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 夜

合集下载

古诗文《阁夜》赏析

古诗文《阁夜》赏析

古诗文《阁夜》赏析阁夜唐朝: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阁夜译文及注释【译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⑴】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⑵霁(jì):雪停。

⑶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⑸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战伐:崔旰(gàn)之乱。

⑹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⑺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

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⑻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阁夜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

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阁夜鉴赏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唐诗赏析-杜甫《阁夜》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杜甫《阁夜》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阁夜》原文|译文|赏析'《阁夜》是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译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霁(jì):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

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阁夜_杜甫

阁夜_杜甫

• “野哭”二句,这两句可能是作者听到“五更鼓 角”之后产生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联想。一闻战 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 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 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 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 “数处”言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 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夷歌”、 “渔樵”,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 鼓角声、哭声、歌声交织在一起,过去、现在、 未来交织在一起,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 来说,这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这两句写的异 常凄凉被撞,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 • • 严冬岁末,白昼很短,日落月升仿佛催 促着白天匆匆而过。 大雪初霁,皑皑白雪在月光的辉映下, 使山城夔州的冬夜更显凄清寂静。 借诗人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叙写,传达出 垂老飘零的深沉悲慨。 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 痛笔调。
2、“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表达了诗人什么 样的感情? 听觉、视觉。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 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音调铿锵; 下句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 音 调转柔。一份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 壮情怀萦绕诗人的心头。
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 这一联交代了什么要素?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 有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之感 ,稍稍流露出 凄苦的心境。“天涯”,称所在地资州, 有客居天涯自伤飘泊凄寒,“宵”这里 指黎明前, 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 心之重,这一寒冷孤寂的图景为下文写 听到当地驻军的鼓角声作铺垫。

古诗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翻译赏析

古诗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翻译赏析

古诗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翻译赏析《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古诗全文如下: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前言】《阁夜》为唐朝诗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

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注释】⑴阴阳:指日月。

⑵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⑶霁:雪停。

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瞿塘峡在夔州东⑸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⑹战伐:崔旰之乱。

⑺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⑻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翻译】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赏析】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开首二句写道:“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诗歌首先点明时间。

上句中的“岁暮”指冬季。

“阴阳”指日月。

“景”同“影”。

“短景”指冬天日短。

“天涯”即天边,指夔州。

“霁”即天放晴。

首句的意思是说,年终一天比一天短。

其中,一个“催”字用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的冬日特点,而且使人觉得时光飞逝。

次句“天涯霜雪霁寒宵”中的“天涯”指夔州,又暗含有沦落天涯意。

意思是说,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杜甫《阁夜》(带拼音、注释、译文)

杜甫《阁夜》(带拼音、注释、译文)

杜甫《阁夜》(带拼音、注释、译文)《阁gé夜yè》作zuò者zhě:杜dù甫fǔ岁suì暮mù阴yīn阳yáng催cuī短duǎn景yǐng, 天tiān涯yá霜shuāng 雪xuě霁jì寒hán宵xiāo。

五wǔ更gēng鼓gǔ角jiǎo声shēng悲bēi壮zhuàng, 三sān峡xiá星xīng河hé影yǐng动dòng摇yáo。

野yě哭kū千qiān家jiā闻wén战zhàn伐fá, 夷yí歌gē数shù处chù起qǐ渔yú樵qiáo。

卧wò龙lóng跃yuè马mǎ终zhōng黄huáng土tǔ, 人rén事shì音yīn书shū漫màn寂jì寥liáo。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注释: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霁: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战伐:崔旰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卧龙:指诸葛亮。

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译文:年终岁末白天越来越短,漫天的大雪在寒冷的夜晚停了下来。

五更天听到战鼓号角声起伏悲壮。

阁夜(杜甫)原文及赏析

阁夜(杜甫)原文及赏析

阁夜(杜甫)原文及赏析《阁夜》是唐代杜甫所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月下阁楼中的寂静与思念之情。

以下是《阁夜》的原文及赏析。

阁夜开始静夜细无声,银河干扰微微明。

年年战骨埋荒外,岁岁农耕在半丘。

虚舟恰过鹦鹉洲,带得青云雨少留。

惟见新人笑当骨,乐师泣对堂前楼。

长倚玉槐情未了,愿随青鸟九翩翾。

澄江白日静于此,野径深坐难于邀。

纵令春风度江杨,吹拂湖水起晚涛。

赏析:这首诗以“阁夜”为题,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开始静夜细无声,银河干扰微微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静谧。

诗人借助银河的微光,表达了与外界的独立和干扰的微弱。

这种细微的反差使得整个画面更具诗意。

接着,诗人通过写战场和田间农耕,表达了岁月更迭和人事如梦的感叹。

“年年战骨埋荒外,岁岁农耕在半丘”,大自然和人的活动都在恒定不变的循环中进行,呈现出无情的时光流转。

接下来的几句“虚舟恰过鹦鹉洲,带得青云雨少留。

惟见新人笑当骨,乐师泣对堂前楼”,以景物的描绘寄托了对过往的思念。

虚船划过鹦鹉洲,清云与雨离去,新人笑容和乐师的泪水交织在堂前楼下,构成了一幅现实与虚幻、欢笑和泪水共存的画面。

这种对比与交织,进一步凸显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和社会变迁的无常。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久别的思念之情。

“长倚玉槐情未了,愿随青鸟九翩翾”。

他倚在槐树下,对过往的情感未能了断。

在这里,槐树成为了倾诉与宣泄情感的依托。

他希望能随着青鸟的飞翔,将自己的思念传递到远方。

最后两句“澄江白日静于此,野径深坐难于邀。

纵令春风度江杨,吹拂湖水起晚涛”,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深情。

“澄江白日静于此,野径深坐难于邀”,借景写情,凸显了诗人此时的孤独和思索。

即使春风吹拂江杨,湖水也只是微微起波,没有人能够邀请诗人一同留下。

这种场景的描绘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寂寞和无奈。

《阁夜》这首诗以静谧、思念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的手法,传达了诗人对光阴易逝、人生无常的思考和感叹。

《阁夜》诗词赏析及译文

《阁夜》诗词赏析及译文

《阁夜》诗词赏析及译文《阁夜》诗词赏析及译文《阁夜》唐朝: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阁夜》古诗简介《阁夜》为唐朝诗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

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阁夜》翻译/译文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阁夜》注释⑴阴阳:指日月。

⑵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⑶霁(jì):雪停。

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瞿塘峡在夔州东。

⑸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⑹战伐:崔旰(gàn)之乱。

⑺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⑻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阁夜》赏析/鉴赏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开首二句写道:“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诗歌首先点明时间。

上句中的“岁暮”指冬季。

“阴阳”指日月。

“景”同“影”。

“短景”指冬天日短。

“天涯”即天边,指夔州。

“霁”即天放晴。

首句的意思是说,年终一天比一天短。

其中,一个“催”字用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的冬日特点,而且使人觉得时光飞逝。

次句“天涯霜雪霁寒宵”中的“天涯”指夔州,又暗含有沦落天涯意。

意思是说,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杜甫《阁夜》原文译文鉴赏

杜甫《阁夜》原文译文鉴赏

杜甫《阁夜》原文|译文|鉴赏《阁夜》为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阁夜》原文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版本一)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版本二)译文及注释译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⑴ 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⑵霁(jì):雪停。

⑶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⑸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战伐:崔旰(gàn)之乱。

⑹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⑺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

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⑻ 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鉴赏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这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军阀割据,混战不断;吐蕃也不断 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 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这首诗感 时忆旧,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诗歌内容鉴赏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点明时间。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 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 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 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 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 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
诗歌内容鉴赏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 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 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 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 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
诗歌内容鉴赏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 《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 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 杜甫曾屡次咏到他:“公孙初据险, 跃马意何长?”(《白帝城》) “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 (《上白帝城二首》)一世之雄,州西郊的武 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
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 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 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 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这话 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 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 来材大难为用!”(《古柏行》)“英雄余 事业,衰迈久风尘。”(《上白帝城二首》) 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卢
相关评论
(曹操)闻衡善击鼓,昭为鼓吏,因大会 宾客,阅试音节……次至衡,衡方为《渔阳》 参挝,蹀躞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 莫不慷慨。 ——《后汉书· 祢衡传》 元光元年,天星尽摇,上以问候星者, 对曰:“星摇者,民劳也。”后伐四夷,百姓 劳于兵革。 ——《汉书· 天文志》
鉴赏技巧 本诗感慨万千,说说这些感情 是如何表达的?

杜甫

渭洛游子改编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 巩县。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 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 瑰丽,或平易质朴。 “沉郁顿挫” “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圣”
从内容来说,杜诗更多地关注国运民生,且 充满忧患意识,也明显地蕴含了这个阶级的 停滞与走下坡路。
谢谢合作,再见!
诗歌内容鉴赏 诗歌内容鉴赏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 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 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 鼓角声分外响亮,值五更欲曙之时,愁人不 寐,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这就从侧面烘 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 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 “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革未
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 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 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 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 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 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 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 宠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 之概。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 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 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