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原文、注释与翻译
钴鉧潭记原文及翻译

钴鉧潭记原文及翻译钴鉧潭记原文及翻译《钴鉧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二篇。
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钴鉧潭记原文及翻译,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原文得西山(2)后八日,寻(3)山口西北道(4)二百步(5),又得钴鉧潭(6)。
西二十五步,当湍(7)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8),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9)偃蹇,负土而(10)出,争为奇状者,殆(11)不可数。
其嵚然(12)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13)角列而上者,若熊罴(14)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15)一亩,可以笼(16)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17)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18)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19)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20)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21)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22)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23)之状与目谋,瀯瀯(24)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25)而得异地者二,虽(26)古好事之士,或(27)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28),致之沣(29)、镐(30)、鄠(31)、杜(32),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33)也,农夫渔父过而陋(34)之,贾四百,连岁(35)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36)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37)贺兹丘之遭也。
注释(1)钴鉧(gǔ mǔ):熨斗。
钴鉧潭:形状像熨斗的水潭。
也有学者认为钴鉧是釜锅。
(2)冉水:即冉溪,又称染溪。
(3)屈:通“曲”,弯曲。
(4)其颠委势峻:其,指冉水的源头。
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
势峻,水势峻急。
(5)荡击:猛烈冲击。
益暴:更加暴怒。
(6)啮(niè)其涯:啮,咬、啃。
涯:边沿。
这里指侵蚀着岸边。
(7)轮:车轮般的漩涡。
柳宗元《小石潭记》的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小石潭记》的原文及翻译柳宗元《小石潭记》的原文及翻译《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小石潭记》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词句注释从:自,由。
小丘:小山丘(在小石潭东边)。
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行:走。
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
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向下。
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凉。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凉。
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把。
为,当作。
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卷,弯曲。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悬崖。
翠蔓:翠绿的藤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翻译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翻译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丘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三篇,是一篇山水游记,展示出永州山水的特有风姿。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丘记翻译,欢迎阅读! 钴鉧潭西小丘记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予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澧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价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作者介绍]与韩愈一起共同倡导古文运动的柳宗元(773-819),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尤其在写作山水游记方面,成为一代名家,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柳宗元的思想有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都写于他贬谪永州以后。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译文]找得西山后的第八天,循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
离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水深流急的地方是一道坝。
坝顶上有一座小丘,上面长着竹子和树木。
小丘上的石头拔地而起曲折起伏,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
高中语文文言文《钴鉧潭西小丘记》原文及翻译

《钴鉧潭西小丘记》原文及翻译《钴鉧潭西小丘记》原文及翻译【原文】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土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日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土,或未能至焉。
【注释】[1]西山:在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城西五里。
[2]钴鉧:烫斗。
因潭形似烫斗,故名钴鉧潭。
[3]浚:深。
鱼梁:阻水的坝,中间留有空缺,可放置捕鱼的竹篓。
[4]偃蹇(jiǎn简):曲折起伏的样子。
[5]嵚(qīn钦)然:山石耸立的样子。
[6]羆(pí皮):熊的一种,体形比熊大,俗称人熊。
[7]李深源、元克己:二人均为柳宗元友人。
李深源名幼清,原任太府卿。
元克己原任侍御史。
二人此时同贬居永州。
[8]刈(yì意):割。
[9]清泠(líng零):清澈明净。
[10](yíng营):泉水声。
[11]匝旬:周旬,即十天。
[12]沣(fēng丰):在今陕西户县东,周文王建都处。
镐(hào浩):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周武王建都处。
鄠:今陕西户县。
杜:亦称杜陵,在今西安市东南。
以上四地都是唐都长安附近豪门贵族聚居之地。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柳宗元《钴鉧潭西⼩丘记》原⽂、翻译及赏析钴鉧潭西⼩丘记作者:唐柳宗元 【作品介绍】 《钴鉧潭西⼩丘记》是《永州⼋记》第三篇。
钴姆潭的形势,主体是⽔;⼩丘的形势主体则是⽯。
作者着重描写⽯的"奇",同样运⽤了拟⼈化的⼿法。
"突怒偃蹇",不仅写出了⽯的形状,更写出了⽯的神态,再进⼀步,⽤⼀个"负⼟⽽出"的出字,⼜写出了⽯的动作。
【原⽂】 得西⼭后⼋⽇[1],寻⼭⼝西北道⼆百步,⼜得钴鉧潭[2],潭西⼆⼗五步,当湍⽽浚者为鱼梁[3]。
梁之上有丘焉,⽣⽵树。
其⽯之突怒偃蹇[4],负⼟⽽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下者[5],若⽜马之饮于溪;其冲然⾓列⽽上者,若熊羆之登于⼭[6]。
丘之⼩不能⼀亩,可以笼⽽有之。
问其主,⽈:“唐⽒之弃地,货⽽不售。
”问其价,⽈:“⽌四百。
”余怜⽽售之。
李深源、元克⼰时同游[7],皆⼤喜,出⾃意外。
即更取器⽤,剷刈秽草[8],伐去恶⽊,烈⽕⽽焚之。
嘉⽊⽴,美⽵露,奇⽯显。
由其中以望,则⼭之⾼,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枕席⽽卧,则清泠之状与⽬谋[9], 之声与⽿谋[10],悠然⽽虚者与神谋,渊然⽽静者与⼼谋。
不匝旬⽽得异地者⼆[11],虽古好事之⼠,或未能⾄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12],则贵游之⼠争买者,⽇增千⾦⽽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过⽽陋之,贾四百[13],连岁不能售。
⽽我与深源、克⼰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 【译⽂】 找得西⼭后的第⼋天,循着⼭⼝向西北⾛两百步,⼜发现了钴鉧潭。
离潭西⼆⼗五步,正当⽔深流急的地⽅是⼀道坝。
坝顶上有⼀座⼩丘,上⾯长着⽵⼦和树⽊。
⼩丘上的⽯头拔地⽽起曲折起伏,破⼟⽽出,争奇⽃怪的,⼏乎多得数不清。
那些嶒崚重叠相负⽽下的,好象⽜马俯⾝在⼩溪⾥喝⽔;那些⾼耸突出,如兽⾓斜列往上冲的,好象熊羆在登⼭。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②,闻水声,如鸣佩环③,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④。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⑤,为坻,为屿,为嵁,为岩⑥。
青树翠蔓⑦,蒙络摇缀⑧,参差披拂⑨。
潭中鱼可⑩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11),怡然(12)不动;俶尔远逝(13),往来翕忽(14),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15)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6)。
以其境过清(1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18),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①选自《柳宗元集》。
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小石潭在钴潭西,和钴潭隔着一座小丘。
②〔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篁,竹林,竹田。
③〔佩(pèi)环〕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④〔水尤清洌(liè)〕《永州八记》中的《小石潭记》紧连着《钴潭记》,这里说小石潭的水比钴潭的水更清澈。
⑤〔卷石底以出〕“以”在这里用法同“而”,连接“卷”、“出”两个动词。
⑥〔为坻(chí),为屿,为嵁(kān),为岩〕为,成为。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堪,不平的岩石。
岩,岩石。
⑦〔翠蔓〕翠绿的茎蔓。
蔓,细长而缠绕着的茎。
⑧〔蒙络摇缀〕蒙,遮盖。
络,缠绕。
摇,摇摆。
缀,连结。
⑨〔参差(cēncī)披拂〕参差,不齐的样子。
披拂,随风飘荡。
⑩〔可〕大约。
(1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彻,这里指直透水底。
布,映。
(12)〔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13)〔俶(chù)尔远逝〕俶尔,忽然。
逝,游过去。
(14)〔翕(xī)忽〕轻快疾速的样子。
(15)〔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斗,北斗七星。
折,曲折。
(16)〔悄怆(chuàng)幽邃(suì)〕悄怆,凄惨,这里是说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的注释与翻译

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的注释与翻译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的注释与翻译【说明】柳宗元被贬在永州时写了一组共八篇山水游记散文,即著名的永州八记。
本文是八记中的第三篇。
【原文】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沿着山口西北走二百步。
寻,沿着。
道,行走),又得钴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正当水流急而深的地方有一个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yǎnjiǎn傲慢不驯的样子),负土而出(背着土而冒出来),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几乎多到数不清石头高峻倾斜而相互连叠向下的),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石头突起向前排列而有向上之势的),若熊罴之登于山(像熊罴那样往山上爬)丘之小不能(不足,不到)一亩,可以笼而有之(可以整个地占有它。
笼,包举)。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标价出卖却卖不出去。
货,作动词,出卖)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买)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yì)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鱼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都和乐地呈献出种种巧妙的技艺)以效(效劳)。
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垫着枕头、铺着席而躺着),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清澈明净的景色调和好看),滢滢之声与耳谋(淙淙的回旋水声,和谐好听),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悠闲而开阔的境界正好和神思相投合),渊然而静者与心谋(深沉而幽静的气氛正好和心思相谋合)。
不匝旬(不满十天。
匝,周,满)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指热爱山水景物的人)或未能至焉(也许未能达到这样的理想,指不满十天而得名胜二处)。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地名,都在长安附近,是当时名胜之地),则贵游之士(爱好游玩的贵族人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看轻它),价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是它果然有遭遇吗?遭,遇合,指得到赏识)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中考文言文《钴鉧潭西小丘记》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钴鉧潭西小丘记》全文详细翻译导读:《钴鉧潭西小丘记》作者:柳宗元寻到西山以后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正当流急水深处筑有垒土阻水,开缺张网的鱼梁。
梁上有个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有的倾侧堆垒而趋下,就像牛马在溪边饮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较量着争向上行,就像熊罴在山上攀登。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
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似乎可以装进袖子里去一般。
我向小丘的主人打听情况,他回答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
”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
”我同情小丘的不遇而买下了它。
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于是就又取来了一应用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
(顿时),佳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
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峙,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
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来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
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
我不满十天中却得到了二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柳宗元被贬在永州时写了一组共八篇山水游记散文,即著名的永州八记。
本文是八记中的第三篇。
【原文】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沿着山口西北走二百步。
寻,沿着。
道,行走),又得钴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正当水流急而深的地方有一个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yǎnjiǎn傲慢不驯的样子),负土而出(背着土而冒出来),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几乎多到数不清石头高峻倾斜而相互连叠向下的),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石头突起向前排列而有向上之势的),若熊罴之登于山(像熊罴那样往山上爬)丘之小不能(不足,不到)一亩,可以笼而有之(可以整个地占有它。
笼,包举)。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标价出卖却卖不出去。
货,作动词,出卖)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而售(买)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yì)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鱼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都和乐地呈献出种种巧妙的技艺)以效(效劳)。
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垫着枕头、铺着席而躺着),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清澈明净的景色调和好看),滢滢之声与耳谋(淙淙的回旋水声,和谐好听),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悠闲而开阔的境界正好和神思相投合),渊然而静者与心谋(深沉而幽静的气氛正好和心思相谋合)。
不匝旬(不满十天。
匝,周,满)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指热爱山水景物的人)或未能至焉(也许未能达到这样的理想,指不满十天而得名胜二处)。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地名,都在长安附近,是当时名胜之地),则贵游之士(爱好游玩的贵族人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看轻它),价四百,连岁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是它果然有遭遇吗?遭,遇合,指得到赏识)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地,那么,喜欢游览观赏的人士争先恐后地来买它的,每天增加重价恐怕更加买不到。
如今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瞧不上眼,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
而我和深源、克己独独为了得到它而高兴,这大概是它真的走运吧!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这小丘的好运道。
【简析】一个普通的小丘,在作者的笔下,却描绘得异常生动,物态人情毕现。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的景物,再根据景物的不同状态,不仅“肖其貌”,而且“传其神”,展现了悠闲自在、寄托深远的意境。
作者以工巧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钴鉧潭上小丘的美景,通过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身怀奇才异能却因横遭贬逐而不得施展的郁抑心情。
文中着重刻划嶒磊落的奇峰怪石,正是作者性格才能的自我写照。
景色佳胜的小丘成为唐氏之弃地,虽贱价出售却连年无人问津,但最终还是有人赏识;正隐喻作者自己被唐王朝摈弃蛮荒,长期得不到有力者的同情援引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