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系统解剖学习题集答案

系统解剖学习题集答案

《系统解剖学》习题集答案(1-16次)(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遵义医学院《系统解剖学》习题集答案(1-16次)第一次实验骨学总论、关节学总论、躯干骨及其连结一、填空1. 骨、骨连接、骨骼肌2.颅骨、躯干骨、四肢骨3. 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4. 骨髓腔、骨松质间隙、红骨髓、黄骨髓5. 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1块胸骨6. 椎体、椎弓、椎孔7. 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8. 骶骨下端、骶角9.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10. 纤维连结、软骨连结、骨性结合二、单项选择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2. 14. B三、多项选择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5个正确答案)1. A B C D E2. A E3. A B C D4. A C D D第二次实验分离颅骨、颅的整体观及其连结一、填空题1. 23、脑颅骨、面颅骨2. 额骨、枕骨、蝶骨、筛骨3. 额骨、顶骨、枕骨4. 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5. 额窦、上颌窦、蝶窦、筛窦6. 中鼻道、上鼻道、下鼻道7. 眶上裂、视神经管8. 筛骨垂直板、犁骨9. 寰枕关节、枕髁、寰椎侧块上关节面 10. 下颌头、下颌窝、关节结节二、单项选择题2. C3. A三、多项选择题1. B、D2. B、C、E3. B、D4. A、B、C5. A、B、C、D、E第三次实验四肢骨及其连结一、填空题1. 锁骨、肩胛骨2. 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3. 胸锁关节、锁骨的胸骨端、胸骨的锁切迹、骶髂关节、骶骨耳状面、髂骨耳状面4. 肱骨头、肩胛骨关节盂、盂肱5. 肩峰、肩胛骨的喙突、喙肩韧带、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6. 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7. 构成一尖端朝下的等腰三角形8. 桡尺近侧关节、桡尺远侧关节、前臂骨间膜、旋前或旋后、半旋前 9. 髂骨、耻骨、坐骨10. 左右髋骨、骶骨、尾骨 11. 髋臼、股骨头、髋臼横韧带、股骨头韧带、髂股韧带12. 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前交叉、后交叉 13. 后方、滑向前方14. 伸膝、屈膝、半屈膝、旋内和旋外15. 胫腓骨的下端、距骨滑车、背屈(伸)、跖屈(屈)、跖屈 16. 第一跖骨头、第五跖骨头、跟骨结节二、单项选择题、E13. C三、多项选择题、B、C、D、E 、E 、C、D、E C E 、C、E、B、C、D 、C、D、E 、D、E 、B、E 、B、D、E第四次实验肌学一、填空题1. 骨骼肌、长肌、短肌、扁肌、轮匝肌2. 肌腹、肌腱、收缩3. 面肌、咀嚼肌4. 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下颌关节5.背阔肌、胸大肌6.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竖脊肌或夹肌7.胸廓侧壁、上8个或9个肋骨、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使肩胛下角旋外8.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下6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多一空)、肱骨小结节嵴9. 腹直肌鞘、腱划 10.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腹横筋膜、腹外斜肌腱膜、精索、子宫圆韧带 11.腔静脉裂孔、食管裂孔、主动脉裂孔、下腔静脉、食管、主动脉 12. 上肢带肌、臂肌、前臂肌、手肌 13. 三角肌、冈上肌、喙肱肌、肱二头肌14. 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屈肘关节、肱三头肌、(多一空)、伸肘关节 15. 股薄肌、股二头肌16. 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直肌、缝匝肌 17. 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18. 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伸踝关节 19.股静脉、股动脉、股神经二、单项选择题、D三、多项选择题1. A、B、C、D、E2. A、B、C、E3. B、D4. B、C、D5. B、D、E6. B、C、D7. A、C、D、E8. A、E9. A、E 10. B、C、D11. B、C、D、E 12. A、C、D第五次实验呼吸系统、胸膜与纵隔一、填空题1. 呼吸道、肺2.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3. 筛骨垂直板、犁骨、鼻中隔软骨4. 嗅、呼吸5. 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6. 环甲关节、环杓关节、环杓、环甲7. 喉与支气管杈之间、环状软骨下缘、胸骨角、气管杈 8. 肺静脉、肺动脉、支气管9. 心切迹、左肺小舌 10.斜裂、水平裂、十 11. 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胸膜顶12. 第6肋、第8肋、第10肋二、单项选择题、E三、多项选择题1. B、C、D、E2. A、B、C、E3. A、B、C、D、E4. A、B、C、D、E5.A、B、C、E6. A、B、E7. A、C、D、E8. A、B、C9. A、B、C、D、E 10. D、E第六次实验消化系统、腹膜一、填空题1.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2.硬腭、软腭、腭帆 3.丝状乳头、叶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4.鼻咽、口咽、喉咽 5.食管裂孔、40 6.胃体、胃底、贲门部、幽门部7.上部、降部、水平部、升部、十二指肠悬韧带 8.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9.肝左叶、肝右叶、方叶、尾状叶 10.肝总管、胆囊管、肝十二指肠韧带、十二指肠上部、胰头、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 11.胰头、胰体、胰尾12.粗、厚、丰富、较红13.腹膜内位器官、腹膜间位器官、腹膜外位器官 14.胃大弯、横结肠15.胆总管、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二、单项选择题1.B 2.A 3.B 4.E 5.E 6.C 7.C 8.B 9.C 10.D 11.B 12.D 13.C 14.E 15.D 16.D 17.A 18.B 19.D 20.D 21.D 22.B三、多项选择题1.BC 2.ABCDE 3.AB 4.ACE 5.AE 6.ABCD第七次实验泌尿系统、男性生殖系统一、填空题1.肾、输尿管、膀胱、尿道2.肾静脉、肾动脉、肾盂3.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保护固定4.腹段、盆段、壁内段5.精囊、输精管壶腹、直肠、前列腺6.生殖腺、输送管道、附属腺体、阴囊、阴茎7.前列腺、精囊、尿道球腺8.睾丸部、精索部、腹股沟管部、盆部、精索部9.膀胱、尿生殖膈、耻骨联合、直肠10.前列腺部、膜部、海绵体部二、单项选择题1.C 2.D 3.A 4.D 5.D 6.E 7.A 8.A 9.C 10.A 11.A 12.A 13.D 14.B 15.D三、多项选择题1.BCD 2.ACE 3.ABCE 4.ABC 5.BC第八次实验报告女性生殖系统一、填空1. 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2. 卵巢窝、髂内外动脉3. 卵巢悬韧带、卵巢固有韧带4. 输卵管漏斗、输卵管壶腹、输卵管峡、输卵管子宫部、输卵管峡5. 输卵管子宫口、子宫腔、输卵管腹腔口、腹膜腔6. 子宫颈阴道上部、子宫颈阴道部、阴道上部7. 皮肤、皮下脂肪、纤维组织、乳腺8. 两侧坐骨结节的连线、尾骨尖、坐骨结节、骶结节韧带9. 尿道、尿道、阴道、肛管 10. 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子宫、阴道11. 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 12. 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二、单项选择题1. B 3. C 4. B 5. A 6. A 8. E 9. B 10. D11. A 12. C 13. C 14. E 15. C 16. C 17. D 18. E 19. C三、多项选择题1. A、B、C、D、E2. A、C、D、E3. A、C、D、E4. A、D、E5. A、C6. A、C、E7. C、D、E第九次实验报告心脏 (1)一、填空1. 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2. 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3. 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处,距正中线7~9㎝处4. 冠状沟、前室间沟、前室间支、心大静脉、后室间沟、后室间支、心中静脉5. 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窦、左右肺上和肺下静脉6. 肺动脉干、主动脉7.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区、房室束、窦房结8. 动脉圆锥、主动脉前庭9. 左右纤维三角、4个瓣纤维环、圆锥韧带、室间隔膜部、瓣膜间隔 10. 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升主11. 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冠状窦口、右心房 12. 纤维性心包、浆膜性心包 13. 心包横窦、心包斜窦、心包前下窦二、单项选择题三、多项选择题1. B、D、E2. A、3. A、B、C、D、E4. B、C、5. A、D、E6. A、B、C 、B、D 8. A、B、C、D、E第十次实验动脉一、填空题1.肺动脉干,主动脉。

数电实验——广告流水灯

数电实验——广告流水灯

第五次实验报告第五次实验要求学生完成如下任务:广告流水灯:用时序期间、组合器件和门电路设计一个广告流水灯,该流水灯由8个LED组成,工作时始终为1暗7亮,且这一个暗灯循环右移,1)写出设计过程,画出设计的逻辑电路图,按图搭接电路2)验证实验电路的功能3)将1秒连续脉冲信号加到系统时钟端,观察并记录时钟脉冲CP、触发器的输出端Q2、Q1、Q0的波形实验5.1一、实验原理图设ZZ0ZZ1ZZ2ZZ3ZZ4ZZ5ZZ6ZZ7分别为8个灯的输出段,由题意得卡诺图如下:触发器输出端输出端QQ2QQ1QQ0ZZ0ZZ1ZZ2ZZ3ZZ4ZZ5ZZ6ZZ70 0 0 0 1 1 1 1 1 1 10 0 1 1 0 1 1 1 1 1 10 1 0 1 1 0 1 1 1 1 10 1 1 1 1 1 0 1 1 1 11 0 0 1 1 1 1 0 1 1 11 0 1 1 1 1 1 1 0 1 11 1 0 1 1 1 1 1 1 0 11 1 1 1 1 1 1 1 1 1 0通过74161对时钟脉冲进行计数输出,利用74138进行译码输出。

实验原理图:二、实验目的广告流水灯:用时序期间、组合器件和门电路设计一个广告流水灯,该流水灯由8个LED组成,工作时始终为1暗7亮,且这一个暗灯循环右移,1)写出设计过程,画出设计的逻辑电路图,按图搭接电路2)验证实验电路的功能将1秒连续脉冲信号加到系统时钟端,观察并记录时钟脉冲CP、触发器的输出端Q2、Q1、Q0的波形三、实验器材1.实验材料74HC161、74HC138、面包板、发光二极管1KΩ电阻和导线2.实验仪器口袋实验室四、实验步骤1.按上图所示原理图在面包板上连接好实物图2.连接pocketlab,引脚7接时钟,引脚0~2分别接触发器输出端QQ0QQ1QQ2,观察逻辑分析仪波形及小灯泡的亮灭情况。

五、实验验证QQ2QQ1QQ0=000:QQ2QQ1QQ0=001:QQ2QQ1QQ0=010:QQ2QQ1QQ0=011:QQ2QQ1QQ0=100:QQ2QQ1QQ0=101:QQ2QQ1QQ0=110:QQ2QQ1QQ0=111:。

ERP实验报告(最终版)

ERP实验报告(最终版)

ERP实验报告(最终版)第五批次第五批次60个单位F的加工过程7/2工序10最晚开始时间7/2 - 7/4运输到10并等待7/4 - 7/5工序10生产7/5 - 7/6运输到257/1 - 7/2车间调整时间7/17/27/37/47/57/67/6 - 7/8放假休息7/77/8能力需求计划汇总表表-4 各道工序的能力需求汇总表零件工作拖期中心 1 A B C E F 30 25 20 15 15 10 10 小计小计小计计划周期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计小计编制能力需求计划表时,数据主要是利用下面的方式:将主生产计划中的计划产量与单位产品的能力资源总量相乘,求得每个产品系列在各计划周期的总能力需求;将每个产品系列所需要的能力加总,求得对应计划的总能力;分析个关键工作中心的能力情况,并提出平衡的建议。

5 编制能力负荷图工作中心30能力需求周期图 1 工作中心30的能力负荷图工作中心25能力需求周期图 2 工作中心25的能力负荷图工作中心20能力需求周期图 3 工作中心20的能力负荷图工作中心15能力需求周期图 4 工作中心15的能力负荷图工作中心10能力需求周期图 5 工作中心10的能力负荷图关于能力/负荷的调整,首先可以调整能力例如:调整劳动力、变更工艺路线、转包后增加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其次可以调整负荷例如:并行作业、分批生产、调整订单等。

6、请选择某个批次的产品制定对应的车间作业计划项目 F 工序号 10 关键工作中心 10 数量 60 最早开工时间5月6号最晚开工时间 5月7号最晚完工时间 5月10号 7 心得体会与经验总结在做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理论东西不多,没有大段的概念,主要的是要求我们对平时所学知识点的应用,更加注重实践的重要性。

主要涉及的章节有ERP与预测、ERP的生产计划大纲、ERP主生产计划的编制、ERP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和ERP能力需求计划的编制,其中涉及的内容主要有预测方法、主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步骤、在不同时区的毛需求量的确定、关于粗能力计划的编制、物料需求几环的计算步骤、MRP编制的方法、用倒序排产发计算工序的开工日期和完工日期、绘制能力负荷图等首先根据上一年度产品A的实际需求数据利用移动平均法,得到本年度各个周期产品T,A的预测量。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本科)实验室:姓名:学号:班级: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编写二OO四年四月第一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1、细菌正常形态及特殊结构的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特殊结构: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芽胞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肺炎链球菌荚膜伤寒沙门菌鞭毛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2、病毒包涵体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描述:狂犬病毒包涵体(H-E染色)3、真菌的形态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白假丝酵母菌皮肤癣菌4、革兰染色法结果观察及记录: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1、空气中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2、水中细菌数检测(1)自来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2)污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3、物品和手指上的细菌检查(记录本人结果)物品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手指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结论: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三微生物的培养1、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区划线接种法),生长现象为:2、纯种细菌接种技术(1)琼脂斜面接种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3)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技术①标本名称:大肠埃希菌半固体培养基②标本名称:痢疾志贺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线:穿刺线:培养基:培养基:结论:结论:3、沙保弱琼脂平板上的真菌菌落观察及描述(示教):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一、紫外线灭菌法(示教)玻璃盖遮住平板的一半现象:现象:分析:分析:二、机械除菌法(示教):1、未经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2、经过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分析: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第三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记录及分析】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一、透明质酸酶试验(示教,实验动物:家兔)测量试验侧与对照测的黑墨水扩散范围(cm×cm):实验侧:对照侧:分析:二、破伤风外毒素的毒素作用(实验动物:小鼠)实验现象:实验侧:对照侧:分析: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一、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二、病原性球菌的鉴别:三、血清学试验抗“O”试验(乳胶凝集法)实验现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标本1:标本2:结果判定:标本1为________,标本2为_________。

汇编语言第5次实验报告:DOS功能调用09H和0AH的配合使用及子程序编写

汇编语言第5次实验报告:DOS功能调用09H和0AH的配合使用及子程序编写
实验环境
1X86系列桌面系统;
2UltraEdit-32、TASM、TLINK、TD。
实验内容
1编写一完整程序,该程序接受长度小于30的字符串后,将串中的小写字母变成大写后重显该串。
2小写字母转换成大写字母的功能以一子程序形式实现(采用寄存器和堆栈两种传递参数的方式分别实现);
3用串0dh,0ah,'$'在实验程序中的适当位置实现新行功能。
实验记录
数据段变量定义的内容如下:
data segment para
inptstrdb30
inptlendb?
inptbufdb31dup('$')
crlfdb0dh,0ah,'$'
data ends
实验记录
小写字母转换成大写字母子程序的代码如下:
upcaseproc
pushbp
movbp,sp
pushsi
成绩评定:指导教师签名: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实验2013141462213
班级
2班
学生专业
计算机类
学院
计算机学院
课程名称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五次)
实验时间
2014年11月14日
实验项目
DOS功能及子程序编写
报告撰写时间
2014年11月14日
实验目的
1掌握DOS功能调用09H和0AH的配合使用;
2学习子程序编写。
pushcx
movcx,[bp+4]
movsi,[bp+6]
next:cmpbyte ptr [si],'a'
jbno
cmpbyte ptr [si],'z'

圆柱密度实验报告

圆柱密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使用游标卡尺和天平测量圆柱体的长度和质量的操作方法。

2. 学习如何计算圆柱体的密度。

3. 培养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

对于圆柱体,其体积可以通过公式V = πr²h 计算,其中 r 为圆柱体的半径,h 为圆柱体的高。

通过测量圆柱体的质量和直径,可以计算出其密度。

三、实验器材1. 游标卡尺2. 天平3. 圆柱体4. 计算器5.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记录下5次测量值,取平均值作为直径 D。

2. 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体的高,记录下5次测量值,取平均值作为高 h。

3. 用天平测量圆柱体的质量,记录下5次测量值,取平均值作为质量 m。

4. 根据公式V = π(D/2)²h 计算圆柱体的体积。

5. 根据公式ρ = m/V 计算圆柱体的密度。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圆柱体直径测量数据:第一次:D1 = 20.0 mm第二次:D2 = 19.8 mm第三次:D3 = 20.2 mm第四次:D4 = 19.9 mm第五次:D5 = 20.1 mm平均值:D = (D1 + D2 + D3 + D4 + D5) / 5 = 20.0 mm2. 圆柱体高测量数据:第一次:h1 = 30.0 mm第二次:h2 = 29.8 mm第三次:h3 = 30.2 mm第四次:h4 = 29.9 mm第五次:h5 = 30.1 mm平均值:h = (h1 + h2 + h3 + h4 + h5) / 5 = 30.0 mm3. 圆柱体质量测量数据:第一次:m1 = 100.0 g第二次:m2 = 99.5 g第三次:m3 = 100.2 g第四次:m4 = 99.8 g第五次:m5 = 100.1 g平均值:m = (m1 + m2 + m3 + m4 + m5) / 5 = 100.0 g4. 圆柱体体积计算:V = π(D/2)²h = π(20.0 mm/2)² × 30.0 mm ≈ 1884.96 mm³5. 圆柱体密度计算:ρ = m/V = 100.0 g / 1884.96 mm³ ≈ 0.053 g/mm³六、误差分析1. 测量误差:由于游标卡尺和天平的精度限制,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武汉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基础试验第五次试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软件工程基础试验第五次试验报告

实验五UML系统分析与设计----UML建模案例实验5-1 用例图设计实验5-2 类和对象图设计实验5-3 交互图设计实验5-4 状态图设计实验5-5 活动图设计实验5-1用例图设计一、实验目的掌握在EA中用例图的基本用法和使用技巧。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本实验给予某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的用例图的设计和实现。

需求描述如下:某学校的网上选课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功能: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界面进入,建立本学期要开设的各种课程、将课程信息保存在数据库中并可以对课程进行改动和删除。

学生通过客户机浏览器根据学号和密码进入选课界面,在这里学生可以进行三种操作:查询已选课程、选课以及付费。

同样,通过业务层,这些操作结果存入数据库中。

分析:本系统拟用三层模型实现:数据核心层、业务逻辑层和接入层。

其中,数据核心层包括对于数据库的操作;业务逻辑层作为中间层对用户输入进行逻辑处理,再映射到相应的数据层操作;而接入层包括用户界面,包括系统登陆界面、管理界面、用户选择界面等。

本系统涉及的用户包括管理员和学生,他们是用例图中的活动者,他们的主要特征相似,都具有姓名和学号等信息,所以可以抽象出“基”活动者^^卜而管理员和学生从people 统一派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另外一个活动者。

系统事件:添加课程事件:(1)管理员选择进入管理界面,用例开始。

(2)系统提示输入管理员密码。

(3)管理员输入密码。

(4)系统验证密码。

(5)A1密码错误(6)进入管理界面,系统显示目前所建立的全部课程信息。

(7)管理员许恩泽添加课程。

(8)系统提示输入新课程信息。

(9)管理员输入信息。

(10)系统验证是否和已有课程冲突。

(11)A2有冲突。

(12)用例结束。

其他事件:A1密码错误(1)系统提示再次输入。

(2)用户确认。

(3)三次错误,拒绝再次访问。

(4)否则进入添加课程事件第6步。

A2有冲突(1)系统提示冲突,显示冲突课程信息。

(2)用户重新输入。

(3)继续验证直到无冲突。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②向图形元素中添加文本,并修改数据流图中的文字和格式。
连接图形元素.
③使用“数据流”连接线将“接口”、“进程”和“数据存储”等形状互相连接起来。
逻辑连接:将数据流起点、终点拖拽到进程或接口中央位置,进程或接口被红色框包围时松开鼠标,这时可看到数据流符号相应端点为红色方框。拖动进程或接口,可看到流据流的端点随着进程或接口的移动而移动.
教师批阅:分数/等级:
评语:
教师签名(手写):
批阅日期:年月日
第三次实验实验项目名称:数据库设计-ER图
时间:年月日
实验环境及原理说明:
(一)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P4以上的个人计算机环境,要求内存不少于512MB,硬盘不小于20G.。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3。数据库: Sql Server 2000以上 或 Access 2003以上
1.静态模型图
①将类、对象形状拖到绘图页上,代表要在类静态结构图或概念模型中包
含的类或对象.
②双击每个形状,打开其“UML属性”对话框,可以在其中添加特性、操作和其他属性。
③右击每个类或对象形状,单击“形状显示选项",选择要在形状上显示的属性以及要隐藏的形状部分(如特性、操作和模板参数)
④使用“关联”、“链接"、“依赖关系"、“泛化"或“复合”形状,指示类和对象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熟悉Visio
时间:年月日
实验环境及原理说明:
(一)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P4以上的个人计算机环境,要求内存不少于512MB,硬盘不小于20G.。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
3。数据库: Sql Server 2000以上 或 Access 2003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直流电机转速测控系统课程名称: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综合实验所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学生姓名:董鸿祥班级学号: B12050523任课教师:戎舟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实验地点:教五-214 实验学时:8摘要:本系统实现了直流电机的转速测试,并可以通过PID函数根据实际转速,实现相应的控制算法,完成对直流电机速度的闭环控制。

本系统以LabVIEW作为上位机通过对Elvis数据采集平台的编程控制Supply输出电压的大小,已完成对电机转速的控制。

通过实验验证,本系统基本达到实验要求。

一、实验目的1、理解所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传感器的使用;2、掌握直流电机转速测试和控制电路的设计;3、掌握计算机测控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基于ELVIS平台设计电机速度测试电路,设定预计转速,根据实际转速,实现相应的控制算法,完成对马达速度的闭环控制。

三、实验设备(1)计算机 1台(2)ELVIS数据采集平台 1台(3)EE-SX672A光电传感器模块 1个(4)5V直流电机四、实验硬件原理直流电机转速测控系统结构和硬件直流电机转速测控系统包括电机模块、EE-SX672A光电传感器模块、NI ELVIS平台和计算机。

由传感器模块、电机上的转盘和数据采集卡对电机转速进行测试,在计算机中由程序计算出电机转速后采用PID算法得到对电机转速控制的输出直流电压。

直流电机:电机是使机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硬件,直流电机就是把直流电能转换成机械能。

作为机电执行元部件,直流电机内部有一个闭合的主磁路。

主磁通在主磁路中流动,同时与两个电路交联,其中一个电路是用以产生磁通的,称为激磁电路,另外一个是用来传递功率,称为功率回路或者电枢回路。

现行的直流电动机都是旋转电枢式,也就是说激磁绕组及其所包围的铁芯组成的磁极为定子,带换向单元的电枢绕组和电枢铁芯结合构成直流电动机的转子。

(2)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一般由发送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三部分组成。

发送器一般为半导体光源、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或及红外发射二极管,对准目标发射光束,光束连续发射,或以脉冲方式发射,脉冲宽度可调。

在接收器的前面,要装有光学元件如光圈和透镜等。

接收器一般由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或光电池组成。

接收器接收信号后通过检测电路输出有效信号。

光电传感器有凹槽形光电传感器、对射型光电传感器、反光型光电开关和扩散反射型光电开关等几种类型。

以凹槽型光电传感器为例,凹槽型光电传感器把一个光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面对面地装在一个槽的两侧。

发光器能发出红外线和可见光,在无阻的情况下光接收器能收到光。

但当被检测物体从槽中通过时,光被遮挡,光电开关便动作。

输出一个开关控制信号,切断或接通负载电流,从而完成一个控制动作,产生一个脉冲。

采用光电传感器对直流电机的转速进行测试,将电机转盘插入到光电传感器内部,当光线可以穿透转盘时,传感器上的红灯不亮,输出的是高电平;当光线不可以穿透转盘时,传感器上的红灯亮起,输出的是低电平。

所以当电机转动时,转盘在传感器内部转动,输出的是脉冲信号,测出脉冲信号的频率,继而可以求得转动的速度。

和平台连接时,采用NI ELVIS平台的可调直流电源作为直流电机的输入,传感器的输出脉冲信号,送至ELVIS平台上的计数器进行测频。

五、实验软件原理电机转速测量ELVIS平台的计数器由四个部分组成:Count register—计数寄存器,该寄存器用来存储当前的计数值。

它的存储范围跟计数器的分辨率有关,对于PXI-6259来说,计数器的分辨率是32bit,所以寄存器的计数范围是0~2^32-1,到达最大值后,又从0开始计数。

Source—被计数的信号从source端引入。

Gate—确定计数是否启动的门控信号。

Output—用于输出单个脉冲或脉冲序列。

计数器通常被应用在以下任务中:对数字脉冲信号进行边沿计数;生成单个数字脉冲或脉冲序列;对脉冲的高低电平宽度、周期、频率等特性进行测量;对编码器返回的旋转角度、线性位置等信息进行测量。

图1 计数器相关范例程序的位置1.1 、边沿计数在边沿计数应用中,物理连接上只需将待计数的信号连入Source 端即可。

程序中可以设定为对信号的上升沿或是下降沿迚行计数。

如果待计数的信号源是频率已知的标准时基信号,我们还可以将计数值转换为时间值从而实现对时间的精确测量。

如图 5-2 所示。

物理连线做法:在 MAX 中鼠标右键点击 6259,得到它的引脚定义图。

由于我们准备使用6259 中的计数器 0,它的 Source 端为37pin, PFI8 引脚。

所以,我们利用 BNC-2120上的波形发生器生成 TTL 脉冲,并将它与 PFI8 引脚相连。

接下来,看一下范例程序“简单边沿计数.vi”。

计数器通道选择 6259/ctr0,设置计数方向(向上递增还是向下减小),待计数的脉冲边沿(对上升沿计数还是下降沿计数),开始计数值(一般设为0),然后运行程序即可。

图2 边沿计数原理图有时在计数应用中会增加一个门控信号,当门控信号有效时,才对脉冲边沿进行计数,门控信号无效,则计数不改变。

参考范例“门控边沿计数.vi”,它使用了“DAQ触发”属性节点,如图5-3所示。

在该属性节点中设置门控信号的输入引脚(演示程序中为6259/PFI1),以及停止计数的门控信号状态(演示程序中为高电平)。

经过这样的配置后,当PFI引脚上的信号为低电平时,计数器0正常计数;如果PFI引脚上的信号为高电平,则计数器暂停计数。

图3 门控边沿计数通过属性节点设置1.2 脉冲生成计数器生成单个数字脉冲和脉冲序列,并且可以通过软件设置脉冲的频率和占空比。

在物理连接上,输入端不需要任何连线,DAQmx 驱动底层会选择计数器中适合的时基信号做为 Source 端的输入。

对于6259 来说,它的内部有三个时基信号,频率分别为 80M、20M和100kHz,计数器会自动对这些时基信号迚行分频处理,从而得到指定频率的脉冲序列,并通过 OUT 端输出。

如图5-4所示图4 脉冲生成原理图在程序设计上,参考范例“连续脉冲生成.vi”。

程序中,DAQmx 创建通道多态 VI 选择“计数器输出》脉冲生成》频率”,并设置输出脉冲的频率和占空比,DAQmx 时钟 VI 选择“隐式》计数器”模式。

运行程序,将计数器 0 的 OUT 端输入的信号接入数字线 p0.7,通过 MAX 中的测试面板观察输出脉冲序列的状态。

1.3 脉冲测量脉冲测量又可以细分为脉冲宽度测量、周期半周期测量、以及频率测量。

脉冲测量是使用已知频率的时基信号对未知信号迚行测量,在物理连接上,频率较高的时基信号接入 Source 端,而频率较低的待测信号接入 Gate 端。

如图5-5 所示。

图5 脉冲测量原理图(1)脉冲宽度测量首先来看脉冲宽度测量,它的原理是将待测脉冲的高电平或低电平置为有效的门控信号,在这段时间内对 Source 端的时基信号迚行计数,将计数值乘以时基信号的周期,就得到Gate 端信号的脉冲宽度。

如图5-6 所示。

图6 脉冲宽度测量原理图程序设计上,参考范例“脉冲宽度测量.vi”。

对于 DAQmx 创建通道多态 VI,选择“计数器输入》脉冲宽度”,同时需要设置开始边沿,如果选择上升沿,则对脉冲的高电平宽度迚行测量,如果选择下降沿,则对低电平宽度迚行测量。

同时,如果知道待测脉冲宽度的大致范围,还可以设置一个最小和最大阈值,驱动底层会根据这个值去自动选择合适的时基信号迚行更为精确的测量(范例设置下,驱动将选择 6259 的 20M 时基信号做为 Source端的输入信号)。

(2)周期/半周期测量周期/半周期测量与脉冲宽度测量的物理连接和基本原理其实是一样的。

尤其半周期测量,它返回的是数字信号两次状态转换的时间间隔,本质就是脉冲宽度测量。

如图5-7 所示。

图7 周期/半周期测量原理图它们在程序设计上也非常相似,参考范例“周期测量.vi”“半周期测量.vi”、。

主要的区别就是“DAQmx 创建通道”多态 VI 的选择不同。

物理连接上只需要将待测信号连入计数器的Gate 端,其余的工作 LabVIEW 程序和 DAQmx 驱动会自动完成,非常方便。

运行程序,得到周期和半周期数值,跟前面脉冲宽度测量的结果对比,说明测量值是准确的。

1.4 频率测量频率测量有三种方法:周期取反法、平均法和分频法。

它们的适用情况不同,以下分别介绍。

(1)周期取反法首先是周期取反法,它的原理和物理连接跟上期节目中介绍的脉冲周期测量是相同的。

即将内部时基信号或已知频率的标准信号接入Source 端,将待测信号接入 Gate 端。

待测信号周期等于计数值乘以 Source 端信号周期。

对周期取倒数,就得到待测信号的频率。

如图5-8 所示。

图8 周期取反测频率原理图程序参考范例“频率测量_1 Ctr.vi”。

跟周期测量的程序非常类似,唯一的区别就是将“DAQmx 创建通道”多态 VI 设置为“计数器输入》频率”。

并且设置待测频率的范围,以便驱动底层去自动选择适合的内部时基信号做为 Source 信号。

周期取反这种测量方法的特点是简单,且仅使用一个计数器,它适用于低频信号的测量,即待测信号频率应该低于 Source 端时基信号频率的百分乊一。

如果待测信号频率较高,将产生较大的同步误差,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在时基信号已定的情冴下,待测信号频率越高,越接近时基信号频率,产生的测量误差将越大。

如图5-9 所示,如果时基信号频率为 20M ,待测信号频率为 50k,则在 Gate 信号的一个周期内,应该得到的时基信号脉冲计数值为 400。

但由于同步误差的存在会产生+-1 的计数偏差,所以实际得到的测量值为 49.88k 或 50.13k。

误差相对比较小。

但如果待测信号频率为 5M,则在 Gate 信号的一个周期内,应该得到的时基信号脉冲计数值为 4,此时+-1的计数偏差将产生很大的误差,实际测量的频率值将为 4M 或6.67M。

所以这种情冴下,我们需要考虑使用另外的方法来迚行频率测量。

图9 同步误差对比分析(2)平均法第一种适用于高频信号测量的方法叫平均法。

根据同步误差产生的原理,在 Gate 信号有效的时间内,Source 信号的脉冲数量越多,同步误差就越小。

平均法就是根据这样的原理,如图5-10 所示。

在Source 端信号频率已定的情冴下,延长 Gate 端的有效时间来提高测量精度。

与周期取反法不同的是,平均法需要 2 个计数器,将频率较高的待测信号接入其中一个计数器的 Source 端,然后用另一个计数器,通过内部时基信号生成指定时间长度的 Gate 信号。

物理连接上,我们只需将待测信号接入其中一个计数器的 Source 端,在程序中,这个计数器也就是我们应该选择的计数器通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