疫后, 在没有动物致伤的情况下,1年后加强1针 次,以后每隔3-5年加强1针次。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的注意事项
• 对于粘膜暴露者,应当将被动免疫制剂滴/
涂在粘膜上。如果解剖学结构允许,也可 进行局部浸润注射。剩余被动免疫制剂参 照前述方法进行肌肉注射。
被动免疫制剂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 在伤口内滴数滴被动免疫制剂 • 距伤口缘约0.5-1cm沿伤口纵轴进针,做环形全层 • •
• •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的部位
• 注射部位如解剖学结构可行,应当按照计
算剂量将被动免疫制剂全部浸润注射到伤 口周围,所有伤口无论大小均应当进行浸 润注射。当全部伤口进行浸润注射后尚有 剩余被动免疫制剂时,应当将其注射到远 离疫苗注射部位的肌肉。
同侧肢体可否同时注射狂苗和狂免?
• 2009年规范中规定:“不得把被动免疫制
• •
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是否可以接种 狂犬病疫苗
• 正在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儿童可按照正常
免疫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狂犬病疫 苗期间也可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其他疫 苗,但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
按时完成全程免疫
• 接种狂犬病疫苗应当按时完成全程免疫,
按照程序正确接种对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的 免疫力非常关键,当某一针次出现延迟一 天或者数天注射,其后续针次接种时间按 延迟后的原免疫程序间隔时间相应顺延。 第二次对于免疫保护非常重要,最好不要 推迟。如延迟期太长,建议重新开始一个 新的免疫程序。

特殊部位的伤口处理
• 眼部:波及眼内的伤口处理时,要用无菌生理盐
• • •
水冲洗,一般不用任何消毒剂。 口腔:口腔的伤口处理最好在口腔专业医师协助 下完成,冲洗时注意保持头低位,以免冲洗液流 入咽喉部而造成窒息。 外生殖器或肛门部粘膜:伤口处理、冲洗方法同 皮肤,注意冲洗方向应当向外,避免污染深部粘 膜。 以上特殊部位伤口较大时建议采用一期缝合(在 手术后或者创伤后的允许时间内立即缝合创口), 以便功能恢复。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
•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应当具备必要的
伤口冲洗、冷链等设备和应急抢救药品。 •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应当建立健全相 应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冷链管理、知情 同意书、接种登记、不良反应登记报告等。
谢谢
再次暴露后处置
• 疫苗接种: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
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1年。如再次暴露发生在 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 接种,不需加大剂量;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 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 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在 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于0、3、7天各接种1剂疫 苗;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
• 暴露部位位于头面部、上肢及胸部以上躯
干时,剩余被动免疫制剂可注射在暴露部 位同侧背部肌肉群(如斜方肌),狂犬病 疫苗接种于对侧。暴露部位位于下肢及胸 部以下躯干时,剩余被动免疫制剂可注射 在暴露部位同侧大腿外侧肌群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的注意事项
• 如未能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当天使用被动
免疫制剂,接种首针狂犬病疫苗7天内(含 7天)仍可注射被动免疫制剂。不得把被动 免疫制剂和狂犬病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 禁止用同一注射器注射狂犬病疫苗和被动 免疫制剂。

伤为Ⅱ级。 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 损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粘膜被污染为Ⅲ 级。
伤处理
• 伤口处理包括彻底冲洗和消毒处理。局部
伤口处理越早越好。清洗或者消毒时如果 疼痛剧烈,可给予局部麻醉。
伤口冲洗
• 伤口冲洗:用20%的肥皂水(或者其他弱
碱性清洁剂)和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 彻底清洗、冲洗所有咬伤和抓伤处至少15 分钟。然后用生理盐水(也可用清水代替) 将伤口洗净,最后用无菌脱脂棉将伤口处 残留液吸尽,避免在伤口处残留肥皂水或 者清洁剂。较深伤口冲洗时,用注射器或 者高压脉冲器械伸入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 洗,做到全面彻底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 工作规范
(2016版)
狂犬病暴露 的定义
• 狂犬病暴露是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者不
能确定健康的狂犬病宿主动物咬伤、抓伤、 舔舐粘膜或者破损皮肤处,或者开放性伤 口、粘膜接触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 唾液或者组织。
狂犬病暴露分级。
• 按照接触方式和暴露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 接触或者喂养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为I级。 •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
剂和狂犬病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但如 果狂苗和狂免接种在不同部位,则不会相 互影响,具体情况:如果是上肢伤口,伤 口周围接种狂免,只要三角肌处肌肉皮肤 完整,即可在两侧接种疫苗;如果咬伤在 三角肌部位,狂免的使用不变,但同侧的 疫苗可接种在同侧大腿外侧肌,另一支疫 苗在对侧三角肌或大腿外侧肌接种。
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的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