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谈日语敬语的不可译性
基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的日语翻译分析

基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的日语翻译分析【摘要】在人们进行情感交流、信息交换、思想表达、人际沟通的过程中,语言均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对于文化背景相同的人群而言,在语言交流方面则比较容易,但是如果交流双方存在着语言文化的差异,则需要交流和沟通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便非常之多。
本文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进行日语翻译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日语翻译;跨文化交际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则所属的文化体系、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必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语言作为承载本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它的特色便是民族文化特色的具体表现。
但是,从文化交流的规律来看,尽管民族文化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是这种区别当中存在着不少的共通之处,这也使得文化的交流和语言的翻译成为可能。
在本文中,笔者从语言文化差异视角进行日语翻译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借鉴。
一、掌握日语文化的显著文化特征生存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居民生理和心理特点、日常行为模式等因素成就了世界民族文化的绚烂多彩。
在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它既与文化发展保持着的基本相同的前进节奏,但是也会因为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而呈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日本民族成分纯粹,日本国只有一个民族,即大和民族。
日本民族在岛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体系,日语作为日本民族文化传承、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具有鲜明的日本特色。
如果我们将我国的汉语作为对照系,则我们可以发现日语语言文化具有下述几个方面的鲜明特点:首先,具有十分明显的暧昧和委婉表达的特点;其次,具有十分明显的敬谦表达的特点;最后,具有十分明显的性别区别用语(包括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的特点。
为了能够确保对日语进行精确地翻译,语言翻译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日本的文化特点、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有一个非常系统和完整的掌握,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中文和日文语言能力,增强翻译的流畅性、艺术性和生动性,使得双方均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相关信息。
从文化视角来看日语接受与表达

从文化视角来看日语接受与表达日语的接受与表达有着含蓄之美,这与日本的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这主要受日本历史、宗教、教育等方面的影响。
想要研究日语这种留有余地的表达方式,就要从它的文化入手,唯有全面了解日本的文化,才能够理解日语语言的委婉之意。
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分析日语的接受与表达特点,旨在为日语教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标签:文化视角;接受;表达一、文化和语言的关系语言是人发出声音表达思想感情的最直接方式,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相关的联系,语言受文化的影响,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语言正是文化的一种最直观的体现。
言语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镜子,折射出这个国家与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世界观、价值观。
在某一程度上,文化与语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二、中日两国接受关系表达的差异文化和语言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是一个国家思维方式的直接体现,所以两国文化存在差异时,语言表达上也必定存在较大差异。
在日语中,想要表达授受关系时要考虑较多问题。
如日语中存在专门表达授受关系的语法形态,当日语用“てやる”“てくれる”表达授受关系时,中文里却无法找到与之相匹配的词语来表达这种授受关系,这时,就给很多其他国家学习日语的人增添了极大的学习困难,初学者往往会因语法过难而放弃学日语。
而授受关系在汉语里往往用一个“给”字就可以解决。
这种语言差异归根结底是受民族文化影响。
三、从文化视角来看日语接受表达1.恩惠思想恩惠思想是影响日语接受表达的关键思想之一,恩惠思想包括接受恩惠和施予恩惠,在日本人的思想观念中,恩惠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思想内容,日语的授受关系将这一种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自己或自己一方的人对别人施与恩惠时,一般会选择用“てやる”或“てあげる”,而自己或自己一方的人接受别人的恩惠时,要选择用“てくださる”。
这两种表达方式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明确恩惠关系的授受方,更是日本人为了传递一种重视恩惠关系、知恩图报的思想。
日语敬语的文化背景

日语敬语的文化背景在日本文化中,敬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礼仪,它反映了日本人的尊敬和礼貌。
了解和正确使用日语敬语是学习日语的关键部分,也是与日本人进行有效交流的基础。
1. 敬语的起源和意义敬语在日本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受到了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
在古代,日本人通过使用敬语来展示对上级和长辈的尊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敬语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不仅仅用于对长者和上级的尊重,还用于对陌生人、客户和服务人员的礼貌。
2. 敬语的种类和用法日语的敬语可以分为两类:尊敬语(敬語)和谦虚语(謙譲語)。
尊敬语用于表示对他人的尊敬,例如对长辈、上级和客户的尊敬;谦虚语用于表示自己的谦虚和客气。
在日语中,不仅有专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用于表达敬语,还有特定的动词和名词形式。
正确使用这些敬语的种类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错误的使用会被视为不礼貌和无知。
3. 敬语的应用场合敬语在日本社交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家庭中,子女对父母使用尊敬语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在学校,学生对老师使用尊敬语来表示对老师的敬意;在工作场所,下属对上司使用尊敬语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和崇敬。
此外,敬语也在商务活动、公共场所以及日本传统文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4. 敬语的难点和挑战对非日本人来说,使用敬语可能是学习日语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因为敬语的种类繁多,错用或者不恰当使用敬语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此外,敬语的用法也受到性别、社会地位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因此,学习日语敬语需要持续的练习和观察,以便理解并正确运用敬语。
5. 日语敬语的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国际交流的增加,日本的敬语也在逐渐发展和变化。
尽管传统的尊敬语和谦虚语仍然是主流,但现代日本社会中也开始出现一些更加轻松和自由的交流方式。
此外,对于非日本人来说,对于学习和正确使用敬语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因此,对于日语敬语的研究和教学在未来将继续发展和完善。
总结:日语敬语是日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论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性

论语言和文化的不可译性思维方式的差异和文化的地域性特点是语言和文化不可译的前提。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视角对不可译性作了例证分析并给出了应对策略。
标签:语言文化不可译性一、引言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自语言诞生之日,翻译也就随之而生。
理论界认为翻译也应该具备”相对严密的术语系统,相对理性的话语规范,相对完整的分析手段,相对稳定的解释力等,足以使一个理论成为一个可证实、可证伪、可操作、可(与其它系统)互动、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但现实却让译者进退维谷。
由于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翻译中一些信息的流失就成了正常而客观的现象。
对此,Peter Newmark说:”如果源语的内容涉及到本国特有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习俗,译文的意思就必然有所走失。
”本文将从语言学和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不可译性在英汉互译中的体现。
二、语言的不可译性语言的不可译性指在语言形式方面,译语没有形成与源语文本相对应的形式特征。
英语和汉语这两种非亲属语言在进行转换时,必定存在很多障碍,也就是不可译性。
1.语音的不可译性英语和汉语率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拥有不同的语音系统。
英语的节奏以重音为基础,而汉语的韵律采取平仄对比的原则,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有些语音现象在另一种语言中不存在对应的形式。
如:Sweet and low,sweet and low,风儿柔哟,风儿轻,Wind of the weastern sea. 西海的风哟起歌声;Low,low,breathe and blow,多优美哟多动听,Wind of the weastern sea. 西海的风哟鼓浪鸣。
Over the rolling waters go,你来自沉月吹起帆,Come from the dying moon and blow.为送亲人登归程。
Blowing him again to me,吹来亲人重相见,While my little one,while my pretty one sleeps.趁我娇儿甜睡浓。
透过中日语言差异看中日文化差异

透过中日语言差异看中日文化差异一、日语语言的特点(一)暧昧性1.ちょっと的用法说起日语很多人都会想到暧昧这个词。
日语语言最大的特点恐怕就是它的暧昧性。
究其根本还是由于日本民族的文化决定的。
日本人的性格中存在内外,上下的区分,这就决定了日本人的语言,行为都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减少与对方的冲突,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女:何も言わずに行ってきたら、あんた、ここんとこずっと家にいたし。
男:今日は出かけるよ。
女:どこに?男:ちょっとね。
ちょっと在日语对话中经常出现,是日语暧昧性的典型表现。
例句表示女方一直责怪男方呆在家里,男方表示要出去,女方继续追问去哪里,男方却没有直接告诉女方具体的地点。
言外之意就是男方不想告诉女方自己的行踪,用ちょっと就很好的掩饰过去了。
例:男:今日はお酒を飲みに行きませんか。
女:今日はちょっとね。
这一例句中,女方不想和男方去喝酒,所以回答时并没有说明白具体的事件,但是委婉的拒绝了男方的邀请。
总之就是今天不太方便。
由此可见,在日语的对话中,句子背后有很多隐含的意思,要根据特定的场合和具体的情形确定句子的含义。
每种场景下的ちょっと和原字面意思完全不同,需要多加斟酌体会。
因此进行日语翻译的时候,需要对日本暧昧文化有所了解,读懂对话背后的深层含义。
ちょっと電話してきます。
我去打个电话就来。
ちょっと用がありますので、これで失礼します。
我稍有点儿事儿,先失陪了。
ちょっとおたずねしますが、この辺に有田さんというお宅はありませんか。
跟您打听一下,这一带有姓有田的人家儿吗?是一种用于会话的较婉转的表达方式。
其数量少的意思不强烈,而只是按时程度比较轻。
用于表述自己的行为或向对方提出某种请求时,加上「ちょっと」2.用否定的形式表现肯定的意思今天一起去购物吗?今日は一緒に買い物に行きませんか。
下了单的商品可以发过来吗?その注文された物を発送してくださいませんか。
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是,不注意日语语言的习惯,直接翻译成了:今日は一緒に買い物に行きますか。
日语敬语的难点和常见挑战

日语敬语的难点和常见挑战日语敬语是外国人学习日语时常遇到的难题之一。
尊敬别人和展示自己的谦逊态度在日本文化中非常重要,因此掌握敬语的正确运用对于与日本人交流和理解日本社会非常关键。
然而,由于语法和用法的复杂性,很多学习者在使用敬语时经常犯错误。
本文将探讨日语敬语的难点和常见挑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敬语。
一、尊敬和谦逊的不同表达方式日语中的敬语分为尊敬语和谦逊语。
尊敬语用于向他人表示尊敬和礼貌,谦逊语则用于自我谦卑和尊重他人。
在不同的情境中,必须准确选择合适的敬语形式,否则可能会给他人造成困惑或冒犯。
例如,面对上级或长辈,我们通常使用尊敬语来表达尊重。
这包括使用敬语动词、名词以及尊敬的称呼词。
然而,过度使用敬语也可能显得太过生硬,让人感到不自然。
相反,当我们希望表达自己的谦逊和尊重时,可以使用谦逊语。
这包括使用谦逊的动词、名词和谦逊的称呼方式。
谦逊语的运用需要根据对方的地位和关系来决定,因此需要更加仔细地选择和使用。
二、敬语动词的变化形式日语敬语动词的变化形式是学习者经常遇到的挑战之一。
在日语中,动词分为五种不同的敬语形式,分别用于不同的情境和对象。
这五种形式包括丁寧語、丁寧語接续、尊敬語、謙譲語和謙譲語接续。
丁寧語是日常交流中最常见的动词形式,用来表示普通的礼貌和尊重。
丁寧語接续是用于将丁寧語动词与其他动词连接起来,以表达连续的动作或意图。
在使用丁寧語和丁寧語接续时,需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和动词的变化形式。
尊敬語用于向长辈、上级或陌生人表示尊敬,但不用于表示自己的谦逊。
謙譲語用于表示自己的谦逊和尊重他人。
在使用尊敬語和謙譲語时,需要选择正确的动词形式,并注意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謙譲語接续的使用。
謙譲語接续是将謙譲語与其他动词连接起来,用于表达连续动作或意图。
与丁寧語的接续相比,謙譲語接续的语法和用法更加复杂,需要学习者更多的练习和理解。
三、尊敬语和谦逊语的称呼方式除了动词的使用外,尊敬语和谦逊语中的称呼方式也是学习者常常遇到的挑战。
中日职场敬语翻译问题

中日职场敬语翻译问题王余莹苏布道翻译在中日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职场生活中。
而这其中最难以处理的就是敬语。
相对于日语敬语的高关注度,关于汉语敬语的研究并不是很多,这也给翻译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实际上汉语敬语的历史悠久,日语敬语也深受影响,汉日敬语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也存在众多差异,有语系本身的差异,也有文化之间的差异。
文中将就两者不同的特点和产生差异的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通过这些研究消除职场新人在面对敬语翻译时的众多壁垒。
在中日商务交际中翻译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准确流畅地翻译对翻译者的专业水平要求极高。
一个优秀的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应对能力。
并且,要深入了解对方文化才能更为准确地进行翻译。
文中通过对敬语分类及中日敬语特点的分析,探究对敬语翻译影响的根本原因。
为了接近现实,节选近几年的热门职场日剧进行分析,以求真实感。
1敬语的起源1.1汉语敬语的产生汉语敬语的产生与中国的“礼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而礼的背后则是森严的等级关系。
西周时,周公将礼制度化,从王到庶民再到奴隶,彼此之间有着严格的上下关系。
春秋末年,礼制崩坏,但礼并没有因此灭亡,而是在儒家思想的土壤上继续成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严格规定了社会的阶级级别。
随着儒家思想进入政治舞台,占领统治地位,儒家的礼法也广泛要求于社会,“温、良、恭、俭、让”的思想也深入到语言当中。
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建国后的文革的冲击下,大部分敬语消失,残留的词汇与礼貌语一起构成了现代敬语。
1.2日语敬语的产生日语敬语一般被认为产生于古人对神的敬畏而生的言灵思想,而中国的礼最早也是来源于巫术。
大化改新学习唐,以皇室为中心的体制得到巩固,皇权逐渐加强。
到中世,武士的地位提高及中国宋明儒家思想的影响,敬语也随之产生了变化。
明治维新后,虽有“四民平等”,废除身份制度,但仍旧存在皇族、贵族与平民的差别。
二战后,天皇的神格消除,敬语从绝对敬语变为相对敬语,现代敬语逐渐形成。
了解日语敬语的重要性

了解日语敬语的重要性日语敬语是日本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习和使用日语的人来说,了解和运用敬语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日本,尤其是工作场所和正式场合,正确地运用敬语是一种社会礼仪,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的表现。
下面将介绍日语敬语的重要性以及具体运用方法。
一、敬语的重要性1.传统文化的体现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尊重他人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通过使用敬语,可以向他人表达自己的尊敬和礼貌之情,这是日本特有的文化习俗,也是日本人所崇尚和遵守的传统。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日本人非常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地使用敬语可以营造一种友好和融洽的氛围,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商务场合中,使用敬语能够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利于合作和交流。
3.增强沟通效果准确地使用敬语可以避免由于语言交流不当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有助于提高沟通效果。
在交流中,正确地运用敬语可以展示出个人的素质和教养,让对方更愿意与你交流并接受你的意见。
二、敬语的基本用法1.尊敬对方在表达对他人的尊敬时,需要使用敬语。
比如在称呼他人时,使用“さん”(先生/女士)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在社交场合或者与长辈交流时,需要使用敬语形式的动词和形容词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2.表达谢意当接受对方的帮助或者受到对方的照顾时,需要使用敬语来表示对对方的感谢之情。
比如可以使用“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非常感谢您)来表达感谢之意。
3.恳求和请求当需要请求他人的帮助或者表达恳求时,需要使用敬语来表示自己的谦虚和尊重之情。
比如可以使用“お願いします”(拜托了)来表达请求。
4.表示道歉当因自己的错误或过失引起了他人的不满或者伤害时,需要使用敬语来表示自己的道歉和悔意。
比如可以使用“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非常抱歉)来表示道歉。
三、正确使用敬语的注意事项1.对不同场合使用不同敬语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使用的敬语形式会有所不同。
在正式场合或者与长辈、上司交流时需要使用尊敬的敬语形式,而在亲近的友人之间或者非正式场合下,可以使用较为简单的敬语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改革 , 不仅课堂教学质量明显得到提高 , 学生课外 自主学习有声有色 ,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测评取得 了很好
的成绩 , 而 且教 师科 研 工作得 到 了有 力 的推动 , 团 队的教 学
与科研形成 良性循环 , 齐头并进,相互促进 ,前景喜人。采 取任务型教学法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建立 自主学习方式。 教师把西班牙语教学作为以任务为核心 的研究实践将有助于把学习延伸到课外 , 充分调动学生的西 班牙语学习兴趣 , 并给他们 以语用的体验和成功的体验 , 教、 学 、用有机结合 , 做到扩充知识与培养能力并举。因此 , 我 院西班牙语专业运用该改革模式。 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与 探索 , 无论是学术水平 , 还是教学质量 、 办学规模等都迈上
话活动 , 并且要求课前用 5 分钟左右时间让各组有机会上讲
台演练。其形式有 :模拟场景会话 、讨论、辩论等。此外 ,
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其他 院校组织 的与西班牙语有
上述措施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与训练 , 提高其学 习效果 , 而且网络资源的利用与挖掘加深了学生对西班牙及 拉美国家 国情 的了解 ,有效地扩大了学生 的视野。
学园 I A C A D E MY
2 0 1 3年 第 3期
从文化视 角谈 日语敬语 的不 可译性
张美茹 辽 宁师 范大 学海华 学院
【 摘 要】 翻译不仅是语言间的转换 ,而且也 涉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敬语是任何一个文明社会的语言体系中不可或缺 的 部分 ,由于 日 本和 中国使用敬语 的文化存在差异 ,因此产生了不可译现象。 【 关键词 】文化 敬语 不可译性 . 【 中图分类号 】 H 3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4 —4 8 1 0( 2 0 1 3 ) 0 3 —0 0 6 7 — 0 2
出版 社 ,2 0 0 0
[ 责任编辑 :李锦 雯 ]
一
6 7—
学园 l A C A D E MY
呈现 出 “ 公式 化 ” 、“ 固定化 ” 的特点 。 而汉 语属 于汉 藏语 系 , 为孤 立语 , 语言 以词 序 和虚 词为 表 达语法 意 义的 重要手 段 , 词 序 比较 固定 。与 日 语 相 比显 得 更具 有 “ 非公 式 化” 的特 征 。
两 国语 言 特点
日 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为黏着语。它依靠助词等黏着来表 示每个单词在句中的机能 ,以此表达一定的含义。日 语敬语表
达可以依靠接头词、词尾变化 、固定句型等形式表达敬意。例
如: r 埽否 ( 回) J 的敬语形式有 r 埽岛 扎为 、 r 挡埽 『 ) I v _ 弓 等两种 以上 表达形式 。由此 可见 , 日 语敬语表达形式较 发达 ,
一
一
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 ・ 奈达认为 , 翻译就是接受语言复 制出与原语信息最接近的 自然等值体 。翻译的局限性 , 建立
在文化的个性上。也就是说 ,当文化存在差异时,翻译便无 法做到绝对对等。 每个国家的社会制度 、 思维方式等的不同, 都会产生不同的表达形式 , 也就产生不可译现象。 英 国人类 学家爱德华 ・ 泰勒曾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 , 其中包 括知识、信仰 、艺术 、法律 、道德 、风俗以及个人作为社会 成员而获得 的任何其他 的能力和习惯。 文化与语言有着密不 可分的关系。文化是语言的底座 , 语言是文化 的载体。共处 亚洲的中日两国地理环境 、 文化起源不同,承载文化信息的 语言也有各 自的特点。 本文选用 日本近代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一一 《 细雪 》 ( 上篇 ) 作为研究蓝本。作品中出场人物身份各异 ,
地位悬殊 ,会话集中 ,比较完整地体现了 日 语敬语的特征。 汉译本分别由周逸之 ( 以下简称周译 ) 、储元熹 ( 储译 )翻 译 。通过原著和汉译本的对 比,原著 中日语敬语表达共 3 8 3 处, 汉译本 中未译 出的数量分别为储译 3 0 3 处, 周译 3 0 0 处。 可见 日 语敬语的不可译现象 比例较高 , 不可译是 日语敬语汉 译的一个显著特征。 本文拟从文化视角针对 日语敬语不可译 现象做出较为合理的诠释。
五 结束 语
关的各类竞赛 。本系也不定期地开展阅读大赛 、语音大赛 、 口语 比赛 、知识竞赛 、戏剧表演等 , 还和西班牙等驻华使领 馆合作举办系列文化讲座、画展 、电影周等活动。 至于课外 的读与写训练 , 我们除提供足够的课外读物之 外, 还 向学生提供相关 的网上练习的网址 , 使学生的课外学 习与训练多姿多彩。 我们还坚持每周布置一次笔头造句练习 或每课写一页练习。 同时 , 要求学生把课前对话 、 个人 口述 、 幻灯演讲等内容写下来 , 由教师批改后再上传到 网络课堂的 学生专栏 , 这样不仅让学生有更多的练笔机会 , 而且给大家 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 、相互促进的平台。 为营造 良好的外语环境 , 我们除了要求任课教师逐步实行 全外语授课之夕 I - , 还充分利用课间及业余时间,在课室等学生 较集中的场所播放来 自网络、电视、电台等资源的西班牙语节 目,其中包括新闻、故事、歌曲、电影、电视剧等,使学生在 耳濡 目 染中不仅培养了语感 ,而且学会了地道的西班牙语。 先进 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 自主学习的条件, 基于网络 多媒体的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个性化学习、自助式学习 , 在教学 中要开发和利用广播 电视、 西班牙语报刊 、图书馆和 网络等多种资源 , 增加开放性 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 内容。 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 , 可根据学生不 同的情况设计 不同的任务 ,鼓励学生学会合作 ,提高交际能力 。
了一 个新 台阶 。 参 考文 献
[ 1 ]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西语组. 高等学校西班牙语专 业基础阶段教 学大纲 [ 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 ,1 9 9 8
[ 2 ]西班牙语专业教学大纲编写组. 高等学校西班牙语专业 高年级西班牙语教学大纲 [ 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