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存在的物质基础_张绍光
经络

第二节 十二经脉
四、循行部位
(三)足阳明胃经 直行者: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中线 向下夹脐两旁,进入气街。 分支:从胃下口向下,沿腹腔内下行 至腹股沟,与直行之脉会合。由此下 行经髋关节前,到股四头肌隆起处, 下行至膝髌,沿胫骨前外侧,下行至 足背,进入中趾内侧趾缝,出次趾末 端。 分支:从膝下三寸处分出,经丰隆, 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第二节 十二经脉
四、循行部位
(六)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外侧端,沿手背尺侧,上 腕部,沿前臂外侧后缘,出于肘内 侧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沿 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绕肩胛, 交会于大椎穴,前行入缺盆,深入 胸腔,络心,沿食管下行,穿过膈 肌,至胃,下行属小肠。 分支:从缺盆上行,沿颈旁,上行 到面颊,到目外眦,退行进入耳中。 分支:从面颊部分出,上行至目眶 下,至目内眦,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表里关系
表 里 表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阴肺经 足阳明胃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里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第二节 十二经脉
四、循行部位
(一)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复返向上循 胃口(贲门),通过膈肌,属于肺, 上至喉部,而后横行至胸部外上方 (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 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 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 出,沿掌背侧前行,走向食指桡侧 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第二节 十二经脉
四、循行部位
(九)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行,穿 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分支: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胁部 当腋下三寸处,向上至腋窝下,沿 上肢内侧中线入肘,经腕后内关穴, 过腕部,入掌中,经中指桡侧,出 中指桡侧端。 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尺侧, 直至其指端的关冲穴,交于手少阳 三焦经。
中医经络与养生20141023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腑”
十二经脉中的手三阴经,足三阴经在体内皆有属脏络腑的关系.手三 阳经和足三阳经在体内皆属腑络脏。 同时,十二经脉在四肢的肘膝以下和头面部又都有分支相连或借 助于络脉相通,而形成一个密布于周身的网络体系。
10
2、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沟通和连接十二经脉的较大的支脉, 共有八条,即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 脉、阳跷脉、阴维脉和阳维脉。
在经脉循行路线或穴位上出现压痛或其他异
常反应,也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
经络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16
二、十二经络与养生17来自1、足少阴肾经18
(1)肾经的循行 路线
肾经是与人体脏 腑器官有最多联系 的一条经脉,它起
于足底的涌泉穴,
止于胸前的俞府穴, 属于肾脏,联络膀 胱。
19
经脉分布于第五趾、 足底及下肢内侧后缘和胸 腹第一侧线。在足小趾与 足太阳膀胱经衔接,联系 的脏腑器官有喉咙、舌, 属肾,络膀胱,贯肝,入 肺,络心,在胸中与手厥 阴心包经相接。 首穴是涌泉,末穴是俞府, 左右各27穴。保健穴:涌 泉,太溪。
(2)肾经不正常的人会出现哪些问题?
面黑如柴,头晕目眩; 气短暴喘,咳嗽咯血; 饥不欲食,心胸痛、腰、脊、下肢无力或 肌肉萎缩麻木,脚底热、痛; 心烦、易惊、易恐、口热、舌干、咽肿。
21
(3)主治范围包括哪些?
妇科病; 前阴病; 肾、肺、咽喉病;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疾病。
5
经络
—生命活动的依赖
人体经络的组成
人体十二正经
内侧 外侧
太阴
肺经
手 足
厥阴 心包经 少阴 太阴
经络养生与文化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经络养生与文化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灵枢·海论》所言:“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外络于()”。
参考答案:脏腑、肢节2.以下属于经络的“象”的内容是参考答案:应时象_应天象_五行象_应地象3.经络腧穴在身体的关系表现是参考答案:体_点_面_线4.吃早餐最佳时间段是参考答案:辰时5.用于调整脏腑作用的腧穴是参考答案:原穴6.分布在背后足太阳膀胱经第一条侧线(旁开后正中线1.5寸)的特定穴是参考答案:俞穴7.生命现象发生的物质基础是参考答案:精8.下列对“导引”二字理解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导气令和,引体令柔9.古人具体用什么方法认识经络?参考答案:对自然界河流的观察10.寅时什么经脉气血运行最为旺盛参考答案:肺经11.十二经脉在上肢分布的规律是参考答案:阳明太阴在前少阳厥阴在中太阳少阴在后12.十二经脉的组成是参考答案:手足三阴三阳13.在人体十大类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中,治疗六个腑病的腧穴是参考答案:下合穴14.经络在人体生命系统中的地位是参考答案:生命活动的依赖15.十二经脉在腹部的分布特点是参考答案:胃经腹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胸部旁开4寸16.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论述,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参考答案:28岁17.古人是如何发现经络的?参考答案:针灸刺激的感应和传导的观察18.导引功法起源于参考答案:中原地区19.下列最能表达经络养生的目标状态是参考答案:和20.中医与易经的关系,下列描述最恰当的是参考答案:援易解医21.象形文字--“气”中两长一短的文字特征代表的是:参考答案:人体体表的经脉循行有关的将内容 B、文字“三”的意义22.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论述,女性初潮年龄一般为参考答案:44岁23.下列不属于“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特点和作用的是参考答案: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一样,每条都有归属自己本经的腧穴24.奥地利医生道尔福勒博士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一篇“A medical report fromthe stone age” 的文章中提到与经络相关的考古事件是参考答案:发现了周身描绘有类似穴位纹身的冰人25.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下列对女子各年龄阶段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参考答案:六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26.下列对导引术的描述最准确的是参考答案:一种医疗保健体操27.经络养生的意义就是及时、尽早让失衡的身体恢复平衡、和谐阴阳、保健防病。
中医经络学解读身体的能量通道

中医经络学解读身体的能量通道中医经络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研究身体的经络系统来解析人体内的能量通道。
经络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复杂的经络网络,通过这些通道,气血等能量可以在身体内部流动,以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对中医经络学进行解读,揭示身体的能量通道的奥秘。
一、经络系统的基础概念中医经络学认为,经络是人体内传导气血和信息的通道,它由经脉、络脉和穴位组成。
其中,经脉是主要的通道,贯穿全身,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
络脉则相对较细小,分布在经脉附近的组织中,与经脉相互联络。
穴位是能够刺激经络的特殊点位,通过按压或针灸等手段,可以调节经络中的能量流动。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和分布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八脉、奇经八脉和十五络脉等组成,这些经脉和络脉分布在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其中,十二经脉包括手太阴经、手阳明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等,它们与人体的脏腑相联系,分布在上肢、下肢和躯干等部位。
八脉主要分布在腹部,负责脏腑的气血运行。
奇经八脉是连接十二经脉的副通道,起到调节和协调的作用。
十五络脉则是分布在各个部位的辅助通道,与经脉协同工作。
三、经络的功能和作用经络系统在人体内起到了重要的调节和保养作用。
它不仅能够传导气血和营养物质,还可以调节内脏器官的功能。
通过经络,气血等能量可以均衡地分布到各个部位,维持人体内的生理平衡。
当经络受到阻塞或失调时,就会引起气血运行的不畅,产生各种疾病。
因此,通过调节经络的流动,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四、调节经络的方法中医提出了许多可以调节经络的方法,其中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
针灸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经络的流动,通过放置细针或转动针头,可以刺激经络中的能量,并调节其流动方向和速度。
推拿是通过按摩经络、活络和穴位,以促进气血循环和通畅经络。
拔罐则是利用负压原理,通过吸附皮肤表面来刺激络脉的流动。
五、现代研究对经络系统的认可虽然中医经络学在古代就已经形成,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但其科学性一直备受争议。
经络路线的证明,中医学革命的先声!

经络路线的证明,中医学革命的先声!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就在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及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认识,而这两种关系都和经络学说有关,自然变化主要是通过经络系统来影响人的,整体的普遍联系也主要是靠经络系统来实现的。
要正确认识中医,就必须正确认识经络学说。
但问题是,我们如何来证明它的客观存在呢?中医是建立在气理学说之上的,它告诉我们,人和万物一样,不仅由同一种物质(气)组成,也由同一个原理支配,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万物在运动原理上的统一性,通过系统间的类比来认识万物。
对经络的认识就来源于这种类比的方法。
自然是在不对称变化中存在的,虽然任何精密仪器探测不出来,但我们可以通过西方科学推理出来。
我们知道,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是椭圆形轨道,月亮围绕着地球也是椭圆形轨道,根据平方反比的引力公式,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太阳和月亮对我们的引力是不断变化的,而且是有周期性的,海水的潮汐效应就是由这种引力变化引起的。
有人可能会问了,西方科学的精密仪器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为什么观察不到这种引力变化呢?答案其实很简单,组成精密仪器的原子并不是死寂不变的,而是一个活的物质系统,它们的稳定存在与引力变化有着密切的对应性,或者说,两者的变化是同步的。
用它看周围的世界,就象站在火车上看火车上的东西是静止的一样,其实,它们都是在不对称变化中存在的。
随着自然变化,万物都有潮汐效应,但唯有水的潮汐效应最强。
这就说明自然变化和水之间有某种共振性,水可以强烈吸收大自然变化的能量,自然变化也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地球上的水来影响地球的。
水在地球表面占70%,在人体也占70%,而且其中的化学成分类似,人简直就可以看成是地球的一个缩影。
类比到人,我们就很容易认识到,自然变化主要是通过作用于人体的水来影响地球的,而水主要存在于经络系统当中,因此,经络就是人与自然沟通的媒介。
同理,地球上的能量循环主要靠什么?当然是水循环。
它通过海水的蒸发,云的运输,雨雪的落地,河流的汇集,最终回归大海。
重大发现,轰动了!复旦大学首次公布人体经络完整影像

重大发现,轰动了!复旦大学首次公布人体经络完整影像来源:鹤翾先生十二类茶叶激发的人体红外辐射影像与经络模型吻合中国的传统医学实践,大多基于经络理论。
但是在现代解剖学研究中,经络却一直看不见摸不着。
近日,复旦大学团队首次公布了符合人体经络传统描述的系统性影像,让人们得以“看见经络”。
李辉经络,是中医理论中既核心又神秘的事物。
中国的传统医学实践,大多基于经络理论。
但是在现代解剖学研究中,经络却一直看不见摸不着。
所以许多科学家不认可经络是客观存在的结构,甚至因此否定中医疗效的客观性。
近日,复旦大学团队首次公布了符合人体经络传统描述的系统性影像,让人们得以“看见经络”。
相关论文《茶叶激发的人体红外影像显现经络系统》发表在3月份的Quantitative Biology(《定量生物学》)期刊上。
上下求索最早记载经络的《黄帝内经》重点描述了人体内分布的六条正脉的位置和功能,每一条正脉的两端又连接手或足,划分为手经和足经,这样经络就划分成了十二条。
中医实践发现十二条经络在一昼夜内依次活跃流动,每两小时轮换一条经络,并将这一规律称为“子午流注”。
经络的医疗实践主要有两个方面:对经络穴位的针灸,和根据经络对应的属性配备药剂。
在中药学里,归经是指药物对于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种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小,如黄芪归肝经,黄精归肾经。
用现代科学的各种实验和分析证实,这两方面的各种实践都有显著效果。
对各种穴位的针灸方案有显著治疗相关疾病的功效。
而草本药物所含化合物成分对应的经络归属,也符合特定的数学模型,因此归经属性是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来预测的。
基于各种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国内外一直有很多人相信经络的存在。
可是,在解剖学研究中,却从来没有发现符合经络模型的结构。
这说明经络如果有解剖结构,也肯定不是血管或神经那样肉眼可见的管线状结构。
国内外很多团队试图通过各种物理和化学的方式找到经络存在的证据,但均未取得可信结果。
关于经络的物质属性,生理功能及相关的联想

探索On Physical Attribution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Jing-Luo and Its Association of Ideas张声闳1陈静2(现代康复杂志社,主任医师1;副主任医师2沈阳110005)李佩斌(美国,世界中华医疗学院,教授)关于经络的物质属性、生理功能及相关的联想近10年来,经络研究取得较明显的进展,14条经脉线的客观性,似已不再置疑;经络的三维定位问题,许多讨论已倾向于认为是在人体的间隙维系统之中;祝总骧等的实验观察,与间隙维定位之说甚相一致。
经络的物质属性及整体调节功能已势在必索。
本文旨在从非线性科学自组织理论入手,对经络的物质属性及生理功能做出探讨性阐述。
一、 分形论 与 相似学 是席卷很多学科的学术思潮被公认的,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英国史蒂芬霍金教授曾说:如果能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而且不用方程式来解释制约宇宙定律方面的基本观念,他会同别人一样感到兴奋和赞叹。
所以,他总是记着!每用一道方程式都会使书的销售数目减半∀的教训,把他的学术著作写得尽量通俗易懂,并且认为这是使一个新的学说最终被广泛承认的必经之路。
这是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
最近听说,有一位美国科学家也有一个异曲同工的高见。
大致是说,一个科学家一定要注意炼就这样一种本领:仅用10分钟,用通俗比拟的语言,讲一个科学大道理,让听者一辈子不忘且能讲给别人听。
我们认为当代学术思潮中两个耀眼的潮头### 分形论 和 相似学 ,都能让人们较易获得简明透析的印象。
分形理论诞生于多学科交叉、对撞,又相互融合的70年代。
创建人为美藉波兰人曼德勃罗特。
他认为!自然界和社会活动中广泛存在的无序(无规则)是一个自相似性系统∀,分形论能让人们洞察到表面混乱无序,而实质却为分形系统的精细结构,使人们从局部认知整体、从有限认识无限、从表面无序认识更深一层的有序,把看来极复杂的大千世界,归结到最简单的分形规律上来。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是指人体经络系统的形态、分布、功能和调节机制的学说。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经络学说是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对于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络学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古代经络学说,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经络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系统,它是由经络组成的,经络是连接器官、组织和组织之间的通道。
经络不仅在表面运行,同时也在深层组织和脏腑之中。
人体的经络系统相当于一个复杂的通信网络,贯穿全身,并进行信息传递、物质运输和调节功能。
按照经络学说,人体有十四条正经,包括三阳经、三阴经和八奇经。
其中三阳经包括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和手少阴心包经;八奇经包括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和手少阳胆经。
每一条经络都与一定的脏腑相对应,通过经络可以传输血液、气、营养物质和信息,并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一个能量场,通过经络可以感知和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情况。
正常情况下,经络系统中的气血运行畅通,维持着我们身体的健康状态。
然而,当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经络的堵塞和疏通不畅,从而引发疾病。
中医的治疗方法通常是通过调节经络系统,使气血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根据经络学说,中医治疗一般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来调节经络系统。
针灸是将针刺入特定的穴位,通过刺激经络系统的气血运行来恢复身体的平衡;推拿是通过按摩身体表面的穴位,刺激经络系统,增强气血运行;中药则是通过服用草药来调节气血的流动,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
经络学说的研究对于中医的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不仅可以解释中医的一些疗效,也为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经络学说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疾病的本质和产生的机制,为中医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