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新村 建设整治实例

合集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事例素材

生态文明建设事例素材

生态文明建设事例素材以下是 8 条生态文明建设事例素材:1. 嘿,你知道吗,我们家乡的那个湿地公园,以前就是一片荒地,垃圾遍地,那叫一个惨不忍睹啊!现在可大不一样咯!经过大家的努力建设,成了鸟儿的天堂,各种珍稀鸟儿都飞来栖息啦。

就像从灰姑娘变成了美丽的公主,这变化,简直绝了!比如那优雅的白鹭,在水面上翩翩起舞,多美呀!2. 哎呀呀,我跟你说,隔壁村搞的那个生态农业可牛了!以前他们种地就知道用化肥农药,土地都被糟蹋得不行。

现在呢,搞起了绿色种植,不用那些有害的东西啦,种出来的蔬菜水果又大又甜,就好比是被施了魔法一样!他们还吸引了好多游客去采摘呢,大家都乐开了花。

3. 你晓得不,以前我们这河水那叫一个脏啊,臭烘烘的,简直没法靠近。

但是现在呢,经过一系列治理,河水变清亮啦,都能看见水底的小鱼小虾在游来游去,这难道不是个奇迹吗?就好像是给河流洗了个舒服的澡,焕发了新生!4. 咱们城市的那个垃圾分类推行得可太棒啦!以前垃圾乱扔一气,乱七八糟的。

现在大家都认真分类,不同的垃圾去不同的地方,多有序啊!就像给垃圾们都找到了各自的家,多温馨呀!而且环境也变得干净整洁了许多,这成效,杠杠的!看那干净的街道,心情都舒畅了。

5. 哇塞,你听说了吗,山区里的那个风力发电站,那大风车呼呼地转,看着可带劲了!不仅提供了清洁能源,还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呢,这可真是一举两得啊!就如同给大地插上了翅膀,带着希望飞翔。

6. 有一次我去那片森林保护区,哇,那满眼的绿色,简直让人陶醉啊!以前那里也面临着被破坏的危险呢,好在及时保护起来了。

现在里面的动植物都生活得好好的,就像一个宁静的绿色王国,多美妙啊!你能想象到那种宁静与和谐吗?7. 我记得以前海边有很多垃圾,那真的太煞风景了。

但是现在呢,经过大家的努力清理,海滩又变得美美的啦。

人们在那里尽情玩耍,享受着阳光和海浪,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美好生活吗?这不就像是给大海换上了一件漂亮的新衣嘛!8. 咱们这里的生态旅游发展得越来越好啦!以前那些荒山野岭,现在变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好多人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例子

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例子

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例子
1. 嘿,你知道吗?南京那秦淮河的治理就是生态建设的绝好例子呀!曾经河水有些浑浊,可现在呢,经过一系列措施,河水清澈得能看见小鱼小虾在欢快地游动呢,就像我们小时候记忆中的那样!这难道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果吗?
2. 哇塞,南京的老山森林公园也是不得不提的哦!那里绿树成荫,简直就是个天然大氧吧,大家在里面漫步、呼吸新鲜空气,多惬意啊!这不是和那些大城市的喧嚣形成了鲜明对比吗?这就是生态文明带来的美好呀!
3. 还记得以前南京的一些工地周围尘土飞扬的,现在可不一样啦!环保措施做得可到位啦,就像给工地穿上了一件“绿色防护衣”,这变化可太让人惊喜啦!这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改善多大呀,不是吗?
4. 南京的江心洲也是个生态建设的典范啊!以前可能只是个普通的小岛,现在呢,各种生态项目开展起来,成为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就好像是一颗被重新打磨过的明珠一样耀眼!这难道不是生态文明的魅力所在吗?
5. 你看南京那些大街小巷里新增的绿色垃圾桶,垃圾分类做得多好呀!大家都积极参与,让垃圾也能“各回各家”,这多像一场保卫环境的战斗呀,而我们都在努力奋战,并且取得了胜利呢!
6. 还有南京那越来越多的绿色出行方式,共享单车到处都是,地铁也不断拓展线路,这不是在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吗?让我们的出行既方便又环保,多棒啊!
我觉得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真的太棒啦!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丽宜居,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要继续努力,让生态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

中国生态文明的案例

中国生态文明的案例

中国生态文明的案例
那我给你讲讲塞罕坝的故事吧。

以前啊,塞罕坝那就是个风沙肆虐的地方,到处都是荒原沙地,感觉就像被大自然嫌弃了一样。

可是呢,一群特别有毅力的人就不信这个邪,非要把这地方变个样。

他们就像一群执着的“绿色魔法师”,一代又一代地在那植树造林。

刚开始的时候,条件可艰苦了,风沙吹得人睁不开眼,住的地方也简陋得很。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棵一棵地把小树苗种下去。

经过好多年的努力,你猜怎么着?现在的塞罕坝那可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啊!漫山遍野的树,就像绿色的士兵整齐地排列着,挡住了风沙,还让空气变得特别清新。

那些小动物们也都回来了,什么松鼠啊、野兔啊,就像这里开了个动物大派对一样。

这塞罕坝就从一个环境恶劣的荒地变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超级明星案例,告诉全世界,只要人肯努力,就能让大自然重新焕发生机呢。

还有浙江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也特别牛。

浙江有好多村子以前是又脏又乱的,垃圾到处扔,河水臭烘烘的。

但是当地政府就想办法要改变这种状况。

他们就像村子的“美容师”一样,给每个村子都做了个大改造。

先从清理垃圾开始,然后治理污水,还把村子的环境重新规划了一下。

比如说把一些废弃的地方改造成小花园、小广场。

村民们也特别配合,慢慢地,村子变得又干净又漂亮。

现在很多村子都成了旅游胜地呢,游客们去了都不想走,既能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又能感受到干净整洁的环境。

这可真是让农村也走上了生态文明的康庄大道。

生态文明建设的案例

生态文明建设的案例

生态文明建设的案例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战略
目标之一。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各地区都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案例。

首先,以北京市为例,该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北京市
政府大力推动城市绿化工作,建设了大量的城市绿地和公园,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北京市还加强了对工业企业和车辆排放的管控,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了环境资源。

其次,浙江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浙江省深入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大力推动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加大对水土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的投入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浙江省还积极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此外,青海省作为中国的生态屏障,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海省大力推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积极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工程,加强对湿地和森林资源的保护,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青海省还注重生态教育和宣传工作,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了全社会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案例不仅仅是一种经验,更是一种启示。

各地区在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也为我们树立了信心和决心。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努力,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我们美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美丽中国,共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案例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案例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案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标在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改善村民生活质量之间的和谐共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许多地方都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合本地区特点的生态建设模式,从而形成了许多创新案例。

这些案例不仅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还为推动农村经济转型、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效支持。

在中国的西南地区,有一个名为“绿色家园”的项目。

这个项目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来提升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在临近河流与山脉的村庄,借助独特的地理环境,村民们被鼓励采用有机种植的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为了提升土壤和水源的质量,当地还推行了生态养殖。

每年的收成不仅满足了村庄内的需求,余下的部分则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销售,让当地产品走出了大山。

这一模式使得村民们不仅实现了经济收益,还增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东北一带,有一项结合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创新项目。

当地政府与高校合作,在农村推广智能化农业设备。

例如,在大豆和玉米种植区,使用无人机监测作物生长情况,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精准施肥和灌溉。

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同时减少了人力成本。

项目实施后,农业产量提高了30%,更重要的是,减少了化肥和水资源的浪费,促进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此外,当地还设立了“绿色使者”志愿者团队,带动村民共同参与生态保护工作。

这种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参与感与主人翁意识,还构建起了美好的生态网络。

在浙江,某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生态环境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

该地区发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资源,制定了一项“生态换旅游”的发展策略。

在保留原有特色民居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引导投资开发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吸引外来游客。

同时,村内组织定期的文化节、农事体验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生态农业的劳动过程,认识到传统耕作方式对生态的保护作用。

生态环境部 美丽乡村 案例

生态环境部 美丽乡村 案例

生态环境部美丽乡村案例
生态环境部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
1.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阳区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全面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绿化美化等方面,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2.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高淳区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保项目,如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绿色产业等。

这些项目不仅提高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还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3.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郫都区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大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整治。

项目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方面,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4.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蒙阴县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全面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绿化美化等方面,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5.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五华县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全面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绿化美化等方面,有效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这些案例表明,生态环境部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生态文明建设例子

生态文明建设例子

生态文明建设例子
1. 中国生态文明试验区:中国政府在吉林省长春市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旨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范例,它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保护自然资源。

2. 柬埔寨森林保护:柬埔寨政府与各种国际组织合作,致力于保护国内的森林资源,即是一种生态文明建设的例子。

这包括了大面积的植树种植计划,以及立法措施,以确保原始森林的保护。

3. 瑞典发展可持续城市:瑞典一直在积极地推进可持续城市建设,其主要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给,以及鼓励公众改变生活方式,来减少碳排放和废排放,从而保护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

4. 加拿大湖泊保护:加拿大政府致力于保护其丰富的湖泊,这是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之一。

这种保护措施包括了不使用有害的农业和工业化学品,以及通过限制开发,确保地区湖泊的可持续管理。

5. 挪威保护北极环境:挪威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保护和维护北极地区的环境,包括冰川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并通过制定环保法规和监管措施来维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

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

生态文明建设优秀案例
1. 杭州市西溪湿地公园:该公园是西溪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通过保护湖泊、湿地、植被等自然资源,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公园内设置了生态环境监测站和生态学研究中心,不断探索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2. 北京市通州区万亩生态森林公园:该公园采用生态设计,通过植树造林、湖泊建设、野生动物保护等方式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

公园还设置了留鸟展览馆、生态教育中心等设施,提升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三江并流”生态修复工程:该工程旨在恢复离子池、江浦河、方望溪三江环境,通过绿化、治理、监测等手段,实现水质、植被复原,并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4. 上海市崇明区生态岛:该岛以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为主要产业,实现了产业、生态和文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建设生态示范区、自然保护区、文化景区等区域,推进岛屿生态修复,提升当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5. 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三江并流”生态旅游区:该区旅游以生态为主题,通过保护、修复、开发、利用等方式营造一个独特的生态文化旅游环境。

建设水滑道、水上乐园、生态度假村等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整治实例
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浪河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家相关建设方案的扶持,我国农村的建设整治等工作在各地广泛开展。

本文以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浪河村为例,对其新农村的建设活动进行规划探究,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对其规划提出建设性方针,力图建立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生态型文明新村。

[关键词]:建设;规划探究;生态型
一、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不断繁荣,我国农村的综合整治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1号文件)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

与此同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

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和国家颁布的方针政策的引领下,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浪河村进行了生态文明新村的创建活动,建设规划力求保护浪河村的生态环境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广大村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生态型文明新村。

二、村域规划
(一)现状概述
何店镇位于随州市南部,东与大堰坡乡交界,西与均川、柳林两镇相连,南与洛阳镇毗邻,北与随州市南郊区接壤。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浪河气候四季分明,全年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适应农作物生长。

所有产业在村域内呈均匀分布。

浪河集镇现已形成食品工业园。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何店镇浪河村建设生态文明新村的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目前何店镇狼河村的现状,并对其区域位置、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及主要产业布局进行相关分析,
何店镇浪河村对于新农村建设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

区域位置和自然环境优越,但是利用率极低。

其产业布局相对均匀,种植业和养殖业共同发展,为何店镇浪河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村庄布局规划
1、土地利用及村庄布局现状
众所周知,科学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本规划以1998年编制的《何店镇镇域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为依据,规划中指出:浪河为片区中心,以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2020年,人口规模达8000人,用地规模达80.0公顷。

与此同时,通过图1“土地利用现状图”可以看出,林地和农地的使用面积共占总用地面积的70%以上,而农用设施的用地面积则不足%。

矿产资源和水域面积的用地总和也不足10%,与居民用地面积相当。

这说明何店镇浪河村的生态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有很多待规划和勘察的土地。

图1 土地利用现状图图2 村庄布局现状图
通过图2“村庄布局现状图”显示:狼河村域自然湾众多,村内5户以上的自然湾在全村总数中占大多数。

而自然湾中居民占全村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这说明对于浪河村自然湾的规划是此规划的重点。

5户以上自然湾建设占地面积23.09公顷,对其科学规划对狼河村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村庄布局规划
通过上述土地和村庄的布局现状分析探究,本着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节
约用地、适度并点的原则,对全村居民进行有效合并,具体布局规划如图3所示:
图3 村庄布局规划图
通过以上对村庄布局的规划,主要对5户一下的自然湾进行合并迁移。

这样一来,居民住宅较为集中,主要聚集在交通便利、环境适宜、设施齐全的自然湾。

这样合理的调整布局,有助于改善村民整体生活环境,并能大幅度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

3、基础服务设施及产业结构规划
由于村域内以土路为主,并考虑到全村诸多公关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浪河集镇。

所以对村域内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应以浪河集镇为主,对相对集中的自然湾设置医务室、邮政点等设施,并在七组增设一所幼儿园。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在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中的镇上,对原有的服务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逐渐添置新的服务设施,可以使村民生活相对集中化,同时也可以方便各个村民对服务设施的需求。

其次要对浪河集镇到各自然湾的道路进行整治,对村内的主干道路宽度要求定为4m,对自然湾相对集中的地段建农村无塔恒压供水系统集中供水,并规划新增3处变压器,并加强线路改造,确保供电安全。

以上基础服务设施的建立使村民活动集中化,同时也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

以往的道路和用水等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用电安全也一直村庄隐患,通过对其进行合理规划,不但完善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为建设生态文明新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浪河村作为农业村,其生产发展应该因地制宜,通过对其自然资源进行合理
规划,可以扩展农业的发展,同时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如今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应紧跟时代步伐,因地制宜地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本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村庄建设规划
(一)现状概述
浪河村三组在浪河集镇东边220米处,南北长280米,东西宽200米,占地面积约2.99公顷,合约44.85亩。

整体布局如图4所示:
图4 整体布局图
试点村用地位于浪河村三组沿通村公路北侧,现状地形中间高四边低,系一丘陵缓坡。

其用地坐北朝南,靠山临水。

北靠绵延起伏的青山,南临沿路堰堤,四周农田环绕,自然环境幽美,交通便捷,真可谓是“人杰地灵、得天独厚、丰润有余”,是一处难得的人居佳境。

对这样一处自然条件优越村庄进行新农村建设,其过程的重点在于对其合理规划设计,如何利用好这样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交通环境,是规划的重点。

(二)空间组织和用地布局
对狼河村空间组织和用地布局首先要通过分析其现状,找出现存的缺点和不足,并结合其独有特点,将整个村庄进行合理化改造。

整个地块分为改建区、新建区、绿化景观区三个区域。

形成两横一纵多节点的空间景观系统。

规划充分尊重地形、地貌与原有的自然资源,将地方特色与现代居住区形象的有机交融。

以人为本,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居住区开放空间与建筑群体。

整体布局如图5所示:
图5 整体规划后图示
这样的规划不但可以保留狼河村原有的地形不被破坏,又可以在最大限度内发挥其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将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因素有机的融合到狼河村新农村的建设中,又使其不失乡村色彩。

(三)绿化景观设计
新农村的绿化景观设计应结合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景观设计,以与环境和人文相互协调为原则,同时避免材料浪费,规避城市园林设计风格,创造出农村气息独特的园林景观。

绿化景观最能体现乡村建设的特点,其风格若能加以改进并仍旧保持农村风貌,则是最优之选。

(四)建筑户型与改造包装
对狼河村户型的改造为双拼独院式住宅,外形参照鄂北建筑艺术风格,徽派建筑特色,粉墙黛瓦。

整体户型和外观的设计应结合何店镇浪河村现有房屋的实际情况,并参照生态新农村的建设理念,规划建设出方便居民生活并具有新农村特点的住宅。

第一区段,房屋现状和整治包装效果图对比,如图6所示:
图6 房屋现状和整治包装效果图(第一区段)
第二区段,房屋现状和整治包装效果图对比,如图7所示:
图7 房屋现状和整治包装效果图(第二区段)第三区段,房屋现状和整治包装效果图对比,如图8所示:
图8 房屋现状和整治包装效果图(第三区段)
第四区段,房屋现状和整治包装效果图对比,如图9所示:
图9 房屋现状和整治包装效果图(第四区段)
通过新旧村民房屋的对比,不难看出经过改造后的新农村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均会有大幅度提升。

在规划过程中,对原有住房风格的尊重是保持农村风土人情的关键。

注入大量现代化建设设施和硬件配置是为了能方便村民日常生活,但是新农村的风貌应是旧农村的提升与发展,不应完全摒弃旧农村的建设特点,完全现代化的建设新农村。

四、结语
生态文明新村的建设体现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通过新农村的建设,可以使我国大部分村域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得以运用,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村的人文环境。

而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也是我国近期所关注和扶持的重点建设内容。

积极配合国家现阶段发展,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有效规划,可以加速生态文明新村的建设、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军勇.引导农村民间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探讨[J].特区经济,2007(11).
[2]王旭辉.对新农村建设中市场体系建设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1(3).
[3]鲁大立.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与劳动力转移研究[J].山东省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