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

合集下载

ZW-JB-2014-003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ZW-JB-2014-003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ZW-JB-2014-003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ZW—JB—2014—003一、评价范围以建设项目实际建设内容为准,并包括建设项目建设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

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评价范围还应包括与实际建设内容相关的设备设施利旧内容。

二、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一般采用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分析法、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及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

三、评价过程1.现场调查1)建设项目概况调查:主要调查建设项目规模、地点、主要工程内容、“三同时”执行情况及试运行情况等。

2)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调查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开展工时调查(或工作日调查)以及职业病危害作业的相关情况调查等。

3)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调查:调查建设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在线监测设施、日常监测制度和各种数据记录等。

4)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查询拜访:针对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导致急性职业病危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特点、可能发生泄漏(逸出)或聚积的工作场所,调查各类应急救援设施的种类、数量、设置地点及运行维护状况等。

5)个体防护用品调查:结合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的环境状况、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作业人员实际接触状况等,调查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所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的种类、数量、性能参数、适用条件以及使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

6)建筑卫生学调查:调查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情况。

7)辅助用室查询拜访:查询拜访工作场所办公室、卫生用室(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洗衣房等)、生活室(苏息室、食堂、厕所等)、妇女卫生室等辅助用室的设置及使用情况。

8)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调查:调查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情况、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执行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制度及执行情况、职业病危害告知情况、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及执行情况、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情况、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设置情况、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等内容。

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等评价)解读

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等评价)解读

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等评价)解读首先,建筑卫生学在建筑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筑卫生学研究建筑物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健康性能。

通过合理设计和施工,可以减少室内空气污染、噪音、水质等问题,从而为居住者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此外,建筑卫生学还涉及病原学、环境毒理学等相关知识,可以用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其次,辅助用室在建筑中起到重要的辅助功能。

洗手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它有助于保持个人卫生,并避免疾病传播。

储物室可以提供额外的存储空间,方便居住者管理和整理物品。

厕所则是满足个人排泄需求的场所,它的设计应注重卫生和舒适性,以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然而,建筑卫生学和辅助用室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建筑卫生学的研究和实践还比较薄弱,建筑物的环境健康性能往往不被重视,导致室内空气污染、噪音、水质等问题较为普遍。

其次,一些辅助用室的设计和管理不足,存在卫生问题,如洗手间的清洁不及时、厕所的排泄物处理不当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体验,也可能危及居住者的健康。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建筑卫生学的教育和推广,提高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环境健康意识,确保建筑物的健康性能。

其次,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筑物必须符合一定的卫生标准,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噪音控制、水质等方面。

此外,加强对辅助用室的管理和维护,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建筑卫生学和辅助用室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至关重要。

建筑卫生学可以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辅助用室可以提供各种辅助功能,如洗手、储物、排泄等。

然而,在实践中,建筑卫生学和辅助用室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改进措施。

通过加强建筑卫生学的研究和教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加强对辅助用室的管理和维护,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健康性能,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

房屋建筑学 建筑平面设计-辅助使用房间的设计

房屋建筑学 建筑平面设计-辅助使用房间的设计

7、锅炉房
8、车库等
2.3辅助使用房间的设计
二、厕所设计 W.C(water closet)
(一)厕所按使用特点分类: 1、专用厕所 (二)厕所设备: 1、大便器 2、小便器 2、公用厕所
3、洗手盆
4、污水池等
(三)大便器分类及特点:
1、蹲式:特点 ①使用卫生 ②便于清洁 ③适用公共建筑(学校、车站等)
2、坐式:特点 ①标准高 ②适于人少、年迈场所(宾馆、敬老院等)
(四)小便器分类: 1、小便斗 2、小便槽
(五)卫生设备数量
(及小便槽长度取决因素)
1、使用人数 2、使用对象 3、使用特点。
参考《浴室盥洗室设备个数参考指标》
计算数量题
可参考《建筑厕所设备参考指标》 如:中小学厕所:男厕所大便器 40 人 / 个 女厕所25人/个。 计算数量:100女生应设100/25=4个 注:一个小便器折合0.6m长的便槽。
第二章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平面设计232323辅助使用房间的设计辅助使用房间的设计辅助使用房间的设计根据各种建筑使用特点和使用人数的多少确定所需设备的个数最后在建筑平面组合中根据整幢房屋的使用要求适当调整并确定这些辅助的设计
2.3辅助使用房间的设计

根据各种建筑使用特点和使用人数的多少,确定所 需设备的个数 根据记算所得的设备数量,考虑在整幢建筑物中厕 所、盟洗室的分间情况
最后在建筑平面组合中,根据整幢房屋的使用要求 适当调整并确定这些辅助房间的面积、平面形式和 尺寸。


2.3辅助使用房间的设计
一、辅助使用房间包括:
1、厕所 3、浴室 5、水泵房 2、盥洗室 4、机房 6、配电房
3、休息室
4、紫外线照射室等

建筑平面设计 辅助使用房间

建筑平面设计 辅助使用房间
厕所应设置前室,以前室作为公共交通空间和厕所的缓冲地,并使厕所隐蔽一些。 前室的深度应不小于1.5~2.0m。
(2)大量人群使用的厕所,应有良好的天然采光与通风。 (3)厕所位置应有利于节省管道,减少立管并靠近室外给排水管道。
二、浴室、盥洗室 浴室和盆洗室的主要设备有洗脸盆、污水池、淋浴器,有的设置
01 厕所 02 浴室、盥洗室
01
厕所
一、厕所设备及数量
厕所卫生设备有大便器、小便器、洗手盆、污水池等。大便器有蹲式 和坐式两种。选择时可根据建筑质量标准和使用习惯而定,一般使用频繁 的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办公楼等选择蹲式,而标准较高、使用人数少 可选择坐式。小便器有小便斗和小便槽两种。
(二)厕所的布置及设计要求 (1)厕所在建筑物中常处于人流交通线上与走道及楼梯间相联系,公共建筑的
•建筑平面设计
• 辅助使用房间设计
辅助房间的设计要求 辅助房间设计应当考虑以下四个问题:
(1)辅助房间与其为之服务的基本房间之间有方便的联系。 (2)尽量减少易产生噪声、不良气味的辅助房间对附近使用房间的影响。 (3)在保证辅助房间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应将其设在建筑物中较差的位置, 如北面、地下室、山墙处。 (4)应当合理控制辅助房间的建筑标准,如面积、高度、室内装修标准等。
浴盆等。除此以外,公共浴室还有更衣室,其中主要设备有挂衣钩、 衣柜、更衣凳等。设计时可根据使用人数确定卫生器具的数量,同时 结合设备尺寸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寸进行布置。
浴室、盥洗室常与厕所布置在一起,称为卫生间,按使用对象不同, 卫生间又可分为

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目录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总则5 选址、总体布局与厂房设计6 工作场所基本卫生要求7 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8应急救援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基础上修订的,本标准除个别语句明确表示为参照条款外均为强制性条款。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Z 1-2002已于2010年8月1日起被GBZ1-2010代替实施。

本标准与GBZ 1-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a)调整了标准的适用范围,新增加了对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建设项目的卫生设计及职业病危害评价、建设项目施工期持续数年或施工规模较大、因特殊原因需要的临时性工业企业设计,以及工业园区总体布局等的规定;b)增加及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c)增加了工业企业卫生设计常用术语及定义;d)调整了部分章节编排顺序及逻辑关系;e)增加了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及竣工验收阶段的职业卫生要求以及职业卫生专篇编制、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要求等内容;f)增加了在无法避开自然疫源地,或毗邻气体输送管道,或工业污染区进行工业企业选址时的职业卫生要求。

g)增加了工作场所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的卫生设计原则;h)增加了工作场所防尘、防毒的具体卫生设计要求:——增加了除尘、排毒和空气调节设计的卫生学要求;——细化了事故排风的卫生学设计;——增加了毒物自动报警和检测报警装置的设计要求;——增加了系统式局部送风时工作地点的温度和平均风速的规定。

i)适当调整了防暑、防寒的卫生学设计要求:——空气调节厂房内不同湿度下的温度要求;——冬季工作地点的采暖温度和辅助用室的采暖温度。

j)调整了防非电离辐射的卫生学设计要求:——增加了大型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选址、极低频电磁场发射源和电力设备选择以及新建电力设施的卫生学要求;——调整了工频电磁场设备安装地址与居住区等区域距离的卫生学要求;——增加了居住区等区域磁通量密度最高容许接触水平;——增加了高电磁辐射作业劳动定员设计的卫生要求。

GB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解读

GB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解读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要点GB 50333—2013医院感染管理科doris《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国标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02的基础上修订完成。

于2013年11月29日发布,并于2014年6月1日开始实施。

主要内容术语调整洁净用房分级、技术指标洁净手术部医疗工艺要求空气调节与空气净化洁净度级别的检验洁净用房细菌浓度的检测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体上增加了“洁净手术部医疗工艺要求”一章;关于环境空气质量和验收检查项目两个规范性附录;并将原规范第8章医用气体、给水排水、配电拆为三章,即第9章医用气体,第10章给水排水和第11章电气。

2.洁净手术部用房“宜适用范围”改为“参考手术”不再写明具体手术名称。

3.对部分技术参数及其指标作了调整。

4.洁净手术部的内部平面增加了“集中供应无菌物品的中心无菌走廊(即中心岛)和各手术室带前室的形式;增加对负压手术室和感染类手术室的要求,提高对建筑装饰施工的要求。

5.净化空调系统强调了节能,给出了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指标;增加了负压手术室的要求;增加了对送风状况的要求;增加了扩大集中送风面积的条件;提高了风速不均匀度的要求;增加末级过滤器装置以及新风过滤器组合的条件,提高了对围护结构、系统和过滤器安装严密性的要求。

6.医用气体部分修改了个别参数。

7.电气部分除修改了个别参数外,增加了对谐波电流的限制要求。

8.消防部分增加了设避难间的要求。

术语略作调整GB50333-2013GB50333-2002•洁净度5级•洁净度100级•环境空气中大于等于0.5μm的微粒数大于350粒/m3(0.35粒/L)到小于等于3500粒/m3(3.5粒/L);大于等于5μm的微粒数为0粒/L•洁净度6级环境空气中大于等于0.5μm 的微粒数大于3500粒/m3(3.5粒/L)到小于等于35200粒/m 3(35.2粒/L);大于等于5μm的微粒数小于等于293 粒/m3(0.3 粒/L)•洁净度1000级大于等于0.5μm的尘粒数大于3500粒/m3(3.5粒/L)到小于等于35000粒/m3(35粒/L);大于等于5μm的尘粒数小于等于300粒/m3(0.3粒/L)•洁净度7级环境空气中大于等于0.5μm 的微粒数大于35200 粒/m3(35.2粒/L)到小于等于352000 粒/m3(352粒/L);大于等于5μm 的微粒数大于293粒/m3(0.3 粒/L)到小于等于2930 粒/m3(3粒/L)•洁净度10000级大于等于0.5μm的尘粒数大于35000粒/m3(35粒/L)到小于等于350000粒/m3(350粒/L);大于等于5μm的尘粒数大于300粒/m3(0.3粒/L)到小于等于3000粒/m3(3粒/L)•洁净度8级环境空气中大于等于0.5μm 的微粒数大于352000 粒/m3(352 粒/L)到小于等于3520000 粒/m3(3520 粒/L);大于等于5μm 的微粒数大于2930 粒/m3(3 粒/L)到小于等于29300 粒/m3(29 粒/L)•洁净度100000级大于等于0.5μm的尘粒数大于350000粒/m3(350粒/L)到小于等于3500000粒/m3(3500粒/L);大于等于5μm的尘粒数大于3000粒/m3(3粒/L)到小于等于30000粒/m3(30粒/L)•洁净度8.5级环境空气中大于等于0.5μm 的微粒数大于3520000 粒/m3(3520 粒/L)到小于等于11120000粒/m3(11200 粒/L);大于等于5μm 的微粒数大于29300 粒/m3(29 粒/L)到小于等于92500 粒/m3(92 粒/L)•洁净度300000级大于等于0.5μm的尘粒数大于3500000粒/m3(3500粒/L)到小于等于10500000粒/m3(10500粒/L);大于等于5μm的尘粒数大于30000粒/m3(30粒/L)到小于等于90000粒/m3(90粒/L)洁净手术部用房分级及参考手术GB50333-2013洁净用房等级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空气洁净度级别参考手术手术区周边区手术区周边区Ⅰ0.2cfu/30min·Φ90皿(5cfu/m3)0.4 cfu /30min·Φ90皿(10cfu/m3)56假体植入、某些大型器官移植、手术部位感染可直接危及生命及生活质量等手术Ⅱ0.75 cfu /30min·Φ90皿(25cfu/m3)1.5 cfu /30min·Φ90皿(50cfu/m3)67涉及深部组织及生命主要器的大型手术Ⅲ2 cfu /30min·Φ90皿(75cfu/m3)4 cfu /30min·Φ90皿(150cfu/m3)78其他外科手术Ⅳ6cfu/30min·Φ90皿8.5感染和重度污染手术洁净手术部用房分级GB50333-2002等级手术室名称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空气洁净度级别手术区周边区手术区周边区Ⅰ特别洁净手术室0.2个/30min·φ90皿(5个/m3)0.4个/30min·φ90皿(10个/m3)100级1000级Ⅱ标准洁净手术室0.75个/30min·φ90皿(25个/m3)1.5个/30min·φ90皿(50个/m3)1000级10000级Ⅲ一般洁净手术室2个/30min·φ90皿(75个/m3)4个/30min·φ90皿(150个/m3)10000级100000级Ⅳ准洁净手术室5个/30min·φ90皿(175个/m3)300000级各等级手术室适用手术GB50333-2002等级手术室名称手术切口类别适用手术提示Ⅰ特别洁净手术室Ⅰ关节置换手术、器官移植手术及脑外科、心脏外科和眼科等手术中的无菌手术Ⅱ标准洁净手术室Ⅰ胸外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骨外科和普通外科中的一类切口无菌手术Ⅲ一般洁净手术室Ⅱ普通外科(除去一类切口手术)、妇产科等手术Ⅳ准洁净手术室Ⅲ肛肠外科及污染类等手术GB50333-2013洁净用房等级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空气洁净度级别Ⅰ局部集中送风区域:0.2个/30min·Φ90皿,其他区域:0.4个/30min·Φ90皿局部5级,其他区域6级Ⅱ 1.5cfu/30min·Φ90皿7级Ⅲ4cfu/30min·Φ90皿8级Ⅳ6cfu/30min·Φ90皿8.5级GB50333-2002等级沉降法(浮游法)细菌最大平均浓度表面最大染菌密度(个/cm2)空气洁净度级别Ⅰ局部:0.2个/30min·φ90皿(5个/m3)其他区域0.4个/30min·φ90皿(10个/m3)5局部100级其他区域1000级Ⅱ 1.5个/30min·φ90皿(50个/m3)510000级Ⅲ4个/30min·φ90皿(150个/m3)5100000级Ⅳ5个/30min·φ90皿(175个/m3)5300000级洁净手术部内设置的辅助用房用房名称洁净用房等级在洁净区内的洁净辅助用房需要无菌操作的特殊用房Ⅰ~Ⅱ体外循环室Ⅱ~Ⅲ手术室前室Ⅲ~Ⅳ刷手间Ⅳ术前准备室无菌物品存放室、预麻室精密仪器室护士站洁净区走廊或任何洁净通道恢复(麻醉苏醒)室手术室的邻室无在非洁净区内的非洁净辅助用房用餐室无卫生间、淋浴间、换鞋处、更衣室医护休息室值班室示教室紧急维修间储物间污物暂存处洁净手术部用房的技术指标1.相互连通的不同洁净度级别的洁净用房之间,洁净度高的用房应对洁净度低的用房保持相对正压。

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共73页

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共73页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AQT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

AQT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

A Q T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AQ/T8010—20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防尘防毒分技术委员会(TC288/SC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研究中心、北京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宝龙、张忠彬、李戬、杜欢永、郭金玉、陈建武、张伟军。

AQ/T8010—201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目的和基本原则、依据、范围、方法、程序、内容和报告编制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各行业或领域可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和本标准规定的原则制订评价细则。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675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适用与维护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16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8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18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19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9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229.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一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二部分:化学物AQ/T8008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
讲义提纲
一、课程的目的、目标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建筑卫生学的分析与评价 四、辅助用室的分析与评价
一、课程的目的、目标 二、课程主要内容
建筑卫生学的分析与评价 辅助用室的分析与评价
一、建筑卫生学的分析与评价
(一)评价依据 (二)评价内容 (三)评价方法 (四)评价要点 (五)注意事项
厂房总平面布置要求:
❀厂房主要进风面与夏季主导风向的角度不宜小于45°, 一般是60°~90 °。
❀建筑物迎风面正压区和背风面负压区应延伸一定距离。 ❀毒性较大的化学物车间应布置在有毒性较小化学物车
间的下风侧。
车间朝向布置应考虑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工艺布置要求:
❀工作地点尽可能布置在靠外墙一侧。 ❀热源和毒物逸散应尽量在天窗的下面。 ❀利用穿堂风时,应将逸散源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
在工作场所附近设置取暖室。
(二)评价内容
1、采暖
②温度要求 与体力劳动强度、辅助用室对应的温度
要求。
冬季工作地点采暖温度(干球温度)
体力劳动强度级别 Ⅰ Ⅱ Ⅲ Ⅳ
采暖温度(℃) ≥18 ≥16 ≥14 ≥12
注1: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见GBZ2.2,其中I级代表轻劳动,Ⅱ级代表中等劳动,Ⅲ级代表重劳动,Ⅳ级代 表极重劳动。 注2:当作业地点劳动者人均占用较大面积(50m2~100m2)、劳动强度I级时,其冬季工作地点 采暖 温度可低至10℃,II级时可低至7℃,III级时可低至5℃。 注3:当室内散热量<23W/m3时,风速不宜>0.3m/s;当室内散热量≥23W/m3时,风速不宜>0.5m/s 。
2、通风 本部分内容主要针对通风设置的基本要求,不涉
及对通风系统设计、效果评价的内容。
(二)评价内容
2、通风 (1)通风的基本目的。 利用工程技术手段合理组织气流,控制或消除生产过程中
产生的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和余湿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使 作业产所有害物质的浓度满足标准要求。
工艺需要,保 证温湿度
作 不应地局通点部过。排作含业有风人害是员物排的质出呼的有吸气带流害。物质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工业 生产中控制有害物扩散、消除有害物危害最有效的一种方 法。
局部自然通风系统
局部排风系统的组成:
1-污染源 2-排气罩 3-风管 4-避风风帽
局部排风系统主
要由局部排风罩、风 局部机械排风系统
管、净化设备和风机
构成。
1-污染源 2-排气罩 3-净化装置 4-排风机 5-风帽
32
局部送风
把清洁、新鲜空气送 至局部工作地点,使局部 工作环境质量达到标准规 定的要求,新鲜空气应直 接送到呼吸带。
主要用于室内有害物质浓度很难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工作 地点固定且所占空间很小的工作场所,也可用于高温车间 的局部降温。
风侧。
利用通风机产生的压力,克服沿程的流体阻 力,使气流沿风道的主、支管网流动,从而使新 鲜空气进入工作场所,从作业点排出污染空气。
优点:
❀ 进入车间的空气可预先进行处理,使进入的空气符 合卫生要求
❀ 排出车间的空气可进行净化,回收贵重原料,减少 污染
❀ 可将新鲜空气送到各个特定地点,并按需求分配空 气量,还可将废气气体从工作地点直接排出。
❀ 散发湿、热或有害物质的车间,不能采用局部通风时,或采 用局部通风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用或辅助全面通风
❀ 全面通风设计应尽量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通风达不到卫生要 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与机械相结合的联合通风。
❀ 设置集中供暖且有排风的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应考虑自 然补风。自然补风达不到卫生要求和生产要求,或在技术、 经济上不合理时,应设置机械通风。
设计局部排风或全面排风时,宜采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 能满足卫生、环保或生产工艺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或自然 与机械的联合通风。
(二)评价内容
2、通风 ①基本要求 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
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强制 通风)。
在放散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的工作场 所,应设置防爆通风系统或事故排风系统。
(二)评价内容
1、采暖
④洁净厂房采暖规定 对8级以上的洁净室不应采用 散热器进行采暖。
房间性质
生产工艺有温湿 度要求的洁净室 生产工艺有温湿 度要求的洁净室
人员净化及生活 用室
冬季
温度℃
夏季
冬季
按生产工艺要求确定
湿度%
夏季
20-22
24-26
30-50
50-70
16-20
26-30
(二)评价内容
(二)评价内容
2、通风 ④机械排风 当采用全面排风消除余热、余湿或其他有害物质时,应分别从建筑物
内温度最高、含湿量或有害物质浓度最大的区域排风。全面排风量的 分配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放散气体的密度比室内空气轻,或虽比室内空气重但建筑内放 散的显热全年均能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时,宜从房间上部区域排出; 2、当放散气体的密度比空气重,建筑内放散的显热不足以形成稳定 的上升气流而沉积在下部区域时,宜从下部区域排出总排风量的2/3, 上部区域排出总排风量的1/3,且不应小于每小时1次换气; 3、当人员活动区有害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的浓度未超过卫生标准,且 混合后气体的相对密度与空气密度接近时,可只设上部或下部区域排 风。 注:相对密度小于或等于0.75的气体视为比空气轻,当其相对密度大 干0.75时,视为比空气重。上、下部区域的排风量中,包括该区域内 的局部排风量。地面以上2米以下规定为下部区域。
(二)评价内容
2、通风 ③机械送风 进风口的位置要求:应设在室外空气较
清洁的地点、应低于排风口、进风口的 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当设在 绿化地带时,不宜小于1m ; 要求空气清洁的房间,室内应保持正压。 放散粉尘、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物质 的房间,应保持负压。当要求空气清洁 程度不同或与有异味的房间比邻且有门 (孔)相通时,应使气流从较清洁的房 间流向污染较严重的房间。 应避免进风、排风短路。
是对整个厂房进行通风、换气,把清洁的新鲜空气不断送 入车间,将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稀释,并将污染空 气排到室外,使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达到标准规定的 容许浓度以下。
适用于有害物质不能控制在车间内一定的范围,或污染源 不固定的场所。
效果取决于通风换气量和车间内的气流组织两个因素。
全面通风一般原则:
气流组织方式常见的有上送下排、下送上排、中间送上下排 等。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原则
❀ 进、排风应避免使含有大量湿、热或有害物质的空气流 入没有或仅有少量湿、热或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
❀ 车间内所要求的卫生条件比周围环境的卫生条件高时, 应保持车间内为正压状态。
❀ 在整个通风房间内,应尽量使进风气流均匀分布,减少 涡流,避免有害物质在局部作业场所积聚。
排出有害物质
保证新风量
应急状态下快速 排出有害物质
(二)评价内容
2、通风 (2)通风的基本方式。
通风基本方式
利用室外风力形成的风压与室内外空气的温差产生的 热压作用使空气流动形成。
适用于有害气体、粉尘浓度相对较低或温、湿度较高 的生产车间。在冶炼、轧钢、铸造、锻压热处理等高温车 间已得到广泛应用。
(二)评价内容
2、通风 ③机械送风
机械送风系统(包括与热风采暖合用的系统)的送 风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放散热或同时放散 热、湿和有害气体的工业建筑,当采用上部或上 下部同时全面排风时,宜送至作业地带;!放散粉 尘或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和蒸汽,而不同时放散 热的工业建筑,当从下部地区排风时,宜送至上 部区域;%当固定工作地点靠近有害物质放散源 ,且不可能安装有效的局部排风装置时,应直接 向工作地点送风。
通风系统的组成及其布置应合理,能满足防尘、防毒的要求 (详见职业病防护设施分析与评价)。
根据工作场所的面积和通风换气方式,应确保新风量满足要求 (详见空调部分)。
(二)评价内容
2、通风 ②自然通风 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小,通风量大,便于开启,
适应不同季节要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 面积之和。热加工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宜 高于1.2m。 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的下端距地面不宜>1.2m,以便空气直接吹 向工作地点;冬季需要自然通风时,应对通风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 比较,并根据热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热风补偿系统容量,进气窗下端 一般不宜<4m;若<4m时,宜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有效措 施。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高温作业厂房应有足够的进、排风面积。
其他国家与行业标准等 ……
(二)评价内容
建筑卫生学的评价主要包括:
采暖、通风、空气调节 采光、照明 墙体、墙面、地面以及围护结构 微小气候
(二)评价内容
1、采暖 ①区域要求
近十年每年最冷月平均气温≤8℃:
月数≥3个月的地区,应设集中采暖设施; <2个月的地区,应设局部采暖设施; 工作地点不固定,需要持续低温作业时,应
(二)评价内容
2、通风 ⑤事故通风 事故通风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
事故通风的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 次数不宜<12次/h; 事故通风通风机的控制开关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室外便于操 作的地点; 事故排风的进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的物质放 散量可能最大或聚集最多的地点。对事故排风的死角处,应 采取导流措施。 事故排风装置排风口的设置应尽可能避免对人员的影响。
33
(二)评价内容
2、通风 ①基本要求 为了防止热、蒸汽或有害物质向人员活动区散发及环境污染,
必须从总体规划、工艺、建筑和通风等方面采取有效的综合预 防和治理措施。
建筑物内,放散热、蒸汽或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宜采 用局部排风。当局部排风达不到卫生要求时,应辅以全面排风 或采用全面排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