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行即兴-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李华《春行即兴》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华《春行即兴》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华《春行即兴》阅读答案及赏析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自落,春一路鸟空啼。

注释⑴宜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福昌县附近,在唐代是个重要的游览去处,著名的连昌宫就建在这里。

⑵芳树、春山:这两句互文见义,即春山之芳树。

宜阳城外,长满了繁盛的野草,连绵不绝,山涧溪水向东流去,复又折回向西。

春山之中,树木繁茂芬芳,然空无一人,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

试题1.对这首中语句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写宜阳城下春草生长茂盛。

B.第二句写涧水东流然后转而西去。

C.第三句写花儿因无人欣赏而凋落。

D.第四句写鸟儿在春山间不断啼鸣。

2.对这首诗的,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二两句分别描写萋萋芳草和潺潺流水,一静一动。

B.三、四句中的自空渲染了春行路上的冷清氛围。

C.全诗句句写,描绘了一幅春行图,具有丰富的意蕴。

D,全诗情景交融,以哀景写乐情,表达的惜春之意。

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古人在谈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答案:1.C 2,D3.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4、这首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以乐景来写哀情,抒发了一种之情,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5、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二: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①诗人经过宜阳,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怎样的情绪?答:抒发的是国破山河在,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花落鸟空啼的愁苦情怀。

《春行即兴》全诗翻译赏析及阅读答案

《春行即兴》全诗翻译赏析及阅读答案

《春行即兴》全诗翻译赏析及阅读答案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译文] 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烂漫的山花,花只好任其自开自落,虽鸟语婉转,但也是自鸣自听,一切是那么的寂静荒凉。

[出自] 李华《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宜阳:县名,在今河南省西部,洛河中游,即唐代福昌县城。

①萋萋:形容草茂盛。

②涧水:山沟里的水。

【译文】: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也曾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现下,这里清冷冷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流逝了。

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烂漫的山花,花只好任其自开自落,虽鸟语婉转,但也是自鸣自听,一切是那么的寂静荒凉。

作者:李华(715—766):字遐叔,赵州赞皇(今河北元氏县)人。

开元进士。

天宝中,官监察御史,转右补阙。

安禄山陷长安,被执,受伪职。

乱平,贬抗州司户参军。

晚年倌佛,隐居江南。

他诗文兼擅,其文与萧颖士齐名,时称“萧、李”。

有《李遐叔文集》,《全》编存其诗一卷。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景物的小诗。

全篇四句,都是写诗人行经宜阳时即目所见的暮春景色。

在景物描写中,渗染着诗人感伤,哀愁的心情。

这首诗妙在字面上毫不涉及人事,但细加品味,诗人却借描写自然景色反映了社会的动乱。

正因为此诗具有感物伤时、即小见大、意境含蓄的特点,所以赢得了历代读者的喜爱。

全篇写景,写法又有变化。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和诗人的感情是调和一致的。

首句“宜阳城下草萋萋”,写他站在城头上俯瞰所见。

昔日,这里坐落着金碧辉煌的连昌宫,县城四周风景幽美,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皇亲贵戚、骚人墨客前来游赏。

而今,城下到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一片深绿的草色令人触目惊心。

次句“涧水东流复向西”,又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城外。

当年,通向连昌宫的道路两旁,有奇花异草、苍松翠柏、流泉响韵,游客络绎不绝。

而此刻,诗人只见到一条清泠泠的山泉,忽而向东、忽而向西地流淌,它似乎在呜咽,向苍穹和旷野诉说自己的冷落、寂寞。

【高中古诗词阅读】《春行即兴 [唐]李华》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春行即兴   [唐]李华》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春行即兴 [唐]李华》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春行即兴[唐]李华》阅读答案春意盎然【唐】李华义,阳城城下草木繁茂,溪水自东向西流淌。

芬芳的树木没有花朵,春天的山上鸟儿在空中歌唱。

【注】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写成的。

两行描写益阳城外混乱的即兴诗[[唐]李华益阳城下草木茂盛,溪水自东向西流淌。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八诗中一二两句主要描写了安史之乱后宜阳城外丛、动荡的荒凉景象。

(4(分钟)9.所有的风景词都是情话。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乡村山河破碎的悲伤。

你认为三四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这种情绪?请结合诗歌解释原因。

(4分)单词(一两个单词):,理由: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净光整15.(2分)(“野草涧水(2分)十六.示例:⑴“无人”一词最能体现,因为山花烂熳,鸟声宛转,本是一幅美丽迷人、富于生气的春景,现在却是花开无人赏,鸟鸣无人听,既点出人事寂寥,也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哀愁。

⑵“自”字(或“空”字)最能体现,因为山花烂熳(或“鸟声宛转”),而现在却没有人有心理会此美景,芬芳的花儿无人欣赏也就自己零落了,(或“鸟儿只能在空阔山林中孤独地鸣叫”),山路越显荒寞,这就有力地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哀愁。

(1树枝:选词1要点,理由1分。

不踩点给分,能结合诗意加以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其它词语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

《春行寄兴》赏析

《春行寄兴》赏析

《春行寄兴》赏析《春行寄兴》赏析《春行寄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赏析这是一首景物小诗。

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这首诗写的是静景,然而静景偏于动处写:水流、花落、鸟啼,无一不是变动的景象。

李华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

而此诗正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当时宜阳位置很重要,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就坐落在那里。

境内女几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山上古木流泉,鸟语花香,景色妍丽,是一座天然的大花园。

它年年都吸引着皇室、贵族、墨客、游人前来观赏。

然而,在安史之乱中,那里却遭到严重破坏,景象荒凉。

诗人在安史之乱后经过此地,情绪可想而知。

“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之后,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几山一带。

“涧水东流复向西。

”太平时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过的“玉真路”,不仅仅能够观看“鸣流走响韵,含笑树头花”的美景,而且也会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此时,那里清泠泠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

昔日,那里的香竹、古柳、怪柏、苍松,无处不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而今,且莫说那些,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

“芳树无人花自落”,那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能任其自开自落了。

“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那里不仅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

“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应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

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

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

春行即兴的诗意与解释

春行即兴的诗意与解释

春行即兴的诗意与解释李华(715-766年),字遐叔,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

唐代大臣、文学家。

开元二十三年,中进士。

天宝二年,登博学宏辞科,拜监察御使,转右补阙。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接受凤阁舍人伪职。

“安史之乱”平定后,贬为杭州司户参军。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春行即兴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具体时间不详。

当时宜阳位置很重要,唐代最大的行宫。

然而,在安史之乱中,这里却遭到严重破坏,景象荒凉。

诗人在安史之乱后经由宜阳,对这些景象产生独特的体验,因写下此诗。

原文:《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宜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福昌县附近,在唐代是个重要的游览去处,著名的连昌宫就建在这里。

芳树、春山:这两句互文见义,即春山之芳树。

诗意:宜阳城外,长满了繁盛的野草,连绵不绝,山涧溪水向东流去,复又折回向西。

春山之中,树木繁茂芬芳,然空无一人,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

赏析:这是一首景物小诗。

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接着,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几山一带:“涧水东流复向西。

”太平时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过的“玉真路”,不仅可以观看“鸣流走响韵,含笑树头花”的美景,而且也会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此时,这里清泠泠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

昔日,这里的香竹、古柳、怪柏、苍松,无处不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而今,且莫说那些,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

“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能任其自开自落了。

“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

春行即兴阅读题及答案

春行即兴阅读题及答案

春行即兴阅读题及答案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诗人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

8.本诗三、四两句用了何种手法?请具体说明。

5分
9.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6分
8.5分①反衬“以动衬静”或“以闹衬寂”。

1分通过写花落、鸟啼之动态,来反衬春山无人之寂静。

4分②反衬“以乐写哀”。

1分芳树、鸟啼,可谓乐景佳境,诗人却通过“自”和“空”巧妙翻转,写出了美景无人欣赏之寂静、荒漠,道出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时代的叹惋和面对大好河山的寂寞、伤感。

4分①、②任答对一条即可得满分5分,若答“对偶”可给2分,其他情况酌情处理。

9.6分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寂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感、凄凉之情。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春行即兴诗歌鉴赏

春行即兴诗歌鉴赏

春行即兴诗歌鉴赏春朝阳洒入街窠,
青草豔叶綠绿多。

枝头鸿雁唱响晓,
江南游魂永郎才。

春来柳花飘畅笑,
一派春意盎然而。

落花纷飞无边去,
激起年来枝叶生。

春天街上漫步若,
此时此景诗画映。

草长莺飞歌相伴,
多少繁华彩染里。

春天里雨绵绵细,
风吹花儿开美丽。

阳光亭台把山河,
明珠把岸温润依。

春风暖日晴明灿,
百花仲盛万木繁。

嫩叶绵绵柳色绿,童声细语绕街廊。

春暖花开枝芳豔,蝴蝶翩翩舞腾腾。

光阴流转任轻摇,玉液汩汩山头流。

春风送暖处处照,杨花飞舞乌头鸣。

田野风雨乡情深,欢声笑语缤纷色。

春行即兴翻译

春行即兴翻译

春行即兴【作者】李华【朝代】唐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译文:宜阳城外,长满了繁盛的野草,连绵不绝,山涧溪水向东流去,复又折回向西。

春山之中,树木繁茂芬芳,然空无一人,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

注释:⑴宜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福昌县附近,在唐代是个重要的游览去处,著名的连昌宫就建在这里。

⑵芳树、春山:这两句互文见义,即春山之芳树。

赏析:这是一首景物小诗。

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接着,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几山一带:“涧水东流复向西。

”太平时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过的“玉真路”,不仅可以观看“鸣流走响韵,含笑树头花”的美景,而且也会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此时,这里清泠泠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

昔日,这里的香竹、古柳、怪柏、苍松,无处不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而今,且莫说那些,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

“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能任其自开自落了。

“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

“自落”和“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无限寂寞之感。

鉴赏一首诗可以结合其他同类诗歌进行比较理解。

这首诗就与一些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联系起来体会其情感意境。

首句可联系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里“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体会其荒凉的特点。

第三句和第四句可联系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体会其凄凉冷落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行即兴-古诗-赏析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
宜阳:县名,在今河南省西部,洛河中游,即唐代福昌县城。

译文
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也曾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现下,这里清冷冷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流逝了。

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烂漫的山花,花只好任其自开自落,虽鸟语婉转,但也是自鸣自听,一切是那么的寂静荒凉。

赏析
这是一首景物小诗。

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这首诗写的是静景,然而静景偏于动处写:水流、花落、鸟啼,无一不是变动的景象。

李华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

而此诗正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

当时宜阳位置很重要,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

境内女几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山上古木流泉,鸟语花香,景色妍丽,是一座天然的大花园。

它年年都吸引着皇室、贵族、墨客、游人前来观赏。

然而,在安史之乱中,这里却
遭到严重破坏,景象荒凉。

诗人在安史之乱后经过此地,心情可想而知。

“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接着,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几山一带。

“涧水东流复向西。

”太平时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过的“玉真路”,不仅可以观看“鸣流走响韵,含笑树头花”的美景,而且也会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此时,这里清泠泠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

昔日,这里的香竹、古柳、怪柏、苍松,无处不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而今,且莫说那些,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

“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能任其自开自落了。

“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

“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

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

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

有全篇
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

”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

这首诗虽然还不能说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却是比较突出的。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