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作文热点素材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

合集下载

【最新素材】从探月到探火,中国“天问”迈向更远深空

【最新素材】从探月到探火,中国“天问”迈向更远深空

【最新素材】从探月到探火,中国“天问”迈向更远深空两千年前,屈原在长诗《天问》中发出了“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和“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旷世之问;两千年后,中国航天人用实际行动给出回答: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独立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搭乘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升空,奔向更深更远的火星!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揭开那颗红色星球的神秘面纱!奔向更深更远的太空(题目点明论题,并指出火星探测的重要意义。

)①抓住26个月一次的窗口,令人期待的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即将开启;按照计划,嫦娥五号探测器也有望在今年年底实现从月球采样返回地球……在致力于建设几百公里外的空间站同时,对30万公里远处的月球持续深入探测,不辞数亿公里的星际长途跋涉与火星邂逅,都透露着太空深处的无穷吸引力和为实现深空探索目标所做的执着努力。

(开篇列举我国进行的一系列太空探索活动,引出人类走向深空的话题。

)②走向深空,既由好奇心驱使,也受发展需求牵引。

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到人类足迹首次踏上月球、月球车首次抵达月球背面,再到掀起新一轮以火星为代表的行星探索高潮,人类太空活动的印记几乎已覆盖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等各种类型的天体。

这些探索活动有力促进了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突破,也让人类能够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地球、审视自己,从而采用更睿智、更可持续的方式树立新的前进坐标。

(走向深空的动机一:促进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突破,让人类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地球、审视自己。

)③当前,以行星为对象的深空探测之所以获得青睐,重要原因是行星与地球的相似。

对行星的探测和研究,既能够拓展和延伸人类活动空间,也有助于解开地球自身的秘密,并对地外生命的寻找产生重要影响。

以火星探索为例,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是一颗承载人类最多梦想的星球。

2019年高考时政热点:科技新闻“洞察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的理论解析带答案

2019年高考时政热点:科技新闻“洞察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的理论解析带答案

“洞察号”首探火星内部时政背景美国宇航局(NASA)消息,美国东部时间11月26日14时52分59秒(北京时间27日3时52分59秒),“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成功着陆。

这是2012年8月5日“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以来,人类制造的探测器再次成功登陆火星表面。

美国从1964年发射“水手4号”火星探测器开始,对火星展开了40余年的持续探测,获得了大量的探测成果。

作为火星探测收获最多的国家,美国在火星探测上依然马不停蹄。

尽管距离人类第一次探测火星已有数十年,但我们对于火星内部结构仍知之甚少。

此前人类总计开展的47次火星探测都是研究火星全球、地表、大气和磁场的。

“洞察号”将首次探测火星内部,相当于用CT扫描对火星进行“45亿年来的第一次体检”。

“今天,我们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八次成功登陆火星。

我们将送航天员前往月球,之后再派航天员前往火星,‘洞察’号将在我们前往火星之前提供宝贵的科学资料。

”美国宇航局局长吉姆·布里登斯丁(Jim Bridenstine)在登陆成功之后激动地说。

根据美国宇航局此前公布的信息,“洞察”号主要承担两大科学任务:一是通过探测火星内部火震活动的规模、频率和地理分布,以及陨石撞击火星表面的频率,来确定目前火星地质构造活动的级别;二是通过调查火星内部结构和活动过程,研究类地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考点解析:一、经济生活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2.我国在火星探测项目上,已提出环绕探测方案。

2016年1月11日,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并将在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

这将有利于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和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二、政治生活1.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除了美国外,还有中国、俄国、印度、日本也在开展火星探测研究,深空探测这一高科技项目,代表了本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甚至有利于进一步抢占经济科技至高点。

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热点素材快递: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

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热点素材快递: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

2024届高考作文写作热点素材快递: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素材回放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2023年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开局之年。

当前,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已在轨工作生活了近五个月,接下来,他们将在轨迎接“神十七”乘组的三名航天员。

届时,中国空间站的在轨航天员人数将短暂达到6人。

这将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次进行航天员乘组轮换任务,也是第三批航天员的首次太空会师。

素材解读中国航天事业彰显了国家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航天事业作为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窗口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成就,不仅令人瞩目,更是展现了中国在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不仅推动了国家的科技进步,也提升了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仅彰显了国家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也为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和示范。

中国航天事业的年轻化发展更是为航天事业和中国空军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措施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航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同时,我们还应该借鉴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模式,加强科技创新和团队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国家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适用话题热爱创新爱国专注信念梦想敬业奋斗大国重器航天人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强国复兴开拓创新家国情怀初心使命科技文明创新超越中国高度中国奇迹征途漫漫,行稳致远。

向科技自立自强奋进点赞伟大的祖国!加油中国!探索浩瀚太空,攀登科技高峰天空浩瀚无边,探索永不止步。

逐梦太空是科技强国的生动注脚为了人类的和平与进步,正是中国人接续飞天的初心使命。

追梦星辰大海,英雄为国出征,中国航天的宏伟叙事仍在继续……从古至今,不分地域,中国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歇过。

天问一号火星着陆感悟永攀高峰航天精神作文

天问一号火星着陆感悟永攀高峰航天精神作文

天问一号火星着陆感悟永攀高峰航天精神作文天问一号成功火星着陆感悟永攀高峰航天精神心得天问“三问”7月23日,今天注定是被历史铭记的日子——中国第一艘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我国加入到火星探测的“俱乐部”,中国航天探索计划又迎来一个新的里程碑。

“天问”问天,将带着中华民族的无限遐想与好奇,飞向火星,寻找答案。

一问:宇宙苍穹。

众所周知,宇宙浩瀚拥有无数星辰,地球甚至太阳系只是偌大宇宙之中的犄角旮旯,昂首展望渺渺星空,我们不过是沧海一粟。

谭嗣同先生曾写过这样一句话:“我之游,渺渺宇宙,生之不知所之,逝之不知所往,飘飘乎一缕幽魂。

”宇宙无垠,它带给我们的更多是神秘与未知,人类现在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但我们从未放弃,中华民族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从未停歇。

“我们从哪来又要去到哪?我们在这苍茫宇宙之中有没有同伴,他们对我们是否友好?我们生活的宇宙到底是怎么诞生的,它又有多大?”我们一直在追问,从万户飞天到东方红一号,从神舟五号到嫦娥计划,我们从未停止,我们“摸着石头过河”探索苍穹,也将在渺渺宇宙中找到我们的答案。

二问:科技进步。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创造与创新的民族,中国古代有“旧”四大发明:印刷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中国当代有“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这些只是中国科技进步的冰山一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驱邓小平根据当时中国发展现状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的,这句话表达了我国对于科技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发展的“火车头”。

“天问”问天,既是对中国科技进步的鼓励,也是给中国科技的一点压力,做所谓“有压力才有动力”。

在未来不仅会有中国空间站、嫦娥五号、登月计划等航天探索计划,还会其他领域的科技跃进:国产发动机技术、光刻机技术……中国科技将不断学习和进步。

三问:民族复兴。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传承至今的国家,几千年前的大秦帝国、唐朝开元盛世等等是多么的强大,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天朝上国”曾被多少外藩羡慕的所在。

作文素材----“用平凡成就伟大,用双手成就最美”人物解读

作文素材----“用平凡成就伟大,用双手成就最美”人物解读

作文素材----“用平凡成就伟大,用双手成就最美”人物解读2020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2020年“最美职工”榜单,孙泽洲等10人光荣入选。

他们当中,有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航天器设计领域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在人类飞“月背”、奔“火星”的征途中展现着中国人的智慧;有载人航天工程总装战线上的大国工匠,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缔造了完美的“太空之吻”;有奋斗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领头羊”,矢志不渝带领群众奔小康;有疫情期间保电抢险的电力职工;有默默守护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乡村邮递员……他们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在全社会唱响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主旋律。

值得一提的是,这10位“最美职工”全部为新当选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

1.孙泽洲:向更远深空进发的总设计师孙泽洲,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航天器设计领域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2016年,嫦娥四号任务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作为两个探测器的双料总设计师,孙泽洲开始了一面飞“月背”、一面奔“火星”的超常工作状态。

为了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他带领团队经常做试验到凌晨,早晨8点钟又开始第二轮试验,最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孙泽洲从月球起步,如今又向更远的深空进发。

2020年7月,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搭乘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升空,开启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

作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带领团队远赴新疆戈壁、内蒙古草原进行大量外场试验,建造火星环境模拟试验设施,完成了火星进入气动防热、火星大帆面减速伞、行星际测控通信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关。

人物解读过去的二十几年,孙泽洲将自己的光荣和梦想与星辰深空紧紧相连,留下一串坚定的足迹。

“宇宙浩瀚辽阔,探索艰苦卓绝,你和你的团队,负重前行,历经挫折,终将‘可上九天揽月的梦想变为现实,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你的名字在深空绽放。

作文素材:中国空间站新时代,2021高考语文必然涉及的主题!

作文素材:中国空间站新时代,2021高考语文必然涉及的主题!

作文素材:中国空间站新时代,2021高考语文必然涉及的主题!中国空间站新时代解读我国29日在海南文昌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

中国空间站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为基本构型。

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也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起飞质量22.5吨。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托举下,从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取得的又一项突破性成就。

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将为后续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组装建造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空间站新时代优质时评01中国空间站将成为全人类在外空“共同的家”4月29日11时许,中国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

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

尽管人们已经习惯了中国航天的高频次发射,但是此次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意义特殊。

时间回到1992年,那时中国载人航天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即把人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突破空间站建造一些关键技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空间站,解决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正是第三步的关键环节。

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当年,中国被排斥在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俱乐部”之外。

不仅如此,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发展的西方政客,将太空领域作为未来战争和军备竞赛的主战场,在太空技术领域对中国严防死堵。

2011年美国国会出台“沃尔夫法案”,禁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及与之有合同关系的美国航天企业同中国航天机构进行任何接触和合作。

理由是莫须有的“国家安全”。

《时代》杂志特约编辑杰弗瑞·克鲁格曾发文嘲讽道,那些疑虑者担心中国所有的技术知识,无论如何获得的,都具有多种用途,可以用在善意或者邪恶的目的上,但“这是所有科学技术的共同特性,用火和用苹果手表都有同样的问题”。

从你最近了解的新闻中选一则感兴趣的和同学交流

从你最近了解的新闻中选一则感兴趣的和同学交流

从你最近了解的新闻中选一则感兴趣的和同学交流文章题目:中国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开启红色星球新篇章近日,我在新闻中了解到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的火星探测器成功登陆红色星球。

这一壮举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立刻与我的同学分享了这一重大的科技突破。

文章内容:这次的中国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

5月14日,探测器安全着陆在火星的乌托邦平原,为中国航天史书写了崭新篇章。

这一成功的登陆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前身为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成功将探测器送往火星的国家。

这次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其中包括了巡视车、探测器和着陆器三个部分。

通过火星上的硬着陆,探测器成功释放了巡视车,开始了对火星的表面环境、气候以及地质特征的探索与调查。

这项任务还包括开展火星地壳构造、地震活动等相关研究,并开展了寻找火星生命痕迹和大气成分等科学实验。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彰显了中国航天工业的强大实力和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

同时,也给了我们年轻一代一个重要的启示:勇于探索、攀登科技高峰,是中国航天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青年应当积极追求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为国家科技进步和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也为人类对于火星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机会,有望为人类了解宇宙、寻找外星生命做出重要的贡献。

通过研究火星的地质特征和气候条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化,探寻人类未来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不仅仅是科技成就的展现,更是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当代中国在探月、探火等领域的快速崛起,展示了中国在航天科技上的雄心和实力,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科技强国的决心和自信。

这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不仅让人激动和自豪,更为我们树立了追求梦想、超越边界的信心和勇气。

我们年轻一代要从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中吸取力量,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总之,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登陆红色星球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科技壮举。

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中国航天素材:天问、祝融、嫦娥、玉兔、广寒宫、悟空、天宫、北斗等

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中国航天素材:天问、祝融、嫦娥、玉兔、广寒宫、悟空、天宫、北斗等

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中国航天素材:天问、祝融、嫦娥、玉兔、广寒宫、悟空、天宫、北斗等中国航天浪漫无敌天问一号落火成功!火星首次留下中国印迹!很久以前,中国人抬头望的时候,满天神话。

天问、祝融、嫦娥、玉兔、广寒宫、悟空、天宫、北斗……直到,他们以这些名字将自己的航天梦一一照进现实!从此以后,当我们再抬头,当知——满天渐是中国人的浪漫!神话般的现实!01天问·篇从前,当我们抬头望——天问是中国人刺破鸿蒙的哲思从宇宙之本源,到昼夜之消长;从天地之构造,到星辰之往亘……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就以长诗《天问》对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现象进行了大胆奇特气势磅礴的想象与发问。

郭沫若称,《天问》“要算空前绝后的第一等奇文字”↓↓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出自《天问》[战国] 屈原译文丨天上日月在何处会合?黄道天体又是怎样划分为十二区的?日月是怎样附着在天上而不掉下来?群星又是如何排列而井然有序?太阳从汤谷出来,歇息在蒙汜。

从早晨到傍晚,它走了多少里路?月亮又有什么高尚的德行,可以缺而复圆?它上面的黑色东西是什么?难道是一只蟾蜍在那里面?为什么天门闭上就是夜晚,天门打开就是白天?天门没有打开之前,太阳未出之时,阳光又藏在什么地方?而今,当我们抬头望——天问是我国行星探测任务之名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为“天问一号”天问,天问,你每走一步,还世人以惊喜,还人间以理想,还光年以文明。

02祝融·篇从前,当我们抬头望——祝融是上古神话中的火神在《左传》《史记》《山海经》《礼记》等数十部古书中均有记载。

相传,中华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是祝融施行火政、管理南方事务的地方。

祝融死后,人们将衡山最高峰命名为“祝融峰”纪念他。

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出自《山海经》祝融最高绝,紫盖不足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
【素材回放】
2016年4月2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就首个“中国航天日”及中国航天发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据工信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介绍,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目前已经正式立项。

不过,他并未透露中国火星探测项目的具体任务和时间表。

新华社此前曾报道称,我国计划于2020年发射火
星探测器,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对火
星进行着陆巡视探测工作。

许达哲表示,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
火星探测任务正式立项,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工程
全面启动,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全面启动、嫦娥五
号进入决战阶段,北斗导航系统加速全球组网。

无毒无污染大推力的长征五号、长征七号新一代
运载火箭将实现首飞,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将发射对接。

高分三号卫星、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以及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探测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空间科学新型卫星将实施发射。

【素材解读】
遨游宇宙空间,是人类的梦想。

进入航天时代以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天文观察和探索外星生命,而是开始有计划地了解外星生存空间,为人类开辟新的疆土。

中国决定“飞往”火星,不但意味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准备为我们开辟新的疆土,更意味着中国决心摆脱实用第一的传统形象,着手填补某些尖端科技领域的研究空白,为空间科学和航天事业的长远发展积蓄更强后劲。

我们的科学家把原来那些看似不可能的、遥不可及的东西实现了,然后让它变成生活中的平常物事,然后又开启新的梦想。

要想进步必须成为梦想的追随者,一个人没什么都不怕,就怕没梦想。

一个民族什么都不可怕,就怕她有梦想。

人类一旦有了梦想,连上帝都拿他没办法了。

【适用话题】
科技梦想追随期待引领者
【素材锐评】
公布“火星计划”拉开中国深空探索大幕
中国将于2020年左右发射一颗火星探测卫星,并计划一步实现绕火的探测和着陆的巡视。

这是中国首次宣布火星探测计划和时间表。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热议:若依照计划,这将是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一个经典案例,而不久的将来,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景象也可期,这也让中国的航天迷尤感兴奋。

近段时间以来,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航天大国动作频仍,不断有新的太空探索成果公诸于世,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国航天实力的比照式思考。

此时此刻,官方披露决心登陆火星的消息,无疑令人振奋,这对中国科技实力提升和国际太空探索合作,也大有裨益。

说起“火星”,很多人会想到《火星救援》中“种土豆”等情景,以及“火星是地球姐妹”的说法。

虽然火星探索能够带来的实用价值,没法同通讯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卫星等近地球太空探索项目相提并论,但其对天文学、理论物理等科学领域的前沿推动作用不可小觑。

其强大的技术引领作用,带来的是更加丰厚的长远回报。

火星探索对整个人类发展的推动意义,也将改变国际上对中国航天“实用第一”的固有印象,有助于展现中国作为航空大国的责任担当。

深空探索的价值,除了人们熟知的探寻未知生命、俯瞰地球生存环境外,更重要的,是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众所周知,美国、俄罗斯在火星探测领域已经过了几十年的摸爬滚打,虽然它们都经历了无数次惨痛失败,但这些探索稳固了其世界超一流太空大国的地位。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欧洲、印度等都同时在以火星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探索领域不断发力。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已经实现了很多核心技术的突破,其中不少技术已接近甚至超过美、俄水平,部分技术成果已开始引领国际发展潮流。

可以乐观预计,随着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的不断发力,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强者指日可待。

正在努力实现华丽转身的中国,目前在尖端科技研究领域本就有着超乎寻常的旺盛需求,而以火星探测为代表的深空探索取得的技术突破,还会反哺中国其他领域,助推中国制造业实现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的历史性跨越。

这同样令人期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