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九)_3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解析1

201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解析1一、肖复兴【作者简介】肖复兴,河北沧县人,《人民文学》副主编。
1978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中短篇小说集《四月的归来》、《北大荒奇遇》,报告文学集《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集》等。
报告文学《海河边的一间小屋》、《生当作人杰》分别获全国第二、三届优秀报告文学奖。
【中考试题】(一)安徽芜湖卷--《窗前的母亲》窗前的母亲(1)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2)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
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3)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
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
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了。
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4)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a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
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5)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
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
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
不用说,我们从楼下看见母亲时,母亲也看见了我们。
那时候,我们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
【最新】中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仿真模拟测试题一、(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4分)A.诘.责(jié)擎.着(qín)嫉.妒(jì)廓.然无累(kuò)B.琐屑.(xiè)脊.柱(jí)殷.红(yān)忍俊不禁.(jìn)C.绯.红(fēi)偌.大(ruò) 硌.牙(gè) 断壁残垣.(yuán)D.簇.新(cù)狩.猎(shòu)荫.庇(yīn) 即物起兴.(xì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A.制裁演绎苦心孤诣莫衷一是B.跻身署名暴戾恣睢祸起箫墙C.讥诮剔透历精图治匡扶正道D.晒笑请柬怒不可遏蓬荜生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4分)A.道理我一直都懂,你这番话,让我理解得更加深刻,茅塞顿开....。
B.在我国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某些国家落井下石....,实在太不厚道。
C.这个老教授总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为人只看重大局不去在意小的事情,真可谓是不修边...幅.啊!D.在辩论赛即将结束时,他一反常态,以咄咄逼人....的辩词战胜对方,令人赞叹不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A.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书写水平大幅提高。
B.《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C.《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D.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期待自己收到最新的信息。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与名著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异的事情。
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和答案

2012-2013学年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九年级语文一 .综合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颁发(bān)绮丽(qí)不屈不挠(náo)21世纪教育网B.哺育(bǔ)粗狂(guǎng)刚正不阿(ē)C.猝然(cù)侥幸(jiǎo)称心如意(chèng)D.干涸(kū)参差(cēn)杳无音信(yǎ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琐屑铿锵人迹罕至锋芒毕露B.嘻戏谰言粗制烂造吹毛求疵C.销蚀诘问一泄千里根深谛固D.阔绰阴晦冥思暇想相形见绌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郴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桂东县常住人口数量比桂阳县少两倍。
B.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感触很多。
C.当我们登上苏仙岭的顶峰时,我们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D.青年女教师张丽莉舍身勇救学生的事迹报道后,人们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她的身体恢复情况。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
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地势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2.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1)就这句话,让贾里máo sè dùn kāi()。
2012年上海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12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满分:150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树木丛生,。
(《观沧海》)2.沾衣欲湿杏花雨,。
(《绝句》)3.夜阑卧听风吹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5.宠辱偕忘,,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6.,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第7—8题(4分)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7.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9.本文作者欧阳修是(朝代)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以.我酌油知.之译文: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
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
”太祖喜曰:“此言甚善.。
2012年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详解10篇汇编

2012年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详解10篇1、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阅读答案(2012曲靖中考)2、春暖花开阅读答案(2012辽宁朝阳市中考)3、变阅读答案(2012龙东地区中考)4、凝望一棵开花的树阅读答案(2012徐州中考)5、走远了再关门阅读答案(2012湖北咸宁中考)6、母亲的心阅读答案(2012哈尔滨)7、花边饺里的母爱阅读答案(2012巴中中考)8、买一个奇迹阅读答案(2012遵义中考)9、燃烧的月亮阅读答案(2012东营中考)10、秋光的涨幅阅读答案(2012镇江中考)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张丽钧①你怎么也不会想到,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是怎样的美丽和神奇。
②这是个寻常的午后,满眼是闹嚷嚷、精灵般的花,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一只蝴蝶在脸颊上点了一个吻触。
我不禁一声惊呼,站定了,眼和心遂被那只倏忽飞走的蝴蝶牵引,在花海中载沉载浮……良久,我发现自己的身子竞可笑地朝着蝴蝶翩飞的方向倾斜。
不用说,这是个期待的姿势。
③拿手指抚摩被蝴蝶轻触过的皮肤,分明地感觉出了它的真诚与善意,朴实而又无所求。
这一刻,心头掠过了太多诗意的揣想。
在我之前,这只蝴蝶曾吻过哪朵花儿的哪茎芳蕊?在我之后,这只蝴蝶又将去吻哪条溪流的哪朵浪花?而在芳蕊和浪花之间,我是不是一个不容省略的存在?这样想着,整个人顿时变得鲜丽起来,通透起来。
④生活中有那么多粗糙的事件,这些事件每固不由分说地强行介入我的生活。
它们无一例外地被“重要”命名了。
拼命要在我的心中刻下自己的印痕。
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越来越麻木。
炸雷在头上滚过,我忘记了掩耳,也忘记了惊骇;倒是一声花落的微响,似微风拂过琴弦,入耳动心,让我莫名惊悸。
那么多经历过的事每每赶来提醒我说,那都曾是被我亲自经历的,我却无论如何也打捞不起它们的踪影了。
⑤今天,来自蝴蝶的一个吻触,是这样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一个轻轻的吻触好似一缕暖阳,温暖了我的心房,给了心灵深刻铭记的理由。
微小的生命,更加微小的一个吻。
中考语文综合模拟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语文中考综合模拟检测试题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30分)1.班级开展”家训”专题活动,请你阅读材料。
中国历代的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源最为深厚的一部分,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诫子侄周成王的诰辞(”诰辞”是古代的一种告诚性的话或文章),从此绵( )数千年。
好的家训(甲)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价值追求,(乙)体现了中华民族代秀传统,从而逐渐成为国人”修身”“齐家”“治国”的标准,乃至典范。
在思想多变、文化多元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在的基础上,,,,让这面家国同在的千年旗帜凝聚民族精神,除旧貌,换新颜,引领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
(3分)(2)给加点字注音追溯.(________)(1分)(3)看拼音写汉字:绵yán(________)(1分)(4)在文中(甲)(乙)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1分)(甲)________ (乙)________(5)在第二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剔除糟粕②丰富家训的时代意义③发掘精华④葆有中华传统文化内核A.②①③④B.④①③②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6分)(1)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
(刘禹锡《秋词》)(3)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4)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几千年来,家国情怀始终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假如你参与了学校开展的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2012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河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暨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用蓝、黑色水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扭转/纽带粗犷/旷日持久哽咽/狼吞虎咽B.频繁/濒临骁勇/百折不挠竣工/崇山峻岭C.奇妙/奇数绰号/绰绰有余称赞/称心如意D.埋伏/埋怨脉络/脉脉含情臭氧/乳臭未干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提炼化装品全神贯注汗流夹背B.热衷百叶窗措手不及相得益彰C.规矩口头禅以逸代劳浮想联翩D.装潢照相机理屈词穷出谋画策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公益与每个人。
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真正实现了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
你没有亿万身份,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
捐赠一本书,提供一份午餐,甚至转发一条微博,爱心就在你我之间。
A.休戚相关因为所以传递B.休戚相关即使也传承C.息息相关即使也传递D.息息相关因为所以传承4.古诗文默写。
(共8分)(1)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出师表》)(2),化作春泥理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3)中秋佳节,举着望月,苏轼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4)古代文人默客常借“酒”抒情言志。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酒”振奋精神,表现诗人的坚定乐观;“,。
”(《游山西村》借“酒”写农家好客的习俗,赞美了农民的淳朴热情。
5.从下面四部名著中任选一部,依照示例另写一段话,写出你阅读该名著的收获。
(4分)①《水浒传》②《骆驼祥子》③《安徒生童话》④《名人传》示例:吴承恩的《西游记》滋养了我:从孙悟空身上我看到了爱憎分明,从沙和和尚身上我看到了吃苦耐劳,从猪八戒身上我体悟到了憨厚的可爱。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2012年高考全国卷(语文)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参考答案与解题提示1.【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
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A项“悚然”的“悚”应读“sǒng”。
C项“抵牾”中的“牾”应读“wǔ”。
D项“辗转反侧”的“辗”应读“zhǎn”。
2.【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
此处不合语境。
B项“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走出来似的;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
此处望文生义。
C项“渐入佳境”指状况越来越好或兴趣逐渐浓厚。
“中国古典家具”和“渐入佳境”搭配不当。
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符合语境。
【举一反三】解答成语题,主要从成语的意思是否与句意相符,词语搭配是否得当,成语的适用对象、范围是否恰当,成语的感情色彩是否与语境相符等几个方面入手。
3.【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A项成分残缺,“掌握”缺少必要的宾语中心语。
B项搭配不当,应把“决策”改为“制定”,把“对”改为“将”。
C项搭配不当,应把“带给”改为“带到”。
4.【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⑤句为话的由头,④句是在⑤句基础上的转折,⑥句紧承④句对“茶”字作解释,②句承接⑥句说明“茶”字使用频率较高的情况,①句紧承②句,③句与末句关联紧密,故选C。
5.【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难度较小。
【解题思路】C项说“但是读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难,需要有人来作注解才行”错,由“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注》”可知,胡三省是《资治通鉴注》的作者,他读《资治通鉴》自然没有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全国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九)特邀拟题/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杨旭华撰稿/王晓红邵丽戴丹丹赵毅(辽宁大连理工大附中)一、积累与运用(28分)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分)2.给加点字注音,改正画线词语中的别字。
(4分)断壁残垣.()慰藉.()吹毛求刺()起成转合()3.在下面句子有语病的地方画横线,并写出修改意见。
(2分)大学生“宅现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11月12日,由大连市体育局等部门联手举办的“让我们Hold住健康”,在辽宁师范大学举行。
4.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两个,写一句连贯的话。
(2分)浩瀚无垠微不足道惟妙惟肖相得益彰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世家”,《史记》中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
陈胜首事反秦,功大,故入“世家”。
B.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开创豪放派词风,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威尼斯商人》是法国杰出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早期的一部喜剧。
该剧语言既富个性化又生动优美,文采斐然。
D.冰心的《谈生命》是一篇充满哲理的散文。
文章用一江春水东流入海,一棵小树长大叶落归根来比喻一个人生命的过程,并对人生的每一阶段进行了形象的解说。
6.诗文默写。
(10分)(1),,故逐之。
(《曹刿论战》)(2)八百里分麾下炙,,。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写出《沁园春·雪》中由写景过渡到议论的诗句:,。
(4)当朋友被误解时,我们常用《论语》中的“,”来劝慰。
(5)唐宋诗歌中,有许多诗句饱含爱国忧思,表达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来:,。
7.请依据你名著阅读的积累和体验,填写相应的内容。
(6分)(1)提示词:祥子情节性格①小说名称:(1分)情节示例:祥子觉得被敲诈得太窝囊,想到曹宅去偷几件东西来补偿自己的损失,但良心受到了谴责,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他下定决心:“穷死,不偷!”②性格评价:(2分)(2)提示词:《简·爱》爱情经历启示①爱情经历一波三折(至少写出两件事):(2分)②启示:(1分)二、文言文阅读(16分)(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解释下面加点字。
(3分)(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亲戚畔.之()(3)故.君子有不战()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10.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1分)(二)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①,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注释】①镃(zī)基:农具,相当于今天的锄头之类。
②置邮:置和邮都是名词,相当于后代的驿站。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民之憔悴于虐政”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宋何罪之.有B.莲,花之.君子者也C.辍耕之.垄上D.无丝竹之.乱耳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分)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14.孟子在文中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三)诗词赏析鄂州南楼书事〔宋〕黄庭坚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1]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注】芰(jì):菱角。
15.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无人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三、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阅读《养生不如顺生》,完成16~19题。
(14分)养生不如顺生沈宏非①《红楼梦》第二十回:“话说宝玉在林黛玉房中说‘耗子精’,宝钗撞来,讽刺宝玉元宵不知‘绿蜡’之典,三人正在房中互相讥刺取笑。
那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或夜间走了困,皆非保养身体之法,幸而宝钗走来,大家谈笑,那林黛玉方不欲睡,自己才放了心。
”②饭后贪眠,历来是养生之大忌。
古人云:“饮食而卧,乃生百病。
”西医也认为,饮食而卧既不利于消化,久而久之还会诱发胃病、肠炎等。
进餐后人体消化道的血液循环旺盛,脑部血流相对减少,加上睡眠静止不动,会加重脑部供血不足。
另外,饭后上床,更是导致发胖的重要诱因:“饭后躺一躺,不长半斤长四两。
”③在批评了两种“皆非保养身体之法”的同时,曹雪芹可能在无意间,道破了饭后上床的玄机:“饭后贪眠。
”同样是个“贪”,“贪眠”和“贪食”的那个“贪”字,与“贪官”的那个“贪”字,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事实上,“饭后贪眠”这种生理需要,并不只像林黛玉那样体弱多病的金枝玉叶才有,饱食之后,大多数生理正常的男女,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这种需求。
④“求生”及“养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性,归根结底,我们大部分人都习惯于听从的指令,唯有“懒惰”二字。
单说那饱食之后,一种油然而生的懒惰,就像清晨的露水那样浸透人体的每一个毛孔和每一个关节,它是如此舒服,如此难以抗拒。
⑤道德训诫和医学警告,一方面使我们在此刻因“堕落”而自责,同时,也因同样的理由而使快乐倍增。
禁忌既是快乐的灭火器,有时又是快乐的助燃剂。
⑥与其养生,不如顺生。
面对总是在饭后来袭的强大睡魔,与其负隅顽抗,与睡魔做殊死的搏斗,不如举手投降,乖乖地顺从自然的呼唤,让自己摊平在床上,或者想方设法地歪着。
有条件要睡,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睡。
长短不拘,深浅勿论。
关于饭后而眠的幸福感受,就不想多说了。
有些时候,放弃和顺从为什么就不是幸福的另一个源泉呢?(选自《周末画报》第687期)16.请分析文章①、②段的作用。
(2分)17.试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4分)18.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4分)(1)禁忌既是快乐的灭火器,有时又是快乐的助燃剂。
(“灭火器”和“助燃剂”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一种油然而生的懒惰,就像清晨的露水那样浸透人体的每一个毛孔和每一个关节,它是如此舒服,如此难以抗拒。
(“油然而生”一词在这里有什么作用?)19.第⑥段说,“有些时候,放弃和顺从为什么就不是幸福的另一个源泉呢?”你能从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取一个事例加以印证吗?(正反事例均可,30字以内)(4分)(二)阅读《乳名》,完成20~24题。
(22分)乳名陈奕纯①多少年了,儿行千里。
②雪下了一夜,很大很大。
打开玻璃窗,一股透明的雪花的寒气逼人肺腑。
是的,雪还在不紧不慢地下,不由让人想起中国北方的漫漫冬夜里母亲的唠叨,总也扯不完的许多唠叨。
母亲说:“三儿呵,别看你现在小,不知道有家有妈的好,等你长大了离开了家和妈,你就知道家和妈的好了,因为家里有妈,你在妈心上……”我在家排行老三,“三儿”是乳名,大人们一叫那乳名,我心里总是甜甜的。
③“三儿!”是母亲隐约在叫。
多少年了,数不尽的坎坷、困苦、迷茫、疼痛,数不尽的诽谤、打击、失败、委屈,全都突然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全都咆哮着汹涌着爆发了!④一刹那,天地一白,满脸是泪。
⑤一朵雪花落在另一朵雪花之上,就堆积成了时间;一个我踩在另一个我之上,也堆积成了时间。
周遭再无一人,我把玻璃窗轻轻关上,泡上一杯茶,接下来的事情我想这样:把我交给那袅袅的茶雾。
果然,时间打开了,茶雾深深浅浅弥漫,我的眼眉湿漉漉一片,我听见了巨大的静寂里自己的心跳,听见了自己天籁般的呼吸,听见了小时候山路上的放学奔跑声,听见了父亲进山砍柴、母亲喊我们吃饭的声音,雾散,香也散,一丝一缕地往肺腑里钻。
都说“品茗思乡”,故乡的气味,一如这深深浅浅的茶香。
可是此刻,我能不能循了茶香寻找故乡呢?这一缕香,唤醒了多少人梦中的乡愁、打湿了多少声回家的乳名啊!⑥乡愁是一朵乳白色的雪花。
记得十八岁那年秋初,我考上了武汉大学,即将乘船北上,父亲母亲赶了几十里山路来到珠江畔送我。
我黑瘦无比,单薄得一阵风就可以把我刮跑似的。
母亲让我把《毛主席语录》带上,因为这本书上有她亲笔写的“三儿”两个字,我不解,母亲再三坚持要我带上它,说三儿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书在,也好有个念想。
⑦果如母亲所料,我上完武汉大学,又在北京大学读研,然后辗转了三五个城市,直至定居花城,故乡也就成了一个空荡荡的地名,偶尔回去,也只是走马观花罢了。
我想找到故乡在哪里,但是找了半天,却怎么也找不到,我失望极了。
即使我在一张偌大的中国地图上能找到它的方位,但是能找到我们村前的那条山路吗?能找到我们村后山坡上的牛驴的气味吗?能找到三两个池塘、形状不规则的小学操场、简易的合作社卫生所吗?我知道现在取代那里的,是成片成片的商品楼、农贸市场。
可是毕竟故乡还是那个故乡,乡音还是那个乡音,根还是根,我还是我,你还是你,这样,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更加令我倍感亲切的,是乡里乡亲喊我的乳名“三儿”。
不管你的身份如何如何高贵,不管你今天多么多么富有,他们叫起来那么脱口而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⑧记得,我把那本破旧的《毛主席语录》拿给儿子看,儿子连连摇头,说他不喜欢看那些老古董之类的书,说他看也看不懂。
可是他把书翻来翻去,最后竟然只对“三儿”来了兴致,问我这两个字是怎么回事。
当时,我脸一红,对儿子说“三儿”是我的乳名。
他不懂乳名是什么名字,我说乳名也就是小名,他立马就懂了。
儿子又一本正经地问:“爸爸,我怎么没有乳名呢?”我犹豫着说:“乳名太土,不好听,只有农村的孩子才有。
你是城里出生的,你现在的名字也可以当你的乳名。
”儿子反驳道:“爸爸骗人!爸爸骗人!‘三儿’怎么那么好听?你也要给我起乳名!”我无奈,只好拿“狗狗”“黄黄”之类的名字糊弄儿子。
⑨大雪在下,我的心,也在下着另一场大雪。
想想看,我小时候是乳名漫天飞,而如今呢,孩子们的乳名大都被“宝宝”“宝贝”“小宝”“妞妞”之类的名字同化了,说严重一点,现在的孩子一出生,根本就没有什么乳名,也许等到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才察觉,早就已经晚了。
当我再端详正在睡梦中的儿子时,我满脑子想到的是“我的宝贝儿子没有乳名了”,可是,儿子早过了起乳名的黄金时段,这到底是谁的过错?⑩这样的天气,我想起北上二姐家的母亲,想起远在天国的父亲,想起我们陪着母亲一起漂泊的故乡,我的寒冷在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