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闺怨的古诗
古诗:爱情闺怨诗

借景抒情
烘托、渲染、衬托、 对比 、用典等
抑扬
反衬
B
18
常用技法
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
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 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竹枝词九首(其二)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诗中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少女形象。恋爱给她带来了
请说出以下诗歌题材的共同点?
闺怨 王昌龄
行宫 元稹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
9
1、宦妇(官太太)
2、商妇
3、征人妇
4、宫妇
5、游子妇
B
10
一.相濡以沫的浓厚感情。
1、或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生活。
2、或表现夫妻离别之后的真挚思念。
3、或表现对戍边丈夫的怀念与忧虑。
4、或表现夫妻间生死不渝的爱情。
B
11
例: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竹,
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长夜 生寒”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极冷。“长”字既表 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 觉长夜难捱的情绪状态;“寒”字既是对天气寒冷 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 的寒意。
关于王昌龄的古诗

关于王昌龄的古诗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边塞、送别、闺怨等题材为主,风格高峻清逸,深沉含蓄。
以下是一些他的著名诗作:
1. 《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 《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 《采莲曲二首》: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以上只是王昌龄的部分诗作,他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不仅有边塞诗的豪放激昂,也有送别诗的深情款款,更有闺怨诗的细腻入微,展现了他卓越的诗歌才华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解读:思妇闺怨诗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解读:思妇闺怨诗题材解读1.题材特征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1)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等词或直接以“无题”为诗题。
(2)常见意象有:①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②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③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④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2.内容情感(1)内容上:既有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品,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也有以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包括宫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等。
(2)情感主要有:①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②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③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④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⑤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⑥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借此暗指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3.常用手法(1)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景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2)反衬。
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明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3)先扬后抑。
(4)借景抒情、用典。
4.艺术特色(1)浓重的感伤色调。
(2)细腻的心理描写。
(3)恰切的比兴衬托。
(4)“浅而能深”的艺术风格。
“浅”是指它们的语言都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是说它们的意境却往往能深婉悠长、含蓄无尽。
闺怨诗与沈佺期杂诗古诗中的月意象

伤春词 白居易 深浅檐花千万枝, 碧纱窗外啭黄鹂。 残妆含泪下帘坐, 尽日伤春春不知。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一位幽闭深闺的贵族少 泪眼问花花不语, 妇,因薄情丈夫一味追 乱红飞过秋千去。
4、商妇怨诗。
莫作商人妇, 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金钗”本是女子妆扮首 饰,而今不但不必用作 妆扮,却当作了问神卜 卦的金钱一般来抛掷, 其中苦情不言而喻。
5、少女闺怨诗。
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 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的内心痛 苦。为此,不少诗人写了少女闺怨诗。
总结意象
行宫 轩楼 黄莺 月亮 落花 烛光 夜色 商妇 杨柳 衰草 秋景
花红 鹦鹉 燕子 帷幄 泉水 画屏 银河 征妇 章台
宫女
鸿雁 晓风
飞蛾
栏杆
春景 落叶
表达技巧
乐景写哀愁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烘托 渲染 衬托 对比 抑扬 直抒胸臆 虚实结合
常用手法举隅 怨歌行 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求游冶之欢而感到惆怅 悲哀,孤寂、无助以及 伤春之情。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打黄莺儿是因为它惊忧了自
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表现了
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寂寞幽怨,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 无聊。盛衰无常,控拆揭露。
2014高考闺怨诗鉴赏 整理版

• 【常见意象】 •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 声等言愁意象; •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 行为类意象; •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 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 类意象。
技巧罗列 乐景写哀愁 情景交融 借景 抒情 触景生情 烘托 渲染 衬托 对比 抑扬 直抒胸臆 虚实结合
(1)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 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 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秋闺思 张仲素 张诗的“问消息”是要 秋天一夜静无云, 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 断续鸿声到晓闻。 处,施诗的“无消息” 欲寄征衣问消息, 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 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夫词 施肩吾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离家 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手燃寒灯向影频, 回文机上暗尘生。 (对具体内容的阐释各 自家夫婿无消息, 得1分,“感情”分析2 却恨桥头卖卜人。 分)
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与概括 主题 人物身份 伤 春 怀 人 弃妇 “怨” 由 年老色衰
丈夫情变 以夫为纲 丈夫戍边 远征
“怨” 情
对年华已逝、美好不再的感慨; 对爱情婚姻的失望; 对封建制度的不合理的无奈和控诉 思念、关切、 对朝廷连年征战的 不满;对战争无情 的痛诉
思妇
征妇
商妇
游子 妇 少女
丈夫远行 (为利) 丈夫远行 (求学) 青春短暂 等待 幽闭深宫 失宠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
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
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 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 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词以含蕴的笔法描写了幽居深院的少妇伤春及怀人的复杂思绪 和怨情。
闺怨诗思想感情之六: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 失宠后起的怨情;(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
【思念的诗句】闺怨二首其一原文_翻译和赏析_沈如筠古诗

【思念的诗句】闺怨二首?其一原文_翻译和赏析_沈如筠古诗闺怨二首?其一朝代:唐代作者:沈如筠原文: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相关内容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大雁都已飞走了,书信再难寄出。
愁绪多得让人难以入眠。
多希望能追随那无处不在的月影,将光辉照射到你的军营。
注释伏波营:“伏波”是将军的封号。
此处用的原意:平乱的军队。
相关内容鉴赏作者:佚名这首诗为思妇代言,表达了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写来曲折尽臻,一往情深。
这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丈夫成守南疆,妻子独处空闺,想象着凭借雁足给丈夫传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回到自己的故乡去了,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添人愁绪。
诗一开头,就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来表达思妇想念征夫的心情,十分贴切。
「书难寄」的「难」字,细致地描状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
正是这无限思念的愁绪搅得她难以成寐,因此,想象着借助梦境与亲人作短暂的团聚也不可能。
「愁多」,表明她感情复杂,不能尽言。
正因为「愁多」,「梦」便不成;又因为「梦不成」,则愁绪更「多」。
思妇「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古诗《明月何皎皎》),在「出户独彷徨」(同上)之中,举头唯见一轮孤月悬挂天上。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于是她很自然地产生出「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的念头了。
她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亲人的身上。
「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戌守在南方边境。
其曲折之处表现为层次递进的分明。
全诗四句可分为三层,首二句写愁怨,第二句比第一句所表达的感情更深一层。
因为,「雁尽书难寄」,信使难托,固然令人遗恨,而求之于梦幻聊以自慰亦复不可得,就不免反令人可悲了!三四句则在感情上又进了一层,进一步由「愁」而转为写「解愁」,当然,这种幻想,显然是不能成为事实的。
这三十层次的安排,就把思妇的内心活动表现得十分细腻、真实。
诗写得情意动人。
《青青河畔草》《闺怨》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青青河畔草
《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中使用了六个叠音词,“青青”“郁郁”是形容人的丰姿和美貌。
B.青青草色、郁郁翠柳的生机盎然与少妇内心的孤寂、哀怨形成了鲜明对比。
C.少妇外表装束的艳丽与内心的苦闷和精神的抑郁形成了鲜明对比。
D.景物色彩的自然生成与少妇外貌色彩的有意粉饰形成了鲜明对比。
15.“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王昌龄的《闺怨》。
请将此诗与《青青河畔草》比较,自选角度说出它们的异同点。
(6分)
参考答案:
14.(3分)【答案】A【解析】A项,“形容人的丰姿和美貌”错,“郁郁”是形容植物生机茂盛。
15. (6分)【答案】(1)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女子的幽怨,女主人公对远方离人的思念。
(2)不同点:构思不同。
《青青河畔草》先写景,后让人物出场,再写人物的身世和心中愁绪;《闺怨》让人物先出场,后写景,再写人物因观景而产生后悔之情。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古诗文阅读】沈如筠《闺怨》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古诗文阅读】沈如筠《闺怨》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闺怨沈如筠雁尽书容易递,恨多梦未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备注]“伏波”,指后汉伏波将军马援,他南征交趾,军功,封侯。
唐诗中多用“伏波营”指代征人所在军营。
相关试题及答案(1)诗中“贫”字含义可观,恳请搞详细分析。
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就是怎样环环相扣抒发的?详细提问。
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
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3.诗贵含蓄,读诗大赏诗则贵在擅于M18x,进而揣磨诗人心志。
写作下面这首唐诗,写下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认真描绘“闺妇”的心理活动,建议表达出来思妇“恨”“恨”的具体内容。
参考答案:夜晚,皓月当空,独守空房的她想象着借雁足给丈夫递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更增添了无限的愁绪,这愁绪搅得难以成寐,因此,想借梦境与亲人作短暂的团聚也不可能了。
她揽衣起身徘徊窗前,痴痴地想着:多么希望自己能像日光一样,洒泻到“伏波营”中亲人的身上啊!译文:大雁都已飞走了,书信再难传出,愁绪多得令人难以成眠。
多希望能跟随那无处不在的月亮,将光辉照射到你的军营。
赏析:这首诗为思妇代言,表达了对征戍在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写来曲折尽臻,一往情深。
这就是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丈夫成守南疆,妻子独处空闺,想象着凭借雁足给丈夫传达一封深情的书信;可是,春宵深寂,大雁都返回自己的故乡回去了,断鸿过尽,传书无人,此情此景,平添人愁绪。
诗一结尾,就用雁肢传书的典故去抒发思妇怀念征夫的心情,十分直白。
“书容易递”的“容易”字,精细地描状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诉说无人的隐恨。
正是这无穷思念的愁绪弄得她难以成寐,因此,想象着利用梦境与亲人并作较长时间的团圆也不可能将。
“恨多”,说明她感情繁杂,无法尽言。
正因为“恨多”,“梦”便未成;又因为“梦未成”,则愁绪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闺怨的古诗篇一:闺怨作者: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篇二:闺怨作者:司马扎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
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篇三:秋夕作者: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篇四:十五从军征作者: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篇五:春思作者: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篇六:春怨作者: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篇七:摊破浣溪沙作者: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篇八:声声慢作者: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篇九:嫦娥作者: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篇十:啰唝曲作者:刘采春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
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篇十一:长门怨作者:刘长卿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
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
芳菲自恩幸,看著被风吹。
﹎﹎﹎﹎﹎﹎﹎﹎﹎﹎﹎﹎﹎﹎﹎﹎﹎﹎﹎篇十二:春怨作者: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篇十三:征人怨作者: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篇十四:蝶恋花作者: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篇十五:玉阶怨作者: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篇十六:子夜吴歌·秋歌作者: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篇十七:菩萨蛮作者: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篇十八:望江南作者: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篇十九:白华作者:佚名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念子懆々,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篇二十:伯兮作者:佚名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
使我心痗。
﹎﹎﹎﹎﹎﹎﹎﹎﹎﹎﹎﹎﹎﹎﹎﹎﹎﹎﹎篇二十一:君子于役作者:佚名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篇二十二:行宫作者: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篇二十三:秋夜曲作者: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篇二十四:宫词作者:朱庆馀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篇二十五:氓作者:佚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篇二十六:谷风作者:佚名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宴尔新婚,不我屑以。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畜,反以我为仇。
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宴尔新婚,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
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篇二十七:上阳白发人作者:白居易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篇二十八: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作者:白居易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峡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人心好恶苦不常,好生毛羽恶生疮。
与君结发未五载,岂期牛女为参商。
古称色衰相弃背,当时美人犹怨悔。
何况如今鸾镜中,妾颜未改君心改。
为君熏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
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
行路难,难重陈。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行路难,难于山,险于水。
不独人间夫与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见左纳言,右纳史,朝承恩,暮赐死。
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