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教案

合集下载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教案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教案

.
17
⑴ 高渗脱水剂:注意心肾功能 20%甘露醇 125-250mm,q6-8h静滴20%甘油200mm静滴
⑵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mm静注 ⑶利尿剂:速尿20-40mm静注 ⑷外科手术:颅高压突出.符合指征者血肿穿
刺术,血肿清除术,脑室引流术
4.恢复期 理疗.针灸.康复训练
.
18
有效控制 高血压及其它高危因
重:四肢瘫.去脑强
直.针尖样瞳孔.
高热,呼吸改变
→严重后遗(闭锁)
或死亡
.
8
小脑出血
后枕部头痛.频繁 呕吐
眩晕.眼震.小脑 性共济运动失调
出血量大者(即重
型):可突然昏迷
去脑强直(桥脑受
压枕骨大孔疝表
现)
.
9
原发性脑室出血
继发性脑室出血
继发性多见
临床表现取决于脑室出 血量:不同程度意识障碍. 脑膜刺激征与SHA类似, 严重者四肢瘫.,去脑强直,
部位 单侧多 双侧
诱因 食.酒.光.动 疲劳.焦虑
年龄 儿童.青少年 任何年龄
性别 女>男 无差别
伴随症 恶心畏光等 肌肉发紧压痛
发病时间 睡眠中/清晨 不定/午后睡前
治疗 麦角胺等 止痛. 剂+抗抑郁剂
53
.
54
.
55
.
56
.
57
时程:数小时
.
49
.
50
特殊偏头痛
①眼肌瘫痪型:普通型+Ⅲ/Ⅳ麻痹 ②偏瘫型:家族性.轻偏瘫先兆+偏头痛 ③基底动脉型:双视觉.眩晕耳鸣等+枕颈痛 ④偏头痛等位发作:
仅出现偏头痛先兆有关症状: 闪光暗点.偏瘫偏麻.眩晕.腹痛等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教案及课件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教案及课件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
原理:造影前的图象为基像,造影后的图象为造影原像,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后者去除前者后,得到减影为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动脉或静脉影像。新型DSA设备可通过数字处理,建立三维立体图像,还可以模拟血管内镜技术,协助诊断。
1·适应症:
1、疑有颅内外血管性病变,如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
3、对造影剂和麻醉剂过敏者。
3·经股动脉穿刺操作步骤:
消毒;股动脉穿刺置导管鞘;行全脑血管造影。
疑为脑缺血性疾病者:阶梯血管造影
4·检查要求:
行主动脉弓造影(左斜10 o~15o);
第一步要求看清双侧椎动脉和双侧颈总动脉的开口;
第二步行双侧颈总动脉正侧位造影;
第三步行双侧颈内动脉和双侧椎动脉的侧位和汤氏位造影。
5·主动脉及其分支
无名动脉
右锁骨下动脉-右椎动脉
右颈总动脉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左椎动脉
左前斜10-15度,可根据患者调整角度
6·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变异
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同一处分出(25-30%)
左颈总动脉起源于头臂干(7%)
左头臂干(1-2%)
左椎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0.5%)
7·颈内动脉
脑膜垂体干:小脑幕A、脑膜背动脉和垂体下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8.椎动脉
椎动脉发出:
脊髓前、后动脉(Anterior spinal artery,posterior spinal a.)
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
基底动脉发出:
小脑前下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
III级 嗜睡或意识模糊、轻度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蛛网膜下腔出血教案

蛛网膜下腔出血教案
今后注意事项; 5、 在授课结束三日内,将本单元的课后小结填写后交到教研室存档。
沈阳医学院教务处制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5 分钟 10 分钟 5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5 分钟 10 分钟 15 分钟 5 分钟
教学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采用多媒体、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对于本节涉及的总论部分的基本理论,采用提问互动方式进行复习。 3、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讲解,以增加感性认识。 4、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选择一些复习题,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手段使用
使用教材: 1.《神经病学》第 6 版,主编:贾建平 副主编:崔丽英、王伟。人民卫生
出版社出版.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1.《神经病学》第 1 版,主编:王维治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系统解剖学》第 6 版,主编:柏树令 副主编:应大君。人民卫生出版
社出版
3. 《英汉医学词典》第 3 版,主编:陈维益 副主编:李定钧。上海科学
沈阳医学院教案
授课对象
年级:2008 专业: 临床英文 班级: 1-2 班
课程名称
神经病学
考核方式
考试
授课题目
脑血管病-蛛网膜下腔出血
授课时间
2012-05-03
授课方式 教学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2 学时
1. 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 熟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技术出版社出版
教研室主任 意见
签字: 年月 日
本单元 课后小结
授课教师签字: 1、 理论教案每 2 学时写 1 个,实验教案每个实验写 1 个; 2、 授课重点、难点要分开描述; 3、 教研室主任要在课前对教师的教案审核、签字; 4、 课后小结是指授课结束后教师对本次授课的体会,包括自身和学生的状态,存在问题及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教案及课件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教案及课件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教案及课件第一章:蛛网膜下腔出血概述1.1 定义: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血液流入脑的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

1.2 病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和脑动脉畸形。

1.3 临床表现: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第二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2.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发病情况、既往病史及家族史。

2.2 体格检查:全面检查患者神经系统体征,如意识、视力、肢体活动等。

2.3 辅助检查:头颅CT、MRI、DSA等检查,以确定出血原因和范围。

第三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3.1 一般治疗:保持患者安静,避免情绪波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3.2 药物治疗:抗纤溶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等。

3.3 外科治疗:对于颅内动脉瘤和脑动脉畸形等病因,可采取外科手术治疗。

第四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4.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变化。

4.2 生活护理:保持患者生活环境安静、舒适,提供充足的休息。

4.3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第五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5.1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血压可降低发病风险。

5.2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应戒烟限酒。

5.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瘤等病因及时治疗。

第六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6.1 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可阻塞脑脊液循环,导致脑积水。

6.2 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壁损伤,易导致脑血管痉挛。

6.3 肺炎、尿路感染等:患者长期卧床,免疫力下降,易发生肺部、尿路等感染。

第七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康复治疗7.1 康复评估:对患者的运动、语言、认知等功能进行评估。

7.2 康复治疗: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计划,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讲课课件

蛛网膜下腔出血小讲课课件

C
意识障碍: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B
呕吐:伴随头痛,可出现喷射性呕吐
A
头痛:突发性、剧烈头痛,持续时间较长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 疗
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 避免剧烈 运动,保 持安静
药物治疗: 使用抗凝血 药物,如阿 司匹林、华
法林等
控制血压: 保持血压稳 定,避免剧
烈波动
预防感染: 保持个人卫 生,预防感
病因与病理
1
病因:先天性脑血 管畸形、动脉瘤、
血管炎等
2
病理:血管破裂,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 腔,导致颅内压升
高,脑组织受压
3
症状:剧烈头痛、 恶心呕吐、意识障
碍等
4
治疗: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康复治
疗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E
诊断方法:CT扫描、MRI扫描、腰椎穿刺等
D
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等
染发生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 CT、MRI
等检查,监 测病情变化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清除血 肿,降低颅内压, 1
防止脑疝
术后护理:预防感 染,保持呼吸道通 4 畅,监测生命体征
手术方式:开颅
2
手术或微创手术
手术时机:根据 3 病情和患者身体
状况决定
康复治疗
卧床休息:保 持安静,避免 剧烈运动
药物治疗:使 用抗凝血药物, 如华法林等
康复训练:进 行肢体功能锻 炼,如步行、 平衡等
心理治疗:保 持乐观心态, 减轻心理压力
饮食调理:保 持营养均衡, 避免刺激性食 物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 防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 息规律,避免 熬夜和过度劳 累

[神经病学]教案_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病学]教案_蛛网膜下腔出血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教案
20XX年9月1日
授课题目:蛛网膜下腔出血
授课教师:罗海彦副教授
授课对象:20XX级医学二系
学时:1学时(40分钟)
目的要求:了解SAH病因、病理与发病机制,掌握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重点:SAH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难点:SAH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采用教具及电化器材:多媒体幻灯、挂图
(4)其他:5%~10%患者可发生抽搐,5%-30%患者可发生低钠血症和血容量减少,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和水潴留有关;还可出现神经源性心脏及肺功能障碍等。
五、辅助检查
1.颅脑CT
是确诊SAH的首选诊断方法。CT检查可见蛛网膜下腔高密度出血征象,多位于大脑外侧裂、前纵裂池、后纵裂地、鞍上地和环地等;大量出血时脑室、脑池可呈“铸型”样改变。
2.发病机制
(1)先天性动脉瘤:可能与遗传及先天性发育缺陷有关。
(2)脑血管畸形:是胚胎期发育异常形成的畸形血管团,其血管壁极薄弱,处于破裂的;临界状态,当激动或因不明显诱因即可破裂出血。
(3)动脉炎或颅内炎症造成血管壁病变可破裂出血。
(4)肿瘤或转移癌可直接侵蚀血管而造成出血。
三、病理
好发部位:85%-90%颅内动脉瘤位于前循环,多为单发,10%-20%为多发,多位于对测相同血管部位,又称镜像动脉瘤。动脉瘤好发于组成Withs环血管上,尤其是动脉分叉处。
蛛网膜可呈无菌性炎症反应,蛛网膜及软膜增厚、色素沉着,脑与血管、神经间发生粘连。脑实质内有广泛白质水肿,皮质有多发性斑块状缺血病灶。镜下可见轻度的脑膜炎症反应,软脑膜和蛛网膜上可见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
四、临床表现
1.年龄: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由动脉瘤破裂所致者好发于30-60岁间,女性多于男性;因血管畸形者多见于青少年,两性无差异。

蛛网膜下腔出血健康教育

蛛网膜下腔出血健康教育

蛛网膜下腔出血健康教育
一、概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致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二、治疗原则
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治再出血、迟发型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去除病因防止再发。

1、控制脑水肿:使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入。

2、止血,预防再出血:常用的有6-氨基乙酸、止血芳酸等。

3、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常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
地平等。

4、控制血压:使血压稳定于正常或发病前水平,避免降过
低。

三、疾病指导
1、绝对卧床休息2-4周,头部抬高15-30°,以减轻脑水肿。

注意保持病室安静舒适,避免声、光刺激,减少探视。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2、以质软、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为主,注意少量多餐。

若经口进食有困难,可经鼻饲管鼻饲。

四、出院指导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保证
充足的睡眠。

2、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

3、如确诊为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者应尽早手术,解除潜在
威胁,以防复发。

4、女性病人1-2年内避免妊娠及分娩。

5、遵医嘱定期复查。

如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抽搐不适,
应立即就医。

参考文献:《内科护理学》第五版
拟定人:王** 审核人:修订日期:2020年月拟定日期:2020年月。

20页蛛网膜下腔出血教学查房

20页蛛网膜下腔出血教学查房
蛛网膜下腔出血。
04
治疗方案与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方案
止血药物
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等,以控制出血 并预防再出血。
控制血压
根据患者情况,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 预防进一步出血。
降低颅内压
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药物降低颅内压 ,缓解头痛、呕吐等症状。
抗癫痫药物
对于有癫痫发作风险的患者,使用抗癫痫 药物进行预防。
THANKS
感谢观看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建议
针对未来治疗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包括加 强患者病情的监测、提高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加强 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提高服务质量等。
展望
对未来治疗工作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包括新的治 疗技术和方法的出现、治疗经验的积累和治疗效果的提高等 ,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吸 痰,防止肺部感染。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量 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 平衡。
康复指导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训 练指导,包括肢体功能锻 炼、语言训练等,促进患 者康复。
05
病例讨论与总结
病例讨论:治疗方案选择与疗效评估
治疗方案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院的治疗条 件,讨论了多种治疗方案,包括药物 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并最 终确定了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方案
01 脑室外引流术
通过手术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降 低颅内压。
02 去骨瓣减压术
对于严重颅内高压的患者,进行去骨瓣减压手术 以降低颅内压。
03 动脉瘤夹闭术
对于由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动脉 瘤夹闭手术以消除病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医学院教案
授课对象
年级:2008 专业: 临床英文 班级: 1-2 班
课程名称
神经病学
考核方式
考试
授课题目
脑血管病-蛛网膜下腔出血
授课时间
2012-05-03
授课方式 教学
课堂讲授(∨) 实践课( )
教学时数
2 学时
1. 掌握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 熟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技术出版社出版
教研室主任 意见
签字: 年月 日
本单元 课后小结
授课教师签字: 1、 理论教案每 2 学时写 1 个,实验教案每个实验写 1 个; 2、 授课重点、难点要分开描述; 3、 教研室主任要在课前对教师的教案审核、签字; 4、 课后小结是指授课结束后教师对本次授课的体会,包括自身和学生的状态,存在问题及
教学内容
时间分配
5 分钟 10 分钟 5 分钟 15 分钟 10 分钟 10 分钟 5 分钟 10 分钟 15 分钟 5 分钟
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对于本节涉及的总论部分的基本理论,采用提问互动方式进行复习。 3、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讲解,以增加感性认识。 4、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选择一些复习题,帮助学生理解。
今后注意事项; 5、 在授课结束三日内,将本单元的课后小结填写后交到教研室存档。
沈阳医学院教务处制
目 的、要 求
Hale Waihona Puke 授课重点:1.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临床鉴别。
难点: 1.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重 点、 难 点
蛛网膜下腔出血概念、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合并症 辅助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教学手段使用
使用教材: 1.《神经病学》第 6 版,主编:贾建平 副主编:崔丽英、王伟。人民卫生
出版社出版.
使用教材 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1.《神经病学》第 1 版,主编:王维治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系统解剖学》第 6 版,主编:柏树令 副主编:应大君。人民卫生出版
社出版
3. 《英汉医学词典》第 3 版,主编:陈维益 副主编:李定钧。上海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