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诗两首》ppt课件(5)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自制第1课《诗两首》(36ppt)课件(共36张PPT)

• 1.
诗两首
学习目标: 1 熟读并背诵两首诗歌,把握诗歌的 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 着的激情。 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想愁 绪,培养热爱祖国得思想感情。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艾青及写作背 景。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借 助鸟的形象表现主题的手法。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 真挚的爱国之情。
课文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
3.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 个怎样的形象?你怎样理解?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饱受磨难,拼尽全力
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 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 一体,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 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 海澄,浙江金华人。当代诗人。诗集有:《大 堰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诗歌特色的两个概 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 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 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去追寻着太阳、光 明和理想;作为另一方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 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念。他曾 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和无限丰富的农 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 诗上有它重要篇幅。”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 是对祖国的挚爱。
来自林间的温柔黎明
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生死眷恋 土地的鸟
诗人对祖国 的挚爱深情
1.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
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象
诗两首
学习目标: 1 熟读并背诵两首诗歌,把握诗歌的 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 着的激情。 4.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想愁 绪,培养热爱祖国得思想感情。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艾青及写作背 景。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借 助鸟的形象表现主题的手法。 3.情感目标:体会诗歌蕴含的深沉而 真挚的爱国之情。
课文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
3.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 个怎样的形象?你怎样理解?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饱受磨难,拼尽全力
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 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 一体,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念, 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 海澄,浙江金华人。当代诗人。诗集有:《大 堰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诗歌特色的两个概 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 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 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去追寻着太阳、光 明和理想;作为另一方面,与诗人血脉相连的 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念。他曾 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和无限丰富的农 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 诗上有它重要篇幅。”艾青对土地的关注,就 是对祖国的挚爱。
来自林间的温柔黎明
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生死眷恋 土地的鸟
诗人对祖国 的挚爱深情
1.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
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形象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 九年级下《诗两首》ppt课件(精选)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18
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
衬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 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19
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 所打击着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第一单元
1 诗两首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1
1.熟读并达到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能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2
我爱这土地 —艾青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3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4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5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6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 国现代著名诗人。1936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大 堰河》,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 之作。抗日战争期间,写了长诗《向太阳》《火把》 《黎明的通知》等。解放后又写了《在浪尖上》 《光的赞歌》。他的作品还有《北方》《归来的歌》 等。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7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 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 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 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 (共30张PPT)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 福建永春。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 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 空间”。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 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产主义者”。 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 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 秀翻译家。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 、 《灵河》、《石室之死》等。
我爱这土地
意象 鸟 土地
象征
诗人自己 祖国大地
河流
风
满腔悲愤
抗争精神
黎明
解放区
诗人以鸟的形 象自喻,用饱 含激情的诗句 歌唱祖国,歌 唱神圣的民族 解放战争,这 种鸟儿对土地 的痴情,表达 出诗人愿为祖 国奉献一切的 赤子衷情。
乡 愁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 主题,古今中外的 诗 词里有许多提到关于“愁”的 话题 :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 心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两首
《我爱这土地》 《乡 愁》 艾青 余光中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 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 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 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 —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我爱这土地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 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 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 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 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 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1课 诗两首 (共32张ppt)(共32张PPT)

第三节:__母__子_相__望__图____ 第四节:____夫__妻__分__离__图_
生离死别图
两岸盼归图
8. 诗歌《乡愁》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如__果_去__掉__第_四__节__,__《_乡__愁__》__只_是__一__首__普_普__通__通__的_思__念__故__ _乡__的_诗__;__有_了__第__四__节_,__前__三__节_就__成__了__铺_垫__,__这一节画龙 点睛,将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
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不同寻常的场面,只描写了自己在祖
国土地上看到的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平平
淡淡才是真,在平实描述的背后,是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
情。
考点2:鲜明强烈的音韵美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全诗四节,节与节之间,对
称、和谐、均衡,呈现整饬美。该诗用了复沓手法。全诗
各节都采用“乡愁是——”与“我在这头……在那(里)头”
第一节: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 用鸟儿生死眷恋
土地作比喻,表达自己对土地(对祖国)最真挚、深沉的 爱。
第二节:一问一答,写自己“常含泪水的眼睛”,直抒胸 臆倾诉自己对土地(对祖国)的“深沉”之爱。
(2)《乡愁》以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把对 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 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1 诗两首
名师导学
1. 背景解读
(1)《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 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 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 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 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 第1课 《诗两首 》课件

中国正青春
——郑光前
礼花彩球缤纷着蓝蓝的天空, 丰收硕果芬芳着如火 的激情, 楼台叠起的新村绽放着欢笑, 绿树环绕的都市亮丽着歌声。 中国正青春, 东方鼓阵敲击振兴的强音, 中国正驾驶时代的航船, 西部歌谣唱沸开发的潮涌, 驶向新世纪的光辉里程。 信息网络编织富民的憧憬, 神州飞船升起强国的图腾。 中国正青春, 中国正抖擞龙的巨翼, 腾飞九天,翱翔苍穹!
深情诵读 读出诗韵
读诗技巧温馨提示: 注意语气 语调 语速 节奏 感情 重音
朗读技巧提示:
语气语调舒缓深沉,语速稍慢,要注意节奏, 要抑扬顿挫,要饱含感情,层层递进,感情 越来越深,第4小节达到顶峰。
细腻品读 读出诗意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四个小节的内容 _____之别 _____之别
______之别
余光中
你感同身受吗?
“终于可以回家了!挤出拥挤的中巴车大门,一股清新的 空气迎面扑来,故乡的空气真清新啊!我美美地吸了一口 大踏步向家的方向走去。回家的感觉真好!”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寻美之旅
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觉得_______写得好, 好在 ___________________。
美在结构 示例:我觉得“邮票”、“船票”、“坟墓”、 “海峡”四个意象写 得好,好在他们都代表着分离,层层递进了诗情的抒发。 美在韵律
美在凝练
丰富联读 读出诗情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 头颅,白发盖 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当我死时》) -------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 厚土。”
2018-2019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诗两首》ppt课件(精选)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21
学习流程:(第二课时)
诗的节奏和重音划分如下:
乡愁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
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教师作示 Nhomakorabea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13
学习流程:(第一课时)
四、当堂测评: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 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 悲愤的河流,激怒的又,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 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 “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 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17
学习流程:(第一课时)
六、反馈练习 课后背诵本诗
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艾青
鸟←──—假如─────我
歌唱
爱
∣
∣
──→土地(祖国)←────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18
学习流程:(第二课时)
一、预习指导 课前背诵本诗《乡愁》并读 准节奏
精品
最新中小学课件
19
学习流程:(第二课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1课《诗两首》ppt课件(提升版)

【解析】试题分析:本问题是学习中老师重点讲解的问题,根
据所学所记直接回答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课堂探讨☆
灵活运用哟
分析《乡愁》段落复杂,层次清晰,具有音乐美的特点。
☆课堂探讨☆
做的怎样?ຫໍສະໝຸດ 从句式,数量词,形容词等方面分析。
☆课堂探讨☆
找到窍门了吗?
《乡愁》是一首新格律诗。就诗的每一节来看,句子有长有短,参差不齐。 但全诗四节,节与节之间,对称、和谐、均衡,呈现整饬美。根据抒情需要, 诗人用了复沓手法。全诗各节都采用“乡愁是──”与“我在这头……在那(里) 头”的句式。复沓手法的运用,既突出地抒写了乡愁,又分清了诗的层次脉 络,从而增添了旋律美,增强了节奏感。各节的第二句,都有“一枚”、“一 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 等形容词,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造成一种类似音乐的回环
☆课堂提高☆
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做的怎样?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 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
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
做的怎样?
诗中的“土地”“河流”“风”“黎明”四组意象是有象征意
义的。“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意象展示了大地遭受苦 难、山河破碎、国土沦丧;“永远汹涌着”的“悲愤”的“河 流”和“激怒”的“风”抒写了人民的悲愤和激怒,象征抗战 力量的日渐壮大和那风起云涌的不屈不挠的抗争;那“来自林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诗两首》教学课件(共31张ppt)

写作背景
写于1972年。同所有漂流到海岛的人一样,余 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 之情。同时由于大陆和台湾人为的长期隔绝,这种 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都不可比 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多 年的当代诗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浅易但韵味 无穷的《乡愁》。
检 拓展延伸
1.《乡愁》构思精巧,借邮票、船票、坟 墓、海峡抒发家国之思。联系你的生活, 用“读书时,乡愁是什么”写一句话,表 达你外出读书时的思乡之情。 示例:读书时,乡愁是一根细细的电话 线,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读书时,乡愁是一张窄窄的汽车 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2.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你在外打工的父母一定 会想家,请你用两句古诗准确表达他们的感情。 并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朗读感知
播放余光中《乡愁》朗读录音,学生自由 跟读。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 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 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 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
指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祖国
悲愤的河流
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 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象征人民心中对侵 略者暴行的愤怒。
温柔的黎明
象征着独立自由的曙光
4. 这首诗的第二节与第一节之间有什么联 系?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 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是对主题的高 度凝练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