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 说和做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 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共16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再如,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 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 神。
提示2
例: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答:“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
专极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 的任何事使他分心,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
任务探究
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说说其表达效果 方面的妙处。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第2课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学习目标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解他的崇高品格和 革命精神 2.理解并掌握叙述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3.能够揣摩品味文中精彩语句,从而进一步理解文意
自主学习
知背景
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抗战八 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 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一二•一”惨案发 生后,他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 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 后在回家的路上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回顾: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解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理解并掌握叙述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3.能够揣摩品味文中精彩语句,从而进一步理解文意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 了也不一定说”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B.“不动不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 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 精神和谦虚美德。 D.“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 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再如,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 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 神。
提示2
例: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答:“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
专极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 的任何事使他分心,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
任务探究
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说说其表达效果 方面的妙处。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第2课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学习目标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解他的崇高品格和 革命精神 2.理解并掌握叙述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3.能够揣摩品味文中精彩语句,从而进一步理解文意
自主学习
知背景
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抗战八 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 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一二•一”惨案发 生后,他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 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 后在回家的路上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回顾: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解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理解并掌握叙述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3.能够揣摩品味文中精彩语句,从而进一步理解文意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 了也不一定说”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B.“不动不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 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 精神和谦虚美德。 D.“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 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

品味语言
8.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名中心。“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高度概括了闻一多先生的优秀品质,是值得 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人物分析
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 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了累累硕 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 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 的楷模。具有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 神。
①结构上,这两段开门见山,直接点题,设置悬念,起 统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
②内容上,引用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通过和他人的鲜 明对比,更能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品质,也是对下文闻一多先 生的事迹及做学问精神的概括。
细读感悟
2.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向游行示威队伍的 前头,而且挺胸朝书飘飘一句意味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 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外貌描写)。“昂首挺胸”“长 须飘飘”两个四字短语,极具画面感,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 一个从容不迫、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形象,突出了闻一多先 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赞美和敬 佩之情。
代表作品:诗集《红烛》《死水》,散文《五四断,概括文章大意。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 第一部分(1—7):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 ,做了不 说”,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 第二部分(8—20):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 全一致,表现闻一多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品味语言
4.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 究,他惜寸阴、分阴。
贬词褒用,写闻一多先生废寝忘食研究的情形,表现了闻一多 先生重精神轻物质、争分夺秒、专注、刻苦、忘我的精神品质,饱 含赞美之情。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28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对偶
从句式的特点品析语言
反馈与评价
我们理清了严谨的结构,感悟到了闻一多血肉丰满的形象,品析 了语言,概括出精练含蓄、生动形象、富于感情、富于音乐美的语 言风格特点。
那你们知道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吗?
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他作
为一名卓越的学者胸怀天下、治学严谨、高屋建瓴 的品格,作为一名革命家正义、民主、无畏、爱国 的品格,高度赞扬了他澎湃的爱国热情和无私奉献 的革命精神。
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细节描写
学者形象
一位放眼历史、胸怀天下、高屋建瓴的学者。 一位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耐得住寂寞的学者。 一位废寝忘食、兀兀穷年、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学者。 一位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的学者。 一位……
革命家形象
一位为正义、民主、自由大声疾呼,投身于民主运动的革命家。 一位以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甘愿为祖国而献身的革命家。 一位英勇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革命家。 一位大义凛然、勇于牺牲的革命家。 一位……
02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
03 开启下文。(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话过渡,它的好处在:连缀紧密,脉络清楚,
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
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二)细读全文,分析形象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教学课件
2000年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有改动。臧克家于20 世纪30年代在青岛求学,是闻一多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闻一多先 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先生也很赏识臧克家,两 人书信往来甚密,相知甚深。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撰写了 《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1980 年又写了本篇散文,介绍了闻 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辉事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

3.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议论式收尾
作为学者,他为了“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刻苦钻 研唐诗和《楚辞》《周易》《诗经》等;作为革命家,他更是亲笔起草传单, 亲身参加游行,“明知凶多吉少”,仍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闻一多先生 “做”得果决坚定,“做”得执着勇敢。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写了先生哪几 件事? 2.根据这两个部分,如何划分文章内容? 3.这两部分是用哪些话语衔接的?试找出并体会其作用。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写了先生哪 几件事?
写了闻一多先生哪几件事?
学者
编写《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3.如何理解这一句的含义? 比喻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喻 指寻找使中华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表明研究文 化是为了救国,体现闻一多先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试着赏析下面句子。
细节描写
这些细节,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因一心钻研古籍而无暇
顾及自生活的情形,表现了他专注的状态和刻苦的精神。
体现出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扬。
4.课文在结构上,前后构成了艺术上的什么手法?体现了闻一多先生 怎样的品质?
做了再说 《唐诗杂论》
学者
对比 做了不说
革命家
说了就做 言行一致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起草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的治学态度。
无私无畏;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言行一致;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5.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贬词褒用
“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 多则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 了四壁”出自闻一多的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 民命运的关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

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 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 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不动声响,无声无闻”照应了下文“他并没有先‘说’, 但他‘做’了”,写先生沥尽心血、埋头苦干;
细节描写。“一个又一个”“密密麻麻”写他的研究硕果累 累,“群蚁排衙”足见先生治学的一丝不苟。
7.在前面,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 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有一颗心, 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前后说法是否矛盾?为 什么?
不矛盾。前者指的是他“作为学者”,勤奋踏实工作,不自 夸;后者指他“作为革命者”在宣传革命道理时的表现。宣传革 命道理,不仅要说,而且要大声说。不管是作为学者的“说和 做”,还是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都是闻一多救国、爱国的 具体体现。
2.作者围绕这两方面分别写了哪几件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 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1)作为学者方面,主要围绕闻一多十年来默默钻研,写作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作为革命家方面,主 要写了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和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
(2)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 者、民主战士。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 。
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 典之作。 1925年3月,闻一多在美国留学 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 挚的爱国之情。
20世纪30年代臧克家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 先生的学生,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其请教。闻 一多先生也很赏识臧克家,两人书信往来甚密,相知很深。闻一 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了《我的先生闻一多》 以示悼念。1980年2月又写了本篇叙事散文,介绍了闻一多先生 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共34张PPT)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梳理思路
借助这些提纲挈领的句子,我们可以梳理出
文章层次。文章以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开篇,先
小
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即“做了再
结
说,做了不说”;再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
联系现实,思考探究
对本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你的态度和看法是什么?你 还知道哪些与之有着相同特质的人或者与之做出不同选择 的人?请结合文本及相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任务1:反复诵读文章,勾画精彩语句,批注其含义和表达效 果,总结本文语言风格。
注:精彩语句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界定,比如运用了 某种手法的句子、特别有表现力的句子、句式整齐凝练的句子 或者有着深刻含义的句子。
的方面”,即“‘说’了就‘做’”。最后高度
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梳理思路
3
副标题提示了本文写的是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具体来说,
文章写到了哪些言行片段呢?请同学们速读文章,勾画出相关信息,并从
“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分别加以概括。
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的 言行片段有:编写《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15)萧乾先生创作丰富,思维敏捷,观点犀利,智慧过人,是有原因 的。
阅读训练
(16)他出身寒苦,少年当过学徒,织过毛毯,这个出身对他一生影 响很大,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胸怀。他有丰厚的学历,上完中学,就读燕 京大学,是杨振声和斯诺的学生,后到英囯教书,并是剑桥的研究生。 他经历复杂,当过派往欧洲的战地新闻记者,见证过联合国成立大会, 当过《人民中国》和《文艺报》副总编。他一生坎坷,大起大落,受过 多重磨难,甚至面临九死一生,奇迹般重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共32张PPT)

学习目标
1 通过圈画关键词句,梳理行文思路,体会 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写作特色。 2 通过改编“小诗”,初步品读本文诗意的 语言。
CONTENTS
课堂导入
目 录
学习任务1:梳理全文思路
学习任务2:初步品读语言
第 一 课 时
课堂导入
1.听歌曲《七子之歌》,感悟闻一多先生的爱 国热情。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 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 大(旅顺-大连)。其中,《七子之歌·澳门》被大型电视纪录片 《澳门岁月》改编选作主题曲,由于该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 12月20日被选做澳门回归主题曲。此外,《七子之歌·台湾》与《七 子之歌·广州湾》也被改编谱曲为现代歌曲。描写中国被侵犯的土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1.品味四字短语,从细节处体悟闻一多先 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 2.通过拓展阅读,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精神 追求和“士”之气节。
CONTENTS
学习任务1:品味四字短语
目 录
学习任务2:拓展阅读《红烛》
第 二 课 时
学习任务1:品味四字短语
1.默读圈画。 请学生积累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四字短语,并在全 班朗读交流。 例如:锲而不舍、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 年、沥尽心血、众物腾怒、深宵灯火、 群蚁排衙、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声 震天地、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热情澎湃等。
3.小组研讨。 臧克家分別选取了什么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作 为学者的“卓越”和作为民主战士的“大勇”形象? 请小组用表格或图示等形式来呈现本文的行文思路和 主要内容。
学者
三本书 (第1-7段)
革命家
1 通过圈画关键词句,梳理行文思路,体会 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写作特色。 2 通过改编“小诗”,初步品读本文诗意的 语言。
CONTENTS
课堂导入
目 录
学习任务1:梳理全文思路
学习任务2:初步品读语言
第 一 课 时
课堂导入
1.听歌曲《七子之歌》,感悟闻一多先生的爱 国热情。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 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 大(旅顺-大连)。其中,《七子之歌·澳门》被大型电视纪录片 《澳门岁月》改编选作主题曲,由于该纪录片的影响力故而在1999年 12月20日被选做澳门回归主题曲。此外,《七子之歌·台湾》与《七 子之歌·广州湾》也被改编谱曲为现代歌曲。描写中国被侵犯的土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1.品味四字短语,从细节处体悟闻一多先 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 2.通过拓展阅读,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精神 追求和“士”之气节。
CONTENTS
学习任务1:品味四字短语
目 录
学习任务2:拓展阅读《红烛》
第 二 课 时
学习任务1:品味四字短语
1.默读圈画。 请学生积累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四字短语,并在全 班朗读交流。 例如:锲而不舍、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 年、沥尽心血、众物腾怒、深宵灯火、 群蚁排衙、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声 震天地、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热情澎湃等。
3.小组研讨。 臧克家分別选取了什么材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作 为学者的“卓越”和作为民主战士的“大勇”形象? 请小组用表格或图示等形式来呈现本文的行文思路和 主要内容。
学者
三本书 (第1-7段)
革命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PPT课文课件

字词注音
地 壳 qiào 仰 之 弥 高 mí 兀 兀 穷 年 wù
校 补 jiào 锲 而 不 舍 qiè 沥 尽 心 血 lì
赫然
炯 炯 目 光 jiǒng 群 蚁 排 衙 yá
函寄
目 不 窥 园 kuī 迥 乎 不 同 jiǒng
漂白
警 报 迭 起 dié 气 冲 斗 牛 dǒu
词语积累
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写法探究一: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
件事来写?
三本书 《唐诗杂论》 (学者)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选材--讲究典型性
三件事
起稿政治传单
(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
这六件事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说和做——记闻 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新课导入
七 子 之 歌 · 澳 门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就是由闻一多先生作词的《七 子之歌·澳门》,闻一多先生目睹“国疆崩丧,积日既 久”,有感于神州故土“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激 荡在诗行的热爱祖国、热盼统一的浓烈情感,在读者中 引起了强烈反响。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位在反动派面前 敢“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 愿屈服”的优秀知识分子闻一多先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 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 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小结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为了“要给 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严谨治学,不畏艰辛,但走文化救国的梦 想已被残酷的现实击碎,于是胸怀满腔爱 国热情的闻一多先生悲愤地走出书斋,投 身到了轰轰烈烈的民主救国运动中去。
合作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
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他说了,是 怎样说的? “起先,小声说”“后来,声音越来越 大”。 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他 臧 还 克 活 家 着
《 有 的 人 》
有 的 人 死 了
他 已 经 死 了
有 的 人 活 着
—
作业
1.抄写生动、优美的词句。 2.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闻一多先生的事例。 3.赏析《最后一次讲演》,感受闻一多先 生作为卓越学者的精彩言语和作为大勇革 命家的斗士风范。
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闻一多先生“说” 了就做,文中 写他做了哪几件事? 起稿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上发表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具有什么 样的精神? 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革命斗争精神。
小结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他投身于 民主运动,敢于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枪口, 宁可倒下去,也不屈服,表现出了我们中 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他不愧为“口的巨 人”“行的高标”。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 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 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 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群蚁排衙”在文中指闻一多先 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表现了 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 态度。
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学者形象。
他是一位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 忘食、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
第 二 课时
合作探究
研读第一部分
哪两句话是对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 “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 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 了也不一定说。”
这部分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 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写《唐诗杂论》
Hale Waihona Puke “做”了再“说”详写
学 者
写《楚辞校补》
“做了也
写《古典新义》 不一定说”
略写
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 目的是什么?哪些语句生动形象 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 济的文化药方”,意为从中国古代 文化中探求振兴我们民族的方法。 “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饭,几乎忘了吃”“夜 间睡得很少”。
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 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前后期为 什么有这种变化?
前期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 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后期投身民 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无所畏 惧,视死如归。 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拓展延伸
读一读,谈谈对这首 诗的感受。
全诗以“一句 话”“咱们的中国” 为构思中心,反复咏 叹,极力渲染,表达 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 情,作为诗人的闻一 多同样是一名爱国的 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