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杜甫《阁夜》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古诗文《阁夜》赏析

古诗文《阁夜》赏析阁夜唐朝: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阁夜译文及注释【译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⑴】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⑵霁(jì):雪停。
⑶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⑸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战伐:崔旰(gàn)之乱。
⑹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⑺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
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⑻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阁夜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
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阁夜鉴赏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赏析古诗《阁夜》唐 杜甫

诗歌的艺术手法与创新
4
3
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体现了其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2
1
诗歌采用了五言古诗的形式,简洁明快
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4
《阁夜》的影响与评价
杜甫的诗歌地位
创作地点:杜甫的家乡成都
创作背景:安史之乱时期,杜甫为躲避战乱,流落到成都,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主题: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
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反映了杜甫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
《阁夜》的诗句解析
诗句的语言风格
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修辞手法多样,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02
用词精炼,富有韵律感
诗歌运用对比手法,展现出夜晚的宁静与战争的激烈
诗歌以“月落乌啼霜满天”开始,以“江枫渔火对愁眠”结尾,结构完整
诗歌的主题与思想
01
诗歌主题:描绘了唐朝时期长安城的夜晚景象
03
艺术手法: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感染力
02
思想内涵: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04
《阁夜》在杜甫诗歌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杜甫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该诗以夜景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孤独、忧愁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独特,语言简练,意境深邃,被誉为“杜甫诗歌的典范之作”。
后世对《阁夜》的评价与影响
《阁夜》被誉为“诗史”之作,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状况
被誉为“诗圣”,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成就
唐诗赏析-杜甫《阁夜》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阁夜》原文|译文|赏析'《阁夜》是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译文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霁(jì):雪停。
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战伐:崔旰(gàn)之乱。
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
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开首二句点明时间。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
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逼人。
古诗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翻译赏析

古诗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翻译赏析《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古诗全文如下: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前言】《阁夜》为唐朝诗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
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注释】⑴阴阳:指日月。
⑵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⑶霁:雪停。
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瞿塘峡在夔州东⑸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⑹战伐:崔旰之乱。
⑺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⑻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翻译】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赏析】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开首二句写道:“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诗歌首先点明时间。
上句中的“岁暮”指冬季。
“阴阳”指日月。
“景”同“影”。
“短景”指冬天日短。
“天涯”即天边,指夔州。
“霁”即天放晴。
首句的意思是说,年终一天比一天短。
其中,一个“催”字用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的冬日特点,而且使人觉得时光飞逝。
次句“天涯霜雪霁寒宵”中的“天涯”指夔州,又暗含有沦落天涯意。
意思是说,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阁夜(杜甫)原文及赏析

阁夜(杜甫)原文及赏析《阁夜》是唐代杜甫所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月下阁楼中的寂静与思念之情。
以下是《阁夜》的原文及赏析。
阁夜开始静夜细无声,银河干扰微微明。
年年战骨埋荒外,岁岁农耕在半丘。
虚舟恰过鹦鹉洲,带得青云雨少留。
惟见新人笑当骨,乐师泣对堂前楼。
长倚玉槐情未了,愿随青鸟九翩翾。
澄江白日静于此,野径深坐难于邀。
纵令春风度江杨,吹拂湖水起晚涛。
赏析:这首诗以“阁夜”为题,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开始静夜细无声,银河干扰微微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静谧。
诗人借助银河的微光,表达了与外界的独立和干扰的微弱。
这种细微的反差使得整个画面更具诗意。
接着,诗人通过写战场和田间农耕,表达了岁月更迭和人事如梦的感叹。
“年年战骨埋荒外,岁岁农耕在半丘”,大自然和人的活动都在恒定不变的循环中进行,呈现出无情的时光流转。
接下来的几句“虚舟恰过鹦鹉洲,带得青云雨少留。
惟见新人笑当骨,乐师泣对堂前楼”,以景物的描绘寄托了对过往的思念。
虚船划过鹦鹉洲,清云与雨离去,新人笑容和乐师的泪水交织在堂前楼下,构成了一幅现实与虚幻、欢笑和泪水共存的画面。
这种对比与交织,进一步凸显了人生的喜怒哀乐和社会变迁的无常。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久别的思念之情。
“长倚玉槐情未了,愿随青鸟九翩翾”。
他倚在槐树下,对过往的情感未能了断。
在这里,槐树成为了倾诉与宣泄情感的依托。
他希望能随着青鸟的飞翔,将自己的思念传递到远方。
最后两句“澄江白日静于此,野径深坐难于邀。
纵令春风度江杨,吹拂湖水起晚涛”,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深情。
“澄江白日静于此,野径深坐难于邀”,借景写情,凸显了诗人此时的孤独和思索。
即使春风吹拂江杨,湖水也只是微微起波,没有人能够邀请诗人一同留下。
这种场景的描绘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寂寞和无奈。
《阁夜》这首诗以静谧、思念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的手法,传达了诗人对光阴易逝、人生无常的思考和感叹。
《阁夜》诗词赏析及译文

《阁夜》诗词赏析及译文《阁夜》诗词赏析及译文《阁夜》唐朝: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阁夜》古诗简介《阁夜》为唐朝诗人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
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阁夜》翻译/译文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阁夜》注释⑴阴阳:指日月。
⑵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⑶霁(jì):雪停。
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瞿塘峡在夔州东。
⑸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⑹战伐:崔旰(gàn)之乱。
⑺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⑻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阁夜》赏析/鉴赏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之意。
首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怀。
开首二句写道:“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诗歌首先点明时间。
上句中的“岁暮”指冬季。
“阴阳”指日月。
“景”同“影”。
“短景”指冬天日短。
“天涯”即天边,指夔州。
“霁”即天放晴。
首句的意思是说,年终一天比一天短。
其中,一个“催”字用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的冬日特点,而且使人觉得时光飞逝。
次句“天涯霜雪霁寒宵”中的“天涯”指夔州,又暗含有沦落天涯意。
意思是说,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昼。
杜甫《阁夜 》的意思及赏析

杜甫《阁夜》的意思及赏析阁夜杜甫岁暮一陰一陽一1催短景2,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3星河4影动摇。
野哭几家5闻战伐,夷6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一陰一陽一: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日光。
3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瞿塘峡在夔州东。
4星河:星辰与银河。
5几家:一作“千家”。
6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7卧龙:指诸葛亮。
8跃马:指公孙述。
到了寒冬的季节,白天的日子就越来越短了;在这霜雪初散的晚上,只身一人,独处天涯,显得更加的寒冷。
五更响起的鼓角声,格外的凄凉悲壮;三峡上空的星河映照在一江一水中,随着波一浪一摇动不定。
千村一起悲哭,一定是传来了战争的讯息;此时,很多的渔人樵夫,唱起了夷族的歌谣。
诸葛、公孙到头也一样终归黄土,又何必哀叹人世萧条家书断绝的寂寥呢?【伟丽之美】本诗主要是写诗人在阁夜的所见所闻,进而引发内心的各种感触。
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一江一上洪波,从山川写到人事,从千年往迹写到当前现实。
气象雄阔,上天下地,俯仰古今;感情深沉悲愤,风格阔大苍凉,情景融汇一体。
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把频频发生战争气氛传达的淋一漓尽致;接下来说雨后玉宇、天上银河、群星、星影等。
景色非常的美,是一种伟丽的美。
通过“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的对比,把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赏析】《阁夜》一诗既有实象,如霜雪、鼓角等,也有虚象,如一陰一陽一、战伐等。
实处,使得所描写的对象背景开阔、包孕丰富;虚处,诗人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突出了整首诗的主题。
作文时,我们被要求写一真人真事,但真人真事不是指照搬生活的现象,摹写生活的原型,而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改造、掺入想象与虚构,使人物和事件集中化,典型化,更好的表现主题,虚实搭配,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唐诗三百首之《阁夜》原文赏析

唐诗之《阁夜》原文赏析唐诗三百首之《阁夜》原文赏析《阁夜》为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因而感慨万千,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并力图在内心超越这些人生的感慨,因作此诗。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1、阴阳:指日月。
2、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日光。
3、三峡:指塘峡、巫峡、西陵峡。
塘峡在州东。
4、星河:星辰与银河。
5、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
几家:一作“千家”。
6、夷歌句:意谓渔人夫都唱着夷歌,见州之僻远。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7、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8、跃马:指公孙述。
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
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
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译文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赏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州西阁作所。
全诗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
首联点明冬夜寒;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
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阁夜》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阁夜》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作品,这首诗中虽然有悲凉哀伤之情,但是也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版本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版本二)
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
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号角声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
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无论是贤还是愚)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又算得了什么呢。
注释
⑴ 阴阳:指日月。
短景:指冬季日短。
景:通“影”,日光。
⑵霁(jì):雪停。
⑶五更鼓角:天未明时,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
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
⑸ 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战伐:崔旰(gàn)之乱。
⑹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⑺卧龙:指诸葛亮。
《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跃马:指公孙述。
字子阳,扶风人。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号“白帝”。
这里用晋代左思《蜀都赋》中“公孙跃马而称帝”之意。
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提到。
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
⑻ 人事:指交游。
音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白白的。
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
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
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