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总结:第八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总结: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结膜炎、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肝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 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5.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2)切断传播途径:如传染病流行期,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

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 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第八单元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思维导图

第八单元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思维导图

传染病和免疫人体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抗体: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 原理:抗体与抗原结合是特异性的,促进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功能有益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损伤的细胞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等)有害过敏反应器官移植时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艾滋病计划免疫:有计划地预防接种疫苗全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传播途径:血液、精液、乳汁、唾液、泪液、尿液等通过静脉注射、不安全性行为、伤口等接触到他人体液 原理: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不能抵抗病原体,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侵害预防传染病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 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举例:新型冠状肺炎,蛔虫病,结核炎,流行性感冒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蚊虫叮咬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特性传染性流行性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扑杀等切断传播途径:戴口罩,穿防护服,勤洗手等保护易感人群:加强锻炼,接种疫苗等。

八年级生物——传染病和免疫

八年级生物——传染病和免疫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本章内容概览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人类的众多疾病中,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特别是某些传染病至今人们还不能有效地控制,从而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了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

学习传染病时,首先根据具体实例认识传染病及其特点,然后通过分析具体的传染病实例认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并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制订出预防传染病的三大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另外,通过实地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可以提高我们对传染病的认识。

学习免疫时,首先讲述了人体的三道防线,这三道防线又分为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然后比较系统地阐明了免疫的功能和计划免疫,使我们对免疫有了一定的理解;最后又介绍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艾滋病。

这有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认识传染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地生活。

重点难点提示本章重点:1.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流行的基本环节。

2.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3.人体的三道防线组成及功能。

4.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5.计划免疫与艾滋病。

本章难点:1.如何防治传染病,说出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学习目标: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4.关注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选择卫生、安全的生活方式。

知识点一什么是传染病1.传染病(1)概念: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3)病原体: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2.教材第73页“插图”全解(图8-1 常见的几种病原体)(1)结核杆菌:属于细菌,能引起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以肺结核最常见,可通过接种卡介苗进行预防。

生物知识点之传染病和免疫3篇

生物知识点之传染病和免疫3篇

生物知识点之传染病和免疫3篇为了明天,努力吧!不管结果怎样,付出的,总会有回报的!今日考试的你,要保持稳定状态,自然从容,考试没什么大不了,祝你取得好成绩!,带着我们的期望,勇敢地向前走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生物知识点之传染病和免疫,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生物知识点:传染病和免疫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二免疫与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传染病和免疫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1)、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三个基本环节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主要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保护易感者:预防接种、加强锻炼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1、免疫的概念和功能: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八单元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思维导图和知识要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八单元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思维导图和知识要点

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思维导图和知识要点思维导图:知识要点:常见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非典、水痘、结膜炎、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肝等。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传染病等。

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

4.艾滋病(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2)切断传播途径:如传染病流行期,在教室喷洒消毒液。

(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

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8单元健康地生活第1章传染病和免疫教学课件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8单元健康地生活第1章传染病和免疫教学课件
只要做好控制传染源、切 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 群这三个环节,传染病是 可以预防的。
流感、血吸虫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疟疾
麻疹、水痘、流行 性感冒
知识点二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348年,欧洲出现了鼠疫大爆发,短短 5年间,欧 洲人口减少了近1/2。
1918年全球爆发流感,死亡人数达2000万,其中 美国死亡50万,比因战争死亡的人数还要多。
这种免疫叫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先天性免疫)
知识点二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溶 菌 酶 的 作 用
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吞噬细胞正在吞噬大肠杆菌。
人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
组成: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功能:
1.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中含有溶菌酶,破坏病 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常见的病原体
蛔虫卵
蛔虫
艾滋病病毒
结核杆菌
思考与讨论
1.这些病原体能够引起什么疾病呢? 2.这些疾病又是怎样传播的?
小结
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特点
特点
说明
举例
有病原体
每一种传染源都有它特异的 病原体
流感、肺结核、HIV、 肝炎、蛔虫卵、林球 菌
途径。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
病的人群。
知识点三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面对传染病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来保护自己?
焚烧病原体、携带物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 体的防御能力
养成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用肥皂洗手
接种疫苗,提高抵抗力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8.1.1传染病及其预防 知识梳理与检测题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8.1.1传染病及其预防  知识梳理与检测题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第1课时认识传染病一、传染病1.概念: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比较项目传染病非传染病原因由病原体引起由自身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或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不传染、不流行举例流感、蛔虫病、腮腺炎、肺结核等心脏病、近视眼、脑血栓、龋齿、贫血等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A)A.近视B.流行性感冒C.“非典”D.艾滋病2.(2019·广东模拟)“糖丸爷爷”顾方舟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他研制的脊灰糖丸活疫苗,使中国于2000年实现了无脊灰状态,这意味着千百万儿童远离了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引起该病的病原体就是嗜神经病毒,下列疾病的病原体与它最相似的是(A) A.流感B.扁桃体炎C.疟疾D.肺结核3.下列关于传染病及其分类,说法不合理的是(B)A.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B.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遗传性C.流行感冒是通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引起的D.狂犬病属于传染病4.在下列的生物中属于病原体的是(A)A.乙肝病毒B.老鼠C.蝇D.蚊5.流感患者及其身上携带的流感病毒分别属于(C)A.传染源、细菌B.病原体、病毒C.传染源、病原体D.病原体、细菌6.下列动物中,属于病原体的是(B)①草履虫②蛔虫③血吸虫④老鼠⑤苍蝇⑥疟原虫A.①③④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⑤⑥7.艾滋病除通过性传播外,还通过(B)A.水源传播B.输血传播C.空气传播D.握手传播8.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B)A.传播疾病的生物或生物媒介B.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C.病原体就是传染源D.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9.传染病与一般疾病的区别是(D)①传染性②广泛性③流行性④暴发性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0.(2019·十堰二中模拟)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D)①狂犬病②乙型肝炎③腮腺炎④淋病⑤病毒性感冒⑥心肌梗塞⑦艾滋病⑧近视眼A.①③B.②④C.⑤⑦D.⑥⑧11.下列几种疾病中,全是传染病的一组是(C)A.结膜炎、蛔虫病、狂犬病、地方性甲状腺肿B.麻疹、水痘、贫血、流行性乙型脑炎C.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非典型肺炎、肝炎D.糖尿病、艾滋病、天花、龋齿12.(2019 ·威海乳山期中)下列关于病原体的说法,正确的是(C)A.传播疾病的人或动物B.所有的细菌C.导致生物患病的细菌、真菌、病毒或者寄生虫D.不可能是真菌13.近视眼和结膜炎都是眼部疾病,两者的主要区别是(A)A.近视眼不属于传染病,而结膜炎属于传染病B.近视眼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而结膜炎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C.近视眼和结膜炎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D.近视眼和结膜炎都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14.(2019·乐山)2019年5月13日,江苏省东台市发生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感染丙型肝炎的事件。

会东县八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降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新版新人教版0

会东县八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降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新版新人教版0

近视眼 : 由于患者自身 的眼部结构发生变化引 起的 , 不具有传染性。
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传染病 ?
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 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叫做传染病。
病原体 :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结核杆菌
艾滋病病毒
蛔虫卵
蛔虫
阅读P73 资料分析
加速了 草场退化
野兔牛羊 争食牧草
威胁牧业发展 和人畜安全
猎捕狼
1、野兔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野兔数量会无限地增长吗?为什么?

3、观看视频 : 想一想
• 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的有机物 , 是怎 样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的 ?假 如没有动物 , 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 程会受到影响吗 ?
易感人群 : 対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 感染该病的人群。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
×
控制传染源
切 断 传 播 途 径
保护易感人群
请说出以下图是预防传染病的什么措施 :
采取一些安全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阻止或降低疾病的传染 , 比如在流感流行的时候戴口罩出行、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 。
切断传播途径
体育锻炼可以强身健体 , 增强身体素质 , 提高免疫力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新课导入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写下表。
疾病名称
流行性 感冒
麻 疹
水 痘
肺结核
近 视
病毒性结 膜炎
贫 血
龋 齿
蛔虫病
是否患过 此病
是否是传 染病
在上述疾病中 , 为什么有的病能够传染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措施。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1、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2、准备艾滋病的资料。

教师:1、制作本节课的课件。

2、准备艾滋病的有关资料。

3、准备乙型肝炎、淋病、禽流感、蛔虫病的资料。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过程:
导入本节新课。

传染病及其预防。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

讨论: 1、每年,特别是春秋季节,人们都会警惕一些传染病的流行,最近几年,你知道哪些传染病对人类影响较大吗? 2、你的调查表中有哪些是传染病?哪些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3、这些传染病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是传染病呢? 引导:提问:分析传染病的最大特点是传染性,是什么在人和人或动物和人之间传
播呢?
归纳:病原体的概念。

学生回答:非典、禽流感、艾滋病、乙型肝炎、肺结核等。

(学生回答不一定很完整)有传染性,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的传播的疾病。

学生填表,表达交流。

并提出各种关于传染病的问题。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可能是病
毒、细菌、寄生虫等生物。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设疑:传染病为什么能流行?它有哪些基本环节呢? 展示:课本69页资料1。

提出问题: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什么? 病原体首先存在于什么人身上? 流行性感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健康人身上的? 什么人最容易得流行性感冒? 教师归纳学生回答,提出: 流行性感冒流行的实质呢? 可以将这个过程分为几个环节呢? 分析: 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
康人所巾帼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
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提问:
1、资料2所说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
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回答。

流行性感冒病毒。

病人或病毒携带者身上。

飞沫。

4、老人和小孩。

身体抵抗力弱
的人。

流感病毒从病人或病毒携带者
身上通过飞沫传播到健康人身
上。

学生回答:
病人或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
健康人。

学生阅读69页资料2,进一步
理解三个环节。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讨论: 传染病流传的三个环节可以缺少吗? 在2003年“非典”期间,为了预防“非典”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以上各种方法,各从传染病的哪个环节上考虑的? 归纳传染病的预防的方法。

讲:以下是几种比较常见的传染病,请同学们分析这几种病的特点,谈谈怎样预防? 肺结核(展示肺结核的有关课件。

) 学生回答:
不能缺少。

各种各样的预防措施。

如:戴
口罩、打扫卫生、隔离病人、
喝增强免疫的中药……
学生讨论以上的措施分别属于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
保护易感人群。

学生回答:
1、主要通过给易感人群预防接
种卡介苗。

保护易感人群。


教学点评: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包括健康的概念、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获得这些知识,是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课题。

通过本节课的处理,效果较好。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分析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再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

如传染病的预防,学生先回忆预防“非典”的方法,再从这些方法中归纳出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再运用这些措施讨论预防几种具体的传染病的方法。

课前调查,使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其内容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的有源之水。

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
特异性免疫和免疫概念。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

2、学生将自己的预防接种卡带来。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导入: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具有很多病原体的环境里,但为什么我们没有时刻患病呢?
学生:我们人类有抵抗力。

教师:人类对疾病的抵抗力是人体免疫的一个部分,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发现免疫不仅包括人体对疾病产生的抵抗力,还包括其他的内容。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的哪些现象与免疫有关?
展示:药物过敏、骨折、肾移植前要寻找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贫血、艾滋病病人、风湿性关节炎、肝癌。

学生:(能判断部分内容,但教师不给评价,等到学完本内容后,再讨论,进行评价。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教师:我们先来讨论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抵抗力,为什么我们有抵抗力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1、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的念球菌涂在健康人的皮肤上,2个小时候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念球菌都被消灭了。

讨论以下问题:
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病菌会很快死亡?
皮肤是不是能所有的细菌都杀死呢?
学生:.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被皮肤的分泌物所杀死,这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学生:不能杀死所有的细菌。

教师:有没有同学亲身体会过皮肤破坏后,人身体的反应。

学生:有一年夏天,我不小心,把膝盖摔破了,当时我没在意,也没有到医院,结果后来发炎了,还化了脓,后来我妈妈带我到医院,包扎了以后,过了好几天,才好。

教师:(展示烧伤病人的治疗环境)为什么烧伤病人需要无菌的环境?
学生:因为皮肤具有防御功能,如果有细菌,会使病人感染。

教师:(展示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动画)
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防御病原体的防线,皮肤和黏膜就是第一道防线。

他有三方面的作用:1、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2、分泌物可以杀菌。

3、纤毛可以清扫异物。

教师:通过资料一,我们知道皮肤虽然具有免疫能力,但还是不能杀死所有的病原体,当病原体突破第一道防线,又是什么在与病原体战斗呢?
下面我们展示一个动画,请一个同学给我们解释一下,吞噬细胞吞噬的过程。

(展示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的动画。


学生:(学生描述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
教师:吞噬细胞分布在人体的什么部位?
学生:吞噬细胞在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里,所以分布在人体的全身。

教师:除了吞噬细胞以外,还有哪些物质也有杀菌作用呢?
(展示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教师: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教师:假如溶菌酶也不能消灭病原体,还有其他的物质能杀灭病菌吗?请学生阅读资料3,并讨论: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病毒的侵袭呢?
教师:(播放抗体和抗原作用的动画。

并讲解和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呢?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这就好比是抗日战争,日本人侵略中国,激发了我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奋起抗争,许多农民变成了战士,与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取得了抗日的胜利。

胜利后,战士们的战斗能力并没有消失,如果日本人胆敢再来侵犯,我们的战士一定能再次打败侵略者。

以上的过程中,何者相当于抗原?何者相当于抗体呢?
学生:侵略者相当于抗原,我国的战士相当于抗原。

教师: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提问1、我们从小到大接种过很多的疫苗,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传染病呢?
2、疫苗的成分是什么?
3、什么是计划免疫呢?
学生:展示展示他们的预防接种证和免疫接种卡。

阅读课本并回答。

教师:计划免疫对提高人体的健康的意义,人的寿命的延长与计划免疫的关系,以及国家对计划免疫的重视。

教师:人体的三道防线有什么区别呢?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道防线与第三道防线差异,并导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学生:比较俩者的产生和功能。

并填写表格。

教师:设疑: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理解了免疫能力使我们免受病原体的侵害,使我们受益,但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人民发现它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位的,还有哪些功能呢?
学生:阅读课本教材,展示他们收集的免疫资料。

归纳总结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免疫的概念。

教师:以下的各种现象哪些与人体免疫有关?(课前的判断内容)
教学点评:
本节的内容通过贴近生活的事例、丰富的动画、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让学生感知了免疫的有关知识。

这个内容不是教师直接表达的,而是通过提供丰富的资料,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还有一些部分也充分地运用了教材的资源,形式多样,学生爱学、乐学。

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