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危机报道中隐喻的使用与反思——以甲型H1N1流感的媒体阐释现象为例
《202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反思及对策研究》范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反思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还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思,探讨其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以期为未来的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提供参考。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思1. 事件成因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如病毒变异、气候变化等,使得一些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变得更加复杂。
人为因素如忽视公共卫生、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也可能导致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
社会因素如人口流动、社会不稳定等,也为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 事件影响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首先,它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使得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医疗压力。
其次,它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导致经济停滞、社会恐慌、文化交流受阻等。
此外,公共卫生事件还可能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和国际关系紧张。
三、应对策略研究1. 加强预防与控制预防是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关键。
应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
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在控制方面,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如病例隔离、疫情封锁、疫苗接种等,以阻断疫情的传播。
2. 提高应对能力提高应对能力是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的重要措施。
应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和救治能力。
同时,应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效率和效果。
此外,还应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3. 促进科技创新与应用科技创新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应加强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积极应对H1N1甲型流感

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积极应对H1N1甲型流感XX高考二轮复习学案政治第二部分:热点专题专题十一【学法导航】一、应对HINI甲型流感的哲学思考:.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要求我们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学会与之和谐相处。
2.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可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一发生疫情,国家立即启动紧急应急系统,疫情将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能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4.物质意识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应对HINI甲型流感要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
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关于HINI甲型流感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获得,由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要求不断推动而发展并为实践服务。
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目前尚无治疗HINI甲型流感的特效药,但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表明,由于主客体因素制约,正确认识往往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而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二、对药品安全问题的多角度分析:(一)经济常识.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
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
市场不是万能的,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弱点。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利益。
药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体现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的不良影响。
在一系列药品安全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些人见利忘义,不择手段,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甲型H1N1”流感防控中的公共卫生伦理难题

On Public Health Ethical Dilemmas dur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1N1作者: 董天宇
作者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出版物刊名: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13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甲型H1N1”流感;防控;公共卫生伦理学
摘要:今年3月全球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的应对工作。
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中,在公共卫生伦理原则之间出现了相互冲突的伦理难题。
只有遵循公共卫生伦理学中的四大基本原则:效用性原则、尊重原则、共济原则、相称性原则,才能够解决目前出现的难题。
解决这些难题对于公共卫生机构和工作人员在应对的行动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场甲流危机引发的思考

一场甲流危机引发的思考(第一部分)作者:沙漠飞狼2009 提交日期:2009-12-6 14:23:00 访问:631 回复:13江门市正在经历着一场空前的危机,甲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江门市漫延。
一所所的中学、小学乃至幼儿园正在经历着浩劫。
青少年以每日上千计人次的速度涌向各大医院。
而我们痛心地看到当医生、家长为了患儿的生存夜以继日地奋斗时。
我们惊诧地发现,地方政府部门的缺失、有关机构的呆板和不作为,才正是造成这次危机的主要原因。
一、教育主管部门的呆板措施早几个月前,外省就已经开始甲流的漫延,甚至提前放了寒假。
而我市也在八月初江门一中高三年级刚开始补课,甲流就不期而至,当时就有两个班被迫停课,最后整个年级全部停课直至九月正式开学。
当时就确诊甲流十几例。
可后来地方教育部门发布了一个没有一点科学依据的方案:“谁发烧,谁回家。
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不停课。
”这一方案直接导致甲流在各中、小学及幼儿园迅速漫延。
甲流正常潜伏期大概在5—7天,当某个学生发热时,其实已经传染给了其他学生。
所以中、小学发热人数与日俱增。
其实甲流已经在学校传染了两轮。
第一轮一个班多的大约有二十几人发热,少的也有几人发烧。
而学校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他们送回家,由家长负责治疗过程、承担责任。
学校里有的班级只有十几个人,还在上课。
当老师嘱咐学生多穿衣服别得甲流时,学生幽默地对老师说:“不怕,我已经得过了。
”多么讽刺啊。
第二轮下来学生情况更糟糕,甲流病毒有所变异,抵御不了的学生受到的伤害更大,出现了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脑炎等其它病发症。
真是晚得不如早得啊。
不竟要问:教育部门的措施是想让学生都得一遍甲流,让学生们自发地建立起对甲流的抗体吗?一帮没有脑子的官僚们,你们害了多少学生啊。
我们把好端端的孩子送去学校,回来后竟带着甲流的病毒。
唉!还要承担一切后果。
我想问一句:患儿的家长是否可向学校、教育部门索赔呢?现在是11.2年一次轮回的太阳黑子活动的最低值期,紫外线剧减,一些细菌顺势侵袭人体,而太阳活动高值时可促发病毒突变,低值则有利于病毒大量繁殖,估计是因此造成现在的流感。
当代中国政府舆论引导的新理念_以2009年_甲型H1N1流感_事件为例

论谴责,当前最大敌人是流感病毒而非患病同胞,因此,吕海 有歧视性,这一问题是纯粹的卫生检疫问题。温家宝总理也
涛不需要道歉。
对此舆论事件及时回应,指出:中国这样做,不仅是为了 13
根据腾讯网“以公民的名义,宽容吕传传”专题— ——“你 亿中国人的身体健康,对全世界防控工作也是有利的。此外,
觉得流感患者需要道歉吗?”的网络调查数据显示,道歉与否 墨西哥华侨联合总会秘书长焦美俊亦表示,现在中国政府采
生衍的空间,确立权威信源形象的效果。可见,在与甲型 之前,墨西哥公民不要去中国旅游。”她同时指责中国、阿根
H1N1 流感的正面交锋中,中央及地方政府始终坚持信息公 廷、秘鲁、厄瓜多尔和古巴停飞了与墨西哥之间的航班。墨西
开、透明的理念,面对复杂多变的舆情,临危不乱,反应迅速, 哥外长的言论在该国引起了极大的舆论反响,网络论坛上
2009 年第 10 期 (总第 62 期)
推进创新理论 探索创新实践
DONGNAN CHUANBO 主题专栏 ———传媒与和谐
入境检验检疫关,增强防控工作透明度,加大甲型 HIN1 流感 避免反应过度,他们完全不了解外国媒体与外国公众舆论。”①
可防、可控、可治的宣传力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技 其中以墨西哥为典型,墨西哥一些政府官员和媒体对中国对
当代中国政府舆论引导的新理念
—— —以 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事件为例
唐丕跃,蔡尚伟
(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35
2009
摘 要:当下我国正处于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全面而严峻地考验着我国
年
各级政府的舆论引导力。2009 年的“甲型 H1N1 流感”事件可以说是一次成功
中国公共卫生危机报道中战争隐喻的功与过

( )偏爱战争隐喻的原因 二 媒体为何钟情 于战争 隐喻 ?廉洁 (0 4 针对 防治非典 20 ) 中的战争隐喻, 从汉民族文化心理特征 的角度大致归纳 了三 点 : ( )对 入 侵 者 切 齿 的痛 恨 ;( ) 对 战 斗 的崇 拜 心 理 ; 1 2 ( )对解放 军的热爱和崇拜心理 。【 3 4 】 我 国媒体在对 公共卫生危机 进行报道 时偏爱战争 隐喻 有 多方 面 的原 因 : 从根源上讲 , 学术界 曾有学者 以战争文化 心理对此做 出 了解释 。所谓战争文化心 理,就是在战争年代 ,以军事思维 的方式来观察社会领域的各种现象 并加 以解 决。众所周知, 我 国的新闻事业诞生并成长于战争年代 ,自然 , 战争思维就 迁移到 了社会分析。解放后 ,尽管军事战争结束了,但在战 争 年 代 已根 深 蒂 固 的思 维 方 式 加 之 建 国 初 期 大 大 小 小 的 各 项运 动,不但没有弱化 ,反而强化了战争思维,并渗透至普 通 民众 。所 以,媒体对非典的表述就 变成 了 “ 这是一场不同 寻 常的战役 。当非典疫情袭来的时候,无 需下令 ,无数上海 科学家舍小 家为大家 , 即向非典发起总攻 , 立 表现 出了高度 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 三 、战 争 隐 喻 功 与 过 ( ) 正 向 功 能 一 从实际效果来看: 1 .提 高了新 闻的吸 引力 无论是媒体还是受众 ,普遍给予 “ 冲突性 ”“ 灾难性 ” 新闻特 别的关注。 2 .具 有 较 理 想 的 宣 传 力 度 对 比非 典前后期 的报道可 以看 出, 闻媒体在大量使用 新 了“ 持久战 ” 攻坚战 ” 打硬仗 ”等战争隐喻后,迅速 唤 、“ 、“ 起 了公众 的警惕 ,引起 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 3 .有效地传达了陌生的信息,普及 了卫生知识 L k f 和 Jh sn (9 9 ao o no 18 )认 为 隐 喻 是 一 种 以抽 象 的意 象 图式为基础的映射 ,即从一个比较 熟悉 、抽象的、易于理 解的始源域 ,映射 到一个不太 熟悉的、抽象的 、 较难理解 的 目标域 。[ 以隐喻为 工具,新闻媒体把对 普通 民众来说抽 5 】 象的医学名词 ,复杂的感染 、患病及治疗过程、预防措施等
《2024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反思及对策研究》范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反思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的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经成为了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这类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以及全球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近期一系列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不仅考验了各国政府的应急响应能力,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深入反思。
本文将基于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回顾与分析,探讨其影响、原因以及对策,旨在为未来的应对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健康角度来看,这类事件往往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感染。
其次,从经济角度来看,这类事件可能导致社会生产力的下降、经济活动的停滞以及社会财富的损失。
此外,从社会角度来看,这类事件可能引发社会恐慌、信任危机以及社会秩序的混乱。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自然因素如病毒变异、气候异常等是导致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因素。
其次,人为因素如疫情隐瞒、防控不力等也是导致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原因。
此外,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口流动和贸易往来也使得疫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
四、反思与对策研究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反思和应对。
首先,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其次,应加强预警与监测体系的建设,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的传播。
此外,还应加强应急响应能力,提高政府和社会的应对效率。
(一)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各国政府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交流疫情信息、防控措施和研究成果。
同时,应加强国际组织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提供技术支持和资源支持。
(二)加强预警与监测体系的建设预警与监测体系是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预警与监测体系的建设,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应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的传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媒体责任——以甲型H1N1流感事件为例

切 重要 的 观 点 , 不 能 仅 仅 表 达 传 播 者 所 同意 的观 点 。 () 社 而 3对 会 各集 团进 行 正 确 的描 述 , 应 带 有 偏 见 。 ( ) 负 责 介绍 和 阐 不 4要
大 流行 阶 段 。 甲 型 HI N1流 感 , 其传 播 速 度 之 快 , 播 范 围 之 因 传
广 , 起 全 球 的极 大 关 注 。 媒 体 在 面 对 这 一 突 发 公 共 卫 生 事 件 引 时 . 发 挥 怎 样 的 作 用 ?媒 体 应 采 取 怎 样 的 应对 策略 ? 应 2 0世纪 4 O年 代 , 国新 闻 学 者 提 出 了 “ 会 责 任 论 ” 强 调 美 社 ,
大众传媒对社 会负有道德 责任和道德义务 ,西方 各国在这一理
论 基 础 上形 成 了 系 统 的媒 体 自律 和 职 业 道 德 规 范 ,使 媒体 必 须
具 有社 会 责任 意 识 成 为 一 种 共 识 。‘ 国新 闻 自由 委 员会 对 传 播 D 美 媒 介 提 出 了 五 点 要 求 :1 对 当前 事件 进 行 真 实 、 括 而 明 智 的 () 概
学 子 论 文 选 登
突发公共 卫 生事 件 中的媒 体责 任
以 甲型 H I 1流感事件 为例 N
■文秀 维
【 摘要 】 本文以从社会责任理论 为视 角, “ 以 甲型 H N 1 1流感 ”事件 为例 , 讨我 探
国媒体 面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时的责任担 当问题 。媒体作 为社会 守望者 , 应发挥预 警功能, 及时、 全面提供信 息, 保障公 众知 情权 ; 应发挥舆论 引导 功能, 防止 出现谣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p r f e z / 1w ihc m o e s m daa tea a s be t n n s h t h r a okn s e o s i u naA H1 hc o ef m t s e i s h n yi o jc ,a df d a teer t id t o n f l N r h ma l s i t ew f o
常使用大量 的隐喻来传递抽象的疾病 和现实 ,以形 象地 阐释健康 信息 、深 入地解 读卫生 现状从 而达到缓 解公共
卫生危机 的 目的。但是 这些具有主观指 向性 的疾病 隐喻在带 来新 闻表现力 的 同时也造成 意义 的误 读和 报道的失
衡 。本文 以甲型流感报 道为分析对象 ,从微观语 言使 用与宏 观立意 选择两 方面 总结 了甲型流感 事件 中的隐喻现 象 。发现这些 隐喻一方 面增强 了新 闻的表现力一 方 面亦 在某种 程度 上制造 了恐慌 和议程 偏移 。因此 ,在健康报
it t n a d u b l n e e rsi h rc s te g tn n h x r s ie o e s fr e o e . T i p p rt k st e s a i n n a a c d r p t n te p o e so sr n h e i g t e e p s fn w o c fn ws h s a e e h r o o f e v a
meap o n alt e rs t h r i l he rp t s o lng a e U C a d p po i e s lci n a u g S n ur sv ee to .Boh o tp r l la ub i a i nd t t mea ho wi e d t a p lc p n c a f he s l o
o nfue a A/H 1 1 ZHOU i f r i l nz N M n,LI n y . Be n Nom alChv r/y, Be n 1 08 N Da — an g r iest g 0 75,Chia n
【 bt c】 M t hrs ool ai u t hnm nn btl prn t lo hm noer tns n A s at r e po i ntn lgiipeo eo , u ao nm oat of a a i d a y n sc s a i t r u t l nh g a o
a eiep b cha hci s o ee, hs betedrc n e p o f i ae ol sli s n c c s g l v t u l e t r e.H w vr tees jcv i t gm t hr o ss udr utn i i a emie- l a i l s u i ei a s de w e g fn i r
i aa c o mb l e c mmu ia in T e eo e,me u e h u d b a e o a o d t e n g t e ef cs o e tp o . n nc t . h r fr o s a r ss o l e tk n t v i h e a i f t f n ws mea h r v e s
道 中媒 体 要 采 取措 施对 疾 病 隐 喻 的负 向效 应 加 以 规 避 。
【 关键词 】 甲型 H N 流感 ;新 闻隐喻 ;传播功能 ;反思 lI
Us n t o p c i n o t p o h e o t r p b c h a t rssis e : a c s t d n m e i e rs e a d i r s e t fme a h ri t e r p r sf u H e l c ii u s n o n o h s s e su y o d a r p t o
中 国健 康 教 育 2 1 0 O公 共 卫生 危 机 报道 中 隐喻 的使 用 与 反思
— —
以 甲型 H N 流感 的媒体 阐释现象为例 l1
周 敏 。 林 丹 燕
【 中图分类号 】R 9 【 1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2 98 (00 1 03 — 5 0 — 92 21)0 — 09 0 0 【 摘要 】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 也是 人类认识事物 、建立概念 的重要工具 。媒体在公共卫 生报道 中经
e t b i o c p s I e o i g p bi e t r b e , ma s me i f n u e r e n mb ro tp os t o v r b sa l h c n e t. n r p r n u l h a h p o l ms s t c l s d a ot s s a l g u e f e a mea h r o e n e y a - sr c i a e a d ra i ta td s s n e l y,a mst x l i e t n o maim r ii l n n lz e t i ain mo e p oo n l o e t i e p an h a h i fr t o moe vvd y a d a ay e h a h st t r rf u dy t o l l u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