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句赏析

合集下载

杜甫《绝句》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

杜甫《绝句》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

杜甫《绝句》古诗讲解和赏析小学生必学古诗词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深受后人喜爱。

其中,《绝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从杜甫的生平背景、诗歌主题、艺术特点以及诗句赏析等方面,对《绝句》进行讲解和赏析。

杜甫的生平背景杜甫生于唐代贞元四年(712年),逝世于唐代开元二十五年(757年)。

他是一个充满激情和使命感的作家,经历了盛世的兴衰,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

他饱受贫困之苦,多次辗转于各地,时常在逃亡中写下他的诗歌,抒发着内心的哀愁和对社会的忧患。

《绝句》的主题《绝句》是杜甫的一首短诗,字数有限,但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却非常丰富。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人民痛苦的忧虑之情。

通过对社会和个体命运的思考,杜甫试图唤起人们对苦难和困境的关注,进而引起人们的反思和改变。

艺术特点1. 凝练的语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字字数相等,使整首诗达到了形式上的对称美。

2. 抒发真情:杜甫以真实的感情表达诗中的主题,借助短小而深刻的语句,传递出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深忧虑。

3. 借景抒发:杜甫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体现他内心的情感。

《绝句》中,他以连绵的山峦和辽阔的河水,表现了社会动荡带来的痛苦和无常。

诗句赏析1. "登高壮观天地间"——这句诗描绘了作者登高远望的场景,展现了他对世界的壮丽景色的震撼。

这句诗字体雄浑有力,通过"登高"二字,体现了作者对远大理想的追求。

2. "心随材亦复然"——这句诗中的"心随材"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和心灵的困扰。

"亦复然"则暗示了无奈和痛苦的现实。

3. "日落馀辉起烟波"——这句诗通过对夕阳余晖和起伏的烟波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社会动荡的苦难和人民的痛苦。

作者通过这种对景物的感受,引起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五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五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杜甫《九日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九日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九日五首》原文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上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不景气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急。

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

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

北阙心长恋爱,西江首独回去。

茱萸获赐朝士,难得一枝去。

旧与苏司业,兼随郑广文。

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

野树歌还自得,秋砧睡着却言。

萨贝蒂科两冥漠,西北存有孤云。

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源。

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巫峡蟠江路,终南对国门。

系舟身万里,条叶枕泪双痕。

为客裁乌帽,从儿具绿尊。

佳辰对群盗,愁绝更谁论。

杜甫《九日五首》译者待更新杜甫《九日五首》赏析《九日五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古诗。

重阳佳节,作者独自一人,登高插茱萸,思念飘零各地的兄妹,想起昔日团聚之景,心中愈加感伤,全诗基调伤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九日五首其一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此诗就是大历二年(767)轻九日杜甫在夔州览胜之作。

诗人联系两年去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发自己九月九日重阳览胜的感叹,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通常览胜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

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

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回。

重九饮酒赏菊,本就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卧病”献艺,却“并无分后”饮酒,遂也有心赏菊。

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出来:“菊花从此不须上开”!这一带着较猛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去,好象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晴饮酒,又快乐赏菊。

而诗人的任性并使气,似乎就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迥然不同。

这一联及,杜甫精妙地采用借对(亦即为沈德潜所谓“真假对”),筹钱“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陈曾寿”(《诗人玉屑》),被称作杜律的创格。

杜甫的诗句赏析

杜甫的诗句赏析

杜甫的诗句赏析杜甫的诗句赏析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以下是小编带来杜甫的诗句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甫的诗句赏析例1杜甫唐七言律诗:《登高》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登高》参考注释: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回:回旋。

③潦倒:困顿,衰颓。

④新停:指当时杜甫因患病而停酒。

⑤落木:落叶。

⑥萧萧:风吹树叶飘落的声音。

⑦悲秋:因秋生悲意。

⑧百年:人的一生,此指年老。

杜甫唐七言律诗:《登高》赏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这是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

诗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为抒情。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全诗八句四对,对偶精巧,用韵讲究。

其中颔联字字珠玑,已成为千古佳句。

杜甫的诗句赏析例2杜甫唐五言律诗:《江汉》原文: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参考注释:杜甫唐五言律诗:《江汉》赏析: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

“江汉”,长江、汉水之间。

首联表达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有自嘲意。

“思归客”是杜甫自谓,因为身在江汉,时刻思归故乡,但思归而不得,饱含天涯沦落的无限辛酸。

“乾坤”,即天地。

“腐儒”,迂腐的读书人,这里实际是诗人自指不会迎合世俗。

杜甫诗词名句大全,杜甫经典诗句赏析30则

杜甫诗词名句大全,杜甫经典诗句赏析30则

杜甫诗词名句大全,杜甫经典诗句赏析30则唐代大诗人杜甫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杜甫诗词名句大全,欢迎大家阅读!01. 人生在世间,聚散亦暂时杜甫《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人们生活在世界上,就像彼此相聚又分手一样十分短暂。

两句诗慨叹人生匆促、短暂。

0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一定要登上泰山极顶,环视四周低矮的山峰。

杜甫不畏艰险、勇于攀登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于此可见一斑。

03.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我这个人性情有点古怪,对创作好的诗句特别偏好,道了一语如果不能打动人,即使死了也不会罢休。

由此可见杜甫的创作态度是何等的严肃、认真。

04.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杜甫《可叹》天上的浮云原本像件白净的衣服,转眼间却又变成了黑狗的样子。

指事物变化无常。

05.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树叶萧萧落下,漫无边际;长江滚滚而来,茫无尽头。

二句诗是从大处写秋景,暗含有慨叹人生易老的意思。

现常用来说明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规律。

06.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辅助皇帝成为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使政通人和、风俗淳厚。

两句诗写的是作者的远大抱负。

07.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杜甫《江汉》垂暮之年雄心仍在,身处逆境却要病痊体愈了。

两句诗表现出作者自强不息、积极用世的顽强精神。

08.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诗之二想当年的开元盛世,小镇也有不下上万户的人家。

作者是借回忆昔日的人民众庶景象,提醒当时的统治者,实现国运中兴。

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七一三年起,止于公元七四二年,凡二十九年,这是唐朝的鼎盛时期09.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刘备接连三次拜见诸葛亮,为的是得到归并天下的计策,诸葛亮协助刘备开基创业,又扶助刘禅撑持危局,表现了老臣的耿耿忠心。

杜甫全文及原著赏析15篇

杜甫全文及原著赏析15篇

杜甫全文及原著赏析15篇杜甫全文及原著赏析1[唐]杜甫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

作品赏析:【鹤注】许即任城许主簿。

当是开元二十五年至兖州,与许游南池时相先后。

今诗云“东岳云峰起”,则是在兖州甚明。

鲁訔年谱引公酹文云:“二十九年,在洛之首阳祭远祖。

”则至兖在二十九年之前。

梁权道编在天宝十三载,非。

盖是年公在长安矣。

走邀,遣人持诗往邀也。

东岳云峰起①,溶溶满太虚②。

震雷翻幕燕③,骤雨落河鱼④。

座对贤人酒⑤,门听长者车⑥。

相邀愧泥泞⑦,骑马到阶除⑧。

(单复注:上四对雨,五六书怀,七八走邀主簿。

)①“东岳”二句,即《公羊传》“泰山之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意。

《说苑》:泰山,东岳也。

谢道韫侍:“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庾肩吾诗:“雨足飞春殿,云峰入夏池。

”②《楚辞》:“云溶溶兮雨溟溟。

”《内经》:“太虚廖廓。

”③《国语》:“震雷出滞。

”《左传》:吴公子札聘于上国,宿于戚,闻孙林父击钟,曰:“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上。

”严有翼曰:幕非巢燕之所,此言其至危。

潘岳《西征赋》:“危素卵之累壳,甚立燕之幕巢。

”丘希范书:“将军鱼游鼎沸之中,燕巢飞幕之上。

”盖用此意。

邢劭《春宴》诗:“檐喧巢幕燕,池跃戏莲鱼。

”谢瞻《九日》诗:“巢幕无留燕,遵渚有来鸿。

”却是误用其文。

杜诗“震雷翻幕燕”,则仍合本意矣。

④《老子》:“骤雨不终日。

”《始皇本纪》:“八年,河鱼大上。

”注:“谓河水溢,鱼大上平地。

”《杜诗博议》:《汝南先贤传》:“葛玄书符着水中,大雨淹注。

复书符投雨中,须臾落大鱼数百头。

”暗使此事。

全大镛注:明万历丁酉,楚墩子湖忽龙起,是日雨如倾,鱼从云中散落百里,家家得鱼。

慈水姜氏曰:“骤雨落河鱼”与“细雨鱼儿出”照看自明。

雨细则鱼浮而上淰,雨骤则鱼落而潜伏也。

⑤《魏略》:“太祖时禁酒,而人窃饮之,故难言酒,以白酒为贤人,清酒为圣人。

杜甫诗歌赏析

杜甫诗歌赏析

杜甫诗歌赏析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诗歌赏析,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杜甫诗歌赏析(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死亦足一作:死意足) 赏析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段中共有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起势迅猛。

“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犹如秋风咆哮。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

“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

这几句诗所表现的场景是: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

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不能不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杜甫《登高》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杜甫《登高》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杜甫《登高》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登高》是由杜甫所创作的,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高》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登高》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登高》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杜甫的咏月诗句

杜甫的咏月诗句

杜甫的咏月诗句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咏月诗句。

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以及简要的赏析:1. 《月》```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这首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困居夔州之时。

全诗借月抒怀,通过描绘月色之美,表达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身世之感。

- 赏析:首句“万里瞿唐月”以大景象起笔,展示出月光洒在瞿塘峡的壮丽景色。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月光照亮暗室,照耀青天的情景,体现了月亮的明亮与高远。

诗人将自己的情绪寓于对月亮的描写之中,“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两句,以乌鹊夜飞的形象收尾,既象征着自己的流离失所,也预示着国家的命运多舛。

2.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思念弟弟的作品,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离散和生死不明的悲痛。

- 赏析:“月是故乡明”,这句话已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名句,它形象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在这里,月亮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情感寄托的象征,成为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怀念的载体。

3.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诗是杜甫晚年离开成都,漂泊至渝州时所作,展现了他个人命运的坎坷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星空广阔而宁静,月光照亮江面的壮观画面。

这里的月亮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心境,映射出他对人生的无常和苍凉的感慨。

这些诗句都是杜甫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也有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洞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暗指国家危亡之际贤能却得不到任用,这与武侯和刘备的君臣际会正是天壤 之别。
• 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像古柏一样朴实无华,不以花 叶之美炫俗,英采自然外露,使世人惊异,愿意 不辞剪伐,陈力于庙堂,但没有人能把它送去。 古柏心苦,却不免为蝼蚁所伤;柏叶余香,乃为 鸾凤所喜。而自己的怀才不遇正是像这古柏一样。 诗人最后终于发出了“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浩叹。 • 诗的前六句为第一段,以古柏兴起,赞其高大, 君臣际会。“云来”十句为第二段,由夔州古柏, 想到成都先主庙的古柏,其中“落落”两句,既 写树,又写人,树人相融。“大厦”八句为第三 段,因物及人,大发感想。最后一句语意双关, 抒发诗人宏图不展的怨愤和大材不为用之感慨。
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 在杜甫看来,诸葛武侯之所以能够充分地施展自 己的才华,建立不朽功业,是因为君臣相知、相 济。“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 惜。”“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这看似写景、叙事,实在抒情,是在背后抒发自 己不能为当时朝廷理解重用,满腹的学问不能发 挥,难以报效朝廷的感叹。 • 如果说前八联还只是在赞赏武侯的同时暗含着诗 人对自己境遇的悲哀和感叹,那么后四联八句则 在曲尽体物之妙的基础上直抒胸臆,将古柏与自 己紧紧连在一起,句句写古柏,又句句写自己, 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材大难用的愤慨。以大厦 将倾暗喻国家的危机,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然 而大木重于丘山,万牛都因不能拉动而回首去看,
杜甫诗句赏析
《早花》赏析
早花 [唐]杜甫 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 腊日巴江曲,山花已自开。 盈盈当雪杏,艳艳待春梅。 直苦风尘暗,谁忧容鬓催。
杜甫的《早花》写于公元763年。从公元 755年安禄山在范阳反叛,到公元763年史 朝义败亡,安史之乱经过了漫长的八年。 “安史之乱”时,杜甫避居四川。公元763 年10月,吐蕃攻陷西京长安,焚掠一空。 唐代宗先期奔陕州,至12月方还都。杜甫 闻知此事,甚为忧虑,写下了这首忧民伤 时之作。
• 颔联巧运用对比,“一片影”写孤雁的渺 小孤独,“万重云”写云天的高远浩茫, 两相映衬,更见得离群失伴的孤雁漂泊云 天,无处投身的悲苦焦虑。“谁怜”反问, 渲泄滚滚诗情: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 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 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 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份离乱伤怀不正 如孤雁的哀哀长鸣吗?
• 颈联描写幻觉,刻画。孤雁被思念缠绕着,被痛 苦煎熬着,一刻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涯,望啊, 望啊,仿佛那失去的群雁老在它眼前晃动;它哀 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 耳畔鸣响。这两句血泪文字以虚写实,亦幻亦真, 情深意切,哀痛欲绝。 尾联以“野鸦”来陪衬孤雁,感情浓烈,爱憎分 明。孤雁是思群念友,悲鸣不已,痛苦劳累,迫 切焦急;野鸦则鸣噪纷纷,了无意绪,无动于衷, 麻木不仁。两相比照,更见得孤雁的孤单可怜, 处境险恶,也可看出野鸦的鄙卑无聊,冷漠刻薄。
《孤雁》赏析
《孤雁》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孤雁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 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它那样孤单、 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 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 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安虽 命薄却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 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 很高。
• 这首诗借古柏以自咏怀抱,正意全在未一段,此 诗对偶句特多,凡押三韵,每韵八句,自成段落, 格式与《洗兵马》极相似。 • 全诗比兴为体,一贯到底;咏物兴怀,浑然一体。 句句写柏,句句喻人。言在柏,而意在人。前八 联十六句通过对古柏的赞誉,表现了诗人对诸葛 亮的崇敬之情,抒发了自己愿意像诸葛武侯一样 报效朝廷的理想。在这里,句句写古柏,句句喻 诸葛,句句又隐含着诗人自己。古柏的高大坚强, 雄劲飞动,古朴厚重,正是诗人敬仰的武侯的品 格,也是诗人对自己才华的心肯。
• 尾联呼应首句,直白苦忧。战乱频繁深重, 诗人深感苦痛忧虑:为战乱不息而忧;为 百姓疾苦而忧;为年华易迈而忧。诗的最 末两句,既可以是诗人的自况,也可以是 早花的表白。 • 统观全诗,诗人的情感深沉,以设问句 开篇,先问“西京安稳未”,接着说“不 见一人来”,显出诗人对国事的关注,对 百姓疾苦的忧虑和对战乱的厌恶。尾联直 说“直苦风尘暗”把对百姓疾苦急切忧虑 的痛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 诗题为“早花”,诗人却从关注时局开篇, 为下文写花营造氛围。开篇,诗人便发出 疑问:长安太平了没有?继而又疑惑:怎 没有一个人告知准确消息。由此可见,诗 人心中仍然认为长安还不安稳,关切之情 溢于言表。首联伤时,传达了诗人对动荡 时局的关注和不安。
• 颔联、颈联感物伤时,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杏梅 怒放的图景。照应题目。借花开之早、之美、之 艳,反衬诗人感伤之浓烈,以乐景衬哀情。腊日, 即农历十二月。此时,在弯弯曲曲的巴江之畔, 山花已独自怒放了。这山花姿态盈盈,可与杏花 比美;色彩艳丽,可与春梅斗艳。诗人在此动荡 之时,将笔触置于一早开的山花之上,且着力呈 现山花怒放之美艳热烈,这是用乐景写哀情之法, 更衬出了诗人内心不安之浓、担忧之深、感伤之 重。“早花”这一意象的选择但通过自我生命的兴衰,同样能演绎宇宙的奥秘。 此时,不见一人来访,而诗人正是伺候光阴的花 儿,或许诗人与早花的互访,排遣了诗人的孤寂, 也让诗人默默地与“早花”融为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