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二外德语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国际视野下基于“柏林教学论模式的德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研究

国际视野下基于“柏林教学论模式的德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研究

国际视野下基于“柏林教学论模式的德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研究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依赖性不断加强,外语学习不仅仅限于英语学习,作为继英语和日语之后的第三大外语,德语日益成为中国高校学习的科目。

本文以全球化视野下的德语作为高校第二外语的教学研究为目标,分析柏林教学论模式在第二外语德语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旨在寻找适合当今中国高校德语作为第二外语课程的最佳教学方法。

关键词:柏林教学论模式德语第二外语随着全球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依赖性不断加强,近几年,因互联网和通讯设备的飞速发展,“地球村”变得指日可待。

正因为在这样的全球化大趋势下,外语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

中国现已成为德国在欧盟外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德语在我国已成为继英语和日语之后的第三大外语,被越来越多的人学习。

截至2022年底,国内已有82所高校开设德语专业,将德语作为第二外语开设课程的学校更是不胜枚举。

除此之外,德国不仅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更在工业技术、机械制造、车辆工程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吸引着众多学习者。

1.引言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国家将外语正式列为中学的必修课程。

1983年全国高考将英语高考总分100%计入总分,由此开创了学习英语的热潮。

到目前为止,英语还是我国学习人数最多、使用人数最多的外语。

但在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发展趋势下,对于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来说,只掌握一种外语是不够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第二门,甚至第三、第四门外语。

德国作为战后工业、科技、经济和文化强国,德语自然成为较佳选择,成为在中国继英语和日语之后的第三大外语。

“中国赴德留学人数已排在非英语国家的首位”①。

王银泉在他的《从国家战略高度审视我国外语教育的若干问题》②中提出,“我国的外语教育战略不但缺少科学规划,而且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德语语言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德语语言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德语语言学》教学探索与实践德语语言学是指对德语语言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和阐述的学科,在德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德语课程中,德语语言学是一门核心课程,它通过对德语语言的结构、发音及构词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德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其德语学习的有效性和效率。

德语语言学在德语教学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培养语法意识德语语言学是德语语法的基础,在德语教学中,通过德语语言学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德语语法,进而有效促进其德语语言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德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加强对德语语法的解释和教学,使学生对德语语法规则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德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例子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

2、注重语音语调的培养在德语教学中,语音语调的正确学习和运用对于提高德语学习者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非常重要。

因此,德语教师需要注重语音语调的培养,掌握德语语音语调的基本规则和运用技巧,通过各种方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3、注重词汇的扩充和拓展德语语言学的研究也包含德语词汇的研究和分析,德语教师需要注重扩充和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德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词汇教学,如利用词汇卡片、音视频资源等多元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德语词汇。

4、注重语用学的教学德语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规范、交际意图、语用意义和语言行为的学科,它在德语教学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德语语用学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语语言交际中的规范和意图,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和水平。

因此,德语教师需要注重语用学的教学,对于重要的语用现象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德语在实际应用中的规范和技巧。

总之,德语语言学在德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德语教师需要注重语言学的教学探索和实践,加强德语语言学的应用和实践,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德语语言,提高其语言能力和水平。

“超星学习通”系统下第二外语(德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超星学习通”系统下第二外语(德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收稿日期:20200515 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教函[2018]471号);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7XJJGYB14) 作者简介:刘冬妮(1983 ),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语言文学和德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超星学习通”系统下第二外语(德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刘冬妮(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教学平台日趋增多。

超星学习通因其较强的使用性能和较全面的功能性成为大多数教师选用的智慧教学工具。

超星系统下第二外语(德语)课程教学,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和个性化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便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超星学习通;第二外语(德语);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DOI:10.3969/j.issn.2095 462X.2020.03.022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462X(2020)03 0091 04 近年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蓬勃发展,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日趋增多,经常被各大高校使用的教学平台有超星学习通、雨课堂和智慧树等,其中超星学习通系统在教学功能实施方面设计较全面,教师使用起来也较易掌握,因而被众多高校选用。

教师在超星系统中,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在教授外语课程的时候,超星系统显示出了较强的实用性。

第二外语(德语)是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外语能力类课程,每周1次课,属于非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较难以及教学时间有限是这一课程的劣势。

在网络教学条件下,教师可以针对课程的几大劣势,运用超星系统丰富而强大的软件设置,分别在二外德语的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教学阶段,结合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从教学平台、教学阶段和教学模式3方面入手开展教学活动,以弥补这一课程的缺陷,甚至达到扭转劣势的教学目的。

提高高校二外德语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提高高校二外德语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握 其 使 用 规 律 。 在 这 一 教 学 环 节 中 . 师 可 采 取 启 发 式 教 教
学 , 使学 生 自己发 现规律 . 而加深 学习 印象 。例 如 , 促 从 在 讲 解命令 式时 ,可 以先 列 出对 w rSe ird i_i, ,u的命令 式例 h 句, 引导 学生 与 陈述句 的动词 变位 进行 对 比 . 变被 动学 习 为主动认 知 , 而激 发学生认 知 的好奇心 。 从 此外 . 教师应 怀
理 离 三 溺 量 簸 窕 离 竣 撼 教 蚴 觋
口 天 津科 技 大 学 王 颖
摘 要 : 文对 当前 高校二 外德 语教 学普 遍存在 的 问题进行 了深入 分析 , 本 并结合作者 的 自身教 学经验 , 在教
学过 程 中进 行 了有 益 的探 索 与 尝试 . 出 了几 点 思 考 。 提
高 校 二 外 德 语 教 学 质 量 以 及 学 生 学 习 效 果 .则 成 为 当 前 德 语 教 学 界 所 关 注 的 焦 点

升语 法教学 效果 的重点应 在于精 讲语法 所谓 “ 精讲 ” 是指 教师 要 该语 法普遍 应用范 围 以及 特殊使 用情况 . 而使学 生掌 从
学 的积极 性 。 师应 该转 变教学 思维 . 主体 地位转 让给 教 将
学 生 。 如 , 将 学 生 划 分 为 固 定 的 学 习 小 组 . 些 教 学 例 可 某
环节 可 责成 一个 小组 来完成 .成 员 可 以利用 互联 网 获取
背 景 知 识 的 相 关 资 料 , 上 为 其 他 学 生 介 绍 : 员 也 可 就 课 成
会 将 重点 放在 培养 学生 阅读 、 作 以及 翻译 能力 方 面 , 写 致

德语二外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德语二外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 t u de nt s .
Ke y wo r d s s e c o n d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 a u d i o - v i s u a l a n d s p e a k i n g
t e a c hi ng a p p r o a c h; i nd e p e nd e n t l e a r n i ng a b i l i t y
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 以对 比教学成效。 其 中, 依托视听说教 学模式的德语二外教学相较传统模式有如下 几个创新点 : 1 . 1结合教材 内容 , 强调 多媒体 手段 以 《 新编大学德语》 ( 第二版 )中 E i n h e i t 6“ Wo h n e n i n D e u t s c h l a n d ” 为例 , 首先要求学生在 开始 新话题学 习前 预习 相关词汇 。除此 以外 , 由于学生德语 的词汇量较小 , 语法体 系不够完整 ,所 以需要教师归纳 总结 出该 单元 重要的语法 知识点 , 并将其融入具体句子 当中。 在课堂教学中 ,笔者首先结合 主题播 放相关短片或者 图片 ,帮助学生更好地 了解与教 学内容相 关的德 国文化背 景知识 ,并采用视觉及 听觉 的刺 激加 深学生对其 中所涉及 的单词及一些简单用语 的印象 , 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在课 文的学 习中, 笔者不再采用传统 的精 读式讲解 , 而 是综合运用整 篇播放法 、 分段播 放法 、 定格播 放法 、 反复播 放法等播 放原文录音 , 在播放 中穿插讲解 重点词汇及语法 , 在讲授 中要求学生不断跟读 , 并 回答教 师所提出的问题 , 将 阅读 转 变 为 听力 与 跟 读 , 再 辅 以情 景 对话 训 练 。这 样 的 教 学 模式不仅能改善学生的发音和听说能力 ,也能增 强学生的 德语思维能力。

高专学校英语专业二外学习的必要性研究

高专学校英语专业二外学习的必要性研究

高专学校英语专业二外学习的必要性研究一、引言二、学习二外的必要性分析1. 拓宽学科知识面学习二外可以帮助学生拓宽学科知识面,更全面地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

由于英语专业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英语相关知识,学习二外可以使他们对其他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学习法语可以帮助英语专业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国文化与文学,学习德语可以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德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等。

2. 提高综合素质学习二外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学习二外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强的沟通能力和应对能力。

学习二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学习日语可以培养学生的细致和耐心,学习俄语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等。

3. 增加就业竞争力学习二外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英语专业毕业生已经面临着就业市场竞争的压力。

学习二外可以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扩大就业范围。

掌握了法语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翻译、外交、国际商务等相关职业,掌握了德语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跨国公司、外企等相关职业。

三、解决方案1. 加强相关课程的设置针对高专学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二外的需求,可以适当加强相关课程的设置。

在英语专业的基础上,增设法语、德语、日语等二外课程,为学生提供学习二外的机会。

可以引进跨文化交流、国际商务等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2. 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与机会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与机会,激发学生学习二外的兴趣和动力。

可以开设相应的学习社团或俱乐部,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学校还可以组织相应的学术活动和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习二外的知识和技能。

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二外的必要性和意义学校和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二外的必要性和意义。

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开展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学习二外的相关知识和前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双语学院英德双语德语教材的使用体会

双语学院英德双语德语教材的使用体会

双语学院英德双语德语教材的使用体会双语学院英德双语德语教材的使用体会材,不断探索,找到适合双语学院学生的教材。

笔者2004年9月任教以来共用过三套德语教材,其中包括:《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当代大学德语》(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德语综合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其中《德语综合教程》为现行使用的教材,迄今为止,刚刚使用完第二册。

在这里,笔者根据本人实际使用情况,试分析前两套教材(即《新求精德语强化教程》和《当代大学德语》的优劣以及在课堂教学使用的体会,(鉴于篇幅,在这里主要分析各套教材初级阶段部分第一册和第二册的优劣和使用体会)希望能给同行一些借鉴意义。

1 《新求精》的使用该教材由教育部直属同济大学留德预备部编辑,由同济大圩出版社出版。

是针对出国留学人员所编纂,旨在全面培养学员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突出听说训练,结合国情知识,帮助学员提高在德语国家生活和学习所需的语言能力。

1.1初级阶段第一册由语音部分和基础教程两部分组成语音教程部分共六课。

一共十四单元,设置了包括在机场,家庭,购物,预约,在邮局,邀请,旅游,就餐,居住,简历,问路等十二个主题。

另外两个单元是复习单元。

每单元包括五篇听力文章,词汇,语法和语音练习。

每篇课文都是以日常情景对话的形式出现。

少数几个单元收录了简短的阅读文章。

1)特点:每个单元编撰的一般顺序是设置一定的情景,引出相关句式和词汇。

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该场景并且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每个听力课文都配有相应场景的图片。

学生在老师引导之下,全心全意投入到语言情景中,积极配合老师的调动,努力创造情景语言的氛围。

语法被理解为为了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的规律性的句式。

每个单元都会对某一场合里出现的词汇进行归纳。

2)使用体会:从这里可看出,在初级Ⅰ是以情景教学法来组织教材的。

目的在于学生通过第一册的学习,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听懂周围人的话,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图,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浅谈英语专业学生二外习得

浅谈英语专业学生二外习得

2013.12学教育69浅谈英语专业学生二外习得彭程(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重庆北碚400715)[摘要]目前,在中国高校英语专业中,学生通常必须选择一门“第三语言”作为“二外”来学习。

第二外语习得研究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独立学科,对第二外语习得的研究涉及门类多,讨论问题广。

动机在第二外语习得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探讨了学生失去学习动机的原因,并且提出了一些激发学生动机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第二外语的习得。

[关键词]英语专业;第二外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一、教学现状:1、在学习时间的分配上,大部分的学生在二外上每周自习花费5-10小时,相当一部分学生花费时间尚不足5小时。

而绝大多数的学生每周会有10小时以上用于专业英语的自习上。

这也是很多学生认为二外水平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投入的精力不足”。

这不能片面认为是学生自身投入精力不够,在课程课时的安排上也有其弊端,高校所开设的二外课程为专业必修课,但每个星期只有四个课时,一个星期总共两次课的时间根本就不足以让一个“二外零基础”的学生来学懂学好第二外语,另外本身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课余就需要大量时间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繁琐的语法与写作,以及大量的外报外刊阅读,无不让学生对“零基础二外”绞尽脑汁。

2、经调查不难发现,目前大二学生所学习的二外知识甚为浅薄,当学生毕业后进入跨过公司或企业,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储蓄不够,只会很基础的交际会话,却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

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毕业以后从事教师行业,其本业是教授英语学科,与其本科所学的二外没有太大联系,因此在就业以后往往都不到锻炼,二外也就逐渐失去其意义。

3、在教授二外学科方面,不难发现高校中有不少“留洋”老师,这些老师通常是在外国学习或居住生活相当一段时间后回国教书,凭借其对国外知识的了解以及亲身经历,在口语和人文知识方面的教授甚为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专业二外德语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索摘要:对于现代外语教学,学习第二门外语己成为各高校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项必备要求。

本文旨在通过二外德语教学的实践经验来分析及探讨德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二外德语的学习质量。

关键词:英语专业二外德语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1.11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无论在经济,外交还是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交流及接触,这一趋势使对外语学习者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而使学习第二外语成为了外语学习中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

德国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其与中国在经贸科技等各方面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于是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其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开设了二外德语的课程。

本文通过笔者的实践教学来探索针对英语专业学生二外德语的教学方法。

1 提高英语专业对二外德语的兴趣与学习动机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对于最初接触一门新语言的学生们来说,培养他们对于德语的兴趣非常重要。

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都会有相应地提高。

于是第二外语教师的第一堂课对于学习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对于第二外语有更实在的认识成为第一堂课的主要任务。

在笔者
的教学实践中所感知的是,对于一门陌生的语言,学生们对这门语言所对应的国家只有一些粗略的认识。

比如对于德语,大部分学生最先想到的是德国人严谨认真的性格,但因他们并未学过德语,所以对德国并没有其他更深入的了解。

于是,二外德语的第一节课不会马上就开始进行德语语言方面的教学,而是将与德国有关的各方面信息传递给学生们,通过这种方法从而开启他们学习德语的兴趣。

比如介绍德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又如介绍歌德,席勒,俾斯麦,贝多芬,康德,马克思,尼采,爱因斯坦,高斯等在文学,政治,音乐,哲学,科学方面的德国名人以及宝马,奔驰,大众等德国制造来使学生们了解学习德语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们了解德国的欲望。

以上的工作能大大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和改变传统的二外学习动机。

新的动机一旦产生可以促进学习,而所学知识又能反过来加强动机,两者相互推进。

2 对于二外德语采取多样性的实践教学方法
因为第二外语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它并不如英语这门第一外语重要,所以在语言教学中如果一直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们刚刚建立起的学习兴趣慢慢减退,而不利于日后的教学。

于是针对最开始的语音,实践教学中并不仅限于对于语音本身的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完一个语音的发音后便紧接着教第二个语音。

但笔者在多次的教学中发现,学生们在语音学习阶段并不只满足于语音的学习,他们希望能更多地掌握德语的单词意思。

于是,
在教完语音读法后,讲解语音练习中所例单词的意思及其相关的德语国情方面的知识也成为了语音教学的一部分,这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学习德语的积极性。

语音阶段结束之后紧接着是语法及词汇与课文的学习。

对于语法方面的讲解,一般的如语法书的讲解形式确实更加简洁明了,但对于学习第二外语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相对于来说会有些许枯燥,那么将一些更生动形象的讲解方法引入其中便更加利于二外德语的教学。

比如德语中对于不规则变化动词的讲解:其中fahren 这个动词在单数第二及单数第三人称的现在时变位中会进行变音。

笔者在教学中会将变音解释为有三个字母(a,o,u)的头上长了两个耳朵,那么fahren在这个动词在单数第二及单数第三人称的现在时变位中,词干就会变成了f?hr。

类似的这种联想教学法虽然针对于高等教育这种成年人教育来说似乎显得有点不相称,但其实对于重新学习另一门陌生外语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更快速有效的学习方式。

3 二外德语教学中的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在针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德语的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英语与德国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所以英语与德语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英语词汇中的name,hotel,ball。

这三个词汇在德语中也会有相似的词汇,其分别是name,hotel,ball。

只不过在德语中这三个词因为是名词而进行
了首字母大写。

那么在这些跟英语相似的德语词汇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进行相应的对比,从而使学生们更快地记忆这些词汇。

除了词汇,在语法方面,德语与英语也有类似的情况。

比如德语的现在完成时形式是由haben加上第二分词构成,而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是由have加上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

其中的haben就相当于英语中的have,而德语中的第二分词就相当于英语的过去分词。

这样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们马上会将自己已经很熟悉的英语知识调动出来,从而能够充分理解德语语法中现在完成时这一构成。

教学方法需要在实践中积累与探索,同时教师还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确立抓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应对于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使学生们在提高学习第二外语兴趣的同时,牢固地掌握语言知识。

此外,对于二外德语教师来说,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德语教学并不仅限于教会他们一门外语,而是在教会他们德语的同时让他们能更加了解德国以及德国人,以便于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能更好地与世界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张威廉.德语教学随笔[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夏纪梅.现代外语教学理念与行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陈婷(1985-),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研究生,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为德语语言文学,湖南衡阳421002
罗琛(1984-),女,汉族,湖南衡阳人,研究生,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为德语文学,湖南衡阳 421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