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屋及乌
爱屋及乌的解释_爱屋及乌是什么意思

爱屋及乌的解释_爱屋及乌是什么意思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基本字义爱(愛)ài(ㄞˋ)1、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喜爱。
爱慕。
爱情。
爱戴。
爱抚。
爱怜。
爱恋。
爱莫能助(虽同情并愿意帮助,但力量做不到)。
友爱。
挚爱。
仁爱。
厚爱。
热爱。
2、喜好(hào):爱好(hào)。
爱唱歌。
3、容易:铁爱生锈。
4、重视而加以保护:爱护。
爱惜。
5、吝惜:“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基本字义屋wū(ㄨ)1、房,房间:屋子。
屋宇。
房屋。
2、家:“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3、车盖,覆盖物:黄屋(古代帝王所乘车上以黄缯为里的车盖,亦指帝王车)。
屋社(王朝倾覆的代称)。
4、古代井田的区划,一屋合三百亩。
基本字义及jí(ㄐ一ˊ)1、从后头跟上:来得及。
赶不及。
2、达到:及格。
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
普及。
过犹不及。
3、趁着,乘:及时。
及早。
及锋而试。
4、连词,和,跟: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以及。
基本字义乌(烏)wū(ㄨ)1、指“乌鸦”:乌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乌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
乌合之众。
2、黑色的:乌亮。
乌云。
3、无,没有:化为乌有。
4、文言疑问词,哪,何:乌足道哉?5、古同“呜”,呜乎。
6、姓。
古代诗词:明代.唐之淳.对酒(亦曰《偶会行》):「爱屋及乌,柔远能近。
」近义词相濡以沫反义词爱莫能助精选例句:暂无。
爱屋及乌成语故事

爱屋及乌成语故事爱屋及乌成语故事1爱屋及乌àiwūjíwū【成语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成语出自】:《尚书大传·大战》:“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孔丛子·连丛子下》:“若夫顾其遗嗣,得与群臣同受厫福,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
”【成语简拼】:awjw【成语字数】:4个字【感情色彩】:爱屋及乌是褒义词【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年代】:古代【常用程度】:常用【成语示例】:子存宠上了小老婆,未免“爱屋及乌”,把他也看得同上客一般。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 【近义词】:相濡以沫【反义词】:爱莫能助、殃及池鱼【成语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形容过分偏爱或爱得不【成语故事】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
“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
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
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
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
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
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
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
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
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
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
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
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爱屋及乌的文言文原文

爱屋及乌的文言文原文
摘要:
一、爱屋及乌的来源
二、爱屋及乌的文言文原文
三、爱屋及乌的现代汉语翻译
四、爱屋及乌的故事背景及寓意
正文:
【爱屋及乌的来源】
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一篇文章,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
成语中的“乌”指的是乌鸦,而“屋”则代表人的住所。
爱屋及乌意味着喜爱一个人或事物,进而对其相关的一切也表现出喜爱。
【爱屋及乌的文言文原文】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关于爱屋及乌的文言文原文为:“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爱屋及乌。
”
【爱屋及乌的现代汉语翻译】
喜爱一个人或事物,希望他们能生存下去;厌恶一个人或事物,希望他们能灭亡。
喜爱一个人的住所,连带着也喜爱那里的乌鸦。
【爱屋及乌的故事背景及寓意】
爱屋及乌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春秋时期,鲁昭公二十五年,邾国国君邾悼公去世,邾国大夫庶其带着邾悼公的儿子邾隐公逃到鲁国。
鲁昭公派使者到邾国去察看丧事处理情况,使者回来报告说:“邾国庶其用漆涂墙,邾隐公在旁边哭
泣;庶其用梓木做棺材,邾隐公依然在旁边哭泣。
”鲁昭公听了使者的话,认为邾隐公是一个仁爱之人,于是就决定出兵帮助邾隐公复国。
爱屋及乌这个成语的寓意是,当我们喜爱一个人或事物时,很容易对其相关的一切也表现出喜爱,这种情感可能使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失去客观和理智。
爱屋及乌的意思

爱屋及乌的意思【拼音】:ài wū jí wū【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形容过分偏爱或爱得不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形容过分偏爱或爱得不当。
【成语接龙】:爱屋及乌——乌烟瘴气——气息奄奄——奄奄一息——息交绝游——游回磨转——转海回天——天荒地老——老熊当道——道合志同同门异户户枢不蝼【近义词】:相濡以沫、民胞物与、【反义词】:爱莫能助、恶其余胥、【出处】:《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成语典故】: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
“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
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
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
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
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
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
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
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
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
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
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
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
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
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爱屋及乌的文言文原文

爱屋及乌的文言文原文
摘要:
一、爱屋及乌的成语来源
二、爱屋及乌的文言文原文
三、爱屋及乌的现代汉语翻译
四、爱屋及乌的寓意及启示
正文:
【爱屋及乌的成语来源】
爱屋及乌,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的一段话:“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爱屋及乌。
”这句话的意思是,喜欢一个人,就会希望他活得长久;厌恶一个人,就会希望他早日死去。
连带着他居住的房子和房子上的乌鸦,也会受到喜欢或者厌恶的影响。
后人用“爱屋及乌”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喜爱或厌恶,以至于连带周围相关的事物也受到喜爱或厌恶的影响。
【爱屋及乌的文言文原文】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原文如下: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其忧如吾之优矣。
”叔向曰:“子无乃有所忧,夫子之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爱屋及乌。
今夫子忧贫,乌得无忧?”
【爱屋及乌的现代汉语翻译】
叔向去见韩宣子,看到韩宣子为贫困难过,叔向便祝贺他。
韩宣子说:“我
虽然有卿相的尊贵地位,却没有卿相的实际财富,无法和你们这些卿相们相比,我的忧虑和你们一样多。
”叔向说:“您恐怕有所忧虑,您对人对事的爱憎如此分明,喜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得长久;厌恶一个人,就希望他早日死去。
甚至爱屋及乌,连带着他居住的房子和房子上的乌鸦,也会受到您的喜爱或厌恶。
现在您忧虑贫困难过,那乌鸦又怎能不为您担忧呢?”
【爱屋及乌的寓意及启示】
爱屋及乌这个成语的寓意是,一个人的情感和好恶会影响到周围的事物。
【高中语文】成语库:爱屋及乌的意思

【高中语文】成语库:爱屋及乌的意思爱屋及乌的意思: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来源】《史记:战争》的伟大传记:“情人在家也是黑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过分偏爱。
【同义词】互相帮助,爱黑暗,人与自然和谐,无私的爱。
【反义词】爱莫能助、殃及池鱼、势不两立、不共戴天。
吴:你不能写“鸟”。
【辨义】中性词;比喻爱这个而兼爱与此有关的人或物;形容过分偏爱或爱得不当。
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示例]时牛仔裤的流传还不是流行,没有什么生活情趣、鉴赏力或表现个性的成分,登不了时装的大雅之堂,但到后来,西部开发成为美国人进取精神的最好例证,西部牛仔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们爱屋及乌,牛仔裤成了青春活力和开拓精神的象征,这时人们争相购买牛仔裤已不是为了去开发西部,而是为了表现个性,牛仔服装也就成为流行时装了。
[历史典故]一、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诗中,开头两句是:“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
宋朝人周敦颐的《濂溪诗》中有:“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
宋朝人陈师道的《简李伯益》诗中也有“时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
”二、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种迷信习俗,乌鸦是“不祥的鸟”。
谁要是砸了他们的房子,谁就会遭殃。
在中国最古老的诗集之一《诗经》的“小雅”部分,有一首题为“正月”的诗,上面写着“望吴,停在谁家”。
可以看出,古人讨厌乌鸦,但很少有人喜欢它们。
所谓“爱房子和乌鸦”的意思是,因为你爱那个人,你甚至不认为他家里的乌鸦是不祥的和令人讨厌的。
这个成语一直被用来比喻爱情。
因为你深深地爱着一个人,同时也爱着他的亲戚、朋友和其他人或其他事物,所以这被称为“爱家和乌克兰”,或者这种推爱被称为“爱家和乌克兰”。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成语库:爱屋及乌的意思”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中考频道。
爱屋及乌的解释

爱屋及乌的解释
“爱屋及乌”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喜爱某个地方或人的同时,也
会喜爱与其相关的东西。
语出《战国策·齐策五·孔复》:“故
当令人知所爱者易,爱者所爱者难。
故爱屋及乌,故当察之”。
这个成语原本指的是喜欢一座房屋,连里面的乌鸦也一并喜欢,引申意义是指对于某个事物的喜欢,会愿意接受与之相关的一切。
它强调了人们对于事物的喜欢和珍惜,并表达了人们对于整体环境的包容和接纳。
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形容对于所喜欢的人、地方、团体等的喜爱程度。
比如,当一个人喜欢一个地方,他不仅会喜欢那个地方本身,还会愿意接受那个地方的文化、习俗、特点等,体现了一种全面的喜爱。
总结来说,爱屋及乌就是指爱某个事物,就会喜欢与它相关的一切。
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对于事物的喜爱程度和无条件的接纳态度。
爱屋及乌的意思

爱屋及乌的意思【拼音】:ài wū jí wū【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形容过分偏爱或爱得不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形容过分偏爱或爱得不当。
【成语接龙】:爱屋及乌——乌烟瘴气——气息奄奄——奄奄一息——息交绝游——游回磨转——转海回天——天荒地老——老熊当道——道合志同同门异户户枢不蝼【近义词】:相濡以沫、民胞物与、【反义词】:爱莫能助、恶其余胥、【出处】:《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成语典故】: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
“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
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
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
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
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
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
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
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
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
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
纣王自杀,商朝就此灭亡。
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
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
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屋及乌
成语故事大全:爱屋及乌
解释: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
西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
当时,周的都城在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
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
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
汉朝人伏胜编撰的《尚书大传大战》里也有类似的记载:纣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
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
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
’
这段记载,与《说苑》所载内容相仿。
不过余胥一词写作胥余,两者的含意也不一样。
胥余已不属胥史等级,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隶或刑徒了。
这个成语典故。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