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_900MHz频段射频识别_RFID_技术应用规定
关于发布800900MHz 频段射频识别(RFID)

关于发布 800/900MHz 频段射频识别(RFID) 技术应用试行规定的通知
信部无〔2007〕205 号
各省、自治经济发展对 800/900MHz 频段 RFID 技术的应用需 求,根据我国无线电频率划分和产业发展情况,并与国际相关标准衔 接,制定 800/900MHz 频段 RFID 技术应用试行规定。现予发布,自即 日起施行。
频率范围
限值要求 (dBm)
测量带宽
30MHz-1GHz -36(e.i.r.p) 100kHz
1-12.75GHz -30(e.i.r.p) 1MHz
检波方式 有效值
8、电源端口和电信端口的传导骚扰发射应满足国标 GB9254-1998 中 B 类设备的限值要求;
9、在制造商声明的极限工作电压、极限温度条件下,设备 的发射功率和频率容限应满足相应技术指标。
二 OO 七年四月二十日
800/900MHz 频段射频识别(RFID) 技术应用规定(试行)
一、800/900MHz 频段 RFID 技术的具体使用频率为 840-845MHz 和
920-925MHz。
二、该频段 RFID 技术无线电发射设备射频指标:
1、载波频率容限:20×10-6;
2、信道带宽及信道占用带宽(99%能量):250kHz;
840-845 920-925
2W 100mW
6、工作模式为跳频扩频方式,每跳频信道最大驻留时间 2 秒;
7、杂散发射限值(在两频段的中间载波频率±1MHz 范围以外):
7.1 天线端口 频率范围
限值要求 (dBm)
测量带宽
检波方式
30MHz-1GHz
-36
100kHz
最
1-12.75GHz
rfid工作频率的分类及主要应用领域

rfid工作频率的分类及主要应用领域RFID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对象相关信息的技术。
他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制造、零售、医疗保健、军事等各个领域。
RFID技术工作频率不同,可以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特高频。
不同的工作频率将会影响着RFID技术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所表现出的效果。
本文将围绕RFID工作频率的分类以及主要应用领域展开讨论。
一、低频RFID技术低频RFID技术的工作频率在125-134KHz之间。
这种频率的RFID 技术具有较短的读取距离、读写速度慢、存储量小等缺点。
然而,低频RFID技术的成本比较低,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应用场景,如实体文化遗产防伪、动物标识等。
低频RFID技术通常应用于需要高度安全性、读取距离近的场合,如小额支付、门禁管理、车辆管理等。
二、高频RFID技术高频RFID技术的工作频率为13.56MHz。
由于高频RFID技术具有较远的读取距离以及较快的读取速度,因此它被广泛用于许多应用场景,如公交一卡通、物流、零售、医疗保健、生产等。
高频RFID技术中的NFC芯片已经成为电子支付、电子门票等方便快捷的重要标示。
三、超高频RFID技术超高频RFID技术的工作频率为840-960MHz。
它具有很高的性能和可靠性,可读取较远的距离。
因为它的特点,超高频RFID技术主要用于快速物流、库存管理、物品跟踪追踪等领域。
四、特高频RFID技术特高频RFID技术的工作频率为2.4-2.5GHz。
具有高速读取、识别精度高、联机处理能力强等优点。
由于其可用于多路径、宽带和杂波信号,因此特高频RFID技术在无线移动、智能家居、零售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结:RFID技术作为一种综合应用技术,无论是在生产管理、物流运输、医疗保健、零售等领域,正逐渐发挥其重要作用。
通过RFID技术不同工作频率的区分,我们能够确定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选择合适、经济效益最大的技术。
RFID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将为各行各业的管理和服务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会。
RFID国内外标准规范汇总

1、国内行业标准:①、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信部无[2007]205号);②、GB/T 29768-2013《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2014年5月实施)③、GB/T 28925-2012《信息技术射频识别 2.45GHz空中接口协议》④、GB/T 28926-2012《信息技术射频识别 2.45GHz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⑤、GB/T 29266-2012《射频识别13.56MHz标签基本电特性》⑥、GB/T 29261.3-2012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3部分:射频识别》⑦、GB/T 29261.4-2012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4部分:无线电通信》⑧、GB/T 29272-2012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系统性能测试方法》⑨、SB/T 10772-2012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支持安全协议的800/900MHz空中接口通信协议》2、国内军工标准:①、军用射频识别信息服务符合性测试方法GJB 7389-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 ofinformation servi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②、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访问和管理应用接口GJB 7388-2011 Application interface ofreader access and management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③、军用射频识别惟一标识编码解析系统接口GJB 7387-2011 Unique identification coderesolv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④、军用射频识别信息共享服务接口GJB 7386-2011 Information share service interface for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⑤、军用射频识别信息服务体系架构GJB 7385-2011 I nformation service architecture for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⑥、军用射频识别数据转换协议GJB 7384-2011 Data translation protocol for military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⑦、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接口协议第1部分:800/900MHz GJB 7383.1-2011 Readerinterface protocol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Part 1:800/900MHz⑧、军用射频识别标签数据结构通用要求GJB 7382-2011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ag datastructur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⑨、军用射频识别现场检测设备通用规范GJB 7381-2011 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local testequipment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⑩、军用射频识别设备的系统性能测试方法GJB 7379-2011 System performance test method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⑪、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第2部分:2.45GHz GJB 7378.2-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ir interface Part 2:2.45GHz⑫、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第1部分:800/900MHz GJB 7378.1-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ir interface Part 1:800/900MHz⑬、军用物品唯一标识GJB 7375-2011 Military unique identification for item⑭、军用射频识别术语GJB 7374-2011 Terms of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⑮、军用无源射频识别标签通用规范GJB 7373-2011 G 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passi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⑯、军用有源射频识别标签通用规范GJB 7372-2011 G 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acti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⑰、军用物资和装备自动识别标识符GJB 7371-2011 Identifier for an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military material and armament⑱、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通用规范GJB 7380-2011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⑲、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第2部分:2.45GHz参数GJB 7377.2-2011 Air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Part 2:2.45GHz parameters⑳、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第1部分:800/900MHz参数GJB 7377.1-2011 Air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Part 1:800/900MHz parameters21、军用射频识别标签惟一标识GJB 7376-2011 Unique identification for military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22、军用射频识别标签和读写器安全测试与评估方法GJB 7370-2011 Securitytest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andreader23、军用射频识别系统安全通用要求GJB 7369-2011 General requirements ofsecurity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3、ISO/IEC标准:①、货运集装箱的ISO 6346 (编码、ID和标识符号),ISO 10374(自动标识)、ISO 18185(安全电子封印)、ISO 17363(货运标签);②、用于动物的ISO 11784(代码结构)、ISO 11785(技术概念)、ISO 14223(扩展代码结构和编码);③、标识“接近”卡的ISO/IEC 14443-1(物理特点)、ISO/IEC 14443-2(射频和功率) 、ISO/IEC14443-3(初始化和防碰撞);④、标识“邻近”卡的ISO/IEC 14443-4 (传输协议)、ISO/IEC 15693-1 (物理特点)、ISO/IEC15693-2 (空中接口和初始化)、ISO/IEC 15693-3(防碰撞和协议);⑤、货物管理的ISO/IEC 15961(数据协议: 应用接口)、ISO/IEC 15962(数据协议: 数据编码规则)、ISO/IEC 15963(唯一标识符)、ISO/IEC 18000-1(参考结构)、ISO/IEC 18000-2(135 kHz以下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3(13.56 M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4(2.45 G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6(860 MHz - 960 M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7(433 MHz时的空中接口)、TR 18001(应用要求)、TR 18046(性能测试方法)、TR 18047(一致性测试方法);⑥、ISO/IEC 18000-6:2010Information technology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management -- Part 6: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 960 MHz;⑦、ISO/IEC 18046-3-2012(标签UHF性能测试标准);⑧、ISO/IEC TR 18047-6-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capture techniques — RFID device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 Part 6:Tesmethod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 at 860 -960MHz PART C;⑨、ISO/IEC 24753( ISO/IEC 15962数据能力扩展);⑩、实时定位的ISO/IEC 24730-1 (应用编程接口API规范)、ISO/IEC 24730-2(2450MHz 的RTLS空中接口协议规范)、ISO/IEC 24730-3 (433MH的RTLS空中接口协议规范);⑪、RFID通用体系架构的ISO/IEC 24791;4、EPC global标准:①、EPC射频识别协议——1类2代超高频射频识别——用于860MHz到960MHz频段通信的协议,第1.2.0版(EPC TM Radio-Frequency Identity Protocols Class-1 Generation-2UHF RFID Protocol for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 960 MHz Version 1.2.0);②、EPC global tag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test methods v1.1.0。
RFID复习资料

1、基于RFID的物联网主要包括5个基本组成部分,分别为EPC码、识别系统(RFID)、中间件、物联网名称解析服务(IOT-NS)、物联网信息发布服务(IOT-IS)。
2、中间件的结构
3、ONS的工作原理图
4、EPCIS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
1、我国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800/900MHz频段RFID技术的具体使用频率为840-845MHz和920-925MHz。
4、视距传播
视距传播是指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相互能看得见的距离内,电波直接从发射点传到接收点的一种传播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微波波段时,发射点和接收点之间不希望有障碍物阻挡。
5、集肤效应
当电磁波由一种媒质(如空气)入射到良导体时,因电磁波在良导体中衰减很快,折射波进入良导体后很快就衰减掉了,电磁波只存在于良导体的表面,这个现象称为集肤效应。
晶体管的输入功率达到饱和状态时,其增益开始下降,或者称为压缩。当晶体管的功率增益从其小信号线性功率增益下降1dB时,对应的点称为1dB增益压缩点。
2)三阶截止点
三阶交调的输出功率按输入功率的3次方增长,线性产物 和 的输出功率按输入功率的1次方增长。
三阶交调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变化的斜率为3,线性产物输出功率随输入功率变化的斜率为1,当输入功率增大时,三阶交调输出功率比线性产物输出功率增长得快。两条曲线的假想交叉点称为三阶截止点
(1)反馈纠错(ARQ)
(2)前向纠错(FEC)
(3)混合纠错
3、差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信息码元又称为信息序列或信息位,通常以k 表示。监督码元又称为监督位或附加数据比特,这是为了检纠错码而在信道编码时加入的判断数据位,监督码元通常以r 表示。编码效率见公式:
中国物联网大事记

物联网这一基本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的Sanjey Sarma和Davib Brock教授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应用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电子产品编码),就是为全球每一个物品提供唯一的电子标识符,运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完成数据采集,通过与互联网相连的软件和服务器达成信息共享。自1999年到2003年,Auto-ID中心完成了EPC应用方面三个阶段(货堆、货箱、单个物品)的示范实验,从实验室走向了实际应用。
12月8日,成都举办发展物联网产业专家研讨会。
12月11日,西安市科技局组织30余家企业召开西安市传感网会议。
12月1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无锡市人民政府在无锡滨湖区签署了共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感知无锡示范工程”、“中国传感网创新研发中心”、“中国传感网产业园区”的合作协议。
12月19日,国内首届“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
厦门举行了“无线城市物联网高峰论坛”。
2月3日,山东省潍坊物联网研究院成立。
2月5日,上海28家单位共同签署《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协议》,预示着上海将在几年内致力打造一条完整、高端的物联网产业链。
同日,北京召开“感知北京”示范工程首批项目发布会,包括十大领域22个项目,重点包括城市管理、城市应急、城市运行等八大领域的物联网项目。
12月23日,无锡物联网产业院院长刘海涛当选2009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创新奖。
1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再次把物联网提到“占领新型产业的制高点,决定国家未来的高度”。
12月28日,福建省物联网年产值超过20亿。
2010年
1月2日,上海市商务委连发两项通知,将从2010年起实施物联网建设体系,政府出资带动,提升上海现代物流业的服务升级。
800_900MHz频段射频识别_RFID_设备要求及检测方法

测试连接框图:
发射机 衰减器 射频功率计
四、 测试设备
序号 1 2 3 4 5 设备名称 频谱分析仪 功分器 衰减器 带阻滤波器 高通滤波器
测试方法: 1、 被测设备工作在固定信道、
测试连接框图:
发射机 衰减器 频率计数器
连续发射、 加调制的方式下, 将发 射机天线端通过衰减器与射频功 率计连接。 2、 开启发射机, 记录射频功率 计上显示的功率数值。
发射机 衰减器 频谱分析仪
测试方法: 1、 被测设备工作在固定信道、 连续发射、 加调制的方式下, 将发 射机天线端通过衰减器与频谱分 析仪连接。 2、 在频谱分析仪上设置相应 的发射机中心频率、 频率扫宽 (一 般为1.5 M H z左右)、 辨率带宽 分 (R B W建议设置为10k H z) 设置 , 频谱分析仪邻道功率泄漏比测量 参数, 信道间隔为250k H z, 频率偏 置分别为±250k H z以及±500k H, 功率积分带宽为250kHz。 3、 开启发射机, 读取邻道功率 泄漏比的数值, 此值不得超过指标 中给定的数值。 (五) 杂散发射 (载波频率±1M H z 内为免测频段) (选择两个频段的 中间信道) 天线端口 测试设备: 频谱分析仪、 衰减 器、 电缆。 射频识别 F I D) (R 设备杂散发 射测试指标见表1。 测试连接框图 见图3、 图5 : ( 图4、 ) 测试方法: 1、 被测设备工作在固定信道 (选择两个频段的中间信道) 连 、 续发射、 加调制的方式下, 按照射 频识别(R F I D)设备杂散发射测试 表1所述的连接框图连接被测设备 和仪表。 2、 在频谱分析仪上根据表1的 要求设置杂散发射的频段范围、 测 量带宽和限值要求。 机箱端口 (含一体化天线) 测试设备: M I测试接收机、 E 双脊波导喇叭天线、 双锥对数周期
RFID标准规范名称汇总(含军标)

1、国内行业标准:①、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信部无[2007]205号);②、GB/T 29768-2013《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2014年5月实施)③、GB/T 28925-2012《信息技术射频识别 2.45GHz空中接口协议》④、GB/T 28926-2012《信息技术射频识别 2.45GHz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⑤、GB/T 29266-2012《射频识别13.56MHz标签基本电特性》⑥、GB/T 29261.3-2012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3部分:射频识别》⑦、GB/T 29261.4-2012 《信息技术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词汇第4部分:无线电通信》⑧、GB/T 29272-2012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系统性能测试方法》⑨、SB/T 10772-2012 《信息技术射频识别支持安全协议的800/900MHz空中接口通信协议》2、国内军工标准:①、军用射频识别信息服务符合性测试方法GJB 7389-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 ofinformation servi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②、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访问和管理应用接口GJB 7388-2011 Application interface ofreader access and management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③、军用射频识别惟一标识编码解析系统接口GJB 7387-2011 Unique identification coderesolv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④、军用射频识别信息共享服务接口GJB 7386-2011 Information share service interface for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⑤、军用射频识别信息服务体系架构GJB 7385-2011 I nformation service architecture for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⑥、军用射频识别数据转换协议GJB 7384-2011 Data translation protocol for military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⑦、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接口协议第1部分:800/900MHz GJB 7383.1-2011 Readerinterface protocol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Part 1:800/900MHz⑧、军用射频识别标签数据结构通用要求GJB 7382-2011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tag datastructur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⑨、军用射频识别现场检测设备通用规范GJB 7381-2011 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local testequipment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⑩、军用射频识别设备的系统性能测试方法GJB 7379-2011 System performance test method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s⑪、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第2部分:2.45GHz GJB 7378.2-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ir interface Part 2:2.45GHz⑫、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符合性测试方法第1部分:800/900MHz GJB 7378.1-2011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ir interface Part 1:800/900MHz⑬、军用物品唯一标识GJB 7375-2011 Military unique identification for item⑭、军用射频识别术语GJB 7374-2011 Terms of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⑮、军用无源射频识别标签通用规范GJB 7373-2011 G 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passi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⑯、军用有源射频识别标签通用规范GJB 7372-2011 G 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acti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⑰、军用物资和装备自动识别标识符GJB 7371-2011 Identifier for an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military material and armament⑱、军用射频识别读写器通用规范GJB 7380-2011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eader⑲、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第2部分:2.45GHz参数GJB 7377.2-2011 Air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Part 2:2.45GHz parameters⑳、军用射频识别空中接口第1部分:800/900MHz参数GJB 7377.1-2011 Air interface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Part 1:800/900MHz parameters21、军用射频识别标签惟一标识GJB 7376-2011 Unique identification for military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22、军用射频识别标签和读写器安全测试与评估方法GJB 7370-2011 Security testingand evaluation methods for 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and reader23、军用射频识别系统安全通用要求GJB 7369-2011 G eneral requirements of security formilitary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3、ISO/IEC标准:①、货运集装箱的ISO 6346 (编码、ID和标识符号),ISO 10374(自动标识)、ISO 18185(安全电子封印)、ISO 17363(货运标签);②、用于动物的ISO 11784(代码结构)、ISO 11785(技术概念)、ISO 14223(扩展代码结构和编码);③、标识“接近”卡的ISO/IEC 14443-1(物理特点)、ISO/IEC 14443-2(射频和功率) 、ISO/IEC14443-3(初始化和防碰撞);④、标识“邻近”卡的ISO/IEC 14443-4 (传输协议)、ISO/IEC 15693-1 (物理特点)、ISO/IEC15693-2 (空中接口和初始化)、ISO/IEC 15693-3(防碰撞和协议);⑤、货物管理的ISO/IEC 15961(数据协议: 应用接口)、ISO/IEC 15962(数据协议: 数据编码规则)、ISO/IEC 15963(唯一标识符)、ISO/IEC 18000-1(参考结构)、ISO/IEC 18000-2(135 kHz以下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3(13.56 M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4(2.45 G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6(860 MHz - 960 MHz时的空中接口)、ISO/IEC 18000-7(433 MHz时的空中接口)、TR 18001(应用要求)、TR 18046(性能测试方法)、TR 18047(一致性测试方法);⑥、ISO/IEC 18000-6:2010Information technology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management -- Part 6: Parameter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s at 860 - 960 MHz;⑦、ISO/IEC 18046-3-2012(标签UHF性能测试标准);⑧、ISO/IEC TR 18047-6-2011 Information technology,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capture techniques — RFID device conformance test methods — Part 6:Tesmethods for air interface communication at 860 -960MHz PART C;⑨、ISO/IEC 24753(ISO/IEC 15962数据能力扩展);⑩、实时定位的ISO/IEC 24730-1 (应用编程接口API规范)、ISO/IEC 24730-2(2450MHz 的RTLS空中接口协议规范)、ISO/IEC 24730-3 (433MH的RTLS空中接口协议规范);⑪、RFID通用体系架构的ISO/IEC 24791;4、EPC global标准:①、EPC射频识别协议——1类2代超高频射频识别——用于860MHz到960MHz频段通信的协议,第1.2.0版(EPC TM Radio-Frequency Identity Protocols Class-1 Generation-2 UHF RFID Protocol for Communications at 860 MHz – 960 MHz Version 1.2.0);②、EPC global tag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test methods v1.1.0。
RFID复习题

RFID复习题一、概念题1、RFID常称为感应式电子晶片或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条码等等,俗称是什么。
2、RFID按工作频率可以分为几种。
3、什么是一种能将接收到的电磁波转换为电流信号,或者将电流信号转换成电磁波的装置,在RFID系统中,射频标签和读写器中都包含该装置。
4、我国UHF RFID的主要频段。
5、典型的RFID系统主要构成,一般我们把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统称为应用系统。
6、什么是一个捕捉和处理RFID标签数据的设备,它能够将数据写到RFID标签中,可以是单独的个体,也可以嵌入到其他系统之中。
7、RFID中间件平台主要分为哪3个层次。
8、RFID系统的安全和隐私威胁涉及的对象主要隐患。
9、RFID系统测试的内容也主要包括内容。
10、EPC编码原则。
11、RFID系统是指采用RFID电子标签为识别标志的应用系统,通常由几部分造成。
12、掌握RFID的应用在哪几个方面。
13、13.56MHz RFID标签的应用在哪些领域。
14、13.56MHz RFID标签是什么15、13.56MHz标签读写器16、在物品识别技术中,哪项不是“有生命”识别技术。
()17、接触式逻辑加密卡的应用领域。
18、 RFID技术特征。
19、读写器中负责将读写器中的电流信号转换成射频载波信号并发送给电子标签,或者接收标签发送过来的射频载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流信号的设备是什么。
20、什么是一个微型的无线收发装置,主要由内置天线和芯片组成。
二、综合技能题1、RFID系统工作原理图,根据图,简述该系统的工作原理。
2、简述RFID工作频率的分类及主要应用领域。
3、比较EPC和UID标准,分析其主要区别。
4、电子标签的内部结构,描述各模块的功能。
5、RFID中间件系统架构,描述下图中“设备驱动适配”、“事件处理引擎”、“规则引擎”、“规则库”的功能。
6、简述逻辑加密卡的主要应用领域7、什么是125KHZID卡,他的主要优点是什么?8、13.56MHz RFID标签的特点是什么,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9、每章课后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局),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800/900MHz频段RFID技术的应用需求,根据我国无线电频率划分和产业发展情况,并与国际相关标准衔接,制定800/900MHz频段RFID技术应用试行规定。
现予发布,自即日起施行。
二○○七年四月二十日 关于发布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
技术应用试行规定的通知
信部无〔2007〕205号
一、800/900MHz 频段RFID 技术的具体使用频率为
840-845MHz 和920-925MHz。
二、该频段RFID 技术无线电发射设备射频指标:
1、载波频率容限:20×10-6;
2、信道带宽及信道占用带宽(99%能量):
250kHz;
3、信道中心频率:
fc(MHz)=840.125+N×0.25 和
fc(MHz)=920.125+M×0.25(N、M为整数,取值
为0-19);
4、邻道功率泄漏比:40d B(第一邻道),60d B(第
二邻道);
5、发射功率:
频率范围(MHz) 发射功率(e.r.p)
840.50-844.5
920.50-924.5 2W
840-845
920-925 100mW
6、工作模式为跳频扩频方式,每跳频信道最大驻留
时间2 秒;
7、杂散发射限值(在两频段的中间载波频率±1MHz
范围以外):
7.1 天线端口
限值要求
频率范围 测量带宽 检波方式
最大功率工作状态
(dBm)
30MHz-1GHz -36 100kHz
有效值
1-12.75GHz -30 1MHz
806-821MHz 825-835MHz 851-866MHz 870-880MHz -52 100kHz 885-915MHz 930-960MHz 1.7-2.2GHz -47 100kHz 待机状态30MHz-1GHz -57 100kHz 1-12.75GHz -47 100kHz 7.2 机箱端口(含一体化天线) 限值要求 频率范围 测量带宽 检波方式 (dBm) 30MHz-1GHz -36(e.i.r.p) 100kHz 有效值 1-12.75GHz -30(e.i.r.p) 1MHz 8、电源端口和电信端口的传导骚扰发射应满足国标GB9254-1998 中B 类设备的限值要求; 9、在制造商声明的极限工作电压、极限温度条件下,设备的发射功率和频率容限应满足相应技术指标。
三、该频段的R F I D 技术无线电发射设备按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管理。
设备投入使用前,须获得信息产业部核发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
鉴于800/900MHz 频段RFID 是一项新的无线电应用技术,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为防止可能发生的无线电干扰,各级无线电管理机构要加强对该频段RFID 设备使用的管理,及时发现处理无线电干扰,保证该频段RFID 技术应用的平稳开展。
中国无线电 2007年第5期 政策法规
Policies & Regulations 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