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
优质护理之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优质护理之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李 晓辉
( 南省 长 沙 市 第 一 医 院神 经 医 学 中心 , 南 长 沙 4 0 0 ) 湖 湖 1 05
落时 的应急措施 等等 , 是需要家属 了解和 配合 的。我们的气管切 开 护理小组也将切 口护理 、 导管 日常护理 、 导管脱落应急处理制成了小 册子 , 受到 了医生们的肯定 。
2 精 神抚慰 与支持 我科 的患者病情来势凶险 , . 6 家属一下子难 以接 受这样的突发事件 , 往往 表现出悲伤与无措 。我 们本 着人文护理 的 精神 , 准备 了患者亲属休息 室 , 并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 劝导和抚慰 , 受 到了患 者亲属 的肯定 。 27环 境准备 适 宜的环境 气管切开后 由于空气 直接 由套 管进入 .
时因吸痰管太大抽吸过紧导管脱落 的常见原 因之 四。所以行气 管切 开的病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头须备有 吸引器 、 床 给氧装置 、 血管钳 、 照明灯 、 气管切 开
患者多数是病情危重的老年人 , 病情重病情复杂 , 呼吸道分泌物 潴 留导致 呼吸闲难 , 面对这种 突发 或者急性的症状 , 人心理 紧张 , 病
求生 的欲望 强烈。在决定是否进行气 管切开的时候 , 定要严格控 一 制适应症 与禁忌症 。严重出血性疾病或气管切开部位以下 占位性病
变引起的呼吸道梗阻者禁忌进行气管切开术。在医生考 虑为病 人进 行此项手术之前 , 护理人员要进行以下的工作 : 21 . 心理护理 他们 首先在心理上需要进 行疏导 和安慰 并且迫切需
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

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护理体会杜林,53岁,女性,因患有哮喘5年住院接受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该手术是一种以改善病人哮喘的关键操作,将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缓解病情,并将降低哮喘发作的频率。
作为护士,护理患有哮喘的病人尤为重要,因此需要更多关于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护理的了解。
病人术后第一阶段护理十分重要,要求护士要紧密观察病人,尤其是患有哮喘的病人。
当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恢复到良好的状态时,要给他们做初步护理,特别是检查病人的呼吸循环,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氧气浓度,血氧饱和度,病人的体温,体重等都要严格控制。
此外,病人的护理要求护士还要给病人适当的药物支持,进行出血抑制,预防感染,改善胸腔内压强,维持正常气道腔容积,保护气管内壁,促进上呼吸道被恢复,以及治疗和预防哮喘发作。
病人在恢复稳定期间,护士还要给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给予病人正确的认知与调节,帮助病人更好地接受疾病,提高病人的社会应用能力,帮助病人更好的应对病情的变化,缓解病人心理上的压力。
此外,护士还要积极引导病人及其家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病情,以减少病情的发作和缓解症状。
通过提供病人和家庭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的培训和宣传,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病情,从而更有效地护理病人,改善病人的状况。
总之,护士给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护理任务十分重要,只有护士能正确的认识病人的病情,正确的进行护理,才能使病人早日康复。
作为一名护士,我永远记住我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努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根据对患有哮喘的杜林病人气管切开术护理这段经历,我深刻地体会到,护士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理解病人临床情况,做好全面的护理评估和观察;其次,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给病人适当的药物支持,做到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后,引导病人及其家庭掌握哮喘护理的相关知识,促使病人更加积极地配合自身的护理。
最后,我希望能够提供病人更好的护理,使其早日康复。
气管切开术的术后护理体会

[ 中图分类号]R 5 [ 63 文献标 识码]B [ 文章编号 ]17 -02 2 0 ) -2 60 6 25 4 ( 07 0 0 8 -2 4
气管切开术应用广泛 , 尤其适用 于喉 阻塞的急救 。气 管被
切 开 后 患 者 的 呼 吸 困难 症 状 能 立 即得 到 缓 解 或 消 除 , 术 的 治 手
术后 留置尿 管 、 胱 冲洗 管易 发生尿路 感染 , 膀 除常规运 用 抗生素外还应 固定好集尿袋使低 于人体 的水平位 , 内尿液不 袋 超过 2 3 防止逆流而造 成逆行 感染 , 日更换集 尿袋 1次 , /, 每 保 持尿道 口的清洁 , 早晚用 0 1 .%安 多福 棉球 清洗尿道 口及尿管 , 嘱病人应多饮水 , 饮水量为 25 0~300 m 以冲洗尿路 。 0 0 l
如 吸引器 、 氧气 、 手电筒 、 呼吸机 等放置 于床旁 。气管 内套管每 天取 出清洁消毒 2~ 3次 , 套管一般在 手术后 1周 , 外 气管切 口 形成 窦道之后拔 出更换消毒 。气管纱 布应保持 清洁干燥 , 日 每 更换 , 经常检查创 I周 围皮 肤有 无感 染或湿 疹 。吸痰 时应注意 = I
疾患者 8例 , 合并糖 尿病 者 5例 。2 O例患 者均 痊愈 出院 , 1 无
例 并 发 症 发 生 , 院 时 间 为 5~ 。 住 7d
2 护 理体会
2 1 密切观 察 病情 .
注 意观 察 病 人 的 意识 及 生 命 体 征 , 此 类 病 人 大 多 为 高 龄 因
2 4 防止泌 尿 系感 染 .
择无菌生理盐水 , 量多 次 、 少 反复抽 吸尿 管 , 将血块 吸 出 , 复 恢
通畅 。冲洗液温度 应接 近人 体体温 , 般为 2 4 一 5~ O℃。过高 易引起血管扩张而加重 出血 ; 过低易导致 体温下降 、 寒战 , 甚至 出现膀胱痉挛 。导尿管在术后第 3天 即可拔除 , 拔除前 应训练 尿道 , 2~ 每 3h定时开放尿管一次 , 以刺激排 尿反射 的恢 复 , 如
气管切开术后及并发症护理体会

27 正确 掌握吸痰技巧 .
吸痰前雾化吸人 2 mi, 0 n 每次吸痰 不超过 1 s两次抽 吸间隔 5,
3~5 n 吸痰时严格 注意无菌操作 , mi。 动作 轻柔 。 吸痰压力不超过 1. ~1.k a 8 O7 60 P (0~10 mH )负压 太大易引起误伤 、 2m g , 缺氧或肺 不张, 避免拉锯 式的 吸痰 , 则容易损伤 呼吸道粘膜 , 不易保 否 也
球菌感染各 1 例。1 在气 管切开 1d因呛 咳甲状腺一小动脉破 例 2
裂出血 , 经及 时结扎 而止血 。4例死亡 中无一 例是 因护理不 当造
成 的并 发 症 而 死 亡 。
2 护理体 会
21 环 境 要 求 .
通过 头皮针缓慢滴人气 管 内,滴速控 制在 4~6 / i,4h 滴 rn2 ≥ a
23 气 管切 口的 护理 .
持 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 。吸痰时注意监测 心率 、 心律 、 血压及血
氧饱 和度 , 如果 出现心动过缓 、 早搏 、 血压下降甚至意识 变化 , 则
立 即停 止 吸痰 并 吸氧 。 2 饮 食 护理 . 8
气管切开后 。 严密观察伤 口有无 出血 现象 , 管切开局部 应 气
保持套管 清洁是防止并 发症 的关键环 节 ,消毒 内套管应 1 次 /h 内套管清洗 时内外皆需刷洗 , 8, 外套 管用条带 固定 , 松紧适 度 。可用煮沸方法 消毒 内套管 ; 亦可用 3 %过氧化氢溶 液浸泡消 毒, 但在安装前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消毒液。
26 充 分 湿 化 气 道 .
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o120o81520502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抢救生命的有效措施然而有创气道的打开使进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的空气未经口鼻腔湿化过滤而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由此造成呼吸道分泌粘稠干燥
重症监护室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干预的体会

重症监护室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干预的体会作者:吴静王莲敏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48-02气管切开是急症抢救和呼吸监护常用的急救措施,能及时解除呼吸道阻塞,恢复气道的通气功能,增加有效的呼吸量等[1]。
因此,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的关键。
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行新气管切开术成功抢救了22例危重病人,其中女性8例,男性14例,年龄均在22~62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11例,重型颅脑损伤10例,颈髓损伤l例。
其中18例病人处于昏迷状态,4例清醒。
2 护理干预2.1 气管切开术前准备常规检查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
在采用各项医疗护理措施前以同情关切的态度给病人以安全感,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与合作,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近可能满足病人及家属的需求[2]。
2.2 加强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2.2.1 减少陪护和探视,要求接触病人的家属,一律戴口罩,穿工作服,套鞋套,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尽可能不要接触患者。
2.2.2 操作者必须有无菌操作的观念一切操作均应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温度适宜,一般室内温度在22℃-23℃相对湿度在60%-70%,每天开窗通风,用l000mg/L的8.4液湿拖清扫地面,以减少尘埃飞扬,每日用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消毒时间2h,物体表面每日用5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
2.2.3 吸痰用物专人专用气管切开护理盘,每日消毒一次,吸痰管吸口腔与气管内痰液时分开使用,并注明吸气管及吸口腔溶液,绝不允许混合使用。
2.2.4 气管套管的应用有痰及时用负压吸引器吸出,不定时用手电筒检查,用蘸有2/3的酒精棉签,顺着内侧壁旋转擦拭易使粘附于内管壁的分泌物脱落,用蘸有2/3的酒精棉签,顺着内侧壁旋转擦拭,每日两次,气管套管10d更换1次。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生命的追求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属在患者需要抢救的时候选择气管切开这种方式来挽救患者的生命,而这种方式易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因此提高我们自身控制感染的意识,进行感染知识教育,使其掌握发生感染的规律及相关因素,自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呼吸道的基础护理,降低感染率。
而医院方面要充实该病区的护理人员,合理排班,备齐所需的抢救用物和药品,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质量。
1感染控制措施1.1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
护理人员护理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前,必须洗手,戴口罩、帽子。
医疗器械及用物严格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护理人员操作完毕后注意洗手和泡手,减少医源性感染因素[2]。
1.2提高病室空气质量:将患者置于有空气净化设施的房间内,若无条件,应将患者安置在单人房间[3],气管切开患者人住单人房间比共用房间能更有效控制感染。
保持病室内温度在20一24℃,相对湿度在60%一70%,空气消毒2次/d。
定时开窗换气,限制探视与陪护。
1.3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激素。
药物使用虽属医疗的范畴[4],护理人员可以为气管切开患者做好痰培养,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结果为医生提供使用有效抗生素和有效药物的依据,防止产生耐药菌株和真菌感染。
2重视基础护理2.1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是护理患者不可缺少的内容。
特别注意观察气管切开患者痰液的性质、颜色、量。
对痰量大、颜色呈黄色或绿色及体温升高患者,应警惕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2.2合理吸氧[5]。
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流量,吸人的氧气温湿度要适宜,氧气湿化液、吸氧面罩、氧气导管、喷雾器及容器等必须专人使用,并且每24h做消毒处理1次。
2.3口腔护理。
根据患者口腔pH值选择口腔护理液,pH值测定偏碱性用2%硼酸溶液;偏酸性者用2%碳酸氢钠溶液;霉菌感染性,可用制霉菌素等外涂;对口腔有血迹者,选用1%双氧水先擦洗血迹,再选用适宜口腔护理液。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院外救护体会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院外救护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院外救护体会。
方法对2013年我中心院外转送救治的3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救治转送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救护措施进行总结。
结果通过有效的救护措施,23例均病情稳定,顺利送达目的地,7例病情恶化放弃治疗回家。
结论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院外转送救治,要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严密监护,加强护理,科学及时处理,才能保证患者平安顺利送达目的地。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后院外转送救护体会【中图分类号】R65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371-02气管切开术系切开颈段气管,放入金属气管套管以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所致呼吸困难的医疗操作[1]。
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院内处置一般困难不大,但如果需要医院之间的转送,或带管放弃治疗回家,由于救护车上条件有限,针对不同患者怎么样顺利平安院外转送,和院内就有许多的不同,难度也相对较大。
现将其救护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中心2013年共转送救治30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其中男患者19例,女患者11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28岁,平均49岁。
颅脑外伤12例,脑出血误吸、舌后坠9例,痰液粘稠致呼吸困难7例,中毒导致呼吸困难2例。
留置气管套管时间1-25天不等,其中23例要求向上级医院转诊,7例放弃治疗回家。
2 救护措施2.1 转送体位转送时体位不宜变动过多过频,一般平卧位,如无颅内压增高,头可稍低,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头颈部及上身应保持在同一直线,翻身或改变体位时要同时转动,避免套管活动刺激或脱落发生呼吸困难。
如患者烦躁有自行拔出套管的可能,应固定其上肢,以免发生意外。
要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2.2 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对气管切开且自主呼吸难以完成的患者,需要给予机械通气。
院外机械通气多采用车载呼吸机,或简易皮球辅助,需要根据患者院内的呼吸机指数进行调整,特别是对较高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的患者,要注意继续保持呼气末正压,否则很容易导致反应性肺水肿发生。
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体会

气管切开病人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2-09-27T10:58:10.1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张淑琴[导读] 探讨气管切开护理技术方法,预防并发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张淑琴 (新疆伊犁友谊医院耳鼻喉科 835000)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护理技术方法,预防并发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通过对2006-2011年在本科室因喉癌、气管异物、喉梗阻、喉乳头状瘤、急性会厌炎等而行气管切开的病人实施瘘口护理、气管内管护理、吸痰、气管湿化、心理支持、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有无并发症发生。
结果均未发生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
结论气管切开病人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得当、有效。
【关键词】气管切开护理气管切开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部唤起功能,防止窒息,是挽救病人生命的最有力措施。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否正确完善,会直接影响抢救成功与预后,通过对气管切开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问题的探讨,总结了临床工作中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我科从2006-2011年收治气管切开病人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
平均带管治疗23±6.06天,其中最长的49天,最短的12天。
2 护理体会2.1 瘘口护理2.1.1 每天使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瘘口周围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它既可以防止瘘口感染,又可以保护瘘口周围皮肤不被分泌物刺激,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无需使用敷料覆盖在瘘口,因敷料为细菌的繁殖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寄居地,同时敷料上脱落的纤维可能进入呼吸道。
2.1.2 因口鼻腔分泌物是呼吸道的重要感染源,应加强口鼻腔护理。
2.2 气管内套管的护理 2.2.1 保持套管固定带松紧度适宜,套管固定太紧会使颈部血管受压,影响头颅血液循环,而太松套管容易脱出,应以容纳1指为宜。
对小孩及躁动的患者,为防止其自行拔管或污染气管套管应加以约束,每2h放松一次约5min。
2.2.2 随时擦拭外管口的分泌物,并及时更换外管口下垫衬的纱布,每日两次,遇有感染应立即更换,以防局部反复刺激而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危重疾病,一般伤情比较复杂,需要紧急处理。
许多颅脑外伤病人,经手术或抢救后长期昏迷卧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容易误吸或坠积于肺部,造成呼吸道梗塞,肺部感染等,致使患者缺氧窒息,甚至死亡[1]。
因此进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救治的关键,是要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措施。
2012年6月~2013年3月间对我院97例颅脑外伤开颅术后气管切开病人采取了积极正确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护理体会颅脑外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23-02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危重疾病,一般伤情比较复杂,需要紧急处理。
许多颅脑外伤病人,经手术或抢救后长期昏迷卧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及呕吐物容易误吸或坠积于肺部,造成呼吸道梗塞,肺部感染等,致使患者缺氧窒息,甚至死亡[1]。
因此进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救治的关键,是要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措施。
2012年6月~2013年3月间对我院97例颅脑外伤开颅术后气管切开病人采取了积极正确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入院的97例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患者,这些患者均进行了气管切开术,年龄17岁~72岁,平均年龄43.24岁,男性59例,女性38例。
其中硬膜外血肿23例,硬膜下血肿14例,脑挫裂伤24例,原发性脑干损伤19例,脑出血术后9例,其他8例。
格拉斯(GCS)评分为3~5分者47人,GCS评分5-8分者50人,气管切开置管时间为13~108d,平均23.7d。
2 外科处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选择合适手术及治疗方式,颅脑外伤病人经手术或抢救后往往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无力咳出痰液,分泌物滞留于呼吸道,形成坠积性肺炎。
伴发昏迷的患者长期卧床,且有不同程度的舌后坠可导致呼吸道梗阻,呼吸道分泌物增加,痰液黏稠不易排出,颅内压增高可发生呕吐,呕吐物容易误吸入气管导致误吸性肺炎。
3 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
3.1.1 休息和体位: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尽量减少活动,给患者翻身时应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而影响通气,床头抬高10°~30°,侧卧位或者平卧位、头偏向健侧可防止舌后坠或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及时清除口、鼻内分泌物。
一般每2h―3h翻身一次,翻身应缓慢进行,同时配合拍背,用手叩病人背部,利用震动使附着于肺部周围、气管、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以利吸出[2]。
3.1.2 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性的流质饮食。
对于昏迷者可进行鼻饲或场外营养,而伴有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应禁食,进行场外营养。
3.1.3 氧疗护理:充分吸氧,改善低氧血症。
重度颅脑外伤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缺氧,一般供氧浓度在30%~50%,保持血氧饱和度在96%以上,以免脑缺氧而加重昏迷。
3.2 病情观察。
对患者的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进行密切观察,包括意识状态、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的频率、节律、类型、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呼吸道分泌物的颜色、量、质以及黏稠度、检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态、呕吐物和粪便性状、皮肤、黏膜以及液体出入液量等。
及时掌握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3 切口管理。
严密观察切口有无渗血,切口周围的皮肤有无皮下气肿,气管套管有无扭转或脱出、有无阻塞。
气管切开者每天更换气管切开处敷料和清洁气管内套管1~2次,防止感染。
保持切开部位的敷料清洁干燥。
每次吸痰后有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在气管切口处放一无菌纱布套管垫可避免周围皮肤细菌和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切口。
3.4 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
气管切开病人失去上呼吸道的温、湿化功能,而出现气道粘膜干燥、痰液干涸、结痂不易排出而影响通气,因此需要采用一些必要的措施使得吸入气体的温度在32~36℃,相对湿度为100%。
常用的方法有:①超声雾化吸入法:生理盐水40mL+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5mg,每天雾化3~4次,每次15min~20min可起到稀释分泌物,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炎症和水肿的作用。
②蒸汽加热湿化法:湿化器的水温保持在50℃左右,注意湿化灌内只能加无菌蒸馏水,禁用生理盐水或加入药物,以免溶质在罐内形成沉淀。
3.5 吸痰:吸痰的频率应根据分泌物量决定。
操作前先要把握吸痰的指针即病人是否需要进行吸痰包括:呼吸音粗糙、咳嗽、呼吸频率加快。
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管、手套、吸痰溶液及容器必须每次更换,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起交叉感染。
操作时注意动作轻、快,避免损伤气管粘膜,每次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氧(FiO2>70%)吸入2min,1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3]。
3.6 并发症护理:常见的并发症有: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切口感染、皮下气肿、伤口出血、纵膈气肿、气胸等。
密切监测患者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相应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现并发症,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3.7 拔管护理:病情稳定后,可遵医嘱酌情试堵管,先将气管套管堵塞一半,密切观察24-48小时,若患者无呼吸困难,无缺氧,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心率,血压均平稳,咳嗽有力者,可将气管套管全部堵塞,继续观察48小时,如无异常可拨除气管套管。
拔管前应向其做好解释和劝导工作,鼓励病人锻炼自主呼吸[4]。
3.8 心理护理:护士应经常巡视,了解、关心和鼓励病人,采用各项医疗护理措施前,应向病人作简要说明,给病人以安全感,取得病人信任和合作。
4 结果
通过精心的护理和治疗,疗效较传统护理好,97例患者中共治愈47例,占48.45%;好转26例,占26.80%;死亡或放弃治疗24例,占24.74%。
5 讨论
因此,通过本组护理干预病人康复情况可以表明,应用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脑外伤伴气管切开患者的严重肺部感染,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工作责任心的同时,更需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知识,确实、有效地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工作,做好无菌技术操作及空气消毒,进行全面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晓霞.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措施和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25(1):97―98
[2] 吴晓英.气管插管阻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1):2309
[3] 孙中敏,周红霞.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术后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4)106
[4] 蔡映云.机械通气及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