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下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一年级地理学科试题(含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2014-2015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期末考试(理)地理试卷(带解析)

2014-2015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期末考试(理)地理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4-2015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期末考试(理)地理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8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面右图信息,甲城市火力发电站适合选择在①一④中的 A .①点 B .②点 C .③点 D .④点2、适宜在K 点布局的企业是A .钢铁厂B .自来水厂C .印染厂D .造纸厂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比较两地的区位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3、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①接近煤炭产地②水源充沛③水陆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廉价劳动力多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④⑤ 4、有关鲁尔区经济衰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B .生产结构十分复杂C .世界性钢铁过剩D .环境污染严重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5、图是工业区位选择模式图,其中线段长短表示影响程度大小。

下列情况与甲、乙、丙、丁四图相符的是A .甘蔗制糖、啤酒、微电子、制鞋B .甘蔗制糖、制鞋、微电子、啤酒C.甘蔗制糖、制鞋、啤酒、微电子D.甘蔗制糖、微电子、制鞋、啤酒6、丁类工厂最适宜布局在以下哪种地方A.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附近B.原料地附近C.消费市场附近D.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7、截至2月26日,2014年春节后珠江三角洲地区5个行业、5个工种用工缺口较大,读下表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用工缺口较大的5个行业以城市5个工种广州营业员、服务员、机械冷加工、包装工、司机深圳营销、研发、管理、装配工、普工东莞普工、餐厅服务员和厨工、维修装配技工、营销业务员、纺织针织和染工佛山生产工、业务员、焊工、保安、车工A.劳动力密集型为主B.技术密集型为主C.资源密集型为主D.资金密集型为主8、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A.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地形 B.江南丘陵的茶树——气候C.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技术 D.云南昆明的花卉——劳动力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地理下学期阶段性测试(6月)试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地理下学期阶段性测试(6月)试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地理学科高一年级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下面两幅图为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

完成1-2题。

1.阶段Ⅰ,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①全球变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森林破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阶段Ⅱ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C.天人合一论D.人地伙伴论2014年3月29日,全球许多国家都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我国的活动主题为“蓝天自造”。

据此回答3-4题。

3.这一活动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4.“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的问题是A.酸雨蔓延B.水污染严重C.全球气候变暖D.生物多样性减少某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区域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

下图为某城市“体检”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城市发展不够和谐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C.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D.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6.关于城市和谐发展的正确叙述是A.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B.经济持续发展是目的C.社会持续发展是条件 D.人文持续发展是核心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完成7-8题。

7.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 B.劳动力 C.交通 D.原料8.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A. 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B. 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C. 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 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下图为我国某乡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据图回答9-10题。

9.该地区最有可能是A.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B.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C.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D.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10.这种农业产业结构最有利于A.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B.推动该地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C.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D.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读两国轮廓图,A、B两城市分别是甲乙两国的首都,据此回答11-13题。

辽宁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卷地理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卷地理Word版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三校协作体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命题人:高一地理组审校人:高一地理组说明:1.测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75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5分)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持续增加B.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C.人口总量最少的年份是1995年D.人口总量最多的年份是2010年4.图示信息反映A.该地区劳动力短缺,经济发展速度慢,水平低B.该地区净迁入率的变化的主要诱因是自然增长率下降C.净迁入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该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D.净迁入率的变化导致该地区出现大量失业人口5.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状况,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B.适当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C.大量接纳海外移民 D.取消计划生育政策下表为我国2010年四个地区人口与经济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6~7题。

6.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7.四个地区中,最先需要迁入大量外来劳动力的是A.①B.②C.③D.④8.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A.25万B.30万C.35万D.45万9.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举国迁移到新西兰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因素B.生态环境因素C.经济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下图是四类国家的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地理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地理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初考试试题说明: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34题,占85分;第Ⅱ卷为综合题,共1题,占15分。

2. 答题时,考生必须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答第Ⅱ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I卷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2.5分,共85分)2010年6月27日,北半球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天文现象——牧夫座流星雨。

回答1~2题。

1.牧夫座流星体属于()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D.绕恒星公转的天体2.绝大部分流星体在到达地面以前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食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时间超过6分钟,下图为中国最佳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

据此回答3~4题。

3.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A.光球层 B.色球层C.日冕层 D.对流层4.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是()A.黑子B.耀斑C.太阳风 D.极光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建设的海南航天发射场预计将于2013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 我国在文昌建设发射场的最明显优势是()A.地形平坦,利于发射场的基础建设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C.温度较高,发射时期长D.濒临海洋,有利于卫星的回收6.该日北京时间12点时,文昌的太阳位于()A.南偏东B.南偏西C.北偏东 D.北偏西7.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2010年南非世界杯总决赛于当地时间7月11日20:30在约翰内斯堡(26°S,28°E)开赛。

辽宁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地理Word版含答案

辽宁省朝阳区三校协作体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地理Word版含答案

2014— 2015 学年度放学期三校协作体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题命题人:高一地理组审校人:高一地理组说明: 1.测试时间: 60 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地点上第Ⅰ卷( 75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 2.5 分)1980 年我国开始履行一对夫妻只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 年启动实行一方是独生儿女的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图 1 是 1978 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添率变化图,图 2 是我国将来鉴于不一样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展望图。

读图回答1~ 2 题。

1. 1980 年我国履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降落 B .人口规模连续增添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 .人口规模保持稳固2.不一样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将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全面松开二孩,人口增添速度将连续增添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将来30 年连续降落C.松开独自二孩,人口年纪构造将获得必定程度的改良D.松开独自二孩,人口出生率在将来30 年连续上涨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添率和净迁入率变化表示图,回答3~4 题。

3.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变化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人口连续增添B.人口增添以自然增添为主C.人口总量最少的年份是1995 年D.人口总量最多的年份是2010 年4.图示信息反应A.该地区劳动力欠缺,经济发展速度慢,水平低B.该地区净迁入率的变化的主要诱因是自然增添率降落C.净迁入率的变化在必定程度上减缓了该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D.净迁入率的变化致使该地区出现大批失业人口5.为应付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情况,以下举措可行的是( )A.成立一致的城乡社会保障系统 B .适合调整和完美生育政策C.大批采取国外移民D.撤消计划生育政策下表为我国2010 年四个地区人口与经济的有关数据,据此回答6~7 题。

地区总人口(万人)出生率( %)死亡率(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①9613 1.2410.6386163.2②16250.5410.5955408.8③3837 2.4710.7211180.0④267 1.8830.607159.76.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 D .④7.四个地区中,最初需要迁入大批外来劳动力的是A.①B.②C.③ D .④8.下表中反应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奉养的人口数目45 万最适合的人口数目25 万2010 年奉养的人口数目30 万2014 年奉养的人口数目35 万A.25 万B.30 万C.35 万D.45 万9.太平洋中的岛国图瓦卢举国迁徙到新西兰的主要原由是A .政治要素B .生态环境要素C.经济要素D.社会文化要素以下图是四类国家的人口增添表示图,读图达成10~ 11 题。

辽宁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辽宁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2014—2015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命题:辽师大附中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 Ⅰ卷 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下图为我国1979年和2009年的人口“三率”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与我国1979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家是A.日本B.俄罗斯C.埃塞俄比亚D.英国2.我国2009年的人口死亡率及与1979年相比变化的原因分别是A.7.08‰,人口老龄化B.14.38‰,地震等自然灾害C.5.92‰,生活水平提高D.8.17‰,计划生育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②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现代型B.混合型C.传统型D.原始型4.④类型的国家一般具有的特征是A .经济发展水平低B .老龄化人口比重低C .农业集约化程度高D .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该国人口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减少C.③时期人口总数最多D.④到⑤时期,人口总数不断增加6.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④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A.印度B.德国C.澳大利亚D.美国下表是“2009年我国部分省份人口资料(据国家统计局)”。

读表完成7~8题。

注: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

7.2009年,下列省份中人口自然增长最慢的是A.江苏B.广东C.江西D.云南8.2009年,广东常住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江西的主要原因是广东A.自然增长率高B.出生率高C.人口基数大D.迁入人口多下表表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

据表回答9~10题。

Array9.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A.①B.②C.③D.④10.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读“我国某铁路枢纽2013年各月旅客流量统计图”,完成11~12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地理下学期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地理下学期6月阶段性测试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地理学科高一年级第I卷(选择题,共70分)本部分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4个选项只有l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所选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数据来大陆总人口(亿)总人口年龄结构每10万人源总人口性别比0~14岁(%)15~59岁(%)≥60岁(%) 大学生数(人)第五次12.6583 106.74 22.89 66.78 10.13 3611 第六次13.3872 105.20 16.60 70.14 13.26 8930 1.第六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其变化比率最明显的是A.青壮年人口 B.老龄人口 C.接受高等教育人数 D.城镇人口2.连续两次人口普查数据,说明我国A.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显著 B.人口性别比进一步失衡C.社会养老负担明显减轻 D.人口增长速度加快3.为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是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轻就业压力③增加技术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④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A.⑥①② B.⑤③⑥C.③②④ D.①④⑤读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曲线图,回答5--6题。

5.图示时间段后期,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主要是A.农业 B.工业 C.第三产业 D.采矿业6.目前,郑州市不少工业企业厂址选择在郊区,最重要的原因是A.市区道路网密度较小 B.郊区环境优美C.市区劳动力短缺 D.郊区地价较低下图为某城镇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有关该城镇功能区分布及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区为工业区,对居住区污染较小 B.②区为行政区,交通通达度高C.③区为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 D.该地河流大体上自北向南流8.拟在该城镇新建一大型批发市场,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的地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下图为沈阳浑南新城规划建设的“十字型”结构,由南北轴和东西轴构成,据此完成9—11题。

辽宁沈阳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1)

辽宁沈阳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1)

地理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题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题)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回答1~2题。

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复杂B.气候湿热C.资源匮乏D.地处内陆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分析下表有关资料,据此回答3~4题。

国家日本巴基斯坦蒙古澳大利亚面积/×104km237.8 79.6 156.6 768人口/万人12500 14000 236 1766人口密度/(人/km2) 331 176 1.5 2.33.根据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4.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是()A.自然因素B.开发历史的长短C.政治、经济因素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北京、上海不同时期外来常住人口年均增速百分比图,据此回答5~6题。

5.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反映出()A.北京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较多B.北京迁出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C.两城市人口总量都有减少D.上海外来常住人口近三年有所减少6.近三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工资水平提高B.城市生活成本增加C.城乡差别缩小D.户籍政策放宽读“我国某市2010年迁入人口金字塔图和从业人员构成图”,据此回答7~8题。

7.以下关于该市迁入人口的正确叙述是( )A.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会产生婚育方面的社会问题B.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C.该市因人口迁入而改变了就业结构D.迁入人口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这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8.人口迁入对该市的负面影响可能有( )①减轻了该市的就业压力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③加剧了该市的环境问题④加大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下图是巴顿给出的城市规模的费用-效益曲线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实验中学分校2014-2015下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一年级
地理学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下面两幅图为人地关系演变阶段图。

完成1-2题。

1.阶段Ⅰ,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全球变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森林破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阶段Ⅱ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天人合一论
D.人地伙伴论
2014年3月29日,全球许多国家都参与了“地球一小时”活动。

我国的活动主题为“蓝天自造”。

据此回答3-4题。

3.这一活动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4.“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针对的问题是
A.酸雨蔓延
B.水污染严重
C.全球气候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某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区域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

下图为某城市“体检”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城市发展不够和谐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C.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 D.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6.关于城市和谐发展的正确叙述是
A.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B.经济持续发展是目的
C.社会持续发展是条件 D.人文持续发展是核心
下图是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完成7-8题。

7.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交通 D.原料
8.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A. 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B. 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C. 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 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下图为我国某乡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据图回答9-10题。

9.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A.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
B.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
C.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D.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10.这种农业产业结构最有利于
A.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B.推动该地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C.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D.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读两国轮廓图,A、B两城市分别是甲乙两国的首都,据此回答11-13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图比例尺较右图大 B.甲国的面积较乙国大
C.甲、乙两国面积相当 D.甲、乙两国气候相似
12.A城位于B城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13.从甲国沿海乘海轮走最短路线到乙国沿海,必须经过
A.巴拿马运河 B.马六甲海峡C.麦哲伦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
下图是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指向标箭头随行车方向而转动。

据此回答14-15题。

14.汽车从当前位置行驶到百货大楼路程约为
A.800米
B.1200米
C.1800米
D.2000米
15.汽车在前方左拐弯后,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
A.左上
B.右上
C.左下
D.右下
下图为某地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读图回答16-17问题。

16.若甲、丁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为10千米,要在边长为20厘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约为
A.1:50000
B.1:200000C:1:500000 D.1:40000
17.若将该图的比例尺改变为l:25000,图示区域实地范围不变,图幅面积
A.应扩大到原图的2倍 B.应扩大到原图的4倍
C.应缩小到原图的1/2 D.应缩小到原图的1/4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50米),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能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箭头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9.图示区域的地形主要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