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西省适应性写作题目解读
山西省中考初三适应性语文试卷(解析版)

山西省2018年中考适应性语文试卷(解析版)一、读•书(12分)1.(2.00分)对联被誉为“诗中之诗”,书法被誉为“无声之乐”,二者结合更有无穷的魅力。
请为“有容德乃大”选择合适的下联,并将所选下联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10.00分)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2),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李白)(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李煜)(4)君问归期未有期,。
(《夜雨寄北》李商隐)(5)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崔颢)(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三则)(7)自然本无意,奈何人有情:白居易漫步西湖,用“,”描绘出莺飞燕舞的早春之美;刘禹锡身居陋室,用“,”勾勒出幽美静谧的环境之雅。
二、读•思(38分)3.(7.00分)母语传承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国人屹立于世界的魂与根。
在“爱语文•爱中国”主题班会上,同学们泼墨挥毫、引吭高歌、深情吟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一﹣﹣字藏奥义】(1)请赏读第一小组绘制的“国”的字形演变图,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A.甲骨文“国”字,左边是个“”,表示“国土”,右边是个“戈”,意思是用“戈”这个武器来保卫这片土地。
B.篆书“国”字,在外围增加了“囗”,表示“国土”的外边加了“国界”,但仍是以“戈”卫“国”的意思。
C.隶书“国”字,外围是“囗”,里边为“或”,横短竖长,笔力劲健,给人飞扬灵动、挥洒自如之感。
D.楷书“国”字,外围是“囗”,里边为“玉”,是我们今天通用的简化“国”字,形体方正,笔划平直。
【活动二﹣﹣句有章法】国家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
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
山西省2018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

山西省2018届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l.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前中国农村的贫困主要表现出了四个维度的转型,分别是:贫困程度的相对性,贫困生成的结构性,贫困内涵的消费性和贫困治理的日趋复杂性。
198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时中国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为1.25亿,而到2007年时,相关数据显示,绝对贫困人口约为1479万人。
2001年中国政府发表《二O OO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宣布在2000年底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这标志着在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二元结构中,相对贫困人口已占据了中国贫困人口的主体地位。
2011年,中央政府设定了2300元的贫困线,这让中国的贫困人口迅速增加至1.28亿。
虽然在新标准下贫困人口大量增加了,但是相对贫困人口占主体的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
截至2014年底,中国贫困人口还有7000多万,我们的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所谓的贫困生成主因的结构性是指,越来越多贫困人口的出现或者说其无法跳出贫困陷阱是因为他们面临的是结构性贫困的处境,我们也可以说,贫困人口陷入了结构性贫困的陷阱。
这里所谓的结构性贫困意味着,贫困人口在资本、资源、技术、知识、信息、社会资本和文化等多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和场域内,对无法与那些在以上层面具有优势的精英群体和优先群体进行竞争,因为两个群体的初始条件不同,同时与以上结构及其资源分配相关的机会也并不均等。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始终重视“家国”文化建设,把优良的家训家规、家教家风,作为励志勉学的精神食粮、修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为官从政的坚挺脊梁。
孟母择邻,三迁其居;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更是最好的注脚。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教家风的有序传承。
代表会、无记名投票等多种方式,让村民海选出信得过的“好家风”家庭,让村民在参与过程中受到更多教育、熏陶和感染,“来年我家要争做‘好家风’家庭”成为群众新期盼。
对于以上的材料,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好家风花朵的开放需要阳光的沐浴;小草的嫩绿需要雨水的滋润;雄鹰的自由需要蓝天的广阔;孩子的成长需要良好家风的熏陶。
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
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我们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
朱柏庐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意思是:一碗粥一碗饭,应当想想来处不容易;半根丝半根线,要常常想到得到这些东西很艰难。
勤俭节约。
这一点父亲经常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
在吃饭的时候,父亲是不允许剩饭的,他说着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辛苦种来的,吃的了多少就盛多少,盛了就必须全部吃完。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爷爷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忆往昔,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磨牙(亳州俗语,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给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
2018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文综A卷 解析

秘密★启用前2018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文科综合(A卷)参考答案详解及评分标准1.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降雪初始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降雪开始日期越晚;降雪终止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降雪结束日期越早,说明雪季时间越短。
读图可知四城市中,五道梁降雪初始日期数值最小,降雪终止日期数值最小,说明雪季时间最长。
故选A。
2.A【解析】从材料可知,冷湖位于柴达木盆地,由于地势低,气温较高,所以雪季最短。
3.B【解析】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温呈波状上升,带来青海省大部分地区降雪初始日期推后,降雪终止日期提前,雪季变短,故A错、B对、C错;积雪厚度与降雪量大小有关,与降雪时间关系不大,故D错。
4.C【解析】据材料分析,美国经济高度发达,生产总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单位劳动力生产成本低。
故C正确。
5.B【解析】巴西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较高,不利于巴西制造业的发展及其产品出口,影响其就业和社会稳定。
故B 正确。
6.D【解析】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使制造业生产成本提高,制造业利润下降,其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故需要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发展高端制造业,D正确。
7.B【解析】冰河时代,寒冷的气候将水冻结在地球的冰冠和冰川中,导致海平面大幅下降。
因为淡水和海水的交相侵蚀,分布有大面积石灰岩的近岸地区形成了许多岩溶空洞。
蓝洞所在位置也曾是一个巨大岩洞,多孔疏松的石灰质穹顶因重力及地震等原因而很巧合地坍塌出一个近乎完美的圆形开口,成为敞开的竖井。
当冰雪消融、海平面升高后,海水便倒灌入竖井,形成海中嵌湖的奇特蓝洞现象。
故选B。
8.D【解析】由上题可知,在伯利兹蓝洞形成时期,气温是由低到高变化的,故选D。
陆地面积是由大变小的,故C错,生物多样性、水循环不会单向变化,故A、B错。
9.D【解析】甲地区位于欧洲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与欧洲其他地区相比,光照充足,故选D。
10.A【解析】设施农业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这需要农业技术的推广才能广泛分布,故选A。
【英语】山西省2018届高三考前适应性测试英语试题 含解析

山西省2018届高三考前适应性测试英语试题第一部分听力(试题版权:百强校英语解析团队专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请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5.C. £9.18.答案是B。
1. What does Bob think of his first day at work?A. Exciting.B. Boring.C. Interesting.2. How many pages of homework will they do?A. Three.B. Two.C. Four.3.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A. When Jim will return.B. Where Tom flew to.C. Who is reading a book there.4.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 In a bank.B. In a restaurant.C. Ata train station.5. What does the woman plan to do tonight?A. Watch a movie.B. Give a performance.C. Practice the piano.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山西省2018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语文试卷

山西省2018年中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20分>1.请在括号里写出汉字。
(2分>“人应该就是他自己,不应该以异己的模子sù( >造自身。
”学会在青春期里做自己、完善自己,懂得痛苦和美好、纠结和tǎn( >荡都是共生共存的,这种“成年礼”难道不比任何物质和名利更贵重吗?Jr3Akoa4uD2.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惩罚(chéng> 膝盖(xī> 厚此薄彼(bó>B.称职(chèn> 归省(xǐng> 谆谆教诲(huì>C.呜咽(yān> 机械(jiè> 随声附和(hè>D.粗犷(guǎng> 豁达(huò> 载歌载舞(zài>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王老师请李老师领着他的学生去参加比赛。
B.尊重历史不仅是对自我的认知,也是与他人正常交流的基础。
C.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使我市变成了闻名全国的花园城市。
D.这些志愿者大多是来自本市高校的正处于豆蔻年华的大学生。
4.阅渎下面新闻,给它拟写—个标题。
(2分>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新交规中对闯黄灯、故意遮挡号牌等违法行为也加大了处罚力度。
新规规定:驾驶机动车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的,一次扣6分;抢黄灯违反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的,对驾驶人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记6分;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故意遮挡机动车号牌的、故意污损机动车号牌的、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违法行为,记分由6分提高至12分。
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2018届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训练调研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解析

2018年3月高考适应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丁,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提出了疑问。
“汉字落后”论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观点,认为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虽日渐式微,但仍有一定市场。
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汉字行将就木”。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种种现象表明,对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最新-山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

2018年山西省八所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科试卷试题部分考生注意: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考生一律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考生不得提前交卷。
考试结束后由监考员将试题卷上交。
第I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在世界文明对话史上,公元2世纪到7世纪期间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当属佛教的东传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对话。
这一文明对话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后果,它不仅使佛教融入中华文明,与儒家、道教一起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结构性力量,而且也使得佛教获得持续的发展活力,从一个地方性宗教上升为世界性宗教,直到今天仍然发挥其重要的精神作用。
两汉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发生期。
佛教进入中国大地是一个因地域关系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其教因西域使臣商贾以及热诚传教之人,渐布中夏,流行于民间”。
(汤用彤)它不是像后来基督教教团派出大量传教士有组织地传教活动。
这一点决定佛教进入中国是和平的、非强制性的。
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是与当时道家的黄老之术和方士之术互相影响、相得益彰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东传的扎根期,隋唐时期是佛教东传的开花结果期,这两个时期是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最重要时期。
唐以后,随着三教合流,随着中国化佛教禅宗的盛行,融入中华文明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佛教已经不是在异族异质文明意义上与中华文明展开对话了。
魏晋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话主要体现在佛学与玄学的对话上,两种文明对话呈现出佛学的玄学化和玄学的佛学化。
南北朝时期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对话的一个突出特征是皇帝亲自参与对话,如宋文帝曾与僧人论究佛理,宋武帝亲自到寺庙听讲,梁武帝甚至亲制发愿文,皈依佛教,大兴寺庙。
魏晋时期,中外学者合译佛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东晋是佛典合译的高峰期。
不仅小乘佛教的基本经典《阿含经》系列被创译,而且大乘佛教的重要经论、密教经典、律典等都被译出。
当时在佛经的翻译解释中大量采用“格义”的方法,即用中国原有经典中的精义与典故来比配佛经中的道理,以便中国信徒的理解与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写作题目解读
山西省教科院程淑贞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都说中国人有种菜天赋,这话真有道理。
小到饮料瓶、塑料管、泡沫箱,大到楼层露台、小区空地,住房周围边边角角,都能被中国人利用来种点绿菜。
从雪域高原哨所,到南海岛礁驻地,战士们自给自足,吃到了时令蔬菜;远赴南极的骨科医生王征,在中山站成功培植了无土蔬菜,让外国南极考察站的人羡慕不已;武警宁夏总队后勤基地养殖员孙鹏,当兵15年,种菜15年,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建成占地近2000亩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到美国帮儿女照看孙辈的中国大爷大妈在美国很难融入当地文化,种菜可以帮他们打发时间,也算是一种寄托乡思的方式。
非洲每年都会因为缺粮食而申请国际援助,大多数人常年挣扎在温饱线上。
中国人去了,手把手的教非洲人怎么种地,帮他们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建了农贸市场。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作文题目解读】
命题宗旨:立足国家高考“一体四层四翼”改革方向,坚持考查学生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能力,为高考语文复习教学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导向性。
取材原则:大视野、正能量、传文化、落实地。
命题立意:以小见大。
紧扣“天赋”二字,天赋在此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大地养育下的中国人,长久以来形成了中国人的天赋精神:活下去,依靠这方自然水土生存下去。
这样就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存理念:亲近自然,依赖自然,保护自然、建设自然,天人合一。
这种生存理念和思维方式渗透到我们中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政策、军事外交,小到百姓生活,衣食住行,无不体现这种精神,从而产生了各种层面的思想文化情结,它们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日常行为,通过“种菜”这一方式和载体,表现了出来。
从生活方式层面来说,就是安土重迁的农耕文明体现;从思想情感层面来说,就是土地情结,走到哪里,都要种到那里,即使没有土地,也要创造条件种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从文化传承层面来说,“种菜”这种行为隐喻着精神家园的建设,犹如
一条纽带,连接古今,打通内外。
种植的过程就是倾诉的过程、释放的过程、建设的过程。
古人依靠种植,能够顽强生存,能够寄放精神,能够实现民族融合;今人依靠种植,能够收获幸福,拥有获得感,实现自我价值,甚至能够建设绿水青山,建设美丽生态家园,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踏实的劳动,实现中国梦;用中国人自己的生活理念去影响世界,造福人类。
解题关键:①天赋是一种才能,更是一种民族精神;②“种菜”不只是种“菜”这个行为,还隐喻着种植、劳动、建设、播种希望,传播理念等等。
参考立意:①亲近自然,体验生命的意义②呵护生命,保护自然③创造条件,造福人类④幸福生活靠自己来创造⑤自立自强,焕发生命的光彩⑥勤劳是生活之本⑦只有付出,才有收获⑧种菜是回归田园的精神寄托⑨让生活充满乐趣(10)美化生活,从我做起(11)让种菜技术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12)拒绝污染,提高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