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演奏的技巧

合集下载

悲怆第三乐章音乐分析及演奏提示

悲怆第三乐章音乐分析及演奏提示

悲怆第三乐章音乐分析及演奏提示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悲怆》第三乐章音乐分析与演奏提示龚易男摘要:本文对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三乐章进行音乐分析,从而揭示出音乐的英雄人格和抗争精神,并对钢琴演奏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悲怆》第三乐章;钢琴作品;演奏提示贝多芬作为举世闻名的德国音乐家,其生平成就无须赘述。

钢琴奏鸣曲《悲怆》作于1798—1799年间,此时他已经开始饱受耳聋的折磨。

标题虽为“悲怆”而音乐更多表现对不幸的“隐忍”,对命运的“抗争”。

《悲怆》第三乐章为回旋奏鸣曲式,快4/4拍,c小调。

音乐性格是对现实的超越和升华,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具有坚定的意志和富于展开的成份,结构干净利落而又极富张力。

它是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一次利用回旋曲式特点加强奏鸣曲的戏剧性。

作品交替运用了大量的连线与跳音,音乐演奏方面总的要求需要富有乐句感,要灵活运用手腕动作来结束乐句及表现各种演奏效果。

一、呈示部:呈示部为1-17小节,主部主题极为明确地概括了第一、二乐章的某些动机和主题。

音量p体现出克制和含蓄,速度可用极快的快板。

演奏要强调主旋律线条,装饰音演奏要轻巧。

[1-2]第一乐句,弱起,从第一乐章的副主题扩充而成。

以连续的附点音符解决到主音带来“隐忍”的情绪。

右手演奏要突出附点的效果,左手演奏分解和弦要均匀。

[3-4]第二乐句,音符密度加大并以三次重复加强属音结尾。

右手装饰音可以与之后的四个音形成一个整体类似回音的效果。

左手出现三组三度音程是为了增加和声效果,演奏上不能突兀而要与整个乐句一致。

[5-8]第三乐句,主题的陈述被拉宽并用K46-G-T完全终止式来结束。

演奏时要用弱起接装饰音造成一拍比一拍紧的积极情绪,音色也可以演奏得明亮些。

[9-12]重复第三乐句,不再使用装饰音而改为重复八度,音乐更加坚定。

左手演奏音域扩充的分解和弦情感要更丰满。

浅析《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

浅析《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

浅析《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即贝多芬c小调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第三乐章。

是贝多芬早期较为著名的奏鸣曲之一。

在此时期,贝多芬的思想、创作手法也逐渐成熟。

通过对“悲怆”奏鸣曲的音乐分析,使我认识到“悲怆”隐藏着生命的磨难,流露出内心的痛苦。

标签:贝多芬;奏鸣曲;音乐分析一、作曲家背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及演奏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被人称为“乐圣”。

他1770年12月17日在德国波恩出生。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

贝多芬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

贝多芬出身于音乐家庭,从小就对音乐产生出浓厚的兴趣,作为宫廷音乐家的父亲出于決心把他培养成类似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

他十二岁时开始和聂费学琴,贝多芬的音乐之路才真正意义的走上了正轨。

聂费是当时著名的管风琴家,他教授了贝多芬许多演奏及作曲的基本知识,使贝多芬建立起了结构清晰的艺术框架,提升了艺术方面的修养,吸取了德国古典艺术的内涵。

在恩师的引导下,1792年秋,贝多芬来到维也纳,并先后于莫扎特、海顿、阿尔勃列希兹贝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

不久,便在维也纳“站住了脚”,并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演奏家。

相对于事业的一帆风顺,贝多芬的生活之路却不那么顺利。

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

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

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悲怆奏鸣曲是古典音乐大师贝多芬所创作的一首成名曲。

这首乐曲总共有四个乐章,每一个乐章都展现了贝多芬音乐的独特风格和情感。

其中,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被认为是这首乐曲中最为感人和深情的一段。

一、简介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是贝多芬于1801年创作的,是乐曲的中间部分。

这一乐章以独奏钢琴为主导,采用了行板(Adagio)的节奏,流露出强烈的悲伤和痛苦情感。

二、曲式结构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曲式结构为三段式(ABA),每一段都具有明显的独立特征。

1.A段:悲怆的主题以平静而含蓄的方式出现,通过逐渐增强的音量和层次感,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冲动。

2.B段:这个部分是A段的对比部分,音乐的节奏加快,旋律变得活泼起来。

这一部分的音乐展示了一种对痛苦的反抗和挣扎,但整体却仍然流露出深沉的忧伤。

3.A段再现:这一部分是对A段的重复,但在再现之中,主题变得更加激情和激动。

音乐通过不断的高潮和转折,将内心的情感推至极限。

三、音乐特点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以其凄美、激情和深沉的音乐特点而著名。

以下是这一乐章的一些音乐特点:1.悲伤的旋律: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主题非常悲伤,通过细腻的旋律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忧伤。

这个旋律简洁而动人,给人一种无法言表的感受。

2.动态的变化:这一乐章的动态变化非常丰富,既有静谧的部分,又有激动的高潮。

通过动态的对比,乐曲更加生动有力地表达了情感的起伏。

3.技巧性的演奏: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对演奏者的技巧要求很高。

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琴键技巧,需要演奏者具备出色的手指灵活性和表现力。

四、感想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是一首令人难以忘怀的乐曲。

无论是作为演奏者还是听众,都可以从中感受到贝多芬在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

这一乐章将人们带入一种深邃的情感状态,让人沉浸其中。

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都令人动容。

贝多芬用简洁而有力的音乐语言,将内心的悲伤和痛苦传递给了每一位听众。

通过这首乐曲,贝多芬向人们展示了音乐的魅力,以及它所能激发的情感共鸣。

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作品说明

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作品说明

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作品说明【最新版】目录一、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背景和创作二、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乐曲结构和特点三、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四、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演奏技巧和难度五、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版本和改编正文一、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背景和创作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杰作之一,作品号为Op.13。

这首奏鸣曲的创作时期正处于贝多芬创作生涯的早期,展现了他在音乐创作上的才华和独特风格。

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创作受到了贝多芬个人生活和情感经历的影响,充满了戏剧性的优美旋律,为世人所熟悉。

二、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乐曲结构和特点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采用了回旋奏鸣曲式,快板,c 小调,2/2 拍子。

乐章主题与第一乐章主题动机有相通之处,优美的旋律中带有欠稳定的游移情绪,似乎处于一种徘徊不定的心态之中。

一开头便是如雨珠倾泻而下的连奏,主部主题洋溢着青春的明快和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而在欢笑的背后,是微微的不安和骚动。

大调的副部主题虽然明朗,却也以急速的运动暗示着心态的不稳定。

插部以一种宣言式的坚定语调表达了真正坚强稳定的意志。

这个乐章的好几个段落都有贝多芬惯用的签名式结尾,让人领略到他独特的音乐风格。

三、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杰作之一。

它不仅展现了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才华和独特风格,还影响了后来的音乐创作。

许多音乐家和作曲家都对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为钢琴奏鸣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演奏技巧和难度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在演奏技巧上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演奏者具备较高的手指技术水平。

乐曲中如雨珠倾泻而下的连奏、快速的音符变化以及复杂的音色处理都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演奏经验。

此外,演奏者还需要深入理解乐曲的情感内涵,才能更好地表现乐章中的戏剧性优美旋律。

《悲怆》第三乐章音乐分析与演奏提示

《悲怆》第三乐章音乐分析与演奏提示

的戏 剧性 作 品 交 替 运 用 了 大 量 的连 线 与 跳音 . 音乐演奏方面总的要求需要富有 乐
句感 . 要 灵 活 运 用 手 腕 动 作 来 结 束 乐句 及 表 现 各种 演 奏 效 果 。

【 1 0 7 — 1 2 O l 补 充段 , 1 4小 节 的半 终 止 ,
干个主题动机 . 在 C小 调 的属 七 和 弦上 结
9 1 — 9 4小 节 左 右 手 轮流 出现 主 导 声 部 . 音
区不断升高 . 织 体 不 断 增 多和 加 强 , 使 得 音 乐 情 绪 不 断 上 升 9 5 — 9 8 的 过 渡 部 分 为模 仿 式 结 构 。9 9 — 1 O 6小 节 变奏 前 半部
意线 条 的 连 贯 和 对 比 。8 3 — 8 6 、 8 7 — 9 O及
贝多 芬 作 为 举 世 闻 名 的 德 国音 乐 家 , 其 生 平 成 就 无 须赘 述 。钢 琴 奏 鸣 曲《 悲 怆》
作于 1 7 9 8 — 1 7 9 9年 问 . 此 时他 已经 开 始 饱
第一插部 为 1 8 — 6 1小 节 ,使 用 了若
表现 对 不 幸 的 “ 隐忍” . 对命运 的“ 抗争 ”
《 悲怆 》 第三乐章为回旋奏 鸣曲式, 快 板, 4 / 4拍 , c小 调 。 音 乐性 格 是 对 现 实 的
超 越和升 华 。 对理想 的执着和 坚定 : 具 有 坚 定 的意 志和 富于 展 开 的成 份 . 结 构 干 净 利 落 而又 极 富张 力 它是 贝 多芬 钢 琴 奏 鸣 曲 第 一 次 利 用 回旋 曲 式 特 点 加 强 奏 鸣 曲
点复调 奏 31小节 要 强 调 c r e s c . 及 连 续切 分 【 3 3—3 6 1 补充段 , 开 放 于 4 个 小 节 的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分析与演奏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分析与演奏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分析与演奏
王森林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10(0)22
【摘要】《悲怆》奏鸣曲即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达到顶峰的杰作。

"悲怆"奏鸣曲是"快-慢-快"三个乐章的"奏鸣套曲"属于典型的古典传统样式。

演奏这首作品除了要把握一般的技巧、风格、情感外,还应解决好演奏中的三个难点:一是对三连音的控制,二是力度的对比与变化,三是在弹奏这首曲子时应从头到尾一气呵成,要用连绵不断的气息来弹,即便是分句也要保持气息的连贯。

【总页数】2页(P18-19)
【关键词】贝多芬;悲怆奏鸣曲;分析与演奏
【作者】王森林
【作者单位】长治学院师范分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24.1
【相关文献】
1.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三乐章的演奏特征 [J], 徐畅;
2.贝多芬奏鸣曲的演奏与教学——"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 [J], 刘冬昕
3.敲击命运的琴弦--简析贝多芬《悲怆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演奏特点 [J], 李玉峰
4.浅析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的演奏艺术 [J], 林雯婷
5.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演奏分析 [J], 马丽;李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演奏的技巧

浅谈《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演奏的技巧

浅谈《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演奏的技巧作者:邓炎树来源:《师道·教研》2012年第01期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悲怆》(OP.13)的第三乐章是一个典型的回旋奏鸣曲式。

回旋曲式和奏鸣曲式互相影响,形成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新曲式,称为“回旋奏鸣曲式”。

它兼有回旋曲式与奏鸣曲式结构上的某些特点。

此曲作于1799年,发表时标有《悲怆大奏鸣曲》的标题,是一部悲壮激昂、热情洋溢、激动人心的奏鸣曲。

第三乐章充满田园风味,富于幻想,它的柔美轻巧与第一乐章的冲动激情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在尾声中又提出严肃的问题,并给予肯定的回答,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力量。

第三乐章,快板,c小调,2/2拍,活泼而舒展。

呈示部主题包含着明显的德国民歌音调,亲切而舒展,要弹得柔和连贯,而且非常活跃。

在演奏技术方面,手指的独立性很重要,体会“快下放松”。

所谓快下就是迅速高抬指后再迅速弹下,手指触键动作要快、要敏捷,这样能使弹奏出的声音明亮、清晰。

所谓“放松”是指声音一旦发出,手就绝对不要再对琴键施加压力,指尖站住在保持手型的基础上手臂自然放松。

这种“放松”是相对的,是有控制的,绝不是指一味地松懈不成型,而是针对不要紧张、不要压键而言,动作越快越好放松,这样弹出来的音色会更具有弹性。

装饰音的特点是对本音的装饰作用,弹奏的时值、力度、均匀度等应从严把握,切忌喧宾夺主。

副部主题主要由八分音符组成,灵巧而活泼,手指要灵敏、均匀地弹奏,发音要清晰。

插部主题庄重、朴实,下键要柔软而深沉,力量集中而连贯。

双音的奏法要求触键手指支撑牢固,手腕灵活而有弹性,所奏各音整齐划一。

所有的弹奏表现和技术都是通过手指尖去完成的,指尖是弹奏的关键的关键。

断音的弹奏方法:掌关节稳固,保持良好的演奏手型,手腕保持潜在的高度灵活性,手指端在整个手掌、手腕及手臂控制下降的同时作好速度、力度和手指与琴键距离的控制;手指端在距离琴键很近的位置,挨着或贴近琴面,几乎静止,但聚集了重量感。

贝多芬降a小调奏鸣曲第三乐章和声分析

贝多芬降a小调奏鸣曲第三乐章和声分析

贝多芬降a小调奏鸣曲第三乐章和声分析一、《悲怆》第三乐章的介绍第三乐章,快板的回旋曲,C小调,2/2拍子,回旋奏鸣曲式,回旋主题为开头主题的发展。

这个乐章充满田园风味,富于幻想的性格,贝多芬用这个乐章的柔美、轻巧来和第一乐章的运动、热情形成对比。

主部主题洋溢着青春的明快和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虽然很美,但是带有欠稳定的游移情绪;这个旋律和德国民歌的音调还有着密切的联系,使我们联想起清澈的牧笛声和淙淙的流水声,蕴藏着一种柔肠寸断的悲伤情绪。

至第61小节进入第二主题,第二主题出现在降E大调上,主题虽然明朗,却也以急速的运动暗示着心态的不稳定。

主部主题第二次呈现。

至第78小节进入第三主题,第三主题以降A大调奏出,这是一个幽静而柔和的第三主题,里面使用了巧妙的对位技法,使人不禁要赞叹贝多芬的惊人能力,它以一种宣言式的坚定语调表达了真正坚强稳定的意志。

紧跟连接段的音乐后,第一主题又第三次再现,同时很快转入C大调,第二主题在C大调上第二次出现。

最后,主部主题再一次简单地再现,并进入尾声;在尾声中提出了严肃的问题,并给予了肯定的回答,表现出坚强不屈、斩钉截铁般的意志和力量。

这个乐章的好几个段落都有贝多芬惯用的"签名式"结尾(如第58小节至60小节等),让人领略到作曲家的自信和潇洒。

二、《悲怆》第三乐章的演奏特点(一)触键及音色《悲怆》奏鸣曲的触键及音色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处理和表现形式:第三乐章是快板的回旋曲,颇富轻快的流动感,这一乐章的情绪是比较乐观、欢快、积极向上的,所以整个乐章的触键方法应该是非常强烈、集中和轻快的。

比如开头弱起小节的三个急进上行的跳音,用记号P(弱)标记,不应弹的太重,这里的P或者PP(很弱)记号所要求的,不仅是声音要小,同时又含有"安静"的要素,然后到第3小节左手低音的C-B-降A的旋律线,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因此弹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条旋律线的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特点是对本音 的装饰作用 ,弹奏 的时值 、力度 、均匀度等应从严把 握 ,切忌喧宾夺 主。副部主题主要 由八分音符组成 ,灵巧而活泼 。手 指要灵敏 、均匀地弹奏 .发音要清
晰。 插部主题庄 重、朴实 .下键要 柔软而深沉 ,力 量集 中而连贯 。双
钢琴 的演奏技术应服从 于音乐 的创作风格和音乐的思想 内容 。钢
向;各手指之间的穿跨动作要准确 敏捷 , 以保证上下行音连贯顺 畅 .
还应注意各指的均匀适度 与双手的
第三乐章 , 快板 ,c 小调 ,2 /
பைடு நூலகம்
炎 奏 鸣 树 的 曲 技

2 .活泼而舒展。 拍 呈示部 主题包含着明显的德国 民歌音调 ,亲切而舒展 ,要弹得柔 和连贯 。而且非 常活跃 。在演奏技


有 回旋 曲式与奏 鸣曲式结构上的某
些特点 。此曲作 于19 年 ,发表时 79
第 浅 _ V 三 谈 i ■ ■ ● 、 ■ 一●
湖 窖\ 爿 鼻

标有 《 悲怆 大奏 鸣曲》的标题 ,是

面 ,几乎静止 ,但 聚集 了重 量感 。
很 有 准备 的弹 下去 。然后 突然 离 去 。离 去 的方 向大 致是 垂 直 向上 的.离去的动力主要来 自腕关节猛 然发动 的弹性 。音阶琶音 ,弹时关 节要灵活 自然 。以调整手指运动方
琴弹奏技巧是每个钢琴演奏者和学 习者谈论最 多的课题之 一。因此 , 熟练掌握 、运用钢琴弹奏技巧 ,是 揭示音乐 内涵 、塑造艺术形象 、刻 画典型意境 的基础 。
责任编辑 实习编辑 黄 日暧 崔 晓玲
6 7
尾声 .结尾 中综 合了副部与主 部 的材料 。最后 果断有力 的结束 , 似乎是对整个音乐中令人激动 的问
部悲壮激 昂、热情洋溢 、激动人


院 邓
l 匕
心的奏鸣曲。第三乐章充满 田园风 味 ,富于幻想 ,它 的柔美轻巧与第


澳 奏
-I毒 =
乐章 的 冲动激 情 形成 了鲜 明 对
比.最后在尾声 中又提 出严肃的问
题 .并给予肯定 的回答 .表现出钢
铁 般 的 意 志 和力 量 。
术方面 ,手指的独立性很重要 .体 会 “ 下放松 ” 快 。所谓 快下就是 迅 速高抬指后再迅速弹下 .手指触键
平衡整齐 。 再现部将呈示部 的材料在 曲式
上作 了本质 的改变 ,副部在 主部 的 同名大调 ( 大调 )上再 现。温柔 C 的 ,不协 和旋 律进 行 扩展 为连 接 部 。连奏法 的特色是 连续绵延 ,富 于歌 唱性 。必须 注意以下几点 :1 . 奏后一音手指落下的同时奏前一音
八度 弹奏作用举足轻重 ,他一方面 是五个手指 中最为软弱笨 拙的,另

不要再对琴键施加压力 .指尖站住
在 保持 手 型 的基础 上手 臂 自然 放 松 。这种 “ 放松 ”是相对 的,是有 控制的 ,绝不是指一味地松懈不成
型 ,而 是 针对 不 要 紧 张 、不 要 压 键
量始终惯于琴键 .无论声音强弱必
智 育
路德维希 ・ ・ 凡 贝多芬 ,德国作 曲家 、钢琴 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
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的钢
广

手腕灵活而有弹性 。所奏各音整齐 划一 。所有的弹奏表 现和技术都是
通过手指尖去完成的 ,指尖是弹奏 的关键 的关键 。断音的 弹奏 方法 :
琴奏鸬 曲 《 悲怆》 ( P1 )的第 O. 3 三乐 章 是一 个典 型 的 回旋 奏 鸣 曲
须 触 键到 底 。要 注意 重量 弹奏 方
方面担 负着音乐 中最为重要 的声
部 ,两个手指一高一低 。最高音是
法 ,核心是重量通达 ,即手臂与躯 体 的 自然重量通畅无 阻地通过触键
手 指 的指 尖 送 至 琴键 。下 键 不 是 手
旋律 ,是传统音乐的灵魂 。而低音 则决定功能属性与色彩特 色。因为
式 。 回旋 曲式 和奏 鸣 曲式 互 相 影
掌 关节 稳 固 .保持 良好 的演奏 手 型 ,手腕保持潜在 的高度灵 活性 ,
手指端在整个手 掌、手腕及手臂控
响 .形 成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新 曲
式 .称 为 “ 回旋奏 鸣曲式” 。它兼
制下降的同时作好速度 、力度和手
指 与琴键距离的控制 :手指端在距 离琴键很近的位置 。挨着或贴近琴
腕放松灵 活 、肘部 刚强 而有弹性 、
大臂 与背部积极配合 、手臂与躯体
重量下沉贯通特别是小指 的训练对
动作要快 、要敏捷 ,这样能使弹奏
出的声 音 明亮 、清 晰 。所谓 “ 放 松 ”是指声音一旦发 出.手就绝对
的手指方可抬起 . “ 这一起一落便
在同时 ” . 与躯 体 的 自然重 。2手臂
要尽 量缩小小手指与其他手指在力 度 、独立 性 、灵 活性 等方 面 的差
距。
而言 ,动作越快越好放松 .这样弹 出来的音色会更具有 弹性 。装饰音
指 的独立活动 .而是 手指 、胳膊及 躯 体 共 同协 作 的 后 果 ,指 、掌 、
腕 、肘 、肩乃至腰肢关节在触键是 互 相关连 、互 相影响 、配合密切 、 张弛 自如 。
题 的明确解答 。是钢琴弹奏中有相
当难度而 又非 常重要 的技 术课题 。 其 奏法要领是 :手指坚定有力 、手
音 的奏法要求触 键手指支撑 牢 固 ,
师道 ・教研 21 0 2年第 1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