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课件:7.2.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7.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ppt课件

1.理解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4.会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
生物 必修2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 染色体上基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B b X X b XB 基因频率= B b,X 基因频率= B X +X X +Xb 不涉及 Y 染色体,XB+Xb=1
生物 必修2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4)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哈代—温伯格定律)计算基因频率: 该定律指出:在一个有性生殖的群体中,在种群足够大, 种群内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没有新个体迁入,没有自然
生物 必修2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思考探讨]
1.引起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有哪些?
2.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是一个种群吗?
3.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种群是否发生 了进化? 提示: 1.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染色体变异 等都能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2.不是,所有鱼不是同一物种。 3.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判断的依据是种 群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
生物 必修2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高中生物 7.2.3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7.2.3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ppt精选
5
捕食者
的存在
捕 食
是不是 对被捕 食者有
害无益
呢?
ppt精选
6
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
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 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 发展的作用。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 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
螳螂捕食
ppt精选
9
共同进化的含义1: 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ppt精选
10
地球形成时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但是随 着光合细菌的出现,使得大气中有了氧气
共同进化的含义2: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也 存在共同进化。
ppt精选
11
综上所述: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 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新生代
裸子植物 鸟类 被子植物 哺乳类动物
ppt精选
34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中性进化理论:
“间断平衡学”理论:
……
ppt精选
35
小结: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含义 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基因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物种多样性
始祖鸟
ppt精选
28
新 生 代 少 女 化 石 和 复 原 图
ppt精选
29
ppt精选
30
在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由于不适应环境的变 化而灭绝了。例如,在中生代“统治”地球达1亿 年之久的各种恐龙,在白垩纪全部绝灭。恐龙的绝 灭为哺乳动物的兴盛腾出了空间,使生物进化翻开 了崭新的一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PPT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PPT课件

保护生物多样性策略
01
就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对 濒危物种进行就地保 护和管理。
02
迁地保护
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移入动物园、植物 园等进行特殊保护和 管理。
03
法律法规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禁止对濒危物种的猎 杀、采伐和买卖等活 动。
04
公众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 认识和保护意识。
03
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优育策略
Chapter
常见人类遗传病类型及特点
单基因遗传病
由单个基因突变引起,如 红绿色盲、血友病等,遵 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多基因遗传病
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 同作用,如高血压、糖尿 病等,具有家族聚集性和 较高的发病率。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由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 引起,如唐氏综合征、猫 叫综合征等,常导致严重 的生长发育障碍。
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影响 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我国当前面临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01
02
03
04
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等地区水土流失问题 突出,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沙漠化扩展
西北地区沙漠化趋势加剧,对 当地生态和居民生活造成威胁

森林资源不足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 不均,难以满足生态需求。
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变异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基因突变的类型、特点及意义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意义
基因重组的类型及意义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02
物种起源与生物多样性
Chapter
物种起源理论及证据
01Biblioteka 0203物种起源理论
包括自然选择、遗传变异 、隔离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第7章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第7章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解析]
PA=2nA2An+AAn+Aan+Aanaa×100%=2×12
000+26 4002×30 000
Pa=1-0.64=0.36。
知识点2 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物种的概念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 称“种”。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隔离的概念: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 象。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原始类型――突―变―、重―组―→变异类型―隔―离→变异积累形成新物种
被调查的种群中,Xb:5%+1%×2+7%=14%;XB+Xb +43%+5%+1%×2+7%=150%。所以,Xb的基因频率=X 14%/150%×100%=9.3%。
〔变式训练 1〕 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
人群中,蓝眼中有3 600人,褐眼的人26 400人,其中褐眼纯合
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 A )
3.以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为例,同一种地雀,从 后,分布到不同的岛屿上,从而产生_地__理___隔离。
(1)内因:不同岛屿上的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__基__因__重 种群之间不发生__基__因__交__流__。
(2) 外 因 : 不 同 岛 屿 上 的 __食__物__ 和 __栖__息__条__件__ 互 不 相 同 , _基__因__频__率___发生的变化起的作用不同。
?思考
1.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的鱼是一个种群吗? 提示:不是。一个池塘中的鱼包括多个品种,而种群是同 的总和。 2.新物种的产生一定经过地理隔离才产生生殖隔离吗? 提示:不一定。如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的产生经秋水 了不同的物种。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课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课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隔离: (1)含义:_不__同__种__群__间__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自__由__交__流__的现象。 (2)类型:
项目 发生范围
结果
生殖隔离 _不__同__物__种__间 不能_相__互__交__配__;即使交配成 功,也不能_产__生__可__育__后__代__
地理隔离 同种生物间 使种群间不能 发生_基__因__交__流__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选一选:下列关于共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②__③__。 ①共同进化只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 ②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③昆虫传粉专门化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④环境不会发生进化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连一连:将下列描述的现象与对应的多样性类型连线:
【典例示范】
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甲、乙两个种群,两个种群
所发生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最终达到生殖隔离 B.b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发生进化 C.①~⑥表示新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变异只来自基因突变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母题追问】 用草原上狼和兔子解释生物与生物之间发生的共同进化。 提示:草原上,狼捕食兔子,速度慢的兔子逐渐被狼吃掉,而速度慢的狼,因为不能 获得足够的食物,也逐渐被饿死,这样,在狼追逐兔子的过程中,狼和兔子的速度 都得到了提升,实现了共同进化。
【类题精练】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的气球状蔓生果为食,臭虫 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据统计喙长如图1所示;1920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 金苏雨树,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据统计到1980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喙长如图2 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第七章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共63张PPT)模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件:第七章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共63张PPT)模板

技能训练 (P122) 1.假说甲: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 种灰色鱼。假说乙:湖Ⅰ中原来只有红褐色 鱼,湖Ⅱ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发洪水时, 这两个湖中的鱼发生混杂在一起。 2.假说甲没有考虑到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 用,也没有考虑洪水的作用。 3.这一证据支持假说乙。 4.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 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 种。
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19世纪,桦尺蠖种群中黑色 基因(S)频率为5%,浅灰色 基因(s)频率为95%
20世纪,桦尺蠖种群中黑 色基因(S)频率为95%, 浅灰色基因(s)频率为5%
(1)在这个探究实验中根据上面的数据分析,变黑的环境对桦尺 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变黑的环境对桦尺蠖浅色个体的出生率 有影响吗?
由于这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不够多,基 因频率可能是不一样的。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情况 一样吗?
不一样。因为突变是随机发生的。
3.对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来说,环境的 作用有没有差别?这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会产生什么影响? 不同岛屿的地形和植被条件不一样,因此环境的作用会 有差别,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朝不同的方向改变。
云南的金丝猴
2、种群的特点:
(1)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 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 (2)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 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 传给后代。 (3)一个种群中应包括各年龄阶段的个体
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生活在岛上的全部蛇 B、青白江区所有小叶榕树 C、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的全部鸟类 D、一个菜市场每个水池里的全部鲤鱼
2.下面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 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7.2.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7.2.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课件

4.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有的物种只生存了极短的时间就
灭绝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因为( C )
A.该物种没有变异 B. 该物种是进行无性繁殖的 C.缺乏有适应性价值的可遗传的变异 D.人为因素造成其灭绝
5.在我国云南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处于5.3亿年前的寒 武纪早期。该化石群有l0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灭绝。 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根大,在此前的地层中却 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
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 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也 就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主要依据是_化__石___ 生物进化历程可以概况为:从__原____核到__真__核,从 _无__性__生殖到__有__性__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__水___生到 ___陆___生,由低等到高等。
倒挂金钟的花对蜂鸟传粉的适应
猎豹追捕斑马
螳螂捕食
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
捕食者的存在是否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 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
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 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 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 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 种的多样性。
共同进化的含义1: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倒挂金钟的花对 蜂鸟传粉的适应
某种兰花和专门 给它传粉的娥
螳螂捕食 猎豹追捕斑马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 7.2.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  7.2.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课件    (共16张PPT)

共同进化的含义2: 生物和无机环境间也存在共同进化。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 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
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也就是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基因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物种多样性
一、共同进化
在自然界,一种植物专门 事例1: 由一种昆虫传粉的情形很常见,
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
代有什么意义? 花 矩
事例2: 捕食
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呢?
共同进化的含义1: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事例3: 地球形 成时原始大 气中是没有 氧气的,但 是随着光合 细菌的出现, 使得大气中 有了氧气。
中生代陆地和海洋中的情况
恐龙是什么时候
灭绝的?恐龙的灭绝 对生物多样性会产生 怎样的影响?
在白垩纪全部绝
灭。恐龙的绝灭有的一页。
新 生 代 少 女 化 石 和 复 原 图
花距是某些植物的花瓣向后或向侧面延长成管状、兜状 等形状的结构。花距里面通常有腺体之类的结构,腺体分泌 的蜜就贮存在距里,昆虫为了吸食蜜糖,客观上起到了传粉 的作用。
人类出现。
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中性进化理论:
……
生物进化是如此复杂的,现有的进化理论所不
能解释的问题比已经解释的问题还要多,因此现代
生物进化理论是不断发展的。
最早的生物化石--古细菌(距今35亿年)
生态系统多样性
2、了解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病毒感染对Leabharlann 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野兔抗病毒能力下降 D.蚊子在野兔和病毒之间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 用
【解析】选C。病毒感染对野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 用,病毒感染在选择兔子,作为宿主来讲同样也在选择 寄生的生物,这是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A正确;毒性过 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野兔的寄生关系,B正确;中毒性病 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强毒性病毒感染的兔子死亡,并不是 因为野兔抗病毒的能力下降,C错误;蚊子在野兔和病毒 之间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原因是该病毒是一 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D正确。
C不符合题意;陆生植物的出现,改善了陆地的环境,为陆 地生活的动物提供了条件,体现了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不符合题意。
2.(2019·唐山高一检测)为控制野兔种群,从美洲引入 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 例最高,野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使野兔 种群数量大幅下降。野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 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野兔种群数量 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 )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材P124~P125)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形成过程: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教材P126) 1.其他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 (1)观点1:大量的基因突变是_中__性__的,决定生物进化 方向的是_中__性__突__变__的逐渐积累,而不是__自__然_选__择__。
【探究训练】 1.(2019·济宁高一检测)下列事实中不属于共同进化 的是 ( ) A.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温 升高 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 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雨林中成熟的植物果实变成黄色更易被动物发现和 食用 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 地生活的动物
(2)观点2:基因突变并不都是_中__性__的,不能否认 _自__然__选__择__的作用。 (3)观点3: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 _长__期__稳__定__与_迅__速__形__成__新__种__交替出现的过程。 2.影响最广泛的观点:以_自__然__选__择__学__说__为核心的生物 进化理论。
(3)不同种生物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生物的进化与 无机环境的变化是否有关呢? 提示:有关。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 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 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
2.共同进化对生物的影响: 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共同进化中,从生物个体和种 群两个方面分析其利弊。 (1)从个体考虑:_对__被__淘__汰__的__个__体__来__说__是__有__害__的__; (2)从种群考虑:_无__论__是__对__捕__食__者__还__是__对__被__捕__食__者__,_ _都__有__利__于__种__群__的__发__展__。
第3课时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一、共同进化(教材P123~P124) 1.实例: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2)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共同进化:
2.含义:_不__同__物__种__之间、_生__物__与__无__机__环__境__之间在 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3.结果:出现了千姿百态的_物__种__,形成了多种多样 的_生__态__系__统__。
主题1 共同进化 【问题探究】 1.共同进化发生的范围:
(1)如图所示,在自然界,一种植物专门由一种昆虫传粉 的情形并不少见。试问,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 后代有什么意义? 提示:共同进化的双方共同获得生存优势,繁殖媒介专 门化可提高效率,避免无谓消耗。
(2)共同进化发生的范围是__不__同__物_种__之__间__和__生__物__与__ _无__机__环__境__之__间__。
3.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 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 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 此无法推断出 ( )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解题指南】明确共同进化是生物与生物或生物与环 境“互惠互利”的进化。
【解析】选A。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 致全球气温升高,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环境问题,不属于 生物进化,A符合题意;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原始大气中有 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体现了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不符合 题意;黄色果实在绿叶中更易被动物发现和食用,这样 既能满足动物能量需求,又有利于植物种子的传播,
【解析】选C。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 变异是不定向的,故A项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 的必要条件,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口器与花 距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符合现代 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故C项正确。口器变长是自 然选择的结果,不是因为吸食花蜜而发生变化,故D项错 误。
【补偿训练】 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距(如图),花距顶端贮存着花
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 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距变异的方向 B.花距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距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解析】选B。A项,只有长舌蝠才能取食长筒花的花蜜, 避开了和其他蝙蝠的竞争;B项,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 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生物为长筒花传粉,所以不能确定 长筒花是否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项,长 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项,只有长舌蝠 才能取食长筒花的花蜜,二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