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六精准翻译句子(二)讲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学案:第二章 学案3 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 Word版含解析

学案3抓住关键,把三大采分点翻译到位学案略语文言翻译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者总是选择那些含有关键词语和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的句子来考查,并将其作为评卷的“采分点”。
高考常见的三大采分点是:关键实词、关键虚词、特殊句式。
考生翻译时必须要强化“采分点”意识,能判断出“采分点”并将其落实到位,这样,翻译才最有价值和意义。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臣近闻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
臣谓前世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
方今西羌叛逆,北虏骄悖,凡与四夷连接,无一处无事。
而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
昨京西陕西出兵八九千人,捕数百之盗,不能一时翦灭,仅能溃散,然却于别处结集。
今张海虽死,而达州军贼已近百人,又杀使臣,其势不小。
兴州又奏八九十人。
州县皇皇,何以存济?以臣视之,乃是四海骚然,万物失所,实未见太平之象。
夫自古帝王,致太平皆自有道。
得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
臣视方今,但见其失,未见其得也。
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
臣见今年曾进芝草者,今又进瑞木。
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
其所进瑞木,伏乞更不宣示臣寮。
(选自欧阳修《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1)州县皇皇,何以存济?译文:(2)愿陛下忧勤万务,不生逸豫,则二三岁间,渐期修理。
(4分)★译文:(3)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
译文:答案(1)各个州县恐惧不安,靠什么来安顿(措置)这个局面呢?(要点:“皇皇”“何以”“存济”。
)(3)私下担心各地效仿他们,争着制造出荒诞离奇的事。
(要点:“窃”“相效”“妖妄”。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
赵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
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
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劝视其表函犹称臣,因上奏曰:“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孰议。
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

2019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基础知识①字音辨析题要落实三个内容:形近字的读音,多音字的读音,容易误读字的读音等。
因为广东高考中所涉及的注音都是生活中常用的,所以备考中不必纠缠生僻字音。
字形辨析题虽然考试卷中没有出现,但是在高考作文评分中却增大了对错别字的扣分标准,规定每一个错别字就扣一分,所以平时也应注意规范用字。
②成语俗语的复习的立足点是要准确理解成语俗语的整体意义,不要望文生义,同时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及感情色彩使用等。
该知识点的复习无捷径可言,平时对成语俗语多加积累了,考试就容易过关。
③病句的复习一定要按照《考纲》上规定的六种类型来实行。
根据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分析,可知相关病句常考到十三种题型,第一轮复习要求对六类病句十三种题型,有一个全面的清楚的理解,各记一两个例句。
古代诗文的复习①文言文的复习———注重课本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文句理解,还是语段翻译,各个知识点的考核无一不是源自课本,可见,文言文复习首先要复习好课本。
②诗歌鉴赏的复习对于诗歌的鉴赏,同学们普遍感到难度较大。
复习时一定要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阅读古诗词,要先解决语言的转换问题,扫除解读赏析中的障碍,然后做其他的题目。
所以,首轮复习时积累一定量的古诗词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二是要全面了解高考试题的命制类型和出题设问的角度等,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要形成清晰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现代文阅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为两种,一种是科技类,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一种是文学作品,以小说、散文为主。
科技文阅读,因为它的科学性、知识性和逻辑性比较突出,复习备考要训练整体把握材料的水平。
同时,答题时要能很快找到相对应的阅读区间。
文学作品,虽然不同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艺术效果不同,但其解读方法大同小异,这就要求我们了解一些常规的解读方法。
例如,整体把握,以文解文;读懂题目要求,明确答题角度。
语言使用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这些都是近几年来受到高度重视并具有鲜明特色的题目。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精品复习第八章 专题六 核心突破一

专题六 逻辑推断核心突破一 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精做真题,研判方向[考点要求] 准确、有逻辑地运用语言。
能力层级:E级。
1.(2017·全国Ⅰ)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
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①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②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③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解析 首先,明确所给文段的主旨: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的好处。
再次,仔细研读内容,找出推断存在问题之处。
文段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推断不合理,取得好成绩的因素有很多,浓厚的兴趣只是其中之一。
“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的推断也不合逻辑,成绩好坏与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不存在必然联系。
最后,参照例①的方式表达出来即可。
试题评点 这是一个新题型。
其“新”不仅表现在题新,更在于角度新、综合考查,把语言运用与逻辑推断直接放在一起考查。
既然是新题,考生不适应是难免的,这里摘取高考阅卷现场中的误例以供参考。
第一组:②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适应社会需要。
这两例都忽视了语段中“工科”“兴趣”“好成绩”“适应社会需要”之间层层推进的关系,前提与结论明显不符。
第二组:②不是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取得好成绩。
③不是只有有了好成绩才能在毕业后适应社会的需要。
文言文翻译

第 一 方 案
答案:(1)父亲许通,避乱来到河南,于金朝泰和九年九
第 二 方 案
月在新郑生下许衡。 (2)问老师:“读书有什么用?”
专 题 强 化 训 练
第 三 方 案
专题八 学案5
第18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
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
第 一 方 案
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 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状语移至谓 语的前面。②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 的中心语之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 未得”,应翻译为“寻求(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 没有找到”。③主谓倒装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 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 聪明了”。④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 后。
第 二 方 案
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根据对前面“学案 4”中“文言句式 5 大类型”的复习,考生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省略 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等。
第 三 方 案
专题八 学案5
第6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
例:找出划线句子的关键实词、虚词及句式并准确翻译。
第 一 方 案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璩之孙也。詹幼孤, 为祖母所养。年十余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 以孝闻。家富于财,年又稚弱,乃请族人共居,委以资产,情 若至亲,世以此异焉。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 校,以学艺文章称。司徒何劭见之曰:“君子哉若人!”初辟 公府,为太子舍人。赵王伦以为征东长史。伦诛,坐免。成都 王颖辟为掾。时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委长沙王 奔邺,盛称 之 非。玫浮躁有才辩,临漳人士无不诣之。詹与玫有旧,叹曰: “诸葛仁林,何与乐毅之相诡乎!”卒不见之。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章语言文字的运用专题九转换核心突破一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讲义 (

专题九图文转换核心突破一掌握关键的高考真题研究能力——精做真题,研判方向[考点要求]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内涵。
(不少于5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这是一幅坐在轮椅上的残疾运动员奋力击球的感人画面。
他挥动球拍,展开青春的翅膀,驰骋球场,追逐人生的梦想。
解析本题要求为图片拟写解说词,属于图文转换题。
答题时要准确把握图片信息,明确人物的身份、身体特征、行为特点,展开联想。
要注意修辞方法的运用,要达到规定的字数。
试题评点该道图文转换题,用图文转换形式综合考查概括及运用修辞的能力。
这次考图文转换,材料为图片,要求拟写解说词,体现着读懂图画及准确表达的“题魂”。
在读懂图片时要仔细观察画中人物的身份、身体特征及行为特点。
如果能“看准”了,“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的表述应该不成问题。
2.(2011·浙江)请看以下图文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要,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句放在画面上方的广告宣传语,形成一则完整的公益广告。
要求: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则公益广告的图文特点出发,简要评价它的创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示例)购买就等于杀戮,对象牙制品说“不”!(2)①人格化的表现方式使整则公益广告打动人心,小象的话以孩子的口吻说出,不仅能引起人们的同情,还能促使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课件第八章 语言文字应用 2 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

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
如 “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 很好的讽刺作用。
了全篇真理 ”,句中的 “诲人不倦 ”就是修辞上
知识运用
5.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颜色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1)(2015· 安徽)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 答案
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 况,感情色彩错误,褒贬失当。
如“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
知识运用
1.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颜色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 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1)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
答案
电光石火:像闪电的光,像燧石迸出的火
的时间极短,形容迅速消失。也用来形容速度极
(2)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
此,子女为生计四处奔波,无暇顾及老人,“空巢
D.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93岁高龄的清华大
微积累
望文生义是对成语关键字词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请
词的意思:
春意阑珊(将尽,衰落)
不刊之论(更改
久假不归(借)
七月流火(火星)
危
屡试不爽(
一文不名(占有)
不孚众望(使人信服) 一傅众咻(教导)
哀而不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犯而不校(计较
第八章 专题一
核心突破二
理解必备知
—
内容索引
成语的识记、理解
在具体语境中准确判断成
理解必备知识
成语的识记、理解
一、记准成语意思,尤其是重点语素的含
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特
成的。成语的含义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 三点。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讲义课件第五章 文言文阅读 6 精准翻译句子(一)

边练边悟
3.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译文:_只__因__为__祖__母__刘__氏__的__生__命__就__像__太__阳__将__要__落__山__一__样__,__气___息__微__弱__, _生__命__垂__危__,__随__时__都__可__能__死__亡__。_____ 解析 “日薄西山”是比喻,需要译出比喻特点,意译;“朝不虑 夕”要意译其义。
意译,是指按照原文的大意灵活变通地进行翻译。意译不拘泥 于原文词句,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可以采用与原文差异较大的 表达方法。所谓“直译加意译”,就是适当采用意译的方法。由于 文言文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类经常活用,有时 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被 原文束缚住,不能机械地采用直译,而应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 畅,意思明确。意译,多用于一词或短语的翻译。
2.达,就是指译文要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 语病。为此,一些特殊句式需要译成现代汉语句式,适当增加一些 语使语意更流畅,不得出现病句。硬译是不“达”的典型表现,翻 固然需要字字句句对应,但也要临场变通、灵活处理,尤其对那些 理解而靠推断的词语,不能强行翻译。
边练边悟2
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不“达”现象,体会翻译要“达”的要义。 (1)原句: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 甚众。 译句:(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 道别人,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不“达”之处:_译__句__“__推__荐__人__成__为__当__时__名__臣__的__很__多___”__结__构__混__乱__,__应__ “__推__荐__”__后__加__“__的__”__字__。____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一分析思路结构

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一分析思路结构——文思有路,遵路识真一、思路与结构文章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合形式,文章思路是对文章内容的设计安排;结构是思路的外在形式,思路是结构的内在脉络。
所以,思路与结构是一个整体中的两个侧面。
分析文章结构是把握文章内在脉络的手段,分析文章思路是把握文章外在结构的基础。
二、散文的整体构思(谋篇布局)1.结构关系整体构思(谋篇布局),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2.材料组织的方式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3.谋篇布局的技巧主要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三、散文线索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抓住散文中的线索,分析散文的结构就水到渠成了,对作品的思路也就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散文的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
在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中,该事物既是线索,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点。
常常具有某种象征和寓意。
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会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系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突破六 精准翻译句子(二)——符合“信”“直”“境”,落实得分点一、判断句判断句的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从特征入手,看是否符合判断句的要求。
判断句的特征之一就是谓语部分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天下所共传宝”是一个名词性短语,符合判断句的特征要求。
(2)看是否能翻译成“是”字句。
所有的判断句都能翻译成“是”字句,如果不能翻译成这种句式,那自然就不是判断句了。
(3)看有无外在语言标志。
判断句的主要标志是“……者……也”“……者,……”“……,……也”,此外还有一些副词,如“则、乃、皆、诚、非”等。
如果有这些标志,再结合上面的两种方法做进一步判断即可。
当然有些特殊的没有标志的判断句,也可以根据前两点进行判断。
另外,带“是”字的句子不一定是判断句,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作“这”讲,而句末的“也”才是判断标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 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②刘备天下枭雄C.⎩⎪⎨⎪⎧ 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②妪,先大母婢也D.⎩⎪⎨⎪⎧ 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答案 D解析 ①为一般句式,②为判断句。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B .且相如素贱人C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答案 C解析 C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句均为判断句。
二、被动句被动句的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
被动句的标志词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为”“为……所……”或“……为所……”。
②“于”或“受……于……”。
③“见”或“见……于……”。
④“被”字。
(2)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
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但在意义上含有被动意,所以单凭标志词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一下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
(3)巧借“添”“变”二法。
①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而未改变句子基本意义的,是被动句。
②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主动句的,是被动句。
如“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
(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答案 D解析 “被”是“遭受”之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A.⎩⎪⎨⎪⎧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B.⎩⎪⎨⎪⎧ ①洎牧以谗诛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 ①是以见放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D.⎩⎪⎨⎪⎧ 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答案 D解析 ①为状语后置句,②为一般句式。
三、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在文言倒装句中最为复杂,判断方式主要是认准标志,辨清类型。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其标志是:①有否定词“未”“不”“莫”等;②作宾语的必须是人称代词,如“之”“余”“尔”等。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或介词的宾语前置,其标志是:①疑问句式;②作宾语的是疑问代词,如“何”“安”“奚”等。
(3)用“之”“是”“唯……是……”等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1)下列属于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 .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 D解析 A 、C 两项均是“之”作标志将宾语前置,B 项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 .之二虫又何知B .求人可使报秦者C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D .不然,籍何以至此答案 B解析 定语后置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②古之人不余欺也 B.⎩⎪⎨⎪⎧ ①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②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C.⎩⎪⎨⎪⎧ ①沛公安在②大王来何操D.⎩⎪⎨⎪⎧ 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②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答案 D解析 ①为宾语前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
四、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且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之……”“……之……者”“……者……”。
辨析时,只要抓住这些标志性词语,再加上语意理解即可。
(1)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答案 D解析 D 项为否定判断句,其他三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 .铸以为金人十二C .仰观宇宙之大D .宾主尽东南之美答案 D解析 属一般句式。
五、介宾短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也叫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是指在文言文中,带“于”“以”的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后面的句型。
其突出标志是动词后面的介词“于”“以”,“于”通常省略。
下列各句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 )A .以其无礼于晋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答案 C解析“于”应译为“到”。
六、谓语前置句一般情况下,谓语是放在主语后面的,但在文言文中,有些感叹句或疑问句,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将它放到句首,这就是谓语前置,也叫主谓倒装。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谓语前置句一般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多为疑问句或感叹句,二是谓语动词后多有语助词“乎”“哉”“矣”“兮”等。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解析两处倒装为重点:“殓以嫁时之衣”,介宾短语后置;“甚矣吾贫可知也”,主谓倒装。
七、省略句省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法现象,一般省略的是主语、宾语、介词。
此外,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还有省略谓语。
识别省略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瞻前顾后”,看有无主语省略。
所谓“瞻前顾后”,是指在理解句意时要注意该句前后的语境,因为主语可能会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
如《捕蛇者说》中“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黑质而白章”就承前省略了主语,补充出来即为“(蛇)黑质而白章”。
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
(2)借助成分分析,判断有无省略。
在有些文言句子中,谓语动词后面直接带了宾语,尤其是处所性宾语,这时就需要我们考虑宾语前面是否省略了介词。
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中,“军”为动词,而“函陵”和“氾南”均为处所名词,所以前面应该是省略了介词“于”。
省略句虽然复杂,但最常见的有三种:省略主语,省略动词或介词宾语“之”,省略介词“于”。
(1)下列各句中,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B.沛公军霸上C.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答案 D解析A项承前省略主语。
B项“军”后面省略“于”字。
C项“使”后面省略“之”字。
(2)补充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②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③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缻。
④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能)胜。
⑤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八、固定句式固定句式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它可以根据表达语气和表达作用分为下列几种:(1)表陈述语气:“有以”(有可以用来……的办法)、“无以”(不能、没有什么用来……的办法),“有所”(有……用来的人、事、物)、“无所”(没有……用来的人、事、物)等。
(2)表疑问语气:“何如”“如(奈、若)……何”,均译作“把(对)……怎么办”。
(3)表反问语气:①“何(奚、曷)以(用)……为”“何……为”,可译作“还要……干什么呢”“哪里用得着……呢”。
②“不亦……乎”(不是……吗)、“何……之有”(有……呢)、“庸……乎”(难道……吗)。
(4)表揣度语气:“无乃(得无)……欤(邪)”(莫非/该不会……吧)。
对下列固定句式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如……何,译为“对……怎么办”②无乃……乎,译为“恐怕……吧”③孰与,译为“与……一起”④奚以……为,译为“凭什么……呢”⑤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⑥不亦……乎,译为“不也……吗”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答案 C解析③表比较,应译为“与……比,谁……”。
④表反问,应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一、落实关键实词对于关键实词,一定要准确译出其意,不含糊,不游离,不意译。
例如通假字,翻译时一定要写出其本字。
下面四类实词要特别注意:(一)古今异义词——置换、拆分古今异义词是十分重要的得分点,考试中将其设为“分点”的频率相当高。
它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的同形异义词,如“走”“谷”“金”等,译时要特别把其古今义区别开来,并且置换成现代汉语,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二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异义词,如“祖父”“妻子”“其实”等,一般情况下要把它当成两个词拆分开来翻译。
当然,须警惕的是类似今天双音节词的同形词不一定是“异义”的,有时可能是“同义”的,这时叫同义复词,具体翻译时可进行同一处理,如“传之美人,以戏弄臣”中的“戏弄”就是这样。
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郑默,字思元。
武帝受禅,与太原郭奕俱为中庶子。
朝廷以太子官属宜称陪臣[注],默上言:“皇太子体皇极之尊,无私于天下。
宫臣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籓国。
”事遂施行。
后以父丧去官,寻起为廷尉。
是时鬲令袁毅坐交通货赂,大兴刑狱。
在朝多见引逮,唯默兄弟以洁慎不染其流。
迁太常。
(选自《晋书·列传第十四》)注陪臣:古代诸侯卿大夫对天子自称陪臣。
(1)皇太子体皇极之尊,无私于天下。
宫臣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籓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皇太子体现帝王的高贵,对天下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