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里诗意浓

合集下载

重阳节游览山水超然古诗诗句

重阳节游览山水超然古诗诗句

重阳节游览山水超然古诗诗句重阳节,作为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人们对长寿、安康的美好祈愿,也是出游赏景、登高远眺的良辰吉日。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们留下了诸多描绘山水风光、抒发超然心境的诗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诗篇,领略其中的韵味。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谓家喻户晓。

诗人独自一人漂泊在他乡,每逢重阳佳节,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

遥想远方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的情景,唯独自己不在其中,心中满是遗憾与伤感。

然而,诗中虽有思乡的愁绪,却也通过对兄弟登高情景的想象,描绘出了重阳登高的传统习俗和山水之间的热闹景象。

孟浩然的《秋登万山寄张五》中写道:“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诗人登高远望,心随大雁远去,在这清秋时节,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赏景的兴致。

远处天边的树木如同荠菜般渺小,江畔的沙洲好似弯月。

最后期待与友人在重阳节一同载酒相聚,共赏美景,共享欢乐,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

李白在《九日龙山饮》中云:“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在龙山宴饮,黄花似乎都在嘲笑这位被贬的臣子。

醉眼朦胧中看秋风吹落帽子,尽情歌舞,明月也为之停留。

诗中的李白虽身处逆境,却依然能在重阳节尽情欢乐,展现出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则是在重阳节登高时,面对萧瑟的秋景,感慨自己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凄凉境遇。

诗中描绘的山水景象雄浑壮阔,但诗人的心情却沉重悲伤,然而这种深沉的情感也正是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宋代诗人苏轼的《定风波·重阳》:“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诗意重阳吟诵诗歌赞美重阳节

诗意重阳吟诵诗歌赞美重阳节

诗意重阳吟诵诗歌赞美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祭拜祖先、登高赏菊、插茱萸、佩挂艾叶等活动,以表达对老年人的敬意和祝福。

作为诗歌形式的赞美,既可以传承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又可以赋予节日更多的诗意,为人们带来美好的文化享受。

下面的诗歌,旨在表达对重阳节的赞美和祝福。

丹桂飘香迎重阳,敬老怀友乐天长。

红叶衬托金秋景,阳光明媚心舒畅。

登高望远赏菊花,碧空万里犹未央。

烟雨润洒山河间,重阳喜庆乐无疆。

茱萸香袭满山间,祭拜先人怀敬恭。

祈福祝愿长寿安,团圆聚首情永长。

诗歌的流动性和韵律感,为表达重阳节的喜庆和祝福增添了诗意。

而赞美重阳节的诗歌与传统的重阳习俗相结合,更能激发人们参与这一节日活动的热情。

在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活动中,这些诗歌可以成为人们互诵吟唱的素材,增加互动和娱乐性。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中秋与国庆之间的一座文化桥梁。

通过欣赏、吟诵、赋写重阳节的诗词,可以增进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重阳节的庆祝活动,既有传统的民俗风情,又有现代化的衍生形式,而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重阳节的诗歌赞美,也可以表达对老年人的敬意和祝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敬老尊贤一直被重视,老年人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支柱。

通过诗歌赞美,可以表达人们对老年人的感恩之情,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尊重。

在重阳节这一特殊的日子里,通过朗诵诗歌、赠送贺卡等方式,向老年人表达祝福,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对社会和谐发展的呼唤。

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以简洁、优美、抒情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重阳节的诗歌赞美,不仅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还能够唤起人们对秋天的美好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适当停下脚步,欣赏优美的诗歌,对心灵的抚慰和放松起到积极的作用。

重阳节的诗意与哲思表达

重阳节的诗意与哲思表达

重阳节的诗意与哲思表达“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重阳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勾起人们心中那份浓浓的思念与牵挂。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故曰“重阳”。

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登高远眺、赏菊、佩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这些活动不仅充满了欢乐和喜庆,更蕴含着丰富的诗意与哲思。

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古人认为,登高可以避灾祈福,也可以让人开阔视野,心旷神怡。

当人们登上高山之巅,俯瞰着脚下的大地,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此时,心中的烦恼和忧愁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只剩下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登高远眺,也让人不禁想起人生的道路。

人生就像攀登一座山峰,有时路途崎岖,有时风景优美。

只有不断地努力攀登,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大乐趣。

菊花在秋天盛开,色彩斑斓,姿态万千。

它们有的金黄灿烂,有的洁白如雪,有的粉红娇艳,有的淡紫清幽。

菊花不仅美丽动人,还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

它们在秋风中傲然挺立,不畏严寒,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希望。

赏菊,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也让人们懂得珍惜眼前的时光,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佩茱萸则是重阳节的一种古老习俗。

茱萸是一种芳香的植物,具有驱虫辟邪的作用。

人们将茱萸佩戴在身上,或者插在头上,希望能够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

在这个小小的举动中,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关爱。

这种关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它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关心身边的人,传递温暖和正能量。

吃重阳糕也是重阳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重阳糕一般由糯米、红枣、桂花等食材制作而成,口感软糯,香甜可口。

重阳糕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像宝塔,有的像圆盘,有的像如意。

重阳节诗意秋天的亲情盛宴

重阳节诗意秋天的亲情盛宴

重阳节诗意秋天的亲情盛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道出了多少游子在重阳节时对亲人的思念。

重阳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浓厚的亲情与文化内涵,犹如一场在诗意秋天里举行的亲情盛宴。

秋天,是大自然最慷慨的季节。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大地被染成了一片金黄。

重阳节就在这如画的季节中悄然来临。

此时,天空湛蓝如宝石,云朵洁白似棉花,让人的心情也跟着开阔起来。

田地里,庄稼成熟,麦浪滚滚,农民们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收的喜悦。

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金灿灿的梨子压弯了树枝,仿佛大自然在这个季节将所有的美好都呈现在我们眼前。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

在古代,人们认为“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登高远眺,以畅秋志。

站在山巅,俯瞰大地,视野开阔,心中的烦恼也会随之消散。

同时,人们还会佩戴茱萸,据说茱萸能够辟邪消灾,保佑平安。

此外,赏菊也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菊花在秋天盛开,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亲情是永恒的主题。

对于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重阳节是他们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刻。

他们或许会望着远方,心中默默祈祷亲人的安康。

而在家乡的亲人们,也会在这一天盼望着游子的归来。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重阳糕,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种温馨的氛围让人感到无比幸福。

记得小时候,每到重阳节,家里总是格外热闹。

爷爷奶奶会早早地准备好各种美食,爸爸妈妈也会放下手中的工作,陪伴在老人身边。

我和兄弟姐妹则在院子里嬉笑玩耍,时不时地跑进屋去偷吃一口重阳糕。

那时候,还不太明白重阳节的意义,只知道这是一个可以尽情玩耍、享受美食的日子。

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了重阳节背后的亲情内涵。

重阳节,也是一个尊老敬老的节日。

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赞重阳节的诗句

赞重阳节的诗句

赞重阳节的诗句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庆祝。

自古以来,人们以各种方式庆祝重阳节,其中赞美重阳节的诗句流传广泛。

下面是一些赞重阳节的诗句,带你领略这个美丽节日的魅力。

1. "金风细雨双重阳,野菊花开满山冈。

" ——罗隐《重阳独酌》这句诗描写了重阳节的秋天景色,金风细雨,双重阳即是九月九日的阳历日期与农历重阳节相重叠,野菊花开满了山冈,给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感觉。

2.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之涣《登鹳雀楼》这句诗是王之涣在重阳节期间作的诗,他遥知家人登高赏景的情景,唯独自己不在,通过少一人这个隐晦的表达,表达了思念家人的情感。

3. "重阳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甫《登高》这句诗描绘了重阳节期间的阴雨天气和人们的感叹。

诗中提到了杏花村,象征着一片繁花似锦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4.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王之涣《登鹳雀楼》这是《登鹳雀楼》中的另一句诗,描写了红豆花开的景象。

红豆象征着爱情和美好的事物,这句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期盼。

5.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苏轼《赤壁赋》这句诗表达了重阳节时人们相互赠送美好礼物的心愿。

木桃象征着祝福和友谊,琼瑶则代表着珍贵的宝物,诗中传达了永远保持友好的情感。

6. "重阳日,红妆娇。

草虫欢唱扬清咏,人间最是里脊香。

" ——张养浩《重阳寄子白》这句诗以重阳日为背景,描绘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通过草虫欢唱扬清咏和人间最是里脊香等的描写,展现了重阳节独特的乐趣和食物的美味。

7. "路过重阳山,百花齐放欢。

登高忆乡国,举杯祝福间。

" ——陆游《九日夜雨过重阳山驿》这句诗表达了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重阳节的古诗六言绝句

重阳节的古诗六言绝句

重阳节的古诗六言绝句秋风瑟瑟起重阳,欢庆佳节共盈瞩。

冉冉阳光满山岗,赏菊高歌诵古诗。

思绪飘散寄远情,五丈黄花映秋晖。

举杯邀客共喜欢,忆往昔时扬眉垂。

纷纷落叶舞杨柳,金秋时节景更美。

老人登高笑语频,竞相追逐胜健威。

烟花绽放辉煌夺,繁花灿烂情更浓。

江山如画游村落,古迹遗存钟鼓鸣。

岁月悠悠催人老,重阳节已四十秋。

忘却尘世赏菊间,清风徐徐吹故乡。

诗朗诵添欢乐,重阳节谦和传。

珍爱亲友相聚会,幸福时刻永远留。

冷暖人情共情怀,重阳节共祝福。

举杯庆贺重阳会,家人团聚喜洋洋。

重阳感受孝之情,春秋韵律温心胸。

诗词作品触人心,传统文化永留存。

篱笆边上葫芦儿郎,一弯红梅两颗霜。

重阳节日阳光普照,团圆喜庆暖人心。

重阳故乡情意浓,流年时光正飞逝。

回溯历史那篇篇,中华文化绵延长。

瑞雪兆丰年,寒霜衬金秋。

重阳节拜老人,海内外共祝福。

写诗赋词皆精妙,六言绝句意无穷。

为祝重阳庆佳节,文字句句情感融。

重阳节六言绝句,寄情山水赋离乡。

菊花相伴情更浓,欢度佳节乐无量。

古韵重阳品幽香,落叶风中舞心憔。

九秋风景堪推崇,重阳日谧夺人妙。

重阳节意融情,喜庆节日共洋洋。

走进自然感恩意,清风送来团圆笑。

瑟瑟秋风起,重阳节喜洋洋。

举杯邀好友,欢度共欢畅。

江畔两岸赏菊花,古镇角角传古韵。

重阳祝福相知好,谢意心口胸中安。

红叶满山飘,重阳节礼垂愁。

寄情赋离乡,思念故乡情。

古诗六言绝句,重阳节诗意浓。

家人团圆喜,幸福绕心中。

重阳秋日新意浓,六言绝句情意融。

庆佳节日欢声笑,团圆共赏菊花红。

重阳节绝句情诗,秋风送爽心愉。

重阳节的诗词歌赋重阳节作文

重阳节的诗词歌赋重阳节作文

重阳节的诗词歌赋重阳节作文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寄托思念和敬拜故人的大日子。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过吟诗、作文、歌唱等方式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关于重阳节的诗词、歌赋和作文的一些内容。

诗词篇:花好月圆思故人,重阳同庆谱新篇。

菊香飘溢愉快意,寄情文思久已然。

登高望远咏秋思,沏茶相邀忆往昔。

依旧仿佛那时候,共同携手过重阳。

举杯邀月共饮冰,重阳同庆光明盈。

赏菊翩翩舞阳光,思亲万缕系心情。

溯流名人诗意在,吟咏红叶韵永鸣。

一叶扁舟衔思古,中秋佳节重阳情。

歌赋篇:重阳佳节到,思念故人心。

敬拜祖先牵,凝望秋光深。

红叶舞飘零,菊花绽丰茂。

共叙家国盛,山河自昔闻。

古往今来景,情意更闪烁。

抚慰哀思泣,忆往岁月恩。

飞扬歌舞庆,重阳乐未尽。

离愁岁月长,浓情难割舍。

作文篇:重阳节,是一个令人怀念和思念故人的日子。

每逢这个节日,我总会坐在小桌前,拿起笔,写下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我用文字表达着对故人的思念,将感动与回忆尽情书写。

故人的影像在我的脑海中掠过,他(她)那慈祥的面容、温暖的目光,仿佛就在眼前。

我清楚地记得他(她)的教诲和关爱,这是我珍贵的财富。

在重阳节这天,我特别爱去山间漫步,感受大自然的恩赐和故人的陪伴。

那冲天的菊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灿烂多姿。

我仔细观察每一片花瓣,仿佛看到了故人的微笑。

我与菊花对话,将心灵的话语化作诗句,和故人分享内心的感激和依恋。

重阳节,是一个合乎情感和仰望的节日。

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向心中的故人表达思念之情,回忆曾经的美好时光。

同时,也要珍惜眼前的亲人,为他们送去关怀和爱意。

重阳节的诗词歌赋,可以在各种场合中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敬意。

无论是吟咏诗句、吟唱歌赋,还是动情地写下作文,都能传递出那份对故人的深深思念。

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用心倾诉,用诗歌传递爱意,让重阳节的意义更加深远。

总结: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特殊的思念故人的日子。

通过吟诗、作文、歌唱等方式,人们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重阳节诗意盎然文学盛宴

重阳节诗意盎然文学盛宴

重阳节诗意盎然文学盛宴重阳节,这个古老而富有诗意的节日,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徐展开。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是一场诗意盎然的文学盛宴。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金风送爽,丹桂飘香。

人们登高远眺,满目皆是大自然的瑰丽景色。

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枫叶如火,银杏似金,仿佛是大自然这位伟大的画家挥毫泼墨而成的杰作。

山脚下,小溪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水面上漂浮着几片落叶,宛如小船在悠然前行。

这一切,都为重阳节增添了几分诗意和浪漫。

重阳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古代。

据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重阳节的雏形。

在那个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以祈求平安和丰收。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成为了一个集祭祀、游玩、赏菊、插茱萸等多种活动于一体的节日。

在文学作品中,重阳节也是一个备受青睐的主题。

诗人们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出了重阳节的种种景象和人们的丰富情感。

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以简洁而真挚的语言,表达了游子在异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让人读来不禁黯然神伤。

杜牧的“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则描绘了重阳节人们登高赏菊、饮酒作乐的欢乐场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赏菊,是重阳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在这个时节,菊花盛开,五彩斑斓,争奇斗艳。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朵朵、一簇簇,美不胜收。

人们纷纷走进花园,欣赏菊花的娇艳姿态,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有的菊花花瓣细长,如丝如缕;有的花瓣圆润,饱满厚实;有的菊花花朵硕大,宛如圆盘;有的则小巧玲珑,楚楚动人。

在菊花的海洋中,人们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插茱萸,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茱萸是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据说可以驱邪避灾。

人们将茱萸插在头上、佩在身上,或者挂在门口,以祈求平安吉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里诗意浓
作者:张坤
来源:《课外语文·中》2017年第10期
重阳节也就是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它之所以被称为“重阳节”,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

在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我国古诗中描繪重阳节的风俗有很多。

宋代杜世安的《惜春令》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当时重阳节的节日风物和节日民俗:“今夕重阳秋意深。

篱边散、嫩菊开金。

万里霜天林叶坠,萧索动离心。

臂上茱萸新。

似旧年、堪赏光阴。

百盏香醑且酬身。

牛山会难寻。

”词中不仅描绘了重阳节特有的风物景象,展示了深秋时节的萧瑟苍凉、菊花独傲的节日景象,而且描绘了人们过节的民俗方式,臂系茱萸,尽情享受寥廓高远的良辰美景,概括出当时知识分子超脱疏放的高远情怀和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诗人崔国辅的《九月九日》一诗,更是把重阳节人们赏菊饮酒的景色描写得淋漓尽致:“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

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细读之仿佛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江边度重阳的彩色画卷。

诗人陈师道则从重阳节所见景物下笔,创作了《九日寄秦觏》一诗:“疾风回雨水明霞,涉步丛祠欲暮鸦;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对秦觏的怀念之情和慰勉之意,并将重阳佳节吟诗、饮酒、赏花、登高的习俗巧妙地糅合为一体,蕴含于全诗的字里行间,既有实景,又有虚构,其风格沉郁含蓄,意蕴深长,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

重阳节正值深秋时节,此时百花多已凋谢,唯有菊花开得正旺,因此重阳节里咏菊花就成了古诗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唐代郑谷的一首《菊》对菊花予以很高的赞誉:“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写了重阳的美丽秋景,晨曦下的池岸,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而晶莹,散发着缕缕芳香。

它静静地开放,从不羡慕瓦松的高度,更显菊的高尚气节。

菊花那金黄的颜色给秋天带来别样的美丽。

黄巢曾有诗写道:“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秋来九月八日接近重阳时,整个长安城,都开满了金黄的菊花,像穿着黄金盔甲一样,气势恢宏,令人赞叹。

而白居易在《重阳席上赋白菊》中却写了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诗人在重阳宴席上看到的都是青年才俊,自己却是两鬓斑白,但他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便以“白菊”自喻,幽默情趣中透露出诗人老当益壮的乐观精神。

菊花向来被人们誉为花中“隐士”,而重阳的菊花和茱萸这两种植物是断然少不了的。

宋人给菊花起了个雅号叫“延寿客”,把茱萸称之为“避邪翁”,重阳有了这两种“宝贝”,我想老人们的重阳节定然过得开心快乐。

故而在写“重阳”的古诗词里,把菊花和茱萸并举,唐代李颀有诗云:“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美物、美食,令人向往。

唐代的韦安石则写道:“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读来令人仿佛看到金秋菊香萸艳的美好景色。

由于重阳节的季节原因,导致了它在一些诗人眼中,有一些没落和低沉。

一阵秋风起,便将那些身处乱世之中,或贫困潦倒或怀才不遇的诗人的悲秋之声勾起。

如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九月蓝田崔氏庄》有云:“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差将短发还吹帽,笑请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诗的开头即抒发了诗人的悲秋之患。

尤其后两句更是道出了诗人的悲催忧虑之情。

在杜甫的悲秋意识里,既然事事皆不尽如人意,那么心情又怎会好起来呢?人活得没质量,秋又如何?重阳又如何?再美的景色也难收眼底。

全诗读将起来,给人以悲郁苍凉之感,这亦如诗人当时的年轮与际遇的真实写照,耐人寻味。

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中曰:“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有唐代边塞诗人之称的高适在《重阳》里曰:“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北宋文学家、号东坡居士的苏轼在《丙子重九》中曰:“此会我虽健,狂风卷朝霞。

使我如霜月,孤光挂天涯。

”明末清初的著名语言学家顾炎武在《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亡之作》中曰:“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明代进士文森在《九日》中曰:“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这些悲秋之作,或忧国忧民,或抑郁填膺,虽所处年代不同,但都以借秋抒郁,表达了诗人感叹离愁悲绪、时运不济、不得志之情。

但是悲秋只是重阳节古诗词中的一部分,毕竟在更多人眼里,秋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人们善于用优美的词句将画卷展现,让读者收获美感。

唐代诗人孟浩然在《秋登兰山寄张五》里云:“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这首诗看似平淡,却清新质朴,精妙绝佳。

由远至近,借物抒情,将一幅淡雅的水墨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让人未入其境,却满眼秋意。

更让人忍不住对即将来临的重阳节寄予憧憬,期待与故友重逢后,一起登高赏秋,吟诗赋兴,开怀痛饮,共叙别情。

1929年重阳节,毛泽东正在闽西征途之中,以雄视千古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触景生情,写下了《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仅仅四十多个字,充满着诗情画意。

泞秋的战地风光,是那么鲜明爽朗;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又是那么豪迈乐观。

天空海阔,气度恢宏。

使人读过以后,不仅不会感到肃杀之气,反而会受到无限鼓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