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修1)

合集下载

从修辞角度赏析乡愁

从修辞角度赏析乡愁

从修辞角度赏析乡愁《乡愁》一首非常有内涵的诗.下面我们就一起从修辞角度赏析乡愁,希望大家喜欢。

从修辞角度赏析乡愁从诗的格式而言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借用排比加强语势和表现力,使那浓浓的乡愁流溢至每位读者的心中.乡愁的不同形态,明显是一种移情,将对家人,对母亲,对祖国大陆的感情转移但邮票,船票,坟墓和浅浅的海峡。

前两者是联系彼此感情的物,而后两者则是隔断彼此的物,在作者心中思念是无法被现实的距离,生死的距离和统治政府的不同所阻隔。

如果说比喻,则是最后一句中的祖国大陆比做母亲。

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以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母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乡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大同的强烈望。

作品赏析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

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

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

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

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

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

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余光中《乡愁》原文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原文赏析一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它占领了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

余光中的《乡愁》,是海外游子深情而美的恋歌,关于余光中《乡愁》鉴赏,至今都还有人在细细品味和理解。

我们会慢慢的懂得乡愁是一本历史的巨著,它送给我们的不仅是沙漠甘泉,也给人间的旅人浇灌上心智的露水。

寄愿乡愁伴随人类思想者的新生而在精神的坟冢中重新复苏,不要再让我们人类丢失为数不多的几亩梦田。

第一小节,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沧桑,略带“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第二小节,妻子是相约一生共白头的亲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赏的亮丽风景。

朗读时应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丝丝温馨和似水的柔情;第三小节,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第四小节,文章最后,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

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要气流不断,读出激昂慷慨之感。

A、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四个人生阶段。

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B、小时侯(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后来(中年)——母子死别、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C、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这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托物寄情。

乡愁意象前修饰词表达效果

乡愁意象前修饰词表达效果

乡愁意象前修饰词表达效果乡愁是一种独特的情感,它能够让人回忆起故乡的美好,唤起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

在表达乡愁时,我们可以运用前修饰词来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乡愁的情绪和意象。

乡愁意象前修饰词“温暖的”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乡愁带来的温馨感。

回忆起故乡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起家人的关怀和温暖。

那些熟悉的味道、熟悉的声音,都让人感到心安和温暖。

例如,温暖的乡愁意象可以是:“温暖的家人拥抱”、“温暖的炉火熊熊”等。

这些修饰词能够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乡愁所带来的温暖感。

乡愁意象前修饰词“怀旧的”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在离开故乡之后,人们常常会怀念起过去的生活和经历。

那些曾经的游戏、玩伴、学校,都成为了怀旧的乡愁意象。

例如,“怀旧的童年时光”、“怀旧的乡村小路”等。

这些修饰词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乡愁所带来的怀旧情怀。

乡愁意象前修饰词“恬静的”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乡愁带来的宁静感。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压力和疲惫。

而回忆起故乡的时候,那种恬静的感觉让人心神宁静。

例如,“恬静的田园风光”、“恬静的乡间小屋”等。

这些修饰词能够让读者更加感受到乡愁所带来的宁静与平和。

乡愁意象前修饰词“浓郁的”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乡愁的浓烈感。

乡愁是一种深深的情感,它能够让人在远离故乡的时候依然感受到浓浓的乡土气息。

例如,“浓郁的乡村气息”、“浓郁的乡情乡愁”等。

这些修饰词能够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乡愁所带来的浓烈情感。

乡愁意象前修饰词能够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乡愁的情绪和意象。

通过运用温暖的、怀旧的、恬静的、浓郁的等修饰词,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乡愁所带来的温馨、怀念、宁静和浓烈感,使读者更加真切地体验到乡愁的情感。

无论身在何处,乡愁都是一种深深的情感,它能够让我们时刻思念故乡,思念家人,思念那些曾经给予我们温暖和关怀的人和事。

让我们用乡愁意象前修饰词,将这份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入和准确。

乡愁 词语注释

乡愁 词语注释

乡愁词语注释乡愁(xiāng chóu)是一个汉语词语,是一种对家乡眷恋的情感状态。

故土难离,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且永恒的情感。

下边按照重点介绍该词语释义及应用。

一、词语释义国语词典释义为“因思念故乡而引起的愁绪”,引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明常伦《望山有怀故人》诗:“高高见西山,乡愁冀倾写。

”二、词语应用(一)近义词:思乡(二)造句:1、春雨是游子的乡愁,春雨是农民的好友,春雨是母亲对远方儿子思念的泪滴。

2、耳边响起伤感的旋律,他的心里不由地被勾起无尽乡愁,想起远在家乡,已经日薄西山的老父,他的心颤抖了。

3、一种相思两种乡愁,思念的人儿在天边。

4、坐在飞机上,看着窗外的天,我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这么多年来我一直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萦绕在我心头的乡愁今天终于渐渐散去。

5、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会老去。

(三)经典诗歌及赏析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赏析】《乡愁》是余光中诗集《白玉苦瓜》中的一首,和《民歌》《乡愁四韵》《罗二娃子》等,同是余光中以民歌风抒发乡愁的经典之作。

余光中被称为“以乡愁之诗撼动亿万华裔”的诗人,“乡愁”是其众多诗作中念念不忘的主题。

《乡愁》对一个抽象的、很难作出描绘却被大量描绘所覆盖的主题作出了新的诠释。

在意象上,选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物象,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使原本不相干的四个物象,在乡愁这一特定情感的维系之下,反复咏叹。

余光中本人曾说,这首诗是“蛮写实的”:小时候上寄宿学校,要与妈妈通信;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后来母亲去世,永失母爱。

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想到祖国大陆这样“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乡愁批注笔记

乡愁批注笔记

乡愁批注笔记
以下是对《乡愁》的批注笔记:
主题与情感: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于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哀叹和无奈。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意象,以表达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语言与修辞:诗人运用了丰富而细腻的语言,如“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形象而具体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特殊情感。

同时,诗人还通过运用排比和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具韵律感和节奏感。

背景与情境:本诗写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许多人都离开了故乡,到外地谋求发展。

这种社会现象激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亮点与特色:本诗的亮点在于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诗人通过描述四种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和回忆的世界。

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时空转换的手法,将往昔与现实相互交织,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广度。

个人观点与感受:我认为这首诗非常感人,它表达了对于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当我读到“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意象时,我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这首诗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时光,更加热爱我的故乡。

以上就是对《乡愁》的批注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乡愁意象前修饰词表达效果

乡愁意象前修饰词表达效果

乡愁意象前修饰词表达效果乡愁,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的回忆。

乡愁意象通过修饰词的运用,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乡愁的情感和意义。

用“深沉的乡愁”来修饰乡愁意象,可以表达出乡愁的浓烈和深远。

深沉的乡愁是一种悠长的情感,它不仅来自对家乡的思念,更是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当人们离开家乡,远离亲人和熟悉的环境时,内心深处会涌起一股深沉的乡愁,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纽带将自己和家乡紧紧相连。

用“柔软的乡愁”来修饰乡愁意象,可以表达出乡愁的温情和柔软。

柔软的乡愁是一种温暖的情感,它似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将人们的心灵紧紧抚慰。

当人们远离家乡时,心中的乡愁会以柔软的形式陪伴着他们,给予他们力量和安慰。

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能感受到乡愁的柔软,仿佛每一根神经都在诉说着对家乡的眷恋。

用“苦涩的乡愁”来修饰乡愁意象,可以表达出乡愁的辛酸和无奈。

苦涩的乡愁是一种痛楚的情感,它源于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

当人们离开家乡,背井离乡时,内心充满了苦涩的乡愁,仿佛嘴里含着一颗苦涩的苦果,回味无穷。

每当夜深人静时,苦涩的乡愁会泛起心头,让人不禁陷入对过去的无尽思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用“美好的乡愁”来修饰乡愁意象,可以表达出乡愁的美好和幸福。

美好的乡愁是一种怀念和回忆的情感,它让人们在远离家乡的时候,能够回忆起那些美好的时光和快乐的瞬间。

无论是家乡的风景,还是亲人的笑容,美好的乡愁都能让人们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即使在异国他乡,人们仍然能够通过美好的乡愁,找到内心的寄托和安慰。

通过修饰词来表达乡愁意象的效果,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体验到乡愁的情感和内涵。

深沉的乡愁、柔软的乡愁、苦涩的乡愁和美好的乡愁,它们都是乡愁这一情感的不同侧面和表达方式。

无论是哪种修饰词,都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乡愁的情感和意义,唤起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的回忆。

乡愁意象前修饰词的表达效果,让乡愁这一情感更加真实和立体,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乡愁的内涵。

《乡愁》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2006年10月,我校开展“人人上一节优质课”活动。

《乡愁》一课得到学校领导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是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新诗单元,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具有抒情性强,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的特点。

这些必须由学生自己在个性化的阅读过程中感悟体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

吟诵欣赏这些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又可以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乡愁》具有以往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浓郁的思乡爱国之情和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

和学习本诗,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个性化的阅读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品味凝练的语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造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乎完美的形式2、品味语言,感悟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3、深刻理解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统一的期盼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品味语言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音乐《想家的时候》,创设氛围)师:故乡,是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想家的时候,缕缕乡愁总是扯动人们心底最深的痛。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

你能想到哪些有关乡愁的古诗句?生1: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生2: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生3: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生4: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何人不起故园情”……师: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今天我们来学习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乡愁》教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乡愁》教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乡愁》教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乡愁》教案设计备课教师:郑海跃【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情感目标:体会海外游子拳拳的爱国之心,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学会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1. 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理解本诗托物寄情的写作手法。

3.激发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难点】透过意象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思路】《乡愁》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20世纪70年代写的一首小诗。

诗歌用优美的意象、低沉的笔调谱写的一首海外游子思乡恋国的凄美相思曲。

是一首难得的思乡爱国的教育诗篇。

为此我的课程设计思路是:诵读欣赏,想象体会,引申迁移。

通过这三个步骤重点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刻意义,进而激发和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背景音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本课的一大特色。

用与主题相关的背景音乐烘托一种气氛,给学生思维的启动构建一个平台,也为本诗的理解铺设一个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流浪歌》的主旋律中初步感知游子羁旅伤别之情。

)1.师:一曲《流浪歌》唱出了多少华夏儿女的心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

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

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陈星的歌声唤起了多少阔别家乡的人们的心酸痛楚。

其实,不光是歌声,在中华文化的长廊中,一大批文人墨客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同样表达了他们羁旅他乡,心系故土的感伤。

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说说吗?2.生自由回答(如李白的《静夜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3.师总结:人是故乡美,月是故乡圆。

毕竟“洛阳虽好不如家”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也与思念有关,它就是余光中的《乡愁》。

二、作者简介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当代诗人和评论家。

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
余光中
一 、灵活导入,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余光中及其写作背景,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理解“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所寄托的 感情,赏析诗歌的语言。 3、体悟海外游子渴望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愿望。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 祖籍 福建永 春,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赴台,已出版诗集、散文、 评论和译著40余种,代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万 圣节》《莲的联想》《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 《灵河》、《余 光中诗选》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 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 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他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 主义者”,文学大师梁实秋评 价他是“右手写诗,左手写散 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二”。
/
/ /
乡愁(席慕容)
故乡的 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同:诗人都是选择几个深意的形象或画面来表达同样的 主题,两 篇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书写心中的愁,两首都是抒情诗。 异:余诗主要是通过形象来推进诗情,席诗主要通过画面和比喻 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深;余诗的结 构比较对称,在表达的情感上,席诗相对细腻和缠绵。
“乡愁”是我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吟诵这些 深情的恋歌,我们可以掂量出诗人思想中故乡的分量, 你知道哪些思乡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马致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诗人抓住“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几种 物象表达内心情感。说说诗人所抒写的“乡愁” 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




思乡爱国之 情,渴 望 祖 国统一
小时候----邮票----母子之情 长大后----船票----夫妻之爱
后来-------坟墓----生死别离 现在-------海峡----恋国之思
1.B 2.C 3.D ⑵)①示例1:追求平等 “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 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段 体现了简﹒爱敢于追求平等。 ②示例2:敢于反抗 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舅妈家,面对舅妈的嫌弃、表哥的欺侮, 她奋起反抗。 ③示例3: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 简﹒爱在与罗切斯特结婚时,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还活在人间,为了维 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简﹒爱强忍悲痛,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 ④示例4:追求真爱 在桑菲尔德庄园被大火烧毁,罗切斯特身体残疾的情况下,简﹒爱毅然 回到罗切斯特身边。4.B 5. D
《乡愁》这首诗的 结构美和 音乐美体现在 哪里呢?
1、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 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 自由 诗的 特点。 2、同一位置上 的词的 重复与 叠词的 运用,在音乐 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 ,一 唱三叹的 旋律,给全诗 营造一种 低回怅惘的 基调。
六、回扣目标,课堂小结 1、了解余光中及其写作背景,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理解“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所寄托的感 情,赏析诗歌的语言。 3、体悟海外游子渴望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愿望。
七、达标检测,及时反馈
1.A 2.一座坟墓把诗人与母亲永远地隔开了,这一段乡愁便 寄托在“一方矮矮的坟墓”上 3.A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马致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 白

了解背景:
《乡愁》写于1972年,同所有漂流在海岛的人 一样,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 这浓浓的思乡之情。同时由于台湾与大陆的长 期隔绝,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 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
二、朗读诗歌,掌握字词 自学指导一:朗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感情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重音。
五、拓展延伸,感悟启发 欣赏席慕荣的《乡愁》,同样抒写乡愁,说说 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 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 / 模糊的怅惘 仿佛/ 雾里的/ 挥手别 离
去 永 的 有一 乡 别 不 树年棵 愁 离 轮 后 没 是 老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 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 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些对应物上。邮票虽小, 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浓浓夫妻情,矮矮的坟 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隔不了无尽的乡思, 落笔虽小,却饱满诗情。将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 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就这样,诗人的乡愁有所依附,心中难以言说的情绪物化 成具体可感的东西,激荡着读者心中共有的情感。
四、品析诗歌语言 自学指导三:品析诗歌语言,把握诗歌主旨。
1、“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 墓”“浅浅的海峡”,再加上“一枚、一张、 一方、一湾”等数量词是不是说余光中的乡愁 比较淡?
2、诗歌的第四节能去掉吗?为什么?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 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把乡愁 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这是正语反说,邮 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 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 相思。 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 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画龙点睛, 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
小时候 乡愁 乡愁/是一枚/小 · 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 · 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 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三、把握意象,体会感情 自学指导二: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 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