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合集下载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教案

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教案

牧草栽培及草地学教案xx大学xx校区动物科学系草业教研室xx二00八年2月25日牧草栽培及草地学教案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牧草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

就饲草生产本学科的性质而言,属于植物性生产的范畴,在种植业中居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应用而言,饲草生产直接服务于畜牧业,是畜牧生产中所不可缺少的环节,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

课程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技术,深刻揭示牧草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的生长发育规律,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丰产潜力,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优质、高产、高效的饲料,并通过科学的加工调制,提高饲草的利用率。

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1、牧草的起源、分布和分类;2、牧草的特征特性;3、牧草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4、主要牧草的生产性能和栽培技术;5、牧草的利用途径和加工原理(青贮)。

(二)能力技能方面1、掌握主要牧草栽培的全程技术;2、掌握青贮的一般技术和操作方法;3、掌握饲草料均衡供应技术。

三、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一)使用教材:本课程选用《饲草生产学》(董宽虎主编,第一版)为教材。

实验指导书采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草业教研室编写的《牧草栽培及草地学实习指导》(二)学时分配:本课程共4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9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

讲授纲要第一章绪论(6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基本概念(1学时)2、牧草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学时)3、国内外牧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1学时)4、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1学时)5、前景展望(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饲草的概念2、了解饲草生产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基本概念难点:牧草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1、饲草的概念2、饲草与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国内外饲草地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4、饲草生产学的性质、任务和内容5、前景展望第二章农学基础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牧草的生长发育(2学时)6学时)(第二节牧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2学时)第三节牧草生长发育与土壤的关系(1学时)第四节牧草生长发育与肥料的关系(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生长发育的生理基础2、理解牧草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3、掌握牧草生长发育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牧草生长发育的规律难点:牧草生长发育和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第一节牧草与饲料作物的生长发育一、植物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二、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第二节牧草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一、光照二、温度三、水分四、空气五、矿质营养元素第三节牧草生长发育与土壤的关系一、土壤组成二、土壤的主要性状第四节牧草生长发育与肥料的关系一、肥料的种类及特性二、施肥的原则及方法第三章种子与播种(6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牧草种子的特点(2学时)2、牧草种子的贮藏方法(2学时)3、牧草种子的播种技术(2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种子的概念和牧草种子的特点2、种子的品质要求3、了解一般种子处理方法4、掌握牧草播种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种子的品质要求难点:牧草播种技术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一)牧草种子的特点1、种子的涵义2、种子的特点(二)牧草种子的贮藏方法1、普通贮藏法2、密封贮藏法3、低温除湿贮藏法(三)牧草种子的播种技术1、种子的品质要求2、种子的处理3、播种第四章牧草品种选择及繁殖方式(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种与品种的区别(0.5学时)2、牧草品种的选择(0.5学时)3、品种的繁殖方式(0.5学时)4、牧草引种(1学时)5、杂种优势(0.5学时)6、田间试验(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品种选择的方法2、熟悉牧草繁殖技术3、田间试验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牧草品种选择的方法难点:田间试验技术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一)种与品种的区别(二)牧草品种选择方法:单株选择法、混合选择法、改良混合选择法(三)品种的繁殖方式1、原种生产2、原种的繁殖3、加速繁殖的方法四、牧草引种(一)引种的概念(二)引种的原理(三)引种的程序五、杂种优势六、田间试验(一)田间试验的任务(二)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三)田间试验遵循的三个原则(四)试验地的选择(五)试验设计第五章主要牧草栽培及利用(10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黑麦草(1学时)2、苇状羊茅、玉米(1学时)3、鸭茅(1学时)4、狼尾草(1学时)5、牛鞭草(1学时)6、苏丹草(1学时)7、三叶草属牧草(1学时)8、毛苕子(1学时)9、紫云英(1学时)10、紫花苜蓿(1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主要牧草的的植物学特征2、了解主要牧草生物学特性3、掌握主要牧草栽培技术4、掌握主要牧草利用方式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多花黑麦草、狼尾草、牛鞭草、三叶草属牧草、紫云英的生物学特性难点:多花黑麦草、狼尾草、牛鞭草、三叶草属牧草、紫云英的栽培技术、利用方式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第一节黑麦草属牧草多花黑麦草第二节苇状羊茅、玉米第三节鸭茅第四节狼尾草第五节牛鞭草第六节苏丹草第七节三叶草属牧草白三叶、红三叶第八节毛苕子第九节紫云英第十节紫花苜蓿第六章牧草混播技术(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混播的优越性:(0.5学时)2、牧草混播的原理(1学时)3、混播牧草的原则(1学时)4、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1学时)5、混播牧草的方法(0.5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混播的优越性及其原理2、掌握混播牧草组合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难点: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重点:混播牧草的方法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一)牧草混播的优越性1、产量高而稳定2、改善牧草品质3、便于收获和调制4、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5、减轻杂草的危害(二)牧草混播的原理1、形态学互补原理2、生长发育特性3、营养互补原理4、生态学原理(三)混播牧草的原则1、混播牧草的选择原则2、混播牧草组合比例(四)混播牧草播种量的确定1、按单播量计算混播牧草播种量2、根据利用年限确定播种量(五)混播牧草的方法第七章间作、套作、复种和休闲(4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复种(1学时)2、轮作(1学时)3、间作(0.5学时)4、套作(0.5学时)5、连作(0.5学时)6、休闲(0.5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南方牧草的套作以及粮草间作、轮作方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牧草的间作、套作、轮作方式难点:掌握南方农区粮草间作、套作、轮作技术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1、复种2、间作3、套作4、轮作5、连作6、休闲第八章青贮饲料及其调制(5学时)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青贮的意义(0.5学时)第二节常规青贮发酵的基本原理(0.5学时)第三节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1学时)第四节青贮饲料调制技术(1学时)第五节添加剂青贮(1学时)第六节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及饲用技术(0.5学时)第七节干草及其调制(0.5学时)二、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牧草青贮原理2、掌握牧草青贮的一般方法3、掌握青贮品质鉴定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青贮的一般方法难点:青贮品质鉴定四、教学方法和教具:讲授;多媒体课件五、讲授内容第一节青贮的意义(一)青贮饲料和青贮的目的(二)青贮饲料在畜牧业生产上的意义第二节常规青贮发酵的基本原理(一)青贮发酵过程(二)青贮发酵和微生物第三节影响青贮饲料品质的因素(一)青贮原料(二)调制技术方面的因素(三)影响发酵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节青贮饲料调制技术(一)常规青贮(二)半干青贮技术(三)草捆青贮第五节添加剂青贮(一)发酵促进剂)(二)发酵抑制剂(三)好气性变质抑制剂(四)营养性添加剂第六节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及饲用技术(一)青贮饲料品质鉴定法(二)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用技术第七节干草及其调制(一)干草的优点(二)干制的原理(三)干制方法主要参考书:1.陈宝书主编.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高洪汶,马明荣.菊苣开花及种子形成规律的研究.草业科学,1993(3):62~643.高野信雄.青贮饲料大全.酪农事情社,19704.韩建国主编.牧草种子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5.洪绂曾,任继周主编.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洪绂曾,任继周主编.现代草业科学进展.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论文集.草业科学编辑部出版,2002.5增刊7.贾慎修主编.中国饲用植物志(第一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8.缪应庭主编.饲料生产学(北方本).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9.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牧草及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10.南京农学院主编.饲料生产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011.潘衍庆等.中国热带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2.苏加楷等.优良牧草栽培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13.孙吉雄主编.草地培育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4.王栋编著.牧草学通论,上,下篇.畜牧兽医图书出版社,195015.王栋原著.任继周等修订.牧草学各论(新一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6.肖文一,陈德新,吴渠来.饲用植物栽培与利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17.张秀芬,饲草饲料加工与贮藏.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2。

草业科学论文

草业科学论文

草业科学论文草业科学是研究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3个要素群,3个主要界面和4个生产层。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草业科学论文,仅供参考!草业科学论文篇一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整合优化探讨摘要论述了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合、优化实践教学的基本设想及初步实践,讨论了实践教学模式整合、优化的现实意义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为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整合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整合优化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022-02高等农业院校的草业科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该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草业科学专业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造性的培养更显重要,而实践教学则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启发学生科学思维和丰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山西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1999年申请并获准招生,至今10年来,在实施拓宽专业、夯实基础的人才培养方针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教学方面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实践教学目前仍然是制约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限制因素,如何搞好实践教学,国内外在认识和实践中尚无定论,没有可遵循的模式。

为了使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符合新时期的要求,该校在认识性实践教学、印证性实践教学、科研性实践教学、生产性实践教学等环节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努力探索适应新世纪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方法,建立一套适应新世纪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新体系,以为高等农业院校草业科学专业培养新型人才服务。

1当前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1.1对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束缚,以及长期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影响,现在仍然有很多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重理论、轻实践方面,其主要表现: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和一种补充的片面认识,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依附于理论教学。

草业科学专业(卓越草原师)实践教学指导书

草业科学专业(卓越草原师)实践教学指导书

草业科学专业(卓越草原师)实践教学指导书《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书》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介绍草业科学专业是以学习草原生态系统为核心内容的一门学科,培养具备卓越草原师素质的专业人才。

草业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草原植物学、草地生态学、草地管理学等多个领域。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2 实践教学目标本指导书旨在明确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指导和参考。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实践教学内容2.1 野外调查与实验草业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重点是野外调查与实验。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和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掌握草原植物的分类、生长和繁殖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2.2 草地管理与保护草地管理与保护是草业科学专业的重要内容。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草地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草地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草地管理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章实践教学方法3.1 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课堂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2 小组合作与讨论在实践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对实践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第四章实践教学评价4.1 实践报告与实验成绩在实践教学中,要进行实践报告和实验成绩的评价。

学生需要根据实践过程和实验结果撰写实践报告,并参与实验成绩的评定,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水平。

4.2 实践评价与反馈在实践教学中,要进行实践评价和反馈。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实践方法和提高实践能力。

饲草生产学教学实习心得体会大全7篇

饲草生产学教学实习心得体会大全7篇

饲草生产学教学实习心得体会大全7篇饲草生产学教学实习心得体会精选篇1上个假日,阳光明媚,我在乡下爷爷家玩。

吃过午饭,爷爷带我去地里除草。

乡下的风光真美啊!小溪歌唱,鱼儿游泳,鸭子欢叫,鸡群啄食,虫鸣飞舞,花儿怒放,绿色到处可见,显得生机勃勃。

我跟在爷爷的后面,踏着轻快的步伐,踩着松软的土路,闻着清新的空气,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自家的地头。

我一看,地里长着一大片绿油油的“草”,急忙奔过去举起小锄头,刚想锄下去,就被爷爷叫住了:“傻小子,锄错了,锄错了,这是我种的‘草药’,那边的才是杂草呢!”接着他又告诉我,哪些是杂草要除掉,哪些是庄稼不能锄。

说完后,只见爷爷拿起锄头,轻巧地一锄,一翻,草连根出来,小苗却丝毫没伤到。

我学着爷爷的模样,抡起小锄头,使劲一锄,“噢耶”!挖进去了,用力一翻,出现一个浅浅的小土坑。

啊,草连土挖了出来,根却仍留在泥土里。

爷爷一看,苦笑不得,说:“挖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别挖得太宽,太浅,挖深点,挖窄点……”我照着爷爷说的方法一掘。

果真把草连根除出来了。

于是,我与爷爷分别忙开了。

我心想:原来除草这么简单,只需挖深、挖窄,那么轻松!爷爷好像看出我的心思,说:“除草很累的,要有耐心、恒心,还要吃得起苦才行。

”我暗暗地想:“哼,有什么难、累的吗!别小看我!”没想到,刚锄了一会儿,就累得腰就酸了,背也疼了,小锄头也重了起来,这才想:“唉!爷爷说得对!”又坚持了几分钟,我头上的汗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一滴滴往下落,我咬紧牙关,脑海里不时冒出这样一句话:“算了吧!放弃吧……”终于到了休息的时间。

看看空中火辣辣的太阳,擦擦额上豆粒大的汗珠,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次劳动,我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以后,我要更加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饲草生产学教学实习心得体会精选篇2今天下午,我们二至六年级全体同学进行了除草劳动。

我们的任务是拔掉北楼楼前空地上的草。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 Q:
Sci ence an Tech d nol gy nn o l ovaton i He l 多种 教 学 手 段 提 高教 学 质 量
姜 义 宝 杨 玉 荣
( 河南农 业大学牧 医工 程学 院 河 南郑 州
400 ) 5 0 2
1饲草生产学特点
饲 草 生 产 学 是 研 究 牧 草 饲 料 作 物 的 栽 培技 术 、 工调 制和 经营组 织的 科学 。 加 就饲 草 生产 学 科 的性 质而 言 , 于植 物 性 生产 的 范 属 畴 , 种植 业 中居 重要 地位 , 农业生 产 的一 在 是 个重 要组成 部分 ; 就其 应用 而言 , 饲草 生产 直 接服 务 于 畜牧 业 , 畜牧 生产 中不 可缺 少 的 是 环节 , 是高 等农业 院校 动物 科学 专业 、 草业 科 学专 业 的一 门专 业基 础课 或 专 业 课 。
刻的认识 。
收 , 记 下 重 点 内容 , 成 自己 的 知 识 。 并 形 传 统 的 教 学 手 段 也 有 自 己的 缺 点 。 长 时 间 的 板 书 , 学 生 感 到 枯 燥 乏 味 , 易 失 使 容 去 学 习 的 兴趣 , 书 写 的 多 了 , 位 时 间 内 板 单 传 授 的信 息 量 较 少 , 能 很 好 的 满 足 学 生 不 对 多 种 知 识 的 需 求 , 讨 更 多的 内容 , 外 探 另 传 统 的 教 学 手 段 很 难描 述 较 为 抽 象 的 知 识 以 及 复 杂 的 图形 、 像 等 。 图 2 2现 代教 学手 段 . 现 代 化 教学 手 段 有 别于 传 统 教 学 手段 , 运 用各 种 电 化教 学 手 段 , 改变 了以 往传 统 的 以 教 师 口授 作为 传 播信 息 的 教学 方 法 , 教 把 科 书 中死 的 知识 变 成 活的 知 识 。 助 各种 电 借 化教学手段 , 人的 感 官 被 “ 长 ” , 而 能 延 了 从 够 更广 更 深 地认 识 宏观 、 观 、 、 、 、 微 动 静 快 慢 的 各 种事 物 和现 象 , 容 易 吸 引学 生 的注 意 这 力 ,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代 教 学 中多 能 现 媒体课件教学应用尤为广泛 。 现代教学手段生动形象 、 高效率 。 提 在 讲 到 土 壤 耕 作 措 施 和 饲料 加 工 时 , 多 学 许 生 没 有 见 过 各 种 农 机 具 和 加 工 机 器 , 耙 对 地 、 地 、 压 等 耕 作 措 施 容 易 记 混 , 过 耢 镇 通 多媒 体 、 画 和 录 像 可 以直 观 形 象 的 看到 , 动 加深 理解与记忆 。 现代教学手段信息量大 , 内容 丰 富 , 减 少 了板 书 的 书 写 时 间 , 大 提 高 了 效 率 , 大 使 讲 课 的 内容 更 加 丰 富 多 彩 , 以 针 对 不 同 可 专 业 的学 生 , 入 相 关 的 知 识 背 景 介 绍 , 加 如 草 业科学专 业学生适 当增加 畜牧知识 , 动 物 科 学 专 业 学 生 增 加 种植 方 面 的 知 识 。 制 成 多 媒 体 课 件 , 教 师在 单 位 时 间 内 向学 使 生 传 递 更 丰 富 的知 识 。 多 媒 体 课 件 教 学 效 果 明 显 , 果 使 用 如 不 当 也 会 造 成 一 些 负 面 影 响 , 制 作 和 使 在 用 时 一 些 问 题 应 给 予 注 意 : 件 的 画 面 风 课 格 要 同 一 , 意 色 彩 搭 配 , 面 要 整 洁 朴 注 界 素 , 作 性 要 简 易 、 观 , 字 内 容 应 力 求 操 直 文 简 明 扼 要 , 出重 点 , 体 与 背 景 颜 色 要对 突 字 比 明 显 , 勿喧 宾 夺 主 ; 形 、 像 要 尽 可 切 图 图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性, 包括精 心选 择 、 处理 教学 内容 ; 设计 切入 点 、 进层 次 、 递
悬念、 实例 ; 预测难 点 、 重点 、 歧点 等 。运 用启 发式 、 分 讨 论 式等 教学 方法创 造 良好 的教学情 境 ,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挥学 生 自主学 习的优 点 , 知识技 能 , 培养 学生 发 掌握 并 创 新创 造能 力 。
要 的专 业课 程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 结合 , 心 制作多 媒 体课 件 , 强学 生 对 复 杂 问题 的理 精 增 解 。将 教学 内容化 繁为 简 , 变虚 为实 , 象 为具 体 , 变抽 以解 决 课程 中的重点 、 点 问题 … , 注重 学 生 实践 技 能 和创 难 并 薪 能力 的培 养 。 课 堂教 学设计 是对 课堂 教学 整体过 程 的决策 、 划 和 规 把 握 。加强 饲 草 生 产 学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 求 策 略 与艺 术 讲
Hu il g e 1 a Jni ta. n
( n u Si c n eh o g nvr t,Fnyn 3 10, hn ) A h i c neadT c nl yU i sy e gag 3 0 C i e o ei 2 a
Ab t a t F r g ce c o i e h o y wi r c ie t hl .F rc l v t p l a in—oi ne ln s i i e e s r o sr c : o a e s in e c mb n st e r t p a t i t h c g y o u t ae a p i t i c o re td t e t ,t sn c s ay t a c ry o t e c i gr fr t mp o e c e t e a i t ,p a t a b l y, n o r h n ie q ai f t d ns h u p s f ar u a h n e om oi r v r ai b l y r ci l i t a d c mp e e sv u l yo u e t.T e p r o eo t v i c a i t s ta h n eo s t mp a ii g o r c ie ta h n e c i g r f r i o e h szn n p a t e c ig,t i i g t ea i t fid p n e t h n i g a d s li g t ep o lm , m c r nn h b l y o e e d n i k n n ov n r be a i n t h si lt g l a n n nh s s t mu a i e r i g e t u i m,a d e a u t g t a h n u l y n a n v l ai e c i g q ai . n t Ke r s F r g r d c in s in e r i i g o p l ain—o in e ae t ; e c i g rf r y wo d : o a e p o u t ce c ;T an n a p i t o f c o r td t n s T a hn eo m e l

饲草生产学禾本科牧草

饲草生产学禾本科牧草
收获方法
根据不同禾本科牧草的特性和种植方式,可以采用机械收获或手工收获。机械收获适用于大面积种植 的牧草,效率高,成本低;手工收获适用于小面积种植或机械收获不便的地区。
干燥与储存
干燥
禾本科牧草收获后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以去除水分,防止发霉变质。干燥方法 包括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自然干燥是 将收割后的牧草摊放在干燥场上晾晒, 人工干燥则是采用烘干机进行烘干。
气候适应性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 品种,可以保证全年供应 和提高产量。
05
饲草生产学禾本科牧草的应 用前景
畜牧业发展需求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量不 断增加,这为饲草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禾本科牧草作为优质的饲草来源 ,能够满足畜牧业对高质量饲草的需求,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推广禾本科牧草种植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 化、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禾本科牧草 的种植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业机械、饲料加工 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THANKS
营养
禾本科牧草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特别是蛋 白质含量较高,而且质量较好,能够满足动物生长所需的营养需求。
02
禾本科牧草的种植技术
选种与繁殖
选种
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禾本科牧草品种,如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 麦草等。
繁殖
采用种子繁殖或营养繁殖,种子繁殖可采用点播、条播或撒播,营养繁殖可采用 分株、根茎或匍匐茎等方式。
VS
储存
干燥后的禾本科牧草需要储存起来,以备 后续加工和利用。储存时要注意防潮、防 鼠、防虫,保持干燥通风,避免发霉变质 。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课改的实践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课改的实践

根据 上 述 内 容 ,我们 查 阅 各种 教 学参 考 书 和实 验 、实 习 、 实训 指 凯 氏定 氮仪 等相 关教 学仪 器 。相对 于本课 程 ,4 间实训 室可 以完 成 动 物 营养 与饲 料 》实 训 大纲 规定 的 所有 实 训项 目 ,同时 ,为 师 导书 ( 手册 ),结果表明 :甘肃省畜牧学校主编的 《 家畜饲养学 《 实 习指 导 》包 括 饲料 营养 成分 的分析 、饲料 的加工 调 制 及 品质 鉴 生科研 、社会服务提供 良好条件。在运行过程中,我们规范实验 定 、畜禽 的 营养 需要 及 日粮 配合共 3 部 分2 5 个实 习 ;中国农 业大 学 室建设制度 ,避免实验室的重复建设或不合理投资 ,加强高水平 主编 的 《 家畜 饲 养学 实 习 指导 》包括 饲 料 营养 成分 的分 析 、畜 禽 实 验室 建设 ,为 学科 专业 的发 展服务 。 的消 化代 谢试 验 、畜 禽 的 日粮 配合 与 营养检 查 共3 部 分2 1 个 实验 ; 3 精 心组织 实践教 学的过程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刘 国艳主编的 《 动物营养与饲料 》第2 版在 遵循 “ 实用为先 、够用为度”的原则 ,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 教材 中同 步列 出了 1 9 个 实训 项 目。按 照 高 职教 育理 论 ,实验 主 要 我们压缩理论知识 ,以够用 、适度 、必需为原则 ,简化理论讲 针对 基 本技 能 加 强训 练 、实 习主要 针 对 专业 技 能强 化 训 练 、实训 授 ,强 调 技 能 培 养 ,有 针 对 性 的 选 取 实 用 性 强 、生产 必需 的动 物 营养 技 术进 行 实训 。通过 技 能培 养 ,巩 固 和强 化营 养学 的一般 根据学院实 际条件 ,我们将所有 的实践教学内容整合为3 大 原 理 ,在 教师 的指导 下 ,让 学生 亲 自动 手 去做 饲 养试 验 、营 养分 类:( 1 )不需 要 在 生 产 现 场 或分 析 化 验 室 进 行 ,在 教 室 ( 多媒 析 ,以掌 握饲 养 员和 化 验员 岗位 必 需 的技 能 。本课 程 实践 教 学设 体 )就 能够 开 展 的 ,如 营养 缺 乏 症归 因讨 论 、饲料 配 方设 计 等 ; 计 的 主导 思想 是 突 出实 践操 作 、灵 活运 用 和创 新 能力 的培 养 。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10):130G131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h t t p ://w w w.h a a s e p.c n D O I :10.11942/j.i s s n 1002G2767.2019.10.0130赵凌平,谭世图,马文锋,等.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10):130G131.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赵凌平,谭世图,马文锋,樊文娜,武晓红(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河南洛阳471000)摘要:社会的发展对饲草生产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文针对饲草生产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通过多媒体+互联网教学,考试制度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增加实习基地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关键词:饲草生产学;实践教学; 互动式 教学;教学改革收稿日期:2019G04G18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7S J G L X 282);河南科技大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第一作者简介:赵凌平(1983G),女,博士,讲师,从事动物营养研究.E Gm a i l :z l p19830629@163.c o m .㊀㊀饲草生产学是研究牧草与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㊁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1].近年来,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畜牧业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宽广,饲草生产与饲草质量的提高变得尤为重要.饲草生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因此,实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提高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质量,本文对其实行了多媒体+互联网教学㊁考试制度的改革㊁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增加实习基地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通过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饲草业发展做出贡献.1㊀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㊀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手段单一在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中,主要由教师讲解理论和基础知识,特别是有些理论知识相对抽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理解不了,就无法掌握,使得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2],因此,如何改变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掌握饲草生产学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运用能力,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1.2㊀饲草生产学课时相对缩减在我国本科教育 重基础㊁宽口径 思想的指导下,本科课程教学体系中选修课的数量不断增加,所以每门课程的总学时也就相对减少.饲草生产学就被减掉了8个课时,而饲草生产学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删减课时就会导致一些内容被舍弃,部分重要知识被一带而过,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无法全面掌握该课程的知识,这就直接降低了教学质量.1.3㊀传统教学模式束缚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㊁轻实践,重知识㊁轻能力.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对饲草生产学的认识只是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也只是应试教育,这种被动的学习方法会导致学生逐渐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创新思维[3].例如,在田间试验技术章节中,学生只能在课堂上粗略的想象一下田间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并不能身临其境的体验田间试验的过程,纸上谈兵,并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所以传统教学模式严重束缚着学生的认知能力.1.4㊀缺乏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实用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在教科书上学习到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所以,为了让学生将知识更好地结合到实践中去,就需要学生到实习基地去实习.学生不仅能在实习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同时又体验生活,以后更加努力学习,积极上进.但是,很多企业都注重经济效益,认为生产实习妨碍了企业生产效率,又增加了生物安全和学生人身安全的风险,因此,企业不愿意招收实习生,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就显得十分短缺.2㊀饲草生产学课程改革2.1㊀采用多媒体+互联网教学近年来,多媒体教学盛行于各大高校,它是运用文字㊁图片㊁视频㊁动画等,将课本上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们眼前[4],使一些抽象的或者03110期㊀㊀赵凌平等: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是课本上纯文字表述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最重要的是,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变得更加普及和方便,将资料和文献以及多媒体课件传到学校内网上,供学生参考和查阅,这样不仅能够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减轻教师们的负担,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2.2㊀考核制度的改革将原本的考试制度进行改革,学生成绩不再完全依据期末考试成绩.在平时的课程中,每两周做一次小测验,每个章节留一次课后作业,小测验和课后作业都计入总成绩.学生期末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ˑ70%+测验成绩ˑ5%+课后作业ˑ5%+实验报告ˑ10%+考勤ˑ10%[5].2.3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2.3.1㊀采用现场教学方式㊀将生产与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教学研究基地,在生产的同时,为学生讲解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弥补实验场地以及教学设备陈旧等方面的不足[6].例如,在种植紫花苜蓿时,可以通过现场观摩,以及学生亲自动手种植,教师一边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紫花苜蓿特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所以,现场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2.3.2㊀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㊀教师的科研工作都是科技前沿的最新知识,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由教师带领,提前接触到一些科技前沿的东西,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加深学生对饲草生产学的认识深度,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全面的提高,而且对于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3.3㊀采用 互动式 教学㊀ 互动式 教学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一些重点难点在课堂上讨论,最后让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7].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得课堂变得民主平等,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4㊀加强实验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饲草生产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包含了土壤养分测定㊁饲草栽培技术等实践知识.所以,学生们除了要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加强实践,这就需要增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8].为了让学生更加方便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学校在周山校区开辟了牧场,种植了紫花苜蓿等40多种牧草.从设计实验到选种直至收获,中间的每个环节都让学生亲自参与,并做好记录.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增加校外实习基地也十分重要,选择一些优秀的企业,并与之签订校企实习基地协议书,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学习和生产实习.在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和人力资源,实现了校企共赢.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前接触社会的平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3㊀结语饲草生产学课程通过采用多媒体+互联网教学,考试制度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增加实习基地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已初见成效,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书本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㊀何万领,李晓丽,王占彬,等.强化饲草生产学实践教学的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2(6):111G112.[2]㊀陈仕勇.民族院校草地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6):50.[3]㊀周立业,朱铁霞,张永亮.草地生态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草业科学,2013,30(2):310G313.[4]㊀周雪梅.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J].文学教育(中),2011(4):143.[5]㊀席琳乔,陈水红,王栋,等.草地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初探[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9,21(2):104G106.[6]㊀朱铁霞,高凯,张永亮.内蒙古民族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草业,2012,24(1):12G13.[7]㊀刘琳,孙飞达,张新全,等.草地生态学教学改革探索 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J].草业科学,2016,33(6):1232G1239.[8]㊀华金玲,王立克,闻爱友,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195G196.131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10):132G136H e i l o n g j i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h t t p://w w w.h a a s e p.c n D O I:10.11942/j.i s s n1002G2767.2019.10.0132冷春旭,王玉杰.黑龙江省杂交粳稻研究的发展策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10):132G136.黑龙江省杂交粳稻研究的发展策略冷春旭,王玉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28)摘要:为促进黑龙江省杂交粳稻的发展,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及黑龙江省杂交粳稻的研究概况,阐明了制约杂交粳稻发展的主要问题,即杂交粳稻产量竞争优势不明显,杂交粳稻配制组合的生态适应范围狭窄,杂交粳稻稻米品质表现不佳,杂交粳稻制种产量和纯度有待提高.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确定杂交亲本的亲缘关系,采用多熟期亲本双优组合改良杂交粳稻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米质,培育高异交特性不育系提高制种产量,应用分子技术进一步提高杂交粳稻育种效率.关键词:杂交粳稻;发展策略;杂种优势;育种㊀㊀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亲本杂交F1在生长势㊁生活力㊁产量㊁适应性及抗性等方面优于双亲的遗传现象[1].杂交水稻是杂种优势应用最成功的作物之一,一般具有15%~20%的增产优势,能解决常规育种遗传背景狭窄㊁高产品种不多等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团队成功实现杂交水稻 三系 生产应用配套以来,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已占水稻总面积的50%~60%,为解决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杂交籼稻研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种植面积已占籼稻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而杂交粳稻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其种植面积还不到粳稻总种植面积的3%[2].因此,开展杂交粳稻研究,扩大其收稿日期:2019G07G26第一作者简介:冷春旭(1979G),女,博士,助理研究员,从事杂交粳稻分子育种研究.EGm a i l:l e n g c h u n x u@163.c o m.通讯作者:王玉杰(1963G),男,学士,副研究员,从事杂交粳稻育种研究.EGm a i l:L k w a n g y u j i e@126.c o m.种植面积,既是我国水稻产量增长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实现 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的途径之一[3].基于此,本文通过概述国内外及黑龙江省外杂交粳稻研究情况,分析了杂交粳稻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黑龙江省杂交粳稻发展前景及对策,以期促进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发展.1㊀杂交粳稻发展概况1.1㊀国外杂交粳稻研究概况杂交粳稻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1958年日本学者将日本粳稻藤坂5号与中国红芒野生稻杂交并连续回交育成了野败型细胞质藤坂5号不育系[4].1966年日本学者又育成第一个包台(B T)型细胞质不育系台中65,该不育系是通过籼稻钦苏拉包罗Ⅱ与粳稻台中65杂交后连续回交获得,与其配套的保持系绝大部分是粳稻品种,但是恢复系很难找到.此后,国外很多国家如美国加州大学的J.R.E r i c k s o n和C a r n a h a n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o f F o r a g eP r o d u c t i o nS c i e n c eZ H A OL i n gGp i n g,T A NS h iGt u,M A W e nGf e n g,F A N W e nGn a,W UX i a oGh o n g(C o l l e g e o fA n i m a l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H e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L u o y a n g471000, 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o c i e t y h a s p u t f o r w a r dh i g h e r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 t h e t e a c h i n g o f f o r a g e p r o d u cGt i o n.I no r d e r t o i m p r o v e t e a c h i n gq u a l i t y,p r o m o t e s t u d e n t s'a l lG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s t r e n g t h e n s t u d e n t s'i nGn o v a t i o na n d p r a c t i c a l a b i l i t y,t h i s p a p e r c a r r i e do u t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a n d p r a c t i c e i nv i e wo f s o m e p r o b l e m s e xGi s t i n g i n t h e t e a c h i n g o f f o r a g e p r o d u c t i o n.T h r o u g h a s e r i e s o f r e f o r m m e a s u r e s,s u c h a sm u l t i m e d i a+I n t e r n e t t e a c h i n g,r e f o r mo f e x a m i n a t i o n s y s t e ma n d t e a c h i n g m o d e,a n d i n c r e a s eo f p r a c t i c eb a s e s,s t u d e n t s'e n t h u s i a s m f o r l e a r n i n g h a db e e nf u l l y i m p r o v e d,s t u d e n t s'i n n o v a t i v ea b i l i t y h a db e e ne x e r c i s e da n dt e a c h i n gq u a l i t y h a d b e e n i m p r o v e d.K e y w o r d s:f o r a g e p r o d u c t i o n s c i e n c e;p r a c t i c e t e a c h i n g;i n t e r a c t i v e t e a c h i n g;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2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