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口述:我的非凡人生(1)

合集下载

我的翻译人生-宋德利

我的翻译人生-宋德利

我的翻译人生-- 兼谈“译外功”-宋德利前言翻译人生,我敢以此为题,大概有两个原因。

其一,1968年大学毕业,经过2年接受解放军再教育,1970年正式分配工作入伍,由接受再教育者摇身一变,成为再教育者。

从那时开始步入翻译界,至今已经有38个年头了,人生能有几个38年?在如此之久的一段时间里一直从事翻译,说翻译人生恐怕不为过。

第二,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即便将来濒临苟延残喘的境地,恐怕也都要喘在翻译上。

日前我与一语湖边的通信发表之后,获得网友热情的鼓励。

那里说的磨刀与砍柴的关系问题,其实来源于我从前的一篇谈“译外之功”的发言稿。

这篇发言稿去年已经敲到电脑里,既然大家喜欢看,我不如趁热打铁,把这篇发言稿发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全篇三部分,由于篇幅太长,因此只是选择核心的第一部分。

其中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原汁原味,只是个别地方为了说明问题,适当添加了来美国后的一些情况。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里面提到的许多事情都是与伊拉克相关,那是因为1981年至1983年随同铁道部到伊拉克担任劳务工程翻译,得空开始翻译英文小说。

又因为是10多年前写的,用现在的眼光看,恐怕其中存在一些幼稚可笑,甚至不妥之处。

说得若有几分道理,仅供参考,说得若没有道理,请批评指正。

“译外功”随谈宋德利引言翻译不仅是一件艰辛复杂的工作,而且也是一件功过难评,甘苦自知的苦差事。

要做好翻译,不仅需要过硬的“译内功”,而且还需要过硬的“译外功”。

所谓“译内功”,无非是指外语水平和翻译技巧之类。

这是一般人都知道,而且非常重视的。

至于翻译所必需的诸般译外之功,则常为一般人所忽视,甚至包括译者本身,乃至某些为人师者。

所谓“译外功”,就我个人的切身体会而言,有三点尤为重要,而且缺一不可。

一.心理素质不容忽视翻译不仅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终生职业,如果有更高层次的追求,甚至可以成为一个人终生追求的事业。

果真如此,就要求这个人首先具备一些基本的心理素质。

我从自己三十七年的翻译实践中,其中包括二十五年的文学翻译实践中体会到,这种心理素质包含很多方面,现就我认为重要的一些方面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红军高级将领何畏:张国焘部属 勇敢善战全身是伤

红军高级将领何畏:张国焘部属 勇敢善战全身是伤

红军高级将领何畏:张国焘部属勇敢善战全身是伤本文摘自《椰城》2008年02期,作者:卢家昭,原题:历史埋没了何畏将军原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军长何畏,由于种种原因被历史埋没了。

幸得原琼海市政协副主席卢家昭,经过调查考证,掌握了何畏将军的一些珍贵资料,现刊登,以馈读者,并欢迎有关何畏将军的来稿。

——编者为了了解红军将领何畏在红军时期革命活动真实记录情况,笔者搜集有关何畏在红军时期事迹和鲜为人知的史实记述,现将部分资料记载摘录,以飨读者。

★……以第十二师为基础,连同巴中市、巴中、恩阳、仪陇、阆中等县独立团,独立营扩编第九军。

军长何畏,政治委员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参谋主任王学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下辖第二十五、二十七师。

第二十五师师长许世友兼,政治委员陈海松(辖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团);第二十七师师长王学礼兼,政治委员梅华樊(辖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团);暂缺第二十六师及所辖之三个团,全军实有六个团。

……会议讨论组织问题时,通过了徐向前、陈昌浩、周纯全为中央委员、何畏、李先念、傅钟为中央候补委员,陈昌浩、周纯全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红军大学(校长刘伯承,政治委员何畏,参谋长张宗逊,政治部主任王新亭)。

……“西北特区委员会”和“西北联邦政府”于茂县成立。

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治委员李先念、第九军军长何畏各率一部西进,迎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

(均摘自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组建岷江支队(王树声为司令员兼政委)、懋功支队(何畏为司令员兼政委)、后方警备部队(周纯全为副令员兼政委)。

……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后面追上来了!”彭德怀往后一看,后面大路上果然卷起了一大溜烟尘,接着是急雨般的马蹄声。

彭德怀立即布置好警戒,心想,果然追上来了!原来和第三军团住在一起的军政大学行动时,被这个学校的校长何畏发现了。

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政委何畏也急匆匆地赶来,问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是否下过开拔的命令。

……尽管有红一方面军的一些同情者如李卓如、何长工、还有何畏、许世友、王建安等舍死相抗,但在抗大的发动下和四方面军的一些时兼军区政治委员,随后红二、六军团挺进湘西,配合中央红军长征。

菲德尔·卡斯特罗访谈传记:我的一生

菲德尔·卡斯特罗访谈传记:我的一生

菲德尔·卡斯特罗访谈传记:我的一生目录目录 (2)第一部分 (4)第一部分导言:无限的一百小时 (4)第一部分致中国人民 (6)第一部分领袖的童年(1) (9)第一部分领袖的童年(2) (13)第一部分领袖的童年(3) (17)第一部分领袖的童年(4) (21)第一部分领袖的童年(5) (25)第一部分领袖的童年(6) (29)第一部分领袖的童年(7) (33)第一部分领袖的童年(8) (36)第一部分一个反叛者的锤炼(1) (39)第一部分一个反叛者的锤炼(2) (43)第一部分一个反叛者的锤炼(3) (47)第一部分一个反叛者的锤炼(4) (51)第一部分一个反叛者的锤炼(5) (55)第一部分一个反叛者的锤炼(6) (58)第一部分一个反叛者的锤炼(7) (62)第一部分一个反叛者的锤炼(8) (66)第二部分 (69)第二部分切-格瓦拉之死(1) (69)第二部分切-格瓦拉之死(2) (73)第二部分切-格瓦拉之死(3) (77)第二部分切-格瓦拉之死(4) (81)第二部分苏联的崩溃(1) (85)第二部分苏联的崩溃(2) (89)第二部分苏联的崩溃(3) (93)第二部分苏联的崩溃(4) (96)第二部分菲德尔-卡斯特罗身后会发生什么呢?(1) (98)第二部分菲德尔-卡斯特罗身后会发生什么呢?(2) (102)第二部分菲德尔-卡斯特罗身后会发生什么呢?(3) (106)第二部分菲德尔-卡斯特罗身后会发生什么呢?(4) (110)第二部分菲德尔-卡斯特罗身后会发生什么呢?(5) (114)第二部分菲德尔-卡斯特罗身后会发生什么呢?(6) (118)第二部分菲德尔-卡斯特罗身后会发生什么呢?(7) (122)第二部分菲德尔-卡斯特罗身后会发生什么呢?(8) (126)第二部分菲德尔-卡斯特罗身后会发生什么呢?(9) (130)第二部分菲德尔-卡斯特罗身后会发生什么呢?(10) (134)第二部分菲德尔-卡斯特罗身后会发生什么呢?(11) (138)第二部分菲德尔-卡斯特罗身后会发生什么呢?(12) (142)第二部分菲德尔-卡斯特罗身后会发生什么呢?(13) (146)第二部分菲德尔-卡斯特罗身后会发生什么呢?(14) (151)第二部分菲德尔-卡斯特罗身后会发生什么呢?(15) (155)第二部分菲德尔-卡斯特罗身后会发生什么呢?(16) (158)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导言:无限的一百小时光线穿过窗户溜进来,又透过玻璃悄然逝去。

唐德刚活在别人的历史里

唐德刚活在别人的历史里

唐德刚:活在别人的历史里新华网( 2006-04-06 14:55:32 )来源:资料卡片2006年第4期唐德刚:活在别人的历史里三联生活周刊:唐教授,我们都知道您为胡适、李宗仁、顾维钧这些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做了口述史,您的书在大陆也有很多读者,能介绍一下您当时是怎么开始口述史的工作吗?唐德刚:这个口述历史,并不是我要搞,by accident(偶然地)!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读书时是40年代,我们当年读的是国民党的中央大学,最难考的!我们是拿了政府的官费出来留学的,结果念出来后才发现改朝换代了。

我当时是学历史的、传统历史学,同马克思主义史学相差太远了,我们要改学马克思,不是一年可以改的。

所以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改学了一年多的建筑……三联生活周刊:您中间还改学过建筑?唐德刚:Yeah!我们那时是国民党拿钱出来的,国民党一垮,我们没人管了。

既不能回去,我就想学建筑改行。

我学了一年多的建筑,但我学历史是因为兴趣,后来学校招呼我回来,让我替教授做历史系助教,我把原来扔的书又找回来了。

那时候做助教被教授唤来唤去也不容易,洋人都干不了。

我记得有个历史系教授,美国人,说,诸葛亮是山东人,孔明是湖北人;我说,诸葛亮和孔明是一个人啊!他说,诸葛亮,姓诸,孔明,姓孔,怎么会是一个人啊!说起口述史来,咱们一晚上也说不完。

“口述历史”(Oral History)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也是我的老师亚伦·芮文斯(Allan Nevins)开创的。

他采访各国难民,包括一些欧洲革命后流亡到美国的贵族。

那时美国对战后很多国家都很有兴趣,政府和基金会都有这笔基金。

国民党垮台后,这笔钱花不出去了,国民党申请的他们也不给,但他可以研究国民党。

我第一次接触口述历史是为哥大一位教中国史的教授做助理,因为我会讲汉语。

我自己做的第一个口述史就是胡适。

三联生活周刊:有人说您的运气很好,您在为胡适做口述自传的时候,是胡适先生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他有时间给你讲自己的那些经历。

走出自己的天空

走出自己的天空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我自己的书,更是我的家庭、我所成长的村落的一本传记。

JIANG HE has accomplished a most spectacular and wonderful memoir that will soon become a cultural classic, telling of how it is that education changes lives. The book is a beautifully rendered account of a rural childhood and the mystery of human ambition;it speaks of how a young man became one of the leading research scientists in our post-modern world.This is a story of migration and generosity, of the humanism which makes life socially valid, and it is a tale of how a family produced a remarkable son whose efforts went on to make effective his vision of scientific truth.The book is a superlative expression of how education is not simply the transmission of knowledge but an amplification of what it is that composes our most profound human promise.This lifeis not about personal triumph but is an expression of the goodness inherent in human nature-if it is allowed to flourish and become fluent within the global climate of our Twenty-First Century.——Kevin McGrath, Professor, American poet, Harvard University何江完成了一部非常出色和引人入胜的回忆录,甚至能成为这一题材的经典读物。

老死爱书心不厌——我的藏书生涯

老死爱书心不厌——我的藏书生涯

老死爱书心不厌——我的藏书生涯我向来活在书中,为书而活,以书为旨,与书相伴;近些年来,我着实幸运,能够以书为生。

透过书,我才头一回察觉自身所处之外别有天地,头一回设想成为他人会是何景况,头一回体验作者声音进入读者脑海时形成的亲密纽带。

一、书香里的旧梦父亲高中毕业后成为一名民办教师,虽然教授数学,但他热爱阅读。

我记忆深刻的是,父亲坐在床沿,给母亲读《红楼梦》,我常在他的朗读声中入睡。

家里堆满了书,大多是苏联作家的作品。

祖父退休后总是戴着老花镜,捧着《三国演义》,一看就是半天,虽然他几乎认不出几个字。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小人书。

每年暑假,都在船上度过。

船到达如皋城,我和祖父一起下船,他去找人装货,我则去小人书摊,一分钱一本,几乎整天都在那里看书。

我的小人书藏品在家乡丁桥村是出了名的,可惜,所有的书都被我的儿时玩伴丁长明“巧取豪夺”走了,一本都没留下。

尽管我不是书香门第的出身,但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和祖父“珍惜字纸”的教诲,为我日后热爱藏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心底里的念头我在如城上学时,拜城南一中吴建平先生为师学历史。

吴先生学养深厚,是全国优秀教师。

我每周六下午到先生家中学习,地点是先生的书房。

先生的书房里靠墙是一整排大书橱,里面摆放着满满当当的书,令我羡慕不已。

一天我如约而至,径直走进先生书房,先生不在,机会难得,我就细细欣赏先生书橱里的书,当时就被黎汝清写的《皖南事变》吸引住了,正要取下细看时,师母走了进来。

师母告诉我,吴先生有事,学习时间改到明天上午。

师母说完转身离去,我假装慢慢地收拾东西,突然以神速将《皖南事变》放进书包。

跟师母告别后,我一路小跑,溜进学校宿舍,打开书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

晚饭没吃,一夜未眠,我用一整夜和半天的时间将四十多万字的《皖南事变》读完了。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吴先生家,先生正在刷牙,我打个招呼后进入先生书房,从书包里取出《皖南事变》,摩挲一遍后,悄悄地、轻轻地把它放在原来的地方。

厚黑学智慧全集-第九章

厚黑学智慧全集-第九章

第九章厚黑教主自传2最奇者,我生平从未见我父写过一个字,他读的圣论广训,及朱柏庐治家格言,是徐老师用朱笔圈断句,其他三书,俱是白本,我父未圈点一句。

所以我生平不但未见我父写过一个字,就连墨笔书的一圈圈,都未见过一个。

我们弟兄六人,随时都有人在侧,无论写什么,他都喊儿子动笔,我看他吃饭捏筷子,手指很僵硬,且有点发颤,大约是提笔写不起字。

我父常说:唐翼修着有《人生必读书》。

我考试到叙府,买得此书,送在他面前,他也不看,还是喊我拿圣论广训和格言书来。

揣其心理,大约是谓:只此二书已够了,其他皆是赘瘤。

我父常常说道:“你的书读窜皮了,书是拿来应用的,‘书即世事,世事即书。

’你读成‘书还书,我还我’去了。

”我受过此种庭训,故无事时,即把书与世事,两相印证,因而着出《厚黑学》,与《心理与力学》等书,读者有说我熟透人情的,其实不然。

我等于赵括谈兵,与人发生交涉,无不受其愚弄,依然是“书还书,我还我。

”我父又说:“书读那么多做甚?每一书中,自己觉得哪一章好,即把他死死记下,其余不合我心的,可以不看。

”所以我父终身所读之书,只得三本。

而三本中,还有许多地方,绝未寓目。

常听他曼声念道:“人子不知孝父母,独不思父母爱子之心乎?”(圣论广训中语)“贫贱生勤俭,勤俭生富贵,富贵生骄奢,骄奢生淫佚,淫佚生贫贱(刿心要览中语)‘应箕应尾,你两个……’(椒山遗嘱中语,应箕应尾,是椒山之子)我父常常喊我近前,讲与我听,我当了秀才,还是要讲与我听,我听之津津有味。

我此次归来,将刿心要览,寻出细读,真是句句名言,我生平作事,处处与之违反,以致潦倒终身,后悔莫及。

我读书的方式,纯是取法我父,任何书我都跑马观花的看去,中间看,后面看,每页也未细看,读着一二句合我之意,就反复咀嚼,将书抛去,一而二,二而三,推究下去。

我以为:世间的道理,为我心中所固有,读书不过借以引起心中之道理而已。

世间的书读不完,譬如:听说某家馆子菜好,我进去取菜牌子来,点几个菜来吃就是了,岂能按着菜牌子逐一吃完?又好像在成都春熙路、东大街、会府等处游玩,今日见一合意之物,把他买回来,明日见一合意之物,又把他买回来,久之则满室琳琅,样样皆合用,岂能把街上店子之物,全行购归?我这种说法,纯是本之我父,因此之故,我看书,入理不深,而腹笥又很空虚。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第一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第一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第一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第一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听材料,回答问题1.下列不属于吴孟超“一生有三条路走对”的一项是()A.回国B.参军C.入党D.从教2.吴孟超一生“爱国爱党、无私奉献、敢为人先、鞠躬尽瘁、淡泊名利”,结合材料,他做了哪些事体现这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归纳。

附:听力材料《我不过是一个吴孟超嘛》我名誉算什么?我不过是一个吴孟超嘛?那算啥?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吴孟超,1949年的一天,正在当时上海中美医院做实习医生的吴孟超,清晨推开宿舍的窗户,发现楼下马路边躺着一排排合衣而睡的解放军战士。

许多年后这情景在吴孟超心中依然清晰:我想一个能领导和指挥这样军队的党,一定会有光辉的未来。

也是在1949年被分配到当时华东军区人民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吴孟超第1次交上了入党申请书,从此无论面对怎样的境遇,对党的追随在他心中从未有过丝毫动摇。

吴孟超曾说我这一生有三条路走对了,回国、参军、入党,如果不是在自己的祖国,我也许会很有钱,但不会有我的事业,如果不是在人民军队,我可能是个医生,但不会有我的今天。

如果我不是加入党组织,我可能会做个好人,不会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份子,1956年吴孟超三喜临门,被发展为党员参军晋升主治医生,可以单独开展工作。

上世纪50年代末,肝脏的内部结构对中国医学界还是个迷,肝脏外科被称作禁区,没有医生敢进,世界肝脏外科界不能没有中国的身影,吴孟超连夜写报告主张成立肝脏外科攻关小组,攻关小组反复试验,终于在1959年成功制作出中国第1具结构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这让吴孟超和同事们在肝脏解剖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后吴孟超又创造了中国肝胆外科领域的众多地基,1991吴孟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他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中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新口述:我的非凡人生(1)
[录音、整理:呼呼、ws]
预告:本博将陆续发表何新先生的口述纪实。

仅在网易本博独家发布(不定期)。

口述稿由ws与呼呼整
理。

口述纪实中的老何(2014-4)
【前言】
(一)
非凡人生,就是不那么平常的人生。

其实我的人生并未成功。

所谓不成功,意味着我从青年时期一直憧憬追求的梦想——中国与华族的复兴,
并未实现。

未来能不能实现,天知道。

最近的10多年来,我看到的是形势似乎离这个目标渐行渐远。

一个强大的新生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已经形成,他们背后是跨国金融资本集团。

新生资本利益集团正在试图绑架改革和国家,他们以金钱和洗脑术操控被市场化的某些新媒体,主导各种伪民意和所谓“公议”,以输入的新自由主义(披着所谓“福利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的美丽外衣)为国人洗脑,以至影响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顶层设计;欲使中国经济、政治一步步地被超主权跨国金融势力(即金融—秘教共济会)所控制。

最近一年来,新的领导集体登陆带来了拨乱反正的希望。

但是积重难返。

十几年的方向错误,积累的问题之多远远超过一切预料和估计。

山雨欲来风满楼。

内外形势的复杂性超过了80年代以来的任何时期。

在这10多年中,我看到了资本黑暗力量在国内的快速崛起,中下层大众社会的沉沦,教育体系和健康意识形态(包括国家主义)的解构与幻灭,看到新生一代年轻人们的失志、失向与失途,以及未来的种种不
可测与可能面临的动荡。

(二)
在许多年的时间里,我的确曾经奋斗过。

这种奋斗在许多时候,是仅仅属于我一个人即自我的孤独言说与精神抗争。

在与多数人的认知谬误——群体谬误对抗时,特别是当面对腐败无脑又极其肮脏的中国人文知识界,以及伪精英界对国家社会和国民的误导时——我常常不得不挺身反抗多数人。

在这样的孤军奋战中,顶着许多威胁与压力,有时是冒着个人危险,我走过了我大部分的人生。

我已抱病经年。

身体不好,但还有许多事想做而没有做完——有的也许永远做不完了。

所以我现在有某种紧迫感,有必要赶紧对历史和未来做一个交代。

有必要从头反顾,重新回看人生,写出我曾经的、真实的
心灵发展与搏斗的历程。

过去我曾经出版过几部回忆录。

那时我身体尚好,斗志昂扬;而事实上当时的认知力和思考力还是有限,许多事情尚不知道。

譬如共济会以前就不知道。

希腊罗马的伪史以前也不知道。

几百年来西方主流史学竟然明目张胆而有系统地伪造西方历史和世界历史,这以前也不知道。

活到老学到老。

以前的有些回忆录可
能写早了。

(三)
这一年多的抱病中,参照国家与世界的现实,我逐渐理清过去的历史,包括西方的伪史,也重新审视了被西化派精英所污名化或者正试图活埋的的中国史,基本看清了通向未来的若干大趋势。

传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最大谬误之一是以为资本主义即将灭亡。

实际上,现代资本主义仍然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兴盛时代,而且正在由以国家或区域为单位的资本主义,演进到全球一体化的资本主义的最高
形态。

未来新形态的全球资本主义,未必会以古典的帝国行政占领的形态实现,而更可能是以超国家主权的全球金融资本控制和市场控制的形态出现。

所以,古典资本主义以及帝国主义的旧概念均已过时,这是许多中
国人至今还根本不能理解的。

现在无论左右派,好像没人再会认真听信一些海归鹦鹉的那种鼓吹——诸如什么中国今天世界第二、明天世界第一之类的屁话——这些屁话不过是为了防止中国人纠正改革中出现的严重偏误,使国家陷入迷途而
继续不知返的迷魂毒药而已。

我们这一代人是新中国60多年历史的见证者,是大跃进和饥荒的见证人,是文革和上山下乡运动的亲历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

比诸昔日,今天中国的确已经富强许多,但是未来面对的发展阻力和困难正
以几何级数成倍方地增加。

现实情势是,中华民族未来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包括被美国及西方阻断、包围的危机,社会分崩离析的危机。

同时人类和地球环境也日益面临严峻的发展危机。

而80年代以来一直主导全球的新自由主义、私有化政策和泛市场主义的经济诡论——通过那只看不见的市场之手及看得见的阴谋之手,不仅祸害着整个
世界,也从根部腐蚀和败坏着中国。

(四)
我在不断的反思中看清了自己的人生和位置。

对于往事我无所可悔。

我的生活活得光明正大,坦坦然然。

上帝厚爱我,近年身患沉疴也还是绝处逢生,尚可以苟延残喘。

所以此刻,我已超越生死与利害的计较,唯此,人才能有真言、真情与真笑——包括嘲笑、苦笑与冷笑。

我们正处在世界历史一个史无前例大变动时代的前夜,许多动荡与变革正在迫近。

未来究竟会变得更美好
还是更糟糕?只有上帝知道。

福祸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匙在每个人手中。

但是,选择只能决定个人人生,历史则是一种宿命——愿
意走的,跟着命运走;不愿意的,命运拖着走。

呜呼!终极还是万法空相。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一切神圣都意味着荒谬,意义只
存在于过程,由空到空,这就是人生和历史。

历史是人民书写吗?否。

历史从来由胜利者所书写。

所以历史总是被不断地改写着。

现代物理学认为,前宇宙是非光的能量世界。

瞬间的大爆炸创造了宇宙。

所谓宇宙的历史,无非是光能量的聚散离合,是四大皆空的一阵弦波而已。

宇宙中没有实体,只有稍纵即逝的事件与抽象的逻辑框架。

我存在,我必消亡。

可言者言说,不可言者只能沉默。

[Where of one cannot speak, there of one must be
silent. ]
那么究竟什么是我的人生?——“ veni,vidi,vici,“我来了,我看了,我赢了”,而且我去了——如斯而已。

南無阿弥陀佛。

(2014年4月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