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生诗笺注札记 永嘉李达兼善撰

合集下载

杨慎《升庵诗话》

杨慎《升庵诗话》

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二○捣衣《字林》云:“直舂曰捣。

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舂米然。

”今易作卧杵,对坐捣之,取其便也。

尝见六朝人画《捣衣图》,其制如此。

图後有行书魏瓘赋云:“夜如何其,秋兮已半。

拽鲁缟,攘皓腕。

始于摇扬,终於凌乱。

惊飞燕之两行,遏彩云而一断。

隐高楼而如动,度遥城而如散。

夜有露兮秋有风,杵有声兮衣可缝,佳人听兮意何穷。

步逍遥于凉景,暢容与于晴空。

黄金钗兮碧云发,白纶巾兮青女月,佳人听兮良未歇。

臂长虹兮乍开,凌倒景而将越。

但见馀韵未毕,微影方流。

逶迤洞房,半入宵梦。

窈窕闲馆,方增客愁。

李都尉以胡笳动泣,向子期以邻笛增忧。

古人独感於听,今者况兼乎秋。

愿君无按龙泉色,谁道明珠洒中投。

”赋虽非偶,自是齐梁风流之习也。

○莲花诗张文潜《莲花》诗:“平池碧玉秋波莹,绿云拥扇青摇柄。

水宫仙子斗红妆,轻步凌波踏明镜。

”杜衍《雨中荷花》诗:“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

一阵风来碧浪翻,真珠零落难收拾。

”此二诗绝妙。

又刘美中《夜度娘歌》:“菱花炯炯垂鸾结,烂学宫妆匀腻雪。

风吹凉鬓影萧萧,一抹疏云对斜月。

”寇平仲《江南曲》:“烟波渺渺一千里,白苹香散东风起。

惆怅汀州日暮时,柔情不断如春水。

”亡友何仲默尝言宋人书不必收,宋人诗不必观,余一日书此四诗讯之曰:“此何人诗?”答曰:“唐诗也。

”余笑曰:“此乃吾子所不观宋人之诗也。

”仲默沉吟久之,曰:“细看亦不佳。

”可谓倔强矣。

○慈湖抚琴行“萧萧指下生秋风,渐渐幽响飕寒空。

月明夜气清人骨,何处仙珮摇丁东。

野鹤惊起舞,流水咽复明。

一唱三叹意未已,幽幽话出太古情。

龙吟虎啸递神怪,千山万过于风雨晦。

海涛震荡林木响,乱撒金盘冰雹碎。

和气回春阳,缥渺孤鸾翔。

三江五湖烟水阔,波声★★鸣渔榔。

悲猿临涧欲渡不敢渡,但闻涧下萧瑟松风长。

闲云泄碧落,势去还回薄。

神仙恍惚无定所,微冷似欲止所作。

驭风一笑归蓬瀛,犹有馀音绕寥廓。

”慈湖此诗,不减盛唐,亦尝苦辛,非苟作者。

又何必指李杜为痴,笑昌黎,薄逸少,空万古为无人耶?○裴迪诗湖广景陵县西塔寺有陆羽茶泉。

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1

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册1

《中华大典﹒文献目录典》普查书目一览表一、以下书目选自《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张九达先生四书尊注会意解三十六卷 (清)张庸德增补清康熙三十六年诒清堂刻本陶石篑先生四书要达二十七卷首一卷 (明)陶望龄撰 (清)徐灿袁终彩辑清康熙续薪堂刻本小学义疏六卷首一卷 (清)尹嘉铨撰民国六年刻尹氏小学大全本小学或问四卷 (清)尹嘉铨撰民国六年刻尹氏小学大全本小学后编二卷 (清)尹嘉铨撰民国六年刻尹氏小学大全本小学考证一卷 (清)尹嘉铨撰民国六年刻尹氏小学大全本小学释文二卷 (清)尹嘉铨撰民国六年刻尹氏小学大全本南北史合注一百九十一卷原缺卷一百七十二(一) (明)李清撰清干隆钞文渊阁四库全书撤出本檇李曹太史评镌古今全史一览五卷 (明)舒弘谔辑明崇祯二年周觉正刻本新锲李卓吾先生增补批点皇明正续合并通纪统宗十二卷首一卷(明)陈建撰袁黄卜大有补明末刻本名臣宁攘要编存十二种十二卷 (明)项德桢辑项鼎铉补明刻本新镌全补标题音注国朝捷录六卷 (明)郑以伟撰锺惺补明崇祯刻本山中闻见录十三卷 (清)彭孙贻撰清钞本遗事琐谈六卷附纪一卷 (明)沈寿世撰清钞本清流摘镜六卷 (明)吴嶽辑清钞本世泽编文部不分卷 (明)罗万化撰明钞本积经堂增订课儿鑑略妥注善本五卷 (明)李廷机撰清干隆刻本岭海焚余三卷 (明)金堡撰民国乌程张氏刻适园丛书本台北大通书局 1987皇明名臣琬琰录三十二卷(一) (明)王世贞辑明钞本蘧编二十卷 (明)叶向高撰明崇祯刻本1李温陵外纪五卷 (明)潘曾纮辑明末刻本印人传三卷 (清)周亮工撰清干隆钞四库全书撤出本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0博陵尹氏家谱不分卷 (清)尹会一修清干隆三年刻本皇明职方地图三卷 (明)陈组绶辑明崇祯九年刻本今古舆地图三卷 (明)吴国辅撰明崇祯十一年刻朱墨套印本曹溪通志八卷首一卷(清)马元释真朴纂修清道光十六年怀善堂刻本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0皇明泳化类编一百三十六卷续编十七卷(一) (明)邓球辑明隆庆刻本宪章类编四十二卷 (一) (明)劳堪撰明万历刻本国史考异六卷 (明)潘柽章撰清干隆钞文渊阁四库全书撤出本长沙商务印书馆 1938近思录十四卷 (宋)朱熹吕祖谦撰 (清)张伯行集解尹会一参订清干隆元年维扬安定书院刻本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4健余先生讲习录二卷 (清)尹会一撰清干隆刻本孔氏家仪十四卷家仪答问四卷 (清)孔继汾撰清干隆刻本书画记六卷 (清)吴其贞撰清干隆钞四库全书撤出本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读画录四卷 (清)周亮工撰清干隆钞四库全书撤出本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0书影十卷 (清)周亮工撰清干隆钞四库全书撤出本冰署笔谈十二卷原缺卷三至卷九 (明)黄汝良撰明崇祯刻本戍楼閒话四卷 (明)茅元仪撰清钞本弘觉忞禅师北遊集六卷 (清)释真朴辑民国燕京大学图书馆钞本弹园杂志四卷存雅集一卷 (明)伍袁萃撰明万历刻本自知录二卷 (清)陆毅撰清康熙四十一年贵己堂刻本大雅堂订正枕中十书十卷 (明)李贽辑明刻本蓬轩别记一卷 (明)杨循吉撰清顺治刻说郛本闽小纪四卷 (清)周亮工撰清干隆钞四库全书撤出本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0同书四卷 (清)周亮工辑清顺治六年刻本广东新语二十八卷 (清)屈大均撰清康熙刻本北京中华书局 1985 1997重印金陵琐事四卷 (明)周晖撰清干隆四十年张滏活字本2苏谈一卷 (明)杨循吉撰清顺治刻说郛本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2005寒夜录二卷 (明)陈弘绪撰清初钞本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2叩钵斋应酬全书十六卷 (清)李之浵汪建封辑清康熙刻本叩钵斋纂行厨集十七卷 (一) (清)李之浵汪建封辑清康熙刻本锲旁注事类捷录十五卷 (明)邓志谟辑明万历书林萃庆堂余彰德刻本古学汇纂十卷 (一) (清)周时雍辑明崇祯十五年吴门池白水刻本博物典汇二十卷 (明)黄道周辑明崇祯刻本子史类语二十卷 (明)鲁重民辑明崇祯刻本汉文归二十卷 (明)锺惺辑评明末古香斋刻秦汉文归本明文案二百十七卷存卷一至卷一百十四卷一百二十五至卷二百十七 (一) (清)黄宗羲辑清钞本离忧集二卷 (清)陈瑚辑清宣统至民国间新阳赵氏刻峭帆楼丛书本山晓阁选明文全集二十四卷 (一) (清)孙琮辑评清康熙刻本山晓阁选明文续集八卷 (清)孙琮辑评清康熙二十年刻本听嘤堂选翰苑英华四卷 (清)黄始辑评清康熙二十三年宝翰楼刻本如面谈十六卷 (明)锺惺辑冯梦龙订释明刻本如面谭二集十八卷 (一) (明)锺惺辑明刻本精选当代各名公短札字字珠八卷首一卷(明)许以忠等辑明万历金陵书坊刻本凭山阁留青广集十二卷 (清)陈枚辑清康熙十八年刻本慎墨堂诗拾九卷附录一卷赠答诗一卷笔记一卷 (清)邓汉仪撰民国汉画轩蓝丝栏钞本觉菴存稿七卷 (明)查秉彝撰明万历海昌查氏刻本余文敏公文集十五卷 (明)余有丁撰明万历刻本宝菴集二十四卷 (明)顾绍芳撰明万历赵标刻本谢文贞公文集四卷 (明)谢德溥撰清光绪二十四年刻本霏云居集五十四卷目录五卷 (明)张爕撰明万历四十年刻本詹养贞先生文集三卷 (明)詹事讲撰明万历二十六年詹德象刻本遯菴全集十八卷遯菴骈语五卷续骈语二卷 (明)蔡复一撰明刻本3冯元成选集八十三卷 (一) (明)冯时可撰明刻本后纶扉尺牍十卷 (明)叶向高撰明万历天启间递刻本何氏万历集三十卷目录二卷 (明)何乔远撰明万历四十年刻本蠙衣生晋草九卷 (明)郭子章撰明万历刻本马文庄公文集选十五卷附一卷 (明)马自强撰清同治九年敦伦堂刻本兰江集二十卷楚篇二卷 (明)王在晋撰明万历刻本骆太史澹然斋存稿六卷 (明)骆从宇撰明崇祯十年刻本何太仆集十卷 (明)何栋如撰明末刻本松圆偈庵集二卷 (明)程嘉燧撰清康熙刻本耦耕堂集诗三卷文二卷 (明)程嘉燧撰清顺治十二年刻本王湘客集十一卷 (明)王若之撰明末刻本太乙山房文集十五卷附孝威论一卷陈孝逸论一卷 (明)陈际泰撰 (明)陈士凤陈士骥撰明崇祯六年刻本嬾真草堂集诗二十卷文三十卷 (一) (明)顾起元撰明万历四十六年刻本嬾真草堂集诗二十卷文三十卷 (二) (明)顾起元撰明万历四十六年刻本性余堂集十卷附一卷 (清)涂国鼎撰清康熙蒨园刻本懒蚕居士七卷附月当楼诗稿八卷 (清)季步䯄撰 (明)季孟莲撰清干隆刻本学余园初集五卷 (明)丘兆麟撰明刻本韩文恪公文集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诗集十卷清康熙刻本徐忠烈公集四卷附录一卷 (明)徐从治撰明末刻清康熙干隆补刻本澹生堂集二十一卷存卷一至卷六 (明)祁承㸁撰明万历刻本漱石山房集十六卷 (明)陈一元撰明崇祯刻本屠德胤重晖堂集二十五卷明万历刻本楷园文集八卷 (明)孔鼎撰清康熙刻本李卓吾先生遗书二卷附一卷 (明)李贽撰明万历四十年刻本天慵子集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附依归草二卷 (明)艾南英撰 (清)张符骧撰清康熙刻本两洲集十卷 (明)吴时行撰明崇祯刻本4刘大司成文集十六卷 (明)刘应秋撰明万历刻本徐子卿近集十卷 (明)徐日久撰明末刻本石民西崦集三卷 (明)茅元仪撰明刻本石民未出集三种二十卷 (明)茅元仪撰明天启七年刻本湛辉阁草十卷附怡云草一卷 (明)王应斗撰清康熙刻本叶梧叟先生集十八卷首一卷附叶奕武先生集四卷 (清)叶应震撰 (清)叶景先撰清干隆二十八年梧冈精舍刻本曹宗伯全集十六卷 (清)曹勳撰清初刻本邹荻翁先生集六卷雅笑编略一卷 (明)邹枚撰清康熙刻本鱼山剩稿八卷 (清)熊开元撰清康熙尚友堂刻本浮云集十二卷 (清)陈之遴撰清钞本邹公存真集十二卷 (明)邹元标撰清干隆十二年特恩堂刻本魏子敬遗集八卷 (明)魏学洢撰明崇祯元年刻本春酒堂文集不分卷 (清)周容撰清康熙三十三年钞本偶居集八卷 (明)锺震阳撰明崇祯五年刻本洪季隣集四卷 (明)洪翼圣撰明万历刻本剑津集十卷原缺卷五 (明)邵捷春撰明刻本徐民上先生集八卷 (明)徐来复撰明末刻本增城集十六卷 (明)李蛟祯撰明崇祯赋鹏馆刻本夕堂戏墨七种七卷 (清)王夫之撰清康熙王敔湘西草堂刻本姜斋文集十卷 (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曾氏刻船山遗书本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五十自定稿一卷 (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曾氏刻船山遗书本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六十自定稿一卷 (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曾氏刻船山遗书本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七十自定稿一卷 (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曾氏刻船山遗书本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鼓棹初集一卷二集一卷 (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曾氏刻船山遗书本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一卷外编一卷 (清)王夫之撰清同治四年曾氏刻船山遗书本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何陋居集一卷甦庵集二卷 (清)方拱干撰清康熙锡善堂钞本5邓东垣集十八卷 (明)邓澄撰清敦夙堂活字本石仓集二十四卷 (明)曹学佺撰明末刻本张文烈公军中遗稿不分卷 (明)张家玉撰清钞本杜工部诗集二十卷集外诗一卷文集二卷年谱一卷 (唐)杜甫撰 (清)朱鹤龄辑注并撰年谱清康熙金陵叶永茹刻本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 1999泛梗集八卷 (清)吴之章撰清光绪六年文谦堂刻本南山集十四卷补遗三卷年谱一卷 (清)戴名世撰民国七年刻本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勿斋集五卷 (清)王熹儒撰清刻本梅庄杂著四卷 (清)谢济世撰清道光刻本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1真率集六卷续编一卷 (清)尹嘉铨撰清干隆三十九年博文斋刻本詅癡梦草十二卷 (清)余心孺撰清康熙燕台刻本退思堂草十卷 (清)朱凤台撰清康熙刻本步堂全集九卷 (清)尹元贡撰清刻本刘鼇石先生诗文集十二卷 (清)刘坊撰清刻本一家言文集四卷诗集六卷 (清)李渔撰清康熙刻本北京京华出版社 2001心斋聊复集不分卷 (清)张潮撰清康熙诒清堂刻本后一纪删余稿不分卷 (清)胡虞继撰清刻本大荫堂集不分卷 (清)洪嘉植撰清钞本救狂砭语一卷救狂后语一卷 (清)潘耒撰清康熙刻本穆堂初稾五十卷 (清)李绂撰清干隆刻本穆堂别稾五十卷 (一) (清)李绂撰清干隆十二年奉国堂刻本青梧集二卷 (清)严泓曾撰清钞本弱水集二十二卷 (清)屈复撰清干隆二十九年刻本云鸿洞续稿四卷存卷一至卷二 (清)官抚辰撰清钞本望古集六卷 (清)汪有典撰清干隆二十七年修竹卢刻本寻乐斋集十四卷 (清)廖道稷撰清干隆十九年刻本双栢庐集六卷补遗一卷存卷一至卷六 (清)胡定撰清干隆二十八年刻本6频伽园文集六卷 (清)邓炅撰清刻本蓼溪怡云集诗九卷文二卷文集续编一卷 (清)宋生撰清康熙四十三年刻本灌园余事八卷悼往诗一卷附问花楼遗稿三卷 (清)崔谟撰 (清)许权撰清干隆刻本也躭吟四十卷 (清)熊履廷撰清干隆刻本双薇园集五卷 (清)丁有煜撰清干隆十五年刻本与秋集二卷 (清)丁有煜撰清干隆刻本二、以下书目选自《四库禁毁书丛刊》四书朱子异同条辨四十卷(一) (清)李沛霖李祯撰清康熙间近譬堂刻本经部第002册--001页思问初编五卷 (明)陈元龄撰明末刻本经部第004册--635页四书绎注五卷 (清)王锬撰清康熙间刻本经部第008册--477页皇明典要八卷 (明)陈建撰明王渭刻本史部第003册--369页野获编三十卷补遗四卷 (明)沈德符撰清道光七年刻本史部第004册--001页颂天胪笔二十四卷(一) (明)金日升辑中国史学丛书影印明崇祯二年刻本中国历史博史部第005册--303页颂天胪笔二十四卷(二) (明)金日升辑中国史学丛书影印明崇祯二年刻本中国历史博史部第006册--001页松陵文献十五卷 (清)潘柽章撰清康熙三十二年潘耒刻本史部第007册--001页康济谱二十五卷 (明)潘游龙辑明崇祯间刻本史部第007册--151页字贯提要四十卷 (清)王锡侯辑清日本刻本史部第010册--487页岱史十八卷 (明)查志隆撰明万历间刻本史部第011册--481页皇明世法录九十二卷(一) (明)陈仁锡撰中国史学丛书影印明崇祯间刻本史部第013册--401页注释评点古今名将传十七卷附录一卷 (明)陈元素撰明天启间刻本史部第017册--001页地图综要三卷 (明)朱国达等辑明末朗润堂刻本史部第018册--521页三垣笔记八卷 (清)李清撰清钞本史部第019册--329页北京中华书局 1997经史子集合纂类语三十二卷(二) (明)鲁重民辑明崇祯间武林辉山堂金陵汪复初刻本史部第021册--001页九边图论一卷 (明)许论撰明天启元年苕上闵氏刻朱墨印兵垣四编本史部第021册--083页7方舆胜畧十八卷总目一卷外夷六卷又一卷 (明)程百二等撰明万历三十八年刻本史部第021册--107页读书论世十六卷 (清)吴肃公撰清康熙间诒清堂刻本史部第021册--261页彚辑舆图备考全书十八卷(一) (明)潘光祖李云翔辑清顺治间刻本史部第021册--453页新镌详订注释捷录评林十卷 (明)顾充撰明万历二十二年明雅堂刻本史部第022册--549页皇明历朝功德捷录注释题评一卷 (明)李良翰辑顾充注评明万历间刻本史部第022册--639页广治平略四十四卷(二) (清)蔡方炳撰清康熙间刻本史部第024册--001页诸史异彚二十四卷 (明)李清撰旧钞本史部第032册--619页捷录法原旁注十二卷 (清)钱炅撰清康熙二十五年钱增刻本史部第033册--001页金双岩考考中丞集四卷 (明)金光辰撰清初刻本史部第038册--665页皇明十六朝广彚纪二十八卷 (明)陈建辑明崇祯间刻本史部第042册--001页吾学编六十九卷(一) (明)郑晓撰明万历二十七年郑心材刻本史部第045册--001页名山藏一百九卷(一) (明)何乔远辑明崇祯间刻本史部第046册--125页弇州史料前集三十卷后集七十卷(一) (明)王世贞撰明万历四十二年刻本史部第048册--417页丹霞山志十卷 (清)陈世英撰释古如增补清雍正十一年丹霞别传寺刻本史部第051册--001页新镌张太史注释标题纲鉴白眉二十一卷首一卷 (明)张鼐撰明李潮刻本史部第052册--001页重订苏紫溪先生会纂标题历朝纲鉴纪要十六卷首一卷(一) (明)苏浚撰明崇祯间刻本史部第052册--623页镌王凤洲先生会纂纲鉴历朝正史全编二十三卷 (明)王世贞撰明刻本史部第053册--345页新刻世史类编四十五卷首一卷(一) (明)李纯卿草创谢迁补遗王守仁覆详王世贞明万历三十四年书林余彰德刻本史部第054册--001页北学编四卷 (清)魏一鳌辑尹会一续辑清光绪十四年四川尊经书院刻本史部第063册--669页明史窃一百五卷(原缺卷八卷九卷十卷十四) (明)尹守衡撰清刻本史部第064册--001页鼎锓钟伯敬订正资治纲鉴正史大全七十四卷首一卷(一) (明)钟惺订正明崇祯间刻本史部第065册--001页鼎锲赵田了凡袁先生编纂古本历史大方纲鉴补三十九卷首一卷(一) (明)袁黄撰明万历三十八年双峰堂余氏刻本史部第067册--099页樵史四卷 (清)陆应阳辑清书三味楼刻本史部第071册--001页酌中志二十三卷酌中志余十卷 (明)刘若愚撰辑清钞明季野史彚编本史部第071册--039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玉镜新谭十卷 (明)朱长祚撰明末刻本史部第071册--301页北京中华书局 1997重印8山书十八卷 (清)孙承泽撰清钞本史部第071册--451页作吏要言一卷 (清)叶镇撰清道光许乔年刻本史部第072册--291页舆地图考六卷 (明)程道生撰明天启间刻本史部第072册--345页西山志十二卷 (清)欧阳桂撰清干隆三十一年梅谷山房刻本史部第072册--589页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2望都县新志八卷 (清)陈洪书修王锡侯陈启光纂清干隆三十六年刻本史部第073册--001页黄山导四卷首一卷 (清)汪璂辑清干隆二十六年刻本史部第073册--205页八编类纂二八五卷六经图六卷八编类纂图二卷(一) (明)陈仁锡辑明天启间刻本子部第002册--001页吕子评语正编四十二卷首一卷附亲炙录一卷余编八卷首一卷附亲炙录一卷(一) (清)吕留良撰车鼎丰辑清康熙五十五年顾麟趾刻本子部第007册--601页汇东手谈三十二卷 (清)史珥撰清干隆刻本子部第008册--357页槎庵小乘四十一卷 (明)来斯行撰明崇祯四年刻本子部第010册--001页阐义二十二卷 (清)吴肃公辑清康熙四十六年慕园刻本子部第011册--001页千百年眼十二卷 (明)张燧撰明万历间刻本子部第011册--161页北京昆仑出版社 2001南极篇二十二卷 (明)文翔凤撰明万历间刻本子部第011册--359页大明天元玉挂祥异图说七卷 (明)余文龙撰明万历四十七年自刻本子部第012册--001页沉氏日旦十二卷 (明)沉长卿撰明崇祯间刻本子部第012册--109页羣书典彚十四卷(一) (明)黄道周辑评明崇祯间敦古斋刻本子部第012册--413页潜确类书一百二十卷(一) (明)陈仁锡辑明崇祯间刻本子部第013册--315页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三十六册(一) (明)林兆恩撰明万历间刻本子部第017册--649页存古类函三卷 (明)陈组绶辑明末刻本子部第019册--399页经史子集合纂类语三十二卷(一) (明)鲁重民辑明崇祯间武林辉山堂金陵汪复初刻本子部第020册--001页沉氏弋说六卷 (明)沉长卿撰明万历间刻本子部第021册--447页暇老斋杂记三十二卷 (明)茅元仪撰清光绪李文田家钞本子部第029册--479页玉光剑气集不分卷 (明)张怡撰王文涛辑清钞本子部第030册--221页书法精言四卷 (清)王锡侯撰清干隆刻本子部第031册--001页晚邨惭书一卷 (清)吕留良撰清顺治间刻本子部第031册--051页9古方略四十五卷续编六卷(一) (明)余懋衡辑明崇祯十二年书林张诒种邑懱每瘫?子部第031册--253页羣言沥液八卷 (清)梁显祖辑清康熙间刻本子部第032册--505页书法彀三卷 (清)鲁之裕撰清钞本子部第037册--147页五杂组十六卷 (明)谢肇淛撰明刻本子部第037册--347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玉尘新谭三十四卷 (明)郑仲夔撰明万历四十五年刻本子部第038册--001页柴庵寤言二卷 (明)吴甡撰明末刻本子部第038册--247页经史提纲十七卷九经补韵一卷 (清)鲁之裕撰清干隆刻本子部第038册--283页硕果录十卷 (清)马駉撰稿本子部第038册--373页忆记四卷 (明)吴甡撰清初刻本子部第071册--677页掌记六卷 (明)茅元仪撰明崇祯间刻本子部第110册--359页宁都三魏全集八十四卷(一) (清)林时益辑清道光二十五年宁都谢庭绶绂园书塾重刻本集部第004册--001页晚邨天盖楼偶评六卷(一) (清)吕留良撰清康熙间刻本集部第005册--391页杨维节先生稿一卷 (明)杨以任撰吕留良辑评清康熙间天盖楼刻江西五家稿本集部第007册--001页王文肃公文集五十五卷(一) (明)王锡爵撰明万历间王时敏刻本集部第007册--001页钱吉士先生全稿不分卷 (明)钱禧撰 (清)吕留良辑评清康熙二十年天盖楼刻本集部第007册--079页艾千子先生全稿一卷 (明)艾南英撰清康熙间天盖楼刻江西五家稿本集部第007册--227页章大力先生全稿一卷 (明)章世纯撰 (清)吕留良辑评清康熙间天盖楼刻江西五家稿本集部第007册--405页王文肃公文集五十五卷(二) (明)王锡爵撰明万历间王时敏刻本集部第008册--001页顾太史文集八卷 (明)顾天埈撰明崇祯间刻本集部第009册--001页陶文简公集十三卷 (明)陶望龄撰明天启七年陶履中刻本集部第009册--153页已吾集十四卷附录一卷 (明)陈际泰撰清顺治李来泰刻本集部第009册--575页明文得不分卷 (清)孙维祺辑评清康熙四十七年金陵两衡堂刻本集部第010册--001页四品稿九卷 (明)李若讷撰明天启二年刻本集部第010册--001页赐余堂集十卷年谱一卷 (明)钱士升撰年谱(明)许重熙撰清干隆四年钱佳刻本集部第010册--397页杨大洪先生文集二卷 (明)杨涟撰清同治光绪间福州正谊书院刻正谊堂全书本集部第010册--625页河村集四卷附录一卷 (明)戴重撰清钞本集部第011册--001页10秋士偶编一卷附董刘春秋杂论一卷 (明)宋存标撰明末刻本集部第011册--049页天问阁文集四卷附海棠居初集一卷 (明)李长祥撰 (附)姚淑撰民国间吴兴刘氏刻(求恕斋丛书)本集部第011册--125页楼山堂集二十七卷 (明)吴应箕撰清刻本集部第011册--321页北京中华书局 1985几亭全书六十四卷(一) (明)陈龙正撰清康熙间云书阁刻本集部第011册--563页杨忠烈公文集十卷附表忠录一卷补遗一卷年谱一卷 (明)杨涟撰清道光十三年世美堂刻本集部第013册--001页合并黄离草三十卷(一) (明)郭正域撰明万历四十年史记事刻本集部第013册--325页陈靖质居士文集六卷 (明)陈山毓撰明天启间刻本集部第014册--547页宗伯集八十一卷(一) (明)冯琦撰明万历间刻本集部第015册--001页在鲁斋文集五卷 (明)孔贞时撰清代禁毁书丛刊影印明崇祯间刻本集部第016册--279页二丸居集选十一卷 (清)黎景义撰旧钞本集部第016册--533页青铜自考十二卷 (清)俞益谟撰清康熙四十六年刻本集部第017册--001页翰海十二卷 (明)沉佳胤辑明末徐含灵刻本集部第020册--125页古今议论参五十五卷(一) (明)林德肿?明崇祯间刻本集部第020册--373页碧山学士集二十一卷别集四卷 (明)黄洪宪撰明万历间刻本集部第030册--109页镜山庵集二十五卷(一) (明)高出撰明天启间刻本集部第030册--581页吴文恪公文集三十二卷附录一卷 (明)吴道南撰明崇祯间吴之京刻本集部第031册--287页容台集十七卷 (明)董其昌撰明崇祯三年董庭刻本集部第032册--001页弇州山人稿五卷 (明)王士禛撰明万历间刻本集部第032册--525页丰草庵诗集十一卷前集六卷后集二卷宝云诗集七卷禅乐府一卷 (明)董说撰民国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吴兴丛书)本集部第033册--001页卧龙山人集十四卷 (清)葛芝撰清康熙九年自刻本集部第033册--281页雪堂先生集选十一卷 (清)熊文举撰清顺治间刻本集部第033册--481页古文快笔贯通解四卷 (清)杭永年辑清隆文堂刻本集部第034册--001页明文英华十卷 (清)顾有孝辑清康熙间传万堂刻本集部第034册--101页几社壬申合稿二十卷(二) (明)杜骐征等辑明末小樊堂刻本集部第035册--001页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六卷 (明)释函可撰清康熙间释今庐等刻本集部第035册--607页赖古堂名贤尺牍新钞十二卷二选藏弆集十六卷三选结邻集十六卷 (清)周在浚等辑清康熙间赖古堂刻本集部第036册--001页11。

艺风友朋书札信(合)

艺风友朋书札信(合)

陈庆年致缪荃孙信夫子大人钧座:久失瞻侍,不暂弭忘。

日月不居,朔吹已厉,敬维起居曼福,当如所念。

门生自来鄂垣,即得谒南皮,坐语移时,并未询及《通志》之事。

与星海往还,彼此相左,尚未得晤。

赵森兄于书启一席,性最不近,且其居停,已由北洋奏调,开春即行,必须另谋位置。

星海允为谋译书局事,已将其学行言于南皮,书来谓谅可报命,惟不能刻期云云。

如得函丈再为进言,当可得劲,森甫甚盼之也。

《洋务辑要》须大加整顿,。

方可写定。

近寓自强学堂,从事董理,尚无眉目。

此间译书尚多,惟故书旧籍,无人留心,雅道凌夷,深可惋叹。

旧侣旷绝,谋假无从,殊觉怀抱为劣耳。

函丈所刻《奉天录》、《曲目表》,谅已有印本。

《留溪外志》与盛刻他种能陆续见赐,以资研悦,尤所盼也。

此间武备学堂近来情形,已详与礼卿信中。

两湖书院尚拟改章,容再另布。

诸惟珍摄,敬请钧安。

门生陈庆年叩禀。

丙申冬月初九日。

外致吴可园、傅苕生二书,求即饬送,不致遗失为盼。

丁立诚致缪荃孙信一小珊仁兄大人阁下:顷拜惠书,并损佳刻,谢谢。

藉稔起居迪吉,餐卫咸宜,颂颂。

委转交泽山同年信,并书二部,当即寄硖。

《尚书》隶古文定本亦代致之。

《北郭集》舍下所藏,即文渊传钞之本,已付写官。

惟现届封河,俟二月有便奉呈。

《诗传旁通》尚无此书。

今年为文渊补钞残本,已成者三千册,惜经费有定额,未能速成为憾。

此书即所缺五百余种之一也。

《说文句读》,都门新印本有否,其价若干?乞便中示知。

黎氏近刻古佚书,如《玉篇》、足本《玉烛宝典》,均已见过,未知都门有处觅否?或来岁南旋,必有印行耳。

手此敬复,即颂开安。

弟丁立诚顿首。

二筱珊仁兄大人阁下:前月奉到还云,忻悉所寄丛书、奏议均达荃阁。

又知台从有天津之行,取道沪渎。

先将《常州遗著》妥寄,一月以来,未奉续音,想必北辕未返也。

兹寄上《千顷堂书目》钞本十四册,此书因罚钞五册,故格外迟迟。

通部笔迹尚看得过。

敝处所藏者,不分卷。

钞本在乾隆间,故亦不欲改作四库式子。

尊意想必以为然。

中国文学典籍讲义

中国文学典籍讲义

中国文学典籍讲义第一讲中国文学典籍概论学什么?——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任务一、读什么书?目录学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目录之学,学中第一要紧事。

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然此事非苦学精究,质之良师,未易明也。

”清张之洞:今为诸君指一良师,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过,即略知学问门径矣。

(按:张之洞有《书目答问》)乾隆三十七年(1772),诏修《四库全书》,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修成第一部,藏于文渊阁,收书3461种,36000册。

每种书有提要,另存目6793种,总称《四库全书总目》,纪昀等编纂。

《四库全书总目》分类体系名家推荐书目1、胡适1923年胡适应清华学校学生之请,开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收录图书约190种,后来根据它修订精简成《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

其中古代文学书籍13种。

元曲选、西游记、王临川集、诗集传、乐府诗集、宋诗钞、文选、全唐诗、宋六十家词、宋元戏曲考、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2、梁启超1923年梁启超应《清华周刊》记者之约,拟就《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约160种。

后来精简此书目,开列出《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其中古代文学典籍7种。

楚辞、李太白全集、韩昌黎集、白香山集、文选、杜工部集、柳河东集3、鲁迅1930年,鲁迅为许世瑛开列了学习中国文学的书目,列书12种。

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历代名人年谱、少室山房笔丛、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世说新语、唐摭言、抱朴子外篇、论衡、今世说4、北京大学学生应读、选读书目本目是1998年为北大百年校庆而作,由北京大学校内外50多位著名教授推荐。

(1)应读书目5种诗经、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笺注)、红楼梦(2)选读书目5种世说新语、文心雕龙、李太白集、儒林外史、人间词话5、清华大学学生应读书目(人文部分)13种张岂之、徐葆耕主编。

清华大学教务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编印,1997年9月。

杨慎《升庵诗话》

杨慎《升庵诗话》

杨慎《升庵诗话》卷七○神弦曲“中庭有树自语,梧桐摧枝布叶。

”陈後山诗“庭梧尽黄陨,风过自成语”,又“冲风窗自语,涴壁蜗成字”,皆用此事。

○神氵粪陈希夷诗:“倏尔火轮煎地脉,愕然神氵粪涌山椒。

”“神氵粪”出《列子》,即《易》所谓“山泽通气”,《参同契》所谓“山泽气相蒸,兴云而为雨”是也,地理书,沃焦尾闾,皆此理耳。

○为善最乐《书》云:“民讫自若是多盘。

”注云:“民之行已尽用善道,是多乐也。

”东平王苍曰:“为善最乐。

”周公曰:“心逸日休。

”《内典》云:“为善若熟,种种快乐。

”亦是此意。

○律诗当句对王维诗:“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严维诗:“木奴花映桐庐县,青雀舟随白鹭涛。

”谓之当句对。

○泉明李太白诗:“昔日绣衣何足荣,今朝贳酒与君倾。

且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泉明即渊明,唐人避高祖讳,改渊为泉也。

今人不知,改泉明作泉声,可笑。

○洪容斋唐人绝句洪容斋集录唐人绝句五十馀卷,诗近万首。

然予观之,犹有不尽,随即书於简端二十馀首。

近又得二首,其一无名氏《咏姑苏台》云:“无端春色上苏台,郁郁芊芊草不开。

无风自偃君知否,西子裙裾拂过来。

”其二柳公绰《题梓州牛头寺》云:“一出西城第二桥,两连山木晚萧萧。

井花净洗行人耳,留听溪声入夜潮。

”○香球金缕白乐天诗:“《柘枝》随画鼓,调笑从香球。

”又云:“香球趁拍回环匝,花盏抛巡取次飞。

”皆纪管弦酒席中事,但不知“香球”何用,如今人词中用“金缕”字,亦竟不知金缕於歌何关?○香云香雨雨未尝有香也,而李贺诗“衣微香雨青氛氲”,元微之诗“雨香云淡觉微和”,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

○若光嵫景江淹诗:“属我嵫景半,党尔若光初。

”嵫景,崦嵫之景;若光,若木之光。

一喻老,一喻少也。

○苻坚诗“商风陨秋箨”,苻坚诗也,何让汉魏。

○风筝诗古人殿阁,檐棱间有风琴、风筝,皆因风动成音,自谐宫商。

元微之诗:“为啄风筝碎珠玉。

”高骈有《夜听风筝》诗云:“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

己亥杂诗全部古诗315首

己亥杂诗全部古诗315首

己亥杂诗全部古诗315首其一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

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

其二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其三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

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其四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

莫信诗人竟平澹,二分梁甫一分骚。

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其六亦曾橐笔侍銮坡,午夜天风伴玉珂。

欲浣春衣仍护惜,乾清门外露痕多。

其七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

先生宦后雄谈减,悄向龙泉祝一回。

别西山。

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其九别翠微山。

翠微山在柘潭侧,此山有情惨难别。

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

其十先大父宦京师,家大人宦京师,至小子,三世百年矣!以己亥岁四月二十三日出都。

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

百年綦辙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

其十一唐碑额有近百字者。

祖父头衔旧颎光,祠曹我亦试为郎。

君恩彀向渔樵说,篆墓何须百字长。

其十二掌故罗胸是国恩,小胥脱腕万言存。

他年金鐀如收采,来叩空山夜雨门。

其十三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烟万态马蹄湮。

当年筮仕还嫌晚,已哭同朝三百人。

其十四颓波难挽挽颓心,壮岁曾为九牧箴。

钟簴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瘖。

其十五许身何必定夔皋,简要清通已足豪。

读到嬴刘伤骨事,误渠毕竟是锥刀。

有弃妇泣于路隅,因书所见。

弃妇丁宁嘱小姑,姑恩莫负百年劬。

米盐种种家常话,泪湿红裙未绝裾。

其十七金门缥缈廿年身,悔向云中露一鳞。

终古汉家狂执戟,谁疑臣朔是星辰?其十八吾女阿辛,书冯延巳词三阕,日日诵之,自言能识此词之旨,我竟不知也。

词家从不觅知音,累汝千回带泪吟。

惹得而翁怀抱恶,小桥独立惨归心。

其十九道旁见鬻戏术者,因赠。

卿筹烂熟我筹之,我有忠言质幻师。

观理自难观势易,弹丸累到十枚时。

其二十过市肆有感。

消息闲凭曲艺看,考工文字太丛残。

五都黍尺无人校,抢攘廛间一饱难。

杜泽逊:清代著名藏书家

杜泽逊:清代著名藏书家

杜泽逊:清代著名藏书家清初以来,藏书家又远较前代为多,其富盛名者约举如下。

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一号蒙叟,常熟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官礼部侍郎。

降清,授礼部右侍郎。

曹溶《绛云楼书目题词》:“虞山宗伯,生神庙盛时。

早岁科名,交游满天下。

尽得刘子威(凤)、钱功父(允治)、杨五川(仪)、赵汝师(用贤)四家书,更不惜重赀购古本,书贾奔赴捆载无虚日,用是所积充牣,几埒内府。

……入北不久,称疾告归,居红豆山庄,出所藏书重加缮治,区分类聚,栖绛云楼上,大椟七十有三。

顾之自喜曰:‘我晚而贫,书则可云富矣。

’甫十余日,其幼女中夜与乳媪嬉楼上,剪烛灺落纸堆中,遂燧。

宗伯楼下惊起,焰已张天,不及救,仓皇出走。

俄顷楼与书俱尽。

余闻骇甚,特过唁之。

谓予曰;‘古书不存矣。

’……(宗伯)每及一书,能言旧刻若何,新板若何,中间差别几何,验之纤悉不爽,盖于书无不读,去他人徒好书束高阁者远甚。

然大偏性,未为深爱古人者有二端:一所收必宋元板,不取近人所刻及钞本……。

一好自矜啬,傲他氏以所不及,片楮不肯借出。

仅有单行之本,烬后不复见于人间。

”宋版前后《汉书》钱谦益跋:“赵文敏家藏前后《汉书》为宋椠本之冠,前有文敏小像。

太仓王司寇得之吴中陆太宰家,余以千金从徽人赎出,藏弆二十余年,今年鬻之四明谢象三。

床头黄金尽,生平第一杀风景事也。

此书去我之日,殊难为怀。

李后主去国,听教坊杂曲,挥泪别宫娥,一段凄凉景色,约略相似。

癸未中秋日书于半野堂。

”又跋:“赵吴兴家藏宋椠两《汉书》,王弇州先生鬻一庄得之陆水村太宰家。

后归于新安富人,余以千二百金经黄尚宝购之,崇祯癸未损二百金售诸四明谢氏。

庚寅之冬吾家藏书尽为六丁下取,此书却在人间。

……呜呼!甲申之乱,古今书史图籍一大劫也。

吾家庚寅(顺治七年)之火,江左书史图籍一小劫也。

今吴中一二藏书家,零星捃摭,不足当吾家一毛片羽。

”(《绛云楼题跋》)查慎行《人海记》卷下:“钱牧斋撰《明史》共二百五十卷,辛卯九月晦甫毕。

《四库总目》卷一百十五·子部二十五《谱录类》(湖北三闸岳满)

《四库总目》卷一百十五·子部二十五《谱录类》(湖北三闸岳满)

《四库总目》卷一百十五·子部二十五《谱录类》(湖北三闸岳满)刘向《七略》,门目孔多,後并为四部,大纲定矣。

中间子目,递有增减,亦不甚相远。

然古人学部,各守专门,其着述具有源流,易於配隶。

六朝以後,作者渐出新裁,体倒多由创造,古来旧目,遂不能该。

附赘悬疣,往往牵强。

《隋志·谱系》,本陈族姓,而末载《竹谱》、《钱图》,《唐志·农家》,本言种植,而杂列《钱谱》、《相鹤经》、《相马经》、《鸷击录》、《相贝经》,《文献通考》亦以《香谱》入农家。

是皆明知其不安,而限於无类可归。

又复穷而不变,故支离颠舛,遂至於斯。

惟尤袤《遂初堂书目》创立《谱录》一门,於是别类殊名,咸归统摄,此亦变而能通矣。

今用其例,以收诸杂书之无可系属者,门目既繁,检寻亦病於琐碎,故诸物以类相从,不更以时代次焉。

△《古今刀剑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梁陶宏景撰。

宏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

齐初为奉朝请。

永明十年,上表辞禄,止於句曲山。

梁大同二年卒。

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

事迹具《梁书·处士传》。

是书所记帝王刀剑,自夏启至梁武帝,凡四十事,诸国刀剑,自刘渊至赫连勃勃,凡十八事。

吴将刀,周瑜以下凡十事。

魏将刀,锺会以下凡六事。

然关、张、诸葛亮、黄忠皆蜀将,不应附入吴将中,疑传写误佚蜀将刀标题三字。

又董卓、袁绍不应附魏,亦不应在邓艾、郭淮之间,均为颠舛。

至宏景生於宋代、齐高帝作相时已引为诸王侍读,而书中乃称顺帝准为杨玉所弑,不应以身历之事,谬误至此。

且宏景先武帝卒,而帝王刀剑一条乃预着武帝谥号,并直斥其名,尤乖事理。

疑其书已为後人窜乱,非宏尽景本文。

然考唐李绰《尚书故实》引《古今刀剑录》云,自古好刀剑多投伊水中,以禳膝人之妖。

与此本所记汉章帝铸剑一条虽文字小有同异,而大略相合。

则其来已久,不尽出後人赝造。

或亦张华《博物志》之流,真伪参半也。

△《鼎录》·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旧本题梁虞荔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谿生诗笺注札记永嘉李达兼善撰霜月《集解》云:水非实写,系暗写霜月。

案:此解误,若指霜月,接字不可解。

〇《秋月》:姮娥无粉黛,只是逞婵娟。

钱曰:结句开后来俗调。

案:《霜月》一结与此相似,所以过之者,在耐冷二字,用意较深。

商於前四昼,结四夜,朝雨霁,故霜月明。

中四句虽借古事,而寓今慨则未融洽,纪氏讥开敷衍一派是也。

后又有《送丰都李尉》诗,前四云:万古商於地,凭君泣路岐。

固难寻绮季,可得信张仪?纪评:上卷《商於》诗亦用此二事,工拙悬矣,此有寓意,彼砌故实也。

案:此等细微处,皆不可不辨。

袜常,诸本皆作尝,字通。

同学彭道士参寥此以西河斵树人喩参寥。

试问西河斵树之人,月桂之高几许耶?何时斵尽得重返仙籍耶?葢戏之也。

一片此亦不用典故原意。

〇锋杀,《列子•说符》伯峻案:锋,《韩非子》作丰。

王先愼云,作丰是。

丰杀谓肥瘦也。

少年前四在朝,后四在家。

玄微先生《乐府•白石郎曲》:前导河伯后从鱼。

案:河伯,今本《乐府诗集》作江伯。

〇树栽:树苗。

栽,苗。

公子归应句承上,去不句开下。

〇娇,纪校:娇字应是骄字之误。

又曰:刻画神肖。

〇艾帐,王琢崖《李长吉歌诗汇解》卷之四:以艾叶绿花翦刻之,而置於网之上下四旁,鸟以为丛,薄而就之,则入死地,故曰中藏祸机不可测。

闲游倚暮霞者为西楼,解为作者自倚者误。

此犹《青陵台》“万古贞魂倚暮霞”,倚者贞魂也。

〇纪评引蘅斋曰:题竹、嗅荷殊为不韵。

案:题字尚可,嗅字实不雅。

诗有不必过分形容而自佳者。

《瀛奎律髓•释梵类》有僧虚中《赠栖禅上人》诗,颔联云:鹿嗅安禅石,猨嗁乞食邨。

纪评:刻意求新,而尚不伤疋。

曲沼句不韵,鹿嗅句又不伤疋,其故可思。

秋月水花指水沫,非荷花之谓;云叶指云之如叶者,如骆丞序:璧彩澄空,漏清光於云叶。

〇只是逞婵娟,冯校:一作鬬。

案:有青女,有素娥,故用鬬字;此独标姮娥,用逞字是。

向晚《镜槛》:车帷约幰鈋。

首联畧同。

或云空帷之帷卽《镜槛》徐注所称锦棚之类。

向晚客散,兼之秋千旣罢,故云空,此解於空字较合。

俳谐冯注引《后汉书》蔡邕曰云云,见其所上封事第五条。

〇讶柳眉伤浅,猜桃粉太轻,实谓己则适中。

颔联正喩,颈联反衬。

伤浅太轻,分明憾之之辤,今人卽以自喩,不妥。

药转何曰:此自是登厕诗。

案:此解亦可。

首联总起,颔联承首句,颈联承次句,尾联总收。

颔联只写堂北楼东环境,此厕外;颈联厕内豪奢,盖神方有騐,四顾亦自惬意。

尾则洁厕后有此数事。

〇依冯注,堕胎似无暇得句,此可疑耳。

子初全溪作张众甫今存诗三首,见《中兴间气集》,《全唐诗》卽据此著录。

今检《中兴间气集》作张众文,似误。

又据权《志》,生於开元三年(七一五),卒於建中三年(七八二)。

冯说是也。

碧城三首冯注:又《梁四公记》:扶桑国贡观日火玉。

案:今检《太平广记》卷八十一《梁四公》条,玉上无火字。

蜂《青陵台》:莫讶韩凴为蛱蜨。

蜨喩男性。

《蝇蜨鸡麝鸾凤等成篇》:韩蜨翻罗幙。

冯笺:韩蜨比己贞魂不变。

案:此诗青陵粉蜨亦指男性,乃义山自谓。

乃今人解作妻室,而以蜂自喩,何其顚倒乃尔。

冯笺引程曰“此寄慰别情之作”,程说是也。

蜨可要凌孤客句,凌如凌晨之凌,迫近也。

解作欺凌者,非是。

牡丹此诗后四笔法全同《幽人》章。

春风我意殊春意,先春已断肠二句:我意愿“嫩橤商量细细开”,春意则“浪红狂紫浑争发,不待商量细细开”,所以言殊,言断肠矣。

送臻师二首补注可从。

《集解》谓首章首二句谓臻师,非是。

诗旣许以善眼仙人,次章更望利益众生,则珠已得道已悟。

且昔未随侍,今始发愿,故末句望其忆我以囘抱首二。

次章进而望指点迷津,章法只是如此耳。

〇昔去、今来对文,去犹来,详张相《汇释》。

拂席似卽随侍之义,补注是。

此言昔来参谒臻师,未及随侍。

灵山卽三句楞伽顶上。

独居有怀前八句情,后八句景。

或疑此独居有怀系女子,寓意子直,似可从。

〇怨魂迷恐断,此承次句罗疎畏月侵;娇喘细疑沉,此承首句麝重愁风逼;数急芙蓉带,频抽翡翠簪,此又承娇喘句;柔情终不远,遥妒已先深,此承怨魂句。

思贤顿前四扬,后四抑,不下论断,抑扬之间,自见分晓。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判春》:一桃复一李,井上占年芳。

一正一反,适可互参。

别薛岩宾漫水任谁照,衰花浅自矜,二句风物;还将两袖泪,同向一窗灯,二句别离。

〇或以后四皆义山自谓,末句引少伯“一片冰心”句,意谓不嫌自夸,或是。

晓起书长为报晚,《才调集》作报晓。

马嵬二首燕犀:冯注:徐陵《与王僧辩书》:跃冀马者千羣,披燕犀者万对。

案:此实义山所本,用披字,则为甲无疑,朱注引或说,谓弓,非。

烧香曲冯注:先赋夜景也。

案:此旣赋夜景,下又曰日暮(帘波日暮冲斜门),未详。

〇呵光,《集解》释为泛光,似可从。

十字水期韦潘侍御同年不至时韦寓居水次故郭邠宁宅朱金城引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云:白乐天诗“十字津头一字行”卽古人所云午贯也。

《晋书•何曾传》:蒸饼非裂成十字者不食。

《北史•李庶传》:刘家在七帝坊十字街南。

《水经注•济水、渠水》篇并有十字沟。

《颜鲁公家庙碑》阴额云:殷夫人居十字街西北壁第一宅。

刘禹锡诗:十字清波遶宅墙。

案:刘禹锡诗题为《酬令狐相公寄贺迁拜之什》,瞿蜕园卽引义山此诗云:盖指伊洛两水相会处。

〇首联云几人游,则冷落可想,颔联出句承此,对句云“蜡炬晨炊竟未休”,衰败之余,岂得尚有蜡炬晨炊之事?故陆昆曾云:蜡炬晨炊,溯其生前之豪华。

然与“竟未休”三字未合。

今细绎诗句,似有感於郭家之罹祸,进而感叹世人之未警醒耳。

此是推开一步,泥定郭宅者误。

〇与近高窗卧听秋,与:共也。

意言西园窗下共谁听秋也。

详张相《汇释》。

案:依张说,尾联一气读下。

青陵台贞魂男女通用。

沈休文《奉和竟陵王经刘瓛墓诗》:表闾钦逸轨,轼墓礼贞魂。

冯云:此诗之眼全在“莫讶”二字,言虽暂上别枝,而贞魂终古不变。

冯说是,《集解》以贞魂喩指义山妻,不免支离。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

案:《瀛奎律髓•梅花类》雪作锦,熏炉作炉薰,冯注、《集解》未出校。

〇此诗之最大特点在梅花一身两任:颔联咏梅卽以喩崔,颈联咏梅卽以喩妓(程氏谓酬崔八挟妓之作)。

义山咏物,如咏柳诸作,冯注每以一身两任释之,而《集解》以为断无此理,每为纠正,初亦从之;今读此诗,知义山咏物确有一身两任者,觉冯注之不可及矣。

〇方虚谷批山谷《观王主簿酴醿》诗云:前辈谓花诗多譬以美妇人。

此乃以美丈夫为比,自山谷始。

案:钱默存已引此诗颔联以破虚谷之说矣。

盖虚谷未细考义山本集耳。

咏物而以人为喩,此晚唐惯技,无可厚非,顾用之如何耳。

如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月裏宁无姊?云中亦有君;敢言西子短,谁觉宓妃长;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

此固非合作,然如“锦帷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一首,纪评以为“八句八事,而一气涌出,不见襞积之迹”。

於两者之间深味之,则思过半矣。

〇何处拂胸资蜨粉,几时涂额藉蜂黄。

案:《汴上送李郢之苏州》:露桃涂颊依苔井,风柳夸腰住水村。

此二联皆用夹写法,胸、额,颊、腰,旣以咏物,又以写人。

《和人题眞娘墓》:柳眉空吐效颦叶,楡荚还飞卖笑钱。

此亦差近之。

〇尾句正常语序卽“作道场亦要天花”,或者於“亦要天花”四字读断亦可,意谓作法事时,亦须天女散花以供养。

按原句一气读下则不可解,诗亦须明句读。

拟意每段八韵,从《集解》。

〇妙选茱萸帐,本集:羲之当妙选。

中选之出色人物。

此妙选、平居一读,茱萸帐、翡翠楼另读。

〇犀帖钉窗油,冯注:《释名》:牀前帷曰帖,言帖之而垂也。

此则言帖於窗栊。

案:窗油,油涂之牕格。

帖於牕前则为牕帘,不必泥定牀前帷。

此犹幰字,诗中用为牀幔。

代元城吴令暗为答《神女赋》序:襄王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

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王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於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

”玉曰:“状何如也?”王曰:“茂矣,美矣”,云云。

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

”玉曰:“唯唯。

”案:今本《文选》作:襄王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

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王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於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

”王曰:“状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云云。

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

”玉曰:“唯唯。

”《义门读书记》:张凤翼改定为玉梦,於文意自当,不可因其寡学而幷非之。

姚宽《西溪丛语》云:楚襄王与宋玉游高唐之上,见灵气之异,问宋玉。

玉曰:昔先王梦游高唐,与神女遇。

玉为高唐之赋。

先王谓怀王也。

宋玉是夜梦见神女,寤而白王,王令玉言其状,使为《神女赋》。

后人遂谓襄王梦神女,非也。

今《文选》本玉王字差误。

然则张氏特攘令威昔言,矜为独得耳。

令威语又本沈存中《补笔谈》。

今据何校应作:襄王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玉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

明日,以白王,王曰:“其梦若何?”玉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於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

”王曰:“状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云云。

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

”玉曰:“唯唯。

”又,冯说上下钩通,详味之,亦觉言之成理,姑识於此,以俟通人。

〇冯笺:朱曰:宋玉假梦为辞,卽怀王亦岂眞有梦乎!斯言则圆通矣。

案:此论正对“荆王枕上元无梦”一句而发,读者详之。

燕台诗四首《右春》,前四总起,次八句寻觅之劳,末八句寻觅不得之怅恨。

〇雄龙句,此句当依周振甫说。

周注云:雄龙,比贵人,指府主。

又云:男贵人和女方都不见了。

周解愁将二句似误。

依周解则愁将二句与雄龙二句意重。

愁属己,将以下六字属男贵人,句亦支离。

似依旧解为佳。

〇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此二句本秖作“映帘微阳若初曙,醉起梦断闻残语”,或作“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此造句法。

〇此寃魄自指,谓指女方者误。

道源曰:情不得申,故曰寃魄。

何曰:恐迷也。

案:前云天亦迷、迷处所,皆指己而言,证以何说,则此恐迷之寃魄自指无疑。

若指女方恐迷,则无谓。

《右夏》,前八句想像女方所居之景,后八思与之合。

冯注未确。

〇石城,卽“石城夸窈窕”之石城,今湖北钟祥县。

石城莫愁,比女方所居。

行郎句泛写夜景,非作者自指。

《右秋》,此诗忽彼忽此,左虚右实,更贵在转折之无迹。

効之者切忌断裂。

前四彼,次四己,次四又己,次四彼,末四句彼此双绾。

此诗只金鱼四句、双璫二句实写,其余皆虚。

写彼者,本属揣测,用笔却极细腻,此虚中仍有实在;写己者易板实,如欲织四句却愈见其虚,此实中仍有虚在。

彼此合写,时空交错,所以难读。

〇但闻北斗声回环,此句启金鱼四句。

以玉树歌启瑶瑟四句,转折无痕。

瑶瑟四句承首四展开,中亘八句,章法可翫。

帘钩鹦鹉夜惊霜,承冷字;唤起南云绕云梦,承琴字。

又,唤起南云绕云梦,冯谓“回绕衡湘”,是。

此回缴金鱼四句,言女方犹思其旧居也。

唤起南云者,琴声也。

《右冬》,冻壁霜华交隐起,壁,堂壁也,卽《夏》诗中之后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